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汇总

合集下载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常见问题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施工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加强地下室顶板、洞口周边的框架梁的方式来保证结构的整体受力;通过合理调整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柱子、剪力墙断面,做到自下而上刚度逐渐均匀减小,无突变等问题。

通过连梁的调整及在剪力墙上开结构洞口,解决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问题。

关键字:框架剪力墙结构一、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概述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因为,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它拉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有外侧的趋势,而框架则有内收的趋势,框架拉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框架除了负担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外,还额外负担了把剪力拉回来的附加水平力,剪力墙不但不承受荷载产生的水平力,还因为给框架一个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负剪力,所以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现相当大的剪力。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

钢筋混凝土墙板能承受竖向和水平力,它的刚度很大,空间整体性好,房间内不外露梁、柱棱角,便于室内布置,方便使用。

剪力墙结构形式是高层住宅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

《高规》8.1.4条规定:各层框架所承担的地震总剪力按调整前、后总剪力的比值调整每根框架柱和与之相连框架梁的剪力及端部弯矩标准值。

二、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常见的问题(一)高层框架剪力墙的边缘构造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在对于高层框架剪力墙的边缘进行构造时,由于墙肢截面两端的翼缘能显著提高墙的延性,所以在矩形墙两端设约束边缘构件不但能较显著地提高墙体的延性,还能防止剪力墙发生水平剪切滑动提高抗剪能力。

结构设计相关知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构设计相关知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构设计相关知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框支墙与落地墙的比例。

在地震区,一般要限制框支墙的总榀数不超过全部横墙榀数的50%,也就是说,框支墙占墙体的比例宜控制在1/2以内。

(2)增加落地剪力墙的厚度(但不宜超过原墙厚的2倍),提高落地前力墙与框架柱的强度等级,减少洞口尺寸,控制落地剪力墙的间距不宜大于建筑物宽度的2.5倍;把落地剪力墙组合布置成筒状或工字形等来增加结构底部的总抗侧刚度。

(3)避免在框支楼盖顶处发生刚度急剧突变,为了保证刚度的变化能顺利地传递和转变。

必须对框支楼盖层的设计作特殊的要求,如板厚不宜小于180m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且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并应采用双向上下配筋、配筋率不宜低于0.25%;楼板的外侧边可利用纵向框架梁或底层外纵墙加强。

楼板开洞位置距外侧边应尽量远一些,在框支墙部位楼板则不宜开洞。

(4)根据建筑使用功能,也可将底层框架扩展为2—3层。

刚度随层高逐渐变化,使刚度逐渐减弱而避免突变。

(5)在框架的上面一层设置设备层,作为刚度的过渡层(即转换层),使结构转换层上下刚度较为接近。

(6)框支梁、柱截面的确定。

框架梁柱是底部大空间部分的重要支承,它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及地震倾覆力矩、其断面尺寸要通过内力分析,从结构强度、稳定和变形等方面确定。

框架梁高度一般可取(1/6—1/8)梁跨,框架柱截面应符合轴压比N/fcbh,N为地震力及竖向荷载作用组合的计算轴力,fc为柱混凝土轴心受压设计强度其他在结构上还有若干措施,如在剪力墙肢端增设暗柱,以及规定一些小配筋率及搭接长度等,其结构加强措施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和采用。

框支剪力墙在竖向布置时为防止刚度突变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大空间底层的层刚度变化率r接近于1,不宜大于2;不宜在地震区单独使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即需要时可采取框支剪力墙与落地剪力墙协同工作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1. 引言1.1 介绍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承重结构系统,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认真对待和解决。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墙体的抗剪性能来控制和吸收水平荷载,保证建筑物在地震等外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墙体的材料、尺寸、连接方式等因素,确保其承受力和变形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墙体开裂、墙体厚度不足、墙体连接不牢固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设计师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考虑建筑物的整体布局、结构的水平和垂直荷载传递路径、墙体与框架结构的配合等。

设计师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考虑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因素,确保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实施和施工质量。

关键参数包括剪力墙的高度、墙体材料、墙体厚度、墙体纵横配筋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合理选取这些参数,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化方法包括通过构建模型、进行荷载试算、考虑设计概念等途径来提高剪力墙结构的性能和效率。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包括对墙体材料、尺寸、连接等因素的考虑,以及对墙体开裂、厚度不足等常见问题的解决。

未来,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结构的整体性和可靠性,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等手段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效益。

2. 正文2.1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剪力墙结构是建筑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其设计原理是利用墙体的抗剪承载能力来承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荷载,从而保护建筑结构不受破坏。

剪力墙的设计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概念: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的一种墙体,通常位于建筑的核心位置或沿着建筑的周边布置,通过墙体的水平剪力抵抗地震力的作用,使建筑结构保持稳定。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其主要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来承受地震力和侧向荷载。

下面将从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以及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剪力墙位置的选择:剪力墙应当布置在建筑的侧向刚度较小的部位,以充分发挥其抗震作用。

在设计中需要评估建筑的剪力墙位置,通常会选择在中心位置或边缘位置等。

2. 剪力墙数量的确定:剪力墙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地震力的要求。

一般来说,建筑抗震性能越高,需要设置的剪力墙数量越多。

需要考虑剪力墙之间的间距和布置规律,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 剪力墙的尺寸设计:剪力墙的尺寸设计需要考虑到剪力墙承载地震力的能力。

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可以采用负剪力墙和正剪力墙的组合形式,来满足地震力的要求。

还需要考虑剪力墙的基础设计,以确保剪力墙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4. 剪力墙与周边结构的连接:剪力墙与周边结构的连接也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常会采用横梁、竖向拉杆和构造柱等方式来进行连接,以充分发挥剪力墙的抗震功能。

还需要考虑剪力墙与周边结构之间的刚度匹配,以避免局部刚度不足或刚度过高的问题。

1. 地震动力计算:剪力墙结构设计需要进行地震动力计算,以确定地震力对结构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区域和建筑类型,地震动力计算的要求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求解。

2. 结构强度设计:剪力墙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强度,包括材料强度和构造强度等。

在设计中需要选用适当的材料和断面尺寸,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3. 结构刚度设计:剪力墙结构的刚度设计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剪力墙是通过其刚度来承担地震力的,因此需要设计适当的剪力墙刚度和剪力墙与周边结构之间的刚度配合,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 施工过程控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过程也需要进行控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包括剪力墙的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和施工监控等方面,需要严格执行,并及时进行检测和评估。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作用是抵抗建筑结构在发生剪力作用时的变形和破坏。

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需要考虑。

一、问题分析:1. 强度问题:剪力墙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抗剪强度,以保证在发生剪力作用时不发生破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强度计算和抗剪强度验算。

2. 刚度问题:剪力墙对结构的整体刚度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控制结构的变形。

剪力墙的刚度需要满足结构的刚度要求,同时要考虑结构变形的控制。

3. 共振问题:当结构受到外部激励时,可能会产生共振现象,导致结构产生大幅度的振动。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需要对结构的频率进行分析和计算,以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

4. 施工问题:剪力墙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以确保结构的施工质量。

在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中,需要注意浇筑顺序、振捣工艺等问题。

二、注意事项:1. 剪力墙的布置:剪力墙的合理布置对结构的抗剪性能和整体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建筑布局进行合理的布置,以保证结构的力学性能。

2. 剪力墙与结构连接:剪力墙与结构的连接点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验算。

3. 剪力墙的墙体厚度:剪力墙的墙体厚度需要根据结构的受力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墙体厚度过薄会导致剪力墙的强度不足,墙体厚度过厚会增加结构的自重和成本。

4. 剪力墙的开洞处理:在实际建筑中,剪力墙可能需要进行开洞处理,如安装窗户、门等。

需要对开洞进行合理设计和加强处理,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包括强度问题、刚度问题、共振问题和施工问题等方面。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并根据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处理,以确保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常见问题分析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常见问题分析摘要: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将概念设计和计算分析结合起来,根据初步计算的结果,不断的进行调整试算。

遇到问题应从力学基本原理出发,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合理有效地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在整个平面布置中,剪力墙的布置是最关键的。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周边、对称的布置,这样才能做到刚度合理分配。

并且应加强结构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墙体布置,从而使结构的刚度、位移角、周期比等满足规范的要求,达到结构方案安全、经济合理的要求。

1 剪力墙结构形式特点1.1 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抵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整体性好,抗侧移刚度大,承载力大,在水平力作用下侧移小,经过合理设计,能设计成抗震性能好的钢筋混凝土延性剪力墙。

由于这种结构形式侧向变形小,承载力大,且有一定的延性,在历次大地震中,剪力墙结构破坏较少,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抗震性能(但仅就延性而言,剪力墙不如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间距一般较小,平面布置不够灵活,建筑空间受到限制是它的主要缺点,因此它在商场等公共建筑中应用较少,而在住宅,公寓,饭店等建筑中应用广泛。

1.2 壁式框架:当剪力墙开洞过大时,形成由宽梁、宽柱组成的短墙肢,构件形成两端带有刚域的变截面杆件,在内力作用下许多墙肢将出现反弯点,墙已类似框架的受力特点,因此计算和构造应按近似框架结构考虑。

1.3 悬臂剪力墙是剪力墙结构中的基本形式,各个悬臂剪力墙肢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构成了建筑结构的主体。

悬臂剪力墙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滑移破坏(剪切滑移或施工缝滑移),就单片悬臂剪力墙而言,它是一个静定结构,只要有一个截面达到极限承载力,构件就丧失了承载能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的弯矩和剪力都在基底部位最大,因而,墙肢底截面是设计的控制断面。

对于剪力墙截面沿高度变化的位置,也应作为控制截面来验算承载力。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优化措施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优化措施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优化措施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敛问题在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中,钢筋混凝土的收敛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的自重和外部荷载作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收敛,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 剪力墙的刚度和变形问题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起着承载水平荷载的作用,然而在部分情况下,剪力墙的刚度和变形问题容易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剪力墙布局不合理剪力墙的布局对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一些设计中,剪力墙的布局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

4. 剪力墙结构设计理论研究不足目前对于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理论的研究不足,一些结构设计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1. 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收敛问题,可以考虑采用新型的高强度材料以及新技术,例如使用高强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来提高结构的抗震和抗震性能。

2. 加强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在剪力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设计和施工质量,确保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和变形满足设计要求。

3. 优化剪力墙的布局和结构形式在剪力墙的布局和结构形式方面,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合理布局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以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强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理论的研究,可以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试验研究等手段,深入探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理,为剪力墙结构设计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5. 考虑剪力墙结构与其他结构的协同设计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剪力墙结构与其他结构的协同设计,将剪力墙结构与其他结构形式有机结合,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措施。

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技术、加强设计和施工质量管理、优化剪力墙的布局和结构形式、加强设计理论研究、考虑剪力墙结构与其他结构的协同设计等措施,可以提高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城市的高层建筑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结构保障。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一、剪力墙结构的优缺点1.1 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大,整体性好,就比较节约钢材的消费。

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室内较框架结构简洁,没有露梁和露柱现象,外形美观,便于室内布置。

但是,也有一些缺点:①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刚度大,引起较大地震反应,使得上部结构和基础费用增加。

②由于混凝土墙体较多,使得建筑物重量增加,这也同样引起较大地震反应,造成浪费。

③剪力墙结构中各墙肢轴压比往往较低,使得各墙肢的承载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④剪力墙结构中墙体多为构造配筋,配筋率较低,使得结构延性较差。

1.2 建筑物刚度的大小,历来争议较多,但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历次震害表明,刚度较大的结构一般震害较轻,但是,结构刚度不能无限制增大,因为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刚度越大,工程费用越高,对高层建筑,控制这个“度”主要有两个因素;①是控制结构的水平位移,首先应使结构水平位移满足规范中有关结构水平位移的限值。

②是控制地震力,因為在地震力计算值偏小的情况下,有时也会出现结构顶点位移满足要求、构件为构造配筋的“安全”假象。

在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既要发挥它具有足够的抗侧能力等优点,又要改进其工程费用较高的缺点,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此,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不同,提出如下几种改进的现浇剪力墙结构形式,并通过控制结构水平位移和底部剪力系数这两个因素来满足设计要求。

二、剪力墙设计的原则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

剪力墙墙肢截面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

遵循这样的规范原则,剪力墙的布置:遵循均匀、分散、对称和周边的原则。

剪力墙应沿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布置,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的端部附近、平面形状变化处、恒荷载较大处以及楼梯处。

在平面布置上尽可能均匀、对称,以减小结构扭转。

不能对称时,应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接近,在竖向布置上应贯通房屋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续、均匀。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同时具有框架和剪力墙,在结构布置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发挥两者的优点和互相弥补另一者的缺点。

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被广泛的应用。

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些分析。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特点1、框架-剪力墙结构概述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指由若干个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建筑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中的纯框架结构或纯剪力墙结构,其受力和变形特性不同。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有利于抗震,但侧向刚度不大,在侧向荷载作用下,一般呈剪切型变形,刚度或强度方面均不适合建造高度较大的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大,抗弯能力高,在侧向力作用下,一般呈弯曲型变形,但墙的抗剪强度弱于抗弯强度,易出现由于剪切造成的脆性破坏。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它综合了二者的有点,取长补短,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能为建筑使用提供较大的平面空间。

所以无论是震区还是非震区,框剪结构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2、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與变形特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与纯框架结构受力不同;在纯框架结构中,框架所受的剪力是下面大,上面小,顶部为零,控制截面在下部楼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所受到的剪力却是下部为零,下面小,上面大,控制截面变为中部甚至是顶部楼层。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结构布置(1)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两种结构组成,形式是多样而且是可变的,主要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结构受力需要去灵活处理。

在布置方面一般可采用下列几种形式:①框架和剪力墙(单片墙、联肢墙或较小井筒)分开布置,各成比较独立的抗侧力单元;②在框架的若干跨内嵌入剪力墙,框架相应跨的柱和梁成为该片墙的边框,称为带边框剪力墙;③在单片抗侧力结构内连续分别布置框架和剪力墙,混合组成抗侧力单元等。

当然亦可以是以上几种形式的混合,也不排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形式。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1. 引言1.1 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体系,在建筑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承受水平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其下部的基础中。

剪力墙结构设计是整个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原理,掌握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剖析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剪力墙结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1.2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对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中存在的一些设计原理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诸多,设计师需要全面了解剪力墙结构的原理和设计要点,才能有效应对各种设计问题。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也需要及时掌握,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不断提升设计水平。

本文将重点围绕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原理剪力墙是一种主要用于承受横向荷载和抗倾覆的结构体系,根据荷载传递的方式可以分为剪力墙型和框架剪力墙型。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原理主要涉及到荷载传递、刚度分布和构件连接等方面。

剪力墙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剪切力来抵抗横向荷载。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确定剪力墙的位置、厚度和数量,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剪力墙的布置应考虑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避免出现集中荷载作用在某些局部墙体上而导致的不均匀变形和破坏。

剪力墙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墙体和结构其他部分之间的刚度配合。

剪力墙应具有足够的刚度,能够有效地分担水平荷载,以保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刚度满足要求。

剪力墙与结构其他部分的连接也需要合理设计,确保传力效果良好。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与设计剖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与设计剖析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与设计剖析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基础工作,其好比人体骨架,只有结构设计好了才能往里面慢慢的“填肉”.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剪力墙结构逐渐被应用到现在的许多高层建筑中,在对剪力墙进行设计时,其结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将会对整个建筑项目产生影响,为了避免剪力墙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带来一些质量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根据客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帮助项目施工企业单位提高施工水平,同时也为承建单位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1.1 二十层以下高层剪力墙结构问题通过之前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许多二十层以下的高层建筑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方式施工:现浇剪力墙结构。

由于各个墙肢轴压比具有很小的计算值,墙体配筋方式也是采用构造配筋形式,使得原设计墙体应有的承载能力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并且建筑工程项目使用使用此种方式施工费用也是很高的。

通常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一般采取现浇联肢短肢结构来代替原有剪力墙结构。

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能够将建筑结构顶点的位移、周期以及结构底部的剪力把握在可控范围内。

1.2 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建筑结构中的问题在建筑结构中,通常剪力墙的上部主要使用的是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在建筑物底部处理上,经常利用全落地剪力墙与框架支撑剪力墙这两项结合作为建筑物底部的结构使用,这类结构常常被利用于商业性住宅小区或者一些底商店铺中,其中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这种结构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特别的脆弱。

因为剪力墙在其上部下部之间刚度有很大的差异性,上部能承受较大的外力而保持微弱的形变,下部在同样的震动下,其特别容易产生变形。

即便有水平的作用力存在,也会对其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因对这种形变问题,通常会采用短肢剪力墙,使剪力墙的剪力系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其基本的刚度需求。

1.3 二十层以上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问题高层建筑物和低层建筑物不管是从结构设计上,还是在后期的施工技术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剪力墙设计与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剪力墙设计与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剪力墙设计与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构件,用于提供建筑物的抗侧力和抗剪能力。

在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介绍剪力墙设计与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剪力墙布置不合理剪力墙的布置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如果剪力墙的布置不合理,可能导致结构承载不均匀,甚至发生严重的结构失稳。

常见的问题有剪力墙布置间距过大或过小,或者布置位置不当。

解决方法是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使用适当的剪力墙型号,保证剪力墙的布置符合设计要求,结构稳定可靠。

问题二:材料选择不当剪力墙的材料选择是决定剪力墙性能的重要因素。

如果选择的材料强度不够,可能导致剪力墙的抗剪能力不足,无法承受地震或风荷载等外力作用。

解决方法是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剪力墙材料,如混凝土墙、砖墙或钢筋混凝土墙等,确保材料的强度和性能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问题三:剪力墙施工质量不过关剪力墙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其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问题有施工过程中墙体沉降、裂缝、破损等。

解决方法是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提高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关注施工质量,确保剪力墙的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问题四:剪力墙连接处处理不当剪力墙连接处的处理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常见的问题有连接处不牢固、处理不规范等。

解决方法是在连接处采用合适的连接件,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正确的施工处理,保证剪力墙连接处的稳定可靠。

问题五:剪力墙与其他结构构件的协调问题剪力墙与其他结构构件之间的协调是确保整体结构安全稳定的关键。

常见的问题有剪力墙与楼板、柱子等构件之间的连接或嵌固不当,或者剪力墙与其他构件的几何尺寸不匹配等。

解决方法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剪力墙与其他构件的协调问题,并采取合适的连接方式和处理措施,确保剪力墙与其他构件之间的协调性。

剪力墙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其设计与施工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通过合理的剪力墙布置、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控制,以及与其他结构构件的协调,可以解决剪力墙设计与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结构技术交流材料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东营市勘察设计协会东营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剪力墙结构设计常见问题1.关于抗震等级的问题。

纯剪力墙结构注明了抗震等级,所有构件抗震等级一致,无框架梁、框架柱时可不另注,但存在框架梁、框架柱时,需要注明框架梁、框架柱的抗震等级。

而框架-抗震墙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不一定相同,应分别注明,剪力墙之间的连梁或框梁抗震等级应同剪力墙,应特别注明。

计算模型中, 剪力墙之间的连梁按框架梁输入时,会造成该梁的抗震等级错误,应修改。

剪力墙端柱按框架柱输入时, 也会造成该柱的抗震等级错误,也应调整,需要特别注意。

2.地下室外墙的钢筋构造。

见11G101-1P77,应注明顶板作为外墙的简支还是弹性嵌固支座。

设计说明中经常发现不注明,施工无法操作。

3.关于地下层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

《高规》12.2.1 -4条及《抗规》6.1.14-4条均有规定,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与上部对应的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的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设计审查时经常发现,地下层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小于地上一层对应的剪力墙墙肢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面积的情况,需引起注意。

4.端柱设计问题。

《抗规》6.4.5条: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及四级抗震墙,墙肢两端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可按图6.4.5-1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外,并宜符合表6.4.5-2的要求。

2、底层墙肢底截面的轴压比大于表6.4.5-1规定的一、二、三级抗震墙,以及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在以上的其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剪力墙具有较强的抗震性和刚性等特点,其可以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有效保障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剪力墙结构已广泛应用在各种工程施工。

因此实际工程设计应根据相关设计要求和标准对剪力墙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

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一、剪力墙结构设计1.剪力墙的概念剪力墙是实际建筑工程中经常使用的结构墙、抗风墙和结构墙。

剪力墙是可有效承受风或地震等导致的相关荷载,保障建筑物安全性和刚度的墙体,剪力墙优点在于良好的抗震性和刚度。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墙体的长度和高度应相对较大,而宽度则相对较小并采用钢筋混凝体整体浇筑方法。

建筑设计方和施工方为满足人们对居住住房和办公楼的安全稳定性要求,已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广泛的使用剪力墙,以提高和优化其整体建筑物的建筑施工质量和结构。

目前,许多建筑企业已采用剪力墙取代传统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梁柱。

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情况与梁柱相当,但是剪力墙结构其稳定性更好,同时降低墙体的承受能力,保证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2.剪力墙的结构根据设置方向不同,剪力墙可包括以下两类墙体,首先是平面剪力墙,该墙体通常应用于框架结构和无梁楼盖的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平面剪力墙的抗震性和刚度要求,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常使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这种剪力墙结构与周围梁柱进行同步浇筑,保证建筑整体性良好。

其次是筒体剪力墙,该墙体常应用在高层建筑和悬吊结构中,这种筒体剪力墙主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与平面剪力墙相比,其刚度和强度的水平荷载较高。

根据开洞情况和尺寸分类,剪力墙可包括以下4类:首先是实体墙,实体墙的基本标准是墙体不开洞或开洞尺寸相当较小。

这类墙体的抗弯曲性能好,未出现反弯现象,有效荷载大。

其次是整体小开口剪力墙,这类墙体的洞口尺寸略大并在墙肢部位产生局部弯矩情况。

接下来是多肢剪力墙,这类墙体开洞尺寸相对较大或开洞位置成均匀分布,该墙体结构与整体小开口剪力墙差异性较小。

对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思索

对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思索

对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思索
在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索和解决,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剪力墙的布置:考虑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剪力墙的均布布置,在进行剪力墙的布置时,需要考虑到水平间距、高度分布等因素,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2. 剪力墙的连接: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需要考虑剪力墙与其他结构(如梁、柱等)的连接方式,以确保剪力墙与其他结构之间的良好的受力传递,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或拉伸破坏。

3. 剪力墙的厚度:剪力墙的厚度是保证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具体的地震力要求确定合适的厚度,以确保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承载力满足要求。

4. 剪力墙的排布:剪力墙的排布方式对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考虑剪力墙之间的间距、位置和数量等因素。

合理的剪力墙排布可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抗震性能,避免出现局部刚度差异和应力集中现象。

5. 组合结构的考虑:在一些高层建筑设计中,可能会采用剪力墙与其他结构(如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混合结构等)的组合形式,以综合利用各种结构的优势,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结构之间的协作和受力传递,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对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的思索,希望能对相关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设计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综合考虑和确定。

框架剪力墙结构重难点分析和合理化建议

框架剪力墙结构重难点分析和合理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框架-剪力墙结构因其承载能力较大、建筑布置又较灵活而被广泛的应用,如何解决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设计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双重抗侧力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力。

剪力墙的刚度大,承担大部分的地震剪力,框架刚度小,承担小部分的地震剪力,当遭遇罕遇地震作用时,剪力墙的连梁首先破坏,剪力墙的刚度随之降低,由剪力墙承担的一部分剪力转移到框架,此时,如果框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则双重抗侧力结构的优势得以体现出来,否则连梁屈服后,框架有可能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使整个结构遭到破坏,甚至会引起倒塌,所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的侧向刚度作了明确的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架-抗震墙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剪力值,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计算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但在实际的的设计中剪力墙的数量也不能过少,若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则该结构为少墙框架结构,其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均不同于框架-剪力墙结构。

而且剪力墙过少,结构刚度较差,常不满足变形要求,同时,框架受力过大,梁柱截面尺寸加大,导致不经济。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

由于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可能沿结构的任意方向作用,为提高框架-剪力墙的承载力和抗扭刚度,应将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并且两个方向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应尽可能相接近。

若一个方向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弱时,则会率先开裂和破坏,将导致结构丧失空间协同工作的能力,从而使另一个方向的结构也会发生破坏,这就要求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都要布置框架和剪力墙,而且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相接近。

同时为减小在水平力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还作出如下规定:1.楼梯间宜设置抗震墙,但不宜造成较大的扭转效应;2.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3.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摘要:通过实际工程,把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从力学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一总结。

本工程设计平面布置中,通过加强地下室顶板、洞口周边的框架梁的方式来保证结构的整体受力;竖向布置中,通过合理调整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柱子、剪力墙断面,做到自下而上刚度逐渐均匀减小,无突变。

通过改变柱子、剪力墙断面的大小及减小楼板厚度,解决了结构的周期和位移问题;通过连梁的调整及在剪力墙上开结构洞口,解决了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问题。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扭转;弹性层问位移角;超筋;地震倾覆力矩Abstract: through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the easily occurr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of the problem and the method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echanics analysis, problem solving, make a summary. The engineering design of plane layout, by strengthening the frame beam of basement roof around the hole, the way to ensure the overall force structure; vertical layout, by adjusting the strength grade of concrete and the column, shear wall section, do the bottom-up gradually reduced stiffness of uniform, no mutation. By changing the column, shear wall section size and reduce the thickness of the floor slab, the cycle and displacements of the structure; through the beam adjusting and open hole in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to solve the frame and shear wall collaborative work problems.Keywords: frame shear wall; torsion; elastic layer displacement angle; reinforced; seismic overturning moment1工程概况某工程为地下1 层(设备层)、地上20 层的办公楼,东西长48.3m、南北宽17.4m,建筑高度79.8m,建筑面积19268m2。

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一些问题分析摘要:剪力墙结构设计既决定了墙体自身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对整体建筑的安全性及经济性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选用与实际工程相符合的设计方法,确保设计质量符合标准。

虽然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

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一、框剪结构的特点高层建筑结构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建筑土地面积带来的限制,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人群对高层居住的需求,满足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其对应的设计及要点、新技术、新工艺被广大从业者不断的探索着。

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要点的二次开发与进一步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高层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框架结构建筑使得室内布置具备较大的灵活性,空间相对较大,但不能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剪力墙结构抵抗水平荷载的性能相对较高,但所形成的空间相对较小,使得房屋的空间性弱化,灵活性较差。

可见,2 种结构的优势与劣势恰恰相反。

而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效果,将此 2 种结构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

于框架之间增设剪力墙,框架与剪力墙分别承受垂直、水平、水平荷载,不仅能在很大程度增强结构原本的承载性能,也能使结构原本的空间性及灵活性得到保留。

由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具备上述优势,使其在层数相对较多,建筑层高较大的工程项目中得到广泛运用,能够实现空间上的按需设置,满足个性化的建筑功能需求。

二、高层建筑剪力墙设计原则在对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时,必须要按照墙体截面高度以及厚度的比值确定合理的剪力墙类型。

同时,要充分考虑柱以及双向受压构件对剪力墙的影响,确保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确保剪力墙的刚度、变形能力以及延伸性能。

特别是高层建筑,其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遇到的纠结问题8条归纳(解答版)01问题一关于短肢剪力墙抗震等级需要提高一级采用的疑问。

问题描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7.1.2中第3条提到“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本规程表4.8.0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但是我翻遍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没有提到关于短肢剪力墙需要提高抗震等级的条文?是不是新规范取消了这条规定?同事也说送审的短肢剪力墙计算数据中没有提高抗震等级,送审回复也没要求改。

解答:条文说明7.2.2“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不再提高,但在第2款中降低了轴压比限值”这个跟老版的高规不同。

02问题二设计上剪力墙连梁是否与有梁板的梁表示在一起?解答:连梁的定义连梁: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剪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

连梁具有一般跨度较小(通常跨高比小于5)、截面大,且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

连梁、次梁、框架梁的区分:通常情况框架梁是框架结构中柱与柱之间的梁;次梁就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墙与墙之间的梁,框架梁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连梁是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构件。

框架梁是由柱子支撑梁来承重的构件,上部荷载直接由梁承重,再由梁将荷载传达到柱子上;连梁是将荷载由连梁传递至墙体。

从外形上来说,一般框架梁的跨高比大于5;而连梁的跨高比小于5。

03问题三剪力墙钢筋是否要求抗震,能否结合相关规范说一下?解答:剪力墙结构是有抗震等级区别的,但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GB50011-2001到更新了的GB50011-2010上,从来没有条文规定剪力墙的钢筋必须满足代E字的钢筋指标(关于“屈屈比”、“屈强比”、“最大拉力下伸长率”)。

楼主若查GB50011-2010不方便,先传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2.2条(强条)的图片,仔细琢磨。

04问题四为了保证剪力墙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谈谈有哪些有关概念设计?解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3章基本规定3.9结构材料3.10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第4章场地与地基、第6章之抗震墙基本抗震构造措施章节......等等,无处不贯穿抗震概念设计思想,基本上贯穿全本规范文字,这个答题框容纳不下全部内容。

地震破坏力是仅次于宇宙力量的大自然力量,人类无法与之抗衡,我们能做到的,是尽量预防它、消耗它、避免它、延缓它、减少它的损害等等的一部分,用来源于震害调查所吸取的教训,得出综合的概念,用这种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抗震设计、施工。

05问题五非抗震设计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是否要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案例篇)问题描述:在下在做一栋92米的带转换高层住宅,底部两层为商业裙房,上部26层住宅,转换层为裙房屋面(即转换层为第2层)。

项目所在地为非抗震地区,不考虑抗震,请问其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及其相邻上一层是否要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啊?还有,这种非抗震的高层建筑剪力墙轴压比限值该如何取?解答:请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7.1.6条;7.2.1 -4 非抗震设计时bw不应小于160mm;7.2.14 条......应按第7.2.16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7.2.16-5 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部应配置不少于4Φ12的纵向钢筋,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

7.2.25 剪力墙结构连梁中,非抗震设计时,应.....; 7.1.6......非抗震设计时暗柱、扶壁柱的纵筋配筋率≧0.5%;规范没有要求轴压比,也没有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总之7.1及7.2节里还有非抗震设计的要求内容,届于你的房屋高92m接近超高,也不知属A级、B级高度,建议你比照四级抗震结构构造为好。

06问题六剪力墙二级抗震的钢筋要求?问题描述:图纸说明中抗震等级为剪力墙二级,在材料说明里:剪力墙端柱及楼梯板中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之比不应小于 1.25;且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但是混凝土结构验收规范里提到: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就是那三条》。

07问题七图纸里我到底什么地方应该用到抗震钢筋?可不可以跟设计院沟通,除了筏板和挡土墙其余部位全部为抗震钢筋(即带E),因为已经进场了。

或者有其他什么具体要求?解答:楼主叙述的对抗震钢筋力学指标要求的规定,见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2011版)第5.2.2条(强条)。

该条已清楚规定其适用范围是: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并未包括剪力墙的钢筋(除连梁的十字斜撑外)。

筏板和挡土墙、次梁、板、基础等构件,没有抗震构造措施,这是抗震设计规范里的内容。

这些本来可以不必要跟设计院沟通,但是,楼主题述“图纸在材料说明里”说了要‘抗震钢筋’,也不知是否是工程性质太重要,划为了特殊设防类别,还是设计人没有把规范吃透?假如您是施工单位,因为已按图纸做的预算,完全采购抗震钢筋相安无事,省去现场材质管理的麻烦,不会发生混用的过失。

抗震、非抗震钢筋外观一样,工人容易忽视而混用。

08问题八图集11G101-1第74页,75页,剪力墙梁箍筋开口都是向下,感觉是图集又错了。

解答:参照(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第3册第33页)对封闭箍筋弯钩位置的要求,认为图集出错是吻合的!①第一张截图确实不是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

是《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第3册中对封闭箍筋弯钩位置的要求。

他的要求:当梁顶部或底部均无现浇板时(理解上部是墙或预制板的普通梁L),弯钩位置设置于梁顶部。

理解为LL、AL、BKL不包括在内。

09问题九对于图集08G101-11规定梁箍筋开口朝上怎么解释?10问题十请问剪力墙被开洞影响到的是不是只是房子的抗震性,修复剪力墙时用的混凝土标号为什么要比原材料高一号?解答:是刚性结构强度。

剪力墙内有大量的钢筋受力与荷载都是计算好的,如果在做好的墙上开洞,无异于在完好的纸板上开洞,纸板强度就不足了。

修复时因为原结构的混凝土以破坏必须用高一标号的修复,相当于给加强一样。

简单说就是补强,肯定用料要好一些。

框架结构设计12个要点分析1结构设计说明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

(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

(5)楼梯布置。

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

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

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应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

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

(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0)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3基础平面图及详图(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

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

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

(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8)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

(9)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

(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

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3)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

(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5)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

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

(16)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4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1)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

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洞口大于400时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

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6)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5楼梯详图(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m),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楼梯平台净宽不得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应小于1.2m。

(2)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2m,以免易摔跤(3)两倍的踏步高度加踏步宽度约等于600。

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相同;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且不得过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