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要素构成的,包括过去和现在种种人类活动结果及其影响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2)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中人们可以利用的那部分。

(3)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可以生长植物的松散堆积物。

(4)土壤实体:是指地表的松散堆积物,而不包括附着在其上部的植物或人工建筑。

(5)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6)土地类型分类:是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7)土地类型: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一种类型组合,即土地类型。

(8)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9)土地分级系统:是指在土地分级过程中对视作个体单位的具体土地地段进行逐级合并所形成的序列。

(10)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

(11)区域土地类型:是指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12)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13)土地类型图:表示土地这一地表自然综合体的各种土地类型的特点、地理分布和空间组合及其特征的一种专题地图。

(14)土地综合制图——横向系列是对某地所进行的同种比例尺而内容不同的成套土地地图的编制。

(15)土地制图综合——纵向系列是对相同内容、不同比例尺的土地地图从大比例尺到中、小比例尺的系列成图。

(1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现状,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从土地资源的规模、质量、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与评价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地资源的规模调查,即了解土地的分布情况、面积分布、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域面积等,从宏观角度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规模和分布特征。

通过采用遥感技术、测绘数据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是进行土地资源的质量调查,即了解土地的肥力、排水情况、土壤类型等质量指标,为农业生产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土壤质量分析,评估土地的肥力状况,确定土地适宜的农作物种植类型,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调查中,可以了解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特点,如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草地面积等,进一步评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通过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意见建议。

最后需要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和专业知识,对土地资源的具体特点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可以采用专业评价模型和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价值,为土地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土地资源:人类可以利用并产生价值的土地。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系: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主体: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负主要责任的组织或个人。

通常包括行政机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学会和个人。

客体:客体是土地资源,它并非是土地资源的全部属性,而是那些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性。

不同的目的其客体不同。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①土地面积辽阔,类型多样;②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③山地多平地少,开发利用难度大;4:难利用土地面积大,水热条件制约严重;5:土地资源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传统经典的评价方法: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联合国土地评价纲要(有土地适应性纲,级,亚级,单元四个层次);前苏联土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有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农业生态带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质量鉴定;土地资源制图和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的量算。

其中核心部分是土地资源质量的鉴定。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1.野外调查法(路线调查法,典型调查法)2,常规仪器测图方法(经纬仪测图法,平板仪测图,数字测图)3,航空遥感调查(了解)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经验法)2;定量评价方法(多因子评价法,层次分析法评价,参数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回归分析法,类聚分析评价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1.土地评价: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2.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标准田法7.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9.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10.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12.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土地经济评价: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重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重点

1、土地资源调查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主要指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土地利用方式、农业分区等社会经济要素的调查。

);(2)、土地类型及其属性的调查(主要在于划分土地的类型、获取其面积、长度、坡度、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分布等特征。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权属状况和利用现状)(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指专门针对某个土地类型而展开的土地调查。

但专项调查也可能与一般性土地类型调查同步进行,而成为土地调查的一个子项目。

)(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指调查的对象区域被限定在特殊的区域。

);3、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验收的标准要对照技术规程和精度要求,达到要求的即为合格)第二章1、气候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气温、积温、降水和干燥度)与分析方法(气象站)气候调查的特点:一般温带地区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度2、地形地貌调查与分析:调查内容{大、中地貌(山地、丘陵、平原、高原、河谷盆地)、几种特殊地形(熔岩地形、红色岩系地形、黄土地形、风行地形)、微地形或微地貌、海拔、坡度与坡向(地形图、实地描述、绘制断面图、地形描述、资料整理和分析)与分析方法3、土壤调查:调查内容{地表特征(石块度等级、岩石露头度、侵蚀的迹象、盐分和碱分的存在)、剖面特征(质地、剖面层次构型、土层厚度、土壤结构、砾石含量、障碍层次)(实地调查法)4、土地类型制图方法:综合制图法、叠置制图法5、土地类型分类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多级分类制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和层次性)6、中国1:100万土地分类系统:将土地型作为承上启下的分类单元,在土地型之后设置土地相,然后续分出土地面基层单元,从而构成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相、土地面五级分类系统。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区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评价指标和分析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一、土地资源调查方法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高空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技术手段,是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有效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覆被等数据,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

2、地面调查地面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和调查,主要包括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

地面调查可以直接获取土地资源的详细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指标1、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土壤肥力、土地水分状况、土地适宜性等内容。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持续利用能力。

2、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是评价土地资源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农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林地面积等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潜在问题。

3、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是评价土地资源的基本指标之一,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和生态功能,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土地资源数据首先需要收集土地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类型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评价指标体系3、进行分析评价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土地资源的分析评价,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等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4、提出建议和措施需要根据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案,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国家和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在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为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资源结构提供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情况、土地经济价值及开发潜力等方面。

通过对土地的调查,能够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面积、利用状况和可开发潜力等情况,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

在土地资源评价方面,主要是对土地的质量、潜力、功能和供需状况等方面作出评价和分析。

在土地质量评价方面,主要是考虑土地使用功能与质量关系,通过土地质量检测及其化验分析方法,确定土地的质量等级,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评价依据。

在土地潜力评价方面,主要是围绕土地资源的未来利用潜力而展开评价工作,包括土地的可利用现状、土地的次生生态系统潜力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战略规划等。

在土地功能评价方面,主要是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其可分配的经济功能和生态环境功能,同时考虑土地对生态系统的保持和改善,客观分析土地利用的优缺点,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土地供需状况方面,主要是按照区域开发要求和所需土地的规划面积,分析现有土地的利用情况和未来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为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开发与改良选择、土地经营和交易等提供指导性建议。

总之,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评价,才能确保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优化土地资源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人民造福。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属 性
土地生产力 和收益
土壤质地、理化性质、土壤侵蚀、障碍因素
交通状况及区位、人口和劳动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 如能源、供水、供电、电讯等)
农用地生产力(农林牧渔用地结构、作物布局、垦殖率、 单位面积产量或产值、总产值或总收入、产投比)、城市 土地收益(区位面积、营业额、利润、税金)
吕 梁 市 降 雨 等 值 线 图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P33)
?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 ? 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 ? 空间分布、数量、质量、权属 ? 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 状调查、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专项土地资源调查)
? 调查特点:多学科相互协作;成果通常包括一系列图。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5、专项土地资源调查(P35)
? 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专项土地调查 ? 农业部门——耕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25°及25°以上的坡耕地、沙化
耕地、撂荒耕地等 ? 林业部门——林地调查:迹地及恢复情况、未成林地的成活状况等 ? 畜牧部门——草地调查:草地的类型、草地培育情况、草地建设情况等 ? 旅游管理部门——风景旅游区的特点、分布、景点的交通状况、周围环境情
1、土地构成要素调查( P33)
气候
气温(年和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降水量、降水季节、降
自 然
地形地貌
水强度) 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向

水 资 源 地表水、地下水、水利设施、水旱渍灾害状况

植 被 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特种土宜植物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摘要】本文对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对土地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土地面积等方面的数据搜集和分析。

其次对土地资源的潜力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土地开发潜力及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

然后研究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优化,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的策略。

探讨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指出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和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最后对土地资源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适合不同情况下的评价模型。

在结论部分强调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揭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并探讨未来土地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分析、现状、潜力、优化、保护、可持续利用、对策、评价方法、重要性、关键因素、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的重要生产资料。

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工作,可以为政府决策、规划编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土地的地貌、地质、土壤、水文、气候等各种信息,以便准确评价土地的利用潜力和风险。

而评价分析阶段则需要结合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明确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为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的优化提供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来支撑。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土地资源的现状调查土地资源的现状调查是对某一地区的土地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是指属于国家的、用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对外开放的土地资源总和,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旨在揭示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及利用现状,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土地资源调查1.土地资源类型调查土地资源类型调查主要是对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地理属性等进行详细调查。

通过对土壤类型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肥力水平,为农业生产的布局提供依据。

对地貌类型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地理特征,为土地利用的规划提供数据。

对地理属性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地理位置,为土地利用的选择提供参考。

2.土地资源数量调查土地资源数量调查是对土地的面积、比重等进行精确测量和估算。

通过对土地资源数量的调查,可以掌握土地的总量和各类土地的数量分布,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土地资源质量调查是对土地的肥力、水质、气候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

通过对土地质量的调查,可以了解土地的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了解水质状况,为水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了解气候状况,为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

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评估,将土地资源的价值进行量化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1.土地资源经济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资源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价值,评估其经济效益。

通过经济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利用的效益和价值,为土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2.土地资源生态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评估土地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通过生态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指导。

3.土地资源社会效益评价土地资源的社会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评估其社会效益。

通过社会效益评价,可以了解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部分1、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清查土地类型、数量、质量、利用现状,并给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3、土地资源调查的内容:①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②土地类型调查③土地利用现状调查④专项土地资源调查⑤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4、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①常规测量测图方法②航空遥感调查方法③卫星遥感监测和机助制图④3S技术综合制图方法。

5、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①准备工作②外业调绘③内业工作④检查验收四个阶段。

6、外业调绘包括:①路线勘察②制定工作分类系统③室内预判④地类调绘⑤补测⑥样区调绘验证。

7、内业工作:①转绘②量算面积③编图与图面整饰④成果整理。

8、土地类型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以及他们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

9、各级土地类型单元的总和构成一个土地类型分类系统。

土地类型分类系统是土地类型调查和制图的基础。

10、土地类型分类的原则:①自然发生学的原则②多级分类制的原则③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

11、土地类型制图方法:①综合制图②叠置制图。

1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当前土地利用状况是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的前提,因此,必须要定期地开展土地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这项工作被称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3、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

14、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15、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

16、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17、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①统一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实用性原则④地域性原则。

18、2007年8月1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该标准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为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特定地区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质量和利用状况等信息,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调查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等各方面的信息。

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土地面积是指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土地质量是指土地的肥力、水分条件和地貌特征等,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经济价值,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和面积的变化情况。

土地资源调查可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调查和统计调查等。

实地调查是指对调查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调查,通过观察、测量和采集土壤样本等方式获取土地资源信息。

遥感调查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资源的信息,通过解译和分析卫星图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

统计调查是指利用统计方法对土地资源进行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通过统计数据获取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

土地资源的评价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目的是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和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等。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是对土地适宜于不同用途的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分条件、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等。

土地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指标是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是对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水土保持能力、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敏感度等。

综上所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过全面了解和评估土地资源的情况,可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土地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土壤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以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概念、重要性、调查方法和评价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和土壤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活动的重要载体。

土地资源还包括城市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等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所需的用地资源,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土地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土地资源是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土地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土地资源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支撑。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土地资源的调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以便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实地调查是指到实地对土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观察,了解土地的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情况等情况。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各地区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

三、土地资源的评价分析定性评价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质量、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

通过定性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调查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调查

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调查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的定义、意义、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资源评价的定义和意义土地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它通过对土地的质量、潜力、适宜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质量、功能和适宜性,从而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2. 为土地的保护提供指导。

土地资源评价可以揭示土地的生态、景观和文化价值,为土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指导,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3. 为土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土地资源评价可以为土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二、土地调查的定义和方法土地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的过程。

它通过对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土地的实际情况和潜力,为土地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土地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地调查。

通过对土地的实地考察,了解土地的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情况,获取土地资源的基本信息。

2. 数据收集。

通过获取土地的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收集土地资源相关的数据,为土地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 专家评估。

通过请专家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借助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三、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调查的应用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规划。

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调查可以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确定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方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勘察设计中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

勘察设计中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
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土地 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潜力 ,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
02 土地资源评估
土地资源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资源评估是勘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 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评估的意义在于,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权属、用 途、价值等方面的信息,为土地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 决策支持。
土地资源经济效益评估
综合考量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 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 供科学依据。
04 勘察设计中的土地资源调 查与评估的挑战与展望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01 02
可持续利用
在勘察设计中,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这涉 及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保护,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安全,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 发展。
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流程
方法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 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结合传统实地 勘测和调查方法。
流程
确定调查范围、收集资料、实地调查 、数据整理与分析、编制调查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土壤 类型、气候条件等数据。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土地资源的挑战,分享经验和最佳实 践,推动全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跨国项目
在跨国项目中,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估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法律法规、文化差异和土地利用情况,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THANKS FOR WATCHING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知识点

一、土地资源:是由地球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土壤、水、生物、地质、地貌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二、土地的资产特性:1.商品特性2.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4.不动产特性三、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四、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五、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最后以系列成图的形式表达,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图件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六、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七、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程序:1.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2制定工作计划○3资料准备○4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1路线勘察○2制定工作分类系统○3室内预判○4地类调绘○5补测○6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1转绘○2量算面积○3编图与图面整饰○4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八、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区别:1.土地类型的划分是一种自然分类,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依据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

2.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类型划分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对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的评价结果而重新分类。

九、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别:土地类型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类型一方面反应出土地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也反应出社会属性,即人类活动所赋予土地的属性。

因此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应该适当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

第3章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3章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用航空遥感方法和多光谱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方法; 大比例尺:大于1:5000的超大比例尺,或航测,多用经纬仪测图 法、平板仪测图法或者数字测绘法。
一、常规仪器测图方法
经纬仪测图: 平板仪测图:
数字测图: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电脑成图。
经纬仪测图:
经纬仪测图成果图:
平板仪:
平板仪测图原理:
三、卫星遥感调查方法(P39)
卫片: 宏观性强、覆盖面积大 多时相重复、数据更新快、现势性强 多波段方式观察、可反映地物的光谱特征
观测平台高、几何畸变小
常用数据:法国SPOT5和美国的Quick Bird
利用过程及方式:与航空遥感类似
第三节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定性评价方法 二、定量评价方法 (一)多因子评价法 (二)层次分析法(AHP)评价 (三)参数方法 (四)主成分分析法 (五)模糊综合评判法 (六)回归分析法 (七)聚类分析评价法
第四节 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其 他资料的收集,用品准备等。 调绘前准备工作,路线调查,制定工作分类 系统,室内预判,境界、权属界和地类调绘, 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资料整理分析,遥感图象转绘,面积量算,编 制专题成果图,编写调查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 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各种地类的判别、地类 界线、精度、线状地物量测、新增地物的补测、 外业调查手簿等);内业转绘精度、面积量算 精度、成图质量等。
• 5、专项土地资源调查(P35)
• 为特殊目的而进行的专项土地调查。
• 农业部门——耕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25°及25°以上 的坡耕地、沙化耕地、撂荒耕地等。
• 林业部门——林地调查:迹地及恢复情况、未成林地的成活状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现状、调查方式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土地资源的现状中国地大物博,拥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土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15左右。

由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土地资源减少。

一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受到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二、土地资源的调查方式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

土地资源的调查主要包括途观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

1.途观调查途观调查是指通过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遥感监测和遥感调查。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大范围的监测和调查。

通过途观调查,可以获取土地资源的分布、类型、利用状况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细节数据,包括土壤质量、植被覆盖、水资源分布等情况。

实地调查可以补充途观调查的不足,获取更加精准的数据,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三、土地资源的评价指标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分析,需要确定一些科学的评价指标。

常用的土地资源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适宜性、土地生产力、土地生态环境等。

1.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是指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功能,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市建设用地等。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评价,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2.土地适宜性土地适宜性是指土地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活动的适宜程度。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一章土地资源评价概述1.1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与评价,可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工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土地资源评价的定义和意义土地资源评价是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条件,对土地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确定土地的适宜利用方式和价值,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效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1.3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资料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指标评价法和模型模拟法等。

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限制因素,确定土地资源的价值和适宜利用方式。

1.4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土地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土地的质量评价、适宜利用评价、土地的宏观调控评价和土地的价值评价等。

其中,土地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地形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因素;适宜利用评价主要考虑土地在农业、工业、建设和生态方面的利用潜力;土地的宏观调控评价主要包括土地规划和土地政策等因素;土地的价值评价主要考虑土地的市场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因素。

土地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土地资源的重要工具,包括自然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等。

1.5土地资源评价的应用领域土地资源评价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征收和补偿、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资源等方面。

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以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效益;可以确定土地征收和补偿的标准和方式,保障农民的利益;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资源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1.6土地资源评价的挑战与展望土地资源评价面临着数据获取不易、评价模型不完善、评价结果不准确等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名词:1.土地类型的定义可描述为构成土地各个自然要素的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地。

2.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3.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4.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利用前一次土地利用的详查的结果作为基础,与当前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比较,对于利用性质、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进行调绘、填图、登记和权属确认等工作。

5.土地利用制图单元6.土地评价即土地用于规定目的时对土地性能的评定7.土地评价单元把整个评价范围内的土地按照土地质量组合方式,划分成的一个个的土地类型单元。

8.土地特性是指各种可以直接测量或估测的土地属性,可用于区别不同适宜性的土地单元,用做描述土地质量的一种方法。

9.土地质量是由一组具有共性的土地性质的综合表达形式,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影响某一方面的土地适宜性。

10.土地质量评价是根据土地特性及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质量,在一定条件下估算土地质量的等级并以一定的方式描述出来的一整套方法和过程。

11.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是指分析和评定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的过程。

1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土壤、气候、地形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作用相互作用对各种可能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潜在生产能力的影响,依此进行的土地综合评估和分等定级的过程。

13.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不同质量土地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相同投入条件下土地的不同产出量经济指标。

),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的投入和效益,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和适宜程度的过程。

14.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的过程。

15.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

16.基准作物是理论标准粮的折算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

17.指定作物是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18.农用地分等单元19.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20.农用地利用等指数21.农用地分等指数22.土地利用系数现实土地利用水平,它用单位面积的实际标准粮总量与理论标准粮总量之比表示,反映的是当地社会开发利用土地的平均水平,代表着社会经济条件、生产集约化水平的程度23.土地经济系数是当地制定作物的“产量—成本”指数与区域“产量—成本”指数的比值,亦即区域的投入—产出水平,反映了农用地经济效益水平的差异二、问答:第一章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的主任务是什么?土地资源调查是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目的主要是: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3)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4)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清查土地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利用现状,并给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分为概查和详查,具体任务包括以下4方面: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3)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土地利用分区4)土地资源调查的成果记录2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土地资源调查一般有哪些不同的类型?1)土地构成要素和土地质量的调查分析2)土地类型调查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4)专项土地资源调查5)区域土地资源综合调查3 土地资源调查中常用的有哪些基本方法?一、常规测量测图方法(一) 经纬仪测图法(二) 平板仪测图法二、航空遥感调查方法三、卫星遥感监测和机助制图四、3S技术综合制图方法4 系统地阐述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准备、仪器和设备的准备2)外业调绘(查)→路线调查(勘察)、制定土地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3)内业工作→遥感图象转绘、面积量算、编图和图面整饰、成果整理4)检查验收→外业调绘和补测、内业的转绘,面积量算和成图质量5 土地资源调查包括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权属调查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统计、土地登记以及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的工作第二章土地类型调查1 什么是土地类型?阐述土地类型的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基本结构。

土地类型分类的原则(一)自然发生学的原则(二)多级分类制的原则(三)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中国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土地纲:反映的是土地的光、温、水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性。

土地类:根据大(中)地貌类型(山区以垂直地带划分) 在同一土地纲内划分出不同的土地类。

反映景观特征的区域差异性,关系到区域内的农林牧用地的总体布局规划。

土地型:土地类内,再依据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的差异将土地类续分为不同的土地型。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土地利用分类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1)土地利用分类: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性分类。

●以土地的覆盖特征、经营目的和利用方式为主要的分类标准,反映一段时间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

●理论基础是土地利用现状的地域分异规律。

●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

2)土地利用类型:是根据一定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所进行的划分●对于同一土地利用现状,用不同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会得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的不稳定。

2简述土地利用分类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

土地利用的分类方法: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土地利用分类的原则:1.统一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地域性原则3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中一级类型和二级类型含义。

(书38-40&41-45)4试述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外业调绘的一般方法:1)选好路线和站立点:路线要短,有代表性,一般为垂直于主要地形的断面;站立点要地势高,视野开阔,站立点之间要求视野能相接2)确定调绘底图的方位:找到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找出1或2个在实地明显地物点→在图上找到相应地物点的位置→调整图使图上的站立点和地物点的连线的延长线通过实地地物位置。

→再找一明显地物点进行校核。

3)判读方法:由远到近,从总体到碎部,先易后难,逐步扩展4)边走边判读:可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也可以及时记录判读的内容。

5)补测:要随时补测6)调绘整饰5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方法?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进行外业填图(即补测),来完成变更调查;二是利用新的1∶1万影像图和航片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三是利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第四章土地资源的航空遥感调查方法1航空遥感调查的外业补测有哪些方法?详细说明之。

1、简易补测方法航片的补测就是根据一些明显地物的影像,来判读或交会出需补测地物在航片上的位置,一般在外业调绘中常采用简易补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比较法。

适用于明显地物较多的地方。

比较法也称目测内插法,它根据新增地物与周围明显地物之间的相关位置,直接判定补测地物在航片上的位置的方法。

(2)截距法航片需补测的地物紧靠公路、水渠等明显直线物体。

(3)距离交会法待补测点附近没有线状地物,但可以找到明显地物时。

(4)延长线截距法待补测点不在线状地物上,且离线状地物较远时用。

(5)坐标法新增地物处在直线物体的一侧,但距离直线地物较近时。

2、仪器补测对新增地物面积大,形状和内部地类比较复杂,,长而通过不同地形的弯曲形状的地物,利用简易补测方法难以补测的地物,则要用平板仪测图法或经纬仪导线测量,直接补测到地形图上。

第六章土地资源调查图的编制1土地资源调查图的类型有哪些?土地类型图、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类型及内容?1.多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又叫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地形图+调绘内容,其中1:1万分幅图:原始底图,又叫调绘原图或分幅工作底图。

它是编绘其他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基本资料,是土地面积量算规定使用的工作地图。

2.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而成按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自然区域编制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内容:1)地理要素:主要是境界和地貌(1)地理要素的作用:①指示各种地类的分布位置;②揭示各种地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③说明各种地类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2)地理要素的选取的依据:①反映各种地类分布位置和地类所处环境的需要;②复制和印刷方案。

◆地理要素不能太多:图面负载量过大,影响清晰易读。

◆地理要素不能太少: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专题要素:地类界、地类代码或地类符号。

3如何编制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比例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分两种:1:1万;其他(1:5万、1:10万等)分幅。

2)编制过程如下:调绘、补测内容1:1万地形图→着墨整饰→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1:5万、1:10万等图缩编★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基础。

★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与1:1万地形图有着相同的数学基础。

第七章面积量算与调查成果的整理验收1面积量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1)精密解算法2)图解法3)方格法4)求积仪法5)计算机面积量算方法2试述面积量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

面积量算的基本原则:1)图幅为基本控制2)分幅进行量算3)按面积比例平差4)自下而上逐级汇总面积量算的基本程序:控制面积量算——碎部面积量算——面积统计与统计。

程序:①量算前的准备工作1)绘制面积量算图2)编制县(乡)图幅接合表3)准备量算工具及资料②控制面积的量算1)划分控制区2)查取图幅理论面积3)计算图幅(纸)变形系数K1 4)量算同一幅图内各控制区面积(P2) 5)检查闭合差△P 6)计算各控制区改正后的面积(P3)③碎部面积量算1)算单元(图斑)2)求积线的确定3图斑编号4)算面积的统计.汇总3简述控制面积量算的碎部面积量算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