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大纲-公选课.doc

合集下载

《保护生物学》28课时 教学大纲

《保护生物学》28课时 教学大纲

保护生物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806146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28适用专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等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年轻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解决当今社会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所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以及阐述了人类社会如何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课程。

在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的今天,保护生物学显得尤其重要。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讲授物种形成和灭绝的机理、生物多样性演化历程、不同层次上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受威胁的现状等,了解生物多样性受到危害;从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迁地保护等,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采用课件、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针对不同内容进行阐述,通过教学除使学生掌握生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培养学生形成不同生物与其栖息地环境相适应、学会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知识内容主要有保护生物学的产生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系、不同层次上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受威胁的现状及其保护、各层次上生物多样性的检测原理及方法、生物入侵、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国际行动等。

课时为28学时,学分为2;考核评价方式采用闭卷或开卷等方式进行。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通过保护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的原因,掌握保护的方法和途径等,并学会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

(一)知识目标了解保护生物学的产生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系、物种形成和灭绝的机理、生物多样性演化历程,不同层次上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受威胁的现状及其保护,掌握各层次上生物多样性的检测原理及方法、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分析生物入侵的影响,理解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迁地保护的意义等。

(二)能力目标运用生物保护学相关知识学会环境、资源调查等,分析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根据生物保护学中的保护物种以及保护法规甄别生产、经营等合法行为能力。

(完整版)《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教学大纲

(完整版)《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教学大纲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教案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案目标及任务修完本课程后,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将掌握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概念,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方法和保护策略, 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方面的工作.三、学时分配教案课时分配四、教案内容及教案要求绪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简况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第三节生物多性公约习题要求: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内涵,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重要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本章教案要求: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层次;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分布.了解保护生物学的诞生、保护生物学的结构与特征,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遗传多样性第一节遗传多样性的概念第二节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简史第三节遗传多样性的起源第四节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五节克隆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讨论)习题要求:遗传多样性的概念、起源与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遗传多样性的概念、起源与研究方法。

本章教案要求:掌握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起源,了解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简史,掌握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加深对遗传多样性起源的理解。

第二章物种多样性第一节物种及物种多样性的概念第二节物种多样性的起源(物种形成)第三节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习题要求:物种及物种多样性,物种形成的方式,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

本章重点、难点: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成种理论;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

本章教案要求:了解物种的概念;掌握异域成种、邻域成种及同域成种的基本原理与过程;掌握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反映物种多样性的几个重要指数,了解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第三章生态系统多样性第一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第二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组成第三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第四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内容习题要求: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组成;地球的主要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多样性保护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目前生物多样性正义惊人的速度消失。

如何在这种状态下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如何用科学的理论和最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和实施保护行动是《生物多样性》这门课程最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突出基础性、科学性、创新性能高、适用性等特点,包括五大部分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概论:种群、物种、基因水平的保护;生态系统水平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保护生物学的范畴和基本原理,熟悉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懂得如何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保护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保护生物学的范畴和基本原理,熟悉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难点:掌握五大部分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概论:种群、物种、基因水平的保护;生态系统水平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阅读为辅。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捕捉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精选教学内容,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讲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适当插播实验教学录像片,开展电子教案、CAI 课件的研制、引进和应用,研制多媒体教学系统。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2课时)1.教学内容(1)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2)保护生物学的概念(3)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4)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意义(5)保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未来研究方向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解2.重、难点提示(1)重点: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含义,及其学不科特点。

2019保护生物学2.0

2019保护生物学2.0

保护生物学提纲(加粗的是我之前考过的)第一章绪论1、保护生物学的定义: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直接或间接受人类活动或其他因子干扰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科学。

其目的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原理与方法。

2、保护对象是生物多样性。

3、保护生物学研究和工作的目标:(1)完整记录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2)认识人类活动对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3)发展实用方法来阻止物种绝灭,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生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

4、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征:(1)保护生物学是一种危机处理的科学;(2)保护生物学是关于统计现象的科学;(3)保护生物学是关于价值取向的科学;(4)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科学;(5)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整体性科学5、保护生物学的伦理原则:(1)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应该得到保护。

(2)要防止种群和物种的非常规绝灭。

(3)生态复杂性应该得到保持。

(4)自然的进化过程应该得到保护。

(5)生物多样性具有内在价值6、世界上的第一个保护区是波兰在1561年建立的欧洲野牛自然保护区;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鼎湖山设立了第一个保护区.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基本认识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无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物种多样性的定义: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度的客观指标。

4、物种:在一定区域内,具有极其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征,个体间可以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的自然生物类群。

(或者使用大家动物学记忆过的物种定义也可)5、遗传多样性的定义: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6、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不断提高和丰富。

主要可以分为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水平、蛋白质水平和DNA水平四个层次。

《保护生物学》教学大纲(精)

《保护生物学》教学大纲(精)

《保护生物学》教学大纲(适合于大学本科生物类、环境科学类专业 45学时2.5学分)课程中文名称:保护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Conservation 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制定时间:2006年6月6日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保护生物学是本科生态、环境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了解和学习当今环境与生物关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并依据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危机,人类与环境行为间的关系,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发展对环境生物的影响以及环境生物多样性变化对人类社会行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从而对判断、调整和选择人类社会的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45学时。

为适应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动、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常识,并具备一定深度的普通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知识。

三、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本课程推荐教材为: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新世纪教材”《保护生物学》。

参考书主要有:1.将志刚,马克平,1997,保护生物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陈道海,钟炳辉,1999,保护生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3.祁承经译,1996,保护生物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钱迎倩,马克平主编,1994,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5.Richard Primack,季维智,2000,保护生物学基础,中国林业出版社6.Anrrew S.Pullin, 2002, Conservation Biolog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课堂讲授采用幻灯、动画、影音文件的多媒体教学。

2、在第五次课后需安排1-2次讨论课。

3、教学实习1-2周,安排在全部教学课程完成以后。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保护生物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栖息地和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生物灭绝的具体措施。

它与进化论、生态学及社会学和人文哲学相关联,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生物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措施和技术,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生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二、教学对象xxxxxxxxxxxx三、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及研究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掌握保护生物学所提出的理念、措施和技术;形成生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四、教学要求本课程与进化论、生态学及社会学和人文哲学相关联,以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五、教学要求的基础内容及学时要求第一章绪论(讨论)教学要求1.了解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概况;2。

理解保护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熟悉保护生物学应用的范围和特征。

教学内容一、保护生物学概念二、保护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三、保护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保护生物学的应用范围和特征第二章生物多样性教学要求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2.掌握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一、生物多样性概述1.物种多样性2.遗传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计算三、讨论:推荐阅读《海藻林和海獭: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热泉喷口及油苗生物群落》等资料.第三章生物进化与生态条件教学要求1。

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论;2.能应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态条件与进化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生物进化的概念和理论二、进化的生态条件三、生物进化与生态演替四、讨论:推荐阅读达尔文《物种起源》等有关资料。

第四章物种问题和物种保护教学要求1。

掌握物种的形成机制和模式;2.了解物种保护的内容。

教学内容一、物种的概念二、物种的形成机制与模式三、物种的灭绝四、讨论:推荐阅读《仅有关爱并不能拯救大熊猫》、《濒危的鲸鱼:种群数量能否恢复?》等相关文章.第五章遗传变异与保护教学要求1.掌握遗传变异的相关概念与理论;2。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保护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保护生物学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并通过对国内外保护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成功案例的学习,使同学们对保护生物学理论和我国保护生物学的现状、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热爱生物物种的兴趣,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当前全世界生物界普遍关心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和保护问题,掌握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以及物种、种群的保护措施;了解物种的有关法律保护政策、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利用等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掌握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掌握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熟练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实施措施;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了解不同层次上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协定、法规和行动计划。

三、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植物学、进化生物学、普通生态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物种形成与灭绝机制、不同层次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物种多样性保护途径与方法;就地、迁地保护的意义。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述、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相结合,辅以课外作业。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保护生物学概论(3学时)1.教学内容(1) 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2) 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3)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4)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趋势。

2.重、难点提示(1) 掌握保护生物学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 了解保护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3) 了解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2学时)1.教学内容(1) 物种与物种形成;(2) 生物多样性进化的主要历程;(3) 生物进化与环境因素。

2.重、难点提示(1) 理解物种的概念;(2) 掌握生物多样性进化的主要历程。

保护生物学.doc

保护生物学.doc

第一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第二节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第四节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趋势第一节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一)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二) 什么是保护生物学•(三) 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一)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1、人类对自然的改造•2、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的影响•3、生物多样性•4、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环境必须保护•5、保护生物学的出现1、人类对自然的改造•(1)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

•(2)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3)生物资源正逐步走向灭绝2、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的影响•(1)人类活动正在破坏生物群落。

•(2)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破坏和外来物种的侵入,物种正经历大灭绝。

•(3)由于森林和湿地消失、工农业污染,地球的生态过程受到干扰。

•(4)沙漠化、水土流失、人口剧增、水资源减少、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凸现。

3、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定义):是对人类具有现实和潜在价值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资源的总称。

•(2)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保障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未来工业、农业和医药业发展的基础。

•(3)人类活动严重干扰了生态平衡。

•(4)(后果)干扰生态系统→生态失衡→物种灭绝→人类生存条件崩溃。

4、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环境必须保护•(1)人类觉查到物种灭绝的威胁。

•(2)物种灭绝将对未来产生影响。

•(3)(共识)人类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的生物资源、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5、保护生物学的出现•(1)挽救濒危物种,需要实施保护。

•(2)要科学有效保护,需要一门新的学科知识。

•(3)内容:①物种遇到的困难是什么、②如何处理、③濒危原因是什么、④哪些物种要优先保护、⑤采取怎么的措施。

•(4)保护生物学的出现。

(二) 什么是保护生物学•1、出现:①保护生物学名词出现于20世纪初期;②但保护生物学学科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 程 编 号:2533060 课程中文名称:保护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Biological Conservation 课 程 类 型:选修课 总 学 时:36 理论学时:36 学 分:2 适 用 专 业:生物技术 先 修 课 程: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遗传学 开 课 院 系: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也是生物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施措施,自觉树立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懂得如何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定义、范畴、基本原理和实施措施,了解保护生物学现状和发展趋势; 2.应用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知识,分析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原因、物种濒危的程度; 3.根据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实施措施,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归纳、分析,初步提出多样性保护的方法; 4.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保护环境、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第一章 保护生物学概论 1.掌握保护生物学概念和特点,理解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了解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结构与特征; 3.了解保护生物学的内容、任务和研究趋势。

4. 明确保护生物学未来发展的几个热点方向:小种群生存概率;确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方;物种濒危灭绝机制;生境破碎问题;自然保护区理论;立法和公众教育。

本章重点: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保护生物学的特点,保护生物学的起源与诞生。

本章难点:理解保护生物学的起源、发展。

第二章 生物多样性 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常见的几种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与内涵;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评估方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及其根源。

保护生物学提纲

保护生物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1、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

2、掌握保护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一)生物多样性现状与规律研究研究1 物种多样性调查和编目(survey and inventory)与监测2 生物多样性形成机制研究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学4 受干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动态规律研究5 生物系统学与3S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6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功能(二)物种保护的研究1 物种种群生存力(PV A,DA)的分析和行为分析2 物种保护的方法3 代理种研究、指示种、伞护种, 旗舰种, 关键种。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1 自然保护区建设相关理论的研究2 进化显著单元(ESU)和生物多样性优先3 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保护区与周遍社区关系)(四)外来种(Alien species),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五)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危机(六)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制建设第二章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一)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具有进化意义的概念1.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形成的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经历了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时期生物多样性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二)生物多样性具有时间和空间动态性空间动态性:1.不同区域其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性2.同一区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多样性不同3 每个物种有具体生境的选择时间动态性:4 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组成不同5 同一地域的生物多样性存在季节的差异性3、生物多样性的3个主要的层次及其表现形式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在物种层次直接体现生态多样性-----生物与环境关系多样性1.遗传多样性的表现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遗传变异的总和(1)分子水平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DNA的多样性染色体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2)表型多样性细胞多样性组织多样性器官多样性物种表型多样性行为特征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表现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表现在物种等级性与复杂性3.生态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等组成要素的多样性以及由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协同进化而形成的能流、物流与信息流等生态过程的复杂程度。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教学大纲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人类对生物圈产生的巨大冲击,全球变暖,臭氧层缺损,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许多生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这些问题都源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人类社会的普遍关注。

如何保护、管理好各类生态系统及生物圈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是一门全校公共选修课,是学习生物学其他课程最重要的基础。

保护生物学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为主线,分为保护生物学概论、生物多样性主要层次、生物多样性形成及丧失原因分析、保护对象生存力分析及保护措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五大部分内容。

分别探讨了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系,以及保护生物学的起源特征和发展;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介绍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形成和物种灭绝的机理;阐述了物种濒危等级划分、物种保护原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设计与管理,以及物种迁地保护方法和措施;最后介绍了与自然环境保护,特别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与公约。

该课程还介绍了目前保护生物学的任务和研究热点及难点。

保护生物学的任务是通过遗传多样性,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分析,提出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以保证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热点及难点包括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关键物种的保护等等。

开展保护生物学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保护生物学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熟谙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和价值,了解保护生物学的产生、现状和发展趋势,懂得如何在保护生物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加强生物多样性宣传和教育刻不容缓。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docx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docx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重要名词: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景观, 物种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度、物种多度、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群数量,种群动态,关键种,旗舰种,伞护种,指示种,重要经济物种,生物多样性公约,UNEP, IUCN, CITES,生态灭绝,栖息地破坏,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入侵,生态灭绝,连锁效应,协同效应,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库兹涅茨曲线,地球峰会,碳交易,自然Z友,怒江水电Z争,生态补偿,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全球碳循环,化石燃料,IPCC, UNFCCC,京都议定书需要掌握的内容:1、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发展历史,学科特点。

保护生物学的口标与基本原则。

2、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知识,人类的分类学地位及学名。

3、生态系统中的物种通过营养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起来,物种Z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种类关系,种间关系),结合实例理解这一点。

4、现在已经被描述的物种情况5、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地球生命进化简史),当今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请对照下面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图)6、历史上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

7、当今生物多样性遭受的主要威胁。

8、三江源地区为什么重要且值得保护?9、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什么需要当地社区的参与?10、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捉岀及其发展丿力程?11、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Z间的关系。

气候变化可能的影响。

人类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努力。

结合课堂讲述的案例,理解如下内容:1、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Z后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如何利用生态补偿的思想,通过有效的政策应对环境问题。

3、科学研究如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4、社会、经济、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

5、由大熊猫引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与现状;大熊猫的生存能力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就地保护与人工繁育的方式何种更好6、环保为什么需要民间机构的参与?民间机构在环保小的空间与优势何在?7、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大纲-公选课

保护生物学大纲-公选课

保护⽣物学⼤纲-公选课《⽣物多样性》⼀、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名称:⽣物多样性课程英⽂名称:Biological Conservation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学分:2适⽤专业:全校各专业开课院系:⽣命科学学院⼆、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向全校各专业学⽣的⼀门公共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明确⽣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类的活动对⽣物多样性的影响;掌握保护⽣物学的基本原理、⽅法和实施措施;了解⽣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和各种保护机构。

使学⽣具备⽣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知识,在今后⼯作和⽣活中⾃觉树⽴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课程教学⽬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能够:1.理解⽣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定义、范畴、基本原理;了解⽣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各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2.了解造成⽣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原因及物种濒危的程度;3.树⽴科学发展观,⾃觉保护环境、参与⽣物多样性保护⾏动。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第⼀章⽣物多样性概念、价值及中国⽣物多样性特征1.掌握⽣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2.了解⽣物多样性的价值,理解⽣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了解中国⽣物多样性的特征。

本章重点:⽣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物多样性的价值。

本章难点:⽣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

第⼆章遗传的多样性1.掌握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产⽣基础,了解遗传多样性的意义;2.了解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法和测度⽅法;3.理解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本章重点:遗传多样性的产⽣基础。

本章难点: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法及测度。

第三章物种的多样性1.理解物种概念,掌握物种多样性的概念;2.理解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3.了解全球的物种多样性概况及中国物种多样性特点及分布核⼼。

本章重点: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全球物种多样性概况及分布格局。

本章难点:物种概念及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第四章⽣态系统的多样性1.掌握⽣态系统多样性概念;2.了解全球⽣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划分依据;3.了解全球主要⽣态系统类型及中国⽣态系统的特点;4. 了解⽣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度⽅法(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测度⽅法),理解⽣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监测⼿段,明确物种多样性与⽣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20150914保护生物学

20150914保护生物学

曾经不足挂齿的人类



‘人类早在有历史记录之前就已存在。在25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非常类 似现代人类的动物。然而,…,他们与一同共享栖地的其他生物相比, 并没什么特别突出之处。 如果到200万年前的东非逛一逛,你很可能会看到一群很像人类的生物: 有些妈妈一边哄着小婴儿,一边还得把玩疯的小孩抓回来,忙得团团转 ;有些年轻人对社会上种种规范气愤不满,也有些垂垂老矣的老人家只 想图个清静;有肌肉猛男捶着自己的胸膛,只希望旁边的美女垂青;也 有年长的充满智慧的大家长,对这一切早就习以为常。这些远古时期的 人类已懂得爱和玩乐,能够产生亲密的友谊,也会争地位、夺权力,不 过,这些人和黑猩猩、狒狒、大象也没什么不同。 这些远古人类,和一般动物比起来没什么特别。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 们的后代某一天竟能在月球上漫步、分裂原子、了解基因码,还能写写 历史书。说到史前人类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们在当时根本无足挂齿 ,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见得比大猩猩、萤火虫或是水母来得多’。
7
授课老师:李义明 研究员
李义明 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分别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芬兰赫尔 辛基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神农架生物多样 性研究站副站长,人与生物圈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 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动物生态学和 保护生物学研究,研究了舟山群岛和相邻大陆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的岛屿 生态学以及牛蛙的入侵生态学;开展了中越边境和喜马拉雅地区的野生动 物贸易研究;提出我国脊椎动物及各类群的受威胁格局及其原因。主持过 多项中科院,科技部和基金委的项目。在BioScience, Oecologia等刊物上 发表论文多篇。
授课老师:魏辅文 研究员
魏辅文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 1980 年-1987年,在西华师范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重点开展 大熊猫和小熊猫保护生态学、保护行为学、保护遗传学和保护基因组学 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国家基金 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等,在Nature Genetics, PNAS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

保护生物学考试大纲(精)

保护生物学考试大纲(精)

《保护生物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保护生物学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程代码:06071402408学分:2总学时:36适用专业:生态学先修课程:环境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普通生态学、遗传学一、考试对象生态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二、考试性质、目的保护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生态学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课。

保护生物学是宏观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学术界对目前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反应,目标是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或减退的具体措施,该学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之后,要求能够从不同水平认识客观有机界的组织形式、结构功能、生态效应、动态平衡等基本原则和生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同时,通过学习及研究实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保护生物学原理、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增加感性知识,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考试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能促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说明和解决实际中的有关自然保护的一般问题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第1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1、1 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1、2 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1、3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4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趋势考试要求:了解保护生物学的结构与特征;了解保护生物学的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2章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演化2、1 物种与物种形成2、2 生物多样性进化的主要历程2、3 生物进化与环境因素2、4 进化系统与生物分类考试要求:理解物种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历程。

第3章物种濒危与灭绝3、1 物种濒危等级划分的意义3、2 濒危物种等级划分的标准3、3 物种灭绝的历史3、4 物种灭绝的原因3、5 容易灭绝物种的特征考试要求:了解物种灭绝的外部机制和内在机制;了解物种编目的内容;掌握物种濒危等级及其划分标准。

第4章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4、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研究意义4、2 遗传多样性的来源4、3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考试要求:掌握遗传多样性的定义;了解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层次;了解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意义;了解我国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保护生物学课程(绪论)

保护生物学课程(绪论)

物种多样性的测度有多种方法,但一般多采用
物种丰富度指数(species richness index), 即一定区域内物种的数目来测定。在此基础上, 还应尽量考虑物种质量特征。首先,物种之间 亲缘关系的远近也表明一种“距离”或差异, 从另一方面反映多样性的程度,如一个有2种 蛇和一种鸟的岛屿的多样性应高于一个只有3 种蛇的岛屿,即考虑分类学多样性。其次,由 于不同生物类群的研究基础有很大差异,实践 中往往选择易于鉴定且意义较大的类群进行测 度,而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生物类群。一般先选 择维管束植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然后选择其 他脊椎动物、大型无脊椎动物、苔藓、地衣、 藻类和真菌等,很少包括土壤生物在内。此外, 物种多样性测度还应考虑不同物种量的差异, 即物种的相对多度。
•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 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 变异性。景观要素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 质。斑块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 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 样性有重要意义。廊道成线状或带状,是 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 廊道。基质是景观中面积较大,连续性高 的部分,往往形成景观的背景。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可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 的一部分。正如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一样,人类文化的一些特征表现出人们在 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策略。
▶保护生物学研究是为了保存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保存物种的进化潜力。实际操作时,人们又常常以简单 的手段来调控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两者之间的矛盾造 成了保护生物学的具体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 (Primack 1993): ⑴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Soule(1985) 将保护生物学称之为“危机学科”,这种学科往往要求 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进行决策,而等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再 行决策时将会错过决策机会。决策者将利用直觉和创造 力加上现有的信息来比较相似的事例,再参考理论模式 进行决断。当然这与科学家通常所受的训练向脖,但是, 为了处理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目前我们并无其他的 选择。检验决策的标准是:珍稀物种是否仍然具有野生 状态下的可生存种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否 保存完整?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是否既满足当代的需要, 又保存了未来利用的基础?等等。

《保护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保护生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保护生物学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环节、学生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三部分构成。

采用1+1模式对理论教学与课内实践环节进行考核:理论课考试以笔试为主,课内实践环节通过学生实践小组搜集资料,整理加工成作品,并进行随堂交流与演讲,由教学团队老师进行点评点评,全班同学进行打分,最加权处理后取各小组平均成绩进行考核,两部分权重分别占30%和70%。

1+1考试模式改革增加1次期中考试(笔试),考核方法包括:期中考试(笔试),课内实践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到总成绩的20%、30%和50%。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采用五级制对学生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实习表现、现场考核、实习日志、实习报告,每部分各占25﹪,具体要求如下:(1)实习表现包括:①明确实习的目的,始终把实习活动放在中心位置,不能把实习变成旅游而沉醉迷于游山玩水之中;②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如了解实习地的气候特点、环境条件和生活条件等,并做好相应的应对。

同时,备好实习用具及各种工具书等;③)通过实习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概况、认识实习地的常见群落;④完成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的撰写;⑤)遵守实习纪律,注意人身安全。

必须遵守实习所在地区的规章制度,服从安排,严格遵守纪律。

发扬互助友爱、尊师爱生的精神;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在实习过程中要爱护环境,爱护野生动植物,不乱采滥挖,注意实习地生态环境的保护;⑦野外活动中要防蛇、野兽的伤害,在野外不乱吃野果、乱喝生水等。

(2) 现场考核主要指在实习的各个环节,有实习指导教师不定期随机对学生的调查方法、调查过程、统计方法、分析方法等提问,掌握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掌握程度。

(3)实习日志考核考核学生实习日志记录的是否规范、工整、详实,是否能体现了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方法、原始数据,是否出现记录混乱、数据缺失等问题,考核实习日志中的感言或收获是否贴切、具体。

(4)实习报告考核考核学生的实习报告是否规范、工整程度,数据是否详实、计算方法是否科学、分析是否准确、结论是否正确、讨论与问题分析是否贴切恰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多样性》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生物多样性
课程英文名称:Biological Conservation
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学分:2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掌握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施措施;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和各种保护机构。

使学生具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知识,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树立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定义、范畴、基本原理;了解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各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2.了解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原因及物种濒危的程度;
3.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保护环境、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念、价值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特征
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了解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征。

本章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本章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

第二章遗传的多样性
1.掌握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产生基础,了解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2.了解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测度方法;
3.理解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意义。

本章重点:遗传多样性的产生基础。

本章难点: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及测度。

第三章物种的多样性
1.理解物种概念,掌握物种多样性的概念;
2.理解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3.了解全球的物种多样性概况及中国物种多样性特点及分布核心。

本章重点: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全球物种多样性概况及分布格局。

本章难点:物种概念及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掌握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念;
2.了解全球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划分依据;
3.了解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中国生态系统的特点;
4. 了解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度方法(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测度方法),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监测手段,明确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本章重点:掌握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度方法,生态系统变化的几方面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意义和监测内容。

本章难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度方法,并理解各种指数的含义及应用。

第五章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宏观因素
1.理解在地质史上生物多样性一直在发生变化;
2.了解地质年代、大陆形成及漂移、第四纪冰川及青藏高原隆起对生物多
样性演化的重大影响;
3.理解物种大灭绝的概念及灭绝的周期性。

本章重点:各种地质事件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影响。

本章难点:物种灭绝的周期性。

第六章人类冲击对生物多样性影响
1. 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化过程及其原因;
2. 理解现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

本章重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章难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丧失
1.理解并掌握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表现层次;
2.理解遗传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及生态系统丧失的原因;
3.明确人类活动是造成当今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本章重点:遗传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物种灭绝的内外机制;
本章难点:遗传多样性丧失概念及各种效应。

第八章保护生物学的产生
1.了解保护生物学产生的背景及保护生物学思想的起源及发展;
2.掌握保护生物学的概念,理解保护生物学科学特点;
3.了解中国保护生物学的现状及特点。

本章重点:保护生物学概念及学科特点,中国保护生物学的特点。

本章难点: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第九章物种的濒危等级及保护优先序
1. 理解物种编目的概念及编目的意义;
2. 了解物种濒危等级及等级划分的标准;
3. 理解物种保护优先序确定的理论方法。

本章重点:编目的概念及意义,濒危等级。

本章难点:物种保护优先序的确定方法。

第十章自然保护区
1.掌握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概念,保护区的功能;
2.了解世界及中国保护区的类型及特点;
3. 理解保护区设立的标准、保护区面积规划、内部功能分区规划及生境走廊;
3.了解世界及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史。

本章重点:自然保护区功能及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本章难点: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作用及生境走廊。

第十一章迁地保护策略
1.理解迁地保护的意义,理解在人类管理下的环境中维持个体的生存是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保护办法;
2.掌握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及对动物和植物的迁地保护的方法(包括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种子库和基因库);
3.理解迁地保护的局限性。

本章重点:迁地保护的策略。

本章难点:迁地保护的优缺点。

第十二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及保护组织
1.了解中国保护管理机构、管理组织及保护法规;
2.了解与保护生物学有关的国际协议和未来议程及各种国际管理组织。

本章重点:与环境及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可持续性发展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大意义。

本章难点:保护生物学相关的重要国际法规及保护生物学相关的我国重要法规。

第十三章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
1. 理解生物技术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及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
2. 了解转基因生物的来源、利用前景及生物技术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
本章重点: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本章难点: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五、有关教学环节的说明
1.教学要求: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要求教师在系统地讲授该课程的
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引入研究成果、保护案例,并提供与课程有关
的影像资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讲授时要突出重点、深入浅出、
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既掌握重点内容、理解疑
难点问题,又可扩大知识面,系统获得本课程基本理论。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穿插有案例教学、讨论和影像资料观看;主要
采取多媒体课件授课,并应用录像片、DVD等。

3.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和期终考核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

①平时成绩由学生平时出勤率及课堂表现确定。

②期终考核采用开卷考试的
方式进行。

六、学时分配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次小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念、价值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特征 2 2 第二章遗传多样性 2 2
第三章物种多样性
4 2 影像教学2 学时
第四章生态系统多样性 3 2 1
第五章影响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宏观因素
4 3 影像教学1 学时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次小















第六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1 1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丧失 3 3
第八章保护生物学产生 2 2 1 第九章物种编目、濒危等级及保护优先序 2 2
第十章自然保护区
4 3 影像教学1 学时
第十一章迁地保护策略 3 2 1
第十二章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及保护组织 2 2
第十三章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 3 2 1
合计36 28 4 4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1.张正旺主译,K.V. 克里施纳默西著。

生物多样性教程。

化工出版社,2007。

2. 贾竞波译(Andrew S.Pullin 著),《保护生物学》(中文版),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5.2
3.李俊清主编,《保护生物学》(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8
4.张恒庆主编,《保护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
5.迟德富,严善春等,《保护生物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6.祁承经译,(Richard B .Primack 著),《保护生物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7.蒋志刚,马克平,韩兴国主编等,《保护生物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8.Richard Primack ,季维智主编,《保护生物学基础》,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
9.野生动物
10.生物多样性
11.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2.The Conservation of Biology
13.各大学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