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含义
社会公德(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参考于百度百科)
二、当代社会公德现状
(一)当代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是人们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生活秩序,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最简单的行为准则和起码的道德标准。在现代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还是人际关调整,或经济的发展等等,都离不开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或缺的,它就像一个衡量着我们所有人利益的天平支架,一旦失去,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损失都将是不可弥补的。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经济上得以迅猛发展,可
就在此时,因为种种个人利益的影响,我国的社会公德已走向下坡阶段,公园里公共坐椅上随处可见到横睡直卧的人,到处丢满垃圾,口香糖等等;在集体方面,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为了追求极端个人利益,侵害他人利益甚至生命安全;不注意自然资源的保护,滥砍滥伐,偷袭珍稀野生动植物;
在公共场合从来不考虑他人,吸烟、吐痰、乱扔果皮纸屑……
有如老师上课给我们讲的赖昌星特大走私案,多级政府官员腐败贪污案,还有在上次道德ppt中同学讲的道德案例等等,从这其中可以看出我国当代社会道德风气之差,社会道德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分析
从总体上看(因为我比较少接触其它学校,所以就拿我们油校来说说吧),我们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部分的学生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例如在饭堂排队或在交通规则方面都较为遵守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合理协调人际关系等。
但这并非所有大学生,其中有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却表现得不好,比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文明举止,在大学校园里,仍能看到大量不文明现象的存在。男女同学无视他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有伤大雅的事;还有个人卫生习惯,不拘小节,乱用他人私人物品;在校园吸烟,屡禁不止;
老师、领导到学生宿舍时不予理睬,我行我素,不尊重他人,缺乏起码的礼貌道德修养等等。同时,有些人虽然具有较强的公德认知,但很少实际行动中表现,缺乏自律,团队意识。
这些虽然只是少部分同学,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可能会导致其他学生也成为其污染品,其影响力极坏。而且由于社会公德是一种公共服务,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这种不文明行为也影响了大学生公德意识总体水平的提高。
其中大学生中道德扭曲的案例也有不少,例如当年的药家鑫、马家爵血腥杀人案,和现在的东莞理工大学的猥亵女大学生案等等。从这些当代公德缺失现象可以看出对社会公德的整治已迫在眉睫,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增加社会道德修养更为重要。
三、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大概地分为了三类)
一是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初步定型可塑性不大,因此认为道德教育尤其是社会公共场所德教育是中小学的事大学没有必
要花过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和从事道德教育从而出现削减课程少开课时
等现象。但这一点我们学校做得不错,特别是何老师讲的课,我以前还
没试过上道德修养课也可以懂那么多东西,也从这一门课程中认识到了
许多社会公德的道理。
二是内容上的误区,在教学内容和书本内容过于抽象化,只有书面理论,空谈道德。目前不少学校或老师常常不顾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社
会公德理想目标要求学生,空洞说教,缺乏道德实践对基础文明规范教
育和引导,甚至由于起点过高不切实际导致学生对道德教育反感。
三是方法上的误区,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参与不够教育过程中硬性注入现象比较普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能力,个性和内在需求只重视规范,
一味地追求高分高标准,忽略学生个人接受程度,过于重视导向而忽略
塑造,激发学生创造性结果导致了德育教育功能的削弱。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教育的基本对策
(一)改变教育方式,加社会实践环节, 加强社会公德日常行为的训练社会实践
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想上的盲目性和
片面性, 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以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可以深刻体
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发现人民群众伟大, 增强劳动观念, 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 使学生在社会
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二)教育者的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校,老师是实施社会公德教育的
决定因素。社会公德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都因教师因素而发生质变,
离开教师的作用,再好的教育设想与规划都很难实现,可能完全落空。同
样的教育内容、教学要求,素质高的老师的教育就能深入人心,对学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