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
少年宫诵读活动方案
![少年宫诵读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dd4a7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e.png)
一、活动背景少年宫是我国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之一,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孩子们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诵读活动是一种能够培养孩子们语言修养和文学素养的方式,通过诵读名著、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使其受益终身。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朗读技巧和语感素质。
2.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3.促进孩子们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4.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活动内容1.名著诵读组织孩子们诵读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分别按照节选和整本进行诵读。
鼓励孩子们通过朗读,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诗词诵读指导孩子们诵读经典的诗词作品,如《心经》、《古诗十九首》等。
通过诵读,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故事诵读组织孩子们诵读各类寓言故事、儿童文学作品等,鼓励孩子们通过诵读,陶冶情操,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朗诵比赛举办孩子们的朗诵比赛,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委,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5.诵读沙龙定期组织孩子们参加诵读沙龙,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诵读经验和感悟,激发他们对诵读的热情,促进交流和学习。
6.读书分享会组织孩子们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其他同学,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书籍交流平台。
四、活动方案1.活动开展形式(1)定期开展集中诵读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
(2)自愿参与活动,不强制要求全体学生参加。
(3)活动时间为每周一下午两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2.活动组织与管理(1)由学校的指定老师负责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2)设立活动秘书,负责活动的策划、宣传和统计工作。
(3)分别确定名著诵读、诗词诵读、故事诵读的负责人,他们负责选取适合孩子们的诵读材料,并指导孩子们的诵读表现。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a38906bd97f192279e9ba.png)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7
活动时间:
年
月
日
活动课题: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活动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
2、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通过学习,明白三字经中蕴含的道理。 活动重难点:
朗诵、背诵《三字经》,并了解父母,兄弟之间之间应该互 相关爱,长幼有序,互相尊重,领悟何为“十义”。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三字经》,读出节奏感。
2.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 活动重难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 《三字经》 ,读出节奏感, 并了解其大意。 活动过程:
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 ,, 师之惰。”5 句。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 5 句话读正确、流利、通 顺。
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 活动过程:
1、出示新授语句,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 2、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正音。 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4、了解三字经大意。 5、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活动总结: 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 去感恩 ?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 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 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8
活动时间:
年
月
日
活动课题: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f11e5331b765ce0408140f.png)
2017年下学年左安中心小学少年宫活动教案活动名称:经典诵读辅导教师:何小燕姚仙琴2017年9月遂川县左安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实施计划指导老师::何小燕姚仙琴活动目的:通过诵读、熟背《三字经》,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因此,我初定以下目的: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活动要求:每周三下午后两节课对三、四年级24名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授课,所有学生不得缺席。
老师在课前应充分做好备课,以各种形式来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使之达到更好的效果。
活动内容:《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
它流传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
《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其一奇,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易记;其二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采取的措施:1、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
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线,以学校为面;以个人为根,以集体学习为干,以校园活动为叶;以开创风气为主,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
在活动中注重艺术创新,用普通话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表现《三字经》内容,通过诵读活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激励人生,演绎时代精神。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表格式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7e79aed40242a8956bece487.png)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教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学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过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教、学 具准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
.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程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
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
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
.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
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
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
2023年关于少年宫经典诵读教学计划3篇
![2023年关于少年宫经典诵读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f0116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0.png)
2023年关于少年宫经典诵读教学计划3篇关于少年宫经典诵读教学安排篇1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当生生不息传播的珍宝。
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3岁之前的黄金般记忆年段,帮助孩子用最轻松、最快捷的方式背熟一些中华古诗词、《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等大量中华优秀的经典名篇,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实施目标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爱好,促使学生从小酷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找寻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实力的培育。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熬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诵读内容《弟子规》部分、《三字经》部分、中华古诗词。
四、详细实施(一)经典诵读时间1、每天早上利用晨读时间,随到随读。
采纳老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睡前10分钟和午间活动时间落实。
并激励学生临摹经典诗文,自由阅读喜爱的读物。
(二)诵读要求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整体推动,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差异性。
激励性原则:评比激励,以表扬为主,引导学生酷爱经典为根本。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赐予相应的评价。
2.各班经典诵读力求做到: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
3.经典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用心致志、不行分心;眼要准——细致看准、聚精会神;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三)经典诵读活动措施1、创建经典诵读活动的氛围通过校内广播、国旗下讲话、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经典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扬板、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观赏感受到经典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其记住。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f34d0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d.png)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写的首诗。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练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断肠人在天涯。
2.逻辑感受的运用
朗读者要学会将作品中的主次、并列、转折、递进、对比、总括等“文路”,在逻辑感受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思路,进而形成内心的“语流”,以增强有声语言的征服力。朗读时,作品中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以及全篇的思想发展脉络、层次、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诗人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可是“我”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看不见,摸不着,是被人“偷了”还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2、联想诵读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
![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64cf38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d.png)
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是一项旨在提高乡村少年儿童文化素养和口才表达能力的活动。
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对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一、活动目标1. 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和口才表达能力。
2. 培养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增强少年儿童对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理解能力。
二、活动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活动组织者可以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取适合他们阅读和诵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童话故事、经典小说等。
2. 诵读训练:组织少年儿童进行诵读训练,包括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指导。
可以通过分组比赛、个人表演等形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3. 朗诵比赛:组织朗诵比赛,让少年儿童展示他们的诵读成果。
可以设置不同年龄组别,评选出优秀的诵读者,并给予奖励和表彰。
4. 诵读分享会:组织少年儿童进行诵读分享会,让他们互相倾听和学习。
可以邀请专业的演员或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激励。
三、活动流程1. 筹备阶段: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选取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准备相关的诵读训练材料。
2. 培训阶段:组织少年儿童参加诵读训练课程,包括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指导。
可以邀请专业的演员或老师进行培训。
3. 练习阶段:让少年儿童进行反复的诵读练习,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和自信心。
4. 比赛阶段:组织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的诵读者,并进行奖励和表彰。
5. 分享阶段:组织诵读分享会,让少年儿童互相倾听和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激励。
四、活动评估1. 通过观察和听取参与活动的少年儿童的反馈,评估活动对他们的影响和效果。
2. 可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少年儿童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3. 根据活动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内容和形式。
五、活动效果1. 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和口才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教学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小学教学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bc556a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c.png)
小学教学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计划一、活动背景与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经典诵读作为一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乡村少年宫作为农村孩子的校外活动场所,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
本次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热爱,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传承经典,启迪智慧,培育新人”三、活动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四、活动地点乡村少年宫活动室五、活动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六、活动内容与安排1. 活动前期准备(1)宣传发动(3天)通过校园广播、班级通知、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目的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成立活动组织机构(3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经典诵读教师为成员的活动组织机构,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活动实施阶段(1)经典诵读课程(4周)第一周: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基本要求。
第二周: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篇目,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周:学习《诗经》、《论语》等经典篇目,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周:学习《道德经》、《庄子》等经典篇目,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2)经典诵读比赛(2周)第五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经典诵读初赛,选拔优秀选手。
第六周:组织优秀选手进行决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3)经典诵读成果展示(1周)第七周:组织学生在乡村少年宫活动室进行经典诵读成果展示,邀请家长、教师观摩。
3. 活动总结与反馈(1)活动总结(1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教师进行活动总结,总结活动成果、不足和改进措施。
(2)成果汇报(1周)将活动成果以书面形式向学校领导、家长汇报,提高社会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关注度。
以下是具体活动内容的详细描述:(一)经典诵读课程1. 第一周: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方法(1)讲解经典诵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让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少年宫经典阅读活动教案 2
![少年宫经典阅读活动教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9667e97802768e9951e73870.png)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改善学生的阅读状态,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使阅读成为他们精神成长的需要。
活动时间
辅导教师
唐文英毛际桃
活动内容
诵读经典古诗
活动准备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少年宫经典阅读活动教案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利用10分钟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示范。
2、利用半节活动课时间,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学习游戏活动。
3、展示经典诗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少年宫诵读教案表格式
![少年宫诵读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3e263f1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5.png)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表格式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经典诵读2. 授课对象:少年宫学生3. 课时:45分钟4. 授课教师:X5. 授课日期:2024年X月X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经典诵读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 经典诵读作品:《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
2. 文学常识:介绍作者背景、作品特点等。
3. 口语表达:发音纠正、语调、节奏等。
4. 团队协作:分组诵读、比赛等形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经典诵读作品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3. 示范:教师示范诵读,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诵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各组学生展示诵读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6. 总结:教师点评课堂教学,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加强诵读练习。
2. 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学生完成诵读任务。
3. 教师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评价。
2. 诵读效果:评估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发音准确性、语感表达、情感把握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
3.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复习和巩固情况。
4. 综合素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素养、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进步,给予全面评价。
七、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适合少年宫学生的诵读教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
2. 音响设备:播放经典诵读作品的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模仿和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室设施: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小学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e70ba67fd5360cbb1adb1b.png)
小学少年宫经典诵读活动计划一、活动宗旨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活动口号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三、活动基本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具体实施方案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不要急于求成,不盲目追求数量。
2.保证平均每天10分钟的诵读时间,除早读时间、语文课前3 分钟外,还应提倡课后诵读。
3.可号召学生动手制作随身携带的古诗文诵读卡,便于记录背诵篇目。
对于较难理解篇目,老师应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
老师可指导有感情诵读,率先垂范,先行背诵。
4.各班板报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可将古诗文上墙、上板报,便于全体学生随时背诵。
报道本班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通报诵读成果等。
5.安排1次的以古诗文诵读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队会,形式力求新颖,为学生提供相互沟通、交流、创造的展示的机会。
6.期末举办一次全校性古诗文诵读展示、竞赛评比活动。
7.红领巾广播开辟诵读专栏。
各班小记者向红领巾电台投稿,报道活动开展情况。
8.给家长印发通知,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回家后,每天再由家长带动诵读10分钟。
五、诵读经典系列活动活动一:制作古诗诵读卡活动(1~3年级)活动要求:卡片可用铅画纸,正面为古诗文,反面为诗文配图或诗意解释。
每卡一首诗文,每周一卡。
每周先在班内交流背诵,然后各班、各年级之间进行交换背诵。
并且开展评比优秀活动,将好的卡片放到读经园地展示,最后由学校组织检查读经园地,并且评选制作精美的古诗诵读卡。
活动二:经典诗文手抄报制作比赛(4~6年级)活动要求:开展古诗文手抄报制作活动,为诗文配画,要求图文并茂,画面能充分体现诗文意境,内容形式不限。
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
![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b3ddf8e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2.png)
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是指在乡村少年宫开展的一项活动,旨在通过经典文学的诵读,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活动目标1. 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通过经典文学的诵读,激发青少年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青少年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3. 培养思维逻辑能力:通过经典文学的诵读,引导青少年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促进全面发展:通过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二、活动内容1. 经典文学选材: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诵读。
可以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
2. 诵读方式:可以采用个人诵读、小组诵读、集体诵读等方式进行。
可以通过分段诵读、对唱诵读、朗诵等形式展示。
3. 诵读技巧指导:为青少年提供相应的诵读技巧指导,包括声音的控制、语调的把握、情感的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4. 诵读评比活动:可以组织诵读比赛,评选出优秀的诵读者,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5. 诵读交流分享:组织青少年进行诵读交流和分享,让他们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诵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组织与实施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根据乡村少年宫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确保能够方便青少年的参与。
2. 活动宣传:通过宣传栏、宣传册、口头宣传等方式,向青少年和家长宣传活动的内容、目标和意义,吸引他们的参与。
3. 活动策划与组织: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选材、诵读形式、诵读技巧指导、评比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4.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计划进行活动的实施,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组织青少年进行诵读训练和交流分享,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少年宫朗诵启蒙班教案
![少年宫朗诵启蒙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135e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0.png)
少年宫朗诵启蒙班教案教案标题:少年宫朗诵启蒙班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朗读技巧:音调、语速、停顿、语气等。
2. 文学欣赏:选取适合少年群体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和分析。
3. 语言表达:学习如何正确地发音、掌握基本的语法和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朗读基础1. 引导学生放松身心,练习深呼吸和发声。
2. 教授基本的朗读技巧,如音调、语速、停顿和语气的运用。
3. 给学生准备一段简短的文学作品,让他们进行朗读练习。
4.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提供建议,帮助他们改进朗读技巧。
第二课:文学作品欣赏1. 选择适合少年群体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等。
2. 以小组形式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三课:语言表达1. 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特别注意常见的发音错误。
2. 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语法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给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朗读练习。
第四课:朗诵展示1.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展示,可以是个人表演或小组合作。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可以自选文学作品进行朗诵。
3.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朗诵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朗读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
2. 评估学生在文学作品欣赏和分析中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3. 通过朗诵展示的评估,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选取适合少年群体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儿童文学等。
2. 提供录音设备,让学生进行朗诵练习和自我评估。
3. 准备练习题和评估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评估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活动,如戏剧演出、诗歌朗诵会等,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91d7d8d4d8d15abe234eee.png)
李清照《如梦令》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生平及早期词风。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熟读成诵。
3、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形成规范的诵读常规,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齐诵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2、回忆上学期学的苏轼的词,引出李清照。
(1)李清照简介。
(2)出示原文:如梦令(早期作品)①常记日暮,。
兴尽晚回舟,。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如梦令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
(3)赏析: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也写出了游玩的随意、闲适,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悠闲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第二首,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少年宫活动备课稿经典诵读
![少年宫活动备课稿经典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a783fafa4afe04a1b071dee0.png)
52、初步感知意思。
(二)、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2、分四组读。一组读,其它三组帮助他一起击掌。
3、分小组练背。
4、指名背
三、小结
仪征市扬子学校乡村少年宫活动备课稿
经典诵读二(1)组活动组
活动内容
《弟子规六》《弟子规七》
活动时间
16、初步感知意思。
(二)、熟读成诵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
2、分四组读。一组读,其它三组帮助他一起击掌。
3、分小组练背。
4、指名背
三、小结
仪征市扬子学校乡村少年宫活动备课稿
经典诵读二(1)组活动组
活动内容
《东韵》《蜂》
活动时间
周二——周四
活动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大意,课堂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大部分能进行背诵。
(三)、指名背
三、复习这学期的儿童诗
《作业机》、《春天》、《鱼儿谁在哪里》
(一)、集体背
(二)、同桌互背
(三)、指名背
四、复习这学期的弟子规
仪征市扬子学校乡村少年宫活动备课稿
经典诵读二(1)组活动组
活动内容
《豪韵》《赋得古原草送别》
活动时间
周二——周四
活动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大意,课堂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大部分能进行背诵。
活动器材
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背一背之前学的晨读对韵。
二、学习新课《豪韵》《赋得古原草送别》
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大意,课堂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大部分能进行背诵。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表格式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d2baa94edd36a32d73758171.png)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学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过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程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 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活动时间: 课题 感受亲情
活动地点
辅导教师
教学 目标 教、学 具准备
教
1、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 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小黑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
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
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0ff66f783e0912a2162a34.png)
中华经典诵读《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能熟读成诵。
2、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形成规范的诵读常规,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3、了解《我爱这土地》的大意,体会诗歌浓浓的爱国情。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迎接新同学,简介经典诵读意义及本学期诵读内容。
2、出示诗歌《我爱这土地》原文。
3、教师大致分析本词的写作背景及内容大意。
(1)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赏析: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
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江河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社团教案
![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社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521f615f0e7cd1842536bc.png)
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社团教案《赠汪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赠汪伦》,反复诵读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朋友情深。
2、以诗引诗,激发学生的情感,诵读送别的诗,感受友情的可贵,展示学生积累的诗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诗句接龙(小游戏)。
过渡:大家都很棒,今天我们再来一首抒情的。
二、出示“送别”,揭示主题
1、今天要背诵的一组诗,与这个词有关。
(板书:送别)读一读。
2、你的爸爸妈妈和你,怎么送来你家的客人呢?
二、学习《赠汪伦》
1、读。
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指名读,正音。
2、品诗情
(1)这首诗是谁送谁的,李白和汪伦是什么关系?
师读:《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再读诗歌,品诗情
(1)你觉得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从哪里看出?
重点指导: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过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2)指导感情朗读:汪伦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深深感动了李白,此时此刻,面对前来送别的朋友,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一句(深情朗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自由读,齐读。
随机指导:诵读古诗要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诗的韵味来。
(3)师小结:此时此刻,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好朋友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
在赠汪伦这首诗中,汪伦这是用什么送别。
(板书: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
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
教
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第五、
六句,从相反面去写大自然,即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由少壮而
字,不写一个“情”字,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1 / 16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时间: 9.3
活动地点 朗诵室 辅导教师
孟燕
长歌行
课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 目标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 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兰溪棹歌》。今天我们再一
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读古诗
教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今浙江县名,在金华市东北,因境内有兰溪而得名。棹歌:
乐府瑟调曲有《棹歌行》,指渔民的船歌。“凉月”二句:意思是如眉的新月挂
在柳梢,越地山色倒映水中。王逸少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舆
2 / 16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时间: 9.17 课题 匆匆
活动地点 朗诵室 辅导教师 孟燕
教学 目标
教、学 具准备
1、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 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图。第二句是低头观看溪水,
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第三、四句写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
群联翩而来的情景。“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
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
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这首诗前两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不见一个“人”
少年宫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时间: 8.27 课题 兰溪棹歌
活动地点 朗诵室
辅导教师 孟燕
教学 目标
教、学 具准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赏析: 这是一篇散文诗,讲了朱自清对逃去如飞的时间的感叹与惋惜。 本文用了复沓的手法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 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 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 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 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 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 教 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诗人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作者不在于 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 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可是“我”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 学 看不见,摸不着,是被人“偷了”还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陈代 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一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 若失的情绪。 “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把自己八千多 过 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和喻成大海的时间之 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特点。 实际上,这里有自己日子的踪迹,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 有它微微的声音。诗人竭力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它,搜寻过去的日 程 子。可是八千多日子却悄无声息的“溜去”了。时间之无情,生命之 短暂,使诗人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时间是怎样的“匆匆”呢?诗人并没有作抽象的议论,他把自己的感 觉,潜在的意识通过
老大。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
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但植物可以周而复始,
学
而人的时光却不能倒流,诗人在这里插入第七、八句,用百川东流入
海再不西归为喻,把要从正面讲的道理,委婉曲折地从侧面表达出来。
这样,既把要讲的道理加深,又把服人的力量加强,从手法上讲是“蓄
势”,从构思上讲是以“浅出”来体现“深入”。最后水到渠成的归结
过
成九、十两句,我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
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
程
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这首诗由眼前
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学
地志》)“兰溪”二句:“三日”,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和“凉月如眉”扣
紧。春日鲤鱼溯水上游产卵,因此在寂静的夜中能听到鱼儿上滩泼剌声。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
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
过
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
神。
教、学 小黑板
具准备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内含哲理、感悟人生的诗作。通过描写季节 的交替和生物的荣衰,感叹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进而劝诫人们, 要利用年轻力壮时的宝贵年华去努力进取、奋力拼搏,切莫因虚度光 阴而落得老来后悔。尤其是最后两句,不仅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而且 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很有勉励作用。
的情? 1 答: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
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 答:写出渔民欣快欢蓬勃生机。
程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模仿民间船歌,描写兰溪山水秀丽和物产富饶的诗。首句是抬头仰望
天空,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并描绘出一幅月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