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艺术考察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艺术考察的总结报告

艺术考察的总结报告

艺术考察的总结报告艺术考察总结报告近日,我校举行了一次艺术考察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和与艺术家交流,我深刻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以下是对此次艺术考察的总结报告。

首先,此次艺术考察拓展了我的艺术视野。

通过观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我对各种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技巧和表现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造力融入作品之中,给观者带来了无限遐想和审美享受。

而这些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主题也使我对社会、人生、自然等问题有了不同的思考和领悟。

其次,参观艺术展览使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集,我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创作过程、灵感来源和审美理念。

艺术家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由此我认识到艺术创作并非简单的技术层面,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呈现。

艺术家们对现实的发人深省的观察和对未来的憧憬,激励着我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和人类命运,以此作为创作的动力和灵感源泉。

再次,与艺术家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

在艺术考察中,我有幸与一位知名艺术家进行了交流,听他讲述了自己的艺术经历和创作心得。

他的言谈中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方向,从不为流行趋势所动摇。

通过与艺术家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精神的重要性,即坚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作理念,不追求浮华和流行,而是坚持真实和自我。

最后,此次艺术考察让我意识到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

艺术作品能让人思考、感受和共鸣。

艺术启迪人们的智慧,激发人们对美的追寻,引导人们审视自己的感觉和思想。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着对社会、人性和世界的思考和理解,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激励。

总而言之,此次艺术考察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领略了艺术的无限魅力。

通过拓展视野、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家交流,我大大提升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艺术领域的动态,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以更深刻的理解和表达艺术的力量。

艺术考察总结报告

艺术考察总结报告

艺术考察总结报告艺术考察总结报告在本次艺术考察活动中,我参观了艺术展览、博物馆和画廊等地方,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研究。

通过这次考察活动,我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对艺术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首先,在参观艺术展览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对人们情感和情绪的表达能力。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和意义,通过对作品色彩、构图和形式的细致观察,我能够感受到艺术家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一个以冷色调为主的画作中,我感受到了孤独和寂寞的氛围;而另一幅鲜艳多彩的画作则给我带来了快乐和活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并对其作品产生共鸣。

其次,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我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博物馆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精神内涵。

例如,参观一座古代器物陈列室时,我通过观察和研究不同器物的形式和用途,了解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

此外,博物馆的展览还经常配有详细的文字和图片解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最后,在参观画廊的过程中,我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趋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画廊是艺术家展示个人作品的场所,也是观众了解当代艺术的窗口。

通过参观画廊,我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当代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装置艺术等。

这些作品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传达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评论。

通过对画廊展览的观察和分析,我对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艺术家的创作背后的动机和意义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综上所述,本次艺术考察活动对我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和画廊,我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同时,我也对艺术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

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报告(3篇)

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艺术类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总结艺术考察实践教学的过程与收获,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艺术事业蓬勃发展,艺术教育逐渐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艺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活动。

2. 实践目的(1)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促进学校与艺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三、实践内容与过程1. 实践内容本次艺术考察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2)参观艺术家工作室;(3)参加艺术讲座、研讨会;(4)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2. 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制定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考察地点、时间、内容等;(2)考察实施: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及审美价值;(3)讲座与研讨:邀请艺术家、学者进行讲座,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思考;(4)创作实践: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四、实践收获与体会1. 审美能力提升通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学生接触到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提高了审美能力。

在讲座、研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从艺术作品中发现美、感受美。

2. 创新精神培养艺术考察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了创新精神。

3. 实践能力增强通过参观艺术家工作室、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学生掌握了艺术创作的技巧,提高了实践能力。

4. 综合素质提高艺术考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审美、创新、实践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今后从事艺术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云南艺术考察与实践报告

云南艺术考察与实践报告

云南艺术考察与实践报告云南艺术考察与实践报告在外考察期间,通过对当地艺术民俗特点的实地考察了解,走向社会,了解祖国大好河川,了解祖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

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将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建立必要的感性认识,并使理论严密结合实践,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课做好准备。

目的:通过在外艺术考察实践,总体了解各地风俗习惯,归纳文化与艺术的结合。

可以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观察体会在当地文化中的运用,并且了解了解当地民俗艺术文化特色,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将传统文化再运用到以后的实践工作中去,为自己积累一定的艺术感性理性根底。

实习内容:此次在外考察学习的地点是云南,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于此,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

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据介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占到52个。

不同的民族,相互交融,和睦相处。

在一个省份就有这么多的民族并且和睦相处,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

各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宗教等不同,也就产生了多姿多彩,奇异独特的民族风情,使云南别有一番风味。

一、知识信息本次艺术考察,我们一行主要游览的地方有昆明、大理、丽江、瑞丽、腾冲、楚雄等,怀着无比冲动向往的心情,我先在网上大概了解了一下这些地方。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达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逾4500万人。

东以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面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限最长的省份之一。

二、考察路线方案我们一行随团游览了大理、丽江、瑞丽、腾冲、楚雄等一些地方,两周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第一站:大理经过一上午的奔波,我们首先从落脚点昆明乘大巴直奔了大理。

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采风报告

云南采风报告2011-2012级第一学期第13~14周的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与欢乐中圆满结束了,这次艺术考察,我们去了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楚雄。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

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

总人口4596万,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

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我们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采风第一站——大理从学校出发,第二天清晨到达昆明,我们便乘大巴直奔了大理,大理古城是我们主要采风考察地之一。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

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

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

“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

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最新推荐】云南园林艺术考察报告开通-word范文模板 (12页)

【最新推荐】云南园林艺术考察报告开通-word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云南园林艺术考察报告开通篇一:云南艺术考察报告云南艺术考察报告201X年4月5日,201X级艺术设计全体学生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开往美丽的彩云之南的列车,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艺术考察。

本次艺术考察,我们一行主要游览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一些地方,半个月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第一站昆明:在火车上颠簸了二十多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昆明火车站。

来到昆明,我们首先就去啦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园游览,博览园内花香迎面袭来,一遍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四季如春的昆明增添了不少的氛围。

在园内的一处叫温室的地方,那里将世界各地不同气温带的植物种植在一起,让游客有机会得以饱览了一下寻常地方所不能看到的景色。

在昆明我们还去参观了云南民族村,在那里生活着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居民,将中华民族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以小聚居的方式和谐共处在一起,游览过一个一个的民族寨子,少数民族的表演也是数不胜收,目接不暇。

第二站大理:大理是白族的主要居住地方。

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韵味的古城,大理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城墙,沿着城墙一步步的走,用手轻轻的抚着那些砖石,不禁要想着它昔日的辉煌和繁荣。

漫步在大理城内,走在青石板铺置的路面上,慢慢体会着残留的古老气息。

古城里银器店和刺绣摊非常多。

我想那些丁丁当当锻打银器的小贩,不一定是当地人,但那埋头刺绣的妇女,应该是当地人无疑。

一针一线都那么扎实,价钱也是那么实在,朴质的古意从绣活里弥漫开来。

如今的小城王气已慢慢飘散,留下的是朴素的民风。

这绣花的妇女,就是最真实的大理的写照。

第三站丽江:丽江这座城市拥有这悠久的历史。

其中的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最新2018】云南民族艺术研究与考察报告-推荐word版 (9页)

【最新2018】云南民族艺术研究与考察报告-推荐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云南民族艺术研究与考察报告篇一:云南艺术考察报告云南艺术考察报告201X年4月5日,201X级艺术设计全体学生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怀着兴奋、期待的心情踏上了开往美丽的彩云之南的列车,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艺术考察。

本次艺术考察,我们一行主要游览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一些地方,半个月的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不仅领略了沿途的美好风光,也对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有了一些更形象的了解。

第一站昆明:在火车上颠簸了二十多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昆明火车站。

来到昆明,我们首先就去啦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园游览,博览园内花香迎面袭来,一遍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四季如春的昆明增添了不少的氛围。

在园内的一处叫温室的地方,那里将世界各地不同气温带的植物种植在一起,让游客有机会得以饱览了一下寻常地方所不能看到的景色。

在昆明我们还去参观了云南民族村,在那里生活着各种不同的少数民族居民,将中华民族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以小聚居的方式和谐共处在一起,游览过一个一个的民族寨子,少数民族的表演也是数不胜收,目接不暇。

第二站大理:大理是白族的主要居住地方。

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韵味的古城,大理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城墙,沿着城墙一步步的走,用手轻轻的抚着那些砖石,不禁要想着它昔日的辉煌和繁荣。

漫步在大理城内,走在青石板铺置的路面上,慢慢体会着残留的古老气息。

古城里银器店和刺绣摊非常多。

我想那些丁丁当当锻打银器的小贩,不一定是当地人,但那埋头刺绣的妇女,应该是当地人无疑。

一针一线都那么扎实,价钱也是那么实在,朴质的古意从绣活里弥漫开来。

如今的小城王气已慢慢飘散,留下的是朴素的民风。

这绣花的妇女,就是最真实的大理的写照。

第三站丽江:丽江这座城市拥有这悠久的历史。

其中的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远赴云南艺术考察工作报告

远赴云南艺术考察工作报告

远赴云南艺术考察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在您的带领下远赴云南进行了一次艺术考察工作。

现将此次考察的情况和收获向您做简要汇报如下:一、考察目的和背景本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云南地区艺术发展情况,探讨云南地方文化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合作机会和交流可能。

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艺术区域,具有丰富的多元文化,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考察能够发现优秀的艺术家和项目,为我单位的艺术交流提供新思路和资源支持。

二、考察内容和过程1.考察内容:我们在云南期间主要考察了当地的传统民族艺术、现代艺术和当代创作,并了解了一些当地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的工作情况。

2.考察过程:我们先是参观了云南省艺术馆,那里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

之后我们前往丽江古城,考察了木雕、绣品等传统手工艺以及当地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

最后我们来到昆明市,参观了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和云南省美术馆,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三、考察收获和体会1.艺术创作情况:云南地区的艺术创作丰富多样,既有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现代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展现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感染力。

此外,云南的自然环境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2.文化交流和合作机会:此次考察为我们提供了与云南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我们一方面可以邀请云南艺术家到我单位进行艺术交流和展览,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我单位的艺术家和项目介绍给云南地区,促进两地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地方特色的挖掘和保护:云南地区的地方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

我们应当重视挖掘和保护云南地方特色,不仅仅是为了艺术发展,更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云南的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云南。

四、合作建议2.探索云南地区的市场潜力,加强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促进艺术作品的产业化发展;3.举办云南艺术文化交流展览,将云南的优秀艺术家和作品介绍给更多人,并扩大云南文化的影响力。

2021年艺术系云南考察报告示范文

2021年艺术系云南考察报告示范文

People always like to wander between loss and gain. In fact, those things you have experienced will become your wealth.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艺术系云南考察报告示范文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因为历史、文化、生活、风俗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其建筑、民俗、手工艺等艺术风格表现的各具特色、多姿多彩,这是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专业设计的创作源泉。

设计是生活方式的有机载体,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精神,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设计水平应当不断得到提升。

深刻了解民族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精髓,进而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作品,正是本次专业考察的目的。

在本次考察活动中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赴国内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和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考察。

通过观察、访问、摄影、收集、体验等多种形式,理解现代与传统特色文化之间的关系,学习现代经济发达地区和民间传统艺术设计的造型观念与造型方法。

实习的主要内容:考察路线:昆明—大理—香格里拉—丽江此次考察让我们进一步接触和了解中国多个少数民族文化及历史,设计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是艺术设计创作的重要灵感和素材,此次云南之行,启发同学们学会如何巧妙地在我们的设计中融入富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及民族情感。

1.手工在这个冰冷的机器时代,手工艺产品开始变得有其独特吸引力。

出入云南,我最先被震惊到的的确是这里的手工艺产品,这里的人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美好。

机器设备的生产虽然快捷、便利、富有效率,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确实缺乏人情味。

手工,也许不似那般工整高效,却有着比机器更浓郁的人文情怀。

2.色彩繁复的刺绣和针织,一针一线无不诉说着这里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花色各异,色彩浓艳,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

云南刺绣调研报告

云南刺绣调研报告

云南刺绣调研报告云南刺绣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传统手工艺品,素有“活化石”之称。

为了进一步了解云南刺绣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本次调研对云南刺绣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考察。

一、云南刺绣概述云南刺绣是一种以丝线、绢和布为材料,以针线刺绣手法进行刺绣的一种工艺术。

云南刺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刺绣绣线颜色鲜艳,细腻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云南刺绣因其独特的技法和图案,成为中国刺绣中的瑰宝之一。

二、云南刺绣的历史渊源云南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云南刺绣的技法和图案受到了各个民族文化的影响,融合了多个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技艺术。

云南刺绣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一直以来被视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云南刺绣的传承与发展云南刺绣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云南刺绣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已经逐渐减少了人们的需求和关注。

其次,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出现,使得刺绣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大大增加,导致云南刺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为了保护和传承云南刺绣,云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云南刺绣技术的培训和传承,确保云南刺绣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其次,推动云南刺绣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刺绣产品。

另外,云南还鼓励建立刺绣品牌,推广云南刺绣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代表。

四、云南刺绣的发展前景云南刺绣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方面,云南刺绣具有独特的手工艺性质和高度的艺术价值,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另一方面,云南刺绣可以应用于纺织、服装、家居装饰等领域,为云南刺绣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同时,云南刺绣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云南刺绣产业的规模相对较小,生产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云南刺绣的设计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强与设计师和创意人才的合作。

此外,云南刺绣的市场宣传和推广也亟待加强。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3000云南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3000云南艺术考察报告范文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3000云南艺术考察报告范文20xx年4月xx日我们07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班的学生们随着带队阎老师和赵老师踏上了去安徽、杭州、苏州、上海艺术写生的旅途。

经过二十小时左右的颠簸,我们到达了杭州火车站,下站后我们接着乘坐汽车坐了约4个小时的路程终于来到了宏村。

当时是夜幕降临,落日早已经不见踪影,隐约地看到村口古桥,来到宏村饭店,迎接我们的是热情的宏村老板,等待我们的是丰盛的一桌桌饭菜。

明天我们将参观了这个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的村落。

宏村的古人在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

他们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

从而为宗族带来了兴旺。

牛形村落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宏村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月11日一早,我们兴奋的上车到了宏村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老村口的两棵大树,走进里面到处是来自全国各地写生的学生,三五成群。

当时的我很兴奋,被宏村的景色所陶醉,见识到了宏村的美。

站在水龙头前,不经意地抬头,层层叠叠的屋顶,远处的山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含羞的少女蒙着面纱。

宏村的早晨微凉,略带寒意。

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

导游带我们参观了这个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的村落。

宏村旅游,形象地说,是一次穿越“牛肚”的旅游。

不识牛肚真面目,只缘身在牛肚中。

“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为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的古人在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

他们按照“牛” 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

从而为宗族带来了兴旺。

牛形村落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村口的两棵古树,是牛的两个犄角,一棵红扬,一棵银杏。

以前村里有嫁娶之事,就绕红扬三圈,寓意百年好合;村里有高寿老人过世,就绕银杏三圈,寓意子孙后代高福高寿。

云南考察实践报告

云南考察实践报告

云南考察实践报告奔波了半个多月的云南艺术考察圆满的画上了一个句号,虽然已经回到了校园,但我还是沉寂在云南美丽的画面之中,云南就像是我生命中经久未见的朋友一样,让我们流连忘返。

这次艺术考察,我们去了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大理、丽江、腾冲三个地方。

这些地方分别是纳西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是古代茶马古道必经的地。

通过我们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其民族的文化、风俗、建筑等都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加上通过我们在书籍和网络上找到了许多关于这个三个美丽而且神秘的地方的历史和知识,让我们对她们有了很深的了解,更是难忘和留念。

我们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我们首先接触的是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

白族民居建筑,美观、大方、实用,与中原建筑交流混融,又不失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建筑中发展最成熟,最具典型的建筑艺术杰作。

说到白族民居,不能不说“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建筑风格。

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平面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三房一照壁”,由三幢房屋和一面照壁结构而成,照壁一般对正房,相邻两幢房屋山墙之间设“漏角天井”,便于空间利用。

白族建筑中最富民族特色的莫过于门楼和照壁了。

门楼是大门的门头,是全宅重点装饰的部位之一,往往用花岗石、青石或大理石砌成,上有木雕、泥塑龙、狮、花、鸟等图案。

艺术生云南考察报告

艺术生云南考察报告

艺术生云南考察报告艺术生云南考察报告篇一:云南考察报告专业考察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习日期:时间:指导老师:学生:学号:地点:考察内容:一( 昆明四季如春是昆明最大的特色。

少有的气候特征使得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 、“花城”。

(关于昆明的美景) 世博园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整体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

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km,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

滇池形似弦月,南北长39km,东西宽13.5km,平均宽度约8km。

湖岸线长约200km;湖面面积300k?,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深度5m,蓄水量15.7亿,素称“五百里滇池”。

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大观楼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km。

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

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

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

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翠湖翠湖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

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

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

有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

金马碧鸡坊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

艺术考察教学实践报告(3篇)

艺术考察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及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艺术考察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以实地考察、互动体验和作品赏析为主要形式,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以下是对本次艺术考察教学实践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标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感受艺术,我们特组织了此次艺术考察教学实践。

2. 实践目标(1)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艺术资源,感受艺术之美。

(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水平。

(4)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三、实践过程1. 考察地点本次艺术考察活动选择了我国著名的文化艺术城市——苏州作为考察地点。

苏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如古典园林、博物馆、美术馆等。

2. 实践内容(1)参观古典园林我们首先参观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

在导游的讲解下,学生们了解了园林的历史、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特点。

通过实地观察,学生们对苏州园林的布局、造景手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博物馆参观随后,我们参观了苏州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包括古代陶瓷、书画、玉器等。

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欣赏了众多珍贵的艺术作品,了解了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3)美术馆参观在美术馆,学生们参观了现代艺术展览。

展览内容丰富,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

学生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艺术作品,提升了审美能力。

(4)互动体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安排了互动体验环节。

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艺术作品,如绘画、陶艺等。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们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乐趣,提升了实践能力。

四、实践成果与反思1. 成果(1)学生们对我国艺术资源的了解更加深入,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2)_考察报告.doc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2)_考察报告.doc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2)_考察报告_#云南艺术考察报告#_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

西溪湿地内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冷、野、淡、雅,皆成天趣。

西溪湿地位处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

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是描绘了西溪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

西溪湿地历经了汉晋始起、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等四个演变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西溪湿地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

及至近代,人类活动加剧,西溪湿地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虽然风韵尚存,但已风光不再。

为了更好地保护“杭州之肾”,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的保护和恢复,从而打造杭州特有的湿地生态品牌,全面提升杭州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国际旅游名城品位。

4月16日,我们一大早坐汽车去往苏州,坐了约为4个小时到了江苏同里,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东距上海虹桥机场80公里,南接318国道、西连苏嘉高速公路、北离苏州18公里。

同里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

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

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现评为我国5A级风景区。

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干净,环境很好;进入古镇,各种特色的小吃,如蜗牛炒菜,大虾炖肉等;有些建筑也引用了徽派建筑,人也很多,我们去了同里镇“退思园”,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那天收获很大。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大全五篇]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大全五篇]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大全五篇]第一篇:云南艺术考察报告云南艺术考察报告期盼了已久的的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与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艺术考察,我们去了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昆明四个城市。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

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

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

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我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考察第一站——美丽的丽江我们于傍晚时分抵达丽江,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

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以纳西族、彝族、傈僳族为主。

白天我们丽江古城。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 1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充满神秘的纳西古文化,让人恍如梦中。

这里各色店铺中的民族商品琳琅满目,店铺分布在小河两旁,垂柳婆娑,人流如织,华灯初上,一派繁华景象。

其热闹程度绝对不亚于任何商业街!我们忘情地流连在其中。

考察第二站——大理告别了丽江,我们坐上大巴经过一上午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最向往取得地方——大理,都说大理是个风花雪月之地,“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最充满神秘色彩便是洱海了,那也是几乎所有来云南的人都必须去的地方。

我们租上了一个小车,自由自在的行驶在环海西路,开始了绕洱海一圈的骑车之旅,总是会被沿途的风景所吸引,情不自禁的停下车,不由自主的拿出相机拍上几组照片,可能是因为景色实在是美的关系,那照片不用任何修剪也可以很美,继续骑上车,偶然发现前方有一群海鸥,不少游人都在喂食海鸥,我们也停下来加入了喂食的队伍,只见海鸥越来越多而游人也是越来越多。

艺术考察心得体会结语

艺术考察心得体会结语

艺术考察心得体会结语艺术考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近距离观察与感受各类艺术形式,并在此过程中深入思考与领悟艺术的内涵与意义。

通过这次考察,我深刻体会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也更加坚定了我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首先,艺术是一种表达与交流的方式。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戏剧,都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将内心世界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

艺术作品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思想和体验,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也会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与感受,与艺术家进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这种无声的交流,超越了语言的局限,使人们能够用心去感受、理解与欣赏艺术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在参观艺术展览时,我沉浸在作品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感受去理解艺术家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这种交流,我更加明白艺术是一种无形的语言,能够超越国界与文化的差异,让人们在感受艺术的时刻,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其次,艺术是一种反思与启迪的力量。

艺术家通过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思考,创作出了各种风格和形式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美的展现,更是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一种审视和反思。

在参观艺术展览时,我发现很多作品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思辨性。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用艺术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的问题和现象,激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这种力量让人们不仅仅停留在被艺术作品的美感所吸引,更能从中得到一种思想层面上的启发和震撼。

艺术作品的深度和内涵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思考,从中汲取营养,让自己的思维和眼界得到拓展与提高。

此外,艺术是一种寻找和表达真实自我的方式。

艺术家通过创作艺术作品,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性和自由感,通过对材料、形式和技艺的运用,创作出了让人们震撼和感动的作品。

参观艺术展览时,艺术家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真实感和情感的共鸣。

在艺术品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艺术家对事物的独特观察和感受,也看到了他们对人生和自我的深沉思考。

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勇于面对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矛盾,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思索与探索。

【优质】云南考察报告 (3000字)-范文模板 (4页)

【优质】云南考察报告 (3000字)-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云南考察报告 (3000字)彩云之南,梦之向往——记云南考察实践报告(一)考察地点:云南(二)考察时间:201X.04.10~201X.04.19(三)考察摘要学校以考察的形式组织我们去了云南,完成民间艺术考察这门课程。

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耳朵了解到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立体的云南。

美是自然而然,由内而外自由散发的。

云南的美在于它的淳朴与宁静,它没有远离尘嚣,却让人有了恍如隔世之感。

此次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当地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古城建筑风格及布局和当地的地方人文特色。

(四)考察内容4.1 考察路线昆明——大理——香格里拉——丽江——昆明4.2各地风情初入云南,喜悦不言而喻。

毋庸置疑,云南是个让人向往的地方。

考察第一站——大理我们于4月11日抵达昆明,一下火车来就乘我们的专属大巴直奔了大理。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在大理古城这块土地,特别注重建筑,房子以白色为主,大多坐西朝东。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明朝初年留存下来的。

文献中记载“规模壮阔”,至今仍保持着纵横交错、棋盘式的街道和雄伟壮观的南北城楼,一条主街贯通南北古城门,两旁是典型的民居,“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在酒店好好休息了一晚,养足精神第二天一早就随着老师及旅游团去游览“双廊”南诏风情岛。

在去的路上,司机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大理的民族风情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景点。

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他们囊括了大理非常具特色的地方。

大理全称是“大理白族自治区”。

白族是一个母系氏族社会,民情风俗上有着与我们汉人不一样的特点。

在婚嫁礼俗上,白族人讲究“嫁儿子,招女婿”;在审美观上,他们的标准则是“以白为贵,以胖为美”。

他们唤男子为阿鹏,女子为金花。

云南写生实习报告doc

云南写生实习报告doc

云南写生实习报告篇一:云南写生实习报告云南艺术考察报告西华大学10级美术学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中和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次外出考察我们来到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四个城市。

神奇富饶的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东西横跨864.39公里,南北纵横990公里。

土地面积达39.4平方公里,总人口余4500万人。

东以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南北面以金沙为界,与四川隔江相望。

西南和缅甸接壤,南面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一、考察第一站——大理。

其实,准确的说我们是十一号到的昆明,本以为考察的第一站是昆明,可是刚下火车导游便来接我们去大理。

一路上不禁为大理的风光感慨,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边倚靠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局面。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重建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

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全城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宝石。

沿街古城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

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

他们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

逐渐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考察第二站——神奇的香格里拉。

当我们来到神奇的香格里拉,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屹立在峻拔的高山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高楼大厦,没有豪华飞驰着的汽车,听导游说,警察在这里的地位很高,这里居住的多为藏族人。

到香格里拉的当天晚上,我们便去了藏民家访,在藏民家中,藏民教会了我们,他们的基本问候语和礼仪手势,十分有趣。

第二天,我们跟着导游去了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寺院建筑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建筑金碧辉煌,造型丰富多彩的镀金铜瓦,殿宇宝角兽吻飞檐,诠释着佛经的丰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考查报告
涉外经济学院
艺术学部
工业设计0805班
刘欢欢
云南考察报告
期盼了已久的的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与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艺术考察,我们去了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昆明四个城市。

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
公里。

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

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

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我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考察第一站——大理古城
经过一上午的奔波,我们首先从落脚点—昆
明乘大巴直奔了大理,大理城我们主要游览了大
理的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
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
的城市格局。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恢复
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
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
砌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
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
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

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

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

“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

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考察第二站——神奇的香格里拉大草原
当我们来到神奇的香格里拉,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屹立在峻拔的高山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高楼大厦,没有豪华的飞驰中的汽车,当我们走进藏民家中,我们发现这里没有令人骄傲的现代化的家用电器,没有高档的房墙装饰,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朴、单纯、原始,也觉得这里的一切让人回归自然、令人向往。

香格里拉所居住的大多数为藏族人民,大家都知道藏族人非常好客,他们的好客不仅体现在偏僻的山村,而且在旅游景区也没有现实化,这就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素质与道德,如果中华人民都能像我们的藏族同胞一样,那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便指日可待了。

由于香格里拉地势较高,处于云贵高原的颠峰,藏民长期在强烈的紫外线的照射与干酷的冷风的摧残下显得那么黝黑、苍老。

特别是那边的小孩子,幼嫩的脸上的裂痕像似被刀划过的痕迹,看了让人心酸。

在香格里拉,我们主要游览了著名的景观虎跳峡、藏民家访、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虎跳峡分上虎跳、中虎跳及下虎跳。

虎跳峡全长20公里,落差213米,共有险滩18处。

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

峡口海拔1800米,海拔高差3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我们到达的上虎跳是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其江心雄踞一块巨石,横卧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把激流一分为二,惊涛震天。

传说曾有一猛虎借江心这块巨石,从玉龙雪山一侧,一跃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

我们沿石阶逐级而下,抵达峡底观景台,眼前江水汹涌,耳边涛声震天,大家无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叹服!
虎跳峡景观一隅
离开虎跳峡,我们继续赶路,向迪庆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进发,一路上,藏族导游扎西风趣幽默的讲解,消解了我们的部分疲惫。

他教会了我们藏民的基本问候语和礼仪手势。

晚上稍作休整,便参加了藏民家庭聚会体验。

一边吃着奶酪、烤牦牛肉、烤羊肉,喝着青稞酒,一边观看热情奔放的藏族歌舞表演,在座的游客都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丢弃了平日里的矜持,随着主持人的指挥而呐喊!拍手!跺脚!值得一提得是,现场举行了很特别的拔河比赛,获胜者能赢得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的芳心,在最终,由于我们年轻
单薄的身体不敌另一队,丢掉了冠军的帽子。

藏族青年的歌舞表演
第二天清晨,我们又赶往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距县城20多公里,海拔3593米,是有名的高山湖泊,被当地藏民誉为高原上的璀璨明珠。

为了避免高原反应和天气的寒冷,很多人都准备了氧气瓶,并租借了厚棉衣,不过游览之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考察学员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壮美之中。

在布达措国家公园,成片的草甸成为山岙里独特的风景,公路从旁穿过,两旁草甸被灌木云杉渐次包围,龙舌草和水甸花如涟漪,顺着贯穿其中的河溪漫延开来。

马儿悠闲地觅食,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头牦牛点缀其间。

没有牧人,没有炊烟,没有野性的竞逐,游客从边缘的栈道走过,原生态的高原湿地景观、属都湖的波澜不惊、碧塔海的安静神秘,让人体会到了创世之初大自然的混沌壮阔。

每个人都谨慎地漫步其中,生怕自己的冒失扰乱这如灵如圣的氛围。

清冷的微风和微弱的高原反应并不能减弱我们的激情,想必任何人都为此脱离世俗的景致所折服。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一角
考察第三站——美丽的丽江
我们于傍晚时分抵达丽江,迎接我们的是两位丽江的小伙子,他们汉语娴熟,热情大方,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为我们介绍起丽江的风土人情。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

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
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以纳西族、彝族、傈僳族为主。

经过一晚的休息,终于养足了精神,一大早,我们马不停蹄乘车赶往玉龙雪山风景区。

它位于丽江市区北面 15 公里,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它以险、奇、美、秀著称。

其气势磅礴,造型玲珑秀丽。

随着节令和气候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万里无云,群峰晶莹耀眼。

可惜,因为季节的原因,我们没有看到山顶的积雪。

徒步穿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的小路中,我们一边享受着幽静的原生态景色,一边喘着大口的粗气,忍受着轻微的高原反应。

终于到了“云杉坪”,它是玉龙雪山东侧的一块林间草地,又名“情死之地”,海拔3240米,是纳西族人心中的圣洁之地。

眼前的景色使大家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纳西族人把这里想象为天堂的入口:远处山峰俊朗,近处原始森林包围着一片宁静的草地,安详圣洁。

玉龙雪山主峰
傍晚时分,我们返回丽江市区,来到经常在电视画面中出现的丽江古城。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充满神秘的纳西古文化,让人恍如梦中。

这里各色店铺中的民族商品琳琅满目,店铺分布在小河两旁,垂柳婆娑,人流如织,华灯初上,一派繁华景象。

其热闹程度绝对不亚于上海的任何商业街!我们忘情地流连在其中。

丽江古城在充分保护纳西族文化遗产的同时,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运用先进的表现形式,把古老的民族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游客,对于文化遗产的现代经营成就了丽江古城庞大的文化产业,不仅延续了文脉,
同时也不断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实力,值得中国其他各处文化遗产学习。

登高揽胜,你可看古城形势。

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

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

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走街入院,你可欣赏古城建筑。

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四;入市过桥,你可一览古城布局。

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古城独具魅力。

丽江古城全景
本次专业考察历时12天,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感触很多,尽管我们没有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有深刻的认识,却足够让我们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特别是它极强的文化底蕴,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专业有很大的作用。

时光一步步在前行,不久前我们踏上了熟悉的火车来到了陌生的城市,不久后我们又坐上了原来的列车回到了原来的城市,只希望我们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不再陌生,也不再是彷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