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血脂检测因素的分析
血脂检测的常见影响因素

血脂检测的常见影响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增加,血清TC和TG水平增加,60~70岁后升高的趋势逐渐减弱。
2、性别:绝经前妇女的血清HDL-C水平高于同龄男性;TC 低于男性;绝经后,同龄的两性HDL-C水平相似,女性的TC 水平高于男性。
3、季节因素:血清TC、TG以冬季最高而夏季降低,季节差异分别可达0.31 mmol/L和0.23 mmol/L,男性血脂随季节变化较女性明显。
二、行为因素1、饮食:影响血清胆固醇、TG和各种脂蛋白水平。
食物中的反式或饱和脂肪酸、胆固醇以及高卡路里都与LDL-C水平升高有关。
文献显示,以不饱和脂肪酸替代饱和脂肪酸,以及富含植物类固醇、植物纤维的食物和鱼油可降低TG、VLDL-C、LDL-C水平。
2、肥胖:中心型肥胖者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血清TC、TG、ApoB升高,HDL-C和ApoAⅠ降低,TC/HDL-C比值升高。
坚持锻炼和减肥对调节血脂水平是有益的,可降低血清TG和LDL-C,升高HDL-C水平。
3、运动:剧烈运动会促进脂肪分解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的能量供代谢所需,可能会导致暂时性的TG升高。
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物和自由基水平,降低ASCVD发病率。
4、饮酒:酒精可使TG水平升高,其影响因酒精摄入量和方式、个体易感性、遗传变异和饮食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饮酒后酒精在体内完全清除需30 h,因此,建议血脂检测前2天避免饮酒。
5、吸烟:吸烟会升高血清LDL-C和TG,降低HDL-C水平。
6、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加。
三、临床因素1、疾病因素:影响甲状腺、肝脏、肾脏、胰腺、免疫系统的慢性疾病和组织损伤均与血脂和脂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关,如甲状腺功能减低、肝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感染、创伤等。
2、药物干扰:除调脂药物外,抗肿瘤药物(尤其是抗乳腺癌药物)、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药物也可导致血脂水平发生改变。
高血脂的病因分析诊断标准及干预措施

高血脂的病因分析诊断标准及干预措施高血脂,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词汇,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通俗来讲,高血脂就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过高,它就像是潜伏在身体里的“隐形杀手”,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控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血脂的病因。
遗传因素在高血脂的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家族中有高血脂的患者,那么其亲属患上高血脂的风险往往会相对较高。
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高血脂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常常偏爱高油、高脂、高糖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甜品等,这些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分容易在体内转化为血脂,导致血脂水平升高。
缺乏运动同样是高血脂的“帮凶”。
长期久坐不动,身体的代谢速度会变慢,使得脂肪在体内堆积,血脂也就随之升高。
另外,年龄的增长也会使得血脂代谢能力下降,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高血脂的问题。
还有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等,也可能会引起血脂异常。
长期的精神压力、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血脂的代谢,增加高血脂的发病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高血脂的诊断标准。
临床上,主要通过检测血脂四项来诊断高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一般来说,总胆固醇的正常范围在 28~517mmol/L 之间,甘油三酯在 056~17mmol/L 之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 0~31mmol/L 之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 103~207mmol/L之间。
如果总胆固醇超过 517mmol/L,甘油三酯超过 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 31mmol/L,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03mmol/L,就可能被诊断为高血脂。
但需要注意的是,诊断高血脂不能仅仅依靠一次的检测结果,通常需要在不同时间进行多次检测,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那么,一旦被诊断为高血脂,应该采取哪些干预措施呢?饮食调整是关键的第一步。
体检项目中的血浆脂肪酸异常指标解析

体检项目中的血浆脂肪酸异常指标解析体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管理手段,它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状况并及时检测可能存在的问题。
其中,血浆脂肪酸异常指标是重要的血脂代谢方面的参考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体检项目中的血浆脂肪酸异常指标进行解析。
一、血浆脂肪酸的基本概念血浆脂肪酸是指存在于血浆中的脂肪酸成分,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
血浆脂肪酸在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细胞结构、代谢、免疫调节等方面均有影响。
二、血浆脂肪酸异常的原因1. 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指血浆中的脂质含量异常高,其中脂肪酸也受到影响。
高脂血症可由饮食结构异常、酗酒、缺乏体育运动等因素引起。
2. 代谢紊乱:某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能导致血浆脂肪酸的异常。
3. 遗传因素:个体遗传背景也会对血浆脂肪酸的合成和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引发异常。
三、血浆脂肪酸异常指标及其含义1. 饱和脂肪酸(SFA):饱和脂肪酸是由碳链完全饱和的脂肪酸,它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SFA可能预示着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较高。
2. 不饱和脂肪酸(MUFA):不饱和脂肪酸是指脂肪酸碳链上存在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
较高水平的MUFA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是指脂肪酸碳链上存在多个不饱和键,包括ω-3和ω-6两种类型。
这些脂肪酸在机体内无法合成,需通过饮食摄入。
适当的PUFA水平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4. 饱和度指数(SI):饱和度指数是SFA与不饱和脂肪酸(MUFA 和PUFA)之比值,可作为评估饮食结构的重要指标。
5. 特定脂肪酸指标:除了上述常规脂肪酸指标外,体检项目中还可能包括特定脂肪酸指标的检测,如游离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等。
四、如何调整血浆脂肪酸异常1. 饮食调节:保持饮食均衡、多样化,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助于维持血浆脂肪酸平衡。
血脂异常指标分析与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血脂异常指标分析与心血管病风险评估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
这些指标的异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血脂异常指标的分析和心血管病风险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1. 血脂异常指标的分析血脂异常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患者的血脂水平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异常变化。
1.1 总胆固醇总胆固醇是指人体内血浆中所有胆固醇的总量。
正常成年人的总胆固醇水平应该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为3.10-5.20mmol/L。
若总胆固醇高于正常范围,则说明患者存在高胆固醇血症,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指血浆中含有的主要胆固醇物质,对血管壁的损伤和斑块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人群的LDL-C水平应该保持在2.07-3.10mmol/L之间。
若LDL-C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说明患者存在高LDL-C血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1.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指血浆中胆固醇的一种载体脂蛋白,被认为对心血管病具有保护作用。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HDL-C 水平应该保持在1.04-1.55mmol/L之间。
HDL-C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1.4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TG)是指血浆中主要的三酰甘油,是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TG水平应该保持在0.56-1.70mmol/L 之间。
若TG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说明患者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临床血脂测定建议

附件1临床血脂测定建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2003年发表“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 26(3): 182-184] o此建议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家委员会周新、范侠、庄一义、朱立华、李清华、钱士匀和鄢盛恺等7位委员分项目起草,后由鄢盛恺执笔整理,曾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基础医学、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专家的意见,李健斋、陈保生、诸骏仁等教授提出宝贵建议。
现根据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关于临床血脂测定的建议》,综合全国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委员会意见,就血清TC、TG、HDL-C、LDL-C、apo ΛK apo B及Lp(a)等项目的临床测定提出以下建议,以使临床实验室常规血脂测定进一步规范化与标准化,促进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分析前变异对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影响血脂准确测定的因素很多,如标本的来源、测定方法、仪器和试剂等,其中分析前即临床实验室进行测定之前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应特别引起关注。
主要包括:1.生物学因素: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等。
研究发现,TC、TG、HDL-C. LDL-C>apo AKapoB 和Lp(a)的平均生物学变异分别为 6. 1%~11. 0%, 23. 0%~ 40.0%, 7.0%~12.0%, 9.5%, 7.0%~8.0%, 6. 5%~10. 0% 和 8. 6%。
2.行为因素: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饮酒、饮咖啡和锻炼等。
3.临床因素:如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及其他)和用药(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等情况。
4.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抗凝剂与防腐剂、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存等。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血脂和脂蛋白测定分析前因素对结果的影响:1.血脂分析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
2.测定前24h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脂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方案]
![脂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ec02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e.png)
脂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对于脂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大家都略知一二,但很少有很系统的资料,在今年的《齐鲁检验医学杂志》上的找到了一篇,并将其整理出来,以便大家交流学习。
脂血造成干扰的评估脂血、溶血和黄疸都会对一些以光学为基础的实验室检验产生干扰,但脂血的干扰与溶血(血红蛋白)和黄疸(胆红素)的干扰在根本上有所不同。
脂血中,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是悬浮着的颗粒,它们的散射光,产生类似于牛奶中见到的云雾和混浊。
此时如采用以光传导作为部分检测方法的检验,脂血就可能会造成干扰。
通过在样本中加入血红蛋白或胆红素,我们可以评价上述经验方法对黄疸和溶血干扰的敏感性,但脂血的评价却要复杂的多,因为我们目前还难以作到:获得相应的脂类标准参考物,通过添加,制备不同程度的脂血样本。
Gkick等报道将一种人工合成的静脉使用乳剂“lntralipib”加入血清中可模似脂血样本,但在本期《临床化学》(Clinical Chem—istr2004;50:2197-2201)中,Bronhorst等指出,添加“ntraLipib”的样本不能真实地模似脂血样本,因为在使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铜蓝蛋白、前清蛋白和铁传递蛋白时,天然的脂血样本会造成检测结果假性偏低,但是加入“lntralipib”的模似脂血样本却不会这样。
怎么会产生这种差异以及如何评判在光学法检验中这种差异存在的可能性?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与此类检验相关的有关仪器的光散射特征以及天然脂血样本与添加“lntralipib”的模似脂血样本之间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区别。
当电磁辐射以光的形式与某物质(如脂质微粒)相互作用时,粒子会产生一个偶极矩。
偶极矩的大小与电场强度和粒子的极化率成正比。
粒子本身不会反射光,光反射的产生是由于溶质(即粒子)和溶剂折射率的不同。
极化率与折射率有关,脂质微粒的折射率大多在1.3左右。
分光光度法,通过比尔定律A=εbc(ε是摩尔吸光率,b是吸收池的厚度,c是溶液浓度),将吸光度(A)和浓度联系起来;而吸光度又等于透射强负log(l。
中老年人血脂情况及血脂异常影响因素

・现场研究・中老年人血脂情况及血脂异常影响因素王玲',阿丽努尔•阿布力米提?,陈伟文',何志明',张乃琪2,冯小丽2,黄楚怡2,罗红张彩霞S吴能简'1.深圳市坪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深圳518118,2.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坪山区50岁以上人群的血脂异常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防治血脂异常、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橫断面研究,对深圳市坪山区中老年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检测血脂,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
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本研究纳入910名研究对象,男性308人,女性602人,平均年龄为(63.4±7.2)岁。
血脂异常者共386例,患病率为42.4%,其中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6.5%、17.0%、21.4%和1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为高LDL-C血症的危险因素(OR=1.03);与男性相比,女性易患高TC血症(0R=2.11),不易患低HDL-C血症(0/?=0.39);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初中及以上者易患高TC血症、高LDL-C血症(0R=1.52J.50);腹型肥胖为患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1.42)。
结论深圳市坪山区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建议高龄者定期体检,并积极预防超重、肥胖,降低腰围,控制血脂异常的发生。
【关键词】血脂异常;中老年人;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039(2021)01-0057-04血脂异常是指体内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内的4种脂蛋白代谢异常⑴。
检验科血脂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脂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一、引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现代社会中患上高血脂的人越来越多。
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易导致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对血脂进行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检测方法和相应的分析技术,以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评估患者的血脂水平。
二、血脂检测方法1. 总胆固醇检测:通过血液样本中总胆固醇的测定来评估血脂水平。
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法、酶法和计算公式法。
- 化学法:该方法使用特定试剂与总胆固醇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通过比色法或光度法测定产物的浓度来计算总胆固醇浓度。
- 酶法:该方法主要是采用胆固醇氧化酶催化总胆固醇反应,通过测量反应消耗或产生物质的浓度来确定总胆固醇水平。
- 计算公式法:通过根据血液中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来计算总胆固醇水平。
2. 甘油三酯检测:甘油三酯是体内主要的脂肪储存形式,其检测也是血脂分析中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方法包括酶法、比色法和液相色谱法。
- 酶法:通过甘油酯酶催化甘油三酯反应,测量反应结果中产生的物质浓度来确定甘油三酯水平。
- 比色法:该方法使用特定试剂与甘油三酯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通过比色法测定产物的浓度来计算甘油三酯浓度。
- 液相色谱法:该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通过样品中甘油三酯的物质浓度来确定甘油三酯水平。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具有保护作用。
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法、免疫分析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 化学法:使用特定试剂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通过比色法或光度法测定产物的浓度来计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
- 免疫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免疫反应来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常用的方法有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利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红外光谱的相互作用来分析其浓度。
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八大因素

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八大因素同事最近被一位患者“刁难”了,原因在于患者认为同事在给自己讲解血检注意事项时态度不够好,认为同事不尊重自己。
新入职的小姑娘遭遇到这种事肯定会备受打击,但还是想就这件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血检的注意事项和能够影响到血检结果的因素。
血液检测是医院中经常会涉及到的检测项目,并且是发现、诊断很多疾病的主要手段。
虽说它不起眼,但作为医护人员还是有义务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血液检测的价值。
下文中笔者重点分析了能够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八大因素,希望可以将这部分知识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朋友。
一、食物主要指的是人体内蛋白质、血浆脂肪以及糖类物质的含量情况。
在人进食之后,上述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都会实现进一步增加,因此会对血液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依据相关临床研究结论可知,如果人体在摄入过量脂肪后的2至4小时内进行血液检测,那么检测结果中的碱性磷酸酶含量会远高于正常值。
有临床医生指出,在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后进行血液检测,检测结果中的血浆尿素和血氮含量也会明显高于正常值。
除了常规认识中的鱼肉蛋奶等食物之外,其实水果也会对血液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例如,如果在血检之前过量食用香蕉和菠萝,则会使血浆游离脂含量高于正常值。
因此,血检必须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医护人员有义务了解清楚患者的基本情况,而患者也有义务配合医护人员的询问。
二、过度空腹虽说需要患者在空腹的条件下完成血液检测,但“过度空腹”也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正常情况下,需要让患者从血液检测的前一天晚上开始空腹,总空腹时长需要持续12小时左右。
如果患者的空腹时长超过了24个小时,便属于过度空腹,进而会影响到患者血检结论的准确性。
三、饮酒近几年,酒精类饮料正在逐渐风靡,而且受众人群也正在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
但如果在血检之前摄入酒精却会使人体内血液中的尿盐酸、乙醛、乙酸以及血浆乳酸含量进一步上升。
在此基础上,有饮酒习惯的健康成年人的血液中高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会与正常值出现非常显著的差异。
对于高脂血症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

对于高脂血症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目的:分析探讨高脂血症对部分生化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
方法:从我院的住院患者中抽选正常澄清标本、中度脂血标本、重度脂血标本各30例,将正常澄清标本设为对照组,将中度及重度脂血标本记为观察组,应用聚乙二醇(PEG)—4000的方法检测前后5项生化指标,观察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
结果:浓度不同的高脂血标本可影响部分生化项目测定的结果,但是PEG—4000法可帮助消除高脂血标本对部分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的影响。
结论:高脂血症会对部分生化项目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干扰,但是应用浓度为6.67g/dL的PEG—4000法可消除此类干扰。
标签:高脂血症;生化项目;聚乙二醇临床上认为,成年人在空腹状态下血清中总胆固醇高于5.72 mmol/L即为高脂血症[1]。
其在临床检测中多表现为血浆中低密度、高密度及乳糜微粒等脂蛋白的浓度过高。
一般而言,浓度较低的脂血标本不会对生化项目检查的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中高浓度的脂血标本则严重干扰部分生化项目的检查结果,从而影响临床诊查结果的准确性。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脂血症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研究资料2012年5月~2014年1月从我院的住院患者中抽选正常澄清标本、中度脂血标本、重度脂血标本各30例。
将正常澄清脂血标本记为对照组,中度及重度标本列为观察组。
1.2方法1.2.1试剂与仪器采取由浙江东欧公司提供的总胆红素(TB)和总蛋白(TP)及血淀粉酶(AMY)试剂,肌酐(Cr)试剂由北京利德曼公司提供,肌酸肌酶(CK)试剂和PEG—4000则由华润制药厂提供。
本次研究采用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
1.2.2操作步骤及方法配制脂肪乳,将200μL浓度为30%的脂肪乳注射液加入至5.9L的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并按照1:30的比例进行稀释。
在配制好的脂肪乳中加入150μL血清,使其构成四个等级的脂血标本,其浓度分别为0μL、15μL、25μL、45μL。
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管控措施

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管控措施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样本检验已成为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血液样本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确定治疗方案、评估疗效等,因此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疗效果。
然而,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样本采集、保存、运输等环节。
本文将主要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及管控措施。
一、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1.采集部位血液样本采集的部位不同,对检验结果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手指尖和耳垂的血液样本中的钾离子含量较高,而肘窝和手腕处采集的血液样本中的钾离子含量较低。
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血液样本时应选择正确的部位。
2.采集器具采集器具的质量也会影响血液样本检验的结果。
低质量的采集器具会导致血液样本受到污染,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是保证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3.采集时间血液样本的采集时间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采集时间不合适,例如在患者服用药物后立即采集血液样本,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因此,应该在患者服用药物后等待一段时间再进行血液样本采集。
4.保存条件血液样本的保存条件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血液样本保存时间过长,或者保存条件不合适,例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血液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运输方式血液样本的运输方式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血液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振动或温度变化,都会导致血液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管控措施为了保证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需要采取以下管控措施:1.培训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了解血液样本采集、保存、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要求,能够正确地操作和处理血液样本。
2.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选择合适的采集器具可以减少血液样本受到污染的可能性,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控制采集时间在采集血液样本时,应该控制好采集时间,避免在患者服用药物后立即采集血液样本,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高血脂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高血脂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作者:岳才忠滕学芳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血脂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措施。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1例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91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
采用统计学分析高血脂患者与正常健康体检者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
结果: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总胆红素、肌酐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比较大,采取高速离心法能够有效消除干扰。
【关键词】高血脂标本;临床检验项目;干扰;消除措施文章编号:WHR2018072628随着医疗条件的日益进步,高脂血症已经成为临床广为熟知的急重症,高脂血症被纳入到紧急检查项目中[1-2]。
但是,高脂血症与其他标本混合会导致血液标本浑浊,一旦未及时处理势必会影响标本在生化检验过程中的准确性,最终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所谓高脂血症主要指的是血脂水平过高而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一种疾病,高脂血症标本中的三酰甘油水平和胆固醇水平显著上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91例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组(将高血脂患者的血液标本分为2份,1份为原血浆检验、1份为高速离心处理),再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91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中有65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36±1.87)岁,平均体质量为(70.12±15.55)kg。
对照组中有62例男性、29例女性;平均年龄为(45.44±1.82)岁,平均体质量为(70.05±16.39)kg。
1.2;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Mindray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220)和台式低速离心机[DT5-3(原LDZ5-2)型低速离心机]和台式高速离心机[GT10-1(原LG10-2.4A)型高速离心机]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总胆红素、肌酐、肌酸激酶、谷氨酰转肽酶等项目指标。
血脂测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

血脂测定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的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已经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然而,血脂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医生应了解病人取血时的基本情况,考虑分析前变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这样对血脂测定结果分析才有临床意义。
1 血脂测定的影响因素1.1生物学因素如个体间,性别、年龄和种族等影响。
1.2行为因素如药物诱导(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等影响)和疾病继发影响(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及其他)。
1.3患者在做血脂测定前的准备事项(1)血脂测定取血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2 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
(2)测定前24 小时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3)血脂测定时至少禁食12 小时后采血,饱餐后胆固醇会有所下降。
餐后容易出现“饮食性脂血”,24 小时内不能饮酒,饮酒可使TG,TC和HDL-C 增高。
(4)采血时一般坐位休息5 分钟,站立5分钟血脂增高5%,站立15 分钟血脂增高16% 。
(5)如血脂检测异常,应在2个月内进行再次或多次测定。
2 血脂测定的临床意义2.1总胆固醇(TC)胆固醇包括胆固醇脂和游离胆固醇两种,一般随年龄增加TC 增加,70岁后TC 减少。
男性TC 高于女性,女性孕期及更年期TC升高。
脑力劳动者TC 高于体力劳动者。
劳动和运动可使TC 降低。
日间变化规律,晨起最低,起床活动后增高,下午最高,夜间入睡时又减低。
TC 个体的日变动差为0.52 mmol·L-1, 大量饮酒时TC水平增高,可比正常人高40%。
TC≤5.2mmol·L-1为合适水平。
2.2甘油三脂(TG) T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60岁后下降。
成年人TG 水平男性高于女性;更年期后TG水平女性高于男性。
进食高TG饮食后,TG很快升高,可达参考值2倍以上;餐后2-4小时TG达高峰;餐后8小时恢复到空腹水平。
影响生化检测结果质量因素的分析

影响生化检测结果质量因素的分析作者:唐玉秀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3期唐玉秀(全州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全州 541500)【摘要】随着临床检验的不断发展更新,检验质量是影响医学诊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化检验分析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中一份有参考意见及价值的生化检验报告,可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服务。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量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1(c)-0186-01实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最容易被忽视,而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有文献报道:分析前阶段的大多数工作由临床医务人员完成,这正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占检验过程所有时间的70%,而且在可分析出检验误差原因的病例中,出自于分析前阶段占60%以上[1]。
为了总结出影响生化检验的质量因素,笔者对生化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三个阶段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1 标本采集前的影响因素常见的有生理因素、药物因素、饮食等都有可能引起结果异常的因素。
1.1 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理因素很多,主要是患者的年龄、性别、运动、情绪、工作性质等原则上患者应在平静、休息的状态下采集标本,特别是血液标本。
如新生儿的血浆中总胆红素(T-BL)和间接胆红素(D-BL)增加。
1.2 药物因素的影响患者如在抽样送检前曾经服用过某些药物,则会导致对实际值造成较大的影响。
例如有报道称10%的葡萄糖溶液即可影响磷、血糖、肌酐等的测定结果。
而生理盐水溶液则会对氮、总胆固醇等测定结果造成影响。
有些药物对造血功能,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引起有关指标的变化[2]。
1.3 食物除了引起血液混浊形成乳糜血外,还导致多项指标异常,尤其对血糖、血脂、转氨酶等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做好标本采集工作是控制检验结果质量的第一步。
据统计分析,因患者或标本采集因素引起的不正确检验结果在检验误差中占相当大的比例[3]。
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常见原因分析

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常见原因分析摘要:临床血液检测可以检测一些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也可以根据血液成分的改变来辅助诊断一些常见疾病,而且对于临床用血输血同样有着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临床检测意义。
而在血液检测过程中不能保证其检测质量优良,会有许多因素影响其检测效果以及准确性。
为了能更准确更有效的检测血液,并且为血液检测提供临床依据,本文就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常见原因分析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血液检测;影响因素;分析血液检测目的是检测血液情况,观察血液的成分改变,进而根据疾病的血液表现来辅助判断和诊断为哪类疾病;同时血液检测可以针对临床输血,检测血液是否符合输血标准。
然而检测血液时会经过比如取血、送检、运输、储存等步骤,检测的整个过程有着许多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血液检测的基本知识临床上血液检测有一般检测、骨髓细胞检测、交叉配血实验等几项检测,其可以检测凝血四项、血糖血脂、白血病以及贫血等。
血液检测主要是为了鉴定血型、检测血液疾病、辅助诊断疾病等,很多血液检测是需要准确检测、保证质量;比如白细胞的迅速增多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和炎症有关,结合病人情况可以基本确定病情以便及时作出诊断和治疗。
其次,血液检测注重准确性,所以对检测的要求也会较高,但是检测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仍然会影响检测质量,需要对检测的每个环节以及细节问题作出原因分析以及作出预防方案。
二、影响血液检测的细节因素及其分析1.血液样本的采取方式及运输因素大部分医院采取血液样本主要以针管试管采取储存,而采取血液时间过长、采取血液时抽血不畅用力过度、血液运输过程中血细胞损坏、血液中混入气泡等都会使血液检测质量降低,甚至检测结果无效。
再者就是血液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凝固,未放抗凝剂或者抗凝剂和血液未适当摇匀都会导致血液凝固,使检测无效。
最后就是检测血液时需将血液稀释,但是稀释比例增大就会使血液检测值降低,从而降低检测质量。
血液中脂质的含量实验原理

血液中脂质的含量实验原理血液中脂质的含量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血脂测定原理、血液样品处理、测定方法以及结果分析和解释。
第一部分:血脂测定原理人体血液中的脂质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物质。
这些脂质在体内起到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提供能量、构建细胞膜以及合成激素等。
然而,过多的脂质积聚在体内会导致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血脂测定原理主要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来评估人体的血脂水平。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酶法、光度法和电化学法。
第二部分:血液样品处理血液样品处理是血脂测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常,从受试者体内采集的静脉全血样品会先进行离心分离,将血浆与细胞分离开。
离心的目的是获得纯净的血浆样品,以便测定血脂的含量。
第三部分:测定方法1. 酶法测定:酶法通过特定酶的作用,将血浆中的脂质转化为可测的产物。
常见的酶法测定方法有: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比色法常用于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测定,而色谱法则用于精确测定不同脂质的含量。
2. 光度法测定:光度法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来测定测定物质的浓度。
常用于测定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LDL-C等。
通过和一系列标准浓度的溶液比色,可以根据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待测样品的浓度。
3. 电化学法测定:电化学法是利用电极与物质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电化学法常用于测定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
在电化学法中,通过在电极上施加电压,利用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来测定胆固醇的浓度。
第四部分:结果分析和解释经过测定得到的血脂含量结果通常用于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
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异常的LDL-C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而HDL-C被视为“良好”的胆固醇,其水平越高越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通过和相关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血脂状况是否正常。
脂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脂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脂血是指血液中血脂浓度的异常增高, 典型表现是血浆为白色或乳白色。
一、脂血标本的主要来源通常有:1.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患者。
2.长期高脂及高热量饮食者,患者食入高脂食物后,大量的乳糜微粒进入血液,可使血浆产生混浊,称乳糜血。
3.临床因治疗营养不良或消耗性疾病输入脂肪乳的患者。
二、脂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一)血常规1、影响:脂血对血常规主要是干扰血Hb的测定,可以导致Hb、MCH、MCHC等检测结果偏高,对白细胞检测也有一定影响。
所以采集血常规标本后,不宜立即检测,放置10分钟左右,析出部分血浆后,观察血浆的颜色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标本脂血。
2、处理方法:因为血常规所测的是细胞有形成分,而脂血中的乳糜微粒是存在于血浆中的,因此可以选择血浆置换法,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置换掉血浆;或者用指血模式,可以减少影响。
(二)凝血1、影响:脂血对比浊法的的影响较大,对磁珠法的影响较小。
2、处理方法:高速离心法:将脂浊血清加盖密封,再经高速离心,血清可以分成两层,吸取下层的血清上机即可。
该法设备要求简单,因此易于推广。
手工法:因为脂血只是干扰仪器对血浆凝固时间的判断,并不影响血浆凝固时间,因此可以采用手工法。
(三)生化1、影响:对单试剂,一点终点法试剂形成偏高影响,如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总胆固醇试剂,主波长在500-600尤为严重。
对TBIL、DBIL形成负干扰,极容易出负值。
对ALT、AST、GGT、ALP等项目形成干扰,主要在于反应曲线的上浮,仪器报吸光度错误,无法出值。
对ASO、CRP等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试剂形成负干扰。
2、处理方法:对酶类项目可采用高速离心法;ISE离子选择电极法基本不受脂血影响,因此不用处理,可直接检测;免疫比浊法项目可用稀释法,用生理盐水对标本进行低倍数稀释,可一定程度减少脂血的影响。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检测

血脂测定的影响因素
(1)生物学因素,如个体、性别、年龄和种族 等; (2)行为因素,如饮食、肥胖、吸烟、紧张、 饮酒、饮咖啡和锻炼等; (3)临床因素,如①疾病诱导(内分泌或代谢性 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贮存性疾病、 急性或暂时性疾病等),②药物诱导(抗高血 压药、免疫抑制剂和性激素等); (4)标本收集与处理,如禁食状态、血液浓缩、 抗凝剂与防腐剂、毛细血管与静脉血标本贮 存等。
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 白的检测
随着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生理、生化、病 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与深入,有关血脂的 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边缘学科--脂类 学(Lipidology)。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 冠心病(CH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渗透并 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如高血压、 糖尿病、脑血管病、肾脏疾病以及绝经期后妇女内分 泌代谢改变等。血脂测定标准化也日益引起临床化学 工作者的重视
超速离心法
乳糜微粒(CM) 前β-脂蛋白 β-脂蛋白 α-脂蛋白
电泳分离法
除上述四类脂蛋白外,还有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和脂蛋白(a)[Lp(a)]。HDL又可分为HDL2和HDL3 两个亚组分。LDL也可分为数目不等的亚组分,如小 而密LDL(small dense LDL)或称为B型LDL,大而轻 LDL或称为A型LDL。LDL还可被氧化生成氧化
LDL(oxLDL)。
血浆脂蛋白的主要成分
血浆脂蛋白的功能
CM主要功能是转运外源性TG及Chol。 VLDL主要功能是转运内源性TG。 LDL主要功能是将肝合成的内源性Chol 转运至肝外组织。 HDL主要功能是参与Chol由肝外组织转 运至肝的逆向转运。
血浆载脂蛋白的分类
血脂指标结果详细解读

血脂指标结果详细解读摘要:一、血脂指标概述二、血脂指标的正常范围与异常范围三、血脂指标异常的临床表现四、血脂指标异常的预防与治疗五、总结与建议正文:血脂指标是衡量人体血液中脂质含量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读血脂指标的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脂指标概述血脂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总胆固醇(TC):反映血液中胆固醇总量的指标。
2.甘油三酯(TG):反映血液中脂肪含量的一种指标。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又称“坏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又称“好胆固醇”,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二、血脂指标的正常范围与异常范围1.总胆固醇(TC):正常范围<5.2mmol/L,异常范围>6.2mmol/L。
2.甘油三酯(TG):正常范围<1.7mmol/L,异常范围>2.3mmol/L。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范围<3.4mmol/L,异常范围>4.1mmol/L。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范围>1.0mmol/L,异常范围<0.9mmol/L。
三、血脂指标异常的临床表现1.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症状。
2.胸闷、气短、心悸等心血管症状。
3.肥胖、脂肪肝等肥胖相关疾病。
4.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肌肉病变。
四、血脂指标异常的预防与治疗1.饮食调整:低脂、低盐、高纤维饮食,增加豆制品、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增加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跑步等。
3.戒烟限酒: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血脂异常的风险。
4.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贝特类等。
五、总结与建议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重视血脂检测,及时发现和干预。
血脂浅谈

总胆 固醇( c J成人正 常值 为 24毫摩 尔 / T : . 升
~
52毫 摩 尔 / 。52 升 3毫 摩 尔 / ~ 9毫 摩 尔 / 升 56
固醇 血 症 。T 是 导 致 冠 心 病 、 肌 梗 塞 、 脉 粥 样 C 心 动
升 2毫 摩 尔 / 时 , 高胆 升 为
摩 尔 / ~ 摩 尔 / 升 31亳 升。31 5亳摩 尔 / ~ .1 升 36
亳 摩 尔 / 为边 缘 升 高 , 36 升 ≥ .4毫 摩 尔 / 为 升 高 。 升
L — 被 俗 称 为 “ 胆 固 醇 ”主 要见 于 高 脂血 症 、 DL C 坏 , 动
完全相 同。一般情 况下 , 在化验单 上都标有正 常参
早上 9点 至 1 采 静脉 血 。此 外 , 应 注 意检 查 的 O点 还 前 几 天 不 要 饮 酒 , 为 饮 酒 能 明 显 升 高 血 浆 中 的甘 因 油三 酯 浓 度 。 最 后 需 要 说 明 的 是 , 于 各 个 医 疗 单 位 使 用 的 由 方法 、 实验 的 条 件 等 差 异 , 项 指 标 的 正 常值 可 能 不 各
考 值 , 对 比 测定 的各 项 指 标 是 否超 过 了正 常 范 围 。 可
脉粥 样硬 化 、 心病 、 血管 疾病 等 。 冠 脑 高 密 度 脂 蛋 白胆 固 醇 ( D — )男 性 正 常 值 为 H LC : 11 4毫摩 尔 / ~ 6毫 摩尔 / , 性正 常值 为 12 升 1 7 升 女 2 毫摩 尔 / ~ 1毫摩 尔 / 。 主要 功 能 是将 胆 固醇 升 1 9 升
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之一。
甘 油 三 酯 ( G )成 人 正 常 值 03 T : 8毫 摩 尔 / 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影响血脂检测因素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09T15:26:16.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1期供稿作者:杨军
[导读]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国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
动脉粥样硬化(AS)易引发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则是引发
AS的主要致病因素。
杨军(新疆昌吉市三工镇卫生院 831100)
【摘要】当前,血脂分析不仅用于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的防治,而且还被应用于诸多临床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肾病以及绝经期后妇女内分泌代谢改变等的研究。
血脂测定是血脂异常检出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
影响临床血脂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影响因素的认识和分析,正确评定血脂检测结果,有效指导血脂异常者的治疗,提高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脂监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107-01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我国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
动脉粥样硬化(AS)易引发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则是引发AS 的主要致病因素。
血脂测定是血脂异常检出和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影响血脂检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分析前变异影响因素
1.1 生物学差异
①我国人血清TC、TG、LDL-C、HDL-C的平均个体内变异分别为6.1%-11%、23%-40%、9.5%、7%-12%。
血脂水平越高,波动幅度也较大。
TC、TG、LDL-C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后TG下降,70岁后TC不再上升还可能下降。
中青年期男性TC、TG水平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后TG、TC水平高于同年龄男性。
②不同种族的血脂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如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低于西欧各国人群。
③季节变异与气温升高和体力活动增加可使血容量增多、血液稀释有关。
国外对1089例患者研究发现血脂水平冬季比夏季明显升高,变异率达12% [2]。
④女性月经周期中晚卵泡期HDL-C比经期高,黄体中期LDL-C比早卵泡期高,卵泡期TG 比黄体期高。
妊娠中、晚期血清TC、TG、HDL-C、LDL-C水平明显高于妊娠早期。
⑤TC、TG、HDL-C、LDL-C水平受遗传因素影响。
1.2 行为因素
①长期高胆固醇饮食者TC、LDL-C均升高。
纯素食者比非素食者LDL-C降低37%。
临床血脂测定要求禁食12h以上,但空腹时间超过16h,会导致TG升高。
据报道,经4周平衡饮食后高脂血症诊断符合率仅为46.5%[3]。
②长期足量运动可使TC 降低,使HDL-C升高。
郑松波[4]报道,对高血压患者约49min的急性太极拳运动后,测血TC、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运动后24h HDL-C持续升高,TG明显下降,LDL-C回升并超过运动前水平,HDL-C仍然很高。
③饮酒使HDL-C升高,大量饮酒时TC可比正常人高40%左右;严重营养不良者,血浆TC、HDL-C明显低下;吸烟可使HDL-C下降;肥胖者TG、LDL-C升高并伴HDL-C降低。
1.3 临床因素
①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急性感染等系统性疾病会引起血脂异常[1]。
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后需约12周血脂才回到基线水平。
高甘油三脂血症、糖尿病、肝炎和肝硬化等可伴有低HDL-C。
②维生素、硝酸甘油、甘露醇、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精神类药物、激素类等可影响血脂水平,使检测出现差异。
1.4 标本收集与处理
①体位改变、止血带的不当使用均可导致血脂水平改变。
②EDTA抗凝血浆TC、TG水平比血清低3%。
③分析系统的基质效应,导致TC和TG实验室达标率仅为67%、64.8%。
④离心速度越大,TG结果越高,TC结果越低,吸取上层血清比吸取下层血清TG结果要高,而TC则降低。
2 分析前变异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①血脂分析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
②测定前24h内不剧烈运动。
③如血脂检测异常,应在两月内进行再次或多次测定,再作进一步处理。
④TG和其他脂蛋白检测至少禁食12h。
⑤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抽血前至少应坐位休息5min,止血带使用不超过1min。
⑥如用EDTA作抗凝剂,分离血浆后马上放2℃-8℃保存,测定结果乘以1.03。
⑦血清标本应及时测定;避免标本反复冻溶。
3 检测方法
建议采用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CHOD-PAP法)、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法)测定血清TC、TG。
条件允许可考虑开展游离甘油(FG)的测定或采用两步酶法。
建议用双试剂的直接匀相测定法作为测定血清HDL-C、LDL-C的常规方法。
4 仪器设备
建议用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临床血脂常规测定。
按照仪器和所用试剂盒的要求合理设置测定及校准参数。
5 质量控制
采用符合要求的质控血清进行室内质控。
质控血清应至少包括有参考范围内水平和病理异常水平的两个值。
综上,影响血脂检测的因素很多,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影响因素的认识和分析,正确评定血脂检测结果,有效指导血脂异常者的治
疗,提高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90-409.
[2] Kelly GS.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electe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J].Altern Med Rev,2005,10:307-320.
[3] 刘成国,阮连生.高脂血症诊治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 6:386-387.
[4] 郑松波,吴纪饶,杨宏,等.急性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