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诊疗指南
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
![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4ee034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7c.png)
脑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在癌症病人中发病率在15~30%,占颅内肿瘤的16%左右,我中心在应用伽玛刀治疗的各种颅内肿瘤中占23%,所以脑转移瘤在当今人类社会中,不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已成为对生命构成严重危险的主要病种。
脑转移瘤好发于40~60岁,脑转移瘤以幕上额、颞、顶、枕叶居多,次为幕下小脑半球。
转移瘤分为单发、多发和弥漫性三种,以多发常见。
脑转移瘤生长快,组织反应出现早且重,病程短,临床表现呈急性进展,未经治疗的病人自然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
脑转移瘤的原发癌灶,以肺癌最为常见,次为乳腺癌、胃肠道癌、泌尿系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
一、治疗效果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一般治疗2周~4周症状缓解,3月后肿瘤减小或消失,对肿瘤的控制率在90%以上,平均生存期为10~14月。
二、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目前放射外科(伽玛刀)对脑转移瘤治疗适应证的把握为:1.转移瘤的直径≤30mm,多发性转移灶,可首选伽玛刀治疗;2.转移瘤直径≥30mm的单发灶/或多发灶,可先行外科手术解除占位效应后,再行伽玛刀治疗;3.弥漫性转移瘤,首先行伽玛刀治疗,之后辅以全脑放疗;4.手术、放疗后复发的病例,一般选择伽玛刀治疗;三、治疗的相关问题及对策脑转移瘤在伽玛刀治疗的(颅内)恶性肿瘤中占最大的百分比,我中心约为66%左右。
由于脑转移瘤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具良好的靶向肿瘤治疗要求。
同时,脑转移瘤对射线剂量的要求不高,治疗后产生的放射反应/或损伤小。
弥漫性瘤灶,尤其是转移瘤呈现大小不一者,适宜于伽玛刀肿瘤后加用全脑放疗,以解决伽玛刀治疗的局限性。
伽玛刀非常适宜于治疗直径在30mm,肿瘤位于组织结构敏感区(功能区)者。
伽玛刀受每次照射总剂量的限制,否则组织反应严重,不利提高生存质量,在这种情况下须加用全脑放疗。
脑转移瘤并非都须行全脑放疗,全脑照射应尽量避免,保护大脑,尤其是敏感组织,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基础。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PPT课件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5c05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c.png)
基因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基因治疗技术难度较高, 成本也相对较高。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策略
细胞治疗策略包括CAR-T细胞疗法、TILs细胞疗法等。这些策略可以通过培养具有抗肿 瘤作用的T细胞、改造肿瘤细胞等方式来达到治疗目的。
细胞治疗的挑战
02
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
对于单发或数量较少的脑转移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迅速减轻 肿瘤压迫,缓解症状。
手术联合其他治疗
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可联合放疗或药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
通过高能射线对全脑进行照射,杀死肿瘤细胞,缓解症状。
立体定向放疗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剂量控制,对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 伤。
细胞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此外, 细胞治疗技术难度较高,成本也相对较高。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病史等。
症状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等。
诊断过程
影像学检查(CT、MRI)及病理学诊断。
治疗过程解析
手术切除
手术适应症、手术过程及并发症处理。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或注射化疗药物,杀死肿瘤 细胞,控制肿瘤生长。
靶向药物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 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03
脑转移瘤的综合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 瘤类型和位置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脑转移放疗总结
![脑转移放疗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e1ff42e518964bcf847c16.png)
脑转移放疗总结NCCN指南一:1-3个病灶1.PS好治疗期望较高者(1)可手术+ WBRT[1] / SRS(2)SRS+ WBRT(特别适合1个病灶[1])(3)SRS2.病灶分散预期生存<3月(1)WBRT(2)化疗(只在个别敏感肿瘤[2B])(3)姑息或支持治疗治疗后每3月一次MRI 复发后根据前期治疗决定或者姑息治疗二:>3个病灶WBRT或者SRS治疗后每3月一次MRI 复发后可行SRS或手术或者姑息治疗三:放疗剂量:(一)全脑放疗标准剂量30Gy/10f 或者37.5 Gy /15f [95-08]对于PS差症状明显的500 cGy*4f(二)SRS剂量[RTOG 90-05]肿瘤大小<2cm 2-3cm 3-4cm最大剂量24Gy 18Gy 15Gy四:OAR限量视神经视交叉脑干≤8 Gy motor strip to 15 Gy. [RTOG 0320]问题:1. WBRT后多长时间SRS?RTOG 9508: WBRT后1周内RTOG 0320: WBRT后2周内临床:1月后临床应用一:病灶数量及诊断是个重要前提临床常用WBRT+SBR方案具体为:WBRT 3.0Gy *10f观察1月后局部病灶有反应后才可进行SBR加量局部SBR推量至5000cGy (如:400 x 5、300 x 10)二:同步加量:具体为:PTV300 cGy *10f PGTV400/500 cGy *10f (经验较少少用)Nccn笔记:1 肺癌脑转移最多见40-50% 特别是男性2 大脑半球80% 小脑15% 脑干5%3 全脑放疗有效率为50%,中位生存4-6月,总体治疗欠佳4 SRS后晚期的脑水肿及脑坏死不常见5复发与放疗后改变影像学上难以区别6复发后治疗应根据初始治疗决定WBRT或SRS后复发不应再行WBRT 7 个人理解:临床试验比较难得出生存的结论看局控和症状改善评分标准1. RPA分级标准[RTOG 95-08]或者2. GPA评分ECM:颅外转移3. SIR标准(头刀专用)主要参考文献RTOG 90-05(2000):1.入组患者为行或SBR≥3个月后复发的患者预期生存>3月2.推荐了单次最大量3.局部复发的定义:PTV外5mm及以内RTOG 95-08(2004)1.入组:1-3个脑转移灶2.目的:比较WBRT+(2周内)SBR 和WBRT3.方法:WBRT:37.5Gy/15f/3weeks 1周后给予SBR剂量参考90054.结论:WBRT+SBR改善KPS 提高单发转移的生存6.9 vs 4.5应成为1个脑转移的标准治疗5.不治疗1-2个月放疗后6个月1.分组1-3个转移灶在RTOG9508基础上进行WBRT + SRS 13月WBRT + SRS+替莫唑胺6月WBRT + SRS+厄洛替尼6月2. 方法WBRT (37.5 Gy /15f)SRS(RTOG 90-05)TMZ:放疗开始时75mg/m2/day*21 days,结束后根据情况150-200 mg/m2/day,5 days/month,6month ETN (150 mg/day). 放疗开始时到--6 months after WBRT+SRS 3. 结论:阴性结论无意义4.研究不足:1.无EGFR基因检测;2.ENT服用6个月无依据。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2023)要点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2023)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512603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c.png)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2023)要点【摘要】脑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严重危害肿瘤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等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将从流行病学、影像诊断、病理诊断、外科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随访监测等多方面进行综述,就脑转移瘤全程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提出中国指南推荐。
发布《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体现了肿瘤治疗从多学科诊疗(MDT)到整合医学(HI M)的理念。
20%-40%的恶田中瘤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脑转移。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脑转移瘤(BM)发生率较之前有所上升。
但由于继发恶性肿瘤登记记录不完整,国内外均无BM发病率的准确数据报道。
1 脑转移瘤的筛查和诊断1.1 临床表现BM与颅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与肿瘤累及部位有关,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特异的局限性症状和体征,如精神症状、癫病发作、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语症、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
小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如眼球震颤、协调障碍、肌张力减低、行走困难及步态不稳等。
软脑膜转移既往多以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为全头胀痛或跳痛,部分患者同时伴恶心呕吐、复视及视物模糊,少数出现失明及颅神经麻痹,眼底可出现视乳头水肿,甚至出血,也有类似脑膜炎表现,如脑膜刺激征、颈强直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但肢体活动障碍少见。
近年来,随着全身药物治疗的不断进展,出现典型脑膜刺激征的患者越来越少,临床表现多为头晕。
1.2 影像诊断1.2.1 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在无禁忌证前提下,推荐磁共振成像(MRI)作为确诊或除外BM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包括平扫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与增强T1WI或T1WI/FLAIR序列。
当临床怀疑脑膜转移时,重点观察平扫T2WI/FLAIR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及PET/MRI受脑组织普遍18氮-氮代脱氧葡萄糖(18F-FDG)高摄取影响。
脑膜瘤诊疗指南2020版
![脑膜瘤诊疗指南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0089e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4.png)
脑膜瘤诊疗指南2020版英文回答: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eningiomas: 2020 Update.Introduction:Meningiomas are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intracranial tumors,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30% of allintracranial neoplasms. They arise from the arachnoid cap cells and are typically slow-growing, although some can exhibit aggressive behavior.Epidemiology:Meningiomas occur more frequently in women than in men, with a peak incidence in the 5th and 6th decades of life. The incidence is estimated to be 2-5 new cases per 100,000 population per year.Clinical Presentation: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meningiomas varies widely depending on their size, location, and rate of growth. Common symptoms include:Headache.Seizures.Foc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e.g., weakness, numbness, visual disturbances)。
Cognitive impairment.Depression.Diagnosis:The diagnosis of meningioma is typically made based on clinical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imaging studies.Imaging Studie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the primary imaging modality for evaluating meningiomas. MRI can differentiate meningiomas from other brain lesions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size, loca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surrounding structures.Biopsy: A biopsy may be necessary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of meningioma and rule out other pathologies.Treatment:The treatment of meningiomas depends on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tumor's size, location, and grade. 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Observation: Small, asymptomatic meningiomas may be observed over time without intervention.Surgery: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meningiomas. The goal of surgery is to remove as much of the tumor as possible while preservingneurological function.Radiation 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may be used as an adjuvant treatment to surgery or as a primary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ho are not candidates for surgery.Medical Therapy: Medical therapies such as hormone 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ies may be used in select cases.Prognosis:The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meningiomas is generally favorable.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for meningiomas is approximately 90%.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rognosis include the tumor grade, size, and location.Follow-Up:Patients with meningiomas should be followed up regularly after treatment to monitor for recurrence or new symptoms. Follow-up may include clinical examinations, imaging studies, and/or laboratory tests.中文回答:脑膜瘤诊疗指南2020版。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bef975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8.png)
肺癌脑转移是 肺癌常见的转 移部位之一, 也是肺癌患者 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
肺癌脑转移的 症状包括头痛、 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癫
痫发作等。
肺癌脑转移的 诊断主要依靠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
肺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
肺癌细胞在大脑中形成转移 灶
转移灶的生长和扩散导致脑 部症状
肺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 统进入大脑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建议
早期发现:定期进行肺癌筛查,早期发现肺癌脑转移
规范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 放疗、化疗等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心理压力
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护理:为患者提供家庭护理指导,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放疗
放射治疗:通过 放射线照射肿瘤, 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源:包括伽 马刀、质子刀、 重离子刀等
治疗效果:可以 有效控制肿瘤生 长,减轻症状
副作用:可能会 出现恶心、呕吐、 脱发等副作用
化疗
化疗药物:包括铂 类、紫杉醇、吉西 他滨等
化疗方案:根据患 者病情和身体状况 选择合适的化疗方 案
化疗效果:化疗可 以有效控制肿瘤生 长,延长患者生存 期
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根 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如靶向 治疗、免疫治
疗等
心理支持:提 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生活习惯, 如戒烟、合理 饮食、适当运 动等,提高生
活质量
肺癌脑转移诊 治的专家建议
早期诊断和筛查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和筛查是肺癌脑转移诊治的关键环节 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以减少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浪费 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以促进肺癌脑转移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脑膜转移瘤诊断与治疗PPT
![脑膜转移瘤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03be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f.png)
预防措施和健康宣教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 治疗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 化学物质等
心理健康:保持乐观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家庭护理和康复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及时发现并 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
放疗和化疗
化疗:通过药物杀死肿瘤细 胞,抑制肿瘤生长
放疗:通过放射线照射肿瘤, 杀死肿瘤细胞
联合治疗:放疗和化疗联合 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副作用:放疗和化疗都可能 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
脱发等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缓解症 状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微创手 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 损伤等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脑膜转移瘤诊 断与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脑膜转移瘤概述
脑膜转移瘤的诊断技术 脑膜转移瘤的治疗方法 脑膜转移瘤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脑膜转移瘤的预防和护理
单击此处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章节副标题
预后和随访管理
预后:脑膜转移瘤的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类型、转移瘤的数量、位置和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随访管理: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评估,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预后因素: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转移瘤数量、位置、治疗方法、患者身体状况等
脑膜转移瘤的预防和护理
脑膜转移:肿瘤细胞在脑膜上生长、繁殖,形成转移瘤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死亡
CSCO 乳腺癌指南骨转移脑转移等指南
![CSCO 乳腺癌指南骨转移脑转移等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600688fa300a6c30c229ff9.png)
来源:坏死、凋亡的肿瘤细胞或是肿瘤 细胞分泌的外排体。 长度:非常固定的几个片段,大约为60110bp1,2;主要以核小体的形式释放入 血。 半衰期:2小时 含量:约占整个循环DNA的1%,甚至只 有0.01%。
.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ER 和 PR 阴性、术后无病间隔期短、疾病进展迅速或激素受体阳性对内分泌治疗原发耐药者,
3
若单发骨转移或合并无症状内脏转移患者,应优先考虑单药化疗
4
对需快速控制症状或合并有症状内脏转移的骨转移患者可考虑联合化疗
5
对 HER-2 阳性骨转移患者治疗原则与其他部位转移患者相同,应优先考虑抗 HER-2 治疗
.
1.5
90-100 HER2阳/HR阴
-
90-100 HER2阳/HR阳
-
2.0
HER2阳/HR阳
-
-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GAP评分与预后
RTOG评分
0-1.0 1.5-2.0 2.5-3.0 3.5-4.0
总生存(月)
3.4 7.7 15.1 25.3
MDACC评分
0-1.0 1.5-2.0 2.5-3.0 3.5-4.0
使用前注意患者电解质水平,重点关注血肌酐、血清钙、磷酸盐、 镁等指标 ;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联合治疗时应每日补充钙和维生素 D (钙 1200-1500mg/d 及维生素 D3 每天 400-800IU );
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30ml/min) 的患者,应根据不同 产品的说明书进行剂量调整或延长输注时间;
2.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放疗主要包括全脑放疗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和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2024脑瘤NCCN指南解读
![2024脑瘤NCCN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cfdb7b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d.png)
2024脑瘤NCCN指南解读前言脑瘤是指发生在脑部及脑膜的各种肿瘤,其种类繁多,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
脑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挑战性,因此,为了提高全球脑瘤治疗水平,制定了一系列脑瘤治疗指南。
本文档将重点解读2024年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脑瘤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脑瘤诊疗的最新建议。
指南概述NCCN脑瘤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脑瘤的分类及诊断2. 脑瘤的治疗原则3. 各种脑瘤的具体治疗建议4. 脑瘤的康复及护理脑瘤的分类及诊断脑瘤分类NCCN指南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将脑瘤分为以下几类:1. 胶质瘤2. 脑膜瘤3. 垂体瘤4. 神经鞘瘤5.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6. 血管源性肿瘤7. 其他罕见脑瘤脑瘤诊断脑瘤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程及既往史。
2. 体格检查: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水平、运动和感觉功能等。
3. 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和实验室检查(如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4.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生物学特性。
脑瘤的治疗原则脑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脑瘤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大多数良性脑瘤,手术可达到治愈效果。
2. 放射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脑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
3. 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可用于脑瘤的治疗,尤其是对于胶质瘤等恶性肿瘤。
4. 生物治疗:针对某些脑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可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生物治疗手段。
5.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
各种脑瘤的具体治疗建议胶质瘤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瘤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可分为I-IV级。
1. 低级别胶质瘤(I-II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放射治疗或化疗。
脑转移瘤波谱诊断标准
![脑转移瘤波谱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ae063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1.png)
脑转移瘤波谱诊断标准一、代谢物变化脑转移瘤的波谱诊断中,代谢物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磁共振波谱(MRS)中,脑转移瘤的代谢物主要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
正常情况下,NAA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中,其含量反映了神经元的密度和功能状态。
脑转移瘤发生时,由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浸润,神经元受损或破坏,NAA含量降低。
Cho和Cr含量的变化则与肿瘤的增殖和能量代谢有关。
一般而言,Cho含量增高提示肿瘤细胞活跃,Cr含量增高则可能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因此,通过分析脑转移瘤的代谢物变化,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二、血流动力学评估血流动力学评估也是脑转移瘤波谱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技术,可以评估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脑转移瘤通常表现为相对较高的血流灌注和血管通透性,在DCE-MRI图像上表现为早期强化和延迟强化。
通过分析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灌注量、血管通透性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恶性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分子标志物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脑转移瘤的波谱诊断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
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分子标志物,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肿瘤的性质和来源。
常见的分子标志物包括EGFR、VEGF、HER2等,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增殖能力和预后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这些分子标志物,可以为脑转移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方案。
四、影像学特征影像学特征是脑转移瘤波谱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过头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观察到脑转移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强化程度等信息。
一般来说,脑转移瘤多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缘模糊或毛刺状。
在MRI图像上,脑转移瘤通常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影,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强化。
通过分析这些影像学特征,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五、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脑转移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要点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880e6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d.png)
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脑转移瘤要点中国肿瘤整合诊疗指南(Chinese Guideline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Tumors)是中国肿瘤学会首次发布的一份全面综合的临床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肿瘤诊疗指南。
其中,“脑转移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本文将通过超过1200字的篇幅,从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介绍脑转移瘤的要点。
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包括:局部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颅内高压症状、癫痫等。
但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准确的诊断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脑转移瘤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脑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脑MRI是目前诊断脑转移瘤最常用的手段,对于病灶数目、大小、位置和转移途径等都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脑脊液检查可以作为确诊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包括细胞学检查、蛋白电泳和检测脑转移瘤特异性标志物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手段,通过活检和手术切除等方式获得病理组织学特征。
治疗脑转移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手术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适用于单发、局限性和可切除的脑转移瘤。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病例,放射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
化疗则是针对原发癌症部位进行的系统治疗,对于一些不能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患者有重要作用。
对于未来可能发生脑转移瘤的高危患者,预防性脑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方法也可以考虑。
除此之外,对于治疗脑转移瘤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对病因的治疗、对症治疗和对并发症的治疗等。
对病因的治疗是指对原发癌症部位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原发癌症,减少脑转移瘤的发生和复发。
对症治疗则是针对脑转移瘤症状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对并发症的治疗则是指针对因脑转移瘤引起的并发症进行治疗,例如颅内高压、癫痫、脑水肿等。
总之,脑转移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2019CSCO 乳腺癌指南骨转移、脑转移等指南
![2019CSCO 乳腺癌指南骨转移、脑转移等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385447003d8ce2f0066237b.png)
CTC发展历程
1869年CTC检测
2004年CellSearch
2013年单细胞测序
首次从尸检 中发现CTC
“种子和土壤” 假说,成为 CTC 发 展 的 重 要支撑
CTC数目可以反 应患者等预后, 数目变化可以 预测疗效
分子表型可以 提供肿瘤信息, 并揭示肿瘤演 进
利用CTC进行 单细胞测序
医学发展
骨活检
•单发可疑病灶,且有条件活检的患者
,可考虑骨活检
CT/X线 •对ECT扫面一场的患者,应针对可疑骨 转移灶部位行CT(骨窗)及X线检查, 以确认骨转移情况,并了解骨破坏的严 重程度
PET/CT • 与ECT相似的灵敏度,但在骨转移诊
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骨转移的治疗
入
SRT
• 局部控制率可达 98% • 适用范围广 • 不良反应轻,缓解症状快 • 可单用,也可与全脑放疗
联用或用于全脑放疗后再 复发的治疗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脑转移药物治疗
化疗或靶向治疗 • 可能有效药物包括:卡培他滨、拓扑替康、替莫唑胺等 • HER2阳性患者可考虑拉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
CSCO乳腺癌指南 2019
乳腺癌脑转移GAP评分 (breast cancer graded prognostic analysis)
0
0.5
RTOG预后评分
KPS
≤50
60
评分 1.0
70-80
分子分型
TNBC
-
HR阳性
年龄
≥60岁
RTOG预后评分后的MDACC再评估
KPS
≤50
<60岁 60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d04690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f.png)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从原发灶经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脑部的过程。
肺癌脑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之一,约有30%-50%的晚期肺癌患者会发生脑转移。
治疗肺癌脑转移需要综合考虑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期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的诊断,目前常见的方法有头颅MRI和CT扫描,可观察到转移病灶的位置、数量和大小等信息。
同时,可以通过胸部CT、腹部CT、骨扫描、PET-CT等影像学手段进一步评估病情,了解是否有其他器官的转移。
对于较小和局限性的脑转移病灶,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经过手术切除后,可以减轻症状,控制肿瘤的进展,但注意术后的恢复治疗和预防复发。
对于手术切除难以达到的较大和多发性脑转移病灶,可选择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通过使用传统的外科放射治疗或者放疗手术联合治疗来控制转移病灶,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化疗。
化疗是通过给予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减缓病情进展的方法。
对于肺癌脑转移,可选用含顺铂和紫杉醇等的化疗方案。
此外,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如EGFR抑制剂和ALK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针对一些特定的突变基因表达的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肺癌脑转移的新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癌细胞。
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领先产品,目前已经得到了临床应用和认可。
免疫治疗非常适合那些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或者对化疗无效的患者。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转移病灶的数量、转移病灶的位置和大小以及是否伴随其他器官的转移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
此外,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来说,提供良好的支持性和护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肺癌脑转移是一种临床治疗难度较高且治疗效果难以预测的难点疾病。
脑转移瘤
![脑转移瘤](https://img.taocdn.com/s3/m/4dad547bf5335a8102d2209a.png)
诊断检查
• 3.CT和MRI扫描 CT扫描显示脑内单发或多发的
异常密度影,边界多较清晰,大病灶者可有低密 度坏死区或高密度出血灶,周围有较严重水肿。 增强后实体部分明显强化。MRI在T1加权上多呈低 信号,T2加权上多呈高信号。增强后的形态变化 与CT增强所见大致相仿。MRI为目前检测脑转
移瘤最佳的确诊手段。
脑转移途径和部位
• 最常见途径:血行转移。
• 最常见部位:脑内灰白质交界,该处以下区域 血管管径变细,狭窄的血管内血流变慢,易形 成瘤栓。 • 以额、颞、顶叶多见,枕叶少见。
• 脑转移瘤的分布与其重量(及血流量)有关, 约 80% 的脑转移位于大脑半球, 15% 在小脑, 5%在脑干。
脑转移途径和部位
癫痫的护理
• 病情观察
• 严密观察发作时病人生命征、神志、瞳孔变化, 注意有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减慢或暂停 、瞳孔散大、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等。观察发 作的类型,发作的持续时间及次数。发作停止后 意识是否完全恢复,有无头痛、疲乏或自动症。 发作时有无外伤等。
癫痫的护理
• 选择有效控制发作的药物:①地西泮 (安定)为首选药物。立即按医嘱缓 慢静脉注射地西泮,成人10-20 mg,儿 童0.3-0.5 mg/kg,复发者可在15分钟后 重复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如出 现呼吸变浅、昏迷加深、血压下降, 宜暂停注射;
• 主要为防止外伤及窒息。告知病人有前驱症状时 立即平卧,避免摔伤。 • 癫痫发作时切勿用力按压病人身体,以防骨折和 脱臼。 • 保持呼吸道通畅:安置病人于头低侧卧位,下颌 稍向前,解开衣领和腰带,取下假牙。及时使用 牙垫,或开口器、筷子、纱布、小布卷等置于病 人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唇和颊部 咬伤。及时吸出口腔和气道内分泌物,必要时行 气管切开。缺氧者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及时 给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转移瘤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中老年人多见。
2.可有原发恶性肿瘤史。
3.颅内压增高“三主征”明显。
4.根据病变部位出现局部定位体征。
5.可有精神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
【体格检查】
1.颅内高压征。
2.局灶性脑损害征。
【辅助检查】
1.CT、MRI扫描:可提示肿瘤部位、数量、范围,脑组织周围水肿及移位情况。
2.实验室检查:腰穿压力增高,蛋白含量增高或个别可找到瘤细胞。
3.ECG、胸部X光片,肝、肾、前列腺功能及肝肾超声,电解质、血糖等。
【诊断】
1.既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的病人,出现颅内高压征及局部定位征。
2.无恶性肿瘤病史,年龄在40~60岁的病人出现颅内高压征及局部定位征,短期内病情进展较快。
3.CT、MRI呈现典型影像,脑实质内多发或单发圆形占位,强化后明显增强,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
4.对疑有转移瘤的患者,应常规行肺部X光片、腹腔实质脏器B超及消化道造影检查。
【鉴别诊断】
1.胶质瘤很少多发,无周身肿瘤史,瘤周水肿相对较转移瘤轻。
2.脑脓肿多有感染史,如:中耳炎、乳突炎、心脏病史。
3.脑出血CT平扫可显示高密度影,但肿瘤CT强化可见瘤结节。
【治疗原则】
1.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首选药物治疗,如:激素、脱水剂等,病情稳定后再采取其它治疗方法。
2.多发性转移瘤,手术不能全部切除肿瘤,放疗、化疗较为合理。
3.单发转移瘤,原发灶切除后,应及早切除转移瘤,辅以放疗、化疗。
4.对查不出原发肿瘤的脑转移瘤,应尽早手术切除病灶,以明确诊断。
5.化疗可根据原发肿瘤类型选用适当抗癌药物。
6.放疗可选用r刀、直线加速器,放射剂量为3900rad/21天或5200rad/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