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 题】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实证发现

合集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盈的余管理研究可编辑

我国上市公司盈的余管理研究可编辑

瞎压斜技大学论文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学科门类: 管理学一级学科: 工商管理管理学院培养单位:王瑞丽硕士生:导师: 上官鸣年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摘要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上市公司数目的逐步增多,证券市场已成为我国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然而,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事例屡见不鲜,个别公司因为出具虚假报告或者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而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或停牌。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对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会产生~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盈余管理相关课题进行深入探讨。

盈余管理的研究对完善我国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盈余造假问题,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对盈余管理工具的研究也有助于监管机构设定相应的监管程序和方法, 及时并准确的发现违法行为,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之上,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盈余管理进行分析。

论文第一部分是针对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引出本文选题背景与意义,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二部分通过构建盈余管理相关理论体系,阐述其本质内容、动机与目的, 并总结国内外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

第三部分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其工具的选择做出理论上的分析。

第四部分是本文重点,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呈现出的新动向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模型实证研究其选择偏好,以将规范研究得到的结论具体化;然后将同种偏好的上市公司进行归类汇总,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

最后,本文第五部分综合上述研究结论, 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建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基于各种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变更会计政策与估计、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利用收入和费用确认条件的会计处理,还包括关联交易方式、债务重组与资产重组方式、资产评估方式、金融工具的计量方式以及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等各种方式,但随着经济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化,资产的价值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作为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资产评估,已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又一种新工具,它的运用不仅与我国会计准.幂监管政策有关,而且与专业人员素质和公司治理水平密不可分,本文通过选取年公布资产评估报告书的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发现负债权益和固定资产的评估是其操纵的重点。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与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与探讨

2 . 盈余管理产生 的基本条件 ( 1 信 息的不符。 产生盈余管理的条件之一则是信息不对称的存
在, 也就是不符合 。 直接运作-  ̄ - J , k 的信息提供者 , 企业内部的各种信
息都由f 电 1 门 掌握 , 而使用者去了解企业的各方面状况只能靠管理当 改制后上市 的这些公 司在计划经济时期 , 都实行利润上缴 ; 在改
充分的评价, 这样则可能有了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
因之 一 , 最 终 形 成 了 上 市 公 司 上 市后 就 面 临 的资 金 枯 竭 的危 险 ,
于是这些公司产生了强烈 的盈余管理 动机 。 f 2 ) 会计 固有 的特点 和局 限性 。会计信息是会计过程的最终 公 司难 以正 常运转 , 上市公司 内部治理结构不科 学 , 管理层的筹资 目的有最大 产物 , 在一定程度来说它是 由主观判断产生的 , 是会计主体相关 最 后 ,
局通过提供的信 息。所以, 相对于管理者 , 信息 使用者就处于劣势。
为银行贷款之后 , 资本 的严重不 足 , 这就使企业产生了再 筹资的
我国股市属于监管当局 向国有企业发放特许经 如果管理当局不客观、 完整、 及时披露其拥有的信息的话 , 使用者很 强烈欲望。其次 ,
难获得管理者独占的信息,这样也就不能对提供 的信息做出真实 、 营权 交 易 的市 场 ,这 种 特 征 是 上 市 公 司 整 体 盈 利 质 量 低 劣 的原
3 . 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关联交易 、 非经常损益关联交易
在 我 国 的 上 市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当 中存 在 这 样 一 个 普 遍 的 问
题, 那就是母公 司“ 一家独大” , 与上市公 司之 间的关联交易受 到
3 . 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相关表现形式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公 司 盈余 管 理 对股 价 的影 响 大小 , 对 投 资 者 的行 为 提 出相 关 建 议 。 并
关 键 词 : 市 公 司 ; 余 管理 : 价 ; 上 盈 股 实证 分 析 中图 分类 号 :2 0 F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7 — 8 X 2 1 )5 0 7 — 7 1 3 6 0 (0 0 0 — 0 4 0 6
在证 券市 场上 , 股价 是影 响投 资者 决策 的重要 因素 。根据 价值 规律 的基 本原 理 , 票 的 内在 投资 价 股 值 是形 成 股票 价 格 的基 础 . 股票 内在投 资 价值 的确定 , 大 程 度上 依 赖 于对 发 行该 股票 的股份 公 司 的 很 经 营业绩 的预 期 。公 司 的经 营业 绩通 常 由披露 的会 计信 息来 反映 , 管理 报酬 契约 的存 在 , 又可能 会促使
随着我 国证券 市场 的蓬勃发 展 , 会计 信息越来 越受 到投资者 和证券 监管 部 门的关 注 。 了使公 司能 为 够适应 复杂 多变 的经济环境 , 国会 计准 则和制度 中存在 一些 职业判 断和会计 方法选 择 的空 间 , 各 以提高 其会计 信息 的相关性 。 但这 往往被公 司管 理 当局利 用会计 盈余进 行调节 , 这种 调节一 旦过度 便会造成 会 计信 息失真 , 损害相 关者 的利益 。 由于上 市公 司的盈余 管理会使 会计信 息失 去客观性 、 相关 性 、 比性 。 可 从而有 可能影 响到 投资者 、 权人 等外部 信息使用 者 的决 策行 为。 因此 , 实证角度 研究盈 余管理对 股 债 从
2 1 第 5期 0O年 总第 11 0 期
上 海 金 融 学院 学 报
J u n l o h n h i F n n e Un v ri o r a f S a g a i a c i e s y t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张 国华 陈 方 正
(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 院 ,上海 2O 9 ) OO2
[ 摘 要 ]本 文用实证 的方法研 究 了我 国上市公 司盈余 管理与董 事会特征 的相关性 。 实证研 究结果表 明:独 立董 事 比例较 高的公 司盈余 管理程度较低 ,持股 董事人数较 多及董事持股 比例较 高的公 司盈余 管理程度较低 。 [ 键词]上市公 司;盈余管理 ;董事会 ;独立董事 关
会 规 模 正相 关 。
22 盈余 管理与独立董事 比例的关 系 Fma(9 0 、Fma& . a 18 ) a Jne (9 3 、Wii sn (93 esn 18) la o 18 )与 M r ,Slf n i n lm o k h iradVs y e ee h
(98 18 )等人认 为董事会 功能 的强弱与 董事会 的组 成有 关。 由 于 内部董事在公 司 内部担任 行政 职务 工 作 ,因而 拥有 较 多的 信息 以限制管理 者 的行 为 ,但 也 可能与 管理 者 在互 惠的情 况 下勾结 ,做 出不 利于股 东 的决策 ;而外 部董 事往 往较 能 以超 然独立 的地位 扮演 监督管 理者行 为 的角 色 ,对 于缓解 代 理 问 题 更能发挥实质的功效。 Fma(90 n a a& Jne 18 )在其研 究 中主张 。 a 18 )adFm esn(93 较 高的外 部 董 事 比例 会 增 加 董 事 监督 管 理 人 员 的效 果 ;而 B a e 19 )也发现董事会 中纳入较高 比例 的外部 董事 可以 es y(96 l 显著降低财务报 表诈欺 的可能性 。上 述 文献说 明外 部董 事 的 存在可 以强化董事会 的监督 功能 , 盈余管理程 度可能会 较轻。 基于以上理 由,提 出假说 二 :盈 余 管理 程 度与 独 立董事 比例呈负相关 。 23 盈余管 理与在 大股东 单位任职 的董事 所 占比例的关 系 . 中国证监会为 了完善公 司的法人治理 结构 , 使股份 公 司的运作 更加规范 , 要求上市公司在改制 时做到 “ 务、 业 资产 、 员 、 人 机构 和财务独 立完 整” 虽 然上市 公 司按照证 监会 的 要求 已经 逐渐 , 规范 , 由于一股独 大现 象 的普遍存 在 , 股东 控制 并掏 空上 但 大 市公 司的行 为 仍然 屡 见不 鲜 , 股股 东将 上 市 公 司 当做摇 钱 控 树、 提款机 , 恶意掏空上市公司 的恶 闻也时有发生 。 如果上市公司 的董事 同 时在控 股 股东公 司 任职 ,为 了达 到上述 目的,他们天然有盈余管理 的动机 和机会 。 因此提 出假说 三 :盈余 管理 程 度与 在 大股东 单位 任职 的 董事 占董事总数 的 比例 正相 关。 24 盈余管 理与不领 薪酬董 事所 占比例 的关 系 我 国上 市公 . 司报表 中披露 的董事 会成 员薪 金情 况显示 ,董 事整 体收 入不 高 ,还存在大量不领 取 报酬 的董 事 。很 难 想象 ,这些 在公 司 中没有利益关 系 的董事 能够抽 出多 少 时间 、精 力来 对管理 人 员实 施监督。 本文提出假设 四 :盈余管 理程 度 与董 事会 中未 领报 酬 的 董事 比例正相关 。 25 盈余管理程度与董 事持股 比例 的关 系 基于股 东财富 与 . 自身财富相关性 的考 虑 ,董 事持 股 比率愈 高 ,其 监督 的功 能 越易发挥 ,其代理 问题应 较 轻微 。由于 董事会 职 责在 于聘 任 高级管理人员 并评估 其经 营绩 效 ,有责 任代 表 股东监 督公 司 的经营 ,若董事 持股 比例愈 高 ,其 监督 管理 当局行 为 的意 愿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实证分析

手段 也有两 种 : 是 在 1 经 营活 动 中操 纵 产 品收 一 3常 入和成本 ; 另一 种 是通 过 一 次性 的非 经 营性 活动 来 操纵净利 润 , 即操 纵经 营性应 计 利润 和 操 纵非 经 营
报表的对比和对 2 家被 出具标准审计意见 的上市 0 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 得出: 中国内地注册会计
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程度来检验注册会计师审计出
[ 作者简介] 赵英林 (92 ) 男, 15 一 , 辽宁黑山人 , 山东 财政学院会计学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 向: 会计理论 与实
务, 公司理财。

9 ・ 4
维普资讯
否存 在所 谓“ 管诱导 性审计 意见 ” 监 与审计 意见 的关 系, 出: 得 财务状 况较差 的公 司比较容 易被 出具非 标 准意见 。刘 霄仑 (03 通过 对 内地 A股 、 2o ) B股 会 计
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测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 性。公司管理者为了实现在股票市场筹集资金 , 提
高声誉、 股价等 , 往往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蒙蔽信息 需求者 , 即所谓的盈余 管理。由此市场需要所谓的 “ 经济警察” 一 注册会计师来审计上市公司 的资 料, 目的便是提供给市场相对 真实 、 可靠、 完整的会 计信息 , 保证股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会计盈余是反映公司经营业绩 的主要指标之 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会计盈余 的真实性 、 合法 性 和确认原则 的一 致 性 是注 册 会计 师 审计 的重点 。
计质 量 的重要 性 。 . 本 文 主要 采用 实 证研 究 的方 法 , 过 比较 被 出 通 具非标 准意见 的上 市公 司以及被 出具 标准 意见 的上
险。夏立军(01考查了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是 20)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张 少岩 Z a g S a y n h n h o a
( 庄学院财经系 , 庄 276 枣 枣 7 1 0)
( e at n fFn n ea d E o o c Z oh a gC l g , a z u n 7 0, ia Dpr me to ia c n c n mi , a z u n ol e Z o h a g2 7 6 Chn ) e 1
r s a c n e e ts mp e r m h n h iso k mak tA, n i ie t e s mp e no f s e rl s ig c mp n e n kn p e e r h a d s l c a l sfo S a g a tc r e a d d vd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ls i t rty a o sn o a i s a d ma i g u i
ma ag me t n t e me n i n e n .I h a tme.we a s c o s he smia c l o to a lo h o e t i lrs ae c nr ls mpl o h s a e f rt e e s mpls t o tt e te c n r s mpl e e o c nsiut h o tol a es t
Ab t a t a n n s ma a e n a p c a h o b s U e tr r e e e o me t n t i r ce, a a y e t e e it g sr c :E r i g n g me t h s a s e il te  ̄' a i O n e p i s d v l p n 、I h s a i l I n l z h xsi s s t n

上市公司社会审计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社会审计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张 津
( 浙江财经学院 会 计 学院 , 浙江 杭 州 30 1 ) 10 8
【 要】 摘 基于盈余 管理的视 角, 用 2 0 采 0 7~2 0 0 9年为研 究区间, 选取 2 0 0 6年 1月 1日前在 沪深证券交易所上 市交易 的所有 A、 B股公 司作为初 始样 本 , 实证分析 了社会审计与盈余 管理之 间的关 系。研 究结果表明 , 在经济相对繁 荣或
— 一

文 献 回顾
B a= 18 ) ear 99研究结果表明由四大审计的IO公司发行股票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溢价 , ) ( P 而较少折价发行 , 以此来说明四大审计 的高质量但 D F n 和 J m a o 19 ) eo d i bl ( 93研究表 明由四大审计的公司比由非四大审计的 。 a v 公司更少发生报告舞弊和违规现象D To 和 Wo g 19 ) eh ; n (9 3发现四大与非 四大审计质量市场认 同度存在着明 显的差异 , 市场更认 同四大的审计质量。B ce 等(9 8 研究发现非四大比四大更能容忍客户进行盈余管 ekr 19 ) 理H u(9 9研究认为高质量的审计能够缓解代理冲突与盈余信息含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b 研究表明 , l19 ) 。G 。
研究表明, 在我 国, 注册会计师能够甄别出企业 的盈余管理行为 , 并将其体现在审计意见之中, 另外 , 我国审 计市场的集中度较高, 而且近年来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 已有研究表明, 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不断升高主要 我 是由于国际“ 四犬 ’ 在我国审计市场 占有率 的提高而带来的, 以我国目前情况来看 ,四犬 ’ “ 几乎主导了整个市 场, 这种主导作用带来 的经济后果是多方面的, 其中学术界较为关心 的是 中国上市公司聘请国际 “ 四犬 ’ 进行 审计是不是意味着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更高 , 亦即四大所能不能带来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 , 前对这一问 目 题的研究 尚未得 出一致结论 , 但从 “ 四犬 ’ 所得实力来看 , 司聘请国际大所审计 自己的财务报告首先表明对 公 自己财务信息的质量有信心 , 其次四大所借鉴其全球运作经验 , 其操作更为规范 , 以有理由相信 国际四大 所 所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质量 , 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 的盈余管理幅度 , 究竟是否如此 , 本文采用 20 07 20 年的年报数据, 09 首先选用上市公司审计意见作为解释变量 , 国际四大所为虚拟变量来进行实证研究 , 对这 一 问题 的假设 进行 实证检 验 。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述评:发现与启示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述评:发现与启示

盈 余管 理 (a i s aae et 是 2 世 纪 8 e n ng n n r gm m ) 0 0年代 中后期兴起 的实证会计研究 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内外学者 对 盈 余 管 理 进 行 了 各 种 界 定 ,其 中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是 S h p 、H ay Wa n以及 章永 奎 和刘 峰等 学 者 的研 cl e el 和 p Me
P 美化”其收益的结 的计量模型、 盈余管理的约束机制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很 工业类公司在 IO前利用盈余管理 “ 多重要成果I o本文试图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研究文 果 ,而公用事业类公司 的盈余管理程 度相 对较轻。 献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 ,以期对国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有所 裨益 。
三年盈 利 、亏损上市 公司 将被 S 或 退市 、上市公 司配股 T
必须达到相应的盈利要求等。在这种制度安排下 , 上市公

配股的要求 , 存在着一定的利润粉饰行为。此外,孙铮、 王跃 堂【 的研究 还表 明上 市公 司 的收益 率 分布存 在 微 利 6
收稿 日期 :2 0 06—0 2 2~ 0
究成果 。S h pr ei e 认为盈余 管理 是 “ p 为获得私人利 益的 目
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应付证券监管部门的监 管 ,如为取得上市资格而进行财务包装 、为达到配股业绩
要求进行利润操纵 、为避免 因连续亏损导致 的规制或处罚 进行盈余管理等 。 在具 体文献 上 ,A a n、Le和 Wog 分 析 了上 市 hr y e o n 公司发行 B股 或 H 股过 程 中的 财 务包 装行 为。通 过 对 19 — 95 8 家 IO公 司的研 究发 现 ,上市公 司总资 92 19 年 3 P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专业:会计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盈余管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末开展企业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逐渐得到发展。

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盈余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为与国际接轨并保证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推出了39项会计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然后逐步在各类企业中推行。

新的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规范了公司会计行为.并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鉴于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盈余管理现象在我国并未完全得以消除意义。

由于盈余管理的普遍存在,其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更多产生的是负面影响,而且,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违背财务报表公正、中立的原则,是可能损害股东、债券人等相关主体的利益的,因此人们常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混为一谈,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不正当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

(二)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从而充分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

1、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人员总是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

当公司管理人员认为公司未经整理的盈余信息难以准确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容易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_基于Jones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_基于Jones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

应计利润值,Ai 表示上期期末的总资产,△REVi 表示当期的主营业务 同行业的影响。
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差额,△RECi 表示公司当期期末应收账
另外,本文采用的模型主要是体现了应计利润分离。尽管应计利
款与上期应收账款的差额,PPEi 表示当期期末的固定资产价值,t 表 润分离法在盈余管理的计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方法依赖
来研究在目前金融危机影响下,我

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变动情况。
流量的会计调整部分称为总应计利润 (TA)。根据修正的 J one s 模 研究显示,2007 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

型,总应计利润等于净利润减去经营现金流量的差额,即:
性,我国多数企业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而根据刚刚报出的部分 2008
本最有效的途径,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的不竭源泉。科技进步使先进的设备、工艺及 材料应用于生产领域,依靠技术创新,发挥科 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降成本、增效益的有 效途径。一方面生产出竞争力强并能满足社 会需要的优质产品,提高了生产率,包括劳动 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人 力、能源及原材料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要实现现代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必须 狠抓技术进步。要做好这项工作,企业不但自 己要注重科技开发工作,而且应与科研单位紧 密配合,将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实践 中去,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要搞好技 术引进工作。另外,在技术开发和引进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使技术进步有 利于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
(如:企业固定资产、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 资源的采购费用、信息使用费用、市场开发 费用、信息传播费用、建立和使用销售渠道 的费用、交易费用、经验共享等,都是共享资 源) 增加使用这些共享资源的规模和频率, 就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实证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 本文在全体上市公司的范围内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偏好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过程中存在方式选择上的偏好,且偏好的顺序为:补贴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关键词] 盈余管理方式偏好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股市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动摇其信用基础,危害其长远发展的行为,越来越被大家广泛关注的盈余管理就是其中之一。

当前会计界已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并得出了一些可以客观揭示这一领域某些问题的经验数据,但同时应注意到,在我国关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偏好的实证研究只有仅仅研究特定上市公司的(如亏损上市公司),而本文是在全体上市公司的范围内研究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偏好,得出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偏好何种盈余管理方式。

一、研究假设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手段的上有着多种选择,并且由于会计规范制度的缺陷,盈余管理的所产生的收益与成本对比,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导致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偏好,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假设: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偏好方式。

二、模型构建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如付志坚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

赵秋玲发现上市公司中确实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不同盈余水平上的上市公司有着不同的盈余管理目的和方式。

因此本文不再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而是直接对方式的选择偏好进行研究。

对于盈余管理方式偏好的研究,本文采用的是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回归模型设计如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其中:Y:△净利润/2005年资产总额X1:△主营业务利润/2005年资产总额X2:△投资收益/2005年资产总额X3:△补贴收入/2005年资产总额X4:△营业外收支净额/2005年资产总额我们认为,在一元线性回归中,自变量X1、X2、X3、X4是对因变量Y的影响因素,即一个公司的净利润来源除主营业务利润以外,还可能来源于非经常性损益和投资收益。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资本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资本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常偏离 目标资本结构 ,杠杆率表现出动态变化 的特 征 。
学 者 们对 资本 结 构动 态变 化 持有 两种 不 同的解 释 , —种 解释
业融资选择与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 , 为解释 中国特有的资本 结构现象提供理论支持 , 为企业实际财务运作提供方法和对 策 ,进而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最大化企业价值。 讹
从经验证据的角度 , 国内外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对资本结 构影响因素的识别和筛选 ,其 中 ̄Ha i ai rs r 和R vv 和Myr ’ e s 的研 究较为系统 , 他们研究认为 “ 业财务杠杆随着固定资 企 产比率 、非债务税盾、成长性和公司规模的增加而增加,随 着变动性 、广告费用、破产可能性 、获利能力和产品独特性
资 导致 股 权融 资 偏好 和 资本 结 构异 化 。这 些现 象无 法 通过 西 方资 本 结 构理 论得 到 合理 解 释 。面对 西 方资 本结 构 理 论与 中

, 迫切需要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实
际 情 况和 #-, —— 内外部 治 理环 境 , pl  ̄ l 从新 的视 角寻 找影 响 中国 企
余管理行为对企业资本结构短期变 动和 累积变动的影响 , 以期 揭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形成 的独特机理 , 丰富资
本 结 构理 论研 究 成 果 。
6 8.

经济学研 理对 资本 结构变动影响的实证研 究 我 在式 ( 2)中 ,同样引入 了基期 的杠杆率 ,以保证研究
足 :首先,现有研究并没有直接检验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盈 余管理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国外对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表明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 降低债务融资违约 风脸 ,以及避开政府部门监管等经常操纵报告盈余 。我国上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范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股利分配不仅关系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收益和信心。

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进行实证研究,对于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混合股利等。

然而,股利分配政策的不稳定、不透明等问题也屡见不鲜,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因此,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揭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问题及成因,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公告等公开信息,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证研究结果(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呈现出以下特点:1. 现金股利仍是主流。

大多数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作为主要的股利分配方式。

2. 股票股利分配比例逐年上升。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股票股利分配方式。

3. 股利分配政策不稳定。

部分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存在较大的波动,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问题及成因在实证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1. 股利分配政策缺乏透明度。

部分公司在进行股利分配时,未能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导致投资者难以了解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2. 股权结构不合理。

一些公司的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大股东对公司的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能导致股利分配政策不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

3. 治理结构不完善。

部分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如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公司运营效率低下,影响了股利分配的稳定性。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安排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安排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l P P Ef i at - 1 一 . 3 0 5 1 . 0 0 7 - . 8 5 6
l 6 . 9 5 2 舯O — 5 . 6 8 5 肿 0 3 7 . 1 8 1 . 0 0 0 - 4I 弧’ . O 0 0
弃 一
插 诔拇 编 - f
二 、研究 和V i s h n y ( 1 9 9 7 ) 的研究显示 , 当大股东不具有绝对控制 权时 , 他 们会加强对管理 当局 的监督 以使公司业绩提高 。但 当股 权集 中到一定程度 , 大股东持股 比例增加 至对公司具有绝对控制 时, 委托代理 问题将 由所有者与管理者 的利益冲突转化为大股东 与 中小股东之 间的利益冲突 , 为 了谋取私人利益 , 他们会通过所具 有的绝对控制权操纵企业进而损害和掠夺 中小股东的利益。 P o r t a ( 1 9 9 9 ) 运用2 7 家经济状况 良好的拥有控股股东的大型公

6 . O 4 4 3 8 . 1 1 4 4 O 4 . 1 7 8 6 t I o 9 9 . 8 5 2 3 0 。 7 2 6 4 4 . 8 9 7 8 3 . 3 6 4 6 3 3 8 . 1 6 2 l 5 6 4 O . 1 7 o o 8 3 0 . 1 3 1 1 5 9 4 2 . O 8 4 7 6 4 l 6 . 1 8 4 4 O 2 9 3
coe l f  ̄i m
M  ̄l e l
【 h _ 吐 - n d ● n 出z c dCoc mc i  ̄ S t a u d s z d i z  ̄ Co e I 蕺口 i 神

S i l -
B I S t d . E r r o r B e t a l I mhⅡ t 1 . 0 8 4 I . 0 O 5 1 1 / At 一 1 . 1 . 6 3 9 E 7 I 2 8 8 2 2 1 2 . 7 0 6 一 . 0 9 0 l ( A R E Vt -A R E Ct ) / At - I . 1 7 0 1 . O 0 5 . 7 5 8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管理层特征相关性实证研究
的 目的 。 盈余管理 的产生有 以下两 方面 的原 因 :一 方 面 ,应计 制
会计和会计准则 的局 限性 。在 现代 会计 报告 系统 中 ,留有 许 多盈 利管理 的机会 。应计 制会计 中的 预计 、摊 销 、折 旧 、计 提等都很容易 利用作 盈余 管理 的手 段。同 时 ,随着 金融 市场 的发展 ,不确 定性 的经 济交 易和会 计事 项也 越 来越 多 ,对这 些不确定 经济交易和会 计事项的正确判断也 变得 越来越 困难。 另一方面 ,信 息 不 对 称。 因为法 律 、成本 、技 术 上 的原 因,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 构 中的某些 不足 也为管 理 当局 进行 盈余管 理提供 了一些条件。例如 ,现行 的 委托 人与代 理人 之 间的雇 佣和报酬契约 ,股东大会 、董 事长 与经 理人 员之 间相互 关 系 的制度规范仍存在许 许多 多不完 善 的地方 ,企 业管 理 当局 才 会在盈余管理中大有作 为 。信 息不 对称 阻碍 了信 息交 流 ,代 理人永远都会拥有一 部分 私人信 息 ,经理 也就 不可 能把他 所 掌握 的全部信息传递 出去 ,这些信 息永 远都不 可能 被委托 人 或其他 团体完全知晓 。
2 文献 回顾 与研 究假说
2 1 报酬契约动机 . 大量的研 究考察 了经理人 实际报 酬契约
否有影 响。这些研 究检验 了在 公司 高层经 营人员 的职位 受到 威胁 或其 所预期的任期 很短 的期 间 ,盈余 管理 的频率 是否会 提高。迪安格罗 ( l18)指 出 : 0 98 在代理人考察期 ,现 任经理人将 运 用 会计 判 断来 增加 报 告 的 盈余 。戴 乔 和 斯 隆 ( ehwadSon19 )指 出 :公 司执 行总裁在其 任期 的最 后 D eo n l 9 1 a 几年削减研发费用开支 ,大概 是为 了增 加报 告 的盈余 。他 们 强调 ,这种行为与公 司执行 总裁 的报酬 契约 的短期 性质 和聘 任期 限短 的情形相一致 。 22 盈 余管理与高管持股 比例的关 系 按照  ̄ne . s n和 M el ek— ig(96 n 18 )的观点 ,管理层持股可 以加强其与公 司价 值的一致 性 ,减少代理成本 。Wa e 19 )也指 出,当管 理层持股数 r l 95 i f d(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doc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doc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中,盈余管理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盈余管理通常来说是公司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选择性的采用有利于自身规划的财务及非财务手段,改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对市公司信息披露工标准性不断增强,以及广阔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使用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根据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时期,盈余管理的动机也是不同的。

(一) IPO上市的动机在目前阶段下,公司融资活动偏好于股权性融资,为了满足自身开展所需资金的需要,大多数公司把IPO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第一选择。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方法》的相关规定,在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方法》的相关规定,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中国证监会根据申请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公司规模及行业性质不同,对盈利性及成长性分别提出了要求。

但无论是在主板还是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否上市及募集资金规模的大小,获利能力均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企业进行IPO申报时,需要提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根本财务资料。

因此,为了获得上市资格,特别是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经过粉饰的盈余不仅有助于公司获得股票发行上市的资格,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股票定价水平,以最大限度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我国上市公司收入平滑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收入平滑盈余管理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npu ae e r i g o g tmo e be e t f I i lt a n s t e r n f s o PO n d to lis e so k Atl t h a e u g ss t a h n i a d a di na s u t . a ,t e p p r s g e t tt e i c s h L td o o a in h u d be i r v d b e fc i g t e a c u tn y tm d sr n te i n rg v r n e i e c r r t ss o l mp o e y p re tn h c o n i g s se a te gh n ngi ne o ena c s p o n a h no mai n dico u e d g e . nd t e if r to s ls r e r e Ke y wor s L se o o ains a i g n g me t n o mo t ne s tc rc d itd c r r to ;e r n sma a e n ;i c me s o h s ;so k p e p n i
Ma 0 6 y2 0
V 12 ( u o7 ) o. 6 S m N .7
我 国上 市公 司收 入 平 滑 盈 余 管 理 对 股 价 影 响 的 实 证 研 究
俞 向前 , 威 武 万
( 安 交通 大学 管理 学 院 , 西 西安 704 ) 西 陕 109
[ 摘 要 ] 以 20 0 2年至 2 0 0 4年的 3 0家上 市公 司为样本 , 0 采用 面板 数据 的计 量方 法研 究 了以收入平 滑为手段 的盈余
( col f ngmet X nJ oo gU ie i , i n7 0 4 , hn ) S ho ae n , i i tn nvr t X 10 9 C ia o Ma a a sy a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
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存在着一定的盈余管理现象,尤其是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

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为弥补因资产价值下降而可能造成的损失而预留的一定额度的账面
减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利状况,并且企业可通过在资产减值准备方面进行
虚高来掩盖真实盈利水平,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和筹措外部融资的机会。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建议,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1)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如何?
(2)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及其机制是什么?
(3)企业为何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4)如何有效防范和规范农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面板数据分析、实证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相应的实证结果。

三、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可以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并为企业开展有效的盈余管理提供有益参考,也可为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
策提供合理的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在报告财务信息时,调整其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等信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盈余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润管理,即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来调整会计报表中的利润数据;另一方面是现金流管理,即通过调整财务活动的时间和金额等手段来调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据。

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市场反应动机。

由于投资者对于企业盈余的敏感度,企业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的关注度,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掩盖原有经营情况的不佳,以保持股价水平的稳定或者提高股价。

2、管理层激励机制。

由于一些管理层认为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与企业盈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奖金,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3、内部控制失灵。

一些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其部分经济行为被识别为未来挤压盈余的潜在因素,因此为了维持公司表面的盈利水平,企业往往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手段。

1、盈余操纵。

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核算方法等手段,对企业的利润进行操纵,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2、透支未来。

企业通过缩短资产的使用周期、降低折旧预估、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来透支未来收益,达到提高当期盈余的目的。

3、虚假交易。

企业通过虚构交易、虚构进出口业务等手段,来达到提高盈利水平的目的。

4、扭曲现金流量。

企业通过借款、帐期延长、膨胀活动等手段,来扭曲现金流量表体现的收入和支出现金流量。

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本身和投资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经营状况的虚假呈现,进而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声誉和公司价值。

2、对于投资者来说,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短期内的收益增加,但长期来看可能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盈余管理往往将企业未来的收益提前,导致未来收益下降,降低投资者的持续收益。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应当关注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财务状况和资本市场的影响,积极构建透明、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和诚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出处】浙江学刊【原刊地名】杭州【原刊期号】200106【分类号】F62【分类名】金融与保险【复印期号】200201【标题】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实证发现【作者】邹小péng@①/陈雪洁【作者简介】邹小péng@①陈雪洁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正文】一、引言本世纪50年代,西方会计学者开始将哲学中的“实证主义”和经济科学领域中的实证经济学的成果借鉴应用到会计理论研究中,至60年代和70年代初步形成了一种旨在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实证会计理论。

Watts and Zim-merman的《实证会计理论》(1986)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实证会计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后,一门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实证会计学,以其独特的体系与鲜明的特征脱胎于会计学和实证经济学。

到目前为止,实证会计研究的文章在美国的三大会计学刊上几乎已“独霸江山”。

实证会计学研究日趋国际化,澳大利亚、英国等的重要会计学术刊物,也以实证会计为主。

我国的实证会计学发展较晚,从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介绍美国的实证会计研究。

最近几年国内学者也开始尝试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其中一些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为我国今后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

二、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所谓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期望水准。

从广义上讲,盈余管理除通常所指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应计项目控制外,还包括游说准则制订机构影响或改变公认会计原则,以及对会计报告中利润数字的操纵等。

本文从广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盈余管理的存在,会削弱财务报告盈余信息的可靠性。

但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尽管公认存在盈余管理,但要确证还需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通常的做法是,先确定管理当局可能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然后估计非预期应计项目类型是否与这种动机相一致。

为了估计非预期的应计项目,许多研究从应计项目总额入手,将基确定为报告净收益与经营活动净现金的差额。

然后,通过那些代表预期应计项目的变量对应计项目总额进行回归,诸如以收入作为变量,考察营运资本需要的影响;以固定资产总额作为变量,考察正常折旧的影响。

这样,应计项月总额中无法解释的部分即残差,就是非预期的应计项目额。

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归结为上市前在IPO过程中进行过度的财务包装,上市后为了维持“配股资格”,为了避免被“摘牌”或被“特别处理”,为了内幕交易、操纵股价需要等而进行盈余管理。

国内不少学者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上述动机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这些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

1、IPO过程中进行利润操纵。

Aharony,Lee and-Wong(1999)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时的财务包装现象。

国内学者主要还是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利润操纵动机,对这一问题的实证检验很少。

前期,我国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严格管制。

尽管几乎每年中国证监会都发文修订新股发行价格的确定方法,但其基本的公式一直没有改变,即“发行价=每股收益×适用的发行市盈率”。

其中,发行市盈率通常由证监会掌握在12~15倍之间,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欲上市融资的公司为提高每股发行价格惟有在每股收益这个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1996年以前,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是:每股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盈利预测的每股盈利。

稍后,又将发行价格改为:发行价格=(报告期实际每股净利润+预测每股净利润)÷2×市盈率。

于是,1996年底以前发行新股的公司很多高估盈利预测,其中少数公司盈利预测数远远低于实际完成数。

1997年初,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改为以公司过去三年实际完成的税后利润的算术平均值为基础。

于是,稍后发行新股的公司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对历史数据的财务处理上,选择最有利于提高发行价格的会计程序。

只不过,在这个会计选择地过程中,许多公司的行为或多或少地违背了会计选择应该坚持的“合法守规”原则。

为完善发行定价,中国证监会又于1997年9月10日发布了证监97第13号文,规定了新的发行价格计算办法:发行价格=每股净利润×市盈率,其中:每股净利润=发行前一年每股净利润×70%+发行当年摊薄预测净利润×30%。

即便如此,发行公司欲提高发行价格,依然有对盈利预测数据施加影响的动机。

徐宗宇(2000)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情况进行过实证研究,其中的实证检验之一,通过比较上市公司在其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披露的盈利预测情况,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利预测的预测误差大,说明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招股上市时,公司管理当局存在操纵盈余预测行为。

2、为了达到配股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检验。

前期,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均以配股作为上市后的最佳融资渠道(原红旗,1999),但是配股需要有比较严格的条件。

蒋义宏(1999),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等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为了达到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标准,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采取了明显的“盈余操纵”措施,形成我国股票市场独特的“10%现象”。

在蒋义宏(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虚增利润的案例分析和行为分析)(1998)一文中指出,上市公司预期在年度报告中EPS会略低于0或ROE会不到10%时,就会有强烈的利益驱动,操纵利润以使EPS略大于0,或使ROE略高于10%。

我们将EPS略大于0或ROE略高于10%称为利益驱动的敏感区域。

蒋义宏的《反利润操纵的制度保障》(1999)一文,以所有上市公司1997年报中的相关数据为样本,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EPS和ROE处于敏感区域的上市公司是否有利润操纵的行为。

结论显示1997年度EPS略高于盈亏临界点和ROE略高于配股资格临界点的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利润操纵的行为。

在陈小悦的《配股权与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2000)一文中,按照税后净资产收益率将样本分为5%-9%,10%-12%和12%以上三组,以5%-9%和12%以上的两组公司作为对比样本,考察净资产收益率在10%-12%的公司是否有明显的利润操纵现象。

方法上以Jones模型为基础,借鉴Han 和Wang(1998)和Qi,Wu和Zhang(1998)的做法,对Jones模型进行修正,保留其主体部分,加入虚拟变量判断利润操纵存在与否。

研究的结果表明为了获得配股的权利,处于临界点的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利用现有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即仅凭净资产收益率决定配股权),对利润进行操纵,从而达到获取配股权的目的。

3、为了避免被“摘牌”或被“特别处理”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企业的上市资格是一项宝贵的资源,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董事会乃至主管部委、地方政府都会尽量避免上市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搞牌”。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操纵。

蒋义宏(1999)和陆建桥(1999)等就上市公司是否会采用盈余管理手段来避免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前提到的蒋义宏的《反利润操纵的制度保障》(1999),论证了EPS略高于盈亏临界点的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利润操纵的行为。

陆建桥的《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一文,以在上交所上市的22家亏损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行业相同、规模相同的22家盈利公司作为控制样本,采用四个模型:(1)应计利润总额的随机游走预期模型;(2)考虑成长因素的应计利润预期模型;(3)考虑规模和行业因素的应计利润预期模型;(4)扩展的Jones模型,多角度、系统性地对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经验验证。

实证结果显示了亏损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存在显著的非正常调减盈余的应计会计处理,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又明显存在着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表明为了避免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管制,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及其前后普遍采取了相应的调减或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而且这些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通过管理应计利润项目来达到的,其中营运资金项目,尤其是应收应付项目、存货项目等有可能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盈余管理工具。

4、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需要。

在市场较为看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指标时,一些市场主力在利益驱动下,按照“打压建仓”或“拉高出货”的需要,游说上市公司在中报、年报中报低或报高利润。

上市公司在“收益共享”的利益驱动下,往往也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直接对这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目前还没有。

但赵宇龙、王志台的《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的实证研究》(1999)一文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文章以上交所上市的股票为研究对象,将公司会计盈余分解为永久盈余与暂时盈余,采用信息观与计价观的研究方案,考察市场能否解析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永久盈余成份,进而探究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功能锁定现象并分析其形成机制。

实证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只是机械地对名义EPS作出价格上的反应,不能辨别EPS中永久盈余成份的经济含义,这意味着公司经理人员可以通过操纵公司帐面利润达到蒙骗市场的目的。

主力往往与上市公司一起联手操纵会计利润从而为自己,在二级市场上的兴风作浪提供题材。

上述实证分析方法,均将非预期应计项目作为盈余管理的表征。

如果能对特定的具体应计项目或会计方法如何被应用于盈余管理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检验特定应计项目,研究者可以为准则制定者提供直接的证据,用以说明在哪些领域准则工作富有成效,哪些准则有待完善,需加以重新审核,还可以为这类研究拓展更有说明力的应计项目模型。

无疑,这方面的研究前景广阔。

于海燕、李增泉(2001)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通过考察沪市A股上市公司1999年度对资产减值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他们以仅发行A 股且上市日期早于1999年1月1日,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在1999年度发生了变化的非金融类上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两样本总体差异比较和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

结论是:扭亏企业和亏损企业在提取存货跌价准备的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处于配股临界线的企业在提取坏帐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过程中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股东变更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行为没有影响;影响企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主要因素是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

这为准则制订者提供了资产减值政策还有待完善的证据。

三、盈余管理程度及对资源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关于盈余管理程度及对资源配置影响的证据,将有助于准则制定者认识盈余管理现象和保护投资者免受盈余管理的蒙骗。

这些证据也有助于检验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否已广泛到要批准发布新的准则或要求增加信息披露条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