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成为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疾病,威胁着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安全,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除了常见的尿路感染症状,在有些复杂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肾损伤和致命的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易发尿路感染的机制目前还尚未完全阐述明确,但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可能与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下降,细胞因子分泌的减少,T细胞介导反应的减少,前列腺素E、血栓素B2、白三烯B4水平降低,代谢紊乱,糖尿病引起的尿潴留,以及糖尿病常见的肾脏及微血管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糖尿病泌尿系感染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泌尿系感染史、目前的尿路感染症状、糖尿病类型及糖尿病史等因素相关。因此针对泌尿系感染的高危人群,有效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对于避免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检验、诊断和治疗。
临床症状与诊断治疗:糖尿病病人发生泌尿系感染最主要的就是发生无症状细菌尿[11],无症状性菌尿是指在进行培养的清洁中段尿标本中至少有105个菌落/ml,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发生的感染症状有: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膀胱区局部不适)、肾盂肾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病人其感染症状相对不明显,而且容易被糖尿病本身多尿或其他并发症掩盖而被忽略,因而不易早发现,导致炎症迁移,延误治疗,如无症状菌尿可能最终会导致肾脏功能的损害。
关键字:糖尿病Biblioteka 尿路感染机制:糖尿病患者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降低可能是其易发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机体代谢紊乱,对入侵微生物正常的抵御能力下降,比如白细胞正常的游走、吞噬、调理、趋化、杀菌作用等都降低,从而增加了感染的几率[2]。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依靠糖酵解供能的白细胞因而可能发生功能缺陷,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功能受到影响。细胞杀菌能力减弱可能与过氧化氢的减少有关,过氧化氢能增强其杀菌作用,而过氧化氢由糖酵解的产物NADH与氧结合生成,糖尿病患者体内糖酵解的关键酶–磷酸果糖激酶–1活性低,糖酵解减弱。糖代谢的异常使NK细胞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总数减少,辅助T细胞减少,因而T细胞介导的各种反应减少,如:Th1和Th2分泌的各种发挥体液和细胞免疫作用的细胞因子会减少,CD4+/CD8+比值降低,而且糖尿病患者蛋白质代谢出现异常,呈现负氮平衡,蛋白质的分解增多,合成减少,体内重要的免疫球蛋白、补体、酶等重要的免疫应答和正常代谢物质生成减少[3]。高血糖除了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使患者体内细菌繁殖加快,易发感染,高血糖的存在也会升高血浆渗透压,不利于白细胞对细菌的各种杀伤作用。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病例分析讲解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病例分析讲解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病例分析讲解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者逐年增加。

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合并感染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本文将通过一例临床病例,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加深我们对该病情的认识。

病例概述该病例为一名45岁的男性,曾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10年。

患者此次就诊主要症状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伴有腹部疼痛。

经过详细的过敏史、既往病史与体格检查,初步怀疑该患者存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特点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包括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巨噬细胞功能减退以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损伤,导致易感染。

2. 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等糖尿病代谢异常可导致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免疫系统调节紊乱,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3.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合并感染易导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加重,如糖尿病足、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4. 抗生素应用难度大: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对细菌的清除功能减弱,常需要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

临床表现与诊断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腹痛、皮肤红肿和糖尿病已知并发症症状的加重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同时出现明显的上述感染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合并感染的可能。

对于糖尿病合并感染的诊断,一般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与评估来确诊:1. 临床症状与体征:包括感染部位的疼痛、肿胀、红斑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2. 实验室检查: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尿常规、尿培养等。

3. 影像学检查:如透视、超声、CT等,可确定感染范围与程度。

治疗与护理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措施:1. 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在感染后应特别注意血糖的控制,通常需要调整口服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

2. 抗感染治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合理调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5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尿路感染55例临床观察

2 1 对照组 :口服 降糖药 或皮 下注 射胰 岛素 ,有慢 性 .
并发 症 患者 ,均 以胰 岛素 ( 和 灵或 甘 舒 霖 )控 制 血 诺 糖 。根据 清洁 中段 尿培 养 及 药 敏试 验 ,选 用 敏 感抗 生 素 ,药敏结 果前 予 阿莫 西林 胶 囊 0 5 ,3次/ .g 日;或 头 孢氨苄胶囊 0 5 ,3次/ .g 日。对 全身 及 泌尿 道症 状 较 重 如大肠杆菌感 染且 ‘ 能正常者 ,短程应用 氨基糖甙类 肾功
3g 0 ,知母 9 。每 日 1剂 ,水煎 分服 。 g 2 2 3 肾 阴 亏虚 型 :诊 见 :多 饮 、多食 等 糖 尿 病 症 ..
患者 ,其 中男性 2 9例 ,女 性 5 1例 ;年龄 3 ~8 5 5岁 ,
平 均 6. 1 9岁 ;糖尿 病 病程 3个 月 ~ 3 O年 。将 上 述 患
可 见尿 频 、尿急 、尿 痛 ,小 便 频 数 短 涩而 色赤 ,尿 道
台乌药 ;小 便 频 急 、刺 痛 ,易 熟 地 为 生 地 ,另 加 黄
柏 、栀 子 ;面足 浮肿 ,酌 加 丹 参 、桂 枝 。均 以 1个 月
用瓜 蒌瞿 麦 丸加 味 :瓜 蒌 根 、黄 芪 各 2 g 0 ,茯 苓 、 山
药各 3 g 0 ,党参 、瞿 麦 各 1 g 5 ,生 芡 实 1 g 8 ,制 附 片 、
升麻各 6 。每 日 1 ,水 煎分 服 。 g 剂
上 述 四 型患 者 若 伴 全 身 乏力 、腰 酸 ,酌 加 黄 芪 、 枸 杞 ;蛋 白尿 ,酌加 黄 芪 、益 母 草 ;血尿 则 易熟 地 为
淡胖 边有 齿 印 、苔 薄 白 ,脉 细弱 。尿 常规 :wB + + c
+ ,R C+ ,P O+。治 宜 补益 脾 。 B R 肾,佐 以通 利 。方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0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06例临床分析
而 A E 对低 肾素 型高 血 压 患者 无 降 压 作 用 。 故 对 耱 碾 病 患 Cl
1 2 检测方法
国原于能科学研究疏. 按说明书操作。 1 3 统计方法 组间 A Ⅱ比较用 z检验 . . g 数据值用 ;± 表

者应进 行肾索和 A Ⅱ测定 以指导 临床 用药时 阀来减少 血管 窖
维普资讯
32
C i h T ] f ln u r Mc i  ̄ Hy f _ 1 c hl ¨ )T 。 U  ̄ d s y d i j r I l a I t c n 2 . )
10 —9 6 f0 2 ( 一0 3 —5 0 7 5 4 2 0 )l 0 2 1 )
①糖 尿病 治疗, 均选 用胰岛素, 空腹血糖 控捌在
8 rt l1 餐 后 2 . 糖 控制 在 6 0 o l @ 选 用 埘 ~5 o /. e o . h血 ~1mm l /。
尿路感染 是糖 屎病 常见 的并 发 症之 例. 现将资料完整的 16倒报告如下。 0 1 临床 资料 1 1 一般资料

规正常 疗程 l ~3d 3 2 6 例并发感染性休克. 糖尿病鲋症酸
文章 编 号
糖尿病患者J管紧张素 Ⅱ测定的』床意义 f l L I 缶
3 30 浙江 省湖 州市 中・ 院 100 0
中 国分 类 号 R 8 . 57 1 文 献标 识 码 3 1
王文华
帮 屎 病患 者 A Ⅱ与 正 常对 麒 组 经 统 计 学 处 理 差 异 有 显 g
著性, 而且秸碌府患者的 A Ⅱ淮度与年龄 病程 、 高血 压有 糖尿病是一种 常见 病、 多发病 . 其危害性在于慢性血管并 发症. 而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琮控制血糖外使 用血管 紧张素转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7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72例临床分析

12 观察指标 .
13 统 计 学 处 理 .
2 结 果
性别 、 年龄 、 病程 、 血糖 ( 空腹 和餐后 2小时 ) 、
运用 SS P S软 件 包 进 行 分 析 , 采 用 x 并 和 t
发生 的机会是相似 的。尽 管糖尿病 患者并不更 易发生 菌尿 , 但 糖尿病妇女 比其他人群易发 u 1 。本组 资料 女性 糖尿病患者 1 J I
( 江苏省 睢宁县 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睢宁 2 10 ) 2 2 0
[ 要 ] ①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 感染( r) 摘 ur 的相 关因素、 I 临床特点。 ②方法
( 果 结
对 7 例糖尿病合 并尿路 感染患者进 行 回顾性 分析 。 2
糖 尿 病 合 并 尿 路 感 染 的发 生 率 为 54 , 多数 是 无 症状 的尿 路 感染 , 7 . % , 中 男性 患 者发 生 率 为 2 5 , 性 患 者 发 生 率 .% 大 占 2 3 其 .% 女
尿培养及尿培养阳性菌 的分布情况。
检 验 进行 统 计 学 处 理 。
2 1 泌尿 系感 染 发 病情 况 I34例患 者 中, 7 . 3 有 2例 符 合
U Iu 1发 生 率为 5 4 。其 中男性 糖 尿病 患 者 5 0例 并 发 T,1 .% 6
的 j 。体 内雌激 素 、 激 素水平 的 下降 , 得 女性 泌尿生 殖系 孕 使
为 75 , .% 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 ( P< .5 。6 0 0 ) O岁以上者占7 . % ; 9 8 并发尿路 感染者血糖 水平控制较差 ; 清洁中段 尿培养 多为革 兰氏
阴性茵, 53 占6 . %。糖尿病病程及并发症与 U 1 系不显著。④结论 T关

知柏地黄汤为主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尿路感染临床观察

知柏地黄汤为主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尿路感染临床观察

知柏地黄汤为主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尿路感染临床观察
李舒敏;李骏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0(022)008
【摘要】@@ 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常见,合并慢性尿路感染则不易察觉而被忽略,每因检查尿常规时发现,西医多采用常规抗炎治疗,但易引起菌群失调等副作用.我们运用知柏地黄汤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尿路感染39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所有病人均根据1985年WHO 的标准[1]诊断为糖尿病,尿常规异常超过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24例,一般情况见表1.2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总页数】2页(P610-611)
【作者】李舒敏;李骏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535000;广东省佛山市同济医院 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尿路感染58例疗效观察 [J], 梁恒粉
2.知柏地黄汤为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60例临床观察 [J], 赵创;阮成英;叶阳
3.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反复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反复尿路感染
的临床观察 [J], 李静
4.知柏地黄汤加减方治疗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尿路感染40例疗效观察 [J], 邓旭
5.知柏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J], 任琳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0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00例临床分析

大 肠埃希菌 5 , 6例 表皮葡萄球菌 2 例 , 余为产气 肠杆菌 , 4 其
粪 肠球 菌。实 验室 检查 ,尿常规 ,白细胞 + + + ,脓 细胞 ~++ +++  ̄ + 。血糖 7 ~ 5 o/ . 1 .mm l 6 ,>50m l 5例。 0 0 L 5例 1. mo L3 /
1 资料 与 方 法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 1凡是真性细 菌尿 者,均可诊断为 ( ) 尿路感染 ,真性细 菌尿 指 : 在排 除假阳性的前 提下,清洁 中
段尿 细菌定量培 养 ≥ 1 l 0/ ,如无临床症 状,则要 求 2次细 m 菌培养均为有意义 的细菌尿 ,且 为同一菌种 ;2 膀胱穿 刺尿 ( )
细菌定性 培பைடு நூலகம் 有细菌生长 【 l 】 。本院采取第一种方法。
1 治疗方法 . 2
1 . 控制血糖 .1 2
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 治疗 糖尿病,主要使
用胰岛素, 9 5 例患者 因合并不同其他合并症,如冠心病、高血
本 组 1 0例 患者 均为 2型糖尿 病,糖尿病 0
1 一般 资料 . 1
以革 兰阳性菌为主 ,主要为大肠埃希菌 , 其次 为表皮葡 萄球菌 、 粪肠球菌 、产气肠杆菌 。经控制血糖 、 感染治疗,尿 路感 染症状消失,尿 抗
常规 检查正常。 结论 : 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的治疗,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 同等重要 。适 当的选择 敏感抗 生素,尽量避 免导尿 ,定期检查尿 对糖
经验体会 Jn y niu 《 国 学 新》 卷 2期( 第2 期)o 年7 ig a t i 中 医 创 第9 0 总 3 21 月 h o 2
糖尿病 并发尿路感染 10 临床分 析 例 0
王 明丽①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一)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一)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一)【摘要】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有效防治措施。

对本院收治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常规,尿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经1~3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外,余均痊愈。

控制血糖,适当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控制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抗生素;临床分析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合并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而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情重,不易控制,常常威胁患者生命。

对本院3年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男40例,女14例,年龄28~72岁,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20年,其中膀胱炎49例,肾盂肾炎5例。

1.2临床表现高热、寒颤1例,中度发热15例,腰部酸痛,肾区叩痛明显4例,尿路刺激征5例。

54例患者给予尿沉渣检查示白细胞大于10个/HP,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细菌计数大于1000个/ml均诊断为尿路感染,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

1.3治疗方法1.3.1控制血糖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1.3.2抗感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

其中联合静脉用药3例,同时膀胱冲洗4例,余为单一用药。

除1例外使用4天后,体温均有一定下降。

平均疗程为2周。

2结果经过1~3周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可维持在6.6~7.9mmol/L,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复查尿培养无细菌生长。

1例膀胱炎患者出院后1周症状反复。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40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尿培养显示糖尿病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经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

结论:积极控制血糖、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糖尿病易于合并感染,其中尿路感染占第2位[1],仅次于肺部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将影响患者的转归预后,对生活质量有不良影响,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4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

对其临床特点、病原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其中男7例,女33例,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糖尿病史2-20年,所有患者均无泌尿系梗阻及畸形。

1.2诊断方法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为诊断糖尿病标准。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2]凡是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细菌尿是指:(1)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如临床上无症状,则要求2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2)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我院均采用第一种方法。

1.3病原学资料清洁中段尿培养55例,尿培养阳性42例,阳性率为76.4%,发现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56%;其次为变形杆菌,占10.5%,另还有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

药敏实验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敏感率高,对氨苄青霉素、左氯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糖尿病合并反复尿路感染4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反复尿路感染42例临床分析
3 讨论
尿路感染 ( 1 ) u . 是指各种病 原微生物在尿 路中生长 、 I 繁殖 而引起 的尿路感染性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 , 民生活水平 的 人 提高 , 生活方 式的改变 , 糖尿病 的发病 率在我 国呈逐 年上升趋 势 。糖 尿病 ( M) 者易合并感染 , D 患 其中尿路感染很 常见 , 尤其 是糖尿病并发反复尿路感染 , 给患者带来精 神上的痛苦和经济 上的负担 , 而且在治疗上也 比较棘手 。本文对 我院 2 0 年 1 08 月
学术会议讨论通 过的诊断标准 。
1 临床 表现 . 2
反复尿路 刺激症状 3 3例 ,无 症状 细菌
尿 9例 ; 急性肾盂 肾炎 1 , 性肾盂 肾炎 5例 ; 经源性膀 8例 慢 神 胱 l例 ; 6 伴泌尿系结 石 3例 , 前列腺增生 3例 , 妊娠 1例 ; 糖尿
病酮症 5例 , 血尿 8例 , 发热 8例 , 困 2 例 , 腰 2 眼睑浮肿 l O例。 l 实验室检查 - 3 空腹 血糖 、 餐后 2d血糖 、 化血红蛋 糖
糖尿病合并反复尿路感染 4 2例 临床分析
黄 河祥
( 同市新荣区人民医院, 大 山西 大 同 0 7 0 302
【 摘要 】 目的
及诊 治方法。 法 方
探讨糖尿病合 并反 复尿路感 染的临床特点
回顾性分析 20 年 1月一 2 1 年 l 08 01 2月我
1 . 抗 感染 .2 4
入 院后采用第 三代 头孢 菌素或半合 成广
21 年 1 0 1 2月住院的 4 例 糖尿病合并反复尿路感染 患者进 2
行诊断及治疗分析 , 现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我院 20 0 8年 1 月_2 1 0 1年 l 2月住 院的

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oeeg cs tl atm n[ ] teoceoi,20 ,9 2) b s l oe oen e J .A hrsl s u r r s 07 14( :
e 2 —3 . l 3 1 0
[ ]R a E,Mca c R, o el ,e a.Fnf rt adpola 5 ynK cneD P w lL t 1 eo ba n i i- i e gt
药, 临床上可考虑选用。对于粪肠球 菌 , 阿莫西林及 万古霉
素尚未产 生耐药 。原未有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前 , 常选用喹诺 酮类或复方新诺 明, 从此结果看 , 但 此两种 药 已产 生很高 的 耐药率 , 且第二、 三代头孢均 已有较高 的耐药率 , 且真菌感染 比例明显增高 , 与以前 的抗菌谱 已发生较大 变化 , 不宜盲 故 目使用抗菌素 。E B s阳性率达 4 .% , SL 4 4 近年来有 报道 E . s
( 稿 日期 :0 8 71 ) 收 20 - —0 0

经验 交流 ・
糖 尿病 患者 合并 尿路 感染 的病 原菌 分布
及 耐 药 性 分 析
翁雪燕
( 口市人 民 医院 , 南海 口 50 0 ) 海 海 7 2 8
我 院 近年 来 因糖 尿 病 合 并 尿 路 感 染 住 院 的患 者 明 显 增
山东 医药 20 0 8年第 4 8卷第 4 1期
v l me "tr c r n r se t i l n a in: a r n o z d, pa e o ou a e o ay tn mp a tt f o o a d mi e lc b -
z n mp o e n o h l l f n t n a d e u e a tra si n s n o e i r v e d t e i u ci n r d c re i l t f e s i a o f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2. 结 果 3
持外 阴清 洁 。 发生 肾 功能 损害 , 若 有透 析指 征者 及早 做透 析治 疗 。 参考 文献
[] 朱禧 星 . 代糖 尿 病学 [ . 1 现 M] 上海 : 上海 医 科大 学 出版 社 , 0 0 20 :
359.
治 愈 9 例 , 愈 率 7 . 9 , 效 2 例 , l 3 %, 转 4 4 治 76% 显 1 占 6 好 7.
l 9 l ( ) 2 8~2 9. 7, 16 : 4 9 4
[ 】 黎 文 明. 3 尿路感 染诊断 现状[】中国 中西医结 合肾病 杂志 ,0 1 J. 20 ,
2( ) 1 3~ 1 4. 2 : 2 2 [ ] 陈 章 景 . 路 感 染 的 经 验 用 药 【】 中 国 临 床 医 生 , 0 4, 0: 4 尿 J. 2 0 3 5~
病 酮酸 中毒 等 急性 并 发症 。 【 键词 】 尿 病 关 糖 尿路 感染 【 图分 类 号 ] 8 中 R5 7 【 献标 识码 I 文 A
【 文章 编 号 l 6 4 0 4 ( 0 )0c 0 9 0 】 7 — 7 22 1 1 () 8 — I 0 一0 肠 埃 希 氏 菌 最 常 见 6 例 ( 5 ; 次 变 形 杆 菌 1 例 ( .%) 克 7 5 %)其 6 1 5 ; 3
药物尽 量选用 安全有 效的广谱 抗生素 如3 头胞类 、 喹诺 酮类 , 代 氟 老年 人应 注意 调整 药物剂 量 ; 用氨基 甙类 抗菌 素 ; 用抗 菌素治 疗时 间 禁 使 较非 D M尿路 感 染患 者长 ; 同时积 极治 疗其 它 并发 症 。 积极 消除 引起 反复 尿路 感染 的因素 如神 经性膀胱 ; 于患 有神 经性膀 胱者 , 对 应指导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的分布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19例占61.3%,变形杆菌5例占16.1%。

克雷伯杆菌2例占6.4%,假铜绿单胞菌2例占6.4%,其他白色念珠菌等3例占9.7%。

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有其特殊性,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临床上要加强血糖和尿液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预防。

【关键词】糖尿病;泌尿系疾病;诊断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糖尿病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其所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感染疾病中通常认为,泌尿系统感染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因为泌尿系统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病源之一[1]。

本研究收录了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31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39~89岁,平均(60.1±1.8)岁。

糖尿病病程1~18年,空腹血糖浓度8.8~22.4mmol/L。

31例中有尿频、尿急、尿痛者21例,其中伴有寒战、发热者10例,腰痛者4例;无泌尿系感染症状者6例。

1.2诊断标准31例患者均符合2006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 h血糖≥11.1mmol/L。

同时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制定的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ml: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显微镜下白细胞>10个/HP[2]。

1.3辅助检查本研究中31例患者空腹血糖(PFG):7.2~24.5mmol/L,平均12.6mml/L,餐后2h血糖(2h PG):9.4~27.5mmol/L,平均16.4mmol/L。

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尿路感染 的相关因素。具体 见表 1 。
3 讨论
尽管近年来胰 岛素广泛应用 及抗菌药物 的完善发展使糖尿
病死亡率有所 下降 , 但尿路感染发病率无 明显下降 , 糖尿病患者
易罹 患尿路感染 的发病 机制复杂目糖尿病 患者 机体抗感染能力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研 究对 象 . 选择 20 0 9年 1月 ~2 1 0 0年 6月糖尿病 合并尿路感 染患者
Crna i a it n: iee cs i pa t e atrs ewe n me ia a il r dai df rn e n rci p t n b t e r o c e dc l
综合治疗 , 但化疗药物难 以通过血脑屏 障 , 导致小细胞肺癌脑 转
移率很高 , 细胞肺癌脑转移 已成 为预后 的主要原因 9 9年 小 。19 C e k等为调查 P I ml a C 的可行性 ,对 9 7 16位肿瘤专家进行调查 , 7 %的专 家推荐使用 P I其 中 6 %的专家认为 P I 4 C, 7 C 应在患者 达
通过对小细胞肺癌脑预 防性 照射进行 总结 ,认 为脑 预防性照射
能降低脑转移率和提高生存率_ 国内相关文 献报道对生存率有 5 J 。
不同结论 。本研究 的生存率亦未见 明显提高 , 能的原 因在于 可 病 例数较少 , 同时小细胞肺癌存在高度恶性 的生 物学特征 , 除脑
【 沈文斌 , 5 】 祝淑钗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 预防性 照射研 究进 展【.中国 J 】 肿瘤临床 杂志,0 63 ( 6 : 6 9 8 2 0 , 1 )9 - 5 . 3 5
to i p te t wi l t d mal e l u g a c r ro t d d i n n a in s t i e s l h mi c l l n c n e p r o n i

老年男性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分析

老年男性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分析

老年男性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分析感染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泌尿系感染在糖尿病合并感染中占第2位[1]。

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致感染因素增多,免疫功能低下、组织修复功能减退等原因容易并发感染,而感染又可引起和加重糖尿病,故糖尿病与感染是两种相互影响的疾病。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在女性更为常见,而老年男性患者伴发的尿路感染更为复杂。

2008~2010年收治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21例,对其诊断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21例,年龄60~79岁,中位年龄71岁,病程2~13年。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符合WHO(1999)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mmol/L。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凡是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细菌尿是指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2>/sup>/L,如临床上无症状,则要求2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观察指标:血糖(空腹)、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培养菌株分布、前列腺彩超、前列腺液檢查。

标本收集:反复冲洗患者尿道口,留取中段尿于无菌瓶中,立即加盖送检;前列腺液由患者在泌尿外科门诊采集送检。

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或率的比较用X2>/sup>检验。

结果病程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空腹血糖<10mmol/L者8例,空腹血糖>10mmol/L者13例。

病程2~5年者6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正常均<150mg/24小时;病程6~13年者15例,其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24小时者5例,显示糖尿病病程越长,出现蛋白尿的机率就越大。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分析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分析
尿 病 。其 中膀 胱 炎 3 7例 , 肾盂 肾 炎 5例 。4例 男性 患 者均 为膀 胱
炎 。所 有 患 者 均 无 尿 路 梗 阻 。 12 临床表 现 .
为:1未做药敏试验时 , () 宜选用对 G一 杆菌有效的抗生素 ;2选用 ()
在 尿液 中浓 度 较 高 , 肾毒 性 较 小的 药 物 ;3 急性 肾盂 肾 炎患者 且 () 应联 合应 用抗 生 素 , 药 量要 足 , 程 要 长 , 感染 得 到 彻 底控 且 疗 使 制 。 尿路 感 染是 糖 尿 病患 者 最 常 见 的并 发症 之 一 , 由于 糖 尿病 且
症 状 消失 , 尿常规 检 查正 常 , 中段 尿 培养 阴性 。2例 膀胱 炎 患者 讨论 急性 肾盂 肾炎患 者均 为女 性 , 且年 龄均 在 6 0岁以上 , 糖尿病 病
程 均在 5年以上 , 且平 日 糖控 制欠 佳 , 血 波动 在 l ~1mmo/ , 2 4 l L 提
病 人 的 多尿 症状 , 掩 盖 尿路 感 染 的 尿频 , 急症 状 , 可 尿 因此 , 细 仔
急性 肾盂 肾炎 5例 , 有腰 部 酸痛 , 区叩痛 明显 。3例 有 高 均 肾 热, 寒颤 ; 有中 度发热 , 无 明显尿 路刺激 征 。尿八 项 检查均 有 2例 均 程 度不 等 的脓球 , 尿培养 均为 阴性 杆菌 , 菌落计 数超 过 l L; 且 0/ 3
毒, 余血 糖 均 无 明 显 变化 。
1 3 治 疗 .
参 考 文 献
【】 董硕虎 , 1 钱荣 立 . 糖尿病及 并发症的 当代治疗【 . M】 济南 : 山东科
技 出版 , 9 9 i 3: 4~9 9 5.
【 收稿 日期】 2 0 - 9 0 8 0 -1 2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57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57例临床分析

2 诊 断与 方 法 予 以血透治疗 , 例血尿素氮 、 1 肌酐水平下降 , 同 并 参照尿路感染诊断标 准【 凡有真性细菌尿者 , 时抗感染治疗 , n , 症状缓解 , 2例未见好转 , 于多脏 死 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 真性细菌尿是指。 ①在排除假 器功能衰竭( O F M S)
发展为尿毒症 , 考虑是由于肾间质水肿及大量炎性 细胞浸润 ,肾盂周同的平滑肌及环行结缔组织的收
缩压迫 , 造成 肾乳头缺血 , 以及糖尿病患者小动脉的 严重硬化及管腔狭窄 , 导致 肾组织坏死 , 出现坏死性
6 ・ 6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1 1 期
1 临床 资 料 37 3 例患者均符合 19 99年世界卫生组织( O WH )
糖尿病诊断标准。男 15 , ,5 例 , 8 例 女 12 年龄 3— O 7 8 岁, 平均 6 岁 。 2
水、 电解 质失 衡 后症 状 消 失 , 患者 出 现不 同程 度 4例
急性 肾功能不全 的表现 ( 部分患者原有一定 的慢性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 ,其 中 3 例迅速发展为尿毒症 ,
王 宁静 郑 芳
( 铜仁地区人民医院 肾脏科 , 贵州 铜仁 5 40 ) 530 【 关键词】 糖尿病 ; 尿路感 染; 病原茵 【 中圈分类号】 R 8 . 【 5 71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 7 5 2 0 )1 0 6 — 1 0 0 2 1( 0 80 — 0 6 0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1 1 期
20 0 8年 2月







V0131 No 1 . . Fe b.2 O8 0
AC A ACAD T EMI DI NAE Z NYI AE ME CI U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临床分析
陈培红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
【年(卷),期】2009(038)016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尿路感染有关的因素有5个,显示与年龄、性别、病程、空腹血糖及并发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部分隐性发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并发症,是防治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总页数】3页(P2055-2057)
【作者】陈培红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R695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J], 冯永军
2.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J], 曾妤平;吴锦标
3.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215例临床分析 [J], 林捷;陈迈;曾益
4.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J], 宋爱利
5.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93例临床分析 [J], 邓丽萍;黄晓青;乐有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54例的临床分析
【摘要】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有效防治措施。

对本院收治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尿常规,尿菌培养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经1~3周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外,余均痊愈。

控制血糖,适当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控制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抗生素;临床分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合并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而尿路感染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病情重,不易控制,常常威胁患者生命。

对本院3年54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男40例,女14例,年龄28~72岁,患者有糖尿病病史2~20年,其中膀胱炎49例,肾盂肾炎5例。

1.2 临床表现高热、寒颤1例,中度发热15例,腰部酸痛,肾区叩痛明显4例,尿路刺激征5例。

54例患者给予尿沉渣检查示白细胞大于10个/HP,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细菌计数大于1000个/ml 均诊断为尿路感染,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控制血糖采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糖尿病,皮下注射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1.3.2 抗感染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

其中联合静脉用药3例,同时膀胱冲洗4例,余为单一用药。

除1例外使用4天后,体温均有一定下降。

平均疗程为2周。

2 结果
经过1~3周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可维持在6.6~7.9mmol/L,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复查尿培养无细菌生长。

1例膀胱炎患者出院后1周症状反复。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好,长期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1],加上其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降低,特别是高血糖时,血细胞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能力下降而易于感染[2]。

因此血糖的水平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有关。

本组54例患者中有明显尿路刺激征5例,余多数为轻微症状或无症状菌尿患者,在诊断方面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故应仔细询问排尿特点,进行尿液相关检查,对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很有意义。

本组尿培养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38例,变形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克雷白杆菌4例,白色念珠菌2例,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生素对控制感染有效,但继发真菌感染明显增加[3]。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尽早行尿液
相关检查,争取早期确诊,一旦诊断成立应积极使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这是控制尿路感染的关键,并尽早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这些可使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尽快控制病情,减少二重感染机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83.
2 董硕虎,钱荣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当代治疗.济南:山东科技出版,1993:94-95.
3 姚民秀,商永芳.糖尿病患者继发真菌感染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3):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