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引言计量经济学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
实验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本文将对一项计量经济学实验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以展示实验的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
2. 实验设计2.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市场供需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改变商品的市场供给量,观察商品价格如何变化,并分析供给弹性的大小。
2.2 实验假设在实验设计阶段,我们需要制定实验假设来指导实验的进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假设市场供给量的变动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而且供给弹性的大小会决定价格的变动幅度。
2.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将随机选择一些参与者,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一组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将面临市场供给量变动的情况,而对照组则不受干扰。
2.确定商品和市场:我们选择一个特定的商品,并确定一个特定的市场来进行实验。
这样可以使实验更加具体和可控。
3.设定实验条件:在实验组中,我们逐步调整市场供给量,并记录下不同供给量下的商品价格。
对照组则保持市场供给量不变。
4.数据收集:在每次实验条件设定完毕后,我们将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商品价格,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
2.4 实验风险和伦理考虑在设计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并在可能对参与者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停止实验。
3. 数据分析在实验进行完毕后,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实验假设并得出结论。
3.1 数据整理首先,我们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方便后续分析。
由于文档要求不能包含表格,这里无法展示具体的数据。
3.2 数据分析方法我们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
描述统计分析用于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等。
计量经济学实训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训报告一、实验设计:本次实验是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理论假设的可行性。
实验的目的是了解计量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回归分析等基本方法。
二、实验过程:1.数据收集:我们选择了一个包含多个变量的数据集,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旨在通过回归模型来预测因变量的取值。
2.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等。
3.变量选择: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假设,选择适合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
4.模型建立:根据选择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假设一些条件。
5.模型估计:利用统计软件对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和拟合,获得回归系数和拟合度等相关参数。
6.模型诊断与检验:对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诊断和检验,检查模型的拟合度和有效性。
7.结果分析:根据模型估计和检验结果,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等,并解读模型。
三、实验结果:经过以上的实验过程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2.自变量X1对因变量Y的影响程度较大,而自变量X2的影响相对较小;3.拟合度较高,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
四、实验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计量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对研究对象的变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解释和预测。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回归分析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数据的选择和处理、模型的建立和检验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掌握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应用,只有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实践和应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知识。
计量经济实验报告多元(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建模方法、参数估计以及模型检验等技能,提高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影响一个变量的因素越来越多。
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以某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为例,探讨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
三、实验数据本实验数据来源于某地区统计局,包括以下变量:1. 消费支出(Y):表示居民年消费支出,单位为元;2. 家庭收入(X1):表示居民家庭年收入,单位为元;3. 房产价值(X2):表示居民家庭房产价值,单位为万元;4. 教育水平(X3):表示居民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四个等级;5. 通货膨胀率(X4):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为百分比。
四、实验步骤1. 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清洗、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处理,确保数据质量。
2. 模型设定: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 = β0 + β1X1 + β2X2 + β3X3 + β4X4 + ε其中,Y为因变量,X1、X2、X3、X4为自变量,β0为截距项,β1、β2、β3、β4为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3. 模型估计:利用统计软件(如SPSS、R等)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回归系数的估计值。
4. 模型检验:对估计得到的模型进行检验,包括以下内容:(1)拟合优度检验:通过计算R²、F统计量等指标,判断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2)t检验:对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判断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3)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5. 结果分析:根据模型检验结果,分析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拟合优度检验:根据计算结果,R²为0.812,F统计量为30.456,P值为0.000,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背景
计量经济学实验是一种采用经济理论和方法来设计实验的经济研究方法。
经济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经济理论,比如检验假设和改进预测。
它还可以用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政策方案和市场动态,以及验证行为经济学理论。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通过一组独立的在线调查来研究人们对收入分配政策的态度。
调查中,受访者被要求就14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支持、反对和中立做出反应。
这14种收入分配政策包括财政公平政策、税收和补贴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和参与机会政策等。
以及根据态度的强度来改变互动形式,不同类型的回答有不同的加分,比如更强烈的支持会比中立的有更多分数。
三、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14种收入分配政策中,受访者大部分表示支持或者反对。
最受支持的是劳动力市场政策,而最受反对的是税收和补贴政策。
同时,实验还发现,这14种收入分配政策受实验者支持或反对的原因大部分是经济实惠:如果一个政策能够为普通大众带来经济实惠,这个政策很可能受到受访者的支持。
此外,一些政策因其有助于实现平等收入而受到支持。
四、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结论清楚地表明,受访者支持或反对收入分配政策跟经济实惠有关。
当人们普遍受益于收入分配政策时,他们很可能支持这种政策。
另外,实验还发现,有些政策受支持的原因还在于它们有助于实现平等收入的目的。
本次实验不仅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为构建经济实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可以认为,经过本次实验的进一步检验和优化,可以发现更详细、更准确的数据,以便进一步检验和发展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实验是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预测能力。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我所进行的计量经济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与个人收入之间的关系。
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建立经济模型,以探究消费支出与个人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并验证是否存在所谓的“边际消费倾向”。
实验设计:为了收集样本数据,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涵盖了个人收入、家庭人口、教育水平、职业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我在某地区抽取了300个样本,并对这些样本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我还请教了一些经济学专家,以确保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实验结果:1. 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统计分析,我发现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个人收入越高,消费支出也越高。
这与经济学理论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相一致,即收入增加一单位时,消费支出增加的单位。
2. 家庭人口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我发现,家庭人口对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家庭人口较多的家庭,其消费支出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人口较多,生活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更多的消费支出。
3. 教育水平与消费支出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教育水平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消费支出相对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从而有更多的消费能力。
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得出了一些对于经济学理论的验证和解释。
首先,个人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了边际消费倾向的存在。
这对于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家庭人口和教育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也提醒我们在研究经济现象时,需要考虑到个体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共6篇)

篇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1)计量经济学实验基于e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学院:班级:学号:姓名:基于e 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背景资料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
能源消费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
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
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我国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能源产品特别是石油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特殊商品进入世界能源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
同时,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核能的发展,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经济问题,而且以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两番,但是能源消费仅翻了一番,平均的能源消费弹性仅为0.5左右。
然而自200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
鉴于此,研究能源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的所谓“能源危机”,主要是由于需求过大引起的,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所需能源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所以,研究能源的需求显得更加重要。
二、影响因素设定根据西方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可知,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供给、消费者偏好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其只存在能源品种内部之间,而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数据差别较大,不容易进行搜集整理在此暂不涉及。
另外,发展经济学认为,来自知识、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带动劳动产出的增长,而且会通过外部效应可以提高劳动力、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消除其中收益递减的内在联系,带来递增的规模收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经济学理论概述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
2、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二、经济学理论的验证方法在此次试验中,我运用了Eviews和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R2统计量回归平方和反应了总离差平方和中可由样本回归线解释的部分,它越大,参差平方和越小,表明样本回归线与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高。
2、方程总体线性的显着性检验——F检验(1)方程总体线性的显着性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着成立作出判断。
(2)给定显着性水平α,查表得到临界值Fα(k,n-k-1),根据样本求出F统计量的数值后,可通过F>Fα(k,n-k-1) (或F ≤Fα(k,n-k-1))来拒绝(或接受)原假设H0,以判定原方程总体上的线性关系是否显着成立。
3、变量的显着性检验——t检验4、异方差性的检验——怀特检验怀特检验不需要排序,对任何形式的异方差都适用。
5、序列相关性的检验——图示法和回归检验法6、多重共线性的检验——逐步回归法以Y为被解释变量,逐个引入解释变量,构成回归模型,进行模型估计。
三、验证步骤1、确定变量(1)被解释变量“货币流通量”在模型中用“Y”表示。
(2)解释变量①“货币贷款额”在模型中用“X”表示;1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模型中用“2X ”表示;③把由于各种原因未考虑到和无法度量的因素归入随机误差项,在模型中用“μ”。
【精品】《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精品】《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认识计量经济学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统计软件STATA进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利用国外一项有关家庭经济收支的调查资料,分析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研究对收入的影响因素。
三、实验方法
(1)调查资料:国外家庭收支资料是由100个家庭的收支情况数据组成,其中包括这100个家庭的收入、消费、家庭编号、家庭购买力等。
(2)计量模型:在该实验中,建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3)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利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以估计该家庭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影响收入的因素。
四、实验结果
(1)估计结果:家庭收入与消费的估计结果如下:
模型结果:Y=0.697+2.154X
线性拟合结果:R2=0.811,p=0.000
(2)影响收入的因素:利用STATA软件回归分析发现,家庭购买力、家庭编号等因素影响家庭收入。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计量经济学是一种有效的用来研究家庭收入与消费关系的方法。
(2)家庭收入与消费显著正相关,即家庭收入越高,消费也越高。
(3)家庭购买力以及家庭编号等因素对家庭收入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通过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并对经济理论进行实证分析。
实验是计量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提供实证依据,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个基于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实验,以探讨某一特定经济现象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消费者购买决策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而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不同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受到个体的经济状况、心理因素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了解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机制对于企业制定定价策略以及政府进行市场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市场环境,探究消费者对价格的反应机制,并分析不同因素对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影响。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00名具有不同经济背景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价格变动实验,第二阶段是心理因素调查。
第一阶段:价格变动实验在价格变动实验中,我们将随机选取50名消费者,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购买预算。
然后,我们将分别设定两个不同的价格水平,并观察消费者对不同价格水平下商品的购买行为。
通过对购买行为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二阶段:心理因素调查在心理因素调查中,我们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所有参与实验的消费者提供一份针对价格敏感度的问卷。
问卷中包含了有关个体经济状况、消费心理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分析不同因素对价格敏感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价格敏感度的机制。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存在差异,有些消费者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而另一些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迟缓。
2. 个体经济状况是影响消费者价格敏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计量经济学实训报告模板

一、封面标题:计量经济学实训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提交日期:________________二、摘要(此处简要概述实训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三、实训背景与目的1. 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预测需求日益增长。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数学分支,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领域。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2. 实训目的(1)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tata等)的操作技能;(3)使学生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实证分析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实训内容1. 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1)线性回归模型;(2)时间序列分析;(3)多元回归分析;(4)计量经济学模型诊断。
2. 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1)EViews软件操作;(2)Stata软件操作。
3. 实证分析(1)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实证分析;(2)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3)撰写实证分析报告。
五、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1)了解实训要求,明确实训目标;(2)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3)熟悉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
2. 实训实施(1)分组讨论,确定研究课题;(2)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3)撰写实证分析报告。
3. 实训总结(1)总结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分享实训心得,提高实训效果。
六、实训结果1.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理论水平。
2. 软件操作技能学生熟练掌握了EViews、Stata等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消费者行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想了解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的
购买行为及其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条件:我们在同一时间段内,在同一地点内展开实验,实验环境保持不变,商品名称为饮料。
2. 设定实验价位:我们将饮料的售价设定为10元、8元、6元、4元及2元五个价位。
3. 开始实验:我们分别让100人在不同价格下购买饮料,记录
下每个价位下的销售量。
4. 数据归集:我们将每个价位下的销售量进行汇总,得到销售
量数据表。
5. 制作图表:根据销售量数据表,我们制作了销量-价格的散点图,并根据数据拟合出销量的价格函数。
6. 结果分析:通过销量数据表和散点图以及销量的价格函数,
我们可以看出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销售量会随之下降,反之亦然。
实验结论:消费者对物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格的影响,价格上涨会导致销量下降,价格下跌则会导致销量上升。
这一规
律符合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即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例关系。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探究不同品类、品牌
的商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为经济决策提供有
用的数据依据。
计量经济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熟悉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操作;3. 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数据来源本实验数据来源于我国某地区的统计数据,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水平(C)、投资水平(I)和进出口总额(M)等变量。
2. 实验步骤(1)数据预处理首先,将原始数据导入计量经济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包括去除缺失值、异常值等。
(2)建立模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本实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
(3)模型估计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模型参数的估计值。
(4)模型检验对估计得到的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残差分析、F检验、t检验等。
(5)模型预测根据估计得到的模型,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预测。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模型估计结果通过计量经济学软件,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Y = 10000 + 0.5X1 + 0.3X2 + 0.2X3其中,Y为地区生产总值,X1为居民消费水平,X2为投资水平,X3为进出口总额。
(2)模型检验结果通过残差分析、F检验和t检验,发现模型估计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以接受。
(3)模型预测结果根据估计得到的模型,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如下:当居民消费水平为5000元、投资水平为3000元、进出口总额为2000元时,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1000元。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学生学会了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模型估计、模型检验和模型预测;3.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报告

2.估计结果,解释参数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 GDP每增加一万亿元,可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0.0041212万亿元,农业总产值每增加一万亿元,可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0.0489586万亿元,税收每增加一万亿元,可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1.183604万亿元。
三、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方差等,定性分析,了解数据质量)
X1最大值: 101.6 最小值: 18.6 平均值: 57.375 标准差: 27.22657
X2最大值: 7.2 最小值:2 平均值: 4.45625标准差: 1.648016
X3最大值: 15.8 最小值:2.9 平均值: 9.9125 标准差: 4.480606
图示检验法:
由图可得:模型存在正的相关序列。
3.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Variable | VIF 1/VIF
-------------+----------------------
x2 | 70.29 0.014226
x1 | 54.81 0.018246
x3 | 52.31 0.019117
x2 | 3.299357 .1326672 24.87 0.000 3.014814 3.5839
_cons | -3.04026 .6279573 -4.84 0.000 -4.387095 -1.693426
------------------------------------------------------------------------------
二、模型和变量解释
1.模型建立,写出方程,阐述设定模型的经济理论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个计量经济学实验来探讨价格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设定了两组价格水平,并观察了对应的商品需求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价格与需求关系的结论。
实验过程中,我们邀请了50位参与者来参与实验。
实验的流程如下:首先,我们向参与者展示了一段视频介绍了商品的特点和使用价值。
然后,我们给每位参与者一份价格调查问卷,询问他们对该商品的需求情况以及他们愿意出多少钱购买该商品。
根据参与者的回答,我们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高价组,另一组是低价组。
高价组的参与者被告知商品价格为100元,而低价组的参与者被告知商品价格为50元。
接下来,我们记录了每组参与者购买该商品的数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价格与商品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
具体而言,对于高价组的参与者,他们的购买数量明显低于低价组的参与者。
这说明高价对于商品需求有着抑制的效果,而低价则相对而言更吸引人。
这个结果与经济学理论中的需求理论相吻合,即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会导致需求增加。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理论。
此外,我们还通过计算得到了价格弹性系数。
价格弹性系数是一种衡量价格变动对需求变动影响程度的指标。
计算结果显示,高价组的价格弹性系数为-1.5,而低价组的价格弹性系数为-2.5。
这表明当价格上涨1%,高价组的需求量会下降1.5%,而低价组的需求量会下降2.5%。
可以看出,价格对于低价组的参与者来说,其影响更加敏感。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了结论:价格对商品需求有着显著影响,高价会抑制需求,而低价则会促进需求。
这个实验结果对于企业制定定价策略以及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实验规模相对较小,只有50位参与者。
其次,实验环境与真实市场环境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价格与需求的关系,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实验,并且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市场环境。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实验
目的
简述本次实验目的:掌握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方法,分析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方法
实验
准备
你为本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回顾最小二乘法,单位根检验,自相关,单证型概念,AR模型,MA模型以及ARMA模型
实验
进度
本次共有1个练习,完成1个。
实验
总结
日
本次实验的收获、体会、经验、问题和教训:时间序列模型在研究经济问题中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数据,使时间序列更趋向于平稳,会对模型的分析更有利,而伪回归问题是时间序列模型的一大难题,了解检验方法的原理。判断时间序列平稳性,利用协方差和时间和时间间隔进行比较,在EVIEWS中我认为图示法更加的直观,除了图示法,单位根检验在当今比较流行,趋势的平稳过程代表了一个时间序列的长期稳定的变化过程,所以用于长期进行预测才更加的可靠。时间序列模型在EVIEWS上分析更能体现出因果关系,而且时间序列模型对经济又预测作用,对于我们金融专业联系更为密切,对投资领域,尤其是投资银行,具有指导性意义。
实验
进度
本次共有3个练习,完成3个。
实验
总结
日
本次实验的收获、体会、经验、问题和教训:在简单线性回归的基础上引入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操作也较之前更加复杂,最大的障碍在于多重共线性模型数据更多,输入时容易出错,而且软件非汉化版本,很多时候不了解数据的含义,操作也不是很熟练,一般思路是,先用OLS方法进行估计,建立模型,然后进行对模型的检验,理论相对简单,可是检验过程十分复杂,如果不用例题做实验,单纯找数据进行分析,总会有遗忘的影响因素,而导致结果的偏差,所以在选择分析对象的影响因素时考虑周全尤为重要。
教师
评语
成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机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stata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stata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导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现象。
在实证研究中,计量经济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验证理论假设、评估政策效果以及预测经济变量。
本报告将介绍我在使用stata软件进行计量经济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阶段,我首先明确了研究问题和目标。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探究教育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并评估教育对收入的回报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选择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包括不同教育水平的个体,并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包括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年龄、性别和收入等变量。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阶段,我首先导入了数据,并进行了数据清洗和整理。
我使用了stata中的命令来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变量之间的关联。
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阶段,我使用了stata中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教育对收入的影响。
首先,我运用了OLS(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来估计教育对收入的线性关系。
结果显示,教育水平与收入呈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研究假设相符。
然后,我进一步拓展了模型,引入了其他控制变量,例如工作经验、年龄和性别。
通过引入这些变量,我希望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教育对收入的回报率。
结果显示,教育对收入的影响仍然显著,且回报率较高。
同时,工作经验和年龄也对收入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进一步分析在进一步分析阶段,我对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
通过运用stata中的命令,我发现模型的稳健性和异方差性都得到了验证,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结论通过本次计量经济学实验,我得出了教育对个体收入的正向影响和高回报率的结论。
这一结论与现实生活中的观察结果相符,也与以往的研究成果一致。
同时,我还发现工作经验和年龄也对收入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对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模板加实例

从上表可知,我们估计的VAR模型是:
lnYt= 0.70 lnYt-1+0.25 lnXt-1-0.09 lnYt-2+0.14 lnXt-2-0.63
lnXt= -0.15 lnYt-1+1.44 lnXt-1+0.13 lnYt-2-0.40lnXt-2-0.03
该模型的稳定性检验如下:
45.9
7
1990
1154.4
159
1951
19.6
6.9
1971
48.4
5
1991
1357
187.3
1952
19.4
4.8
1972
63
5
1992
1655.3
212.8
1953
23.7
5.1
1973
109.8
9
1993
1957
256.5
1954
24.4
4.1
1974
145.7
14
1994
2366.2
4.要求我们正确运用软件,明白软件中给出的数据所代表的意义。能够了解理论、数据与实际之间的相关性。
【实验原理】
1.Eviews8软件使用方法;
2.单位根检验、约翰森检验、V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理论。
【实验内容】
1.创建工作文件,输入数据;
2.利用Eviews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样本相关图和ADF检验);
29.2
4.2
1983
436.2
53.9
2003
8509.9
923.1
1964
34.7
4.4
(最新版)计量经济学课题论文实验报告-2021年个人用心整理

计量经济学课题论文实验报告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一、摘要: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居民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那么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宏观调控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居民消费水平具有研究性。
通过文献参考发现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五点:国内生产总值 GDP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本文将分别总结以上因素的影响情况。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二、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 GDP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在研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之前,首选我们要明白居民消费水平的意义。
居民消费水平指按常住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支出。
即是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居民消费水平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来确定的一个量,所以要想了解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从多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意味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随之提高。
由此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 GDP 作为居民消费水平计量分析的因素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从整个宏观方面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整体水平做出个大致的分析,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我国居民由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两部分组成,所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3.3 经调查研究发现,家庭书刊消费受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的影响,表3.6为对某地区部分家庭抽样调查得到的样本数据。
表3.6 家庭书刊消费、家庭收入及户主受教育年数数据
(1)作家庭书刊消费(Y )对家庭月平均收入(X )和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多元线性回归:
1
2
3
i
i
i
i
u
Y X T βββ=+++
利用样本数据估计模型的参数,对模型加以检验,分析所估计模型的经济意义和作用。
步骤: 1.打开EViews6,点“File ”→“New ”→“Workfile ”。
选择 “Unstructured/Unda=ted ”在Observations 后输入18,点击ok 。
2. 在命令行输入:DATA Y X T,回车。
将数据复制粘贴到Group中的表格中。
3. 建立数据关系图为初步观察数据的关系,在命令行输入命令:sort Y,从而实现数据Y的递增排序。
4. 在数据表“group”中点“view/graph/line”,最后点击确定,出现序列Y、X、T 的线性图。
5. OLS 估计参数,点击主界面菜单Quick\Estimate Equation ,弹出对话框,如下图。
在其中输入Y c X T ,点确定即可得到回归结果。
()()()()()()
2
2
50.01620.0864552.3703 49.46026 0.02936 5.20217 t= 1.011244 2.944186 10.067020.951235 =0.944732
F=146.2974
ˆi i
i
X T Y
R
R =-++-=
经济意义:家庭月平均收入每增加1元,家庭书刊消费将增加0.08645
元。
户主受教育年数每
增加1年,家庭书刊消费平均将增加52.3703元。
作用:显示出各解释变量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情况。
(2)作家庭书刊消费(Y)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的一元回归,获得残差E1;再作家庭月平均收入(X)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的一元回归,并获得残差E2。
Y对T的一元回归:
步骤:1.打开EViews6,点“File”→“New”→“Workfile”。
选择“Unstructured/undated”,在Observations后输入样本容量个数:18。
2. 在命令行输入:DATA Y T,回车,将数据复制粘贴到Group中的表格中。
3. 作散点图在命令行输入命令:SCAT T Y。
4. 在主菜单中点“Quick” “Estimate Equation”,在Specification中输入 Y C T,点“确定”。
E1=resid
X对T的一元回归:
步骤:1.打开EViews6,点“File”→“New”→“Workfile”。
选择“Unstructured/undated”,在Observations后输入样本容量个数:18。
2. 在命令行输入:DATA X T,回车,将数据复制粘贴到Group中的表格中。
3. 作散点图在命令行输入命令:SCAT T X。
4. 在主菜单中点“Quick” “Estimate Equation”,在Specification中输入 X C T,点“确定”。
E2=resid
(3)作残差E1对残差E2的无截距项的回归:2
12i
E E v α=
+ ,估计其参数。
步骤1.打开EViews6,点“File ”→“New ”→“Workfile ”。
选择 “Unstructured/Unda=ted ”在Observations 后输入18,点击ok 。
2. 在命令行输入:DATA E1 E2,回车。
将数据复制粘贴到Group 中的表格中。
3. 采用OLS 估计参数在主界面命令框栏中输入 ls E1 E2,然后回车,即可得到参数的估计结果。
由结果可知1=-6.3351+0.08645*2E E
(4)对比所估计的
2
β
和
2
α
后,你对家庭书刊消费(Y )对家庭月平均收入(X )和户主受
教育年数(T )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参数的性质有什么认识?
2
β
是表示家庭书刊消费Y 对家庭月平均收入X 的影响参数,
2
α
则是残差E1与
E2的无截距项的回归参数。
E1是由Y 对户主受教育年数T 的一元回归得到,E2是由X 对户主
受教育年数T 得到。
两者数值相同,故2
2
=β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