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动物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名法:文字为拉丁文,学名由属名和种本名构成,属名首字母大写,种本名首字母不大写,学名后加定名人姓氏。

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物种间一般具有生殖隔离现象。

组织:由许多形态相同,结构、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的细胞群称做组织。

生物发生律:由德国科学家赫克尔提出,指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按顺序重演其祖先的主要发育阶段,是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椐。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两侧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把动物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原体腔(或假体腔):体壁中胚层与内胚层消化道之间的腔。即外胚层的表皮与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成体壁,而肠壁并没有中胚层参与,仍然是由内胚层形成的。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称为假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原体腔

管式循环:有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分化,血液不进入组织间隙,而是从这条血管流到另一条血管,中间由微血管网相连。

开管式循环:血液不总是在血管内流动,而是要进入血腔、血窦或组织间隙的循环方式。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代表次生体腔的围心腔壁消失,消化管与体壁之间的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相混合,成为混合体腔。由于常充满血液,所以又称为血腔。

原肾管:来源于外胚层,位于躯体的两侧,由体壁内陷形成的、分枝的管状结构,具有排泄功能。

后肾管:某些无脊椎动物排泄器官,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具有两个开口:在体内的开口为肾口,向体外的开口为肾孔。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肾管。

次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比原肠腔出现的迟,故成为次生体腔。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由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腔,具有消化功能,可以行细胞外消化,并且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称为消化循环腔。

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均进行分裂,如果卵黄均匀,则进行完全均等卵裂,如果不均匀,则进行完全不等卵裂。

不完全双循环:两栖类心脏由两心房一心室构成,体循环回心脏的静脉血和肺循环回心脏的动脉血进入心室后没有完全分开,仍有部分混合,属于不完全的双循环。

拟态:形态上和其他物体或其他动物相像的适应现象。

羽化:昆虫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蜕皮现象。在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中为最末一次蜕皮,在完成变态的昆虫中,则为蛹的一次蜕皮。

完全的双循环: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脏由两心房两心室构成,心房与心室已完全分隔,使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提高了血液循环的效率,属于完全的双循环。

蜕皮:爬行动物的鳞和昆虫的表皮有定期更换的规律称为蜕皮。

原脑皮:

新脑皮: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由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叫做新脑皮。具有分析、综合及发布信息的功能,并能联系嗅觉以外的一切感觉,是一个高级神经活动中枢。

古脑皮:鱼类和两栖类大脑半球的脑皮为古脑皮,由神经细胞构成,为嗅觉中枢,在哺乳类退化为梨状叶。

同源器官:指不同动物的器官在外形上不同,功能不同,但是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的来源相同。(脊椎动物前肢。鸟翅。蝙蝠翼。鲸的绍状肢。狗前肢。人手臂)

同功器官:指不同动物器官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和基本结构均不同。(蝶翼-皮肤扩展成与鸟翼-脊椎动物前肢;鱼鳃-外胚层与肺-内胚层)

痕迹器官:指动物体内一些残存的器官,它们的功用已经丧失或极小。(鲸的腰带)皮肌细胞:腔肠动物中,既是上皮细胞又是原始的肌肉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两种功能。

皮肤肌肉囊:由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皮肤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

乳浪幼虫:海产腔肠动物的幼虫,为实心的原肠胚,表面有纤毛,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经过一段时期后附着在其他物体上发育为水螅型个体。

齿舌:为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由有规律排列的角质齿片组合而成。摄食时由于肌肉的伸缩,角质齿片作前后活动而将食物锉碎舐食。齿片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

外套膜: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是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组成。

马氏管:某些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将大量尿酸等含氮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焰细胞:原肾管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为中空的盲管状细胞,由内部纤毛的摆动驱动排泄物从毛细血管经排泄管最后由排泄孔排除体外。

伪足: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官,可由体表任何部位形成临时的细胞质突起。

早成雏:在孵化时发育较充分,有绒羽,眼已睁开,脚有力,体羽干燥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如多数地栖性鸟类和游禽。

晚成雏:孵出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裸露或只有少数小绒羽,眼尚未睁开,不能行走,需由亲鸟喂养,继续在巢内完成发育过程才能独立生活,如猛禽、攀禽等。

食物泡:原生动物门中散布在内质中具有消化功能的许多泡状结构。

胞饮作用:变形虫出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成为胞饮作用。触角腺:甲壳类某些动物的排泄器官,开口于第二触角基部。

茎化腕:雄性乌贼在左侧第四腕的中间吸盘退化,特化为生殖腕或茎化腕,可输送精夹入雌体内,起到交配器的作用。

书鳃:为肢口纲动物特有的呼吸器官。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进行气体交换。

鸟类: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具胎盘(单孔类除外),哺乳(具乳腺)的脊椎动物。它是脊推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发育为动物成体的肛门,口在胚孔另一端重新形成。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发育为动物的口。原肠腔的开口称为胚孔。

变温动物:指动物因不具备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而无法维持恒定的体温,在很大程度上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羊膜动物:由于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都产生羊膜、尿囊等胚膜,使胚胎能在陆地环境下发育。因而总称为羊膜动物

爬行纲动物: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