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及其快速培养法

合集下载

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

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
4 O判 断 为 阳性 。
1 . 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收集整理后 , 采用 2 X2表 的 3 c 检 验 ,
袁应 华 , 刘 瑾 , 成 洁 , 朱 敏 , 孙奋 勇 ,罗 兰 ( 1 . 上 海 同济大 学 附属 第 十人 民 医院检验 科 , 上海 2 0 0 0 7 2 ; 2 . 苏州 大学 , 江 苏苏州 2 1 5 0 0 6 )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快 速 液 体 培 养 法 检 测 肺 炎 支原 体 ( MP ) 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分 析 其假 阳 性 的 情 况及 原 因。方 法 对 9 3例 呼 吸 道 标 本 进 行 MP快 速 液 体 培 养 培 养 液 用 荧光 定 量 P C R ( F Q — P C R ) 检 测 肺 炎 支原 体 核 酸 , 同 时测 定 血 清 中 肺 炎 支 原 体 抗 体 , 进 行 统计 学 分 析 。 结 果 在 9 3 例检测 标本 中, 肺 炎 支原 体 快速 培 养 阳 性 1 6例 , 检 出率是 1 7 . 2 ( 1 6 / 9 3 ) ; F Q- P C R法阳性 1 O例 , 检 出率 1 O . 7 9 / ( 】 0 / 9 3 ) ; 血 清 学 检 测 阳性 2 2例 , 捡 出率 2 3 6 ( 2 2 9 3 ) 。3种 方 法检 测 结 果 无 显 著 差 异 。结 论 快 速 液 体 培 养 法 干
炎的 1 5 一 一 2 0 q < , 人群发病率约为 2 ‰, 平 时散 在 发 病 , 流 行 周期 为 3 ~ 5年 f 。 引 起社 区 获 得性 肺 炎 的 病 原 体 的错 误 和 延
5 mi n , 取上清 液行 P C R扩 增 , 反 应 体 系及 扩 增 条 件 严 格 按 试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快速培养法临床应用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快速培养法临床应用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快速培养法临床应用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p),增加引起多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比如占肺炎发病率15%~30%的间质性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

一般伴有,头痛、咳嗽、发热、咽喉疼痛和肌肉酸痛的临床表现。

个别患者还出现了如神经症状和心血管以及皮疹的呼吸道以外的并发症。

同时,一般抗生素对mp 感染的治疗没有效果。

现在用患者咽部分泌物进行快速培养试验。

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我院小儿科就诊的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科发热咳嗽患儿246例。

每例均采集咽拭子做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

1.2 试剂:以肺炎支原体的快速检试剂作为肺炎支原体(mp)的检测试剂盒,该试剂为武汉菁华时间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生产。

1.3 检测方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将患儿呼吸道咽拭子置于培养基瓶内搅动数次,靠瓶壁挤尽残液,取出咽拭子弃之,旋紧瓶盖,置37℃温箱培养,6-12h内观察结果。

若试剂颜色由红色变成清凉黄色为阳性,红色和淡红色为阴性。

2.结果疑似mp感染的246例小儿患者中60例mp阳性,阴性186例,阳性率为24.39%。

3.讨论支原体肺炎一般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又因病程长、肺外并发症多,使病情更加复杂,易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因此早期进行mp检查,对及时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用于mp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血清学mp特异性抗体检验测试[1]。

mp感染临床症状出现7天左右,血清中igm可被检出,12-26周消失,10-30天达到高峰,而mp-igg出现则较晚,效价在30天左右达到高峰,持续时间较长。

所以,igg抗体阳性也可能不是mp现症感染,但是它可用于行病学调查和回顾性诊断,因为mp特性抗体受到检测时机的限制,对于mp感染早期诊断价值是很有限的。

pcr免疫荧光用于临床mp感染检测,虽灵敏度高,但设备、技术要求高,且易污染,假阳性率高,一般实验室不宜推广;病原检测是急性感染的重要指标,传统方法耗时长。

两种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两种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Be n 1 01 g 0 01, n Chia
【 bt c】 O jc v T xl et l i l a e f yol m nu oi M )r i cl r m t dad D t m u — A s at r b t e oep r h c n a vl cp s a em n e( P a d u ue e o n o I m n ei o e ic u o M a p a p t h
ggl ehd ( I oodm to D M)frat e co f fci .Meh d It k5 2p tns i ct rsi t yif tni rsitr ad o fsdt t no i etn ei MP n o to s to 2 ai twt aue epr o e i pr o w r o e h ar n co ne a y
T e t t o sh d g o o sse c h wo me h d a o d c n it n y,wh c r 2 1 ih we e: 6. % o 3 ai n sh d p st e r s lsb h a i u t r t o f1 6 p t t a o i v e u t y t e MP r p d c lu e meh d,a d 2 e i n 3.
均较方便 、 快速 , 但快速培养法能在发病早期就得到结果 , 有更 好的I 晒床应用价值 。
【 关键词】 快速培养法 ; 胶体金免疫斑点法 ; 快速检测 ; 肺炎支原体
Co par tve s u n wo m et m a i t dy o t hodso a tde e to o yc pl m a Pn um o a LIY — u ff s t ci n fM o as e nie uey e WANG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快速培养法临床应用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快速培养法临床应用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快速培养法临床应用概述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的主要病原体,目前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方法是在患者咽部或肺部分泌物中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核酸。

虽然PCR技术已经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但是仍然需要快速培养法来定量判断病情和评价治疗效果。

快速培养法是指将患者分泌物加入含有肺炎支原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使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根据生长的时间和数量来判断患者感染程度和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technology的不断进步,快速培养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小儿肺炎支原体的快速培养法临床应用,包括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条件和技术操作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培养基的选择目前常用于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的培养基主要有两种:非选择性培养基和选择性培养基。

1.非选择性培养基非选择性培养基包含肺炎支原体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能够促进肺炎支原体的快速生长和繁殖。

常用的非选择性培养基包括:PPLO培养基、Hayflick培养基等。

PPLO培养基是一种无血清培养基,可促使肺炎支原体产生典型的“可过筛”现象,对于分离和培养肺炎支原体具有很好的效果;Hayflick培养基是一种富含血清的培养基,对于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也有很好的效果。

2.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是指加入了特殊抑制物质,可以抑制其他病原体和菌落的生长,使得肺炎支原体能够更快速更纯净地生长和繁殖。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SP4培养基、BIVS-1培养基等。

SP4培养基是一种富含牛血清的培养基,不同于PPLO、Hayflick等非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对非支原体菌落的抑制比较弱,对于分离肺炎支原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BIVS-1培养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性培养基,加入了多种抑制物质,对于肺炎支原体的选择性非常高。

培养条件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的基本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宜的环境气氛和合适的营养物质。

1.温度肺炎支原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5℃左右。

浅谈三种肺炎支原体检测法的临床应用

浅谈三种肺炎支原体检测法的临床应用

浅谈三种肺炎支原体检测法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咽拭子快速液体培养法、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血清MP被动凝集法(MP-Ab)等方法在儿童MP感染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3MP检测法对362例临床拟诊呼吸道(非细菌性)感染的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配对研究,每患儿取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和PCR,同时取血清做MP-Ab检测,对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回顾临床病例诊断MP感染患儿152例。

MP快速培养法检出阳性78例,阳性率为51.3%,病程为(4.5±2.6)天;PCR法检测出阳性103例,阳性率为67.8%,病程为(6.2±3.5)天;MP-Ab法检测出阳性127例,阳性率83.5%,病程(8.1±4.5)天。

结论3种MP检测法的敏感性与病程有相关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病程选取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和敏感性。

标签: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咽拭子聚合酶链反应血清抗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婴幼儿、青少年急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综合征,其中约3%~10%可发展为支原体肺炎。

但只根据临床症状很难鉴别由MP或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笔者采用3种MP检测法对362例临床拟诊为呼吸道(非细菌性)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配对研究,通过病例回顾来探索对支原体肺炎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协助临床准确做出诊治。

1. 材料和方法1.1 样本收集我院检验科2013年1月1日~8月6日在儿科就诊住院患儿病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已经初诊为非细菌性感染的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为2个月~12岁,病程为1~90天。

1.2 方法具体方法有:(1)用MP快速培养法、PCR法和MP-Ab法等3种MP检测法对362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检测,记录结果。

肺炎支原体检测

肺炎支原体检测

【方法与原理】1.方法快速培养法。

2.原理肺炎支原体利用试剂中的高营养和快速生长因子迅速增殖,同时分解葡萄糖产酸,使试剂PH值降低,试剂中指示剂的颜色随PH值下降而由原来的红色变为黄色,以此来判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适用仪器及试剂厂家】1、恒温培养箱或恒温水箱2、武汉菁华时间科技有限公司【标本要求】1、采样部位:咽后部、扁桃体部位的分泌物或痰液2、采样后应立即培养接种【试剂主要组成成份】牛心浸液60% 马血清15% 酵母浸液10% 抑菌剂5% 生长因子5% 其它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40C以下冷冻储存,有效期24个月。

【检验方法】1、试剂配置及培养条件本品为单一试剂,培养温度37±10C2、操作步骤准备取本试剂一支37±10C孵至恒温。

采样a、分泌物取无菌拭子一支,用生理盐水浸润后甩干,于患者取样部位贴腔壁捻转数圈,粘取咽部或扁桃体部位的分泌物;b、痰液痰液标本采集时嘱病人先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出痰于培养皿或取样瓶中,接种用生理盐水浸润后甩干的拭子或接种环沾取足量标本。

接种将带样棉拭子于试剂瓶中反复搅拌数次于瓶口处挤干后弃之或瓶口处折断置于瓶内,拧紧盖摇匀,在37±10C恒温箱内培养6小时后观察。

3、结果判断取试剂瓶对光观察,试剂颜色由红色变为清亮的黄色为阳性,红色或淡红色为阴性,经培养后试剂变浑或有絮状、片状的黄色为无效。

【检验方法局限性】患者痰液、器官洗液若样本粘稠需先经技术处理。

【产品性能指标】1、pH值:7.3~8.52、特异性:肺炎支原体繁殖生长,抑制其它病菌生长。

3、灵敏性:变色单位≥10-8CCU【参考值】正常人检测结果为阴性。

【参考文献】1、曹玉璞,等,支原体及支原体病,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6~1202、佐佐木正五,等,支原体病3、GB/T 14926.8-2001支原体检验方法【文件授权】检验科主任签字表明他(她)已经审核上述文件并批准。

支原体肺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支原体肺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支原体肺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引言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人。

及时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支原体肺炎的常见检查方法,以及预防、治疗和后期疗养的相关问题。

检查方法1. 培养法培养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支原体肺炎检查方法之一。

医生会采集患者咽部或者支气管分泌物样本,并将其细菌培养于特定培养基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如果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医生可以确诊支原体感染。

2. PCR法PCR法是一种通过检测支原体的DNA或RNA来确诊感染的高敏感性检测方法。

医生通常会采集患者咽拭子或者支气管分泌物样本,然后提取其中的核酸。

随后,通过各种酶和引物的作用,扩增目标DNA或RNA序列,最终通过比对核酸序列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

3. 荧光抗体法荧光抗体法是一种通过荧光染色剂与特定抗原结合来检测支原体感染的方法。

医生会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样本,然后将其与荧光探针结合。

如果样本中存在支原体,荧光染色剂会与其结合并发出荧光信号,医生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

4.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可以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抗支原体抗体来判断感染情况。

医生会采集患者的血样,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者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等方法来检测抗体水平。

高水平的抗体通常表示患者曾经感染过支原体。

预防与治疗1. 预防的措施•定期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咳嗽或打喷嚏的患者后;•切勿与已经感染支原体的患者共享餐具、杯子等;•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室内空气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2. 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和患者年龄,医生可能会选择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症治疗:如退烧药、止咳药等,可缓解症状;•充分休息:适当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

后期疗养1. 饮食•增加维生素摄入:如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分离和培养方法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分离和培养方法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分离和培养方法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原。

为了深入研究该病原体,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分离和培养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分离和培养方法,以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一、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分离方法1.直接培养法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可以通过直接培养法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出来。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鼻咽拭子或咳嗽痰液采集样本。

收集到的样本可以直接接种到预先准备好的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支原体肺炎病原体会逐渐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菌落。

2.纤毛刷法纤毛刷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分离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在该方法中,将纤毛刷插入患者的鼻腔收集样本,然后将纤毛刷放入含有蛋白消化酶的液体培养基中。

酶能够消化掉样本中的非细胞组织,并释放出被包裹在细胞内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

然后,将液体培养基进行离心,离心过程中支原体肺炎病原体会沉积在离心管底部。

最后,从沉积物中取出支原体肺炎病原体进行后续培养和分析。

3.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一种通过培养细胞来分离支原体肺炎病原体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将患者样本接种到培养皿中的细胞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会侵入并感染细胞。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支原体肺炎病原体是否存在。

然后,可将感染的细胞进行收集和后续培养,以纯化和进一步研究病原体。

二、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培养方法1.培养基的选择在进行支原体肺炎病原体的培养时,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十分重要。

通常,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对一些特定的培养基非常敏感,如Hayflick培养基、PPLO(pleuropneumonia-like organisms)培养基等。

这些培养基中含有支原体肺炎病原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培养条件的控制支原体肺炎病原体的培养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

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是37°C,适宜的气氛是5%二氧化碳和95%空气的混合气体。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分离和鉴定技术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分离和鉴定技术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分离和鉴定技术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病原体的准确分离和鉴定是确诊和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目前常见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分离和鉴定技术,以及其优劣和应用场景。

一、病原体分离技术目前常用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分离技术包括:1. 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最常用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分离技术之一。

通过将临床标本(如痰液或咽拭子)接种于合适的细胞培养物中,利用支原体对宿主细胞的寄生特性,在培养物中出现细胞病变和染色体特异性改变,从而得以分离和鉴定支原体。

2. PCR法:PCR法是一种快速、高敏感度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分离技术。

该技术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目标病原体的核酸序列,再通过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可快速分离和鉴定支原体。

PCR法具有快速、敏感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但需要检测条件和设备相对复杂。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分离技术。

通过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在临床标本中检测病原体产生的抗原或抗体,从而分离和鉴定支原体。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法等。

二、病原体鉴定技术病原体鉴定技术是对分离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进行种属鉴定和基因分型的方法。

1. 生化试验:生化试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体鉴定技术。

通过对分离的支原体进行生物化学特性分析,如代谢产物、细胞外酶活性等,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和分型。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支原体肺炎病原体鉴定技术。

通过提取病原体的DNA或RNA,利用PCR扩增目标基因,再通过凝胶电泳或DNA测序等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可实现对病原体的种属鉴定和分型。

三、技术优劣和应用场景细胞培养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但分离时间较长且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PCR法具有快速、高敏感度和特异性强的优点,适用于病原体扩增和定量分析;免疫学方法操作简单,但鉴定种属和分型能力相对较弱。

肺炎支原体的3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对照分析

肺炎支原体的3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对照分析

肺炎支原体的3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对照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3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在肺炎支原体检测上的差异。

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肺炎的60例患儿,分别采集其呼吸道分泌物、血清、肺泡灌洗液作为样本,先后为其实施三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分别为:(1)MP咽拭子快速培养;(2)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MP的IgM、IgG定量测定;(3)支气管灌洗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对比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

结果:咽拭子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8.33%(29/60),ELISA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1.67%(31/60),FQ-PCR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8.33%(35/60),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咽拭子培养法、ELISA法与FQ-PCR法进行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查;咽拭子快速培养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支气管灌洗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124-02支原体肺炎乃呼吸系统常见病,其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其通过唾沫飞溅进行呼吸道传播,以婴幼儿、青少年为高发群体,以秋冬为高发季节,以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咽喉痛、发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1]。

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肺炎支原体除了可以引起普通肺炎,还能引起重度双侧肺炎以及一些更加严重的并发症,使患者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本文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炎患儿,为其实行咽拭子快速培养法、ELISA法与FQ-PCR法分别进行实验室检查,试对这三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肺炎的60例患儿,回顾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1)性别构成: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26例;(2)年龄分布:最小者6个月月龄,最大者12岁,平均(6.84±1.22)岁;(3)病程:最短7日,最长28日,平均(14.58±2.64)日。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法在早期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法在早期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 关键 词】 肺 炎支 原体 ;肺 炎支原 体快 速 签定培 养 法 ;被 动凝 集 法 中 图分类 号 :R 6 . 53 1 文 献标 识码 :B 文 章编 号 :17 — 14 (0 )0 — 2 1 0 6189 21 1 8 04 — 2
肺炎支 原体是直径介于 15 10n 0~ 2 m,无细胞壁 ,呈高多行性 ,能 穿过细胞滤器 ,可 自行繁殖 的最小病原微 生物 ;能在营 养丰富 的琼 脂 培养基 中生 长,有明显 的煎鸡 蛋菌 落特 征 。是临床上 最常 见的 由MP
肺 炎支 原体 快速 培养 法是一 种 简便 、快速 的检 测 方法 ,便于 推
儿童免疫功 能的临床观察研究
王 艳欣
( 黑龙江省海林市二道卫生院儿科 , 黑龙江 海林 17 0 ) 5 10
【 要 】 目的 以过敏 性 紫癜 惠 几为研 究对 象,对 患病 儿童 免疫 功 能进行 观 察分析 。方 法 对我 院 2 0 年 1 - 00 9月收 治的 5 例 未 摘 07 月 2 1年 5 接 受过 糖 皮质 激素 及其 他 免疫抑 制 治疗 的初 发 H P患 儿进行 相应 的 免疫 功能检 测 ,并 与正 常 儿童进 行比 较 。结果 H P患 儿 c d C f S S D及 D l C D 值明 显低 于正 常 儿童 ( P< 0 1。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结论 免疫 功 能的检 测 对于 惠 儿疾 病 的 防治及预 后 均有 重要影 响 ,应 当继续 大 .) 0
患者伴有 喘息 ,于患者发病前7 内采集咽喉部分泌物 为标本。 d
1 采用试剂 . 2 应用 酶联免疫吸 附 (LS )方法 ,定性检 测被检者血清 中的特 E IA
异性IM抗体 。检 测试剂为 晶美生物 工程 ( 京 )有 限公司提供 ,检 g 北

肺炎支原体及其快速培养法

肺炎支原体及其快速培养法

肺炎支原体及其快速培养法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它既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类、动植物的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支原体的种类繁多造成的危害非常广泛。

目前证明对人体有致病作用的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等几种但临床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1]。

肺炎支原体主要以飞沫传播引起儿童、青少年呼吸道感染、咽炎、气管炎、肺炎等。

近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明显增多并有局部流行的趋势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目前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支原体分离培养、PCR法检测质粒核酸、抗体检测、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支原体细胞分离培养可获得肺炎支原体可以确诊。

由于支原体分离培养要求苛刻一般医院实验室难以推广。

此法阳性率低需时周甚至更长时间对临床快速诊断意义不大。

PCR法检测质粒核酸快速、特异、敏感但需昂贵设备不易普及且方法过于敏感容易受污染。

传统的冷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IgM 抗体方法简单、易行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易受病程影响。

EISA 检测支原体抗体法较为简便、可靠。

由于发病初期机体中尚未产生抗体不能被检出发病时间较长此法才有意义。

而快速培养法正以其简单、快速、经济、无创伤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所推广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是利用肺炎支原体的代谢产物使培养基液体中的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来判断其生长标本中的其他支原体和细菌则被培养基中的青霉素和醋酸陀抑制[]。

此法操作简便、快速、无痛苦。

先从冰箱中取出快速培养基复温按常规方法采集患者咽拭标本将标本棉签浸入培养液沿瓶壁挤压棉签取出棉签、丢弃。

旋紧瓶盖登记标本号5~7℃孵育~8小时观察结果。

培养基由红色变为绿色、黄色且仍保持清晰透明说明有肺炎支原体生长明显混浊变色者不能视为阳性。

培养液颜色不变应判为无肺炎支原体生长[]。

肺炎支原体操作规程

肺炎支原体操作规程

肺炎支原体操作规程
贮存条件:试剂应置0℃以下冷冻保存。

(-14℃冰箱)
标本要求:标本为患者咽拭子或痰液,采集标本前,用生理盐水漱口,在所采集标本为痰时,当痰标本粘度比较大需要用无菌拭子蘸取进行接种培养,当痰标本比较稀时可以用无菌拭子蘸取或用移液器量取100μl进行培养,所采集的标本应尽快接种,室内放置不得超过四小时。

检验方法:
1、取出培养液及药敏试验板,使其在接种样本前接近室温,旋开培养液瓶
盖,用吸嘴吸取100μl培养液加入C-对照孔;
2、接种咽拭子(痰拭子或痰液100μl)于剩余的培养液中,加盖摇匀使之
混匀;
3、将含样本的培养液加入其余微孔中,每孔100μl,轻轻震荡药敏试验板;
4、所有微孔滴加1滴试剂盒所附矿物油(使矿物油覆盖液面,否则培养液
蒸发,结果不准);
5、将药敏试验板加盖后,置培养箱中,35-37℃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

检验结果的解释:
1、培养24-48小时培养液由桔红色变成黄色且澄清,表示有肺炎支原体生
长,用(+)表示;培养液保持红色不变,表示没有肺炎支原体生长,用(-)表示;培养液由桔红色变成黄色但浑浊,不能作为阳性结果。

2、药敏试验板抗生素结果判定:依托红霉素(EST)孔培养液桔红色为敏感
(S),黄色为耐药(R);其他13种抗生素如药敏试验板上孔培养液变黄而下孔桔红色判为中介(I),如上下两孔均为桔红色判为敏感(S),如上下两孔均为黄读为耐药(R)。

检验科
2011-9-5。

支原体培养法检查原理

支原体培养法检查原理

支原体培养法检查原理引言支原体是一种病原微生物,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咽炎等。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支原体感染,支原体培养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详细探讨支原体培养法的检查原理,以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支原体培养法检查原理支原体培养法是通过将可能感染支原体的样本放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的方式将支原体繁殖并形成可见的菌落,从而检测和识别支原体的存在。

支原体培养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采样首先,在临床上需要采集到可能存在支原体的样本,常见的包括痰液、鼻咽分泌物和眼结膜分泌物等。

采样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样本被外界的细菌或真菌污染。

处理样本采集到的样本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以获得高质量的样本供后续的培养使用。

常见的处理包括离心、过滤、冷冻等。

培养基选择在培养支原体时,选择适合的培养基非常重要。

培养基应提供足够的养分,并具备适宜的温度和环境条件来促进支原体的生长繁殖。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PPLO(B)、SP4等。

培养条件支原体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一般情况下,支原体需要在36℃左右的温度下培养,并在低氧或富二氧化碳的环境中生长。

同时,培养过程中需要防止其它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培养过程观察在培养基上培养一定时间后,专业的实验人员会观察培养皿中是否出现类似支原体的菌落。

通过肉眼观察,判断是否有疑似支原体菌落的出现。

鉴定与确认如果在培养中观察到了疑似支原体菌落,需要进一步进行鉴定和确认。

常见的方法包括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确定支原体的存在。

支原体培养法的应用支原体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快速且准确地检测支原体的存在,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支原体培养法可以用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尤其是对于肺炎、咳嗽和咽炎等呼吸道感染的检测。

通过培养法,可以快速获得诊断结果,并对感染进行针对性治疗。

肺炎支原体培养试剂操作规程-SOP

肺炎支原体培养试剂操作规程-SOP

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SOP)文件撰写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2015年7月31日启用日期:2007年8月 1 日二零一五年七月一日制批准页根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年,第三版),肺炎支原体6小时快速培养及药敏试剂盒使用说明书;微生物检验有关试剂盒使用操作说明书;《消毒技术规范》以及医院内部有关管理制度、生物安全制度的规定和要求,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文件NO.1版经实际运行,现予以批准通过,于 2015年 8月 1日起生效并开始实施。

微生物室和检验科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严格遵照执行。

(NO.1版依据检验技术和我科工作发展及管理工作的需求进行的补充完善和改进另行通知)。

任何个人不得更改,实际工作中如发现不妥之处,请按程序以文字形式向审核人汇报;在未经批准人同意/批准新文件之前,仍执行此文。

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2015年7月31日肺炎支原体6小时快速培养及药敏试剂操作规程1.项目中文名称:肺炎支原体6小时快速培养及药敏试剂盒项目英文名称:Mp 6h Rapid Cultiv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Kit2.实验原理与方法:把培养与生化反应相结合,利用肺炎支原体具有分解葡萄糖产酸的能力,使培养液的pH降低的原理,根据指示剂指示的颜色变化判断结果。

3.标本的要求: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采集。

标本为患者咽拭子或痰液标本,采集标本前,用生理盐水漱口,所采集的标本应迅速接种,如不能及时接种,则室温放置不得超过四个小时。

4试剂厂家及名称: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5.操作步骤:1.取出培养液,使其在接种标本前接近室温;2.接种咽拭子(或痰)样本于已恢复室温的培养液中,搅拌后弃去拭子(痰样本若粘度比较大需要用无菌拭子蘸取后接种于培养液,若痰样本比较稀可以用无菌拭子蘸取或者用移液器量取50µl加入培养液中进行培养);3.把培养液加盖后置培养箱中,35~37℃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6.样本结果判断培养24~48小时培养液由桔红色(或蓝色)变成黄色(或绿色),表示有肺炎支原体生长;培养液保持桔红色(或蓝色)不变,表示没有肺炎支原体生长。

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详细完整版)

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详细完整版)

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详细完整版)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它与很多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关,如支气管炎、肺炎,还可诱发哮喘等疾病。

儿童和老人是易感人群,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4%~8%,MP流行期可增加至20%和70%。

MP感染的总体死亡率较低,但文献报道由MPP导致进入ICU病房的患者死亡率高达30%,尤其是老年人。

MP缺乏具有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测试,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被诊断。

那么,MP的诊断手段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培养法肺炎支原体培养较少应用到临床中,但临床仍认为是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金标准。

可通过气管吸出物、咽拭子、肺泡关系等方法采取标本,可真实反应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

然而此种培养法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一般最少需要1周时间。

二、血清学检测临床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有冷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1、冷凝集试验该试验方法是血清学检测的最早方法,操作简便,适用基层医院检测。

若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在感染后的第一周后期及第二周前期,有着较高效价。

然而,若患儿出现流感病毒、腺病毒,该方法则有着较低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容易出现假阳性。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检测试验是利用吸附在载体表面的抗原,与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研究表明,ELISA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敏感性达到82.45%,特异性达到95.16%。

但该检测方法容受到病程、年龄的影响,并不能准确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3、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采取患儿血清标本后,稀释血清,再加入到明胶致敏颗粒中混匀,再检测。

该方法操作便捷及方便,且有着较高抗体特异度,较高的负荷率,可将其作为诊断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PA操作简单,但不能准确鉴别出IgM抗体。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是目前直接病原体检测的首选方法,具有耗时短、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速度快、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的优点。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早期咽分泌物快速培养肺炎支原体,有利于早期迅速高效特异地提高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给予早期针对性治疗,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和避免并发症,后遗症。

方法:对10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早期进行咽分泌物培养。

结果:阳性率达到50.96%。

结论:早诊断给治疗赢得时间。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呼吸道感染资料与方法肺炎支原体是儿科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可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MMP),并可引起肺外并发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也逐年增加的倾向。

2011年10月25日~2012年1月11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104例,其中女48例,男56例。

年龄<2岁15例,2~4岁35例,>4~14岁64例。

104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最初表现类似流感周身不适,咽喉疼痛和干咳随着病情进展症状加重,转为阵发性顽固性剧烈咳嗽,发热或者低热,咳嗽时有黏液样或脓性或有血丝的痰液,少数病例可类似百日咳样阵咳。

可持续1~4周。

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甚至全无。

少数可听到干湿性啰音,但很快消失,故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表现不一致,为本病特点之一。

婴幼儿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哮鸣音较为突出,肺部啰音较年长儿多等特点。

方法与试剂:肺炎支原体快检试剂盒培养基,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⑴取分装冷冻的培养基,在常温下复温,使瓶内培养基恢复到液体状态;⑵此法在发病2~3天直至痊愈后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肺炎支原体。

咽试子取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取样时取一支无菌棉拭子采取尽量多的分泌物;②培养基不能反复冻融;③培养结果出现浑浊或半红半黄应判断阴性,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残留或者其他杂菌口腔杂菌感染引起。

结果104例患者中MP快速培养阳性53例,阴性52例,阳性率达50.96%,急性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致病菌在发达国家多为病毒,而发展中国家则仍为细菌为主,随着抗菌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支原体感染有所上升,本实验结果显示短时间感染比例达50.9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支原体及其快速培养法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它既不同于,也不同于病毒,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类、动植物的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支原体的种类繁多,造成的危害非常广泛。

目前证明对人体有致病作用的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等几种,但临床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1]。

肺炎支原体主要以飞沫传播,引起儿童、青少年呼吸道感染、咽炎、气管炎、肺炎等。

近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明显增多并有局部流行的趋势,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1 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
目前,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支原体分离培养、PCR法检测质粒核酸、抗体检测、支原体快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支原体细胞分离培养可获得肺炎支原体,可以确诊。

由于支原体分离培养要求苛刻,一般医院实验室难以推广。

此法阳性率低,需时3 周甚至更长时间,对临床快速诊断意义不大。

PCR法检测质粒核酸快速、特异、敏感,但需昂贵设备,不易普及,且方法过于敏感,容易受污染。

传统的冷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IgM 抗体,方法简单、易行,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易受病程影响。

ELISA 检测支原体抗体法较为简便、可靠。

由于发病初期,机体中尚未产生抗体不能被检出,发病时间较长此法才有意义。

而快速培养法正以其简单、快速、经济、无创伤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实验室所推广,也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2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是利用肺炎支原体的代谢产物使培养基液体中的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来判断其生长,标本中的其他支原体和细菌则被培养基中的青霉素和醋酸陀抑制[2]。

此法操作简便、快速、无痛苦。

先从冰箱中取出快速培养基,复温,按常规方法采集患者咽拭标本,将标本棉签浸入培养液,沿瓶壁
挤压棉签,取出棉签、丢弃。

旋紧瓶盖,登记标本号,35℃~37℃孵育24~48h,观察结果。

培养基由红色变为绿色、黄色,且仍保持清晰透明,说明有肺炎支原体生长,明显混浊变色者不能视为阳性。

培养液颜色不变,应判为无肺炎支原体生长。

我院检验科是从2007年4月份开始展开此项检测,共检测293 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阳性病例161 例,阳性率54.9%,及早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了依据。

3 讨论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上升,危害较大,其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易与一般病毒性感冒相混淆。

临床医生为了尽快缓解患者的症状,需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检测,及早诊断、治疗。

快速培养法不受病程影响,感染初期就可检测出肺炎支原体。

有资料报道,在肺炎支原体检测的各种方法中,该法阳性病例病程最短,提示病程时间较短的患者选择此法检测的阳性率较高。

快速培养法是诊断肺炎支原体的金标准[2]。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采咽拭标本,采集标本前,用生理盐水漱口。

所采集的标本应迅速接种,若不能及时接种,室温保存不超过2h。

使用前如发现培养基浑浊或变色,不能使用。

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采咽拭标本,为非损伤性,无创伤采集标本,患者乐于接受,我科自开展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以来,受到了患者,临床医生的好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