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习题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答案

生物必修三《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答案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A1.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保持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3.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三种调查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A A.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B.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D.三种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

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A.种群的出生率下降B.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C.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D.雌虫的生殖能力下降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6.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D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7.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黑龙江省大庆市三十五中高中生物4.2种群的数量变化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

黑龙江省大庆市三十五中高中生物4.2种群的数量变化习题新人教版必修3

种群数量的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次要不是为了( )A.单纯计算种群在必然工夫的个体数量B.描述种群数量的变化C.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D.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2.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普通不需求( )A.观察研讨对象,提出成绩,提出合理的假设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据方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C.经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测或修正D.进行对照实验3.生物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理想条件不包括( )A.物种的繁殖能力强B.食品和保存空间充裕C.气候合适D.没有敌害4.普通来说,一种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 )A.总是相反B.总是不同C.总是波动D.总是上升的或降落的5.大熊猫活动地区,大熊猫的K值正在变小,其次要缘由次要不是( )A.大熊猫本身的顺应性正在减弱B.大熊猫生活的区域范围正在大大减少C.大熊猫的专项食品正在大幅减少D.大熊猫栖息的环境正在遭到不断的破坏6.“S”型种群增长曲线表示( )A.种群在经过必然工夫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不变形状B.种群在经过必然工夫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继续增长趋势C.种群在经过必然工夫增长后,种群数量趋于降落趋势D.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的曲线7.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鲸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鲸的种群数量又急剧降落,有的乃至濒临绝灭,其缘由次要是( )A.海洋气候的变化B.海洋生态环境不利变化C.天敌和疾病的添加D.人类捕鲸活动的加剧8.鄙人列哪种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曲线增长( ) A.在实验室或自然界理想条件下 B.在合适条件下,空间条件遭到限制C.在合适环境中,食品开始出现不足D.在合适环境有了天敌的出现9.呈“J”型增长曲线增长的种群,其种群特点没有( )A.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年龄组成呈金字塔型C.保存的空间和食品条件充裕D.种内斗争剧烈10.关于种群“S”型增长的叙说中正确的是A.此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的变化与食品的关系B.此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工夫的关系C.各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相反的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和影响11.当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较合适地区后,该种群数量会发现变化,以下叙说中不正确的是( )A.先呈“S”型增长,后呈“J”型增长B.先呈“J”型增长,后呈“S”型增长C.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保持不变D.新的物种种群在此新的环境中有它必然的K值二、非选择题12.假如有几只老鼠由觅食而迁离到一个新的空间,并在那里定居下去了。

2021《高考调研》生物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考调研》生物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Word版含答案

题组层级快练(三十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诞生率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将来变化趋势C.诞生率和死亡率是打算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诞生率;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肯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的将来变化趋势;诞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打算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 B2.(2021·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A项,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生物量均削减,因此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B项,从柱状图可以看出,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项,石头导致了地形、光照等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项,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把握蝗虫等有害昆虫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 A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争辩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争辩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精确的是()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诞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肯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解析1和2可表示诞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若X表示年龄,Y 表示数量,则2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2可表示S型增长曲线的一部分;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1)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7)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4)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检测卷 (21)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题组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答案】C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为估算一包黄豆的数量,将这包黄豆和50粒绿豆混装在大广口瓶中,从瓶中随机取出一勺豆子,统计发现其总数为n,其中绿豆的数量为m。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实验模拟了标记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记后的动物B.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摇匀C.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降低实验误差D.黄豆总数约为50 m/n【答案】D 【解析】上述实验模拟了标记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记后的动物,A正确。

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摇匀,代表被标记动物与未标记动物的均匀混合,B正确。

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能够降低偶然性造成的实验误差,C正确。

假设黄豆总数为A,则有(A +50)∶50=n∶m,解得A=50(n-m)/m,D错误。

3.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

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的数量统计错误的是()A B C D【答案】D 【解析】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时,对于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在内,而对于位于样方边界的个体,遵循只计一半的原则,而选项D将所有位于边界的个体都计算在内,所以D项统计有误。

高一生物练习题——求生物种群的增长速率

高一生物练习题——求生物种群的增长速率

高一生物练习题——求生物种群的增长速率问题描述某个岛上有一种鸟(命名为BirdX)的种群数量,我们希望通过数学模型来求解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已知该种群每年的增长率为r,每年的死亡率为d,并且每年有b只鸟迁入该岛上,有m只鸟离开该岛。

假设开始时该岛上有n只BirdX。

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使用微分方程来描述BirdX种群的增长。

设种群数量为N(t),其中t表示时间。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列出以下微分方程:\[\frac{dN(t)}{dt} = rN(t) - dN(t) + b - m\]其中,\(\frac{dN(t)}{dt}\)表示时间t时种群数量的变化率,rN(t)表示自然增长率,-dN(t)表示自然减少率,b表示迁入数量,m表示离开数量。

我们可以对上述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得到种群数量N(t)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方程求解为了方便求解,我们可以对上述微分方程进行整理,得到如下形式:\[\frac{dN(t)}{dt} + (d - r)N(t) = b - m\]通过特征因子法,我们可以求解该线性常微分方程的通解。

设\(\frac{dN(t)}{dt} + (d - r)N(t) = 0\)的特征因子为λ,则特征方程为:\[λ + (d - r) = 0\]解这个特征方程可以求得特征因子λ,从而得到通解:\[N(t) = Ce^{-(d - r)t}\]其中,C为常数。

将通解带入原微分方程,可以求得具体的C:\[\frac{dN(t)}{dt} = -Ce^{-(d - r)t}(d - r) = rN(t) - dN(t) + b - m\] 化简得:\[-Ce^{-(d - r)t}(d - r) = rCe^{-(d - r)t} - dCe^{-(d - r)t} + b - m\] 根据等式两边等于0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C(d - r) = rC - dC + b - m\]解得:\[C = \frac{b - m}{r - d}\]我们可以带入特征方程的通解,得到具体的种群数量N(t)的表达式:\[N(t) = \frac{b - m}{r - d}e^{-(d - r)t}\]结论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BirdX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基础达标】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答案】D【解析】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是处于稳定阶段;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

2.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30203(140时科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答案】B【解析】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标准的“J”型;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3.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血A r=irJlHl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由题可知,0〜X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X〜t2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减小,到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K值,故A错误、B正确、D错误;由于在t i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因此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N,C错误。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2.2011年夏秋之际,“2010年河南商城多人被蜱虫咬伤后不治身亡”的阴影还未散去,据报道又有多人被蜱虫咬伤,一度引起村民恐慌。

蜱虫一般都生活在一些动物表皮,以吸取动物血液为生,所以体内经常会携带来自动物的多种病毒。

如果携带这些病毒的蜱虫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

蜱虫的生活方式、蜱虫体内的病毒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别是()A.捕食分解者B.寄生消费者C.寄生分解者D.竞争分解者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村庄里所有的骡子是一个种群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藻是一个种群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是一个种群4.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A.水B.光照C.温度D.无机盐5.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下列关于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陆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存在季节性变化B.森林生物群落中,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则生活在林下C.草本植物与乔木、灌木竞争中处于劣势,热带雨林中没有草本植物D.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不尽相同,可使环境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6.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这里所有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这些生物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③这些生物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这些生物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B.将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约K/2C.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增加速率不成正比D.种群数量增加时,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大于18.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和丁、乙和丁的种间关系相同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C.该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湖泊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9.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可见细胞质的流动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结构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先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经诱导的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D.在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应从静置培养液中部取样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苔原生态系统经足够长时间后便可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B.为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控制人类活动,禁止放牧C.给予农田生态系统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提高其稳定性D.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强二、综合题11.“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

高中生物习题与解析-专练72-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习题与解析-专练72-种群数量的变化

专练72种群数量的变化1.以下关于“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后B.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C.环境阻力主要有种内斗争的加剧、种间关系的影响以及无机环境的影响D.“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生态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有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下列关于种群的“J”型增长叙述错误的是()A.数学方程式模型可表示为: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B.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J”型增长曲线中λ大于1D.增长速率是固定的3.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是()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5.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内的各种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7.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之间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在丁的模型中处于图形底部的是幼年个体数C.丙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调查种群密度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8.[2022·河北衡水中学质检]种群的数量变动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课后习题答案

种群的数量特征问题探讨1.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P2)2.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P2)旁栏思考题东北豹一般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

幼豹2~3岁后性成熟。

而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鼠,幼鼠当年即可性成熟。

可见东北豹的繁殖能力比鼠弱得多。

一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这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内因。

(P3)思考· 讨论1.A属于增长型,C属于衰退型,B属于稳定型。

因为一般来说,幼年和成年个体数越多,老年个体数越少,出生率就越高,死亡率就越低,种群数量增长就越快;反之,种群数量增长就越慢,或者种群数量下降。

(P4)2.不一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P4)3.这说明我国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比在减少,老龄人口占比在增加。

我们应该关注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P4)探究· 实践1.强调随机取样是为了使调查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P5)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

样方过少会导致误差较大。

(P5)3.提示:鼓励学生针对调查结果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P5)练习与应用Ж概念检测1.(1)× (2)√ (3)×(P6)2.D。

(P6)Ж拓展应用1.约386条。

(P6)2.B。

(P6)3.在自然情况下,新生儿的男女性别比例大致为1:1。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有利于维系性别比例均衡,进而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P6)种群数量的变化问题探讨1.设细菌初始数量为N0,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菌为第一代,数量为N0x2,第n代的数量为N n= N0×2n。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2山东青岛高二期中)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市的人口数量可称为种群密度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其变化趋势C.标记重捕法可以估算野兔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D.种群密度的大小可以推算该种群在生态系统的相对重要性2.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

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3.(2022江苏宿迁高二期末)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只有标记重捕法4.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结构可能是(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5.下列有关生物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调查跳蝻,用标记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统计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6.在对某种兔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兔12只,则该种兔种群的总数量约为( )A.46只B.125只C.88只D.96只7.下列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B.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C.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D.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8.(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通报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全国人口共141 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 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 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第九单元 第30讲 种群及其动态 高三新高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九单元 第30讲 种群及其动态 高三新高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选择性必修2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及其动态一、选择题1.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

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关于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不正确的是(C)A.可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B.该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C.若将酵母菌的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为2a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 mL,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解析]估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即取少量菌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估算酵母菌数量,A正确;由题意可知,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当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B正确;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酵母菌的K值与酵母菌的接种量没关系,因此培养条件不变,K值也不变,仍为a,C错误;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 mL,酵母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减少,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D正确。

2. (2021·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一模)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启动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全国人口普查采用样方法调查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B.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变化趋势C.人口普查可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D.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解析]全国人口普查是对全国所有人口逐一进行调查,并不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 错误;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变化趋势,B正确;人口普查可为研究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依据,C正确;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D正确。

3. (2021·广州市高三检测)蝗虫卵会在特定月份发育为跳蝻,这是治蝗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某地招引粉红椋鸟治蝗效果,对防控区跳蝻密度的变化情况和对照区的进行比较,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调查,结果见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学与环境课后习题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章测评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学与环境课后习题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章测评

第1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C.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图2中的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2.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3.下图中可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情况下增长的曲线是( )4.某长方形的狭长样地中有甲、乙两种植株大小相近的草本植物,经目测发现甲的种群密度显著大于乙,甲分布密集,乙分布比较稀疏,某同学欲调查甲、乙的种群密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甲、乙种群密度时应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B.调查乙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面积应大于甲C.计数时应将样方内和边缘上的植株全部统计在内D.调查种群密度能反映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使用样方法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要保证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动物的正常生活C.用样方法统计种群密度时,应注意压在边上的生物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6.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迁入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3年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野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50只,标记的10只。

则下列数字最接近该地区野兔种群K值的是( )A.250只B.300只C.500只D.600只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菌体8.某同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得到了右图所示的结果。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必备知识基础练1.北极熊不能在热带生活,杨柳不能在沙漠生长,影响它们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分别是( )A.温度、水分B.温度、阳光C.水分、阳光D.阳光、水分2.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3.(2021湖南高三月考)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敌对猎物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C.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4.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

下图表示环境变化前(A以表示)某生物群落中各种群数量情况,若环境因子由A转变为B(B以表示)后,四个种群数量比例最可能是( )5.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1亩=1/15公顷A.每年的5—7月间,蝼蛄都呈“J”形增长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6.(2022河北唐县一中模拟)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

以下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和植被群落高度B.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迁入率和迁出率、捕食者数量等C.植被既能为高原鼠兔的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也能直接影响增长率D.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越大、生存环境的植被生长越旺盛,被捕食风险越低7.下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此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形,该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则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合适C.如果此种动物是老鼠,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种群数量到K值后,数量不变8.研究人员在千岛湖地区2个岛屿上调查了社鼠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2.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才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C.只是没有捕食者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3.2005年3月9日,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废纸中截获入侵红火蚁。

若其流入境内条件适宜且没有天敌的环境中,其在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增长率曲线将是( )。

4.近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5.下列选项表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平方千米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人口种群大小,虚线为每平方千米粮食产量〕。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得最长久?( )6.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

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7.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8.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9.下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③其数量仅表示种群内迁出的和死亡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而减少的个体数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0.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型增长B.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C.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D.t2时刻甲种群数量接近K/211.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12.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答题栏二、非选择题13.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型增长。

(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假如有一个种群全部消亡了,那么能够生存下来的种群最可能是,判断的理由是。

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

(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

14.(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15.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点左右,原因是。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4)现将酵母菌菌种培养在盛有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固定容器中,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滴管、显微镜等器具,测定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方案是。

参考答案1.D2.D3.A有害生物刚到一个新的条件适宜且没有天敌的环境中,由于食物充足,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会打破生态系统生物间原有的制约关系,将对其他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为定值。

4.A合理利用资源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之一。

实行“伏季休渔”就是把鱼的数量控制在K/2左右,使得鱼群有较高的增长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5.B在四国人口种群大小与每平方千米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中,只有B国每平方千米产量上升情况与人口增长相适应,基本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因此,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B国生存得最长久。

6.A比较甲、乙两图中中央两格酵母菌数,乙是甲的两倍,乙是稀释100倍后的镜检结果,故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体型较大的动物,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计数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相邻两边的菌体。

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并不能确定是否已经达到K值。

7.D A项中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多数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所以B项的说法正确;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也会加剧,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C项说法也是正确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降低。

8.B种群按“S”型曲线增长达到K值时,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食物等生态因素限制了其发展,由于种群数量是变化的(相对稳定),出生率也会短时间超过死亡率。

9.C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为“J”型曲线;一般在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为“S”型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数量差异就是由于环境阻力而造成的。

其中不仅有迁出率和死亡率的升高,还有出生率的下降。

在“S”型曲线中,随种群数量的增长,资源、空间的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从而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的最大承载量即环境容纳量(K值)时,维持相对稳定。

10.A在t1~t3时间内甲种群并不一定呈“S”型增长。

t4~t5时间内乙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说明其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种群增长速率仍大于0,因而说明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说明此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t3~t5时间内乙种群增长速率为正值,说明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11.A此曲线其实是一个“S”型曲线,AB段兔群数量较少是因为野兔还没有适应该草原的环境,性别比例并没有失调;BC段兔群数量迅速增多,为增长型种群;CD段兔群数量增长减慢,是因为兔群的种内、种间等生存斗争加剧;DE段兔群数量已经达到了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增长率几乎为0。

12.D首先注意纵坐标是种群增长速率,而不是种群数量,在增长速率为最大时,数量为K/2(K为种群数量最大值),因此K值=200×2=400(只)。

13.解析:(1)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原生动物B单独培养8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数量都是由少到多,最后在K值周围波动,说明其种群数量增长都属于“S”型增长。

(3)由于原生动物A比B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需要的时间短,且数量多;一旦将其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原生动物A的竞争能力较强,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因此A最可能存活下来;由于共同竞争相同的环境资源,在达到稳定状态时,存活的生物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少。

(4)根据题意,可先单独培养原生动物A,然后用该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的变化,即可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1)环境容纳量(或K值)(2)“S”(3)A A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 少(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单独培养过原生动物A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的变化14.解析:图示AB段没有乙醇生成,所以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C段有乙醇的产生并且酵母菌数量仍然增加,说明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在T1~T2时段,无氧呼吸产生能量少,对葡萄糖消耗量大,另外酵母菌大量增殖,所以这个时段葡萄糖消耗量大量增加。

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CO2导致培养液pH下降,不利于其增殖。

在酵母菌计数前,需将培养液摇匀,若没有摇匀并从底部取样,酵母菌数量会偏高,另外,该时期酵母菌处于衰退期,有大量菌体死亡,若计数时没有把它们排除,计数也会偏高。

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15.解析:(1)在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个体间争夺食物、空间等生存条件,种内斗争最激烈。

在此段(从t3开始)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故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

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