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认知心理学-记忆的编码与贮存
认知心理学--记忆
问题:
• 是否能够确定感觉记忆的容量是4-5个呢? • 是否有可能有些信息是在回忆或报告期间丢失的? • 在开始回忆或报告之前,即真正在感觉记忆时限内,是否能捕捉
到更多的信息?
部分报告法
• 为了解决这一疑问,Sperling(1960)设计了如下实验: • 他将先前的实验称为整体报告法(whole-report procedure),要
Erikson & Collins(1967) 材料:两张随机点子图。
分别来看,这两组点子是随机点图,但重叠起 来就会构成VOH3这几个字母。
实验材料
A、B点重叠所成的字母
实验过程
Erikson & Collins改变先后呈现两组点子的 时距,根据被试确认3个字母的情况,揭示视 觉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
• 分析:使用部分报告法时,被试能准确地报告所要求的任何一行 字母中的3个,即被试实际上对每行字母都知觉到了至少3个,这 样他们所看到的字母总数应该是9个。这就是说被试的图像记忆 的广度应该是9个以上。
• 结论:存在一种感觉记忆,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的时 间十分短暂
图象记忆的时间特性
• 如果呈现时间不延长,只延长回忆时间,也就 是将声音讯号延后出现,会不会增加记忆容量?
• Sperling利用部分报告法、延缓回忆的方式进行的实验。 • 4行字母,每行4个,共16个字母 • 系统地改变刺激卡片与声音信号之间的时距(0.1、0.15、0.30、
0.50和1s) • 让被试在听到声音信号后报告所记住的字母。
实验结果
感觉记忆的作用时间在0.5s内,约为300ms。
Erikson 等人的实验
实验二:Glanzer和Cunitz(1966)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 记忆结构
• 实验对照
– 将自由回忆得出的结果与原先呈现的顺序加以对照,就可 发现在原来的刺激系列中,不同位置上的刺激的记忆效果
•
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 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
13
结果解释
干扰说
刺激系列中间部分项目的回忆成绩较差,由于前摄抑制 和倒摄抑制共同干扰。
4.4 加工水平说
• 理论内容
– 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浅表的感
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较深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 这种加工系列体现出不同的加工深度。加工的深度愈深,则
有愈多的认知加工和语义加工。
– 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
C P
N
F L
T
X A
S
Sperling认为,被试看到的字 母要多于报告出来的。 被试没有看清字母还是看到后 又忘记了?
图4-6 感觉记忆实验用卡片
• 正式实验
• 实验程序
– 基本同预实验,但给字母卡片中三行字母配以声音信号。
• 被试任务 – 声音信号响起时,报告对应行字母。(部分报告法) – 声音信号响度随机安排 • 实验结果 – 回忆正确率100%
– 进行照片再认测验
• 结果发现:
– 作了有关诚实、魅力的判断后,再认成绩要高于仅作性别判断的
• 结果提示:
– 人的品质判定比确认人的性别要求更深的加工,也有利于再认
Rogers等(1977)
• 实验程序1:
– 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形容词,同时提出一个问题,要求被试作出 回答
• 实验材料:
– 40个形容词 – 涉及词的结构、语音、语义和自我评定
认知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对感觉记忆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视觉和听觉这两方面,视觉和听 觉的感觉记忆被分别称为图像记忆(iconic memory)和声像记忆 (echoic memory)。
美国心理学家斯珀林(Sperling)证明了视觉感觉记忆 的存在。
整体报告法(whole report)和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 达尔文(Darwin)等人用类似于斯珀林(Sperling)的
第一节 记忆概述
沃和诺尔曼(Waugh & Norman)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模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彼得森(Peterson,1959)等人的实验结果
第一节 记忆概述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短时记忆存在的另一个实验证据:
沃和诺尔曼 (Waugh & Norman)也开展了短时记忆的研 究,他们用由16个数字组成的序列探索初级记忆中项目的记忆 特点。这些项目以每秒钟1个数字的速度呈现给被试。最后,给 出探测数字,它是序列中某一位置上曾出现过的数字。探测数 字出现时伴随有一个声音,此声音提示被试回忆数字序列中紧 跟在探测数字之后第一个出现的数字(目标数字)。例如,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
1.情节记忆 是指接收和存储发生于个体特定时间的情节或事件, 以及有关该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2.语义记忆 是指运用语言进行的记忆,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相关字 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隐含的意义和所指的事物、它们彼此之间的联 系,以及有关公式、法则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等有组 织的知识。
CONTEXT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障碍及其解剖定位
第三节 临床应用——遗忘症的评定与康复
实验心理学II04 记忆
精选ppt
29
巴特利特的生平简介
Bartlett (1886.10.20 — 1969.9.30)
1914年起在剑桥实验心理学 研究室任教,1922年任主任 ,1931年正式成为剑桥大学 实验心理学教授。1944年创 建属于英国医学研究院的应 用心理学研究所。1932年被 推为皇家学会会员,1948年 被授予 “勋爵”,是英国实验心 理学家第一人。
Roediger等人主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外显记忆 与内隐记忆测验之间的分离现象只是反映了两类 测验所要求的认知程序(或过程)不同而已。这 种观点包括4个基本假设:
¬ 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认知过程与学习时所要求的认知 过程相似或重叠,则测验的成绩好,否则就差;
-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要求的提取过程不同,结果,这两 类测验从学习时不同的加工过程获益也就不同;
精选ppt
3
短时记忆的容量
记忆广度(memory span)法 以数字材料为例,向被试朗读或视觉呈现一系列数字
,呈现速度为每秒一个数字。呈现一次后,让被试立 刻按原来呈现的顺序把数字写下来。被试所能正确写 下来的最长系列叫做记忆广度。
记忆广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同一长度的数字系列 连续呈现,每种长度各呈现3个系列。正确再现一个 系列得1/3分,3个系列全部正确再现者得1分。以得1 分的最长系列的长度为基础,在加上从其他长度系列 所得的分数就是所求的记忆广度。
特 点 感觉寄存器
短时存储器
长时存储器
登记信息 注意之前的
要求注意
背诵
信息的保持 信息的形式
容量 信息的丧失
痕迹存在 提取
不可能
继续注意、背诵
复述、组织
输入的刻板 语音的、可能是视觉的、 大部分是意义的、某些听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
认知心理学课后题认知心理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章概述:从广义上讲,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口语报告是让被试在从事某种活动的同时或之后,将头脑中进行的心理活动操作过程用口语表达出来,主试记录下来,并根据有关结果对被试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
1、为什么认知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P3: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信息加工心理学。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的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为核心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认知心理学的三种研究取向之间有何异同?P15:(1)它们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2)信息加工研究取向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联结主义研究取向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大脑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4)而生态研究取向则从更加整体的观点认识人的认知过程。
3、如何通过计算机工作过程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1)把人的认知操作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必须有层次的、逻辑严密的、可运行的。
)(2)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从中观察和了解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辨别、比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上的心理活动过程。
第二章注意过程: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
这种加工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或注意性加工。
:是不受人所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
是平行的,可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项目,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其中一个物体,而不是全部。
——注意的选择性。
(对个人很重要的词语会被注意到)感觉登记选择性过滤器觉察器短时记忆反应反应过滤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有限,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通过过滤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暂存于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消退。
认知心理学知识要点
认知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概述认知与认识的区别和联系联系:二者都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都是信息的获得和使用过程。
区别:认知客观性强,认识主观性强。
“认知”比“认识”更适合用于描述信息加工过程。
认识主要用于哲学领域,认知主要用于心理学领域。
信息加工取向与联结主义取向的要点加工:认知主义/符号加工取向诞生:上个世纪60年代。
假设:以计算机为隐喻。
知识和信息在大脑中以符号语义表征形式存在(如计算机的二进制),认知加工就是符号加工或符号运算。
符号信息按照时间顺序加工——串行加工。
解释水平:心理水平/认知水平,处理的是已经表征的信息。
联接:诞生:上个世纪80年代。
假设:以“神经网络”为隐喻,认为知识和信息在大脑中以神经元联结特性和活动特性来表征(分布式表征),认知加工就是神经网络的并行加工。
很多应用是“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
解释水平:介于神经与表征水平之间,处理的是尚未表征的“亚概念”,能解释心理的初始表征。
口语报告法的特点:首先,它采用了现代化的录音技术,对被试的口语报告进行完整的实时记录。
在把录音记录转换成文字以后,研究者就可能根据课题需要,分析心理过程的任何一个部分,同时也可能系统地考察口语报告数据的可靠性程度;其次,认知信息加工模型理论的,,为口语报告数据的采集、加工、编码和分析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三,根据口语报告的分析数据,可以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看其能否再现人类的认知加工过程。
大脑认知过程和计算机处理信息过程有何相似之处:具有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储存符号、复制符号、建立符号结构和依靠已掌握的符号操作系统完成行为的6个功能。
第二章注意过程注意概念中的集中和指向的理解:集中是指内部心理资源的聚集和紧张性,而指向是指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选择性定向。
集中往往是内部的,基于任务的;指向往往是基于外部对象的。
注意的四个品质: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同时注意)注意的转移(指向转移)证明衰减器模型的实验设计注意的选择反应模型第三章知觉与模式识别经典的知觉理论如何解释知觉过程?人类具有不需学习的整体知觉组织机制,使我们可以将外部刺激以整体而非部分的方式知觉为“完形”。
认知心理学--短时记忆
组块对知识经验的依赖-实验3
• Chase和Simon(1973)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 实验中,被试是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新手各一人。给被试呈现
一个真实的棋局,要求他们照着这个棋局尽快地在并排的另一个 棋盘上再将它们摆出来。 • 分别记录扫视和复盘所用的时间。 • 应用的棋局共20个,皆取自棋书或杂志,其中一半为中盘,一半 为终盘。
• 过程:将不同接近程度的句子分别呈现给被试,在要求被试立即 进行顺序回忆。
• 结果:词的回忆百分数是句子接近度的函数,句子愈接近正常的 句法结构,其字词回忆的成绩也越好。
30
31
容量有限的性质
• 1、贮存有限观点: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空 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
43
实验结果分析
短时记忆可表征范畴意义,存在某种语义代码,因而其贮存也受到前后材 料的意义联系的影响,否则就不会在应用同一范畴刺激(字母)时,出现 强烈的前摄抑制;也不会在应用另一范畴刺激(数字)时,出现"自前摄 抑制释放"。
44
• 语义代码的实验思考
• 自前摄抑制释放和语义混淆也许涉及长时记忆贮存的信息和加工。 • 从前摄抑制实验来看,在连续试验中加工信息,包括前后材料的意义联
描以从头至尾扫描方式来实现的。可以将之理解为扫描模型 (Scanning Model)。
46
实验设计
➢顺序呈现1~6个1位数(识记项目),要求被试记住呈现的数字,识记之后称 为记忆集(memory set)
➢每个数字呈现1.2秒; ➢刺激呈现后,间隔2秒,呈现测试项目(一个1位数) ➢要求被试,回答问题:记忆集里是否有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在记忆集里称为目标刺激,也就是要找的目标; ➢如果“肯定”,按红色键盘,如果“否定”,按绿色键盘;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
2.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 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 多。
Smith(1954) 二进制数字实验
如果以每一个二制数为记忆单元,则可产 生18个组块,如果以5个为一个记忆单元, 则可产生4个组块。如果要记住这一长串数 字,可以记20、9、25、6这个几个数字即 可,也可以记10、2、7、3、1,复述时可 以迅速地还原为二进制。
输入的信息变成头脑可接受的形式,这就是编码。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有不同形式。 编码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 操作。
储存(storage)是把信息以一定形式保持在人脑中。
知识的存储也叫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tion)。 这种表征可以是事物的图象,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存储是记忆过程的中间环节。
1974)
无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 (Carballis,1972;Morin,1976) “是”反应的拟合线的斜率与“否”反应的 不相等(Theios等,1973)
Townsend(1972)平行加工观点
二、直通模型
系列加工模型和平行加工模型都以比较或搜索 为核心,它们都认为,短时记忆是通过比较或搜 索过程而实现信息提取的。 Wickelgren (1973)认为短时记忆中的各个 项目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的,人可直接通往所要 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Direct Access Model) 。
前摄抑制释放实验 (Wickens,1972)
采用前摄抑制设计进行了研究,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对 继后学习和再现的干扰,先后学习的材料相似的干扰作 用最大。
前摄抑制释放实验 (Wickens,1972)
认知心理学第6章长时记忆
a
1
第一节 长时记忆概述
第二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第三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第四节 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
的组织
a
2
第一节 长时记忆概述
一、长时记忆的涵义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一分 钟以上,几天、几月、几年,乃至终身的 记忆。
a
3
二、长时记忆的体系
语义记忆
长
陈述性记忆
时 记
例如,先让被试看elephant、accordion和 thimble等单词,然后要求被试进行词干补笔, 其中有些词的词干与刚才学过的词干对应,即 ele_____、acc______、thi______,还有些词的 词干与刚才看过的词没有任何联系。
a
34
(2)知觉辨认
是指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 列单词,然后在速视条件下(30毫秒) 辨认学过的单词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 单词。通常的结果是,学过的单词辨认 率显著高于未学过的。
a
37
二、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检索
(一)回忆: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 (二)再认 (三)双过程理论
回忆过程包括了对刺激信息的搜索与判断两个
主要的子过程。前者是指在长时记忆中搜索存储 了的刺激信息项目;后者是指对搜索了的刺激信 息项目做出决定,判断是否是自己所要求的刺激 项目。
a
38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比较
a
32
2.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
是指由于近期
(1)再学的节省
与某一刺激的接触 而使对这一刺激的
(2)无意识学习(内加隐工学得习到)易化。
(3)启动效应 (4)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
a
33
3.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3.解释
两类句子都进行了语义加工,依据加工水平理论,这应该是最深层次的加工,加工结果应该相同,为什么在提取时出现由句子复杂性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这是精细复述或精细编码在起作用,被试者对复杂句子所进行的语义加工看来要比对简单句子的加工获得了更丰富、更精致的认知代码。
2.Ebbinghaus的观点意味着记忆是被动发生的,至少对于已转移到永久性记忆中的材料是如此。
3.记忆系统与其他认知系统的加工过程不同。
二、Bartlett的研究取向:重构
1.Bartlett的方法与Ebbinghaus有几点不同
(1) Bartlett更注重被提取材料的质量。
(2) Bartlett强调记忆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对个体经验所作的描述也是经常变化的。
(2)结果
客体的尺寸差异和回忆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当这种差异较小时,被试者更有可能回忆出对应的客体。
(3)解释
评估差异的任务需要对对象的特征进行语义分析。但当客体尺寸差不多相同时,需要更深层的分析,因而能产生更持久的记忆编码。
被试者估计尺寸差异时并不知道要进行记忆测验,但是他们对单词的语义分析有利于记忆提取。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提取成功的可能性取决于加工类型而不是记忆难度。
2.加工深度与加工所用时间在定义上是无关的,而让被试者就其加工深度进行自我报告也存在着许多困难(Sesmon&Virostek,1978)。
(三)加工深度与自动加工之间的关系
语义判断任务非常熟练。
1.自动加工时,不需要多少认知负荷就能完成作业。按照自动加工的观点,被试对这些材料就可能保持得很少或根本没有保持。
(三)实验证据(证明加工深度效应)
认知心理学 第四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Atkinson & Shiffrin,1968)的记忆存储库理论 示意图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修订的记忆系统模型
第一节 记忆概述
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补充)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记忆的加工水平模型
克雷克和洛克哈特(Craik & Lockhart)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二)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
1.情节记忆 是指接收和存储发生于个体特定时间的情节或事件, 以及有关该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
2.语义记忆 是指运用语言进行的记忆,是一个人所掌握的相关字 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隐含的意义和所指的事物、它们彼此之间的联 系,以及有关公式、法则和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等有组 织的知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三)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按记忆的意识维度,长时记忆还可分为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和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
内隐记忆:又称非陈述性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却能 在特定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换言之,内隐记忆是指人们既 没有觉察到自身拥有,也不需要有意识地提取,但在特定的任务操作 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的记忆,是一种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对当前任务的 顺利完成产生易化的作用。
部分报告法证实了声像记忆的存在。
第一节 记忆概述
2.短时记忆 是指人脑对刺激信息保持在1分钟左右的加工处理 和编码,是信息的感觉接受器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中间环节。
詹姆斯(James)提出记忆的二元理论,将记忆分为 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类。 沃和诺尔曼(Waugh & Norman)提出两种记忆系统模型。 彼得森(Peterson)等人通过实验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存在。 支持短时记忆存在的另一个证据,是源自自由回忆实验的系列 位置效应。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经典实验一、康纳德法(1964):短时记忆编码研究康纳德针对听觉代码而设计的,用听觉码研究短时记忆的编码,其突出特点是对被试的回忆错误进行分析。
实验目的:探讨短时记忆是如何进行编码的实验材料:10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B C P T V F M N S N两个表:视觉呈现字母的回忆混淆矩阵和听觉呈现字母的回忆混淆矩阵实验程序:第一阶段是用字母广度作业测量视觉呈现的字母的错误回忆;第二阶段是在白噪音背景下,测量听觉呈现的字母的错误回忆。
实验结果:刺激材料无论是视觉呈现还是听觉呈现,回忆错误与正确反应之间有语音上的联系。
例如:在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如E和F)很少发生混淆。
这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编码形式。
人们通过研究语音类似性对回忆效果的影响,证实了语音听觉编码方式的存在。
评价:1、这个结论是否有普遍性受到了怀疑。
因为康拉德的实验是以英文字母作记忆材料,字母以拼读为主要职能,缺乏意义,虽然也有一定的形状,但对被试来说,读音应是它的最突出特征。
对于汉字情况就不尽然。
如有实验(莫雷,1986)表明,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
对于绘画,脸和身体动作以及视觉观察事件所属范畴的短时记忆,倾向于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因此,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变化的。
2、声音相似的字母,视觉特征也相似。
如B与P,M与N。
就很难区分是因为觉特征相似造成的回忆错误,还是因为听觉特征相似造成的回忆错误。
3、视觉或听觉接受字母等信息的同时,总有内部言语伴随。
与此相应的信息就能转换成言语运动器官的动作模式。
(从喉、舌等有关部位的肌电图获得证实言语运动器官确实在活动。
)因此,听觉混淆现象也有可能是言语运动或发音的混淆所致。
故很难从混淆的错误中肯定哪是听觉混淆,哪是发音混淆。
鉴于此种情况,人们常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 VL单元,所以,听觉编码常包含这么几个方面的意思。
认知心理学 教案 讲义 第四章 记忆结构
第四章记忆结构(6课时)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年出版《记忆》一书,开创了记忆研究新纪元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重视。
Ebbinghaus对长时记忆的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Bartlett对记忆材料如何保持的研究也引人注目。
20世纪50年代,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容量有限的几个项目被控制、保持的现象——短时记忆,突破了过去把记忆看成是一个单一整体,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又研究保持时间更短的感觉记忆,产生了多重存贮说。
同时,由于信息加工论的引入,长时记忆的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长时记忆模型等。
从上面对记忆研究的历史的简短回顾,可以发现记忆结构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反映了近百年来记忆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2课时)一、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重点掌握)(一)Ebbinghaus在研究长时记忆中已经涉及到短时记忆的现象。
他在研究无意义音节的系列学习中发现,当每个音节只学习一次时,可以回忆起7个音节,这实际上就是短时记忆现象,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区分开来。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W.James(1890)根据意识经验区分了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能意识到并能忠实地重现刚刚知觉到地事件。
初级记忆具有暂时地性质,次级记忆是一种间接记忆,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泾阳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
Waugh 和Norman借用了Jame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个术语,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二)两种记忆说的基本内容(一般掌握)Waugh和Norman的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指的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他们首创用框图来表示这两种记忆系统。
二、两种记忆存在的证据(了解)1、临床和动物实验临床经验表明,许多脑损伤者常常不能回忆出受伤前几秒发生的事情,但对受伤前几分钟或几小时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回忆出来。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6)
自下而上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亦称“数据驱动加工”。
与“自上而下加工”相对。
信息加工的方式之一。
指个体在对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进行知觉时,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方式。
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信息加工理论(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亦是第一代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是从机能上,即从行为水平上将人的大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主张人脑是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人的认知过程就是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力图建立心理活动的计算机模型;涉及人如何注意、选择和接收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内在化和组织;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作出决策和指导自己的行为。
信息加工理论在阐明人类的认知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心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知觉、记忆、语言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实验研究,成为当代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
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人的认知过程的理论模型。
假定人的认知活动(即信息加工)是一个由若干连续阶段构成的过程。
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即发生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整个事件的一个子过程。
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性操作的产物。
用语言、流程图或数学术语来表述信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加工,借助计算机即构成人类行为的信息加工模型。
如,司机看见红色信号灯就会停车,用信息加工模型来表示就是:(1)灯光记录在司机的视觉系统中;(2)司机提取和利用存储在记忆中的相关信息,识别出这是红色信号灯;(3)提取存储在记忆中的一条规则,即遇红灯就停车;(4)执行这条规则。
信息加工模型能直观地描述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部心理过程。
并行分布加工模型(parallel distributedprocessing model):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中利用联结主义思想解释信息加工和知识表征方式的模型。
心理学:第六讲 记忆:信息的编码、存储与提取
▪ 瞬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很短。视觉信息的保存时 间约为0.25-1秒。听觉信息的保存时间为5秒以 下。
▪ 除非学习者有意将刺激材料经注意及辨别后, 立即传送入短时记忆,否则在瞬时记忆中停留 的信息很快就被新收录的其他信息冲掉了。
对教育与学习的启示 忆(工作记忆): 记忆的缓冲器
认知论
▪ 将遗忘解释为记忆检索困难的结果。而检索线 索的适当与否,是形成检索困难的主要原因。 如果线索不足或不当,或与学习时的情境脱离 太远,形成检索困难,就会造成遗忘(线索关 连遗忘)。
▪ 提取效果是编码情景与提取情景相似性的函数。
▪ 有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不会消 失的,遗忘只是一种提取障碍。
们所使用的主要结构方式之一。
▪ 听课时如何更好的利用组块技巧?
长时记忆: 最后的目的地
长时记忆的类型
▪ 陈述性记忆(知道是什么)
1. 语义记忆(一般性知识) 2. 情景记忆(个人的回忆)
▪ 程序性记忆(知道如何做)
▪ 应用:下列回忆,分别包含了哪些记忆?
“昨天下午下班后,我骑自行车回家。迎 面碰到一个同学牵着一个我不认识的漂亮 女生的手散步,我向他做了个鬼脸。他们 很囧,我很得意,吹着口哨而去。”
▪ 用抽象的文字或符号代表具体事物。
▪ 存储
▪ 将经编码的信息,留存在记忆中,以备必要 时可供检索之用。
▪ 贮存的时间长短,视记忆类别而定。
▪ 一般认为,不同性质之信息(如属视觉、听觉、 味觉等不同信息), 与大脑皮质之各部位功能 有关。
▪ 提取
▪ 指在必要时将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取出应用 的心理历程。
▪ 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动机论
▪ 认知学派:即使某种信息确实贮存在长时记忆 之内,但如个体对刺激或检索指引缺乏动机, 不感兴趣,因而不予注意,自然就会出现较多 的遗忘。
认知心理学4
“三耳人”实验
实验项目:实验首先让被试带上具有双声道的立体声耳机, 然后同时向双耳分别输送由字母和数字组编的声音刺激,例 如,给左耳输入的是“B”和“5”,同时给右耳输入的是 “M”和“5”,被试主观体验是从左耳听到B,右耳听到M ,而数字“5”似乎来自头部正中(其实是从双耳来的)。这 样就出现“三耳人”,很像斯波林的3行字母。 全部报告法和部分报告法:每个项目的呈现时间为1s。应用 部分报告法时,在被试面前的屏幕上打出一个光条,这光条 可在屏幕的左、中、右不同位置出现,被试见到左光条报告 左声道的项目;看到右光条报告右声道项目;看见中光条报 告全声道项目。 即时回忆与延缓回忆:视觉线索与刺激的时距为0、1、2、4s 。
自19世纪末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记忆 研究以来,记忆问题在心理学发展史上都备受关 注。但是直到本世纪50年代,心理学对记忆的研 究,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模式 、实验材料,基本上沿着艾氏的方向进行的,因 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记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长时 记忆研究的水平上。由此带来许多问题。50年代 以后,在记忆领域领域中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人 们认识到了短时记忆的存在,时而认识到了感觉 记忆的存在,并由此形成各种记忆信息的加工模 型,解释记忆的结构特点。
Company Logo
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实验
【全部报告法】Whole Report
Sperling在1960年设计的 实验,通过速示器以每张 50ms的速度给被试看一张 有9个字母的卡片,分上、 中、下3行,每行3个字母( 如图)。卡片呈现完之后要 求被试将看到的字母报告出 来,越多越好。 实验结果: 被试一般只能报告4—5 个字母。
本章内容
1. 2. 3. 4. 两种记忆说 感觉登记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加工水平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8)
• 三、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 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包含了从感觉登记到长时记忆 的完整过程。 • 这是目前认知心理学中最流行的关于记忆结构的模型,该模 型实际上是Shiffrin和Atkinson模型的简化。
14
《认知心理学》
第三节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80 70 60
回忆( %)
50 40 30 20 10 0 机械复述 视觉表象 学习方式
动态视觉干扰 无关言语
Quinn & McConnel(1996)要求被试学习词表。干扰任务有随机点 的动态变化,或无关外语言语。
35
《认知心理学》
30 25
冗余度(%)
20 15 10 5 0 0 2 4 6 8 同时记忆的数字负荷
32
《认知心理学》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短单词 长单词 听觉,无抑制 视觉,无抑制 听觉,抑制 视觉,抑制
语音环:语音贮存、发音控制过程
33
《认知心理学》
30 25 20 15 10 5 0
弱棋手 强棋手
控制条件
发音抑制
视空抑制
执行抑制
实验条件
34
《认知心理学》
(Wickens,1972)
25
《认知心理学》
二、工作记忆
• 工作记忆是一个针对短时记忆更广泛的概念。 • 它不仅具有暂时存储的功能,还有加工信息的功能。 • 它是人们用于完成问题解决、推理、语言理解等复 杂认知任务的记忆资源(Baddeley, 1986)。 • 工作记忆系统由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 实验范式
--双任务范式 在完成第一任务的条件下,同时进行第二任务。 例如,重复击打(控制条件) 随机数字产生(中央执行系统抑制) 顺时针方向按计算机键盘(视空图像处理抑制) 迅速重复单词(发音抑制)
31
《认知心理学》
• 语音环的证据 音近效应(语音相似出现混淆Conrade,1964) 词长效应 听觉抑制
2
《认知心理学》
第四章 记忆结构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两种记忆说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加工层次模型
3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1)
• 一、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
• 两种记忆说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着短时 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 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 2、自由回忆实验
• 在自由回忆实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实验材料呈现位置不同,记忆的效果不 一样。
6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1)
• 感觉记忆特征:信息持续的时间极为短暂,但为进一步的 加工提供额外的、更多的时间可能,对知觉活动本身和其 他高级认知活动均有重要意义。 • 目前关于感觉记忆的研究主要在听觉和视觉通道上进行。 视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为图像记忆(Iconic Memory),听觉 的感觉记忆被称为声象记忆(Echoic Memory)。
Chase和Simon(1973)
17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3)
• 3.分组 • 与组块相似,但它不是意义分组,各成份之间不存在意义 联系。 • 分组是将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成一组。
18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4)
•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空间及其有 限的槽道来说明。 • 2、Baddeley等(1975)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取决于人在2秒 钟内能够复述的信息的数量。
38
记忆的多重储存模型的合理性及其弱点
表 8.9 公认的语词记忆的 3 种存储器之间的差别 特 点 感觉寄存器 注意之前的 不可能 输入的刻板复 写 大 消退 0.25~2s 读出 短时存储器 要求注意 继续注意、背诵 长时存储器 背诵 复述、组织
登记信息 信息的保持 信息的形式 容 量
语音的、可能是视觉的、可能是 大部分是意义的、某些听觉的和 意义的 视觉的 小 置换、可能消退 到 30s 可能是自动的、项目在意识中语 音线索 无限 可能无丧失、由于干扰导致无法 分辨信息或“捉住”信息 几分钟到几十年 提取线索、可能的搜索过程
43 两种性质阅读的记忆激活(Solso,1979)
《认知心理学》
3.加工层次途径的贡献及问题
• 在Craik等人提出加工层次的概念以前,记忆的研究者几乎没有注意 到知觉和记忆的关系,也不知道编码、加工过程具有多种形式因而是 灵活多变的。 • 多重存储模型只强调复述一种加工过程,有很大的局限性。 • 现在,所有的记忆理论都必须对性质不同、丰富多彩的加工过程作出 说明。 • 另外,加工层次概念奠定了一个基础,使得研究者有理由推论编码障 碍(encoding deficits)是记忆障碍的一种原因。 • 加工层次途径也有它的缺陷,即加工深度没有独立的指标来规定。这 样,加工深度就是由实验结果来定义的,记得好的必定是加工层次深 的;而加工层次概念认为,加工层次深的,必定记得好。这也就陷入 了循环论证的圈子里了。Craik等人非常理解这一问题,曾尝试使用 加工时间作为独立指标来测量加工层次,但实验研究表明,加工时间 与各加工层次并没有对立关系。
保 存 量 与 复 述 次 数 的 关 系 41
《认知心理学》
第四节
• 三、加工一致性
加工水平说(4)
• Craik等认为,记忆的效果不仅依赖对项目本的加工,而 且也依赖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 (见右图)
42
《认知心理学》
第四节
• 四、关于加工序列
加工水平说(5)
• Craik等人认为,虽然感觉分析必然要在语义分析之前, 但是其他的加工却不是按上下级组成一系列水平,而是一 种编码的侧向扩散。
28
《认知心理学》
• 一个以语音形式(基于言语的)保持信息的语音环 (articulatory loop;phonological loop)。 • 一个专门进行视觉和/或空间编码的视空图像处 理器(visuo-spatial scratch pad;现称visuospatial sketch pad)。
• 短时记忆作为一种容量有限的信息贮存器。
记忆糟道的比喻
• 短时记忆不只是贮存信息的一个特定的地方,它 还是将认知资源集中于一小部分心理表征的内在 机制(Cowan, 1993; Shiffrin, 1993)。例如:研 究结果表明,内隐记忆的短时表征需要汲取短时 资源才能转入更为长久的记三级加工模型(6)
• 一、Atkinson-Shiffrin记忆系统模型
• 他们认为记忆有三种贮存:感觉登记、短时贮存和长时贮 存,并将记忆和记忆贮存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12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7)
• 二、模型的扩展 • Shiffrin和Atkinson 对Atkinson-Shiffrin 记忆系统模型加以 扩展,特别是对控 制过程作了较多的 扩展。
感觉记忆实验用卡片
8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3)
• 2、图像记忆的特性
• 视觉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在0.5s以内,约为300ms。
• 在感觉记忆中存在信息整合现象,其过程是自动进行的, 不受意识的控制。 • 感觉记忆的容量相当大,至少为9个字母以上。
9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4)
随机数字或字母的生成(Baddeley,1996)。Baddeley认为随机 数生成任务的成绩依赖于被试在提取计划之间快速切换的能力, 以避免发生固定的反应。
36
《认知心理学》
37
《认知心理学》
第四节
• 一、加工水平
加工层次模型(1)
• Craik和Lockhart(1972),在对多贮存说进行多种质疑之 后,Craik等进行许多实验,提出加工水平理论。 • 依照加工水平说,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 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 的和语义的分析。
26
《认知心理学》
工作记忆的结构
central executive phonological loop visuo-spatial sketch pad
中枢执行
27
《认知心理学》
中枢执行系统(central executive)
Baddeley提出中枢执行系统的功能
• • • •
提取计划的切换 双重任务的时间共享 选择性注意与抑制 长时记忆信息的暂时兴奋
4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2)
• 二、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 • 1、临床和动物实验
• 脑损伤串者的临床表现:逆向性遗忘提示某种短暂的即时 记忆受到损害,而长时记忆则未受影响。
• 动物实验:高等动物在被摘除海马以后,原已习得的反应 保持无损,但新的反应却难以形成或保持
5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3)
19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1)
20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2)
• 一、感觉代码 • 1、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 很多研究者认为,听觉编码在短时记忆中占有支配地位。 • 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 式的加工过程(Encoding)。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 形式叫做代码(Code)。
7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2)
• 一、图像记忆 • 1、部分报告法实验(Sper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