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高频考点梳理(迎考推荐版)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42个高频考点一、中国的政治文明【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全国卷历史高考的必背知识点总结
全国卷历史高考的必背知识点总结在高考历史考试中,了解考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为了优秀的成绩,考生应该掌握并记忆一些基础的知识点,这里总结了一些关于历史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革命时期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是清朝灭亡和民主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转折点。
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事件、革命进程和成果。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升华,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爱国主义运动。
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五四运动的背景、主要事件、影响和意义。
二、国共内战时期1. 南京政府时期(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些年间重要的政治事件、人物、政策等应该被掌握。
2.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的一个历史时期,是中国革命进程的关键时刻。
战争的主要事件、策略和历史意义等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
三、建国以后的中国1. 政治制度的演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建立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系列演变。
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关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公有制经济等。
2. 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历了一段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历程。
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关于整风运动、1956年的百花齐放、1957年的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
四、建国以后的中国对外关系1. 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对于中国外交史的重要历史性事件,应掌握的相关知识点有七十年代中美建交、文化大革命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拥抱市场型的王安顺模型等2. 对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许多亚洲和欧洲国家都有着广泛的合作,相关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应该被掌握以上是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的总结。
切记,高中历史的知识点虽然繁杂,但只有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历史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高考来说,历史考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科。
掌握历史必背知识点是高考复习的核心。
下面将整理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高中生历史复习有所帮助。
一、人类起源与早期文明发展1. 人类的起源:直立人、直立智人。
2. 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遗址。
3. 黄河流域古代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长江中下游古代文化。
二、古代近东文明1. 近东地区的城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波斯文明等。
2. 法老国家的发展:早期王朝、中间王朝、新王朝。
3. 犹太民族的发展:犹太教的兴起和发展、犹太人的迁徙与传播、散居时期的犹太人社会生活。
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争霸:阿拉戈斯同盟、伯罗奔尼撒战争、马其顿帝国的兴起。
2. 古罗马社会的基本特点:贵族制、平民制、奴隶制。
3. 罗马帝国的兴衰:奥古斯都改革、波斯战争、影响罗马帝国灭亡的因素。
四、中国古代文明1. 三皇五帝时期的远古历史:神农氏、黄帝、尧舜禅让、大禹治水。
2.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太甲、商纣王的统治、周武王的革命和西周的统治。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诸侯国的兴起和争霸、孔子及其学说、孟子、墨子、韩非子等思想家和学派。
五、秦汉帝国的兴起与统一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的军事制度改革、焚书坑儒、筑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2. 西汉帝国的建立:汉高祖刘邦的统治、薄太后、文景之治等。
3. 新莽政权的建立与推翻:新莽的政治制度和政策、王莽的改革措施、赤眉起义。
六、魏晋南北朝时期1.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
2.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变革:士族统治、九品中正制、青楼、密教的传入。
3.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佛教的起源和基本教义、佛教的兴起与发展、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播和影响。
七、隋唐帝国的建立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1. 隋朝的统一:隋文帝杨坚的统治、开封、洛阳两都、隋的军事制度和政治改革。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高考高频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学科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各个地区的高考历史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说,历史学科的高频知识点还是有一些共同的。
下面将对历史学科的高频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古代史(1)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演变:黄河流域的文明、长江流域的文明、两河流域的文明等。
(2)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兴衰更替,思想家的著作与思想。
(4)秦汉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统一帝国的建立。
(5)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6)唐宋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二、近代史(1)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尤其是朝代更替的原因。
(2)鸦片战争及其后果,近代中国对外关系与积极应对的原则。
(3)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的道路选择。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其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三、现代史(1)国际格局的演变:冷战时期、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世界多极化等。
(2)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
以上只是历史学科的一部分高频知识点,希望能够对考生进行复习备考提供帮助。
当然,在准备历史考试的过程中,考生还需要深入学习教材,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熟悉题型和考点,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考生保持长期的积极性和耐心。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对社会、国家和人类有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历史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秦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4. 汉朝的六个时期及其特点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7. 宋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辽金夏的兴起与覆灭9.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0. 明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11. 清朝的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对外侵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1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内容2. 古代文明(如伊尼干、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士统治4.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5. 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革命6.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英法工业革命及工业化的全球扩散8. 近代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包括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1. 冷战与两极格局12.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5.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权的统治6.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7. 北伐战争及国共合作8.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政权建设9. 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与人民抗战胜利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四、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2.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与战后秩序的形成6. 冷战与两极格局7.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全球跨国公司的兴起8.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道路9.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发展受阻的原因10.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五、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关系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联系2.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相互影响3. 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4. 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现代史的启示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2023年高考历史高频核心考点汇总
2023年高考历史高频核心考点汇总历史学科核心思维一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阶级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唯物史观二历史学中的几个概念认识历史史实历史叙述历史阐释历史观点历史评价三对同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历史评价的原因受时代的影响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立场的不同政治立场、国家立场、阶级立场等。
史观的不同个人因素的影响对历史史料的选取和辨别不同四历史学习的三个层次白描式历史反思式历史哲理式历史五史书的类别通史与断代史的区别纪传体与编年体的区别国别史与世界史的区别六历史学习中常见的思考方式政府或个人越是提倡的,就是社会上越缺乏的政府或个人越是反对的,就是社会上越泛滥的统治者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是为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即任何一个时代的政府或是个人提倡古代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是赋予了当时的时代含义的,都是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必然作用于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必定要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一定时期的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必定是受到一定期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且政府制定的任何政策,都要关注民生历史学科核心知识一、先秦史部分中国史部分必备识记核心一夏商西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贵族政治尚未形成高度集权具有神秘化色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宗族色彩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家国同治突出等级,注重血缘为后世的大一统奠定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认同二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大动荡、大转型和大变革——根源铁制农具与牛耕的大量推广和使用,生产力大大提高政治上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奴隶主贵族阶级的衰落,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分封制逐渐瓦解,郡县制逐渐推行经济上、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工商食官制逐渐被突破,私营工商业发展,但官营工商业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形成、集体农耕向个体农耕转变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思想繁荣轴心时代,早熟文明、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儒家思想的形成周孔之道、新兴地主阶级的价值取向和观念的形成阶级上士阶层的兴起军事上诸侯之间争霸战争到诸侯之间兼并战争分裂中孕育统一二、两汉历史知识部分一汉初、政治上汉高祖刘邦为强化中央集权推行郡国并行制,后期导致诸侯王问题,汉景帝实施削藩措施解决诸侯王问题,酿成“七国之乱”,部分解决诸侯王问题,将诸侯国的行政任免权收归中央,但未能彻底解决诸侯王问题。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解析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解析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知识领域,其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考的重点。
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将对部分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从秦朝建立起,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特点包括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在中央,通过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等机构的设置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行省制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汉武帝时期设立内朝,以削弱丞相权力。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2、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演变。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选官制度。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为庶族地主和平民提供了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但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逐渐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二、中国古代经济1、农业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是经济的基础。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古代还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郑国渠等,保证了农业的灌溉。
土地制度方面,经历了井田制、均田制等的变化。
在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2、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精湛,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如纺织业、陶瓷业、冶铸业等。
丝绸和瓷器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直到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
3、商业商业的发展与农业和手工业密切相关。
从商朝的“商人”出现,到宋朝商业的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高三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整理
高三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整理高三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整理1、周朝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战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
2、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3、礼乐制度(1)制定者:周武王之弟——周公旦(2)内容:礼,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周公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乐,舞乐、史诗等,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社会大变革:1、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都城到洛邑,东迁后的周朝称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时期。
2、社会大变革的概念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经历500余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
3、社会大变革(1)最深刻的变革来自经济领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
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变化: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阶级关系变化: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出现。
经济发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私人手工业与商业的活跃。
(2)战国时,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改革达到高潮。
二、百家争鸣(B)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由于“士”对社会变革的态度、思考方向不同,提出了关于治理社会、安定人心不同的方案。
2、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1)儒家①创始人:孔子。
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为“礼”输入了新的生命力,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
②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
③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2)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代表人物韩非、李斯等)正面肯定当时的社会大变革,提倡“法治”,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
高考的高频历史考点知识内容
高考的高频历史考点知识内容历史的高考高频考点【高频考点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影响(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掠夺的财富加快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②政治方面: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
③思想文化方面: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快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融合。
(2)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①对世界市场而言: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②对欧洲殖民国家而言: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对殖民地而言:促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④对国际关系而言: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殖民争霸战争的发生。
【高频考点2】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国际贸易日益重要,需要建立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2)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材料,使世界贸易范围规模迅速扩大。
(3)交通运输条件和通讯手段的改变,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更加便捷。
(4)19世纪中后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频考点3】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是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粮食税,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_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_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必背大题,一定要清楚的知道,高三冲刺的同学一定要重点复习,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知识上,避重就轻就不好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古代史知识:商西周政治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商周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文字: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犁牛耕春秋晚期人工冶炼铁器儒家诞生:孔子创立(仁、礼、《论语》);孟子(仁政);荀子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战国时期出现指南针(“司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楚辞(《离骚》)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设立刺史制度儒学成为正统: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丝织业:西汉丝绸之路造纸术的发明(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汉赋魏晋南北朝“书圣”王羲之(草书、行书)隋朝唐朝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唐朝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唐诗两宋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儒学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两大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瓷器:景德镇“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宋词元朝地方设行省(即行中书省)元曲:关汉卿《窦娥冤》明朝明太祖废丞相,宰相制度结束,明成祖设立内阁,专制主义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帮出现(晋商、徽商,会馆产生)明清时期实行“海禁”: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批判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京剧:四大徽班进京,汉调和徽剧融合形成京剧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秦朝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梳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梳理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
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
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高考历史考点先秦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秦汉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2023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
2023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历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占有很大的分值,是学生必须认真复习并掌握的内容之一。
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有一些高频考点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将介绍2023年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
第一部分:近代史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考生需要掌握该事件的基本经过和影响。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研究:•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中中方的主要指挥者是谁?•鸦片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中日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又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考生需要掌握该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研究:•中日甲午战争的发生背景是什么?•中方出战的战舰是哪些?•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获得了哪些利益?第二部分:现代史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考生需要掌握该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研究:•五四运动的主要活动地点是哪里?•五四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五四运动的影响及其意义是什么?五卅惨案五卅惨案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考生需要掌握该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研究:•五卅惨案是什么?•五卅惨案的原因是什么?•五卅惨案的结果及影响是什么?第三部分:古代史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考生需要掌握该时期的基本特点和事件。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春秋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产有哪些?•春秋五霸是谁?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考生需要了解该时期的重要政治和文化事件。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研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重大改革是什么?•汉武帝时期的科举制度改革有哪些重大变化?•秦汉文化遗产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第四部分:世界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考生需要掌握该事件的基本经过和影响。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家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背景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对全球的影响是什么?英美工业革命英美工业革命是世界史上的一次伟大历史事件。
2023通用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
2023通用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高考的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全部重要考点知识梳理汇编(完整版)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简约识记一、早期政治制度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用于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二、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
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既配合又牵制;形成了一整套地方官僚体系。
作用:成为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制度:汉代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
地方制度:汉初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代节度使;宋代文臣做地方官;元朝行省制。
两个趋向: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衰弱;地方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举措:明朝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结果: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能力提升1.宏观把握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脉络:春秋战国萌芽——秦朝确立——两汉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主线:地方权力逐步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逐步集中到皇帝。
2.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与希腊民主制度地理环境:大河纵横——海洋环绕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主要思想:儒家思想——人文主义说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古希腊民主制度是各自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必然产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不能简单比较其优劣,两者各有其积极性和时代局限性。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简约识记一、古代农业经济经营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生产技术:精耕细作。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参考
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参考高考历史高频知识考点总结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材料型问答题解题思路答题技巧答题时注意:读懂材料;审清材料中提到的看法、观点正确与否;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做。
典型例题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1)两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格局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解题指导:本题以两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其影响(对国际关系格局及中国)的掌握,从能力立意上看,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
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2023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高考历史常考的高频考点有非常多,如果可以做一些常考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同学们就能好方便去复习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历史常考高频考点内容,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知识点众多。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以下是对一些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的变革:包括政治上的诸侯争霸、经济上的铁犁牛耕推广和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措施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汉朝的统治: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如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3、三国两晋南北朝(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2)经济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短暂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影响。
(2)唐朝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表现和原因。
(3)唐朝的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表现和影响。
(3)元朝的统治:行省制度。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对外扩张需求、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等。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阶级矛盾激化。
(2)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洋务运动(1)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等。
4、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传播。
(2)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5、辛亥革命(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
(2)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6、新文化运动(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
7、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导火线、过程、意义。
高考历史必考题知识点归纳
高考历史必考题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掌握一些必考题知识点,有助于提高成绩。
下面将对高考历史必考题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 三皇五帝时期:了解伏羲、神农、黄帝等三皇五帝的传说,以及华夏族的起源和发展。
2. 夏、商、西周和东周时期:了解夏、商、西周和东周时期的王位交替、贵族特权和奴隶制度等。
3. 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国家兼并以及儒、道、法三家的兴起和发展。
4. 秦朝:了解秦朝的统一和中央制度的建立,以及秦始皇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
5. 西汉:了解西汉的统治和儒家复兴,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对外文化交流。
6. 东汉:了解东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以及黄巾起义和三国时期的战乱。
7. 魏晋南北朝: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统治、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以及外族民族的入侵和中原社会的动荡。
8. 隋朝和唐朝:了解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和文化繁盛,以及唐朝的外交关系和对外贸易。
9. 五代十国和北宋:了解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以及北宋的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
10. 南宋和元朝:了解南宋和元朝的政治统治、社会状况和文化变迁,以及元朝的对外征战和对内统治。
11. 明朝:了解明朝的政治治理、社会制度和文化繁荣,以及明朝的对外战争和海上贸易。
12. 清朝:了解清朝的政治统治、社会制度和文化变迁,以及对外侵略和近代化改革。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以及对中国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起、对清朝的影响,以及战争的结果和农民起义对近代历史的影响。
3.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了解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以及对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4. 辛亥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政治变革。
5. 抗日战争: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全面抗战和抗战胜利,以及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贡献。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归纳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归纳历史属于文科类的科目,需要大家记住的知识点比较多,历史科目知识点广泛,为挂念大家节省时间,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期望大家宠爱!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整理一、政治: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进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今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高校士,但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把握。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把握。
2.清代专制皇权进展到高峰(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进展的重要标志。
(2)加强思想把握: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①既有继承又有进展。
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进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①乐观: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进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高考高频考点梳理(迎考推荐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答题术语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题术语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答题术语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
答题术语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3)两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
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答题术语
(1)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晶市场和大商人。
(2)秦汉时期.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经商活动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3)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5)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答题术语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
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答题术语
(1)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学。
理学是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更具思辨性、哲学性,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缓和了危机。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社会环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
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答题术语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
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答题术语
(1)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所签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过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南东
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并深人内地。
领土主权进步遭到破坏;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
(3)《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6)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7)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8)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列强在中国再也找不到能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它为民族资本丰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答题术语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l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