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同步练习3 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练习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例在室内,将一支长时间放在装有酒精的瓶中的温度计迅速抽出后的一段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上升 B·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D·不变分析与解选择C温度计放在酒精瓶时的示数和室温相等,迅速抽出后,温度计会沾有少许的酒精,酒精在空气中蒸发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使温度计的温度下降;但过一段时间后,酒精蒸发完毕,温度计的温度低于室温,温度计吸热,示数升高,直到与室温相等·1·如图所示,把少量的碘放人烧瓶中,上面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2·吃冰棒和在胳膊上擦些酒精都会感到凉快些·前者是由于冰棒在____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__热;后者是由于酒精在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_______热·3·小王和小李各倒一杯热开水,小五对热开水吹风,小李用两个杯子将水来回倒,过一会儿开水就不烫嘴了·小王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增加空气__________,从而加快热水蒸发,利用蒸发_______________热的道理,把热迅速带走;小李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既增加空气_________,同时又增加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
两杯热水冷得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达是因为( )·A·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B·室内的温度降低了C·加快汗液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D·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5·在炎热的夏天,城市街道上经常有洒水车:洒水,以降低路面的温度,这是利用了( )A·洒水后减少了路面热量的散发B·水的温度低,从而有效地降低路面的温度C·洒水后增加路面热量的对流D·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使路面温度有所降低6·植树造林是造福后人的千秋大业,春季植树时总是将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枝芽·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树在根扎人泥土前不至于枯死· 7·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他们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第5min开始熔化,第11min熔化完毕,石蜡第2min开始变软,第l2min全部熔化完毕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二章第2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作业

《沪科版九年级上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作业积累●整合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2. 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B.有少量水结成冰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3. 如图10-2-1所示图象中,表示萘熔化的图象是()图10-2-14. 关于汽化的两种方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B.蒸发无需吸热,而沸腾则需吸热C.蒸发仅发生在液面,而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D.蒸发较缓慢,而沸腾则是很剧烈的5.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6. 衣柜里放些卫生球用来预防虫蛀,在卫生球逐渐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蒸发C.沸腾D.升华拓展●应用7.在制药时,可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作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B.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C.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8.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干冰()A.蒸发时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B.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C.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D.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9.干湿球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图10-2-2中右边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由于水在蒸发时要_________,因此右边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左边温度计的读数_________.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较少,水的蒸发就会越快,这样,干泡和湿泡的温度计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_____.图10-2-2探索●创新10.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热现象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11. 8.夏天,饭菜经常变馊.为了防止饭菜变馊,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小明从商店买了一块冰,放在饭菜的上面.小刚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再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形,下面浸入盆中的水里,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把整个装置放在通风处.事实表明,两种办法都能防止饭菜变馊,试说明两种办法的物理原理?哪种方法更好些?参考答案1.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大试管和烧杯中均有碎冰.对烧杯加热的结果,烧杯内的冰吸热熔化,当烧杯内的一部分冰熔化后,烧杯内为冰水混合物,它的温度为0 ℃不变,大试管放在烧杯里,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没有温度差,不吸热,所以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2. 答案:B 解析:冰熔化过程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能吸热.而此题0℃水比-2 ℃的冰质量大的多,相互接触-2 ℃冰和0 ℃水有温度差,-2 ℃冰要吸热,温度最高达到0 ℃,不能再吸到热,不会熔化.0 ℃水要放热,少部分水就凝固成冰,所以有少量水结成冰.3. 答案:D 解析:萘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在图象上应当有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从图中看出,A、B两个图的曲线温度随时间连续升高或降低,是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选项A、B均不正确.图C表示物质温度下降,说明此过程放热,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该晶体的凝固图象,选项C不正确.图D是萘的熔化曲线.固态萘吸热温度升高,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直至全部为液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C.4. 答案:C、D.点拨: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故A错;蒸发和沸腾都需吸热,故B错.5. C.点拨:A是液化,B是凝华,C是升华,D是液化.6.D.点拨:在卫生球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任何液体生成,因此,陌生球由固成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7. 认可采用降低溶液表面上气压的方法,使水在低于80℃的温度下沸腾,从而提取抗菌素.选D.点拨:沸点与液体表面上的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8. B9. 吸热;低;少10. 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凝华时放热,所以不冷,而霜前相对霜后较冷.而雪熔化的吸热所以雪后寒.11. 提示:物态变化吸热;从效果上来分析。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同步练习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在沥青、食盐、玻璃和铁中,______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填上升、降低、不变〕,但要______热.2.弄清蒸发与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
3.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现了一项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是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态。
4.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图略〕,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_____。
5.对于某些高烧的病人,有时要在病人身上涂擦酒精,这是利用酒精时,要向人体热。
6.某工厂拟生产 3 种温度计,厂内可利用的液体有:比较贵的水银,很廉价的甲苯和酒精.为降低本钱,的液体.〔1〕能测出铅、锡熔点的温度计应选__________.〔2〕能测出沸腾水温度的温度计应选__________.〔3〕家用寒暑表应选用____ .7、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zksh08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有关A.水的温度有关B.水的外表积有关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8.如下列图,由酒精灯给大烧杯加热,大烧杯中插入一支盛有水的小试管,当大烧杯中水沸腾后,继续给它加热,那么A试管中的水一定沸腾B小试管中的水一定不沸腾C小试管中的水底部沸腾,顶部不沸腾D条件缺乏,无法判断8.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屡次实施人工降雨。
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那么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此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沪)

资料链接
奇妙的“干冰”
在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州,曾发生过一件奇怪的事,几名地质勘探员用钻探机往 地下打孔探油矿,钻到很深的地方。突然,地下冲出一股气体,顿时管子口喷出了一 大堆白色的雪花。好奇的队员们上去滚雪球,结果,手上都变黑了,甚至起了泡。
原来,那“白雪”不是雪,而是“干冰”。干冰不是水凝结成的冰,而是无色的 气体-----二氧化碳凝结而成的。
如果把二氧化碳装在一个钢筒中,再加压力,就变成水一样的液体,如果温度更 低一些,就变成白色的固体,像冰一样,千万不能用手去拿,因为它的温度低到-78.5, 会把手冻伤。
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如制造冰淇淋。“干冰”还是良好的保鲜剂。鱼、肉和 其他易腐烂的食物装船运送几千里远,可用”干冰“保鲜这些食品,鸡蛋用”干冰 “冷冻保鲜几乎是无限期的。
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温度有 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 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
蒸发与沸腾的联系和区别
名 相同点
不同点
称 发生时温度 发生 剧烈程度 发生
和现象 位置
温度
蒸 汽化 吸热 任何温度, 表面 平和缓慢 任何
发
无气泡
温度
沸 汽化 吸热 达到沸点, 表面
腾
有气泡 和内
部
剧烈
一定 温度 (沸点)
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图 11-21),其中一支的玻 璃泡上包有湿棉花。比 较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请讨论两支温度计示数 差异的原因。
湿棉花中的水蒸发时,水分 子会从周围吸收热量,使自 身能量增加从而脱离液面飞 向空中,所以蒸发会导致周 围环境或液体本身温度下降, 蒸发有制冷作用。
线图
线图
温
2022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同步测试试题(无超纲)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同步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关于物理测量仪器,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长度时必须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B.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C.使用天平时可以将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放在天平的盘中D.使用量筒前应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2、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是热机工作过程中的做功冲程,将燃烧燃料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乙图: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C.丙图: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块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D.丁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小,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3、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1dm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0g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是为了加快蒸发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秋天的早晨花草树叶上出现露珠,这是液化现象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汽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热量D.热天扇扇子,能降低空气的温度,让人感觉凉爽6、“大数据”体现了数量的价值。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钨( 3410 ºC )
现在,你认识物态变化了吗?
C、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D、温度下降 4、问答题:
时值隆冬,怎样防止我们家的菜窖里的菜不被冻 坏,并说出物理原理。
• 4,对海波粉加热时,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1)、海波粉的熔点是___48_℃_____;
(2)、图中AB段表示海波处于_固___态; BC段表示 海波处于_固_ 液共存 _态;黑点处表示海波处于
下列现象包含什么物态变化?它伴随着吸热 还是放热?
1、记得我参加高考那天很热,监考老师在教 室里放了几块冰块。
2、下雪不冷化雪冷。 3、用久的灯泡壁上会变黑。 4、经常用干冰(二氧化碳的固态)来得到“白气” 的舞台效果,还可用 它进行人工降雨。
5、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6、发烧病人在没有退烧药情况下可用酒 精擦身来降温。
物态变化
(复习课)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吸热)
固态
液态
气态
晶体的熔化过程
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温度℃ B
A
温度℃ D
C
时间 min
时间 min
熔化(吸热)
固态
液态
凝固(放热)
气态
晶体凝固过程
非晶体凝固过程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2. 图2是某晶体变化的图象,请回答曲线ABCD分别代表 什么? 吸热升温 状态是固态 (1)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热温度不变 状态是固、液共存 (2)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热升温 状态是液态 (3)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做“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 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质 量相等的水,然后用酒精灯给其中一块玻璃片加热, 观察水的蒸发快慢情况。这个实验中该同学是探究水 温度高低 蒸发快慢跟_______ _的关系;本探究实验采用的科
随堂练习
• 1、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冻的河面解冻。 •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
C
)
• 2、将粉末状的樟脑球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 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 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 A熔化 B升华 • C汽化 D液化
• 5.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到弥漫的烟雾,给人以 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D )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
填空题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______过程, 蒸发
再见
沪科版同步教学课件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练习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练习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12年安徽)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关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自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2、〔11年山东聊城〕以下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早晨,麦田里白雪消融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C.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D.严冬,池塘里厚厚寒冰3、〔10年北京〕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4.〔10年柳州〕下图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5.〔10年乐山〕如下图,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缘故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6、〔11年山东潍坊〕生活中的特别多现象能够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能够解释,以下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天气特别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受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明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7、〔2017年山东潍坊〕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8、〔11年广东湛江〕以下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特别快干了——凝固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9、〔11年四川广安〕如下图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要紧通过液化形成的是()【二】填空题10、〔11年江苏淮安〕淮安2017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
沪科版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每课知能训练及答案.doc

沪科版《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每课知能训练及答案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知识点一 凝固与放热 1、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固的是 ( )A .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C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2、用稳定的热源给冰均匀加热,如图11—3—1图象中能正确描述冰熔化规律的是【已知冰的比热容是C 冰=3.1×103J/(kg·℃)】 ( )图11—3—1知识点二 液化与放热3、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 、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 、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D 、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时间也会变成水4、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 )○1吃冰棒解热; ○2烧开水时冒“白气”;○3夏天湿衣服晾干; ○4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浸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A .○1○3 B .○2○3 C .○2○4 D .○1○45、6、图11—3—2图11—3—2图11—3—3图11—3—3知识点三凝华与放热7、下列事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初春,早晨出现浓雾C.夏天,洒在室内地上的水不见了 D.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8、寒冷的冬夜,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而成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9、干冰(固态CO2)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叫,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巧练方法事半功倍方法技巧一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且需要达到凝固点才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10、图11—3—4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图11—3—4A.蜡的熔化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图11—3—511.如图11—3—5是某晶体的凝固图像。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

第十一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一、学习目标:1.知道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认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会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认识常见晶体(水、萘)的熔点与沸点。
3.记住熔化、沸腾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条件。
记住水的熔点、凝固点及沸点。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一)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2—P4中的“奇妙的水”、“水之旅”后回答下列问题: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2.冬去春来,冰雪消融,这是水从态变成态的过程。
3.水放入冰箱中会结成冰块这是水从态变成态的过程。
水变成水蒸气这是水从态变成态的过程。
(二)用8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4—8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后回答下列问题:4.固体可分为和两大类。
5.萘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萘熔点是℃。
6.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是否有熔点。
7.汽化,它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和。
8.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9.叫沸点。
水的沸点是℃。
三、课堂检测:1.冰在熔化时,温度(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它是(填“晶体”或“非晶体”),有固定的。
2.要让一壶水沸腾,第一要,第二要继续,否则沸腾将不能进行。
3.下列物质没有一定熔点的是()A.海波B.食盐C.松香D.铜4.图1是某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1)这种物质在固态时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图1中段表示物质的熔化过程。
图1(3)该物质的沸点是℃。
图1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学习目标:1.知道熔化、汽化和升华都要吸热。
2.会应用分子动理论的要点和物体内部结构的知识解释有关热现象。
3.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认识吸热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二、导学提纲及练习:(一)用3分钟时间阅读课本P 11并通过实验探究后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物态变化叫 ,例如: 。
2.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分析熔化是吸热过程的原因?3.海波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练习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练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11年安徽芜湖〕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下图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2、〔11年浙江绍兴〕以下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3、〔11年山东济宁〕以下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4、A B C 、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 、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5.〔10年北京〕以下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把新奇的樱桃装入保鲜盒6、〔11年江苏连云港〕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峻干旱,气象部门多次用火箭弹向适当云层中抛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增雨。
在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升华C、液化D、熔化【二】填空题1、〔11年安徽〕写出以下事例中用到的物理知识:自去年冬天以来,我省出现比较严峻的旱情,有关部门利用于冰升华时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特点进行了人工降雨。
2、(11年重庆)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水在沸腾时需要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3、〔10年鸡西〕春季,部分农田覆盖地膜,既保证了土壤的温度,又能够减少水分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为了灌溉农田,修建水库时工程师将堤坝设计成如下图形状,是因为。
4、〔10年昆明〕今年,昆明市遭遇了特大干旱,为减小干旱对农作物的妨碍,农户更加积极地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技术。
在地里覆盖塑料薄膜,一方面通过空气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土壤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达到减少土壤水份的蒸发,另一方面使蒸发到塑料薄膜上的水15题图返回到土壤中。
【三】实验探究题1、〔10年茂名〕同学们通过“观看水沸腾”实验可知,当液面上方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________100℃(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同时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特点是________。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名校资料沪科九年级第12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作业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积累·整合1.在上节的实验中,把冰加热到熔化后,如果停止加热,病得熔化会慢慢停止;生活中烧开的水脱离热源就会停止沸腾。
由此可见,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都需要________。
吸热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看,当晶体被加热时,每个分子的________逐渐加剧,分子间的________随之减弱,以致于有的分子能较为自由地________,呈现________性。
这时晶体就处于________过程。
如果要使熔化继续,就要继续________,以便更多的分子能________。
3.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都________热,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
4.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些水,不一会地面就变干了,同时我们也觉得凉快了。
地面上的水变干是________现象,室内的人感到凉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干冰的________特点,可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的腐烂变质。
也可以把干冰放在部分组织上,使其组织坏死,起到不用“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6.吃冰棒和在胳膊上擦些酒精都会感到凉快些,前者是由于冰棒在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热;后者是由于酒精在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热。
拓展·应用7.植树造林是造福后人的千秋大业,春季植树是将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植芽。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使树在根扎入泥土之前不至于枯死。
8.如图所示,把少量的碘放入烧瓶中,上面盖玻璃片,然后微微玻璃片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这时因为______________;碘这个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
9.图象可以直观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过程。
右图是两种物质被加热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同步练习)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雷州半岛常年干旱少雨,严重影响了我市的工农业生产.今年月日我市在廉江高桥镇发射了枚火箭,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撒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凝华、熔化.升华、熔化.凝华、液化.升华、液化、水烧开后,壶嘴向处喷出“白气”,这“白气”形成过程是 ( )[来源:学科网].先液化再蒸发 .先汽化再液化.先升华再液化 .先汽化再凝华、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来源:学。
科。
网]、在下列物态变化中,都能放出热量的是( ).蒸发、沸腾 .汽化、升华 .凝固、熔化 .液化、凝华、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水在大自然中循环,形成不同的状态,如雾、露、霜、冰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雾的形成 .霜的形成 .露的形成 .冰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冰比水温度低、冰的熔点就是水的凝固点、水温降到0℃就会逐渐结成冰、水烧开时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当晶体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 )、一定是固体、一定是液体、一定是固液共存、可能是固液共存、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是 ( )、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在火焰上烤一下、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防止水蒸气液化,对于他看清病情是有利的[来源:学科网] 二、填空题、、下列常见物理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秋天早晨草叶上挂满露珠炎夏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 .铸造车间里铁水铸成零件、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空间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年月图日,“神舟号”飞船在“长征二号”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
13.2(1)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训练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不停地搅拌,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返回
123456789
基础题
2. “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23456789
基础题
(1)取 质量 (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放 入两个相同的容器里,用 相同 (填“相同”或“不 同”)的两个酒精灯分别对它们加热,这里用到的研究 方法是 控制变量 法。加热时,上下极慢地提拉搅 拌器,这是为了使水和煤油 受热均匀 。
返回
基础题
知识点2 物体的吸、放热能力——比热容 3.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
关系 C.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所以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
定不同 D. 同温度、同质量的不同物体,比热容大的物体含有
沪科版 九年级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1课时 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规律
同步训练
基础题
知识点1 探究物质吸热或放热的规律 1. 如图,在探究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必
要的是( ) A. 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 B. 要控制水和沙子的体积相同 C. 要用温度计每隔一定时间测
123456789
基础题
【点拨】
【答案】D
123456789
返回
基础题
5. [2024·临汾月考]一块冰的比热容是2.1×103 J/(kg·℃),若
将这块冰切去一半,则余下冰的比热容将 不变 ;若对
它加热使其全部熔化,则熔化后比热容将 变大 。(均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点拨】
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质量无关,故这块冰切
【试题】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同步试题3

【关键字】试题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同步练习1、用手指蘸些水,竖立在空气中,凭手指头的灵感觉可以判定风向,这是因为:①②。
2、戴眼镜的人从寒冷室外加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雾,这是室内的遇到液化而成的。
3、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4、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使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
5、蒸发和沸腾是的两种方式,如图2-2-4中甲、乙是某同学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是沸腾时的情况。
甲乙图2-2-46、下表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1)请你在图2-2-5中的坐标中,作出水沸腾的图像。
图2-2-5(2)分析实验图,可以看到在前min内,水的温度随时间而。
(3)当水的温度达到℃后,继续给水加热,但水的温度。
(4)由此实验图像看出:沸腾是在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热,温度。
(5)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7、打预防针前用酒精棉球涂在皮肤上消毒,有凉的感觉,这是因为:()A、酒精温度低B、酒精会挥发C、酒精蒸发后从人皮肤上吸热有致冷作用D、以上说法都不对8、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B、给墨水瓶加盖C、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D、反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9、在唐朝的皇宫内,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以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清洁房顶C、为了冲走热气D、为了解暑降温10、水壶中的水沸腾后,仍放在火炉上加热,水壶中水的温度将()A、升高B、不变C、忽高忽低D、降低1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悬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悬放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了()A、油炸食品的能力比水强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高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则保持不变。
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培优同步练习:第12章第4节升华与凝华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知识梳理II知识点一升华精练版P111.定义: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吸热:升华需要吸热,有制冷的作用。
3.升华吸热的应用(1)人工降雨:人们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
(2)贮藏食物、手术麻醉:固态的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
利用这些特点,可以用来作为强制冷剂贮藏食物或用在医学研究上。
例1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
展出时,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C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升华B.熔化C.汽化D .凝华解析: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C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 而是由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这种物态变化叫做升华。
答案:A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在0C以下的环境中,温度不会达到冰的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知识点二凝华精练版P11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凝华放热: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所以凝华过程放热。
例2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 A 选项错误;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形成的 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 B 选项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形成的固 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 C 选项正确;冬天冰雕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的冰 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 D 选项错误。
答案:C知识点三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精练版P111.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 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2.熔化和凝固互为相反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相反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 相反过程。
3. 这六种物态变化可用简图表示:知识拓展: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过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如利用冰块降温 熔化;利用汗液来调节体温 汽化;利用干冰制造特殊的舞台效果升华;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防止蔬菜冻坏 凝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选择题1、晶体熔化时 ( ) A.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2、冰是一种制冷剂,主要是因为: ( ) A.冰的温度低 B.冰的传导热的能力强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D.主要是因为冰的放热能力强3、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选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分别在玻璃片滴上一滴水,放在同一张实验桌上,如图1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 .液体的温度有关。
B .液体的种类有关。
C .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 .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4、气温高游泳会觉得不太冷,但上岸后会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D.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冷 5、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凉爽,如把一只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6、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 ( ) 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B.扇来的风是凉的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7、在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里人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着房顶流下.当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 清洁房顶. B. 解暑降温. C. 寻欢作乐. D.为了新奇、美观. 8、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 ) A.冰继续熔化 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二、填空题9、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了 的道理。
10、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如图2-2所示。
舞台上云雾潦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 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产生的效果。
(填物态变化)11、 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图2-1天,冰雪消融 是 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 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 热。
12、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蒸发,蒸发时要______热,雾、露、白气的形成都是水蒸气的________现象, 三、分析与思考13、研究下面热现象:小组进行200g 冰的熔化实验,图像如图2-3所示:(1)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
请你将错误之处圈出来,并在其下方改正: (a )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
( ) (b )在C 点时,物质是固体状态。
( ) (2)根据该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 ; 信息二: ; 信息三: 。
14、炎热的夏天,四人到青岛浮山游玩.爬到光秃秃的山顶岩石上休息时,随身带的几瓶矿泉水都被晒成了温水。
大家多么想喝上一口凉水呀!小张用毛巾擦汗时,想到了一个办法,大家终于喝上了凉水!(1)办法: ; (2)道理: ; 15、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蒸腾过程如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降低植物的温度,②促进根吸收水分,③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如图2-4)(1) 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 ;(2) 根据短文,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 。
16、用物理知识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的含义。
图2-3 图2-4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 下列现象属于所学过的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烧开水时冒的“白气”属于_________,夏天湿衣服晾干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吃冰棒解热属于_________。
2. 有一瓶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混合气体的温度降低,首先变成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氨和液态氧的沸点分别为-︒33C 和-︒183C )3.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_________遇到_________________液化而成的。
人们在盛夏大汗淋漓,靠汗的_________吸热,使体温不致升高。
4. 冬天冻冰的衣服放在室外-︒5C 的环境中也能干,这属于_________现象,窗户上的“冰花”是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5. 填写下列物态变化名称:雨后柏油路面很快变干是_________现象;冬天,人在室外口中呼出的白气是_________现象;储放在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直至消失是_________现象;夏日早晨草叶上的露水是_________现象。
6.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菜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__ 态.7..夏天,小亮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只冰糕,发现包装纸上附有一些小冰晶,这是水蒸气________而成的;随后又发现它在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而形成的. 8.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状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反映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 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物态可以变化 犹如生活需要色彩试分析文中的有关物理过程10.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___.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下列措施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 A. 用笤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B. 用塑料袋包装菜并放入冰箱的冷藏室 C.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 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12. 关于湖面上出现的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B.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C.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13. 关于汽化和液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一定会沸腾B. 当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液体的蒸发一定加快C. 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D. 有些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液化14. 当水被烧开时,能看见水面上冒出“白气”,这白气是()A. 喷出的高温水B. 水蒸气C. 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D. 水蒸气凝结的小水珠15.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B. 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C. 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D. 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16. 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A. 先增大后减小B. 先减小后增大C. 一直增大D. 一直减小17. 夏天,当身体出了许多汗以后,坐到电扇下吹,身体感到特别凉快,这是因为()A. 电扇扇的风温度低,风吹到人身上感觉到凉爽B. 使人体汗水蒸发加快,因为蒸发要吸热,使人体温度降低C. 使汗水蒸发加快,带走了人体的温度D. 电扇扇的风吹到人身上,吹跑了人体的热量,所以感到凉快18.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19.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五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C.它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20.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打开电冰箱能看到“白雾”的季节是夏天,看到口中呼出白气的季节是冬季。
下面所述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中,错误的是()A.夏天潮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B.夏季干旱,燥热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C.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D.冬季干燥、寒冷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三、实验题(共26分)21. (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一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5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4min,记录数据如下表: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1)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前5min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你还可以总结的结论有:(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 (6分)如下图是康力和徐锐同学在科技活动中设计的提纯酒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提纯的原理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水浴加热?(3)此实验中牵涉到哪些物态变化?23.(3分)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有一支温度计不准确,在实验室条件下,杯中和密封瓶中都装酒精,三支的示数相同,其中第_________图的温度不准确,这是因为_________图中的_________,它的温度应低于室温。
24. (6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准确的实验数据绘出的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得出该实验中________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沸点是_________℃,此时气压_________l 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 (5分)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将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四、简答题(每题5分,前两题各5分,共20分)25.在晒粮食的时候,为什么要把粮食摊开且放在通风和阳光充足的地方?26.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向下“流泪”?27.你对家中的电冰箱肯定很熟悉,请你谈谈电冰箱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