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控制理论基础》
《控制理论基础》课件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面板
了解控制系统常见的控制面板元 件和功能。
传感器
探索传感器的类型和功类和性能,以及 它们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数据采集
讨论数据采集的过程和方法,以 及如何将其应用于控制系统。
系统建模与控制
构建数学模型 了解如何构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物理系统和模型参数的确定。 模型类型 介绍常见的控制系统模型类型,如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和时变模型。 控制方式 介绍控制系统常见的控制方式,如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传递函数的概念与应用
1 什么是传递函数?
解释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意 义,以及它在控制系统中 的应用。
2 传递函数的特性
探讨传递函数的特性,如 稳定性、阶数和零极点分 布。
3 传递函数的分析
介绍如何分析和优化控制 系统的传递函数,以达到 最佳控制效果。
样例建模与分析
1
Materials
Collect the necessary materials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Control Theory
Explore th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where control theory is used.
Benefits of Control Theor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of applying control theory in various fields.
System Identification
2
modeling and analysis process.
Perform experiments to identify the
第3章机器人系统控制理论基础(1)。
f
x x0
,并省略高阶项
fh (x)
,
那么可将系统线性化为:
x Ax
第3章 机器人系统控制理论基础
10
Lyapunov稳定性理论
类似地,对于非线性系统
x f (x,u)
当 x 0,u 0 时,f (0, 0) 0 ,那么也可以得到
类似的线性化系统
x
f x
解:令 x (x1 ,x2 ) ( , ), 则可以得到系统的状
态方程 x1 x2
bc x2 a x2 a sin x1
第3章 机器人系统控制理论基础
5
基本概念
根据平衡点定义,令
x2 0
b a
x2
c a
sin
x1
0
即可求得平衡点为 (k,0), k 0, 1,
(1)如果线性化的系统是严格稳定的(即A的所有特 征值都严格位于复平面的左侧),那么原非线性系统 的平衡点是渐近稳定的; (2)如果线性化的系统是不稳定的(即A的所有特征 值至少有一个位于复平面的右侧),那么原非线性系 统的平衡点是不稳定的;
第3章 机器人系统控制理论基础
13
Lyapunov稳定性理论
定义7:正定函数
第3章 机器人系统控制理论基础
8
Lyapunov稳定性理论
Lyapunov 稳定性理论是19世纪俄国数学家 Lyapunov 引入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现在已成为 非线性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Lyapunov 稳定性理论包括两种基本方法: 即 Lyapunov 线性化方法和 Lyapunov 直接方法。
3
基本概念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课件
预测控制
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预测 未来系统行为的控制方法。
控制器
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 组件,负责计算并施加控制 信号。
操作对象
控制系统的操作对象可以是 各种各样的设备或系统,了 解操作对象的特性是设计有 效控制策略的基础。
模型化
系统状态方程
通过建立系统状态方程,我们 可以描述控制系统的动态行为。
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是描述输入和输出之 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常用于 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
通过绘制根轨迹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2 Nyquist法
利用Nyquist图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鲁棒性设计
扰动抑制
了解如何设计鲁棒控制器来抑制 系统中的扰动。
鲁棒控制
鲁棒控制是一种能够保持系统稳 定性和性能的控制策略。
H∞控制
H∞控制是一种能够优化系统鲁 棒性和性能的控制策略。
非线性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PPT课件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是一门关于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化、控制器设计、 稳定性分析、鲁棒性设计、非线性控制和优化控制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您将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思想,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控制问题。
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控制过程
了解控制过程是理解控制系 统工作原理的重要一步。
1 反馈线性化
通过反馈线性化技术,我们可以设计控制器来稳定非线性系统。
2 滑模控制
滑模控制是一种鲁棒而有效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3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方法可以用来优化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
优化控制
最优化法
最优化法是一种通过优化目标 函数来设计最优控制策略的方 法。
非线性规划
线性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第1章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1.1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State Space Description
设系统动态方程为
x Ax Bu y Cx Du
u Rm yRp
状态解:x(t) eA(tt0 ) x(t0 )
t e A(t ) Bu( )d
t0
转移矩阵(定义):(t t0 ) e A(tt0 )
, rank0 n (矩阵及秩)
CAn1
(2)
rank
sI
C
A
n,
s
(复域)
输出能控:线性定常系统输出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 条件是:
rank[D CB CAB
CAn1B]m(nrr) m
1.4 标准形 Standard form, Canonical form
x(t
)
xc xc
(t) (t)
A11 0
A12 A22
xc xc
(t ) (t)
B1 0
u(t
)
y(t) C1
C2
xc xc
(t ) (t)
例1: x1 1 0 0 x1 1
P1
Pc1
P1 A
,
P1 0
0
P1
An1
1
U
1 c
0
0
1 b Ab
An1b1
x Pc x Ac Pc1 APc bc Pc1b cc cPc
控制理论基础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2.1 求解下列微分方程2)dd2yy ddtt2+ddyy ddtt=ee4tt,初始条件yy(0)=2, yy(0)=0.解:首先对微分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得代数方程:ss2YY(ss)−ssyy(0)−yy(0)+ssyy(ss)−yy(0)=1ss−4代入初始条件yy(0)=2, yy(0)=0.ss2YY(ss)−ssyy(ss)=1ss−4+2ss+2YY(ss)=2ss+1ss(ss−4)(ss+1)YY(ss)=2ss+AA ss+BB(ss−4)+CC(ss+1)计算得到A=-0.25,B=0.05,C=0.2;YY(ss)=47ss+15(ss−4)+120(ss+1)拉氏反变换y(t)=1.75+0.05ee4tt+0.2ee−tt(t>0)3)dd2xx ddtt2+5ddxx ddtt+6xx=6,初始条件xx(0)=2,xx(0)=2.解:首先对微分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得代数方程:ss2XX(ss)−ssxx(0)−xx(0)+5ssxx(ss)−5xx(0)+6XX(ss)=6ssXX(ss)=2ss2+12ss+6ss(ss+2)(ss+3)=AA ss+BB ss+2+CC ss+3计算得到A=1,B=5,C=-4,拉氏反变换得到,x(t)=1+5ee−2tt−4ee−3tt(t>0)2.2.一阶微分方程组为4'103'20x yx y y+=−++=,已知(0)0,'(0)0,(0)5x x y===,求解(),()x t y t。
解:首先对微分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得代数方程组:4ssXX(ss)−4xx(0)+YY(ss)=10/s−XX(ss)+(3ss+2)YY(ss)=3yy(0)XX (ss )=15ss +20ss (2ss +1)(6ss +1)YY (ss )=60ss 2+10ss (2ss +1)(6ss +1)得到:XX (ss )=20ss +6.25ss +12�+−26.25ss +16�YY (ss )=10ss +12.5ss +12�+−17.5ss +16�x(t)=20+6.25ee −12�tt-26.25ee −16�tt (t>0)y(t)=10+12.5ee −12�tt-17.5ee −16�tt(t>0)2.3解: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写出电路方程: 如ii 1为分电流VV =(ii 1+ii 2)RR 1+LL 1dd (ii 1+ii 2)ddtt +ii 1RR 2+1CC 1�ii 1ddtt VV =(ii 1+ii 2)RR 1+LL 1dd (ii 1+ii 2)ddtt +LL 2ddii 2ddtt +1CC 2�ii 2ddttORVV =(ii 1+ii 2)RR 1+LL 1dd (ii 1+ii 2)ddtt +ii 1RR 2+1CC 1�ii 1ddttii 1RR 2+1CC 1�ii 1ddtt =LL 2ddii 2ddtt +1CC 2�ii 2ddtt如ii 1为总电流:VV =ii 1RR 1+LL 1ddii 1ddtt +LL 2ddii 2ddtt +1CC 2�ii 2ddttLL 2ddii 2ddtt+1CC 2∫ii 2ddtt )RR 2+1CC 1∫(ii 1−ii 2)ddtt2.5将滑阀节流扣流量方程Q c x ω=Q 是阀芯位移x v 和节流口压p 的函数,c 、w 分别为流量系数和滑阀面梯度,ρ为油的密度。
天津大学计算机控制系统——第6.1课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采样与保持
1 e −Ts 1 − e −Ts = Gh 0( s ) = L [ g (t ) ] =− s s s
再令s=jw,得零阶保 1 − cos (ωT ) + j sin (ωT ) 1 − e − jωT − j = = h 0 ( jω ) 持器的频率特性为: G jω ω
sin (ωT ) − j 1 − cos (ωT ) =
本章要点总结
总结
1. 2. 3. 4. 1. 2. 3. 4.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信号流程 采样定理 采样周期的选择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画出计算机控制系统信号流程,并说明。 采样周期的经验选择方法。 如何理解信号的恢复过程? 零阶保持器存在哪些局限性?
作业
第六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课程安排
• 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的接口技术 •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 • 计算机控制数据预处理 •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讲课16学时
• 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 •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经典和现代)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本章结构 • 6.1 概述 • 6.2 采样与采样定理 • 6.3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 6.4 Z变换和Z反变换 • 6.5 脉冲传递函数
模拟信号:定义在连续时间上的信号,且其幅值也是连续变
化的。
数字信号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基础
本章结构 • 6.1 概述 • 6.2 采样与采样定理 • 6.3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 6.4 Z变换和Z反变换 • 6.5 脉冲传递函数
6.2 采样与采样定理
1 什么是信号采样 把一个连续信号变为离散信号的过程成为采样
6.3 信号的恢复与保持
3 零阶保持器-幅相特性 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所示
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的基础和应用
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的基础和应用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石,它们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改变世界的有力工具。
一、系统工程的基础系统工程是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是系统论,它包括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特征等。
系统是我们常见的一个概念,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物体,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系统工程中,系统是指一个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它们相互作用以实现某种目标。
系统可以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其中开放系统是指能够与环境进行交互的系统,而封闭系统则是指不能与环境进行交互的系统。
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还包括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
其中,控制论是指研究如何通过对系统进行控制以实现预定目标的理论,它是控制工程的核心内容。
信息论则是研究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的理论,在系统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决策论则是研究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的理论,它与系统工程紧密相关。
二、控制理论的基础控制理论是控制工程的基础,它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控制方法等。
在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是指可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一个或多个变量的系统。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在控制理论中,模型是指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在模型中引入控制器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常见的控制器有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
控制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自动控制领域、工业控制领域、机械控制领域等。
例如,在自动控制领域,控制理论被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实现了人机交互的自动化控制。
三、应用案例“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其在设计和制造中充分应用了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采用了多种拓扑分布的控制器,实现了对车体及其各个部分的控制。
该控制系统使用高精度传感器、自适应控制器以及实时控制算法等高科技手段,确保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也被广泛应用。
控制系统原理与工程基础
控制系统原理与工程基础一、引言控制系统是一种将人类意愿转化为实际操作的工具,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家庭中的空调、电视等设备,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生产线,再到交通工具的自动驾驶系统,控制系统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工程基础的角度,对控制系统进行深入探讨。
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1.1 系统的定义与分类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通过某种方式相互作用,以实现某种目标或功能。
根据系统的作用和结构,我们可以将系统分为多种类型,如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等。
1.2 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分析系统的行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特性。
常见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空间模型等。
1.3 系统的控制器设计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器,它负责根据期望的目标值和当前的状态,调整系统的输入,以使系统达到稳定的状态。
控制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成本等。
常用的控制器设计方法有比例-积分(PI)控制器、比例-微分(PD)控制器、滑模控制器等。
三、控制系统的工程基础2.1 系统的硬件实现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是指将数学模型转换为具体的物理设备和信号处理电路。
这包括传感器、执行器、运算放大器、微处理器等元件的选择和配置。
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2.2 系统的软件实现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是指将数学模型转化为计算机程序,并通过编程实现控制器的设计和调试。
这包括算法的开发、仿真软件的使用、测试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环节。
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易用性和维护性等因素。
2.3 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为了确保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我们需要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这包括静态性能评估(如响应时间、稳态误差等)、动态性能评估(如过渡过程、超调量等)以及综合性能评估(如总谐波失真、功耗等)。
控制系统工程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
控制系统工程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控制系统工程是现代工业和科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涵盖了从电子设备到机械装置的广泛范围,并且在实践应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控制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是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探讨控制系统工程基础理论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原始控制方法到现代的自动控制理论。
1. 原始控制方法的出现在人类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对工业和科学过程进行控制。
最早的控制方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古代埃及人使用水门控制尼罗河水位的高低。
这些原始的控制方法主要基于观察和经验,并没有严格的理论基础。
2. 数学控制理论的崛起随着数学的发展,控制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变得形式化和系统化。
17世纪的牛顿和拉格朗日等人为控制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工作使得控制系统的运动方程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
这为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数学工具。
3. 反馈控制理论的提出20世纪初,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提出了反馈控制理论的概念。
他认识到,通过引入一个反馈环路,可以将控制系统的输出与期望的输入进行比较,并根据误差来调节系统的行为。
这个概念引发了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深入研究,为自动控制领域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4. 现代自动控制理论在二十世纪中叶,自动控制理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成为控制系统工程的核心领域。
现代自动控制理论以数学和工程学为基础,利用信号处理、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等方法来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的优化。
在这一时期,频域分析、时域分析、根轨迹方法和状态空间方法等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工程。
5. 新兴领域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控制系统工程也在不断发展。
例如,现代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同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等新兴领域也逐渐崭露头角,并且对控制系统工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复杂系统与控制考研考研参考书目
复杂系统与控制考研考研参考书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复杂系统,这些系统大多具有高度的自组织、非线性、时变等特性,因此对于这类系统的控制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一种交叉学科,控制理论涵盖了数学、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力学等多个学科,其领域极为广泛,包括自动化、机器人、航空航天、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因此,若想深入研究复杂系统和控制问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并阅读一些相关的优秀参考书目。
下面,将详细阐述复杂系统与控制考研所需的知识和参考书目,以供考生们参考。
一、复杂系统的基础知识复杂系统的定义:复杂系统是由大量相互作用的元素构成、其结构的改变和行为的演化均为不可预测的系统。
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非线性、时变、混沌等特性。
构成复杂系统的重要元素:复杂系统通常由以下多种因素构成:行为者、物理基础、信息、时间、互动机制等等,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系统的复杂性。
重要参考书目:《复杂性思考》作者:阿隆·科斯《复杂性研究》作者:威廉·斯腾纳二、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控制理论是解决如何实现系统目标的一种学科,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
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系统鲁棒性分析等。
控制器设计方法:根据设计要求,设计适当的控制器结构、选择适当的控制器参数以及利用现代控制方法对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
重要参考书目:《现代控制工程》作者:欧文·凯尔《控制系统工程》作者:托马斯·贝文三、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复杂系统控制理论是研究如何运用控制理论和相关方法解决复杂系统中的关键控制问题的学科。
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通常包括控制器的设计、控制器参数的优化、系统鲁棒性等。
控制的鲁棒性:指控制器对由于模型不确定性、测量噪声、外界干扰等因素所引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重要参考书目:《复杂系统控制》作者:辛迪·朱《复杂系统控制理论基础》作者:洛伦斯·卡勒以上是关于复杂系统与控制考研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参考书目,对于有志于该领域深入研究的考生,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控制工程理论基础》课后答案
目录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第三节典型控制信号第四节控制理论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节电气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四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卷积关系式第三章拉氏变换第一节傅氏变换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第三节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定理第四节拉普拉斯逆变换第四章传递函数第一节传递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第二节线性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第三节系统框图及其运算第四节多变量系统的传递函数第五章时间响应分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单位脉冲输入的时间响应第三节单位阶跃输入的时间响应第四节高阶系统时间响应第六章频率响应分析第一节谐和输入系统的定态响应第二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第三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第四节由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系统传递函数第七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稳定性概念第二节劳斯判据第三节乃奎斯特判据第四节对数坐标图的稳定性判据第八章控制系统的偏差第一节控制系统的偏差概念第二节输入引起的定态偏差第三节输入引起的动态偏差第九章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校正第一节综述第二节希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绘制第三节校正方法与校正环节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增益调整 第五节 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 第六节 控制系统的局部反馈校正 第七节 控制系统的顺馈校正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义: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器使控制对象的某一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的规律运行。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 一、 控制系统举例与结构方框图例1. 一个人工控制的恒温箱,希望的炉水温度为100C °,利用 表示函数功能的方块、信号线,画出结构方块图。
图1人通过眼睛观察温度计来获得炉内实际温度,通过大脑分析、比较,利用手和锹上煤炭助燃。
煤炭给定的温度100 C手和锹眼睛实际的炉水温度比较图2例2. 图示为液面高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试画出控制系统方块图 和相应的人工操纵的液面控制系统方块图。
《控制理论基础》课件
现代控制设计方法
状态空间法
基于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进行控制设计,能够处理多输入 多输出系统,并考虑系统的动态特性。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通过优化性能指标函数来设计控制器,以使系统状态达到最优。
极点配置控制
通过配置系统的极点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系统对不同频率 输入的快速响应和低稳态误差。
最优控制设计方法
动态规划
将多步决策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单 步优化问题,通过求解每个子问 题的最优解来得到原问题的最优 解。
庞特里亚金极大值
原理
在给定的初始和终端状态以及性 能指标下,求解最优控制策略使 得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哈密顿-雅可比方
程
通过求解哈密顿-雅可比方程来找 到最优控制策略,适用于多输入 多输出系统。
2023
振荡次数
系统在过渡过程中振荡的次数和振荡幅度。
2023
PART 05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REPORTING
经典控制设计方法
比例控制
通过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的比例系数来减小误差,具有快 速响应的特点。
积分控制
通过累积输入误差来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以减小稳态误差,但可能 导致系统超调。
微分控制
通过预测误差的变化率来调整控制器的输出,有助于减小超调并加快 系统的响应速度。
MATLAB/Simulink介绍
02 介绍MATLAB/Simulink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在
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其他仿真软件介绍
03
介绍其他常用的仿真软件,如PLCSIM、组态软件自
带的仿真功能等。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控制理论基础》教学大纲概要
《控制理论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54;周学时:3;学分:3;开课学期: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三年级选修课。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控制问题的来源与形成过程,对数学在其中的作用有基本的了解;并且熟练掌握能控性、能观性、系统的实现和干扰解耦等的概念, 熟练掌握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为今后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控制理论的方法与结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3、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受控对象的数学描述 12课时第二章控制系统的分析 12课时第三章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10课时第四章线性系统的实现 10课时第五章干扰解耦 10课时4、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李训经、雍炯敏、周渊,《控制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教参:钱学森,《工程控制论》,科学出版社,1956年。
5、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难点:系统的最小实现、干扰解耦6、课程教学方法与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答疑为辅,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作业量。
对适合的内容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课程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考查课程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50%。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受控对象的数学描述(12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状态方程、传递函数、传递矩阵和参数辩识等的概念,熟练掌握受控对象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和频率方法,并学会用这些方法对实际控制问题建立数学描述。
(二)教学重点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和频率方法。
(三)主要内容§1.1. 状态空间分析方法(3学时)§1.2. 传递函数和传递矩阵的性质(3学时)§1.3. 离散控制系统的差分方程(2学时)§1.4. Z-传递函数和Z-传递矩阵(2学时)§1.5. 受控对象方程的参数辩识(2学时)第二章控制系统的分析(12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稳定性的概念,熟练掌握稳定性的代数判据和频率判据;通过了解离心调速器的工作原理,熟练地对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控制理论基础与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理论基础与控制系统设计控制是一种将一个系统保持在一定状态的技术。
控制理论告诉我们如何在不确定或变化的环境中维持系统稳定。
控制理论是一个基础学科,涉及数学、物理、工程等学科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
控制理论基础控制理论的基础是反馈原理。
反馈原理源于自然中的返馈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
负反馈是一种调节机制,当一个系统偏离目标状态时,它会产生反馈信号,使得系统朝目标状态回归。
这种机制在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中也有应用。
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导致不良后果时,我们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避免类似结果。
负反馈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机制,成为控制理论的基础。
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控制器和参考信号。
系统是需要控制的对象,可以是投资组合、工厂、机器人等。
控制器是实现控制的设备,其目标是使系统状态跟随参考信号。
参考信号是人为设定的期望值,控制器需要根据参考信号来控制系统的状态。
控制理论有许多种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比例、积分、微分(PID)方法。
PID控制器具有简单、有效、稳定等优点。
在PID 控制器中,比例控制器的作用是根据系统当前状态和参考信号的差异输出一个修正值,而积分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则可以进一步增强PID控制器的性能。
比例控制器可以通过根据误差大小的不同调整增益,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
积分控制器可以消除长期误差,而微分控制器可以减少短期误差。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是使得系统达到期望状态所必需的步骤。
控制系统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地跟随参考信号。
控制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系统建模,即描述系统的物理和数学规律。
对于简单的系统,可以进行手动建模,而对于复杂的系统,需要使用计算机模拟和分析的方法。
控制系统设计的第二步是选择适当的控制器。
PID控制器通常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首选。
选择适当的PID参数可以确保系统响应速度快、稳态误差小。
对于复杂的系统,可能需要组合不同的控制器,才能实现最优的控制效果。
控制系统设计的第三步是实现控制器。
上海交大815考研控制理论基础控制理论基础(I)第4章__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设系统 特征根为p1、p2、…、pn-1、pn
D ( s ) a 0 s n a 1 s n 1 . .a n . 1 s a n 0
a1
a0
n
(1)1 pi
i1
各根之和
a2
a0
n
(1)2 pipj
i2
每次取两根乘积之和
全部根具
a3
a0
n
(1)3 pipjpk
i3
每次取三根乘积之和
控制理论基础 (I)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的定义
控制系统在外部拢动作用下偏离其原来的平衡状 态,当拢动作用消失后,系统仍能自动恢复到原 来的初始平衡状态。 注意:以上定义只适
用于线形定常系统。
(a)外加扰动
School of Mechanical & Power Engineering, SJTU
d1
c1 c2 c1
|a0 a4 |
b2
a1 a5 a1
| a1 a5 |
c1
b1 b3 b1
| b1 b3 |
d2
c1 c3 c1
性质:第一列符号改变次数== 系统特征方程含有
正实部根的个数。
School of Mechanical & Power Engineering, SJTU
B(s) D(s)
K
B(s)
k
a0 (spi) [s(j jj)][s(j jj)]
i1
j1
理想脉冲函数作用下 R(s)=1。 对于稳定系统,t 时,输出量 c(t)=0。
School of Mechanical & Power Engineering, SJTU
控制理论基础
控制理论基础
控制理论是一门研究系统的数学理论,它包括控制技术、系统建模、系统分析和控制。
控制理论的目标是通过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找到最佳控制方案,以求取最优系统性能。
控制理论关注的重点是系统动态行为过程,主要包括状态变量描述、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和系统模拟设计等。
控制理论建立在基础数学模型上,可以用来描述实际工程系统的动态特性,对有限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并且提供有效的模型调节策略。
主要的建模工具,既包括数学和模型方法,也包括传统的艺术性和经验性方法等,比如状态空间模型。
基础的控制理论包括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
1、系统建模:对不同系统进行建模,克服复杂系统的处理,提高系统分析和控制的效率;
2、参数估计:利用观测信息,对系统未知参数进行估计;
3、控制器设计:合系统性能要求,以满足系统的控制要求,把控制器设计成精确的响应;
4、系统调节:根据系统状态,调整参数,实现系统的自控,保证系统性能稳定。
除此之外,控制理论也涉及到更多的学科,例如理论力学、信息论、系统论、传感器理论、控制结构理论、实时系统理论等,形成了全面的控制理论框架。
在实践中,控制理论主要应用于机器人工程、智能汽车、轨道交
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提高了系统控制水平,改善了系统性能。
控制理论的应用不断拓展,在未来,它可能还将深入到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医学影像处理等领域。
总结而言,控制理论是一门关注系统动态行为的数学理论,它可以用来描述实际系统的特性,并且为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控制策略,是控制工程的基石。
通过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各种系统的控制水平,实现系统的有效和稳定运行,以求取最优性能。
广西考研控制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控制理论与智能控制
广西考研控制科学与工程复习资料控制理论与智能控制考研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广西省内高校控制理论与智能控制方向的研究生专业。
掌握相应的复习资料对考研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广西考研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学生提供一些复习资料推荐,包括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两个方向。
一、控制理论1. 《控制理论基础》本书是控制理论的入门教材,对于新手来说十分友好。
内容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与建模、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等。
通过学习本书,能够对控制理论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现代控制理论》此书是经典的控制理论教材,全面讲解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内容包括状态空间法、传递函数法、最优控制理论等。
特别适合希望深入学习控制理论的同学。
3. 《自适应控制导论》自适应控制是控制理论领域的热门方向之一。
本书详细介绍了自适应控制的原理、算法和应用。
通过学习此书,可以对自适应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智能控制1. 《人工智能基础》人工智能是智能控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针对初学者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包括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
通过学习此书,可以对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 《模糊控制基础与应用》模糊控制是智能控制中的重要分支,通过使用模糊逻辑来处理不确定性问题。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模糊集合、模糊推理等。
学习此书,能够对模糊控制原理和应用进行深入学习。
3. 《神经网络与控制系统》神经网络在智能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书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以及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此书,可以了解神经网络在控制领域的特点和优势,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总的来说,广西考研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复习资料需要既深入又全面。
我们建议结合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两个方向的书籍,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考过往的考研真题和复习资料,通过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控制理论基础》笔记摘要郭嗣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第一章经典控制论的相关概念§1.1 系统与特性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
一个系统应该具有下述三个特征:1、整体性。
系统是由各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整体。
2、关连性。
系统的各个元素是按一定方式或要求结合起来的,通过元素之间的联系来完成某些特定的功能。
3、目的性。
一个系统,特别是人造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目的,系统的运转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系统还有其他特性,如系统的动态性、环境适应性、层次性等。
系统的概念是相对的。
丛某种功能来说一个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从更为广泛的功能来说,它可以是另一个系统的子系统。
系统的例子。
§1.2 系统控制1、控制与控制系统控制是为了改善系统的某些功能、特性或为使系统完成某些预定目标而对系统的一种外部作用。
在控制论中,将作用者称为“控制器”,被作用者称为“被控装置”或“被控系统”。
被控系统与控制器组成一个总系统,称为“控制系统”通常,将外部对系统的作用称为控制系统的“输入”,将控制系统对输入作用的特定反应称为系统的“输出”。
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我们总是假定一定的输入会有一定的输出,反之,任何输出都对应于一定的输入。
在这种前提下,一个控制系统可以理解为输入和输出变量间的映射器。
系统输入X系统输出Y图1-1控制系统理解为映射器2、控制系统的耦合与方框图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元素或子系统按一定的因果关系组合而成的。
如果系统的某个子系统(元素)的输出是另一个子系统(元素)的输入,这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被称为“耦合”。
即,耦合是系统的各个构成元素或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
系统的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形式有多种,但是最基本的形式有串联耦合、并联耦合、反馈耦合三种。
其他的任何耦合形式都可以由这三种耦合形式复合而成。
为了表明一个具体的控制系统构成,就必须表明其各功能子系统及其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将它们用图形表示出来,这就形成了系统的框图。
在控制系统的框图中,用方框表示各个子系统,用带箭头的线段连接起来,表示被连接的两个子系统具有耦合关系。
箭头指向方框的直线表示输入,箭头离开方框的直线表示输出。
另外,在控制系统中,可能由多个输入同时作用于一个子系统,则该子系统的输入为这多个输入的某种叠加。
我们常用如图1-2所示的符号表示。
在图1-3中,给出了几个具体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1.3 系统输入到输出的变换算子图1-2 输入的叠加符号输入输出(a) 室温控制系统框图输入输出(b) 具有传感器的室温控制系统框图 图1-3 室内暖气控制系统框图1、系统的变换算子在古典的控制理论中,都将控制系统及其各个子系统视为“黑箱子”,即不考虑系统内部的状态特性,只研究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只研究系统输入发生变化时系统输出的反映行为。
一个系统的运行,可以看成是由输入到输出的一种变换。
设系统的输入变量为x ,输出变量为y ,则由输入到输出的变换记为Tx y =,利用框图表示为T 为系统的变换算子或活动算子。
2、线性算子在控制理论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线性变换算子,简称为线性算子。
线性算子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 cTx cx T =)(,(2) 2121)(Tx Tx x x T +=+, 其中c 为任意常数,21,,x x x 为任意输入。
最常见的线性算子有: (a). 比例算子设k 为常数,x 为系统输入,则系统再输入x 时的输出kx Tx y ==; (b). 微分算子D设输入x 是某个参数t (如,时间)的函数)(t x x =,系统的输出y 为输入x 对t 的导数,即 Dx t x t x dtdy ='==)()( 则变换算子D T =为微分算子; (c). 积分算子1-D设输入x 是某个参数t 的函数,系统的输出y 为输入x 对t 的积分,即 ⎰-==tt x D dt t x y 01)(则变换算子1-=D T 为积分算子,其中0t 为参数t 的某个给定的初始值;(d).(有限)差分算子△设输入x 的可能取值集合为},,,,{21 n x x x ,输出,2,1,1=∆=-=+i x x x y i i i i则变换算子∆=T 为有限差分算子,简称差分算子; (e). 先导(向前位移)算子E设输入x 的可能取值集合为},,,,{21 n x x x ,输出 ,2,1,1===+i Ex x y i i i则变换算子E T =为先导算子,或向前位移算子;(f). 回倒(向后位移)算子1-E设输入x 的可能取值集合为},,,,{21 n x x x ,输出 ,2,1,11===--i x E x y i i ix y图1-4 变换算子则变换算子1-=ET 为回倒算子,或向后位移算子;(g). 求和算子∑设输入x 的可能取值集合为},,,,{21 n x x x ,输出 ,2,11===∑∑=i x x y kk ik i则变换算子∑=T 为求和算子。
不难证明,上述的七个算子都是线性算子。
3、算子的运算设21,T T 为两个已知的变换算子,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运算: ① 和算子 若算子T 满足条件x T x T Tx 21+=则称算子T 为算子1T 与2T 的和算子,记为21T T T +=.对于由变换算子分别为1T 和2T 的两个子系统并联耦合的系统(如图1-5),系统输入x 与输出y 有如下变换公式2121Tx Tx y y y +=+=Tx x T T =+=)(21② 差算子 若算子T 满足条件x T x T Tx 21-=则称算子T 为算子1T 与2T 的差算子,记为21T T T -=.③ 积算子 若算子T 满足条件)(21x T T Tx = 或 )(12x T T Tx =则称算子T 为算子1T 与2T (或2T 与1T )的积算子,记为21T T T =或12T T T =.对于由变换算子分别为1T 和2T 的两个子系统串联耦合的系统(如图1-6),系统输入x 与输出y 有如下变换公式Tx x T T x T T y T y ====121212)( 注:积运算的交换律一般并不满足。
④ 幂算子设n 为正整数,算子T 的n 次幂nT 按递推公式定义如下:x图1-5 并联耦合与和算子图1-6 串联耦合与积算子)(2Tx T x T =.,3,2),(1 ==-n x T T x T n n⑤ 逆算子若存在算子T 与S ,它们满足条件Tx y = 且 Sy x = 则称算子S 为算子T 的逆算子,记为1-=TS .⑥ 恒等算子 若算子T 满足条件 x Tx y == 则称算子T 为恒等算子,记为I T =。
由恒等算子与逆算子的定义,不难证明 I T T TT==--11.逆算子主要刻画系统中的反馈作用。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即将控制器的输出送回到输入端,对系统的输入产生影响,这就是反馈。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类。
如果反馈起到增强原输入的作用,称为正反馈;如果起到减弱原输入的作用,则称为负反馈。
具有反馈环节的控制系统称为闭环系统;否则称为开环系统。
设反馈耦合系统如图1-7所示,S 为被控系统的变换算子,R 是控制器的变换算子。
输出y 经控制器的变换为输出x ∆,而x ∆与输入x 迭加后成为被控系统的总输入。
因此,反馈系统输入x 与输出y 有如下变换公式SRy Sx Ry x S x x S y +=+=∆+=)()( 即Sx y SR I =-)(其中I 为恒等算子。
如果差算子SR I -的逆算子存在,则有Tx Sx SR I y =-=-1)( (1.1) 称1)(--=SR I T 为“反馈算子”。
通常将公式(1.1)称为调节理论的基本公式。
例. 求下列系统框图所对应的变换公式和总变换算子(1)x图1-7 反馈耦合与逆算子变换公式为x S S R S S I y 12112)(--=, 则总变换算子为12112)(S S R S S I T --=.(2)变换公式为 总变换算子为§1.4 拉普拉斯变换与传递函数下面介绍经典控制论中的基本方法——传递函数法。
1、拉普拉斯变换 拉氏变换的定义:设)(t f 是时间t 的函数,且当0<t 时,0)(≡t f ,称 )()()]([0s F dt t f e t f L st ==-∞⎰为函数)(t f 的拉氏变换。
其中s 为复数,称为拉氏变换的原函数,)(s F 为象函数。
记)()]([1t f s F L =- 为拉氏反变换。
拉氏变换的性质:① 线性性质)]([)]([)]()([t g L t f L t g t f L βαβα+=+ 其中α、β为常数。
证明:)]([)]([)()()]()([)]()([0t g L t f L dt t g e dt t f e dtt g t f e t g t f L st st st βαβαβαβα+=+=+=+⎰⎰⎰∞-∞-∞-② 微分性质xy)0()()0()]([)]([f t sF f t f sL t f L -=-=' 一般的,有)]0()0()0([)()]([)1(21)(---++'+-=n n n n n f f s f s s F s t f L证明参见相关教材。
微分性质表明,微分运算的拉氏变换称为多项式代数运算,这是拉氏变换的一个优点。
由于一些函数的拉氏变换尤其是反变换计算较复杂,所以,有关书籍中给出了常见函数的拉氏变换表。
2、传递函数考虑一个线性定常控制系统(即系统结构特性不随时间而改变),)(t u 和)(t y 分别为t 时刻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有如下的线性常微分方程来描述:u b u b u b u b y a y a y a y a m m m m n n n n +'+++=+'+++----1)1(1)(01)1(1)(0 (1.2) 其中n 、m 为正整数,且m n ≥,m n b b b a a a ,,,,,,,1010 均为常数,并且00≠a . 定义 当上述线性定常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时,即 0)0()0()0()1(==='=-n y y y ,0)0()0()0()1(==='=-m u u u ,其输出)(t y 的拉氏变换)(s Y 与输入)(t u 的拉氏变换)(s U 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记为)(s G ,即)()()(s U s Y s G = (1.3)下面对于由公式(1.2)描述的系统,我们来建立其传递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