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ce155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2.png)
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技术,通过对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解决很多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
本文将介绍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以及其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实际应用。
一、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细胞培养技术是通过对细胞体外培养,使其在适当的环境中持续生长和繁殖。
细胞培养技术有两种类型,分别为原代细胞培养和细胞系培养。
其中原代细胞培养指的是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细胞培养,具有更加原始和稳定的基因型;而细胞系培养则是一种细胞自身在无数代细胞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表型和基因型的细胞种系。
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技术路线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组织分离和细胞分离:青蛙卵母细胞、小鼠卵子、小鼠骨髓细胞、小鼠脾细胞等都可以用细胞培养技术处理。
通常采用胰酶、胆汁酸等消化酶对组织进行消化,从中提取出未分化的细胞。
(2)细胞培养条件调节:对于细胞培养技术,不同的细胞类型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是有所不同的。
例如配制适当的培养基、控制温度、保湿等重要条件是确定其生长特性的重要神经成分。
(3)细胞生长和繁殖:细胞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特点和体内略有不同,其主要关注点是增殖、转染、药物筛选、毒性测试、体外血管重建、组织重建、再生医学等。
二、细胞培养技术的实际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具体介绍细胞培养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
(1)药物筛选: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在前期从上万的化合物中筛选出可以治疗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重要药物。
(2)肝脏毒素性病理反应预测:基于体外肝细胞培养技术,主要是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细胞输出项目等方法对毒性评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极其的迅速和准确。
(3)组织工程:现已凭借细胞培养技术创造出了弯曲的软骨和人工血管等组织,日益成为支持组织工程的新技术手段。
(4)真核细胞的转染: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将外源DNA导入到真核细胞中,可以有偏向的决定细胞的DNA合成和功能实现。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e6777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2.png)
细胞培养技术1. 引言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使研究人员能够在体外模拟和研究体内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药物筛选与开发以及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应用领域。
2. 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基、维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和提供适量的营养物质来满足细胞的生长和分裂需求。
培养基是细胞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常由基础培养基、补充物和生长因子等组成。
基础培养基提供了细胞培养所必需的无机盐、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补充物则能够提供胎牛血清、胎儿牛血清等对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物质。
3. 细胞培养技术的常用技术3.1 培养皿法培养皿法是最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之一,它将细胞悬浮于培养皿中,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来促进细胞的生长。
培养皿法相对简单易行,适用于大部分类型的细胞培养。
在培养皿法中,培养皿需经过灭菌处理,细胞悬浮液需要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
3.2 悬浮培养法悬浮培养法是将细胞悬浮于培养液中,以悬浮形式进行培养。
与培养皿法相比,悬浮培养法可以提供更好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从而促进细胞生长和代谢。
悬浮培养法通常适用于需要大量细胞或长时间培养的情况。
3.3 筛选技术在一些特殊的细胞培养实验中,研究人员需要筛选出特定类型的细胞。
筛选技术可以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或标记物的使用,将目标细胞与其他非目标细胞或者其他细胞组织进行分离和筛选。
4. 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细胞培养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药物筛选与开发:细胞培养技术可以有效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环境,并通过评估药物对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来研究和开发新药物。
•组织工程: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于培养和繁殖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为组织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fe62722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0.png)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途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包括细胞培养、染色技术、分离技术和显微镜观察等。
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是一项基础性技术,它可以将细胞从体内取出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和维持。
细胞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提供适当的培养基,其中含有必需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条件。
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组织工程、药物研发等领域。
二、染色技术染色技术是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使研究者能够对细胞内各种结构和分子进行可视化观察。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荧光染色、酶标染色和核酸染色等。
荧光染色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染料,可使特定的细胞结构或分子在显微镜下发出荧光信号,从而观察其位置和表达水平。
酶标染色则通过酶与底物的反应,使细胞或组织显示出颜色等信号。
核酸染色则利用特定染料与细胞核酸结合,以观察DNA或RNA的分布情况。
三、分离技术分离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细胞或细胞组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细胞离心、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磁珠分离等。
细胞离心是通过离心机将混合细胞悬液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从而获得纯化的特定类型细胞。
流式细胞术则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标记物,从而实现对细胞的高通量分离和分析。
免疫磁珠分离则利用特定抗体结合在磁珠表面,以实现对需要纯化的细胞或细胞组分的选择性捕获。
四、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手段,它使研究者能够观察到细胞内不同的结构和过程。
传统光学显微镜可实现对细胞形态和部分细胞器的观察,但其分辨率有限。
近年来,随着超分辨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能够突破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实现对亚细胞结构和分子过程的观察。
总结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培养技术与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ea9e39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2.png)
细胞培养技术与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医学、农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简单介绍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常见技术及应用。
一、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细胞是生物体内组成单位,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生物体内的细胞从组织或器官中分离出来,放入含有必需营养物质和适当环境的培养基中,进行生长、增殖和分化的一种技术。
培养基是一种液态或固态的生物学培养用基质,其中含有细胞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等,而无菌的操作条件、适当的pH值和氧气浓度以及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是细胞培养过程中必须关心的问题。
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对培养基中培养的细胞进行试验和分析,研究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二、细胞培养技术的分类细胞培养技术的分类主要依据种类、来源、形态等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代细胞培养(Primary cell culture)此类培养为第一次从组织或器官中分离的细胞,具有原代细胞特征,具有细胞衰老限制,常能增殖到35-60倍,适于生物学仿真实验的研究;2.细胞株培养(Cell line culture)细胞株是长期经连续传代而获得的细胞世代,可分为稳定细胞株和不稳定细胞株。
稳定细胞株经多次传代后,还能保持原始形态和功能,代表性细胞株有HeLa、CHO、Vero等,常用于药理学、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领域中进行研究;3.二次扩增或转染细胞培养(Secondary cell culture)此类培养为从原代细胞或细胞株中分离后通过扩增或转染处理的细胞。
常用于细胞毒性实验、用于表达蛋白质、病毒、植物和昆虫细胞的重组蛋白等;4.三维细胞培养(3D Cell culture)此类培养方式为采用特殊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使细胞形成三维组织结构。
其应用领域涉及人体组织再生医学、肝内药代动力学等。
5.定量检测型细胞培养(qPCR and ELISA)此类培养突出利用优化的细胞培养条件,量化检测细胞中与特定指标相关的分子量、酶活性、基因表达等,是常用于诊断、监测疾病和药效评估的技术。
生物制药中的细胞培养技术
![生物制药中的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01eb96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2.png)
生物制药中的细胞培养技术生物制药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品的一种方法,其中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细胞培养技术是药品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涵盖了繁殖、分化和生长等复杂过程。
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细胞培养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和意义。
1. 细胞培养技术的概念和分类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在细胞所需要的营养和环境指标下,利用体外培养技术使细胞繁殖并扩张量的一种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和食品等领域。
它根据细胞类型、培养对象、生产目的和培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悬浮细胞培养和贴壁细胞培养两种。
2. 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了药品研发和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大部分有关蛋白质药物的研究都是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来进行的,包括重组蛋白、抗生素、癌症疫苗等。
大部分生物制药公司都使用细胞培养技术来生产药品,这些药品包括生物同源药、重组大分子、基因治疗药和细胞疗法等。
3. 细胞培养技术在药品研发中的意义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对药品研发和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人们可以以高效、安全、可控的方式制造出高纯度的生物制品,并保证药品的长期稳定性。
同时,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提高药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变异性,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4. 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生物制药领域的不断发展,细胞培养技术成为了药品研发和生产的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
当前,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医药行业中的一个明确趋势,也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
未来,生物制药领域的重点将是开发新的细胞培养技术和优化现有的技术,从而提高生物制品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细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了药品研发和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
如今,大部分生物制药公司都已经使用细胞培养技术来生产药品,并且未来这种技术还将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31e50d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02.png)
细胞培养技术一、细胞培养基本概念细胞培养是指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摹拟体内出现环境, 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 使期生长繁殖, 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的培养物为单个细胞或细胞群。
在医学遗传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外周血淋巴细胞、皮肤或纤维细胞和各种能在体外长期生长的细胞系。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具有时间短、技术简便、可反复取材等优点, 它在临床染色体分析中使用最广泛。
体外培养细胞株可在培养过程中发生自发的或在外界作用下的转化, 成为永久细胞系, 也可直接建成永久细胞系, 永久细胞系能在体外无取制的传代和生长。
永久细胞系通常具有非整倍体细胞和各个细胞的核型不完全相同特性。
但细胞克隆的细胞系其这一特性可以不明显。
二、细胞培养的环境细胞在体外培养中所需的条件与体内细胞基本相同。
1.无污染环境培养环境无毒和无菌是保证细胞生存的首要条件。
当细胞放置于体外培养时, 与体内相比细胞丢失了对微生物和有毒物的防御能力, 一旦被污染或自身代谢物质积累等, 可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在进行培养中, 保持细胞生存环境无污染、代谢物及时清除等, 是维持细胞生存的基本条件。
2.恒定的温度维持培养细胞旺盛生长, 必须有恒定适宜的温度。
人体细胞培养的标准温度为36.5℃±0.5℃, 偏离这一温度范围, 细胞的正常代谢会受到影响, 甚至死亡。
培养细胞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对高温强, 温度上升不超过39℃时, 细胞代谢与温度成正比;人体细胞在39-40℃1小时, 即能受到一定损伤, 但仍有也许恢复;在40-41℃1小时, 细胞会普遍受到损伤, 仅小半数有也许恢复;41-42℃1小时, 细胞受到严重损伤, 大部分细胞死亡, 个别细胞仍有恢复也许;当温度在43℃以上1小时, 细胞所有死亡。
3.气体环境气体是人体细胞培养生存必需条件之一, 所需气体重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氧气参与三羧酸循环, 产生供应细胞生长增殖的能量和合成细胞生长所需用的各种成分。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d87044a4afe04a1b171de77.png)
三、培养细胞技术
(二)细胞来源 (2) 消化培养法 与组织块培养法区别: A. 用酶制剂处理组织块,除去细胞间
质,使细胞分离,形成细胞悬液; B. 细胞生长方式多为单层。
优点:更易摄取营养、排除代谢产物生长 较快。
缺点:操作繁杂,易污染;消化可能对细 胞有损伤。
精品课件
三、培养细胞技术
(二)细胞来源 2. 细胞系(cell line) 原代培养物开始第一次传代培养后的细
底物:胶原、玻璃、塑料、其它细胞
血清中有促使细胞贴壁的冷析球蛋白
和纤粘素、胶原等糖蛋白(生长基质),这些
带正电荷的糖蛋白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贴壁因子先吸附于底物
上,悬浮细胞再与吸附有促贴壁因子的附着。
进口塑料培养瓶涂有生长基质(化学合成的功 能基团)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潜伏期
此时细胞有生长话动,而无细胞分裂。
单克隆抗体制备:包括诊断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用单
克隆抗体。
精品课件
细胞培养目的和作用
基础研究 (1) 药物作用机理; (2) 基因功能; (3) 疾病发生 机理。
2、生物制药 疫苗生产:如病毒性疫苗(肝炎病毒疫苗,艾滋病疫苗
等),肿瘤疫苗(多肽疫苗)等。 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如在临床医学中具有治疗价值的
过滤)
精品课件
二、培养细胞相关条件
(二)培养用品
(1)培养瓶(25 、75 cm3)
6孔)
培养板(96、48、24、12、
培养皿(各种直径规格)
精品课件
二、培养细胞相关条件
(二)培养用品 (2)离心管(15、50 ml) (3)移液管、吸管 (4)冻存管、EP管 (5)试剂瓶等。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b3a31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c.png)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可用于研究细胞的生理、代谢和分子机制,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开发新药物和生物制品等。
本文将从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培养条件、培养方法及其应用等方面来介绍细胞培养技术。
1.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细胞培养基本上是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放在独立的培养容器(如培养皿、培养瓶)中,以固体、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为基础,模拟生物体内的环境,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温度、湿度和气氛等条件,使细胞在体外生长、分化和繁殖,维持其生命活动。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适当的培养基细胞培养基是细胞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它要求有营养成分的成份、酸碱度、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等。
细胞培养基主要分为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两种。
无血清培养基可以避免血清的批次差异,降低了培养过程中的变异性,但无血清培养基更贵,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程度更大且对培养稳定性的要求更高。
在实际应用中,血清培养基仍然是最常用的培养基。
(2) 控制氧气供应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
氧气,作为呼吸作用中的最终受体,在细胞生长、异化和化学诱导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Highmoreet al.(1978)根据细胞所需氧的需求程度将细胞分为三种类型,即耗氧型、耐氧型和厌氧型。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合理控制氧气供应,以满足细胞的生长需求。
(3) 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细胞定植能力、增殖速度和产生生化反应等都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在常温下,细胞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而在适当的温度下,细胞生长速度会加快,并且会增加细胞代谢产生的热量。
湿度是影响细胞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不适当的湿度会影响培养液中溶液中的渗透压和细胞内液体平衡,导致细胞死亡。
(4) 增加营养和生长分子的供应细胞生长、分化和繁殖与大量的物质变换和反应有关。
给予细胞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分子,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细胞的分化和功能表达。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a40b6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0.png)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技术。
通过细
胞培养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繁殖和实验操作,从而深入研究细胞的生理功能、生化特性和病理变化。
细胞培养技术
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生物医学、药物研发、基因工程、毒理学
等多个领域。
一、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
细胞培养技术是基于细胞的自身生存条件进行设计的。
细胞在体外
培养时,需要提供适当的生长环境,包括营养物质、生长因子、温度、湿度等条件。
在细胞培养中,通常会使用培养基来提供细胞所需的养
分和环境,培养基的种类和配方会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实验目的进
行选择。
二、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
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研究细胞
生长、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也可以用于筛选药物、
评估药效及毒性。
此外,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细胞培养技术
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如基因转染、蛋白表达等方面均需要借助细胞培
养技术。
三、细胞培养技术的挑战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胞培养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但是,细
胞培养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细胞的纯化、传代过程中的遗传变异
等问题,这些都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挑战。
未来,细胞培养技术将继续向着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向发展,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多可能。
细胞培养技术作为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相信细胞培养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更多的改变和进步。
《细胞培养技术》课件
![《细胞培养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7346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9.png)
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技术,通过将细胞生长在适宜的培养基中, 实现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繁殖,为研究细胞和开发生物制品提供了重要手段。
什么是细胞培养技术
1 定义
2 历史
细胞培养技术指的是将细胞从生物体中取出, 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体外培养的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 术的进步,逐渐成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重 要工具。
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
传统细胞培养方法
通过将细胞放置在培养皿中,利用培养基中的营 养物质供养细胞并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
通过构建具有三维结构的培养环境,模拟生物体 内的细胞生长环境,促进细胞在体外的功能表达。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主要应用于医学研究和生物制药领域,常用于人 类或动物细胞的培养和研究。
环保领域
细胞培养技术有助于环境修复和污染物降解,如 污水处理等。
细胞培养技术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1 挑战
细胞培养技术面临着细胞变异、细胞老化、 污染等问题,需要不断解决和改进。
2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细胞培养技术将越来 越趋向自动化、高通量和个性化。
结语
1 总结
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技术,推 动了许多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展望
未来,细胞培养技术将继续发展,为人类的 健康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细胞培养基础知识
1 细胞的分类
2 培养基的种类
3 细胞培养条件
细胞可以根据形态、功能、 组织来源等进行分类,不 同类型的细胞需要不同的 培养条件。
培养基可以根据成分和用 途进行分类,常见的有无 血清培养基、无动物成分 培养基等。
细胞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温 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 等环境条件,以及适当的 营养物质供给。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b763b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0.png)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通过在体外环境中模拟细胞生长条件,使细胞能够持续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这项技术在生物医学、药物研发和基因工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常见技术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生物科学中的作用和前景。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是将体内的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细胞得以继续生长和繁殖。
细胞培养基是一种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能够满足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
此外,培养条件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要适宜,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
二、常见的细胞培养技术1. 原代细胞培养:原代细胞培养是从体内即刚取出的组织中直接分离和培养的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细胞的生理状态,但容易受到细胞种类和来源的限制。
2. 细胞系的维持和扩增:细胞系是一种能够无限制地进行培养和传代的细胞群体。
通过维持和扩增细胞系,可以获得大量特定类型的细胞,用于后续的实验和应用。
3.原代细胞培养与细胞系的转化:有时候,原代细胞培养仅仅只能得到有限的细胞数量,无法满足需求。
这时候就需要将原代培养物转化为细胞系,以满足更多的需求。
三、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1. 生物医学研究: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癌症研究、遗传学研究、免疫学研究等领域。
通过细胞培养,可以研究细胞的生理特性、增殖和凋亡机制等,并开展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研究。
2.药物研发:细胞培养技术在新药研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药物的毒性和疗效评估往往需要通过细胞培养进行,以了解药物对细胞的影响。
3.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细胞培养技术是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基础。
通过体外培养和扩增细胞,可以用于组织工程构建和移植,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4.基因工程:细胞培养技术在基因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基因转染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可以改变细胞的基因组,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开发基因治疗方法。
四、细胞培养技术的前景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细胞培养技术的前景十分广阔。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21ac46aaf1ffc4ffe47ac21.png)
(3)微载体:由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酰胺制成的小球 微载体: 体,附着面大,利于大量繁殖细胞 附着面大, (4)饲细胞(Feeder Cells):也称滋养细胞,如 饲细胞( Cells):也称滋养细胞, ):也称滋养细胞 用成纤维细胞长成单层后,大剂量射 用成纤维细胞长成单层后, 线照射,细胞失去增殖能力但尚存活 线照射, 并有代谢活动; 并有代谢活动;再将其它细胞接种于 其上。饲细胞的代谢产物利于其它细 其上。 胞生长
五、培养细胞的生存环境
(一)无污染环境
细胞培养环境无毒、无菌是首要条件 细胞培养环境无毒、 人体:皮肤、黏膜;免疫系统;解毒器官 人体:皮肤、黏膜;免疫系统; 肝脏) (肝脏) 体外:保持细胞培养环境无任何污染, 体外:保持细胞培养环境无任何污染,及 时清除代谢物
(二)温度
人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标准温度: 人和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标准温度: 36.5° 36.5°C ± 0.5°C 0.5° 培养细胞对低温的耐受力比其对高温强 ≤39 °C
3. 促生长因子
EGF, FGF, NGF, PDGF, EDGF等 EDGF等 激素:胰岛素——促进细胞利用葡萄 激素:胰岛素——促进细胞利用葡萄 糖和氨基酸 氢考——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氢考——促进上皮细胞生长
4. 其它物质
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钾、钠、钙、镁、氮和磷 微量元素:铁、锌、硒等 微量元素:
(四)体外培养细胞生存所需基本物质
1. 糖
六碳糖是主要的能源(葡萄糖、半 六碳糖是主要的能源(葡萄糖、 乳糖) 乳糖)
2. 氨基酸
所有的细胞都需要谷氨酰胺, 所有的细胞都需要谷氨酰胺,其所含的氨 是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的来源; 是核酸中嘌呤和嘧啶的来源;其它还有精 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氨酸、胱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 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组氨酸、 组氨酸、酪氨酸等 培养细胞也需要维生素,如生物素、叶酸、 培养细胞也需要维生素,如生物素、叶酸、 泛酸、核黄素、硫胺素、 泛酸、核黄素、硫胺素、胭酰胺等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503c0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4.png)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创造和维持一定条件下的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的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细胞培养技术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
1. 细胞准备:选择要培养的细胞,如动物细胞(如人类细胞、小鼠细胞等)或植物细胞。
细胞的来源可以是体内组织或器官,也可以是其他细胞培养实验室提供的细胞株。
2. 细胞分离:将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出来,通常使用一些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胶原酶等)来破坏细胞间的结合,并使用培养基中的酶抑制剂来避免细胞酶的活性。
3. 细胞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提供生长细胞所需的营养
物质和生长因子的液体。
它包含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维
生素、盐和生长因子等。
4. 细胞培养:将分离的细胞悬浮在培养基中,并放置在培
养皿或培养瓶中。
细胞需要在恒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
度下进行培养。
5. 细胞观察和维护:定期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检查细胞
的形态和细胞数量。
细胞的培养条件需要被维护,包括定
期更换新的培养基和定期检查细胞的污染。
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生理功能、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分化和细胞病理学等。
此外,细胞
培养也可以用于制备细胞外的蛋白质和药物。
医学中的细胞培养技术
![医学中的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ffcf8d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6.png)
医学中的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医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使用细胞培养技术,医学研究人员可以研究细胞的生长、发展和分化过程,以及探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细胞培养技术的种类、细胞培养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细胞培养是指将细胞从生物体中剥离出来,经过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在体外继续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细胞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以便从中提取有用的物质,研究细胞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的机制。
二、细胞培养技术的种类目前,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原代细胞培养、细胞系培养和三维培养。
1.原代细胞培养原代细胞培养是从新鲜的组织或器官中分离出来的细胞,通过适当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使其继续生长和繁殖。
原代细胞培养的细胞数量有限,而且存在样本来源的限制。
但是,由于原代细胞具有生物分化程度低、细胞表型稳定等优点,因此在肿瘤细胞的研究中广泛使用。
2.细胞系培养细胞系培养是指从原代细胞中选出体外生长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可以无限制繁殖的细胞,经过多代传代后形成的一种细胞系。
细胞系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生产某种特定细胞,从而在医学研究和制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三维培养三维培养是指将细胞以高密度、三维空间排列,进而调控其生长和分化过程。
与二维培养相比,三维培养细胞上分化程度更高,细胞表型更稳定,更接近于组织器官的天然状态。
因此,三维培养在生物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细胞培养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疾病模型建立通过建立疾病模型,可以模拟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方法。
利用培养的细胞,可以在体外建立各种疾病模型,如癌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2.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估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估。
通过培养细胞,可以在体外模拟药物作用的过程,并进一步快速筛选药物的特异性、毒性和剂量。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培养技术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a9b91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2.png)
医学研究中的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手段。
通过培养细胞,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为疾病的治疗和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一、细胞培养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细胞培养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当时的细胞学家Wilhelm Roux成功地将鸡胚进行离体培养,这被认为是现代细胞培养技术的奠基之作。
随后的几十年里,细胞培养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0世纪中叶,细胞培养技术进入了一个较稳定期,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渐完善。
二、细胞培养的步骤和技术要点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包括细胞的产生、细胞的活存、培养基的选择和细胞的检测。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技术要点。
1. 细胞的产生:为了进行细胞培养,首先需要得到合适的细胞源。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从动物体内获得组织或细胞,通过消化和分离得到单个的细胞。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来获得细胞。
2. 细胞的活存:细胞在离体的环境中需要提供合适的生存条件,例如合适的培养基、温度和气体环境等。
同时,细胞培养还需要细胞的增殖和维持细胞的特性,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
3. 培养基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对于细胞的培养非常重要。
培养基中应包含细胞所需的氨基酸、糖类、维生素、激素和微量元素等,并且需要判断细胞的产生目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类型。
4. 细胞的检测: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对细胞进行检测,以确保细胞的纯度和活性。
常用的细胞检测方法包括形态观察、细胞计数、染色和免疫标记等。
三、细胞培养的应用领域细胞培养技术在医学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1. 药物筛选与毒性评估: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在体外对药物进行筛选,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
这样可以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并加快药物研发的速度。
2. 癌症研究:细胞培养技术为癌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通过培养癌细胞株,研究人员可以对癌细胞的生长、转移和耐药性等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开发新的抗癌药物和治疗策略。
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8158b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f.png)
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可以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制药、生产等领域,因此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一、细胞培养技术的意义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基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方法,用于培育和繁殖活细胞,以研究细胞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代谢和分化。
使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迅速获取大量活细胞,并对细胞进行分析和观察,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资料。
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细胞培养技术源于1885年,德国学者M. Schwann在体外培养细菌时,首次采用了“细胞切片法”。
此后,人们不断地尝试着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
1928年,美国细胞学家R. W. Overton和W. K. Lewis使用牛血清和牛组织液,首次培育了兔的心肌细胞。
随后,人们逐渐发现了适合培养动物细胞的培养基,并将培养技术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直到20世纪50年代,培养细胞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三、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1.生物医学研究生物医学研究是细胞培养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它可以使得研究者在体外重现疾病过程,从而探究疾病的发生机理。
通过培养癌细胞,可以研究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的特点,了解癌症的病理生理学,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利用培养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疾病的病理学和治疗,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加精确的方法。
2. 细胞药理学研究细胞药理学研究是新药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进行研究,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新药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细胞,进行药物的筛选和评价,便于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为药物研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3. 细胞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是以细胞为基础的人工制造技术,通过对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蛋白质表达、代谢工程等一系列操作,生产各种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如重组蛋白、生物纤维素、生物涂料、疫苗、生物制剂等。
细胞生物学中最常用的5种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生物学中最常用的5种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6142fa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8.png)
细胞生物学中最常用的5种细胞培养技术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分类、发育以及细胞在生命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学科。
在细胞生物学中,细胞培养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保存细胞,并且可以进行细胞的分离、纯化、鉴定、增殖、转染、诱导分化等操作,为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下面将介绍细胞生物学中最常用的5种细胞培养技术。
一、传统细胞培养技术传统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利用培养皿、培养基、培养室等基础设施进行培养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较好地维持细胞在体外的生长状态,使细胞克隆化、鉴定、扩增、分化或合成合适的基质,为多种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必要技术手段。
在传统的细胞培养技术中,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和试剂有:组织细胞均一器、离心机、洗涤机、常规培养基、游离胰酶、胎牛血清等。
此外,对控制环境影响也有严格的要求,如细胞培养应在静态的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各种污染的发生。
二、悬浮细胞培养技术悬浮细胞培养技术是指通过将细胞放入含有细胞培养基的培养器中,维持细胞在悬浮状态下进行培养的一种技术。
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对象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等。
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中,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和试剂有:旋转培养器、搅拌培养器、细胞培养基、血清替代物、培养室等。
在进行悬浮细胞培养的同时,需要注意对培养环境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培养过程无杂质、无致病微生物的入侵。
此外,控制培养器内悬浮颗粒的所占比例、含氧量和温度等因素也是进行悬浮细胞培养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三、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是指通过结构性的材料基质,将单个细胞或者成簇的细胞培养为3D的立体结构,使其能够模拟生物体内的细胞环境并进行培养的一种技术。
与传统2D平面细胞培养技术相比,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更能反应生物体内的细胞环境,对有些细胞生长的形态、功能和表达特性的研究也更有优势。
在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中,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和试剂有:支架材料、重量材料、培养基、细胞培养器等。
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4b42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9.png)
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细胞从其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并在体外特定的培养条件下持续繁殖和生长的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提供与细胞生长所需的养分、温度、PH值等条件相适应的培养基,以及添加适当的生长因子和激素等,来提供细胞生长和繁殖所需的环境。
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生物工程、药物研发、农业、食品工业等领域。
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1. 药物筛选: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筛选药物的毒性、疗效和副作用等。
通过培养人体细胞株,可以评估药物对人体细胞的作用,从而提前了解药物的毒性和疗效,减少动物实验的数量。
2. 细胞工程: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于人工合成蛋白质、激素、抗生素等生物制品的生产。
通过培养受体细胞,可大规模产生特定蛋白质,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
3. 病毒研究: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培养病毒感染的细胞,研究病毒的生命周期、病毒复制机制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等。
这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理,以及发展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
4. 细胞学研究:细胞培养技术对于细胞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以研究细胞的生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发育学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揭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机制等。
5. 肿瘤研究: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于肿瘤细胞的培养和研究。
通过培养肿瘤细胞,可以研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
然而,细胞培养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容易发生突变,导致细胞株的变异和不稳定。
其次,细胞在体外容易失去其特性和功能,难以代表原始组织或全机体的情况。
此外,细胞培养的成本较高,需要较大的实验室设施和耗材,同时需要控制培养条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且广泛应用的生物学技术,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条件,可以实现细胞的持续生长和繁殖。
在医学、生物学、药物研发等领域中,细胞培养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揭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筛选药物以及生产生物制品等。
生物制药工程中的细胞培养技术
![生物制药工程中的细胞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2b7e27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5.png)
生物制药工程中的细胞培养技术一、细胞培养技术的概述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制药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培养细胞来生产药物。
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细胞株的建立、细胞培养基的配制、培养条件的调控等方面。
二、细胞株的建立细胞株的建立是细胞培养技术的第一步。
从原始细胞中选取出具有稳定特性的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层次筛选和分离,培养出独立的细胞株。
细胞株的建立可以通过传代培养和克隆培养两种方法来实现。
三、细胞培养基的配制细胞培养基是支持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其组成非常复杂。
常用的细胞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增补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提供细胞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脂质和激素等。
增补培养基则是在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根据细胞的特殊需求添加特定物质,如生长因子、抗生素等。
四、培养条件的调控培养条件的调控对于细胞的生长和产物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包括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培养槽的搅拌速度、培养液的酸碱度等因素。
通过合理调控这些因素,可以优化细胞生长环境,提高细胞繁殖和产物的产量。
五、生物反应器的选择生物反应器是进行细胞培养的核心设备。
常用的生物反应器包括批式培养槽、连续培养槽和气液循环培养槽等。
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工艺需求,选择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可以提高细胞培养的效率和产能。
六、细胞培养中的问题与挑战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细胞污染、细胞凋亡、细胞突变等问题。
细胞污染会降低细胞培养的效果,细胞凋亡和细胞突变可能会对产物的品质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细胞培养中的问题与挑战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包括培养条件的优化、细胞的检测和筛选、污染物的预防等。
七、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制备多种生物制药产品,如蛋白质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等。
其中,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甚至可以实现产业化生产。
八、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生物制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细胞培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认为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几乎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
比如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很多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很多是以CHO细胞作为载体;细胞工程中更是离不细胞培养,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完全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既使是现在飞速发展的基因工程抗体也离不开细胞培养。
正在倍受重视的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也要经过细胞培养过程才能实现,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有的也与细胞培养密切相关。
总之,细胞培养在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关键的核心作用。
第一节 体外培养的概念一、基本概念 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就是将活体结构成分或活的个体从体内或其寄生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和发育的方法。
●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活的组织(多指组织块)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细胞培养:是指将活细胞(尤其是分散的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器官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内取出的器官(一般是胚胎器官)、器官的一部分或器官原基在体外进行培养的方法。
二、体内、外细胞的差异和分化1.差异:细胞离体后,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环境中,日久天长,易发生如下变化:分化现象减弱;形态功能趋于单一化或生存一定时间后衰退死亡;或发生转化获得不死性,变成可无限生长的连续细胞系或恶性细胞系。
因此,培养中的细胞可视为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细胞群体,它们既保持着与体内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一些不同于体内细胞的性状。
实际上从细胞一旦被置于体外培养后,这种差异就开始发生了。
2.分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化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环境的改变,细胞分化的表现和在体内不同。
细胞是否表现分化,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使细胞分化的条件,如Friend细胞(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在类似基膜物质底物上培养时能长成血管状结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均属于细胞分化行为。
第二节 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对开展细胞培养异常重要,工作量也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备工作中某一环节的疏忽可导致实验失败或无法进行。
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器皿的清洗、干燥与消毒,培养基与其他试剂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无菌室或超净台的清洁与消毒,培养箱及其他仪器的检查与调试。
二、取材 在无菌环境下从机体取出某种组织细胞(视实验目的而定),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消化分散细胞、分离等)后接入培养器血中,这一过程称为取材。
如是细胞株的扩大培养则无取材这一过程。
机体取出的组织细胞的首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理论上讲各种动物和人体内的所有组织都可以用于培养,实际上幼体组织(尤其是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的组织容易培养,分化程度低的组织比分化高的容易培养,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容易培养。
取材后应立即处理,尽快培养,因故不能马上培养时,可将组织块切成黄豆般大的小块,置的培养液中保存。
取组织时应严格保持无菌,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其他的有害物质。
取病理组织和皮肤及消化道上皮细胞时容易带菌,为减少污染可用抗菌素处理。
三、培养 将取得的组织细胞接入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的过程称为培养。
如系组织块培养,则直接将组织块接入培养器皿底部,几个小时后组织块可贴牢在底部,再加入培养基。
如系细胞培养,一般应在接入培养器皿之前进行细胞计数,按要求以一定的量(以每毫升细胞数表示)接入培养器皿并直接加入培养基。
细胞进入培养器皿后,立即放入培养箱中,使细胞尽早进入生长状态。
正在培养中的细胞应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的内容包括细胞是否生长良好,形态是否正常,有无污染,培养基的PH是否太酸或太碱(由酚红指示剂指示),此外对培养温度和CO2浓度也要定时检查。
原代培养一般有一段潜伏期(数小时到数十天不等),在潜伏期细胞一般不分裂,但可贴壁和游走。
过了潜伏期后细胞进入旺盛的分裂生长期。
细胞长满瓶底后要进行传代培养,将一瓶中的细胞消化悬浮后分至两到三瓶继续培养。
每传代一次称为“一代”。
二倍体细胞一般只能传几十代,而转化细胞系或细胞株则可无限地传代下去。
转化细胞可能具有恶性性质,也可能仅有不死性(Immortality)而无恶性。
四、冻存及复苏(可参阅后面有关章节)为了保存细胞,特别是不易获得的突变型细胞或细胞株,要将细胞冻存。
冻存的温度一般用液氮的温度-,将细胞收集至冻存管中加入含保护剂(一般为二甲亚砜或甘油)的培养基,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冻存,最终保存于液氮中。
在极低的温度下,细胞保存的时间几乎是无限的。
复苏一般采用快融方法,即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后,立即放入水中,使之在一分钟内迅速融解。
然后将细胞转入培养器皿中进行培养。
冻存过程中保护剂的选用、细胞密度、降温速度及复苏时温度、融化速度等都对细胞活力有影响。
五、常用仪器设备 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三重纯水蒸馏器,抽气泵,压力蒸气消毒器,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器具,CO2培养箱,恒温水浴锅,倒置显微镜,离心机,无菌过滤器,洗刷装置,细胞计数板和电子细胞技术仪等等。
第三节 细胞培养的无菌环境一、无菌室无菌室的结构:一般由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三部分组成。
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为保持无菌状态,经常消毒是必要的,通常采用每日(使用前)紫外照射(1-2小时),每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和每月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进行消毒。
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无菌室建筑材料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防止无菌室的污染。
造成无菌室污染的可能包括:送入无菌室的风没有被过滤除菌;进出无菌室时,能使外界空气直接对流进无菌室的操作间;等。
二、超净工作台工作原理:鼓风机驱动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得以净化,净化的空气被徐徐吹过台面空间而将其中的尘埃、细菌甚至病毒颗粒带走,使工作区构成无菌环境。
根据气流在超净工作台的流动方向不同,可将超净工作台分为侧流式、直流式和外流式三种类型。
超净台的使用与保养:超净台的平均风速保持在0.32/秒为宜,过大、过小均不利于保持净化度;使用前最好开启超净台内紫外灯照射10-30分钟,然后让超净台预工作10-15分钟,以除去臭氧和使用工作台面空间呈净化状态;使用完毕后,要用70%酒精将台面和台内四周擦拭干净,以保证超净台无菌。
还要定期用福尔马林熏蒸超净台。
第四节 常用培养器皿及清洗消毒细胞培养需要大量消耗性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器皿、塑料、橡胶制品、布类、纸类等,因此掌握清洗、消毒知识,学会清洗、消毒方法是从事细胞培养工作必须的。
一、清洗 离体条件下,有害物质直接同细胞接触,细胞对任何有害物质十分敏感,极少残留物都可以对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新的或重新使用的器皿都必须认真清洗,达到不含任何残留物的要求。
(一)玻璃器皿的清洗 一般经过浸泡、刷洗、浸酸、和清洗四个步骤。
1.浸泡:新的或用过的玻璃器皿要先用清水浸泡,软化和溶解附着物。
新玻璃器皿使用前得先用自来水简单刷洗,然后用5%盐酸浸泡过夜;用过的玻璃器皿往往附有大量蛋白质和油脂,干涸后不易刷洗掉,故用后应立即浸入清水中备刷洗。
2.刷洗:将浸泡后的玻璃器皿放到洗涤剂水中,用软毛刷反复刷洗。
不要留死角,并防止破坏器皿表面的光洁度。
将刷洗干净的玻璃器皿洗净、晾干,备浸酸。
3.浸酸:浸酸是将上述器皿浸泡到清洁液中,又称酸液,通过酸液的强氧化作用清除器皿表面的可能残留物质。
浸酸不应少于六小时,一般过夜或更长。
放取器皿要小心。
4.冲洗:刷洗和浸酸后的器皿都必须用水充分冲洗,浸酸后器皿是否冲洗的干净,直接影响到细胞培养的成败。
手工洗涤浸酸后的器皿,每件器皿至少要反复“注水-倒空”15次以上,最后用重蒸水浸洗2-3次,晾干或烘干后包装备用。
(二)橡胶制品清洗新的橡胶制品洗涤方法:0.5mol/L NaOH煮沸15分钟,流水冲洗,0.5mol/L HCl煮沸15分钟,流水冲洗,自来水煮沸2次,蒸馏水煮沸20分钟,烤干备用。
(三)塑料制品的清洗塑料制品特点:质软、易出现划痕;耐腐蚀能力强、但不耐热。
清洗程序:使用器皿后立即用清水清洗,浸于自来水过夜,用纱布或棉签和清洗液刷洗,流水冲洗,晾干,浸于清洁液15分钟,流水冲洗(15-20遍),蒸馏水浸洗三次,双蒸水泡24小时,晾干备用。
(四)包装:对细胞培养用品进行消毒前,要进行严密包装,以便于消毒和贮存。
常用的包装材料:牛皮纸、硫酸纸、棉布、铝饭盒、较大培养皿等,近几年用铝箔包装,非常方便,适用。
培养皿、注射器、金属器械等用牛皮纸包装后再装入饭盒内,较大的器皿可以进行局部包扎。
二、消毒和灭菌 微生物污染是造成细胞培养失败的主要原因(一)物理消毒法1.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杀死多种微生物。
革兰阴性菌最为敏感,其次是阳性菌,再次为芽孢,真菌孢子的抵抗力最强。
紫外线的直接作用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而使其灭活,间接作用是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的臭氧杀死微生物。
直接照射培养室消毒,用法简单,效果好。
紫外灯的消毒效果同紫外灯的辐射强度和照射剂量呈正相关,辐射强度随灯距离增加而降低,照射剂量和照射时间呈正比。
因此紫外灯同被照射物的距离和照射时间要适合。
离地面的30W灯可照射9平方米房间,每天照射2-3小时,期间可间隔30分钟。
灯管离地面以外要延长照射时间,照射效果较差。
紫外灯照射工作台的距离不应超过,照射时间30分钟为宜。
紫外灯不仅对皮肤、眼睛伤害,且对培养细胞与试剂等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要开着紫外等操作。
2.高温湿热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是最常用的高温湿热灭菌方法。
对生物材料有良好的穿透力,能造成蛋白质变性凝固而使微生物死亡。
布类、物、璃器皿、属器皿、胶和某些培养液都可以用这方法灭菌。
不同压力蒸汽所达到的温度不同,不同消毒物品所需的有效消毒压力和时间不同。
从压力蒸汽消毒器中取出消毒好的物品(不包括液体),应立即放到60烤箱内烘干,再贮存备用,否则,潮湿的包装物品表面容易为微生物污染。
煮沸消毒也是常用的湿热消毒方法,它具有条件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3.高温干热消毒:干热灭菌主要是将电热烤箱内物品加热到以上,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
主要用于灭菌玻璃器皿(如体积较大的烧杯、培养瓶)、金属器皿以及不能与蒸汽接触的物品(如粉剂、油剂)。
干热灭菌后要关掉开关并使物品逐渐冷却后在打开,切忌立即打开,以免温度骤变而使箱内的玻璃器皿破裂。
干烤箱内物品间要有空隙,物品不要靠近加热装置。
烧灼也是灭菌方法之一,常利用台面上的酒精灯的火焰对金属器皿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烧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