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讲义法:文献综述
教育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的撰写
例一:《集体备课》文献综述的前言
集体备课是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随着新
课程改革的深入,集体备课日益受到学校、教师、研
究者的关注。在应用这一教研模式过程中,很多问题
凸现出来。关于集体备课的讨论也日益激烈起来(以
上提出了研究的需要)。为了使集体备课更好地为教
育教学服务,我们对国内现有的有关集体备课的文献
精品课件
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以已掌握的文献
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 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优点:文献涉及范围较集中,获取方便迅速, 可不断扩大线索。 缺点:受原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 意性影响,资料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要 注意文献的可靠性。
精品课件
综合查找法 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
精品课件
(4)非文字资料
包括校舍、遗址、绘画、出土文物、歌谣等,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指以声音图像等方式记录有 知识的载体,通过视听传递知识,更直接精炼 形象。
精品课件
(5)因特网
图书馆数据库的应用
精品课件
四、查阅文献的方法
查阅文献的方法分为四个步骤: 1、选定有关的领域和主题词——侦察 2、查找有关的题目和文献——浏览 3、确定主要文献——细读 4、作书评或摘要——记录
精品课件
查阅别人研究的类似问题的信息,采用 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引文查找法、 综合查找法等。
精品课件
顺查法是按时间顺序由远到近逐年查找文
献的方法,但要注意所查课题的研究开始年 份,否则浪费时间。如艾滋病,1981年以前 无报道,因此检索此课题要从1981年往后逐 年查找。
本检查法的优点是漏检率低,能全面系统了 解所检索课题的过去和现状,从而看它的发 展趋势和演变过程。缺点是费时,要知道该 课题开始年代为宜。
教育学原理文献综述
教育学原理发展历程回顾摘要: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系统化、理论化上已趋于完善,但在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方面仍有许多发展空间。
教育学原理可以说是随着教育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发展贯穿于教育学发展始末。
关键词:教育学原理教育学一、教育学原理发展历程回顾(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是指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开始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他们的政治、哲学等思想中有了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和说明。
如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西方古代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他们在阐述各种社会现象时同时阐述了教育现象,他们在提出其哲学、政治观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育观点。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与其弟子相互问答的记录,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
《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它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遥望同时代的西方历史,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中,也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如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都是欧洲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产生时期培根是最早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的。
培根在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中,他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开列出来,认为是关于“指导阅读”的学问。
从此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这个时期是教育学发展的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教育家。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这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近二十年教育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
近⼆⼗年教育研究⽅法的⽂献综述近⼆⼗年教育研究⽅法的⽂献综述【摘要】:研究⽅法是决定⼀个学科研究⽔平和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基于⽂献研究,笔者对教育学研究⽅法的成果从历史溯源、研究⽅法体系、各种具体研究⽅法等⽅⾯进⾏综述,并挖掘出尚需深⼊研究的问题如重理论分析研究,轻实践应⽤研究;重研究的多元化,轻研究的本⼟化。
【关键词】:教育研究⽅法⽅法体系⼀、教育研究⽅法的历史溯源回顾⼈类发展历史,⼤凡社会⼤变⾰时期⼈们都要反思历史,形成新时代要求的新的理论和思维⽅式。
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法的历史溯源和反思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变⾰时期寻求新的教育理论及其思维⽅式和⽅法论的反映。
历史溯源的原因是为了搞清楚教育研究⽅法是否独⽴,是否科学,只有⽅法独⽴且科学时,教育学的研究⽅法才能真正确⽴。
1.研究⽅法是否独⽴的⾓度潘瑞华认为研究⽅法不独⽴,是从⾃然科学、社会学、⼼理学等其他科学中搬来,拼凑起来的⽅法,没有⾃⾝独⽴的研究⽅法,这些教育学研究⽅法没有⼀个是从⾃⼰的逻辑发展过程中有机⽣长出来的, 它不是搬⽤其它科学的⽅法, 就是⼲脆宣布任何⽅法都是它的⽅法⾃然科学、⼼理学、社会学可能成为教育学的辅助科学, ⽽其⽅法也可成为教育学的辅助⽅法,但决不能替代教育学研究⽅法本⾝。
并试图从历史和社会的⾓度提出教育学⾃⾝的研究⽅法⽐如以使研究者通过体验过去和现在的历史与社会中的教育活动核⼼的理解⽅法,从⽽达到对教育本质的把握。
12.研究⽅法是否科学的⾓度郝⽂斌在《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论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法的反1潘瑞华.论教育学的研究⽅法[J].云南师范⼤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6)思》⼀⽂中通过对教育学产⽣、发展的回顾反思、实质探索、⽅法建构,提出解构和建构交替: 教育学科学化和合理性的过程,合规律性和合⽬的性的统⼀:教育学科学化和合理性的实质,科学实证和哲学⼈⽂建构结合:教育学科学化和合理性的⽅法,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 科学化和合理性教育学的建构本原和检验标准。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科学的方法与程序,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地收集、分析资料,获取新知的过程。
教育研究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教育研究的效度:结论是基于事实或证据,能够被证明的是有效的。
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即研究本身的真实性)。
外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的程度(即研究的推广性)。
教育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即研究的可靠性。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即研究的一致性)外在信度: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
(即研究的重复性)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保证,如果一项研究没有可信度,那么我们就根本谈不上效度的问题。
因此,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
错误内在效度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效度有相会互相影响。
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
正确。
因为一个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
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而不是用语言文字。
描述性研究是对客观事物予以考察,努力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
干预性研究着力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
文献原意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现在泛指有参考价值的记录知识或保存信息的一切载体。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摘要:教育研究的科学性直接取决于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加强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是提高教育研究质量与水平的基础。
定量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
因此,加强对定量研究法自身的研究,对于建立和完善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提高教育研究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研究;定量研究教育研究就是用科学的理性精神来考察教育现象,并且尝试改变现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满足主体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过程.二十世纪末期,教育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研究的繁荣与兴盛.在教育研究中应用定量研究方法时,应明确其适用范围;在处理、使用数据时,应实事求是,注意数据的有效性;应客观看待其局限,注意与其他研究方法尤其是定性研究方法的整合使用.一、定量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定量研究从理论上讲起源于实证主义哲学。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等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美国的实用实证主义的发展,使定量研究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中后期发展成熟。
“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石是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它的主要观点是: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定量研究就是要找到和确定、验证这些关系。
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要求教育研究追随自然科学研究的模式。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思想。
在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下,孔德反对任何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绝对的观念,拒绝研究本体论.他认为哲学的任务是对科学的本质进行探索,因为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
科学的方法必须遵循自然科学家在实践中所运用的方法,不论它研究的是自然世界还是人类世界,也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再次起决定作用的是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是在批判现象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象主义推崇个人的、主观的,认为知识的唯一来源是经验,一种来自于人类感官获取信息的经验,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遭到了众多人的反对。
教育科研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育科研研究的主要方法教育科研研究是指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旨在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原理,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科研采用了多种方法,以收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并生成有关教育问题的知识和见解。
本文将介绍教育科研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是教育科研中最常见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教育假设或理论的有效性。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手段进行。
其中,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来验证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
观察研究则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来推断教育变量之间的关系。
而调查研究则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访等方式,收集教育数据,以验证教育假设。
二、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一种深入研究个别教育现象或事件的方法。
它通过对个案的详细描述、分析和解释,来揭示教育问题的本质和特点。
案例研究可以通过文献分析、访谈、观察等方式进行。
它可以提供丰富的细节和深入的理解,有助于从具体案例中发现普遍规律和原则。
三、文献综述方法文献综述是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和综合,来总结和评价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和成果。
文献综述可以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和比较分析,以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研究的进展和趋势,为教育科研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四、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是一种以理解和解释为目的的研究方法,强调对教育现象的深入描述和理解。
质性研究可以通过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等方式进行。
它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观点、经验和意义,通过对话和互动来揭示教育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
质性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丰富的描述和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发现新的教育理念和策略。
五、行动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种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改善教育实践和促进教育变革。
行动研究将研究者和实践者结合起来,通过合作和反思,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通过循环反馈和反思实践,逐步改进和完善教育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自考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适用全国)速记宝典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特征、原则、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教育研究的特征。
答:教育研究:具有一般科学研究的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特征(1)目的在于探索规律,解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
;(2)研究的问题表述明确、界定清晰、并有可检验的研究报告;(3)研究方法设计严谨、操作规范;(4)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应对原有研究有所突破。
(二)科学研究的独有特征(1)综合性(不仅考虑教育内部问题,还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诸多因素)(2)长期性(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工作)(4)群众性(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结合,才能真正的有教育研究)(5)伦理性(遵守道德原则及规范)考点2:简述教育研究的类型。
答:(1)基础研究:强理论、直接在某个领域增添知识、提高认识的研究,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2)应用研究:是有直接应用价值的研究,在于将基础的理论用于实践,它回答“如何改进”的问题(3)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教育价值作出判断,回答“怎么样”的问题(4)预测研究:在于分析事物未来的发展,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
考点3:简述教育研究的科学规范体现的主要原则。
答:(1)观性原则:也称中立原则,突出强调原则。
(2)公共性原则:使用学术界公用术语。
(3)操作性原则:研究中使用的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定义,以便定性或定量。
(4))检验性原则:同行专家依照相同的方法重演过程,并能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果。
第四讲 文献综述及教育调查法概述
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4.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和 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 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二、教育调查法概述
(一)教育调查的涵义与由来 (二)教育调查的功能与特点 (三)教育调查法的类型及几种具体方法 (四)教育调查法的程序与步骤
(一)教育调查的涵义与由来
2.按调查对象分类的几种具体方法
(1)普遍调查 定义:普遍调查简称“普查”。是为了了
解 总体的一般情况而对在较大范围内的地区或 部门中的每一对象无一例外的逐个进行调查。 如我国的人口普查。
(1)普遍调查
优点:
① 对象的全面性 ② 收集资料的准确性 ③ 结论的普遍性
(1)普遍调查
缺点:
① 费时长、费力多,人力、物力、财力消 耗多 ② 所得的材料具有一般性,但缺乏深度资 料,对特殊问题缺乏深度的材料支持
1.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按调查目的,可以分为:诊断性调查;决 策型调查;预测性调查;常模调查;比较 调查。
1.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按调查内容,可以分为:事实调查;征询 意见调查。 按调查范围,可以分为:综合调查;专题 调查或者宏观调查;中观调查和微观调查。 按调查对象,可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 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多段抽样
又如:关于全国《独生子女家庭状况调查》,调 查者先选取湖北为调查省份,用湖北代表全国→然 后从湖北选取大、中、小城市代表共5个,分别是: 武汉市、黄石市、沙市市、仙桃市和云梦县→在该5 县市中分别选取一、二、三类学校各一所→在每所 选取的学校中高、低年级学生各抽取一名学生进行 研究。
②
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2.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 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 楚, 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中小学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文献综述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文献综述文学院王茹珍 2013120257通过阅读和浏览数百种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可分三类:(1)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便于传授大量知识,.正因为如此,才会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占据学校教学的主流。
但同时,能够大量传授知识的同时它也存在着问题,照顾到了大多数的学生因而少数的,极个别的学生就被自然而然的“淘汰出局”。
都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这种模式明显是违背了这一初衷的.(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它的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缺陷是学生素质存在高下差异,同时,学生的三观也还没建立,看待和分析问题缺乏客观性,认识比较片面。
(3)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
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
“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布置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今较为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0引言通过对国内外与教学环境有关的文献检索,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环境进行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环境的概念、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环境的因素、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环境改善的策略等几个方面。
以引起人们对农村英语教学的充分关注,使农村英语教学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农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1 教学环境和英语教学环境的概念关于教学环境研究的理论思想可以追溯到勒温(Lewin) 的场理论和莫里(Murray)的需要-压力理论(Need-Press theory)。
勒温认为:“凡属科学的心理学都必须讨论整个情景,即人和环境的状态。
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即 B = f (P ,E) ,其中B 代表行为,P 代表人,E 代表环境。
这里的环境并非客观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环境”,它包括了对个体行为有影响的一切事实”[1]。
莫瑞的需要-压力理论也强调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与勒温不同的是,莫瑞把个体因素( P) 称为需要,把环境因素( E) 称为压力。
莫瑞的理论认为,需要是指为个体行为提供方向和动力的组织倾向,压力是支持或阻碍个体表达或满足需要的外部环境。
需要与压力是两个相互补充但不一定是相互支持的概念,它们之间可以说是一种同型关系,比如一个人有合群的需要,他就会最大程度的利用能建立亲密友好关系的机会,而合作的环境本身又会优化这些机会。
但是并不能认为有高合群需要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会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同样也不能认为高合群压力的环境会使每一个人表现出合群行为。
在莫瑞的理论的基础上,斯腾(Stern) 在1920 年提出了个人与环境的适合理论(person-environment congruence theory) ,认为个人需要与环境压力的积极作用一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张正东、杜培俸指出:“外语立体教学法的环境是能稳定教学结构、制约教学运作、促进个体发展的教育条件和环境因素”“环境就是外语教学赖以进行的实际”[2]。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是用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以及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它是教育研究的基础,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并进行科学的推理和判断。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在受访者中进行调查,收集他们的意见、观点和经验。
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获得大量数据,但可能受到受访者主观性和回忆偏差的影响。
2.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变化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并推断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研究通常需要一定的资源和精力,但可以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3.案例研究:通过深入研究特定个案,如学校、教师或学生,来了解其特点、过程和结果。
案例研究可以提供详细和全面的数据,但一般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4.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现实中的教育行为和环境,来了解和描述教育现象。
观察研究可以直接观察到真实情境,但受观察者主观性和观察偏差的影响。
5.文献综述:通过收集和综合已有的研究文献,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文献综述可以提供对已有研究的概括和总结,但可能受限于已有文献的质量和范围。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研究者需要
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同时,也可以结合多种方法,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教育研究中文献综述正确运用
教育研究中文献综述正确运用摘要: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文献综述。
然而,作为新手教师,对教育科研活动也是浅尝辄止。
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查找文献、实地调查等途经,对“如何在教育研究中正确运用文献综述”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个案研究;一线教师文献综述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具有使研究问题形象具体的作用,撰写文献综述具有一定的步骤,而合格的文献综述要求做到遵守一定写作规范和学术伦理,因而对于初次接触论文写作的大学生来说相对困难。
文献综述究竟是什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写好文献综述?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一、文献综述的内涵文献综述简称综述,即强调对文献的“综”和“述”。
文献综述不是对某一领域相关学术研究的简单“堆砌”,而是根据某一问题或研究专题进行大量相关资料收集,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
文献是开展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献的收集与使用贯穿整个教育研究过程之中。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图书、报刊、文件、学位论文、科技简报、研究报告以及各种音像视听资料、微缩胶卷、胶片等,都归属于文献,即从传统意义上讲,文献就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现在泛指有参考价值的记录知识或保存信息的一切载体,有时也指其中的知识或信息。
文献有很多种类。
按加工程度分,有一次文献。
其通过参考学习对象,以作者本人的工作和研究成果为基础而创作,通常为本科论文;二次文献,这是一种工具性文献,即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提炼压缩之后的产物;三次文献,一种再生科研文献,即对一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高度浓缩、评述,也就是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