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2020年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复习基础知识3资料分析

2020年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复习基础知识3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一、资料分析的特点 1.资料分析的考查内容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应试者准确理解、综合分析文字资料、图形资料和表格资料的能力,要求应试者在解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查找、指标换算、计算比较、分析判断等过程,针对资料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文字资料主要考查考生对大段蕴含数字的文字的阅读、分类和提炼能力; 表格资料主要考查考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特别是快速计算能力;图形资料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侧重考查考生的直觉判断和估算能力。

2.资料分析的考查形式 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

然后选择最问题最佳的答案。

1、文字资料(单语段或多语段); 2、表格资料(二维统计表); 3、柱状图、饼图、趋势图等; 4、混合资料; 3. 资料分析的试题难度 简单题型:主要包括直接查找排序以及一步计算题。

此类试题只需通过查找和比较、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到答案,相对简单。

中等难度:主要包括间接查找排序以及数据关系相对简单的计算题。

此类试题需要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求出相关数据,考查考生对数据关系的把握能力和计算能力,在资料分析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达到几个问题,根针对每一个资料,都有几个问题,择最问题2019年资料难度较高:主要包括数据关系相对复杂的多步计算以及综合判断题。

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根据题干或选项查找到材料中的相关数据之后,再进行分析、计算及比较,从而得到答案,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

在考试中的比重不是很大.4.资料分析的特点及命题趋势1) .综合考查比重上升近几年资料分析,资料分析必考文字、图形和表格三种形式,同时逐步转向对三者综合的考查。

2).难度加大,技巧性强 资料分析部分试题的计算量加大,题目的难度变大,对考生估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次,对计算技巧的考查力度加大,例如一些题目如果单纯的计算会浪费很多时间,而如果熟练掌握解题技巧,这些题目甚至可以变成考生“秒杀”的对象。

3). “陷阱”题目增多 近年的考试中,尤其一些综合判断性题目,出现了更多类型的“陷阱”。

华图教育公务员培训基础班资料分析讲义

华图教育公务员培训基础班资料分析讲义
单位一定要看,务必不要"默认单位" 单位一定要看,务必不要"默认单位" 与平时表述不太相同的单位一定要特别留意,诸 与平时表述不太相同的单位一定要特别留意, 百人" 百万" 十亿" 如"百人","千","百万","十亿"," 千亿" 千亿"等; 特别注意材料的信息之间或者材料与题目之间可 能出现的单位不一致问题; 单位不一致问题 能出现的单位不一致问题; 在"双单位图"中务必留意图与单位及轴之间的 双单位图" 对应. 对应.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三.阅读技巧
一,粗读材料 1. 阅读材料主旨 2. 阅读材料结构 二,读题,返回资料当中寻找数据 读题, 三,综合分析与计算
分段落主题型" 【材料一】"分段落主题型"文字材料 材料一】 分段落主题型 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8.83 万公顷.灾毁耕地1.79万公顷.生态退耕2.54 万公顷. 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49 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9.58 万公顷 .当年净减少耕地4.07 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人均水资源1873立方米,减 少3.0%.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增加1.9%.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69 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52 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 亿立方米,比上年 减少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农业用水减少2.2%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 水量139 立方米,下降9.5%.人均用水量437 立方米,下降1.1%.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 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 处 ,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 处,水气矿产地3处.有77 种矿产新增查 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 亿吨,天然气6974 亿立方米,原煤406.2 亿吨. 全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520 万公顷,完成造林成活面积371 万公顷,其中人工造 林完成256 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成活面积268万公顷,占完成造林成活面 积的72.2%.全民义务植树22.7 亿株.截至2007 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 个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88 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15.0%.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 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 育保护面积3.3 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5 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煤炭消费量 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 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立 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32632 亿千瓦小时,增长14.1%.主要原材料消 费中,钢材5.2 亿吨,增长17.4%;精炼铜399万吨,增长13.0%;电解铝1112 万 吨,增长27.6%;乙烯1048万吨,增长11.4%;水泥13.3 亿吨,增长10.5%.

2020公务员笔试专项分析数资资料分析4笔记讲义

2020公务员笔试专项分析数资资料分析4笔记讲义

贴的老年人 354.4 万人,比上年增长 25.3%。
【例 1】(2019 吉林甲)2018 年底,每所老年学校平均容纳在校学习的老
年人约为
A.120 人
B.140 人
C.160 人
D.180 人
(2017 年)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 1987.65 亿元,海水养殖产值 3307.40
亿元,淡水捕捞产值 461.75 亿元,淡水养殖产值 5876.25 亿元,水产苗种产值
B.9.3%
C.10.5%
D.11.3%
倍数与比值
一、现期
9
【例 1】(2019 浙江)2013~2017 年,当年完成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最
高的年份其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约是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额的多少
倍?
A.5.5
B.6.1
C.6.4
D.6.6
【例 2】(2019 陕西)2018 年软件行业总收入中占比最高的地区的总收入
14
2.基期平均数: (1)识别:问题时间在材料前+平均(均/每/单位)。 (2)公式:A/(1+a)÷[B/(1+b)]=A/B*(1+b)/(1+a)。分子、分母 交叉对应。 (3)速算: ①截位直除。 ②先计算现期平均数,再判断大小。 3.两期平均数:本类题套路性最强。 (1)识别:题干中涉及两个时间+平均(均/每/单位)。 (2)升降判断:看分子分母增长率增长率,分子大则升,小则降。 (3)平均数的增长率: ①先找出分子的增速 a 和分母的增速 b。 ②代入公式:(a-b)/(1+b)。
二、基期计算
2016 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份)用水量 81 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

资料分析题讲义

资料分析题讲义

资料分析题一、题型特征及其分类二、解题必备知识(一)基础概念1、基期(基础时期、基期水平)、现期(现在时期、报告期水平)例如:计算某企业八月份比七月份产量的变动情况,已知七月份产量为8880吨,八月份产量为6600顿,那么七月份实际产品产量就是基期水平,八月份产量就是报告期水平。

(6÷30×100%)例2、某国今年粮食增产20%,去年增产了12%,则粮食的增长率提高了8 个百分点。

(20%-12%=8%)例: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5616亿美元,2007年为21738亿美元,那么与2007年相比,2008年我过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的增长值为25616—21738=3878亿美元,其增长率为3878∕21738×100%。

注:需要明确哪个是基期值,即和谁比,就是以“谁”为基准。

4、同比、环比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4月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在其他国家汽车销售进一步疲软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销售量却持续上升,当月销售量已达83.1万辆,环比增长7.59%,同比增长37.37%。

那么2009年3月中国乘用车销量为83.1∕1+7.59%,2008年4月为83.1∕1+37.37%。

注:一定要弄清楚两者的基期值分别是什么,上例中:“环比”的基期值为“2009年3月汽车销量”,“同比”的基期值为“2008年4月汽车销量”。

元,那么2009年该省地区生产总值是2000年的1080∕135倍,2009年是2000年的1080∕135=8=23倍,即翻了3番。

注:在计算有关“倍数”问题时,需要注意到题干的提问方式,当题干中问及现期值比基期值增加了多少倍时,需要采用“现期值÷基期值—1”的形式来计算;“翻番”的难度要高于“倍数”。

例、2009年,某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11865亿元,2008年为11115亿元,2007年为9846亿元,那么2009年该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111151111511865-×100%,2007—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基期值现期值—1)×100%。

第八节年均增长问题基础概念(六)高频考点(二)1

第八节年均增长问题基础概念(六)高频考点(二)1

第八节年均增长问题、基础概念(六)、高频考点(二)主讲讲师:晴教育老棍根据往年经验,年均平均为资料分析一大易混知识点一、年均增长量:表示的是n年间增量的绝对平均值【例1.2017吉林】94.2011-2015年间,中关村上市公司净利润年均增加值约为:A96亿元B77亿元C57亿元D103亿元【例2】亿册次问:2011年-2014年,平均每年书刊文献外借册次年均增长()亿册次。

A.0.603B.0.455C.0.553D.0.415【例3】2013年我国车辆和驾驶人员保持快速增长,至2013年年底,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

其中,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37亿辆,2003年汽车保有量为0.24亿辆,同比增长了13.7%。

2003年—2013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量为:A、1412万辆B、951万辆C、1286万辆D、1130万辆【例4】部分国家国际旅游收入及入境旅游人数统计表位次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1995年2007年1995年2007年国家和地区收入国家和地区收入国家和地区人数国家和地区人数1美国937美国1448法国6003法国8194 2法国313西班牙651美国4349西班牙5897 1995—2007年,美国国际旅游收入平均每年增加?A、42.6亿美元B、30.5亿美元C、50.6亿美元D、47亿美元【例5】我国平均每天的消费量1997年至2005年日均能源消费量的年均增长量为()万吨标准煤。

A.61B.57C.32D.16拔高思考题【例1.16年北京行测】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118.如图中反映的均为年末数据,则“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平均每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增加约多少万人()A.150B.180C.200D.440二、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n年间的年平均增速。

直接计算公式为:。

(不用担心,有简化公式)【例1.2017贵州】截至2015年末,全国水果(含瓜果,下同)种植总面积1536.71万公顷,较“十二五”(即2011-2015年)期初增加143.38万公顷,增长了约10%。

公考资料分析常用速算技巧

公考资料分析常用速算技巧

公考资料分析常用速算技巧资料分析毫无疑问也属于数学方向的考查模块,但在计算结果上和我们传统的数学题目有重要的区别。

传统数学题目的计算结果要求精确,即“1就是1,2就是2”,但绝大多数资料分析题目的计算结果却可以不精确,即“大概是1或者差不多是1”即可。

这种区别通过绝大多数资料分析题目的要求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绝大多数资料分析题目都会明确要求考生计算“约为多少”、“大约是多少”、“大概是多少”;虽然有些题目没有明确这样要求,但考生计算出大概的结果也可以,比如,有的题目要求判断“下列选项增速最快的是”,考生只需要大概计算出各个增速也可以选出正确选项。

正是因为这样的重要区别,绝大多数资料分析题目在计算上采取的是估算而不是精确计算,对于个别要求精确计算的题目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来解决。

快速的估算和快速的精确计算个别题目正是本章要核心讲解的内容。

但是,估算毕竟是有误差的,误差对选出正确答案有时也会产生影响。

一般,判断误差对选出正确答案会不会产生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所给选项间的差距、计算公式的形式特征和参与运算的数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如果所给选项间的差距较大,则误差影响很小;如果所给选项间的差距非常小,那么误差影响可能较大,这时就要注意计算公式和参与运算的数据的大小,具体的通过本章来理解和认识。

第一节尾数法一、基础知识几个数相加时,和的尾数与这几个数的尾数之和相等。

比如,2452+613=3065,和3065的尾数5等于2452的尾数2与613的尾数3之和。

几个数相减时也有同样的规律。

比如,2452-611=1841,差1841的尾数1等于2452的尾数2与611的尾数1之差。

尾数法就是利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尾数的这种规律来快速计算的一种方法。

注意:尾数法中的尾数可以是末一位数,也可以是末二位数。

比如,2452+613=3065,和3065的尾数65等于2452的尾数52与613的尾数13之和。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默写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默写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默写资料分析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四个阶段。

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此基础上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法,采集所需的数据。

数据收集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文献调查、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

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变量定义、数据录入等工作,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接下来,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数理逻辑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等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解释数据,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资料分析中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解释。

数据的收集需要遵循科学的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问卷设计、调查方案设计、样本选择、调查实施等。

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清洗和变量定义的问题,以确保后续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方法,研究者需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在结果解释阶段,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资料分析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个领域。

在经济管理方面,资料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产品定价策略、产品品质改进策略等,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资料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社会调查、社会统计、社会政策评估等工作,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来说,资料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准确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和建议。

资料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研究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工作。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够在资料分析领域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1、百分数: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例1:去年的产量是a,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的增长量和增长百分比分别为多少?(b-a),(b-a)/a例2:去年的产量是a,今年比去年增长20%,则今年为多少?(1.2a)例3:今年的产量为b,今年比去年增长20%,则去年为多少?(5b/6)例4:今年的产量为b,只完成了计划的80%,则计划为多少?(5b/4)例5:今年的产量为b,超额完成了计划的20%,则计划为多少?(5b/6)注意:占、超、为、增的含义:(1)“占计划百分之几”用完成数÷计划数×100%。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80,占计划就是80%。

(2)“超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扣除基数。

例如,计划为100,完成120,超计划的就是(120-100)×100%=20%。

(3)“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者相当于去年的百分之几,用今年的÷去年的×100%。

如,今年完成256个单位,去年为100个单位,今年为去年的百分之几,就是256÷100×100%=256%(4)“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应扣除原有基数。

例如,去年100,今年256,算法就是:(256-100)÷100×100%,比去年增长156%。

2、百分点:表示速度、指数、构成等的变化幅度。

例1:去年的工业增长值为12%,今年的为17%,则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5)例2:今年的物价上升了6%,去年上升了9%,今年比去年的增长幅度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3)3、增长与同比增长。

增长——指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

同比增长——指与某一时期进行比较而发生的量的增加或百分比的增加。

例如:据北京的汽车交易市场统计,今年的5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5%。

4、增幅与同比增幅。

一般等同于增长与同比增长!增幅——指量和比例的增加幅度。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本期是指:我们把材料中给出的当年量,叫做本期(用符号A表示);公式: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某增长率=1+增长率)基期是指:我们把上一年或者上一个阶段的量叫做前期(用符号B表示);公式: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解析:其中8593亿美元就是本期量,8593-590=8003就是前期量。

二、增长(减少)量、增长(减少)率:增长量是指:本期与前期的差值就是增长量;公式:增长量=基期量某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减少量=基期量-末期量增长率是指:增长量与前期量的比值(用符号r表示)。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减少率=(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注意:1、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这三个都是相对速度的说法,都是增长量与前期量的比值,即: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2、在一些“最值”比较题的题干表述中,经常出现“增加(长)最多”和“增加(长)最快”,我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的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的是增长率。

例二:20某某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亿美元,比20某某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同比增长6.7%。

辉煌人生解析:其中比20某某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是增长量,同比增长6.7%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同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个统计周期。

注意:以11月为例,跟去年11月相比叫同比,跟上个月10月相比叫环比四、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期本质是:分母为100的分数。

(1)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2)表示某个指标的增长率或者减少率;例三: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本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本知识

1.基期与现期在资料分析中,涉及某个统计指标发生变化时,经常是一个时期的量相对于另一个时期的量发生变化。

此时,作为对比基础的时期称为基础时期(简称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时期为现在时期(简称现期)。

【例题】2014年某高校毕业人数为12400人,2015年毕业人数同比增长10%。

【解析】2014为基期,2015年为现期。

2.增长率与增长量增长量是指现期量与基期量之差,其中现期量高于基期量,用以表示具体量的绝对变化. 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量之比值,用以表示具体量的相对变化,又称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

【例题】2015年某高校毕业人数为12500,同比增长25%,求增量。

【解析】去年的毕业人数就为人,增长量即为12500-人。

【例题】2015年某高校毕业人数为12500,今年与去年相比毕业人数增长了2500,求增长率。

【解析】增长率就为×100%3.同比与环比同比是指与上一年的同一个时期相比,用以反应本期与上一年同期相比的情况。

环比是指与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用以说明逐期的发展情况。

(环比常出现在月份、季度相关问题)。

例如:同比:2015与2014年,2015年3月与2014年3月环比:2015年3月与2015年2月,2015年第三季度与2015年第二季度4.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数指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的数,通常采用“%”的形式表示,在资料分析中,通常用来表示数量增加或减少的相对比例;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如增速、比重等)的变动幅度,在资料分析中,通常用来表示百分数增加或减少的量。

例如:百分数:同比增长33.3%百分点:同比增长33.3个百分点5.倍数与翻番倍数是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值;基础量为A,若另一个量为基础量的n倍,则另一个量的值为nA;翻番是指数量翻倍;基础量为A,若另一个量是基础量翻n翻,则另一量的值为A。

例如:3的3倍,为3×3=93的基础上翻3翻,即为3×23=24同比增长公式问题概述数值计算在资料分析中的比例巨大,需要用到很多公式和技巧。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大全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大全

例题12000—2006年全国股票交易情况2006年全国A股成交金额比2005年增长?[解题分析]例题2:全社会客运运输量(2008年9月)2008年1—8月,公路客运量比上年同期增长?【解题分析】2008年1一8月;例题3:部分上市银行年报数据表(单位:百万元)与上年相比,2006年四个银行中.“利润总额”的增长率最大的银行是?【解题分析】中国银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华夏银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民生银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招商银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

比较四个数值大小,得出最大值即可。

例题4单位:亿元某市2003—2005年2—9月各月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表2005年二季度该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率比三季度高—个百分点。

【解题分新】“同比”和“百分点”两个概念的综合考察。

2005第二季同比增长率=2005年三季度同比增长率=所求为2005年二季度同比增长率-2005年三季度同比增长率为:例题1: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4221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7%。

2005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603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2005年我国吸引外资直接投资较2001年增长的百分比是?【解题分析】百分比问题。

增长的百分比=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近日发布的《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06年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为52.56%,比2005年提高2.3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45个百分点,继续在全国各省市中保持第5的位次。

排名第1至第4位的分别是上海(74.64%)、北京(72.77%)、天津(65.06%)和广东(55.74%)。

浙江(47.14%)居第7位,山东(44.29%)居第9位。

2006年度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在全国位居第5,比位居第1位的省市的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低个百分点。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资料分析是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的一类题型。

主要类型有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图形类资料和综合类资料四种基本形式。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资料分析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资料分析解题技巧第一招: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可以说,资料分析测验的试题着重考查应试者以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应试者不但要能读懂统计图表,即准确地把握各项数据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且要能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把握数据的规律,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起到指导、定向以及调整的重要作用。

第二招:三条阅读方法做题时迅速勾勒材料结构,准确锁定数据位置,是完成资料分析试题需要具有的基本能力。

对于文字型材料,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分段落中心法”;对于其中包含特殊数字、字母、符号的题目,“关键词搜索法”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而面对表格、柱状图和趋势图,“横纵目标定位法”是锁定所需数据最为快捷的方法。

这三大结构阅读的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帮助各位考生扫除寻找数据时的障碍,为大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

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

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第三招:三组重要的信息首先,在考场之上,千万不要因为时间、单位或者某些特殊概念的错位而冤枉失分;其次,某些特殊的技巧可以很好的辅助我们做题,譬如在试题上做适当的标记、对统计图形做定性的分析或者用工具的刻度代替实际的数据、利用排除法解组合选择型试题以及利用基本常识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做出迅速选择,所有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解题的实用技巧;最后,只有懂得避重就轻、先易后难的整体策略,充分明白联合选项共同做题的精髓,你才能从思想上真正领悟到得到高分的策略。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巧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巧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能资料分析中,进场会显现一些统计术语,我们在备考时,应当对这些基础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提高做题速度,并且避免因概念不熟而导致失误。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能,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省考行测考试资料分析常用技能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情势,其实质为“分母定为100的分数”;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百分数,比方:n个百分点,代表n%。

当进行实际量之间的比较时,一样使用“百分数”来表示,需要除以参考值;当进行比例或者增长率之间的比较时,一样使用“百分点”来表示,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翻番翻番:即变为本来的2倍。

翻n番:即变为本来的2n倍。

两个重要的易混概念“增长率/增速/增幅”是有正负符号的。

因此,比较其最大、最小值时应当带着符号进行比较。

比方,-15%的增长率就应当比-10%的增长率更小。

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增长量=末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幅=增速=增长量÷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在这里,三个量代表的都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

如果它们需要代表绝对量,材料当中会有比较明显的说明。

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环比增长:与牢牢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二十四节气常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并且在202X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在上古时期已订立,到汉代吸取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一、“二十四节气”核心考点总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年龄时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小学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小学

资料分析知识点总结小学一、资料的概念资料是指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各种有关事物、人物和经济活动的记录和资料。

它是从事信息活动的基础和原料,是了解事物、人物和经济活动的凭据。

二、资料的种类资料按照记录的内容可以分为文字资料、图表资料、图片资料;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按照保存的形式可以分为纸质资料、电子资料等。

三、资料的搜集1.采访法:通过采访获取相关信息。

2.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相关信息。

3.观察法:通过观察事物获取相关信息。

4.测量法:通过测量获取相关信息。

5.文献查阅法:通过查阅书籍、资料获取相关信息。

四、资料的分析1.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2.对资料进行筛选,筛选出重要的信息。

3.对资料进行加工和处理,如统计、图表化等。

4.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资料的运用1.用于科学研究,作为研究的数据基础。

2.用于政府决策,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3.用于工作学习,为工作学习提供参考资料。

六、资料的价值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

资料是我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对于我们了解事物、解决问题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资料的注意事项1.搜集资料要注意来源和真实性。

2.对资料进行分析时要客观公正。

3.对资料进行运用时要注意保护隐私和保密。

八、如何提高资料分析能力1.加强对各种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能力。

2.学习统计学、信息学等相关知识。

3.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多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和观点。

以上是关于资料分析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分析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和学习技能,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资料分析能力。

行测每日必考知识点总结

行测每日必考知识点总结

行测每日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公共基础知识1.1 政治经济常识政治经济常识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其在考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政治经济常识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首先,国家政治常识。

要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掌握国家政治体系、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家司法机构等各方面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对于中国的国家政治体系,要了解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机构制度、政协制度、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基本特点。

其次,国家经济常识。

了解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掌握国家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国民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国有资产、国际投资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于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再次,国家文化常识。

了解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制度,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现代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要对国家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有所了解,同时了解国家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发展情况。

最后,社会常识。

掌握国家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包括国家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就业情况、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要了解国家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近年来国家社会问题的主要情况和解决途径,也要有所了解。

1.2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其在考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法定决定和地方性法规等各种规章制度。

在行测考试中,重点考查的是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土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首先,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和法律的总纲,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对于行测考试来说,是必考的基本要求。

其次,刑法。

刑法是规定刑事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适用原则、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等各方面的内容。

推荐-6 定性资料分析 精品

推荐-6 定性资料分析 精品

6.寻找“本土概念”:即编码时应 该尽量使用被研究者自己的语言作为码 号。(“本土概念”,指研究对象经常 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 式的概念)。
“本土概念”的寻找,主要靠研究 者的直觉和经验。通常包括:研究对象 常用的概念;他们在使用时带有强烈感 情色彩的概念;阅读时容易引起研究者 注意的概念。
定量资料 分析往往用以 检验理论。
演绎逻辑
定性资料 分析更多地是 建构理论。
归纳逻辑
逻辑过程不同
4.分析的方式和所用的工具不同。
定量资料 分析中,以数 字为信息载体; 以统计分析技 术作为分析工 具。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体现
定性资料
分析中,以文
字资料为信息
载体;以主观
理解为主要分
析手段。
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体 现
3.分类标准的确立 ➢ 这是分类的关键。 ➢ 分类时必然突出在特定分类标准 下的差异。 ➢ 分类标准的选择往往是基于某种 假设或理论。
⑴分类标准的类型
品质标准
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标准
数量标准
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标准
现象标准 本质标准
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与外在 联系的标准
反映事物的内部特征与内在 联系的标准
l)它必须在所有类属中占据中心位置,成为 资料的核心。
2)它必须频繁地出现在资料中,表现的是一 个在资料中反复出现的、比较稳定的现象。
3)它应该很容易地与其他类属发生关联。 4)它有助于理论的发展。 5)它允许在内部形成很大的差异性。
编码 示例
研究者陈向明对一些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 跨文化人际交往活动及其意义解释的研究。
定性资料分 析中,研究程序 和技术具有灵活 性、特殊性。
2.资料分析的开始点不同。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

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基础知识公务员行测考试是公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础知识:1.统计学基础:行测资料分析经常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此,对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和统计指标等基础知识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2.数据收集方法: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如何设计问卷、选择样本等技巧。

3.数据整理与描述性统计:学会运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处理。

掌握常见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可以对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和分析。

4.数据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5.基本图表的绘制和分析:掌握各种基本的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等。

还要能够根据图表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6.概率与统计:了解基本的概率理论,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如加法法则、乘法法则、贝叶斯定理等。

掌握基本的统计推断方法,如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

7.关于数据的估计和抽样:了解抽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掌握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和抽样误差的控制方法。

8.数据的解读和推理:学会从数据中抽取有效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

能够分析数据的特点、规律和趋势,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解答。

以上是公考行测资料分析必懂的基础知识。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资料的分析和解读,提高应试效果。

同时,也是进行政策分析、决策推理等工作的基础。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技巧课程讲义-数量关系+资料分析

技巧课程讲义-数量关系+资料分析

(六) 尾数法
基础知识
1.适用题型
2.注意事项
经典例题
1. 计算 110.12+1210.32+1220.42+1260.82 的值为 A. 4555940.8 B. 4555940.9 C. 4555941.18 D. 4555940.29
2.超市将 99 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个装 12 个苹果,小包装盒每个装 5 个 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 A. 3 B. 4 C. 7 D. 13
(二)整除法
基础知识
1.核心原理
2.适用题型
3.注意事项
经典例题
1. 某剧场共有 100 个座位,如果当票价为 10 元时,票能售完,当票价超过 10 元时, 每升高 2 元,就会少卖出 5 张票。那么当总的售票收入为 1360 元时,票价为多少? A. 12 元 B. 14 元 C. 16 元 D. 18 元 2. 在一个车厢里,目前的男女生比例 2:5,假如增加四个男生后,男女生比例变成 2:3, 请问目前车厢里共有多少个女生?( ) A.10 B.12 C.15 D.20 3. 有七个盒子,分别放有 21、17、19、34、42、46、34 个乒乓球,小明先取走一盒, 其余小强、小丽、小桃取走,其中小强取走的个数是小丽的两倍,小桃取走的个数是小强的 三倍,则小明取走的是( )个。 A.21 B.42 C.46 D.34 4.有红、黄、白三种球共 160 个。如果取出红球的 1/3,黄球的 1/4,白球的 1/5,则还剩 120 个;如果取出红球的 1/5,黄球的 1/4,白球的 1/3,则剩 116 个,问原有黄球几个? A.48 B.40 C.60 D.20
第一部分 数学运算
(一)代入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资料分析基础知识与解题技巧一、基期、本期:本期是指:我们把材料中给出的当年量,叫做本期(用符号A表示);公式: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基期(1+增长率)基期是指:我们把上一年或者上一个阶段的量叫做前期(用符号B表示);公式: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注意:和谁比较,谁就做基期。

虽然这一对名词不会出现在所给材料和问题里,但理解这两个概念是解决好资料分析问题的关键。

例一:2013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

解析:其中8593亿美元就是本期量,8593-590=8003就是前期量。

二、增长(减少)量、增长(减少)率:增长量是指:本期与前期的差值就是增长量;公式: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减少量=基期量-末期量增长率是指:增长量与前期量的比值(用符号r表示)。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减少率=(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注意:1、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这三个都是相对速度的说法,都是增长量与前期量的比值,即: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2、在一些“最值”比较题的题干表述中,经常出现“增加(长)最多”和“增加(长)最快”,我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的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的是增长率。

例二:2013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同比增长6.7%。

辉煌人生解析:其中比2012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是增长量,同比增长6.7%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同比: 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个统计周期。

注意:以11月为例,跟去年11月相比叫同比,跟上个月10月相比叫环比四、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期本质是:分母为100的分数。

用“%”表示,一般通过数值相除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1)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2)表示某个指标的增长率或者减少率;例三:比过去增长2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20”;“比过去降低20%”,即过去是100,现在是80。

百分点:是指不带百分号的分数,表示的是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指标的变化情况,1个百分点表示1%,一般通过百分数相减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1)两个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数值的差值;(2)在A拉动B增长几个百分点,这样的表述中。

例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18.2-21.8=-3.6);但不能说下降3.6%。

例五:1、2013年,四川生产总值达到683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85.6亿元,同比增长12.5%。

问题:(1)2013年,四川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A.12.63% B.12.63个百分点C.7.07% D.7.07个百分点辉煌人生解析:用公式483/6835=7.07%,直接秒杀选项C.2、“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5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

问题(1)“十一五”期间,我国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纯入比2005年增加了()A.37.1% B.43.6% C.81.8% D.50.4%辉煌人生解析:用公式2664/3255,因为2664已经超过3255的一半,直接秒杀C。

五、倍数、翻番倍数:是指大数字对小数字的一个比值。

例六:在资料分析中常有这样的表述2013工业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2.5倍,其中2012年的工业生产总值是6678亿,那么四川2013的工业生产总值=6678×2.5翻番:指数量的加倍,如:如果某指标是原来的2倍,则意味着翻了一番,是原来的4倍,则意味着翻了两番,依此类推。

所用的公式为:末期基期 =2n,即翻了n番。

注意:(1)“多(超过)N倍”“是xx的N倍”两种说法的区别。

多N倍,说明是基数的N+1倍。

(2)增加一倍,就是增加100%; 翻一番,也是增加100%。

除了一倍与一番相当外,两倍与两番以上的数字含义就不同了。

而且数字越大,差距越大。

如增加两倍,就指增加200%;翻两番,就是400%(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所以说翻两番就是增加了300%,翻三番就是增加了700%。

例六:11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比1978年规模扩大了375倍。

问题:2011年当年出国留学人数较1978年翻了。

()A.接近3番B.接近4番C.接近5番D.接近6番辉煌人生解析: 2011年当年出国留学人数为224.51-190.54=33.97万人,根据文字“2011年累计出国留学人类比1978年规模扩大了375倍”可知,1978年出国留学人数为[224.51÷(1+375)]万人,则2011年是1978年的33.97÷[224.51÷(1+375)]=33.97×(1+375)÷224.51≈34×375÷225=34×5÷3=56.7倍。

翻了近6番。

六、比重、比值、平均:比重:是指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整体100%。

比值:两数相比所得的值。

平均:将总量分成若干份,例如:人均消费。

即总消费总人数。

例七:2010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量158.7万吨,进出口总额4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29.0%。

其中,出口量67.1万吨,出口额2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24.9%;进口量91.6万吨,进口额1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37.5%。

表1 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额前7位)进口量(万吨)同比增长率(%)进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率(%)美国 6.88 59.30 1.13 42.00表2 主要出口目的地(出口额前7位)出口量(万吨)同比增长率(%)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率(%)美国10.72 3.05 4.66 8.76问题:2010年一季度,我国与美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A. 7.8%B. 12.7%C. 14.2%D. 17.6%辉煌人生解析:(4.66+1.13)÷40.9=14.2%。

例八:2012国考)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为145.83亿元,同比增长32.07%。

其中,广告收入为67.08亿元,同比增长25.88%;有线网络收入为45.38亿元,同比增长26.35%;其他收入为33.37亿元,同比增长57.3%。

截止2010年底,该省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885.8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61.7万户。

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为1007.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277.58万户。

该省有线电视用户平均每月的有线网络费用约为多少元?A. 20B. 36C. 180D. 240辉煌人生解析:45.38除以1885.88,在除以12(这里是平均每月,所以需要除以12)七、年均增量、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量:表示的是n年间增量的绝对平均值。

年均增量 =(本期-前期)N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n年间的年平均增速,因为涉及平方与开方,是资料分析中相对较难的知识点,但考法单一容易掌握。

公式:(1+r)^N = 本期基期解题方法1:代入法(1.1^4=1.46 1.2^4=2.07 1.3^4=2.85)方法2:当年分数大于6年时,用二次项公式,只取前三项就可以了。

【注】N为本期与基期的年份差,例如本期为2012年,基期为2008年,则N=4。

例九:(2012年浙江省考)2010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453元,比2005年增加305元,增长2.1倍。

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年均增长率约为:A.10% B.15% C.20% D.25%解析:(1+r)的5次方=1+2.1,直接秒杀选项D。

八、产业增加值:产业增加值: 该行业在周期内(一般以年计)比上个清算周期的增长值。

该描述为固有名词,为本期量,切忌与增长量混淆。

例十:(2012年浙江省考)2010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为27227亿元。

问题:2010年,浙江省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约为:A.1361亿元B.1425亿元C.1476亿元D.1493亿元辉煌人生解析:27227乘以5.0%=1361 增加值就是当年的量,本题就是第一产业2010的量。

可以用简便方法:27227乘以10,再除以2就可以了。

遇到5%、55%、50%、45% 都可以用乘法九、贡献率、拉动增长率:贡献率:是指部分增量与总增加量的比值公式:贡献率=部分增量总增加量100%拉动增长率:是一个百分比,是指部分增量与前期整体量的比值公式: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量前期整体量100%例十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5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

(1)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值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约为:A.37.1% B.43.6% C.47.2% D.50.4%辉煌人生解析:拉动增长率计算,根据基本公式可得首位商3,所以答案选择A选项。

十、贸易顺差、贸易逆差:贸易顺差:是指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出口额大于商品进口额,其中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值就是贸易顺差额。

贸易逆差:是指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出口额小于商品进口额,其中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值就是贸易逆差额。

十一、恩格尔系数、基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

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