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严塘中心小学龙玉平
内容摘要: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的理念层出不穷,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式急需改革。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从知识教学、情感交流、意志培养三个维度去定位。在知识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事实陈述者、“双结构”的衔接者、知识兴趣的激发者、知识价值的引领者;在情感交流中,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共同感受者、成长扶助者;在意志培养中,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榜样者、训练者。
关键词:师生课堂教学角色定位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作绿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托着鲜花的娇艳。我们经常会思索:我们为什么会成为教师?教师到底扮演的是怎样一种角色?其实,教师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给学生是以引导,启迪学生心中最美的那一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师生关系角色定位的研究背景下,应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相融,让教师与学生对各自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和协调,加强心理与行为的沟通和理解,强化教师队伍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才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有机的课堂教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新过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意考虑.无论新课程改革如何进行,也无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地创新,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始终是主导整个课堂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然而,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各不相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来源。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课程的授受来进行的。当然,这里所提到的“授受”并不是指机械讲授和被动地接受,而是指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角色应该因学生所获得发展的不同类别而存在着不同的定位,即教师扮演的每一个具体角色是为了促进学生在某一特定方面主动地发展。
其实,在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到底谁才是课堂教学主体问题的讨论,许多人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这种说
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似乎有些含糊其辞,让人搞不清楚说者的意图。事实上,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既有相对独立的因素,同时又脱离不了两者之间相互牵连的关系。毫无疑问,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无论是课堂中的趣味知识问答,或是课下同学间的相互学习,还是日常家庭访问中知心的交谈等,种种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最实在,最自然,也是最有效的。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努力地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任何问题,可以自由地发言,自由地展示,随时地指出教师教学中的错误,这种情感的交流需要一种境界,不管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如此。相信这种上课方式的利大于弊,因为我们也不否认在具体施行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和缺陷,毕竟把握不好,会造成放松而不轻松,散漫而不自由的窘境。所以,作为老师,要相信学生而不放任学生,宽容学生而不放纵学生,同时赏识你的学生,要适度中肯。
教师角色到底应该定位于什么样的方向或者说教师角色生存的场域到底在哪里呢?瑞典教育学家胡森认为教师角色所代表的涵义有三种:(1)教师角色就是教师行为;(2)教师角色就是教师的社会地位;(3)教师角色就是对教师的期望。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教师角色被定义为:“教师的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实际角色行为;二是教师角色期望。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将教师角色界定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其二,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其三,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分析教师的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前,从不同的角度已经对教师角色进行了定位,并给以诸多美誉: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但是,在经济政治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飞速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人们的教育观念也不断的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成为必然。只有从教师入手,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教师是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
首先,教师不只是显性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构建起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这里所指的隐性知识就是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的知识,它是非理性、非批判、非意识、非语言、非公共的。)因为“隐性知识”不同于显性知识是不可以传递的,但教师教育教学中还不能忽视隐性知识,教师必须意识到教学生活中大量的隐性知识,而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生活中隐性知识的关键一步就是要是他们“显性化”。通过显性化的隐性知识来激励、感染学生,达到隐性知识潜移默化的作
用。其次,不只作为陈述性知识的传递者,还要成为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的传递者(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分类)。
(二)教师的学习者角色
知识陈旧率的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兴起、终身学习的发展都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1.学习新的改革方案、新的课程标准等(包括对新课程本身的学习,还有学习与掌握新课程有关的学习)2.对所任课程的专业知识的加深和拓宽,对新方法、新技能的学习3.教师的“反思性”学习,形成教学→评价→反思→改进→教学的良性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递者,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不仅包括引导学生的知识学习、品德学习,还包括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知识、锻炼)和引导学生阿的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于学生学习的材料和信息,选择和应用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等。
(四)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组织者角色是广义性的,指的是教师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设计、组织和实施的专门行为模式,实质上就是通过媒体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从而使得课程内容顺利地转化为学生经验。
(五)新的文化缔造者
教师的创造者角色主要是通过教育的文化功能(传播、继承、创造、文化变迁的动因)表现出来的:1.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增值,促使文化增值者主要是教师;2.教育对人的创造性的培养,主要是指教师对人的创造性培养;3.高等学校在文化创新和发展上的独特作用,在这过程中很显然教师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扮演着文化创造者的角色。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如果学生的角色转换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参与指导和启发的结果,那么教师的学生观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教师的学生观起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个体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才能在此基础上实行教学,因材施教才能落在实处,才能区别对待,掌握重点与普及的力度,这样教学必将事半功倍。如果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学生个性无法凸现,有个性的学生无法脱颖而出,教学活力也就失去了。
(二)学生是具有高度能动性的个体
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者,学生大脑也不是一片空白,学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简单的知识接受者。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视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