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

三 淬火法
是测定熔融包体均一温度的基本方法,加 热达到预置温度和恒温时间后→瞬时落 入水中→快速冷却把包体变化固定下来。 (一)LGHC-1型高温淬火炉 操作方便,控温、控时自动化.一次能 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测温效率高,最高 使用温度1250℃。
(二)熔融包裹体的均一化现象和温度测定 • 气体的变化包括:气体消失、扩散聚集 和新生气泡等。 • (1)气体发生消失的现象主要见于介质密 度较小的两相熔熔包裹体中,在升温过 程中气泡开始缩小时的温度为包裹体的 初熔温度,气泡消失时的温度为其均一 化温度。
获得成岩成矿的可靠信息 可测T、 P、C、D (密度)、盐度 、同位 素组成 pH Eh粘度 年龄等。 找矿勘探
第二节 包裹体的成因与分类
• 一般认为只有符合均匀体系,封闭 体系和等容体系这三个基本条件的 包裹体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均匀捕获和不均匀捕获

通常认为包裹体是从均匀介质中捕获 的。如果天然矿物中固相,液相,气 相之间比例稳定,则为均匀捕获。 在单个矿物中,有时会看到一群包裹 体,具有可变的相比例,则为不均匀 捕获。有下列几种情况:
四 石盐子矿物的溶化 • 含石盐包裹体的均一方式有三种 (1)石盐在气泡消失之前溶化 (TsNaCl<Th); (2)石盐与气泡同时消失(TsNaCl=Th); (3)石盐在气泡消失之后溶化(Th <TsNaCl)。
五 CO2和H2O-- CO2流体包裹体测压 • 在已知CO2摩尔百分数和均一温度的条件 下,可以通过H2O、CO2体系的P-X相图 求取均一时的压力,即最小捕获压力。
二 流体等容线+独立的地质温度计
这是上述方法的一个发展,该法使用一个单独 估算的捕获温度来确定源于Th点等容线上的一 特定位置。

流体包裹体测试方法简介1

流体包裹体测试方法简介1

流体包裹体测试⽅法简介1流体包裹体分析⽅法简介⼀、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意义流体包裹体作为成岩成矿的流体标本,其物质成分是相关地质过程的密码,通过对其进⾏定性或定量分析,可获得古流体的详细资料(如矿物形成和变化的PVTX条件),进⽽为地质过程特别是成矿作⽤的研究提供多⽅⾯信息。

⼆、流体包裹体分析⽅法及步骤简介迄今为⽌,针对流体包裹体所进⾏的单包裹体⾮破坏性分析主要采⽤显微测温法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法,间接或直接获得流体包裹体成分。

具体分析测试步骤如下:1、将岩⽯样品制成两⾯抛光的包裹体⽚;2、在岩相学显微镜下对制成的包裹体⽚进⾏观察拍照,镜下观察包裹体的赋存状态,包裹体类型,尺⼨形态,分布特征,以及包裹体中的⽓相百分数,以挑选合适的包裹体进⾏后续的测试分析;3、包裹体⽚的前处理(浸泡,清洗),以适合显微测温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4、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利⽤岩相学显微镜配置Linkam冷热台对流体包裹体样品进⾏显微测温,通过测定包裹体低温相变温度和均⼀温度,获得包裹体流体盐度和包裹体最低估计捕获温度;5、显微激光拉曼光谱测定,利⽤Renishaw RM2000激光拉曼探针分别对样品原位采集拉曼光谱,通过分析识别采集到的特征拉曼光谱,对包裹体成分进⾏鉴定,主要针对⽓相。

三、分析测试报价分析测试项⽬分析费⽤预算包裹体⽚磨制30元/⽚包裹体⽚观察鉴定100元/⽚包裹体⽚前处理20元/⽚砂岩胶结物:1000元/⽚显微测温分析脉岩:800元/⽚包裹体成分:300元/点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矿物成分:150元/点附注:⼀般三个⽉内可完成⼤约30件样品的分析测试和分析报告。

砂岩胶结物每⽚视包体发育情况可测~10个包裹体PVT参数;脉岩每⽚可测20-30个包裹体PVT参数.联系⼈:丁俊英博⼠137********,jyding@/doc/bd7c0ef09e31433239689316.html ;吴昌志副教授189********, wucz@/doc/bd7c0ef09e31433239689316.html .个⼈⽹页:/doc/bd7c0ef09e31433239689316.html /Faculty.aspx?Id=126。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1.流体包裹体的分类及区分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明显的相边界的那一部分物质。

1.1流体包裹体的分类流体包裹体成分复杂且成因多样,其分类研究多年来一直是随着测试手段的改进和研究内容的深化而变化。

早期的分类研究主要是以定性描述为主,随着流体包裹体研究水平额度不断发展,出现了以成因、成分、相态和不同包裹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依据的各种分类。

具有代表性的包括:(1)1953-1976年:最有代表性的是1969年Ermakov提出的分类方案,他根据包裹体的成分和成因,建立了21个类型,并且根据相的相对比例,建立了一种应用很广的分类。

另外一些人也建立了不同的分类方案,例如,许多分类方案是根据仍宜选用的气液比而划分的,然而气液比由于其连续变化而不易精确测定,限定了其广泛应用。

(2)1985-2003年:最有代表的芮宗瑶的分类方案,他根据捕获时的流体特征将包裹体分为由均一体系形成的和由非均一体系形成的。

其中,均一体系形成的包裹体又分为原生包裹体、次生包裹体、假次生包裹体和出溶包裹体;非均一体系形成的包裹体包括液相+固相、液体+气体或液体+蒸气、两种不混溶流体3类。

(3)2003年至今:有些学者在著作及文献中阐述了一些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划分方案,多以流体包裹体的物理状态、成因、形成期次等指标为划分依据。

其中,卢焕章等根据包裹体相数的不同,将流体包裹体分为纯液体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含液体CO2包裹体、含有机质包裹体和油气包裹体等8类。

1.2流体包裹体的区分在流体包裹体的诸多分类中,按捕获时间与主晶矿物形成时间的关系可分为原生和次生流体包裹体。

原生包裹体是矿物形成时包裹周围的流体而形成的,而次生包裹体的形成晚于主晶矿物,一般与后期主晶矿物的改造事件有关。

二者由于形成时间和方式不同而携带了不同的信息。

2 包裹体研究方法

2 包裹体研究方法
10 μm
FN2-3-10,2124m,长4+5,油层
FN2-3-8(荧光), 2124m,长4+5,油层
早期油气包裹体(峰2井,水层)
10 μm
35 μm
FN2-4-8,2129m,长4+5,水层
10 μm
FN2-4-7(偏光), 2129m,长4+5,水层
35 μm
FN2-4-3,2129m,长4+5,水层
椭圆型, 随机分布, 串珠状分 布
油气有机质含量 高,早期油气运 移成藏流体的含 油饱和度高
晚期
椭圆型, 不规则状, 串珠状分 布,加大 边。
油气有机质含量 低,晚期油气运 移成藏流体的含 油饱和度低
五、油气包裹体与油气聚集成藏期次
6. 油、水井(层)的油气包裹体特征
油/ 水层 包体 类型 GOI (%) 荧光 产状 包裹类型组合
包体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分析 含油气包体脉体年代分析 包 体 测 试 均一温度 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
油气包裹体油气成分、成熟度、油源、 运移、期次等研究
冰点温 度
共结点温度
包裹体形成时流体环境条件 (温度\深度\盐度)
包 裹 体 显 微 镜 研 究 流 体 包 裹 体 分 类:



1. 按相态分类: (1) 固体包裹体 (2) 液态包裹体 (3) 气态包裹体 (4) 多相包裹体 2. 按照形成时间分类: (1) 原生包裹体 : 与主矿物同时形成; (2) 次生包裹体 :在矿物形成后,沿裂隙充填 分布,裂隙切穿矿物边缘和多个矿物边界; (3) 假次生包裹体: 在矿物形成后,沿裂隙充 填分布, 裂隙限在矿物内部, 没有穿透矿物边缘,是 早期裂隙,之后矿物又生长裂隙愈合。 3. 按照包裹体形态特征分类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一、本文概述流体包裹体,作为地球内部流体活动的重要记录者,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它们以微小包裹体的形式被固定在矿物晶体中,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地球内部流体性质、活动历史以及成矿作用的关键信息。

本文旨在综述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形成机制、分析方法以及地质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梳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流体系统的运作机制,为资源勘探、环境评价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流体包裹体的形成与演化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作用中重要的记录者,其形成与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壳内流体活动、物质迁移以及成矿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包裹体的形成通常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活动等地质过程密切相关。

在岩浆活动中,随着岩浆冷却和结晶,其中的挥发分和溶解物被捕获在矿物晶格中,形成原生包裹体。

而在变质作用中,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原有岩石中的矿物发生重结晶,其中的流体被包裹在新的矿物中,形成次生包裹体。

包裹体的演化过程则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随着地质环境的变化,包裹体中的流体可能发生相变、溶解-沉淀、氧化还原等反应,导致其成分、形态、大小等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记录了地质历史中的流体活动信息,也为研究地壳内流体性质、运移路径和成矿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流体包裹体进行更加精细的研究成为可能。

例如,通过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等手段,可以对包裹体中的流体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而通过显微测温、压力计算等方法,则可以揭示包裹体的形成温度和压力条件。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深入研究流体包裹体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工具。

未来,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我们对流体包裹体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结合地质背景分析,有望揭示更多关于地壳内流体活动、物质迁移和成矿作用的细节信息。

矿床成因研究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

矿床成因研究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

矿床成因研究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矿床成因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其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作为研究矿床成因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等领域。

本文将围绕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展开讨论,以期加深对矿床形成机制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1. 流体包裹体的定义和类型流体包裹体是指在矿物或岩石中由固体、液体或气体组成的微小空腔。

根据包裹体形成时的环境和过程,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熔融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和固相包裹体。

熔融包裹体主要存在于岩浆矿床中,记录了岩浆的生成和演化过程;气液包裹体主要存在于热液矿床中,记录了流体的成分和温度压力变化;固相包裹体主要存在于变质矿床中,记录了岩石的变质过程和成分变化。

2. 流体包裹体的提取和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作用,研究人员通常需要提取和分析其中的包裹体。

提取包裹体的常用方法包括显微镜下手动或机械切割、高温高压流体爆裂和离子切割等。

提取后的包裹体可以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分析,如显微镜观察、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通过对这些分析结果的综合研究,可以了解到包裹体中流体的成分、密度、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而推断矿床形成的环境和过程。

3. 流体包裹体特征的解读和示意研究过程中,根据流体包裹体内部的特征和组成,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关键信息,有助于揭示矿床的成因和形成机制。

比如,通过测量流体包裹体中的真密度和盐度,可以初步判断矿床形成的温度范围和成因类型。

此外,通过固相包裹体中的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可以推测矿床形成过程中的热力学条件和物质交换机制。

而气液包裹体中的气体组分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则可以揭示矿床的流体来源和演化路径。

4. 流体包裹体在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方法在矿床成因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例如,通过对矿物中包裹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型金属矿床形成的机制,即“岩浆–热液-岩浆”相互作用过程。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方法及获取的信息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方法及获取的信息

SR XRF spectrum of a natural brine inclusions (pegmatite). Dotted line: blank = quartz spectrum.
Estimated concentration in ppm: Mn: 1031; Fe: 5710; Cu: 105; Zn: 1613; As: 42; Br: 76; Rb: 421; Sn: 28; Sb: 155; Cs: 886
Heinrich et al., 2003
Analysis of the ionic content of fluid inclusion Laser Ablation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detector: time of flight spectrometer => quasi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68 isotopes
Accceleration of electron => X Ray emission 8 to 30 keV; focus of X-ray => matter interaction
1) ionization of deep electronic orbital (K, L or M => Z > 11)
Spectrometry (LA-ICP-MS)
Heinrich et al., 2003
6 to 8 orders of magnitude in concentration depending on the detector: (TOF, quadrupole, MC)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以塔中奥陶系储集层为例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以塔中奥陶系储集层为例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以塔中奥陶系储集层为例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塔里木盆地作为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其奥陶系储集层的研究对于理解油气成藏机制、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应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对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流体活动的直接记录者,能够提供油气藏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本文首先对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接着,详细介绍了塔中奥陶系储集层的地质背景、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数据,探讨了油气成藏的温度、压力条件及其演化历史。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建立了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评价。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机制的认识,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塔中奥陶系储集层地质概况塔中地区位于中国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东部,是一个典型的油气富集区。

该地区的奥陶系储集层是塔里木盆地内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其发育和分布对于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奥陶系储集层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泥质灰岩等。

这些碳酸盐岩在沉积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储集空间系统。

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溶蚀孔洞、裂缝和晶间孔等,其中溶蚀孔洞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

这些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分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以及流体活动等。

在地质历史上,塔中地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奥陶系储集层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构造运动导致了储集层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构造格局。

热液活动则提供了丰富的流体来源和能量,促进了储集空间的溶蚀和扩大,同时也为油气的生成和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4流体包裹体实验解析

4流体包裹体实验解析
? 9、对于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要注意区分捕虏矿物 与子矿物,鉴定子矿物的种类。第一,检查某一世代 的各种不同粒度包裹体中相的比例是否基本稳定,因 为捕获的有稳定液/固比例的捕虏矿物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捕虏矿物与它们的主包裹体相比,往往异常地大。 一般来说,地质样品中单个的包裹体内只能有一种矿 物发育成一个晶体,出现最普遍的是强碱性卤化物, 特别是NaCl和KCl。从光学性质来看,二者都是均质 体,并具有典型的立方体晶形,而其它盐类矿物都是 非均质体,呈板状、板条状、针状或纤维状。
六、注意事项
? 1、先升高镜头,将薄片放在载物台后,然后徐徐 下降镜头,注意不要速度太快,
? 以免损坏薄片。 ? 2、先装上低倍物镜,如(×4或×10),在视域
中找到目标后,浏览流体包裹体的分布及数量,然 后再换更大倍数的镜头。在换装镜头时,要小心翼 翼,避免镜头磕碰。 ? 3、如果目镜或物镜镜头不清晰,不要用手或其它 工具搽拭,应用专用的镜头纸或专用麂皮搽拭。由 于包裹体很小,在显微镜视域中不仅应水平移动薄 片,以看清片子中的包裹体,而且应上下移动镜筒, 也会在不同的深度上发现包裹体。要注意的是,上 下移动镜筒时要清楚移动的方向,避免在向下移动 时使镜头接触和压坏载物台上的薄片。
五、实验步骤
? 1、将双面抛光薄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将镜头 提到较高高度,然后徐徐降低直至眼睛所见的薄片中 物体景象清晰为止。选择洁净透明度好且结晶程度好 的晶粒观察,最好选择无色或浅色晶粒。如果在一个 视域中找不到理想的,可以换个视域再找。
? 2、遵循从低倍到高倍镜下观察的顺序,先用低-中倍 (×10)物镜扫描,多发现主矿物颗粒中具有有一 定方向,有规律排列或呈条带状的小黑点,小于10μm 的包裹体通常呈小的暗色斑点成群或枝蔓状出现,然 后转换成较高倍数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原生、次生、假次生包裹体的可能分布
石 英
萤 石
成因类型包裹体的判别标志:
原生成因的标志:①包裹体平行于生长带或晶面;
②包裹体在三维空间中随机分布;③包裹体是孤
立存在的,相邻包裹体间的距离大于5倍包裹体直 径(Shepherd,1985);④形态简单,个体相对较大。 次生成因的标志:①包裹体呈面群状沿愈合裂隙的 轮廓发育,具有明显定向排列,直抵矿物边缘;
②呈薄的、扁平的及不规则的形态。
假次生包裹体与次生包裹)状态和成分分类
包裹体类型 代号 基本相比例
流 体 包 裹 体
熔 融 包 裹 体
纯液相包裹体 纯气相包裹体 富液相包裹体 富气相包裹体 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 含液体CO2多相包裹体 含有机质多相包裹体 玻璃质熔融包裹体 结晶质熔融包裹体 流体熔融包裹体
2、不混溶
是指冷却收缩过程中,均一相流体转为气/液两相, 或固/气/液3相的过程。 如果包裹体流体是100℃的纯水,气泡将是一种低密 度(0.0006g/cm3)的蒸气,如果温度是379℃,则蒸 气的密度约为0.2g/cm3。 在富含CO2的气相中,当温度低于纯CO2的临界温 度(31.1℃)时,会出现液相CO2和气相CO2两种流 体。 岩浆包裹体可因不混溶作用形成几种流体相。饱和 了的铁硫化物的硅酸盐熔体,除产生气体不混溶 外,还产生硫化物熔体的不混溶,形成硫化物小 球。富水的硅酸盐熔体在降温过程中可因不混溶 作用分离出盐水溶液。
第二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及其初步应用
第一节 流体包裹体概述
一、一般特征 1、流体包裹体的概念 1)流体包裹体指矿物生长过程中,因晶体发 生缺陷而捕获的至今尚在矿物中存在并处 于封闭系统的成矿介质,是成岩成矿流体 或熔体的样品。 2)流体包裹体是指矿物晶体中捕获的显微级 液态/气态的封闭流体体系。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一、野外样品采集和室内样品加工1、野外样品采集这里只叙及构造岩的显微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微观构造研究的首要工作就是野外标本的采集。

构造岩主要产于脆性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内,因此,在野外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首先就是以垂直断裂带(面)或剪切带片(麻)理走向作剖面,对构造岩作初步分带,并沿带取样。

第一块样应从未变形岩石开始。

取构造岩最好是定向标本。

定向的方法是:将标本从露头上敲下,再放回原来位置,在标本上选取一平面,用记号笔画上水平线(利用罗盘测量),并标出其方向(一般在右侧用箭头表示),再测出倾向及倾角。

其次是做好记录。

记录包括:标本号、倾向及倾角、采样处片(麻)理产状、线理或断层擦线产状等,并尽可能作详细素描。

2、室内样品加工首先是用记号笔将野外编号和定向线一一标好,再标出要切制的薄片面,然后送磨片室切制薄片。

若只需切一片,破碎岩薄片一般要平行擦线、垂直断面;糜棱岩薄片则是尽量平行矿物拉伸线理、垂直片(麻)理,这样做出来的切片可直接用来判断运动方向或剪切运动指向(注意:一定要通过手标本恢复到野外产状)。

糜棱岩如果要做三维有限应变测量,除平行线理、垂直面理的切片外,一般是垂直线理及面理再切一片。

并常用该片做岩组测量,因为该片所切矿物数量最多,信息也最多,而组构图可以旋转到平行矿物线理的方向上。

如果岩石本身矿物线理及面理不十分发育,应变测量则需作三个互为垂直的切片(根据三个切片的实际产状和测量结果用计算机拟合)。

二、显微镜下观察和冷热台下测定1、显微镜下观察对每个包裹体应做的观察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⑴包裹体的大小:应该注明包裹体两个或三个方向上的尺寸(以μm表示)。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些包裹体的性质,特别是密度、形状可能随包裹体的大小有规律地变化;通常与CO2包裹体比较,水溶液包裹体很少有规则的形状。

⑵包裹体的形状:大多数包裹体具有不规则的形状,然而如果包裹体具有诸如带晶面的形状(负晶形)、球形、椭球形和扁平形等形状时,需要注意。

流体包裹体及应用

流体包裹体及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其 他领域的应用
宝石鉴定与优化处理
添加标题
宝石鉴定:流体包裹体 可以作为宝石真伪的鉴 别依据通过观察包裹体 的形态、大小、颜色等 特征来判断宝石是否经
过人工处理或合成。
添加标题
优化处理:在宝石的优化 处理中流体包裹体也被广 泛应用。通过加热、加压 等方式改变流体包裹体的 状态可以使宝石的颜色、 透明度等外观特征得到改 善提高宝石的美观度和价
地球科学研究
流体包裹体在地球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石油 和天然气勘探中的 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矿床 学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地质 年代学研究中的应 用
地质灾害预警
监测地壳活动预测地震
识别地下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监测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流体包裹体是地质 过程中岩石或矿物 中包含的流体相物 质
形成机理包括成岩 期、变质期和成矿 期等不同地质时期
流体包裹体的形成 与地下水、油气、 地热等流体活动密 切相关
形成机理的研究有 助于了解地质历史 和矿产资源形成过 程
流体包裹体的研 究方法
显微观察技术
显微观察技术: 通过显微镜观察 流体包裹体的形 态、大小、数量 和分布特征确定 其类型和成因。
农业地质调查: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土壤和地下水形成历史 农业环境监测: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状况 农业资源利用: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状况 农业气候变化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 标题
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具有封闭性、原生性和不 可再生性是地质历史中流体活动的记录和证据。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流体包裹体测定是一种实验手段,用于测量流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的量和粒径分布。

这一测定方法能够对气固两相流体中的颗粒物得到良好的分析和测定,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和结果,以帮助更好地了解气固两相流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的性质和特性。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给出一些有关流体包裹体测定的计算方法,以及对测定结果的一些分析。

二、流体包裹体测定的计算方法1.据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条件计算颗粒物量。

在流体包裹体测定中,需要先根据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条件计算颗粒物量,以及流体中各种颗粒物的相对含量等信息。

这一计算可以通过热力学原理和潜热技术实现。

2.计算流体包裹体的形状。

流体包裹体测定需要计算一个流体包裹体的形状,即颗粒物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包裹体的体积和重量等。

这些信息能够通过重力法和拉曼成像等测试手段获得。

3.计算流体包裹体的运动参数。

在流体包裹体测定中,需要参照流体的性质和流动参数,来计算悬浮颗粒物的运动参数,如滞后系数、加速度和摩擦系数等,以便得到更精确的测定结果。

三、流体包裹体测定的结果分析1.粒物粒度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可以得到流体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参数,这些参数能够反映出悬浮物质的介质性质,例如颗粒物尺寸、分散性、浓度等。

2.相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和分布特征分析。

通过流体包裹体测定,可以得到关于悬浮颗粒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各相悬浮颗粒物的浓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悬浮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从而有助于优化工业过程。

四、总结通过本文,我们介绍了流体包裹体测定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分析方法。

这一测定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气固两相流体中存在的悬浮颗粒物的量和尺寸,还可以给出悬浮物质的分布特征,从而能够为进一步优化工业流程提供参考。

总之,流体包裹体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其结果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和优化气固两相流体的过程。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第三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对于非均一流体(即流体组分、相态、密度有所不同)被矿物 捕获后形成的不混溶流体包裹体则常被用于捕获压力的研究。 观测中应注意区分包裹体的类型和成因以便对测定的包裹体 均一温度进行解释与校正。

测定结果的处理
测定结果的处理
测定结果的处理
测定结果的处理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成分研究
包裹体的成分代表了包裹体形成时流体的原始组成,反映了 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
激光拉曼(Raman)光谱仪




由激发光源、共焦显微镜、CCD探测器及配套控制软件 组成。 主要仪器性能指标: (1)激发波长:514.5nm,空冷。 (2)光谱范围:50-9000cm-1,可连续扫描,无接谱。 (3)光谱分辨率:2cm-1。 (4)空间分辨率:在X50倍镜头下,横向分辨率小于 1μm,纵向好于4μm。 (6)光谱重复性:+0.2cm-1。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成分研究
当前对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的方法较多,但都有局限性。 这主要表现在:
(1) 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 (2) 各种分析方法本身的精度和准确度的局限性; (3) 测试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包裹体成分的变化。
因此,在成分分析过程中应尽可能结合其它资料对
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比。


流体包裹体分类 — 根据相态
包体测量方法与手段?
破坏性:固体—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 气体—气相色谱仪、质谱仪; 液体—原子吸收光谱、中子活化、等离子质谱等 非破坏性:显微镜、红外显微镜、冷热台、拉曼光谱仪等。 最主要的是学会观察在不同温度下的各种相变化,并把各 种观察测量结果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
初熔温度和冰点温度也是流体包裹体温度测定的 重要内容,它们是确定包裹体体系成分的重要参 数。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与成因解析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与成因解析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与成因解析引言:在地球的深处,存在着许多神秘的奥秘,而其中一个颇具研究价值的课题就是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作为一种地质体矿石中常见的微小空腔,其内部包含各种流体物质,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演化和资源勘探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探讨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方法与成因解析,带领读者一窥这个神秘世界。

一、流体包裹体的相关知识流体包裹体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学结构,其形成和发展与岩石中的流体(如水、气体、矿物等)密切相关。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地层形成的过程,还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指导。

二、流体包裹体的采集与制备为了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特性和成因,地质学家需要采集矿石样品并制备出适合研究的薄片。

采集矿石样品时需要注意保持其原貌,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干扰。

而制备薄片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以便观察流体包裹体的内部结构和成分。

三、流体包裹体的观察与分析观察和分析是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核心环节。

地质学家通过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流体包裹体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特征,进而推断包裹体背后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同时,还可以利用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等高精度技术对流体包裹体的成分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地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演变。

四、流体包裹体的成因解析流体包裹体的成因复杂多样,可以分为两大类:原生流体包裹体和次生流体包裹体。

原生流体包裹体是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就被包裹在其中的,可以揭示地壳形成和变质过程的信息。

而次生流体包裹体则是在岩石形成后受到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包括岩浆侵入、热液蚀变等,可以揭示地质资源形成的机制。

五、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意义和前景流体包裹体研究是地质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可以为勘探矿产资源、解析地球演化历史提供宝贵的信息。

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地质学家能够深入了解地壳内部的各种流体体系的演化特征,揭示地质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流体包裹体领域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

流体包裹体测定计算和分析在科学研究中,流体包裹体测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它为各种应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数字支持。

流体包裹体测定主要功能是测量压缩或拉伸的流体环境中气体的流量、扩散性或渗透性能。

这种测定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混合物的稳定性,检测溶液的结晶状态,测量化学反应的过程,检测气体混合系统和分析水中介质的成份信息。

流体包裹体测定以精确、高效和无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物质物理性质研究,化学合成研究,以及工业运营监控领域。

流体包裹体测定需要建立与流体性质相关的模型,以提供正确的测定结果。

为了准确确定流体性质,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分析。

一般来说,流体包裹体测定的数学模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通过实验测量得出流体的参数,如密度、粘度、温度、压力等,用于构建模型前的准备工作。

其次,根据流体的参数,构建一个表示流体性质的模型,这是计算和分析流体性质的基础步骤。

最后,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得出最确切的流体性质数据。

流体包裹体测定的数学模型分析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其中包括模型的构建、参数的估计、熵的标定、稳定性的分析、不均匀性的分析、频率响应的计算、参数匹配和校正等。

在构建模型前,需要获取流体参数,以及测定所需的设备参数等。

在构建模型之后,需要计算各种参数,测定流体性质,以及得出最佳模型参数。

流体包裹体测定中,模型分析所需的计算量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算法来进行。

一般而言,采用最优化算法来求解流体包裹体测定的数学模型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优化算法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流体包裹体测定的计算复杂度,并有助于提高测定精度。

总之,流体包裹体测定是一个关于流体物理性质研究的关键技术,它需要专业的数学模型的构建和参数分析,来准确表征流体物理性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引入有效的计算算法,以提高流体包裹体测定的效率和精度。

- 1 -。

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摘要此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主要论述流体包裹体在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希望能给同行,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流体包裹体测定法是近年来国外探矿使用的一种新方法。

矿物形成时成矿熔液充填于矿物的晶格缺陷、空穴等处,矿物继续生成将其封闭并形成包裹体。

包裹体的形态及组合规律严格受控于应力作用所形成的微裂隙和晶格缺陷,而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又与裂隙和断层发生的年代、断层深度等有关。

因而,通过对工程建设区构造岩裂隙充填物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形态、组合规律、均一温度及水溶液盐度的测定和分析,可为该地区构造应力场的性质和岩石变形深度提供直观可靠的数据,从而解决某些工程地质问题。

1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概况1.1 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流体是一个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流动,并且与周围介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的物体。

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是成岩成矿流体(含气液的流体或硅酸盐熔融体)在矿物结晶生长过程中,被包裹在矿物晶格缺陷或穴窝中的至今尚在主矿物中封存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

根据成因,包裹体可分为原生、假次生和次生等。

矿物流体包裹体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起初主要被应用于矿床学的研究。

目前,流体包裹体的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壳幔演化、地壳尺度上的流体迁移、石油勘探以及岩浆岩系统的演化过程等地学领域。

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本任务之一,即是尽可能地提供准确详细的有关古流体组成的物理化学信息,以便于建立古流体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模型。

1.2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包裹体中的古流体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并将所获得的各种数据、信息来解释研究地壳及地幔中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

因此,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种:1)研究矿物中包裹体的成因,恢复地质环境。

2)研究包裹体的成分和物相变化,获取地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参数。

3)研究不同地质环境中的包裹体,了解成岩成矿流体的性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油气成藏学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及应用决定着中国未来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应地,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及其重要的应用,以便全面认识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未来石油勘探提供参考。

一、流体包裹体研究现状流体包裹体是油气成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油气成藏过程中油气和地层沉积物之间的重要接触界面。

从油气对地层沉积物的渗透、溶解、滞留、渗流、膨胀、排空等方面,流体包裹体可以评价油气分布和成藏状况,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目前,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一方面,研究人员从油气渗透性、油气渗流性能、床底水环境、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多个研究角度,对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理、特征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提升油气勘探开发能力。

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油气勘探技术也为流体包裹体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数据,比如重力流体勘探、三维地震勘探等,使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二、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现场及地质壳的研究,它既考虑到物理地质测量,也考虑到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测量,从而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1、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研究主要是针对油气成藏过程中油气和地层沉积物接触界面的实验研究,其目的是研究油气的渗透、溶解、滞留、渗流等物理地质性质。

在实验室研究中,研究人员可以采用油气渗透性测试、油气膨胀研究、油气萃取等方法,研究油气的形成机理和成藏状况。

2、现场研究流体包裹体的现场研究主要是指对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构造和特征进行现场调查和研究。

现场研究主要考虑到油气成藏过程中构造变形、岩性改变及油气滞留特征等,并结合重力流体勘探、三维地震勘探等技术,进行系统的现场调查研究。

刘德汉-流体包裹体基本分析与研究

刘德汉-流体包裹体基本分析与研究

70000
60000
532 nm
Intensity (a.u.)
50000
避免荧光干扰的方法
40000
30000
20000
1300
500 1000 1500 2000 Wavenumbe r (cm-1) 2500 3000
10000
1 流体包裹体的荧光分析 2 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激光拉曼分析 3 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红外分析
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定
1 拉曼散射基本原理 2 包裹体中气相组分的激光拉曼测定 3 包裹体液相组分的激光拉曼测定 4 包裹体固体物质的激光拉曼测定 5 石油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测定
光 散 射 发 展 史 简 述
1899年;瑞利(Rayleigh)散射 在处理悬浮于介质中球形小颗粒所引起的光散射问题中。得出散 射光强度除与散射方向有关外,与激发波长4 成反比。白光中紫光的 波长最短,所以它的散射光颜色带篮。进而认为天空篮色是气体分子 散射的结果。这种散射叫做瑞利散射。其特点是散射光的频率不变。
1914-1922年;布里渊 Brillouin)散射 1922年他计算了当散射体中存在声波引起密度涨落时散射光中的 频率分布,发现在入射光频率的附近对称地分布着分离的谱线,这些 谱线与入射光的频率差值,由声波的速度来决定。1930年Gross首先在 液体中观察到了布里渊双线。这种光散射一般称为布里渊散射,它的 频移很小。
常见物质拉 曼 散 射 特 征 谱 峰
分子、离子 N2 CO2 SO2 H2S HSCH4 C2H6 C3H8 CO32NO3方解石 相态 V,L V,L V,L V,L B V,L V,L V,L B B 固体 1085 2 913~2 919 2 963~2 968 2 888~2 895 拉曼特征峰值△ V (cm-1) 气相(V) 2 328~2 333 1 386~1 390 1 150~1 153 2 609~2 613 液相(L)或盐水 2 326~2 329 1 382`1 386 1 147~1 149 2 595~2 608 2 571~2 574 2 909~2 915 2 948~2 954 2 885~2 891 1 065~1 071 1 046~1 050 283 711 156 6.79 13.10 12.20 10.51 21.20 18.21 拉曼量化因子(Fj) 气相(V) 1.00 1.49 5.38 5.85 液相(L) 1.00 2.57 9.26 10.28 拉曼谱峰扫描范围 2 320~2340 1 376~1 396 1 142~1 162 2 590~2 620 2 563~2 583 2 905~2 925 2 945~2 975 2 878~2 898 1 060~1 080 1 040~1 0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固体颗粒包括破碎的围岩、散落的新沉 积物、或迅速成核的溶质等。
固体颗粒与包裹体中子晶的区别在于固体颗 粒仅在部分包裹体中出现,而且在量上变 化很大,而子矿物相对其它相倾向于以稳 定的比例出现。
不混溶包裹体
镜下整体呈现出个体较大,体壁较厚,散乱的分布的特点。均 一温度很高,一般大于200℃,也有一部分不均一。 该类包裹体可进一步 分为两类。第一类个 体大,一般大于10 μm ,形状多为次棱角状 。气相部分为黑色, 液相部分则为浅灰色 ,气泡并不来回跳动 ,孤立状产出。
2、不混溶
是指冷却收缩过程中,均一相流体转为气/液两相, 或固/气/液3相的过程。
如果包裹体流体是100℃的纯水,气泡将是一种低密 度(0.0006g/cm3)的蒸气,如果温度是379℃,则蒸 气的密度约为0.2g/cm3。
在度体富(。含31C.1O℃2的)时气,相会中出,现当液温相度C低O于2和纯气C相OC2的O临2两界种温流
第二章 流体包裹体研究 及其初步应用
主讲人:
第一节 流体包裹体概述
一、一般特征 1、流体包裹体的概念 1)流体包裹体指矿物生长过程中,因晶体发
生缺陷而捕获的至今尚在矿物中存在并处 于封闭系统的成矿介质,是成岩成矿流体 或熔体的样品。 2)流体包裹体是指矿物晶体中捕获的显微级 液态/气态的封闭流体体系。
原生、次生、假次生包裹体的可能分布
石英
萤石
成因类型包裹体的判别标志:
原生成因的标志:①包裹体平行于生长带或晶面; ②包裹体在三维空间中随机分布;③包裹体是孤 立存在的,相邻包裹体间的距离大于5倍包裹体直 径(Shepherd,1985);④形态简单,个体相对较大。
次生成因的标志:①包裹体呈面群状沿愈合裂隙的 轮廓发育,具有明显定向排列,直抵矿物边缘; ②呈薄的、扁平的及不规则的形态。
A点代表流体包裹体被 捕获时的温压条件。 如果包裹体遭受降温, 由于宿主矿物和其包 裹的流体收缩系数不 同,在B点出现气泡。 继续降温,流体包裹 体分裂成含有气泡和 没有气泡的小型包裹 体。随着温度的继续 降低,从C点到D点, 这些小型包裹体最后 也发生变化,形成更 小的包裹体。这些小 型的包裹体与最初未 发生变化的包裹体成 份明显不同。
如果天然产出的包裹体中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的 比例稳定,则它们很可能是从均匀流体中捕获的。
在单个矿物中,如果一群包裹体具有可变的相比例, 表明它们从不均匀体系中捕获的。
几种非均匀流体相
1、液体+固体
在许多矿物结晶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其生长 介质中存在着呈悬浮状态的固体颗粒,它 们可能被圈闭在当时形成的流体包裹体中, 形成液体+固体流体相。
➢含石盐子晶的两
相包裹体:由石盐
子晶和盐水溶液组成。
➢含石盐子晶的三相包裹体
由石盐子晶、盐水溶液和气态烃组成。
斜方硫中的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95~105℃
5、亚稳定性
室温下,流体包裹体不能形成新核而呈稳定相存在, 这种现象称为亚稳定性。
自然界中,流体如果在低于或等于室温的条件下被 均匀捕获,其在室温下常呈单一相存在;如果在 较高温度被捕获,室温下应有气泡出现。但有时 气泡并不出现,这是由原来均匀的包裹体冷却到 室温时气泡和子矿物均不能成核所致。气泡不能 成核是亚稳定性的主要特征。
扩散); (2)通过晶体中的缺陷(如位错或裂隙)
三、包裹体成因分类和状态分类 (一)成因分类:包裹体成因分类是按照同一矿物中
包裹体形成的先后及其与母液的成因联系而划分的。 通常分为原生、次生、假次生3类。 1、原生包裹体 是在矿物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它所捕获的流体是形成 该矿物的介质,能真实地矿物形成时体系的物理化 学条件。 2、次生包裹体 是在矿物形成后,因外力因素(如构造)使晶体产生 裂隙,由晚期溶液灌入裂隙后通过主矿物的溶解和 再结晶而愈合而成。因此次生包裹体只反映主矿物 形成后晚期热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不能说明主矿物 的形成条件。 3、假次生包裹体 是在矿物结晶过程中先结晶的部分因应力作用发生破 裂,在继续结晶过程中裂隙愈合捕获成矿介质。
4、包裹体的形态多种多样,在矿物中的分布倾向于 呈束状和面状,或曲面状。曲面状通常是受结晶 习性控制(如生长面或解理方向)。
石英中普遍发育流体包裹体,主要呈裂隙状、串珠状、面状孤立状等。 大小为几~十几微米,气液比大多为10~15%,少量达25%。
苏16 山西组 陕199 H6
陕138 H9 榆15 H8
1、流体包裹体在矿物中的分布非常普遍,几乎所有 的矿物中均含有包裹体,而且数量非常多。如乳 白色石英中包裹体数量可达109个/cm3。
2、包裹体通常都很小,多数小于0.1mm,很少大于 1mm,一般介于2~20μm;其总体体积很少大于 已知晶体体积的0.1%。
3、通常用于研究包裹体的矿物为数不多,大约10种 左右。如石英、萤石、石盐、方解石、磷灰石、 白云母、闪锌矿、重晶石、黄玉、锡石、锆石等。
如:据报道钟乳石所测均匀温度150-200℃,这与钟 乳石形成于几十度的温度相矛盾,说明其流体为非 均匀捕获。
如果流体中存在CO2,尤其是在低温下其有限的溶解 度经常产生不混溶。
4、沸腾包裹体
液体+气体的非均匀体系可以是流体沸腾的 结果,当压力释放或温度升高时均匀的流 体会分离出稠密的液相和稀薄的气相两种 液体。此时捕获的包裹体,一种为充满气 体的包裹体,另一种为充满液体的包裹体, 第三种为密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包裹体。 前两种为单一均匀相包裹体,分别捕获了 密度小的气体和密度大的液体,后一种为 非均匀相包裹体,以不同的比例同时捕获 了气体和液体,此类称为沸腾包裹体。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矿物包裹体研究工作在国外开展较早。
➢ 19世纪初,引入化学方法研究包裹体成分
➢ 中期,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发展,认识到矿物中的 气液包裹体被捕获时呈均匀状态,冷却后才出现 气泡,变成非均匀状态,使非均匀状态变成均匀 状态的温度代表结晶时的最低温度,该温度称为 均一温度。
➢ 20世纪初期,用包裹体解决了美国密西西比河谷 型铅锌矿长期争论不休的矿床成因以后,包裹体 研究才进入了实用阶段。
分布在火山岩、 次火山岩的斑晶 矿物中,代表了 火山岩的标型特 征。
2、液体+液体
圈闭两种不混溶的流体并不是罕见的。如沉积岩经常 见到油/水不混溶,火山岩中如硅酸盐/硅酸盐不混 溶、硅酸盐/硫化物不混溶、热液/岩浆熔体不混溶 等。
3、液体+气体
液体+气体的不混溶与均匀捕获冷却后出现的气液两 相包裹体很难区分,但是气/液不混溶却是经常出 现的。
亚稳定性可以引起实验工作中的某些重大实际问题。 冷冻包裹体,冰不能成核形成新的稳定使得某些 观测(如冰点)实际上不能进行,对于水石盐或CO2 水合物等,这种现象更明显。
6、颈缩(卡脖子)
流体包裹体被捕获后所发生的形状变化称为 颈缩(Goldstein,2001)。流体包裹体形 状的变化趋势是从不规则到圆球或负晶形, 以达到最低表面能的状态。任何矿物中, 较大的流体包裹体都有可能收缩成多个较 小包裹体。如果一个两相流体包裹体发生 颈缩,会产生两个较小的流体包裹体。其 中带有气泡的那个流体包裹体的密度小于 原来包裹体的密度,未带气泡的流体包裹 体密度则大于最初的包裹体密度。高温条 件下捕获的流体包裹体更易发生颈缩。
沸腾流体包裹体的形成
二、捕获后的变化
今天在室温下见到的包裹体与其捕获时相比,其形 态、物理化学性质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收缩
流体包裹体唯一最显著的特征是出现“蒸气相”, 即气泡。
大多数矿物的热膨胀系数比水低一至三个数量级, 当从捕获温度冷却到室温时,包裹体腔壁的收缩 小于所包含的流体。因此,一旦包裹体中的压力 (内压)在某种温度条件下跌落到复成分流体的 总蒸气压之下,流体的体积小于包裹体的容积时, 就有气泡形成和生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就是 根据气泡消失来确定的。
透射光下颜色较
深,与其低的折
射率对应。均一
温度较低,约
30℃左右。
含CO2包裹体
含CO2包裹体
3、再结晶作用
大多数固体物质都有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性 质,较高温度条件下捕获的包裹体在天然冷却过 程中,由于捕获时的流体相对于主矿物是饱和的, 必定会出现主矿物的再结晶作用。这种结晶作用 通常出现在矿物的腔壁上,形成一种衬膜 (coating),而不是成为分离的晶体。
➢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成藏成矿研究中流体包裹体也 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 方面
(1)油气充注史与成藏史研究
(2)盆地热演化史恢复
(3)古流体性质与成分的研究
(4)流体包裹体P-V-T模拟研究
第二节 包裹体成因与分类
包裹体的成因和捕获后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从而 决定了并不是所有的包裹体都是有效的和可靠的。 只有均匀捕获的包裹体,而且捕获后没有发生物 质泄漏和渗入,以及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即符合 均匀体系、封闭体系和等容体系这3个基本条件的 包裹体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 国内包裹体研究开展较晚。60年代引入,70年代 进展较快,80年代取得了长足进展。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矿物包裹体是迄今保留下来的最完整和最直接的 原始成矿流体(或熔体),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可 获得有关成岩成矿作用的可靠信息。借助某些物 理-化学方法,可测出成矿流体的温度、压力、 密度、成分(包括盐度和稳定同位素),以及pH、 Eh、粘度和成岩成矿年龄等参数。
岩浆包裹体可因不混溶作用形成几种流体相。饱和 了的铁硫化物的硅酸盐熔体,除产生气体不混溶 外,还产生硫化物熔体的不混溶,形成硫化物小 球。富水的硅酸盐熔体在降温过程中可因不混溶 作用分离出盐水溶液。
含CO2包裹体
含CO2包裹体呈 三相,由CO2气 体、液态CO2、 盐水溶液组成。
分布于石英加大
边,个体较大。
不可逆变化指包裹体体积发生的重大的永久性变化, 最明显的情况是包裹体的裂开。造成包裹体裂开 的机制有:(1)主晶在刚性包裹体周围的收缩; (2)包裹体内含有高内压的流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