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以下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的一些具体内容。

1. 孤独感:留守儿童经常一个人度过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感到孤独和无助。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2. 情绪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安慰,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问题。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机制,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

3.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容易出现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孤独和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自卑、自闭、焦虑等。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提供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5. 家庭关系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容易疏远,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的紧密度。

6. 自我认同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对自我身份和角色产生困惑,缺乏清晰的自我认同。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经历和正能量的启发,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自我身份,并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7. 心理抵抗力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面临困境,容易缺乏心理抵抗力,面对诸多压力无法有效应对。

对策:加强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培养,通过培训和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都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等原因,被迫留在农村老家由亲戚或祖辈照顾的儿童。

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孤独、焦虑、自卑等。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

提倡加强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建议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怀,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关爱与支持。

未来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加大心理援助力度,拓展心理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社会责任与义务,需引起广泛关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辅导对策, 家庭支持, 社会关怀, 心理援助, 心理教育, 心理关注, 发展方向, 社会责任, 志愿者, 心理健康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乡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儿童。

这一现象在中国已经持续多年,涉及数百万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焦虑、自卑感、失落感等。

背景介绍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在外打工的父母无法时刻照顾孩子,导致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农村教育、医疗等资源并不充足,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相对贫困、单调,缺乏正常的家庭关爱和社会支持,加剧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只有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辅导,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在本文中,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辅导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1.2 问题意识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意识主要集中在他们在家庭环境中长时间独自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这些孩子通常由父母或监护人留在农村老家,而父母则选择外出打工或务农。

这种家庭结构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长期处于孤独、焦虑和无助的状态中。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经常与外界隔离,缺乏家庭关怀和安全感,在心理上受到很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以及应对方式等角度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孤独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同时,由于长期和陌生人相处,留守儿童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表现在儿童在与他人交谈时语言支离破碎、情绪低落等。

2.自卑和沮丧由于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留守儿童常常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没有优点和价值。

同时,无人倾听自己的需求和声音,使得留守儿童在与他人相处时,缺乏自信和沟通能力,甚至表现出沮丧和抑郁的情绪。

3.逆反和攻击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表现在逆反和攻击上,这是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引导和规范导致的。

留守儿童经常表现出反叛情绪,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如辍学、吸烟、逃家等。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因1.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是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和照顾。

同时,长期的分离和孤独也加剧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2.家庭缺乏沟通农村家庭多为传统农家,很多家长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缺乏沟通技巧和心理疏导能力,导致无法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难以了解和满足留守儿童的需求和情感。

3.学校与社会环境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方式往往单一和机械,缺乏相应的专业心理教育。

同时,农村社会环境相对单一,文化水平低,社会矛盾和压力也很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式1.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家庭的关爱和关注。

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采取电话、视频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联系,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长,让留守儿童感到家的温暖。

2.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应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和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其他亲戚或祖辈照看的儿童。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们则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往往导致了他们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和教育问题展开讨论。

一、心理发展问题:1.1 缺少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与温暖,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缺乏家庭关爱会导致留守儿童心理上的不稳定,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长期以往,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延续到成年,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1.2 社交能力欠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导,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往往比较欠缺。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学习社交技能的最好教师,留守儿童由于缺乏这样的教导,容易出现社交能力不足、交往困难等问题。

1.3 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心理压力较大。

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抑郁、自闭等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人格和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育问题:2.1 学业成绩低下由于缺乏父母的教导和督促,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往往较差。

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他们接受的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2.2 教育观念淡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观念也往往较为淡薄。

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也相对较差。

2.3 缺乏家庭教育在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长不在的情况下,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对策:3.1 增加父母回乡务工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一些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农村,吸引一些务工人员回乡务工。

同时可以建立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多方面的合作,吸引父母回乡,争取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打拼,而这其中不乏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其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长期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1. 心理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长期处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状态,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2. 情感失调与父母长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情感失调,甚至对家庭缺乏归属感。

当父母长期离家不归时,孩子们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3. 心理压抑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没有人能及时倾听、给予支持和安慰,这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抑。

在长期没有得到消解的情况下,这种心理压抑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 父母回家让父母回到农村来陪伴孩子,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孤独感和情感失调问题。

确保孩子与父母之间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情,帮助孩子促进情感的稳定和成长。

2. 安排亲近人的陪伴为孩子安排亲近的人陪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亲近的人可以是祖父母、叔叔阿姨、堂兄姐等。

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人,能够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关怀。

3. 心理辅导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疏导情绪。

心理辅导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进行开导和引导,从而缓解其心理问题。

此外,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随时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4. 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怠工、敌对等消极心理问题。

2、在情感和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人际关系的发展,不爱交际,人际关系非常敏感,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3、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纪律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低,成绩不理想。

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如厌倦、逃学和缺乏学习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有: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

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还有的是由亲朋好友、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

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对策有: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迁徙到城市或其他地方工作,留下儿童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或由其他亲戚照顾的一类儿童群体。

他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在家中独自生活,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感。

他们缺少家庭关爱与陪伴,长期处于单调的生活环境中,容易感到孤独。

2. 害怕与焦虑留守儿童通常缺乏父母的安全感和依赖感,容易产生害怕和焦虑情绪。

他们在家中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不安。

3. 自卑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产生自卑情绪。

4. 沟通困难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机会,容易产生沟通困难和社交问题。

5. 心理创伤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创伤。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

二、应对策略1. 家庭关爱鼓励父母在尽量减少外出工作时间,尽量多地在家陪伴孩子。

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关注。

2. 心理辅导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状况,学会处理情感问题。

3. 建立亲子交流平台在父母外出工作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亲子交流平台,如电话、视频、微信等,加强家庭沟通,拉近亲子关系。

4. 加强亲子交流鼓励父母回乡探亲,或者将孩子接到城市与父母团聚,增进亲子感情,减少孩子的思念之情,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5. 鼓励社交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提供孩子们交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技巧。

6. 政府关注政府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扶持力度,加强社会福利,提供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很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里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或亲属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人。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照顾,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问题。

本文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缺失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与陪伴,容易产生家庭缺失感,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2. 社交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社交技能较差,容易感到自卑和孤独。

3. 学业压力:农村留守儿童常常要承担家务和照顾弟妹的责任,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学业的投入不够,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1. 加强家庭关系: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鼓励父母与留守儿童保持良好的沟通,增强家庭凝聚力和亲子关系。

2. 提供心理辅导: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解决自卑问题。

3. 拓宽社交圈: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降低自卑感。

4. 关注教育问题: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辅导,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能力,从而减轻学业压力,减少自卑情绪。

5. 建立关爱机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构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他们提供关注和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通过加强家庭关系、提供心理辅导、拓宽社交圈、关注教育问题以及建立关爱机制等对策,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克服自卑问题,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1、情感心理特点:孤独感、抑郁感、焦虑感、害怕感等,常常难以
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安全感和安全感,容易感到孤独和绝望。

2、社会心理特点:缺乏父母关爱、搭配能力差,表现出缺乏自信心、缺乏正向情绪;在社会化缺乏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容易产生一些不良行
为特征,如自卑、自暴自弃、抗拒新鲜事物、对人缺乏亲密感等。

3、学业心理特点:认知水平较低,学习成绩不佳,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迷惘。

二、教育对策:
1、要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让家长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
它们关心和爱护。

2、在家庭教育中,要给予留守儿童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其信心。

3、加强家园教育,提高家庭文化水平,家长要多给予儿童安全的陪
伴和精神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积极参与家庭社会活动,形成积极
正面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4、加强学校教育,让留守儿童接受全面的社会教育,引导其适应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会能力。

5、多鼓励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拓宽他们
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1.1 自卑心理比较普遍;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在内心产生了极端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1.2 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他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老师和长辈,理由是“太无聊了”;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1.3 逆反心理严重;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很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社会和他人的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都置若罔闻,甚至在公开场合与老师和家长顶撞,以显示他们的反抗和玩世不恭;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往往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是希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当前,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2.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2.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保证完善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最有力的保障,让所有“留守儿童”都不用再“留守”;2.2 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2.3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每个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以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第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第四,注重对留守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家校结合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亲属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问题。

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对策应该从心理特点和针对性教育两个方面来制定。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点:1.孤独感强烈: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环境单一,缺乏与其他儿童的互动。

他们常常感到孤单、无助和自卑。

2.心理依赖性高:因为长期缺乏亲人的陪伴,农村留守儿童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容易依赖他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

3.注意力不集中:由于长时间在家中独自度过,农村留守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控力较弱。

4.自尊心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自尊心低下。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可以制定以下教育对策:1.提供安全感:学校和社区应提供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增加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减轻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2.拓宽社交圈: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其他同龄人的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增强自主能力: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启发式教育等方法,提升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引导情感表达:鼓励留守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机制,增强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

5.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和社区应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处理情感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6.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定期的家长学校等形式,向留守儿童的父母传授相应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能力。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对策应相辅相成,通过提供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拓宽社交圈、增强自主能力、引导情感表达、加强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等途径,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导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农村就业状况和教育资源的限制,父母出去打工或迁往城市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常年独自生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他们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感、自卑感、情感疏离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孤独感1.: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使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往往感到无助和失落。

焦虑和抑郁2.:长期面对父母的缺失和不确定性,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自卑感3.: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良好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常常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心。

情感疏离4.:由于缺乏亲情关怀,留守儿童在情感上与父母和亲人疏离,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学业压力5.: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往往缺乏家庭支持和指导,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家庭教育1.: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机制,鼓励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

完善留守儿童支持体系2.:建立起政府、学校、社区等多方合作的留守儿童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4.: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加社交圈子,减轻孤独感。

建立合理的学校教育机制5.:改变传统的农村学校教育方式,注重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加强社会关爱和参与6.: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积极参与到解决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顾,这就是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独立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他们往往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长期以来导致了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

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 孤独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缺少亲情关爱,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心理上产生障碍。

2. 自卑感:在和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留守儿童会感到自己和别人有很大的差异,产生自卑感。

3. 学习压力: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缺乏家庭的指导和鼓励,长期独立学习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

4. 人际关系问题:缺少与父母亲密的交流,使得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时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在农村,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形式,因此要加强对爷爷奶奶、亲戚等家长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亲情关爱。

父母在外打工,应该利用假期和节假日回家,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传递对孩子的爱和关心。

2. 学校心理辅导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要加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心理辅导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这样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孤独和自卑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内定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学会正确处理心理问题。

通过课堂教育、心理测试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增加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认识。

4. 家庭访谈和社区帮扶教育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访谈,了解家庭的情况,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供帮扶措施,比如为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帮助,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特征与教育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许多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相关工作者,我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方法。

一、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心理特征1.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的情绪。

他们在幼儿园里,往往表现出胆小、敏感、多疑的性格,对周围环境充满戒备。

2.自卑心理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在物质生活、教育资源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差距。

这使得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3.情感依赖留守儿童在家庭中,往往与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

他们对这些亲人产生较强的情感依赖,一旦亲人不在身边,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4.抗拒心理留守儿童在幼儿园中,可能因为教育方式不当或者与同伴发生冲突,产生抗拒心理。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抵触、反抗的行为,影响幼儿园的正常教育。

二、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方法1.关爱陪伴幼儿园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幼儿园要与留守儿童的家庭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教师要指导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情感交流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通过组织各类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建立友谊,消除孤独感。

4.个性化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幼儿园要实施个性化教育。

对于自卑的孩子,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于敏感的孩子,教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于抗拒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引导,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5.社会支持幼儿园要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6.心理辅导幼儿园要设立心理辅导室,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或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焦虑、自卑、情绪不稳定等。

由于父母长期的外出,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交困难和教育资源匮乏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和焦虑感,导致自卑和情绪不稳定。

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学校支持:学校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他们的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助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3.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社区还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和关怀。

4. 父母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培训机制,教育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他们的孩子。

提供与父母沟通和关爱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5. 心理咨询: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心理咨询师可以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学校、社区和家长都应该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辅导对策进行探讨。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他们很少有机会与父母交流,长期处在一个没有亲人陪伴的环境中。

2. 自卑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常常与其他孩子隔离。

3. 情感障碍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情感障碍,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人际关系产生困难。

4. 心理焦虑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焦虑,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感。

5. 学习困难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指导和鼓励,留守儿童在学业上会出现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辅导对策1.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

2. 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在家庭中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学校辅导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心。

4.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培养社会的关爱意识,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

5. 增加陪伴家庭成员、亲戚和邻居都可以增加与留守儿童的陪伴时间,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并给予积极的正向反馈。

6.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交和兴趣类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7.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引导留守儿童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挑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留守儿童的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留守儿童的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随着“打工潮”的出现,也涌现了不少“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会导致他们怎么样的心态问题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叛逆暴躁留守儿童由于年少无知,会误认为父母不管他,放弃对他的教育,在心理上会造成反正没人管的叛逆心理。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自卑相对从小就有父母陪伴的同学,留守儿童心理会无形中形成自卑的心理,误认为自己是没有人关爱,没有父母可以撑腰。

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

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3、三观判断隔代的教育问题有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对现今社会造成有偏差的理解能力,由于父母从小就缺乏教育。

留守儿童靠自己薄弱的理解能力,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甚至有可能自暴自弃,出现逃学辍学的行为,很早就迈入社会。

什么是留守儿童现今的社会环境,有的父母为了生计问题,会选择出外打工,由于没有办法在打工的城市照顾孩子,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生活,或者交给亲戚照顾。

留守儿童是指,双方父母或者其中一方出外打工,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会交给祖辈照顾,也就是隔代教育。

而父母不在身边,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缺乏沟通,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建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1. 缺乏父母陪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情感孤独、无助感、恐惧和抑郁等问题。

2. 面临的家庭压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部分为外出务工,工作中遭受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种压力会传递给孩子,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3. 学习压力过大: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照顾,留守儿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不良行为。

4. 缺乏情感支持:留守儿童长期无法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情感支持,无法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5. 社交能力缺失: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孤僻、内向、心理障碍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建议:
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尽可能多地和他们沟通,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

2. 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农村留守儿童应该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改变消极情绪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增加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
立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4. 提供学习帮助: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多元智能,让他们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5. 培养社交能力:学校和社会应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多参与社
交活动,建立更多的社交场所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
交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小学教师的观察与体会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小学教师的观察与体会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小学教师的观察与体会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让孩子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而将老人留在农村。

这种现象在我国被称为“留守儿童”。

小学教师作为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广大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1. 情感障碍:留守儿童因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2. 行为问题:留守儿童在家庭、学校环境中易出现攻击性、反抗性等行为问题。

3. 社交困难: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障碍,难以融入集体生活。

4. 学习能力下降: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辅导,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易出现困难。

二、教师在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中的作用1. 观察与了解:教师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变化,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及时发现心理问题。

2. 情感关怀: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

3.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4. 家校沟通:教师要积极与家长、监护人沟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三、具体措施和建议1.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学习状况等,便于教师关注和辅导。

2. 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教授留守儿童心理调适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3. 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定期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

4. 强化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共同解决心理问题。

5. 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能力:通过举办各类课外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结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农村工作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工作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工作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逐渐改善,许多劳动力也选择外出务工,这使得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

然而,留守儿童常常由于缺乏父母陪伴和心理关爱而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工作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

1. 家庭缺失带来的亲情空缺由于父母外出工作,留守儿童没有常年陪伴在身边的父母,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带来的亲密关系。

这使得留守儿童心理上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2. 社交环境的局限影响交往能力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大多与同龄人和其他成年人的接触较少,这导致他们相对于城市的同龄人来说,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和技巧。

他们可能变得内向、孤僻,缺乏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育资源不足对学业发展造成影响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一大问题。

他们面临着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培养优秀的学习能力。

这使得留守儿童心理上可能感到自卑和沮丧,对学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情感困扰引发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各种情感困扰,例如对父母的思念、对外界的不信任等。

这些情感困扰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可能对社会充满怀疑,与同龄人的情感交流也会受到影响。

5. 自我认同和价值观缺失父母的缺席和留守儿童在农村环境中的生活,使其接触的是传统农耕文化,相对于城市的父母来说,教育留守儿童往往更倾向于传统的价值观和观念,这使得他们在自我认同的建立和塑造上存在困难。

6. 心理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力减弱,甚至引发一些身体疾病。

心理健康的稳定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7. 校园暴力成为心理健康的威胁由于走读学校的留守儿童扎堆在学校中,相对于寄宿制学校,走读学校的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校园暴力等问题的侵害。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伤害到身体上,更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1.1 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自卑感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

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在内心产生了极端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

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成长和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

1.2 性格孤僻,行为怪异。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他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表现为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老师和长辈,理由是“太无聊了”。

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

1.3 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很严重。

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

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甚至感觉自己遭到社会和他人的遗弃,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

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都置若罔闻,甚至在公开场合与老师和家长顶撞,以显示他们的反抗和玩世不恭。

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往往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

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伤,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是希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

当前,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

2.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
2.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保证完善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最有力的保障,让所有“留守儿童”都不用再“留守”。

2.2 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

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

2.3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

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多于言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每个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以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

第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第四,注重对留守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家校结合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