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浅谈后进生学习心理的激励
浅谈后进生学习心理的激励浅谈后进生学习心理的激励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表明:后进生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问题。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复杂和艰辛的,寻求转化后进生最佳途经和方法,需要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机制做保障,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保证每一个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
一、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转化后进生的责任心和信心1、承认差异,确立正确的教学态度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差别,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为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思维方式差异,精神状态不同,学习程度悬殊,学生存在学习差异是绝对的,这种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速度的快慢和学习策略的优劣。
俗话说:"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班内出现部分后进生纯属必然,教师也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态度。
2、树立转化的信心歌德有这样的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
作为教师只要引导得法,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合格,我们作为教师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老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没有指望了"。
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要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郭沫若在学生时就有几门功课不及格,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他;发明大王爱迪生曾因为成绩不良被拒之门外。
浅谈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浅谈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摘要: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后进生,后进生又分为“学困生”,“品差生”,“双差生”。
教学中我对后进生的成因、性格特点、心理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症结”,因材施教,进行心理激励,激发自信心、上进心。
下面,我将从沟通——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尊重——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三、爱心——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四、赏识——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等方面,浅谈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激励;沟通;尊重;爱心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后进生,后进生又分为“学困生”,“品差生”,“双差生”。
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如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
这个群体对班风,校风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是班主任工作的难题,每所学校及老师都在长期研究探讨转化的方法。
教学中我对后进生的成因、性格特点、心理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症结”,因材施教,进行心理激励,激发自信心、上进心。
下面介绍一下我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一些做法。
一、沟通——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就是心与心之间的路,而沟通则是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的桥梁。
首先,教师要经常与后进生接触谈话,态度亲切和蔼,内容丰富,不拘形式,使之感到老师的关心爱护,消除自卑恐惧心理。
其次,在交流中了解后进的原因,找出“症结”,有的放矢的制定转化措施。
第三,作业评语使用激励性语言,如继续努力,相信会做的更好;你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一句简短的鼓励就是一种交流,寄托着老师的希望与信任。
沟通是打开后进生心扉的钥匙,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前提条件。
二、尊重——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源泉,它是高尚纯洁的意志品质。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让每个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是班主任的职责。
因此,我始终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抬起头走路。
小学后进生学习心理的激励开题报告
小学后进生学习心理的激励开题报告刘树春一、选题背景我一直坚信着一句话: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我们一直在说的所谓的学困生只是片面的局限在学习方面而已,可以说在学习上能力不足不代表她或他在其他方面就不如别人。
一个学生,作为老师不能对他盖棺定论(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否则会对他的心理造成影响。
所以说学困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教学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一名教育者,要认真探寻学困生教育的有效方法,坚持做好学困生工作,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好必须的基础,学困生并非永远是学困生,学困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就能让学困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二、理论依据1.新课标要求不要放弃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栋梁。
2.新的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
三、研究的意义通过研究,可以让学困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并找回自尊,是学困生知道自己也有“智慧的闪光点”。
使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的也舒心,是学困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开始,也是学习效果提高的前提。
也为学困生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提高理论水平,使自己培养成研究型教师,使我们的教育水平真正的迈上一个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1.研究目标作为教师,不应该让学困生在恐惧中奔跑,而要把学习的过程变得阳光灿烂,让他们在愉悦中成长。
正如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套用这句话,便是“学生从不缺少闪光点,而是缺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
我们要学困生看到自己的优点,给他鼓励,争取转化。
2.研究内容(1)在生活上多关爱学生,用爱去融化学困生的心灵的坚冰。
在思想上多关心指导,在学习上加强指导,多鼓励,多管理,促进学困生在思想上和学习上尽快转变。
(2)善于观察,分析学困生的心理状态,掌握他们心理上的特殊矛盾,采取正确的方法,有针对地进行转化,争取能收到良好的转化效果。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在学校教育中大量存在,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个考验。
转变后进生的思想,改变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自控力,调整学习状态,挖掘内在潜能,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问题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尽快成为进步学生,真正把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因此我们决定进行“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课题研究。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后进生转化心理行为的个案研究,可以寻找到转化后进学生的有效的方法、手段、策略,引导大家破除问题学生不可转化的思想,树立信心,积极工作,共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上台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一)理论价值“小学后进生”是班级教学中存在的客观现象。
这些孩子的情感、心智和行为往往与常态的青少年形成明显的差异,甚至成为另类。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受到漠视和歧视。
对于“小学后进生”,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往往花费大量心血,收到的效果却往往不显著。
这就是对症下药的事了,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就非常有实际意义了。
(二)实践意义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后进生在整个社会已经是一个让人头疼,尤其让父母头疼,让老师头疼的大事。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研究造成后进生的原因: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等。
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有效互动的教育机制,为“后进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针对“后进生”身心发展及个性特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主心、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后进生的转化策略:研究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特点,探索创新德育和教育常规管理和教育,把摸索的方法渗透到常规管理中,以充分体现基础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价值:教育公平。
2019年《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东关小学.doc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提要】本课题在抓住后进生心理共性的基础上,针对后进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按后进生的成因进行分类研究。
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问题的研究为教育转化服务,课题研究是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的。
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问题的调查及成因分析、结对帮扶教育实践、“后进生”转化个案分析、“后进生”心理问题矫治的校本教材的研发、“后进生”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等方面。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我们试图找准小学生后进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为构建和谐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课题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山西省忻州市教科研规划课题选题。
学校课题组在市、区教育学会的领导下,经过二年多的研究实施,对后进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转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
通过课题实施的行动研究,进一步总结后进生转化的经验,提高理论认识,推动教育实践,彰显了学校的德育特色。
到目前为止,课题已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理论价值1.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而据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这些学生很多都被老师和家长列进后进生行列,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
因为是后进生,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了班级可有可无的人;因为是后进生,他们很少见到父母的笑颜,成了家长的“心病”。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小结 2篇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小结第3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提高全民素质,意味着决不能放弃一个学生。
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我们开展了“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教育的研究,关注每一个后进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机会,是我们研究这一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相对较差、纪律、思想等方面暂时处于落后的学生群体。
他们虽为数不多,但常常给班级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是教师感到头疼的事。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后进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克服自己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能够积极主动的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达到品德符合社会规范之目的。
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人处事,面对生活。
另外还要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学习方法,发展其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业有进步,人格发展健全的人。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
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
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
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激励的研究
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激励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激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业成绩。
本文探讨了心理激励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后进生的心理激励可以通过建立积极学习环境、设定可行目标、提供支持和反馈等方式实现。
本研究为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提供了指导,以促进后进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激励;学习困难;学习动力;学业成绩一、引言在教育领域,学习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面临着学习进步缓慢、成绩不佳的挑战。
这些学生常常被称为后进生,他们可能面临自信心下降、动力不足和学习焦虑等心理问题。
所以,为后进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激励和支持至关重要。
二、心理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心理激励作为一种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强调了激发个体内在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学习的重要性。
心理激励是指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需求、兴趣和动机,促使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追求目标的过程。
它关注的是个体的自我驱动力和目标导向的行为,而不仅仅依赖于外部的奖励和刺激。
心理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
心理激励在后进生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后进生往往面临学习困难和挫折,他们可能缺乏学习动力、自信心和目标导向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激励可以帮助后进生克服困难,改善学习态度和行为,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心理激励对后进生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激励可以激发后进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通过激发学习的目的性和意义,后进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心理激励可以帮助后进生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有趣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后进生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第三,心理激励可以帮助后进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小结4篇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小结4篇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阶段小结第1篇一、课题的提出: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科技化建设人才举措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各个领域深刻变革。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中心的国民教育,我们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大不相同的人。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生和优生的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后进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磨练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农村小学目前面临的重要遭遇课题。
如果教师忽视了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就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后进生由于成绩较差,他们过多得到的是失败的徒劳无功苦涩,很少科腔到成功的喜悦。
正视教师的漠然置之,家长的批评责骂,同学的冷嘲热讽,也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实现自我价值失去信心。
由此可见,转化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基础教育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体会成功,与培养中、优学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学校全面推进幼儿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上午,重视对后进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后进生掉队,唤醒后进生进取的意识,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本实践经验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课题界定:我们所研究的后进生,就是指那些智力和身体退化正常,仅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后进生转化措施的研究是指通过探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类型,寻找学生成为后进学生的发展体来过程,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
后进生转化紧急措施的实效性研究是对目前我校教师所采取目前仍然的转化方法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摈弃那些不恰当的转化方法,研究出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法,从而充分挖掘出后进生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让他们增强读书信心,社会性得到正常开发,养成更佳的学习习惯约定俗成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档】后进生结题报告 (1500字)-实用word文档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后进生结题报告 (1500字)“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结题报告课题编号:课题类别:省级一般课题负责人:栾云淑课题负责人单位:承德市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立项时间:201X年3月课题结题时间:201X年11月目录一、课题的提出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三、课题的界定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六、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七、研究的思路与步骤八.研究实施过程九、研究成果十、课题成效十一、课题组成员十二、参考文献目录“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中心校课题组执笔人:栾云淑《“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是我校承担的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参研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完成了预设的研究任务,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做课题结题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地发展。
但是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仍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旧的传统教育观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改革,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起着促进作用,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教育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配合不够和谐。
由于种种原因,各班出现了后进生: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有的思想上不求上进,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与我校的“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培育适应社会的新人”的办学理念不相符合。
基于上述情况,我校根据实际,统一思想,作出了对后进生进行研究的决定,力求探索一些有价值的、有实效的、可操作的转化模式,切实关注每一位后进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随着我国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学模式及育人思想得以革新,以教师为主体的滞后性育人思想逐渐淡出教学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创设高效课堂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略,旨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并有效开展教学实践。
本文通过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后进生学习效率提供依据。
后进生是指在学生群体中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丧失学习兴趣且核心素养较低的一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硬骨头”,怎样转化后进生,让其融入班集体教学氛围中并展开自主学习,提高后进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心理激励是秉持人文关怀思想,从学生视角落实后进生转化工作目标的重要路径,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继而重燃学习信心,为此探究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方略势在必行。
一、设置成长目标设立心理激励基站教师需秉持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后进生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成长目标,避免后进生转化工作盲目无效,无法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后进生转化教学目标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设置:一是总体目标,即完成某阶段学习任务,掌握相关知识,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其核心素养;二是阶段性目标,该目标需具体且富有层次性,如同攀登高山的阶梯,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减轻学习压力,放下心理负担,并在达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后产生成就感,继而树立学习自信心,以每个目标为基准建立心理激励基站,使后进生转化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二、打造激励氛围点燃后进生学习热情激励是调动人们昂扬向上奋进情绪的一种管理手段,通过激励人们勇于战胜困难、挑战自己,为使后进生能敢于战胜学习困难,教师应打造激励氛围,让心理激励无处不在,渗入后进生学习生活中,使其深受心理激励感染,点燃后进生学习热情,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并感受到学习乐趣,激发其学习潜能。
例如,教师可以学期、月、周等教学周期为单位,制定学习激励机制,该机制需全面、立体、可操作性强,且富有趣味性,契合后进生心理实现激励目标,如教师可将教学环节设置为“通关打怪”游戏形式,对掌握教学环节相关内容的后进生予以奖励,奖励施行累加制,一旦后进生出现学习热情骤减,课堂表现不佳等消极现象,教师需依据其具体表现,结合相关标准扣除奖励,在周期性课程结束后清算并兑换奖励,达到落实心理激励的目的。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7-22T02:36:27.58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30期作者:张学丽[导读] 进行心理激励,激发自信心、上进心。
下面介绍一下我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一些做法: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三义乡学校131219摘要: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后进生,后进生又分为“学困生”,“品差生”,“双差生”。
教学中我对后进生的成因、性格特点、心理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症结”,因材施教,进行心理激励,激发自信心、上进心。
浅谈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
关键词:后进生心理激励沟通尊重爱心教学中我对后进生的成因、性格特点、心理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症结”,因材施教,进行心理激励,激发自信心、上进心。
下面介绍一下我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一些做法:一、沟通——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就是心与心之间的路,而沟通则是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的桥梁。
首先,教师要经常与后进生接触谈话,态度亲切和蔼,内容丰富,不拘形式,使之感到老师的关心爱护,消除自卑恐惧心理。
其次,在交流中了解后进的原因,找出“症结”,有的放矢的制定转化措施。
第三,作业评语使用激励性语言,如继续努力,相信会做得更好;你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一句简短的鼓励就是一种交流,寄托着老师的希望与信任。
沟通是打开后进生心扉的钥匙,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前提条件。
二、尊重——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让每个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是班主任的职责。
因此,我始终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抬起头走路。
小月性格内向,学习上比较努力,能按时完成作业,自尊心很强,在上进的同时也产生了忌妒心理。
有一天,她趁班级里没人,把所有同学的日记全部撕掉扔进炉子里烧了。
当我找她谈话时,她矢口否认。
因没有线索,这件事情后来就搁置了。
也正因如此,使她产生了侥幸心理,几天后,她又划同学们的练习册,被我发现了。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的结题报告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的结题报告邢台市第三中学课题组王志勇(主持人)一、问题的提出及界定(一)问题的提出“后进生”永远是个相对的概念。
只要是存在集体的地方,就会有“先进”、“中等”和“后进”三个层次。
而且就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德智体等方面)的各个方面而言,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会有“先进”、“中等”和“后进”之分。
同时,现在的社会上充满着对青少年的诱惑,由于升学和就业的巨大压力,“先进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很容易被压跨或被扭曲,渐渐变成“后进生”。
因此,“后进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理性地看待“后进生”这一必然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做到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结果往往是“差生”更差,甚至引发很多安全或社会问题。
“后进生”的问题成了令教师甚至家长头痛的一个问题。
甚至在一次班主任年终工作总结会上,有位班主任半戏谑地说:“今年的最大成绩就是把×××和×××开(除)回了家,明年的目标就是再开走几个!”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多么可悲的现实啊!如何看待“后进生”?“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和成因?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教育?这一系列的问题亟待我们这些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科学地研究。
(二)“后进生”的界定“后进生”(或“差生”)这一称呼只是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的一个普通概念,还不属于科学概念。
因为科学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等特点,而普通概念不具备这些特点。
在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后进生”的内涵有过确切的定义,所以人们所说的“后进生”也只是个较为笼统的概念。
故本课题中提到“后进生”时加引号以标明它的特定所指。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后进生”包括以下三个层面:1.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为长期不能满足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学生,特别是指在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较远,行为上有较多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
《对培养小学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对培养小学后进生学习自信心的研究》的结题报告王吉华(福泉市陆坪镇立冲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00)【摘要】所谓后进生,就是班上学习落后,纪律较差或二者兼有的学生。
这些学生学习不上进,作业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给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类学生的行为还影响到其他同学,在学校的教育中最头痛的就是这类学生。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增强后进生自信心很重要。
【关键词】素质教育;后进生转化 所谓后进生,就是班上学习落后,纪律较差或二者兼有的学生。
这些学生学习不上进,作业马虎,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常给学校、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类学生的行为还影响到其他同学,在学校的教育中最头痛的就是这类学生。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增强后进生自信心很重要。
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
1、多表扬,少批评。
有人说: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谴责;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赏识伴随着孩子,他明白人生终须一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们天真的想法、说法、做法和各不相同的习惯,常常是成年人无法理解的。
教师如果能换一种眼光,用理解、用关爱去体会学生的一切,就会认识到那一切原来是那么美好。
有的学生好动,原来它适宜于在活动中学习;有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原来它更擅长于发散性思维;有的学生常常突发奇想,原来他在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独到之处……教师应该是一个“强项发现者”,发现并赏识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特殊点。
让学生感到“我也能干!”这就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因为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消除彼此的隔膜和不信任,而紧张、对抗、敌视的师生关系,只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他们进行教育,无异于“对牛弹琴”,根本谈上进步和发展。
《对后进生学习心里激励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开题报告——岭下镇中学赵剑禄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的背景: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
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社会原因: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使得学校生源越来越弱。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
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开展关于“后进生”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结题报告——岭下镇中学剑禄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的背景: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
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社会原因: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使得学校生源越来越弱。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
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的研究》结题报告——岭下镇中学剑禄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一)课题的背景: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
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
“后进生”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社会原因: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近几年来,外出务工家庭增多,留守儿童增多,学校优秀学生转出的增多,使得学校生源越来越弱。
2、家庭原因: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
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
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
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目标(一)课题界定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
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
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应遵循的原则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容、目标及呈现形式(一)主要容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二)目标及呈现形式(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
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
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
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
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
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
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
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心的自我调节。
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六、实验的方法、创新点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一)实验方法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1、通过研究,达到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优化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使教师学会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2、课题旨在对初中后进生的心理成因进行研究和分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效互动的教育机制,为“后进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利于创造师生关系融洽的和谐课堂,和谐校园,与国家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
4、探索出“后进生”心理疾病的预防与矫治的有效途径与对策,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和生活态度。
(三)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7年2月15日~2月28日,总课题组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7年3月1日~2017年11月30日,开展过程研究。
1.作好前期资料和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
明确课题实验任务、要求,目标、重点,在此基础上初步制订课题实验计划。
2.做好课题研究准备,确定研究对象,做好学生的前期测试及个案访谈,了解后进生学习现状,搜集、统计数据。
3.根据前期测试结果的启示,针对后进生学习的现状,分析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跟踪调查。
5.做好后期测试,比较分析。
第三阶段:2017年12月1日~12月30日,结题申报、论证验收。
对课题研究与实验成果进行校验收。
课题结题时由“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显示实验成果,请专家评审。
.七、后进生成因关于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比较重要的是:1、学生自身因素(1)智力因素: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能力”。
一般认为,智力高,其学习可能性或学习潜力就大,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
所以“后进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的。
(2)非智力因素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畴。
吃苦精神。
2、家庭因素: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把家庭因素看作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因素。
那么,在学生的家庭里究竟有哪些因素导致后进生的产生呢?(1)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漠不关心,养成了孩子自私、独断专横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导致学习下降。
(2)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考试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就严加训斥,导致孩子厌学。
(3)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长生活情趣低下,只顾自己享乐等等,这些家长的做法,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4)有的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离婚,都会让孩子在家中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他们对学习和追求上进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5)父母在外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农村常见的留守学生。
十五、六岁的孩子心理上处于半独立状态,而生活上又完全依赖于家长,他们自身的自制力很不稳定,离开了父母的约束,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与纵容,街头巷尾的游戏机室对他们又有了太多的诱惑,只要有不良分子怂恿,他们想不学坏都难!3、学校因素:(1)老师缺少对后进生学习方法、心理等其他方面的合理指导。
(2)有些数学老师上课方式单调乏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缺乏兴趣。
(3)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
因此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掌握了一些转化后进生的方法(1)帮助树立信心,诱发并强化学习动机。
(2)建立适合学生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的认知结构,并不断使之强化。
(3)强化记忆训练,条理有序,训练到位,及时复习巩固。
(4)熟悉和运用所有记忆方法,并筛选适合学生性格和个性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