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治的新进展第二部分治疗篇
高血压病诊治进展 ppt课件

血糖、血细胞压积、血钾、肌酐、血钙
血脂(禁食9~12小时) 选择性检查包括尿白蛋白或白蛋白/肌酐比
ppt课件
16
治
ppt课件
疗
17
1.治疗目标:治疗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血管和肾病的发生率和死
亡率。降压目标为<140/90mmHg;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 130/80mmHg。
2.生活方式调整:所有人均应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
ppt课件
10
1.动态血压检测能提供日常活动和睡眠时的血压情况。 2.有助于评估明显耐药的患者,低血压状态,发作性高血压以及自主神经功能 失调
3.常低于门诊血压值,通常高血压患者清醒时血压≥135/85mmHg,睡眠时 ≥120/75mmHg
4.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优于门诊血压
5.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ppt课件 5
诊
ppt课件
断
6
18岁或18岁以上 成人血压的分类
血压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 <120 和<80 高血压前期 120-139 或80-89 1期高血压 140-159 或90-99 2期高血压 ≥160 或≥100
ppt课件 7
血压与CVD时间危险性的关系是连续、一致的,并且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 血压越高,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病的可能越大。 在报告中引入高血压前期的分类,就是因为认识到这种关系,就是要表明 加强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和公共教育,进而降低公众血压水平、预防高血压发生 的必要性。
治疗高血压必不可少的部分。
ppt课件
18
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高血压
改变 围 减轻体重 下降
高血压诊疗现状及进展

高血压诊疗现状及进展发布时间:2021-05-12T12:53:54.7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期作者:王南晔牛红丽[导读] 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增高,除引起患者出现高血压相关临床症状外,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心脏、脑血管、肾脏、眼底等重要脏器的靶器官损害。
王南晔牛红丽中国人民大学医院北京海淀区 100086 [摘要]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增高,除引起患者出现高血压相关临床症状外,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心脏、脑血管、肾脏、眼底等重要脏器的靶器官损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
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也增加了国民经济的负担。
降低高血压患病率,增加高血压治疗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这一任务显得尤为迫切和紧要。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指南;药物治疗一、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整显示,中国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达标率了分别为30.2%、24.7%、6.1%[1]。
较低的三率水平提示我们要加强人群高血压知识宣教,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水平。
经过10余年的努力,三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项 2012—2015 年的全国性高血压研究显示,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 46.9%、40.7% 及 37.5%[2]。
三率的提高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及时诊治及并发症的控制。
中国心脏大会公布“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最新结果[3],研究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15岁及以上人群约50万人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3.0%,患病人数达2.435亿,正常高值血压患病率为41.4%,患病人数4.363 亿。
这一数据提醒我们,高血压防治任重而道远。
二、高血压指南的更新高血压指南是临床诊治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高血压的诊治和社区管理(二)

浙 江 临床 医 学 ,0 9 1( :4 . 2 0 ,16)6 1
杨江生等 应厢辛伐 他汀佐治 糖尿病 肾病 , 在降压 、 降糖 同时给予辛伐他汀治疗 , 临床结果显示 : 汀类 药物存在抗 氧 他 化作用 , 可减少糖尿病肾病尿微量 白蛋 白和尿蛋 白总量 , 降低 血浆内皮素 , 有效 提高 肾小球滤过率 , 具有 肾脏保护作用 , 从而 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杨维亮等{ 为他汀类药物具有肾脏 “ 认 保护作用 , 对缺血性心脏病 引起 的早期心肾综合征疗效较好 。
1 改 善胰 岛素 抵 抗 0
5 冼海涛 , 姚华 国 , 张媛莉. 他汀类药物对 脓毒 症一氧化氮合酶 的影
响 l_ 国热 带 医学 ,0 8 8 3 :8 . J中 1 2 0 ,( )4 7
[] 郑刚. 6 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研 究新进展f1 J循证医学 ,0 8 8 5 :0 . . 2 0 ,( )3 1 [] 刘洁 , 7 石如玲 , 姜玲玲. 阿尔茨海默病 与他汀类 药物f. J 中国老年学 ]
( 收稿 日期 :09 1 — 8 2 0 —2 0 )
[] 张明, 2 姜达. 他汀类药物在抗肿瘤 中的研究进展【1 J. 防治研究 , 肿瘤
高血压的诊治和社 区管理( ) 二
李 健
( 天津市河北区 中山医院, 天津 3 0 4 ) 0 1 2
⑤血管 紧张素 Ⅱ受体拈抗剂 ( R ) A B: 近年推 出的血管紧张 素 Ⅱ受体 阻滞 剂在血流动力学上 的特性与血管紧 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 ( C I较为接近 , A E) 降压作用与 A E 相似。常用药物有 CI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高血压病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摘要:当今,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各种死亡原因中的百分比由1960年的10.0%上升到2010年的42.4%。
心脑血管病中主要致残、致死的原因是脑卒中、各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而高血压病在上述临床病征的发病机制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一直是全球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20世纪的60年代至世纪末,高血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长达数十年的流行病学及各种大型临床试验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发生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及高血压与冠心病、糖尿病等的相互影响,高血压对靶器官特别是心、肾、脑的损伤机理,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
提出了延缓和逆转靶器官损害的概念,各类药物的新长效剂型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Ⅰ)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ⅡA)的发展等众多的成就,使我们几乎每5~10年需要更新知识。
关键字:高血压收缩压冠心病1998年9月29日~10月1日在日本召开了第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的高血压大会,在此次会议上确定了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WHO/I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这一指南的颁布被认为是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里程碑,它是20世纪高血压防治研究的总结,又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高血压防治工作的纲领。
指南突出之点有:(1)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水平。
(2)治疗高血压不仅要达到目标水平,而且还要参考靶器官损伤程度及与高血压密切有关的临床病征确定危险度。
(3)特别要重视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
(4)明确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将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与否及其发生频率紧密地和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相连。
(5)全面提出了高血压的防治方案。
可以认为在各类心血管病已有的对策(或指南)中,这一指南是最为全面的一个防治方案。
1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类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也就是说140mmHg/90mmHg是不正常的。
高龄高血压患者诊治新进展论文

浅析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诊治新进展【摘要】高龄患者一直在高血压患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这些高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和器官敏感度已下降的情况,比其他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更难治疗,因此,对于高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业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高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领域出现了很多可喜的新进展,本文就是针对这些新进展进行介绍。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龄高血压患者死亡率高、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较多、易出现晨峰高血压现象和多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之后再从降压原则、降压目标、降压手段三方面进行高龄高血压患者治疗新进展方面的探讨。
在降压手段方面,分别针对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在药物选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了联合用药对于治疗高龄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关键词】高龄高血压;进展;高血压治疗1 高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1.1 死亡率高高龄高血压患者面临的最大治疗难题就是比其他年龄段更加高的死亡率。
老年人的器官本来就随着时间的增长在不断的老化,器官的功能也在衰退,而在次基础上如果患者又有高血压的话,就会加快其他器官的老化,因此其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机率要大于其他同龄人。
1.2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较多人在站立了2分钟之后,收缩压降低了25mmhg以上的现象就叫做体位性低血压。
在循环容量、血管系统这些方面中,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而老年人的心肺压力感受器等器官的敏感度已经随着年龄渐渐弱化,对于生理刺激的反应降低,因此,老年人很容易有体位性低血压。
1.3 晨峰高血压现象出现所谓晨峰高血压就是指医护工作人员上午测得血压的最高值和夜间的血压的平均值之差。
高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出现此类现象比较常见。
特别是老年单纯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常见。
如果出现该数值大于45mmhg 的情况,就是有异常,一些患者甚至出现75-85mmhg的情况。
1.4 多并发症调查表明,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高低一般与排泄尿微量白蛋白和肥厚的左心房有关。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新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新进展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显著。
心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和糖尿病等疾病。
这些疾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
幸运的是,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诊疗的新进展。
一、针对高血压的新型药物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之一,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
近年来,针对高血压的药物也出现了不少新进展。
最近有一类叫做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s)的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缓解血管紧张素导致的血管痉挛,以防止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有些ARBs还可以防止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还有一类叫做单硝酸类药物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放松血管壁,从而降低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新型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副作用更小,更适合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
二、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也是一种新进展,它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复杂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死。
手术过程中,通过一种小型导管将药物或设备放置在心脏、冠状动脉或大血管中,来治疗并且预防血栓的形成。
介入治疗可以对患者产生很少的切口和白天,几乎不需要恢复时间,并且患者的痛苦减轻了很多,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难度。
三、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是另一项新进展。
大脑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对于脑血管疾病而言,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善,手术治疗对于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来说越来越重要。
例如,现在在手术中使用的神经监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加精确地切除病灶,减少手术风险,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数字化医疗发展迅猛,CTA和DSA这些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规划,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1274-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274-高血压诊疗新进
展
详情百度搜索:医搜题
(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一)
1、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是()
A、心力衰竭
B、心房颤动
C、脑卒中[正确答案]
D、左心室肥厚
E、终末期肾病
2、下列哪项不是高血压实验室检查的基本项目()
A、心电图
B、尿液分析
C、胸部X线摄片[正确答案]
D、血常规
E、血生化
3、≥80岁的老年人血压应降至<()mmHg
A、130/90
B、140/90
C、150/90[正确答案]
D、140/80
E、130/80
4、生房颤的高血压患者(如合并左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心功能降低),推荐使用(),以减少房颤的发生
A、ARB[正确答案]
B、β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阻滞剂
D、噻嗪类利尿剂
E、固定复方制剂。
高血压诊治进展

高血压诊治新进展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丁 超
流行病学 血压的准确测定 诊断分类的新信息和新概念 中国高血压的诊断分类 欧洲高血压的诊断分类特点 美国高血压的诊断分类特点 高血压的危险度分层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治疗原则 非药物治疗技术 药物治疗
体现原则:
干预措施前移 干预力度加强
JNC7特点
修订的依据:贯彻循证医学原则,特别最近ALLHAT、 ANBP2、EPHESUS等试验的成就,发现 从前120/80mmHg被视为相当健康的血压水平,但研 究发现,当高压超过115/75mmHg时,血液对血管 的撞击损害就开始增加。40~70岁的个体,从 115/75——185/115 mmHg范围内,收缩压升高20 mmHg或舒张压升高10 mmHg,CVD危险增高1倍。 55岁血压正常者在以后的生命过程中90%将发生高 血压。 门诊偶测血压升高对重要临床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注:收缩压和舒张压属于不同级别时,应取较高的级别分类
欧洲高血压的诊断分类特点
过去沿用WHO/ISH的标准,2003年 ESC/ESH首次制订欧洲指南,保留1999 年WHO/ISH标准的原貌,但将临界高 血压删掉了,使血压分类相对简单。
美国高血压的诊断分类特点
JNC: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全 国联合委员会(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1997年JNC6和1999年WHO/ISH基本相 同,但2003年推出的JNC7分类上更趋 于简单,且有如下特点: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张海英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虽然高血压治疗已有巨大进步,但控制率仍不理想,单一药物治疗有一定局限陛,联合用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作为JNC及WHO/ISH降压指南药物治疗重要原则之一,高血压的诊治观念得到了更新,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
爵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
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本文对此作以综述并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做了介绍。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张海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延寿县人民医院内科,15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老年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2.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3.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4.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5.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

三难治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
• 定义:是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应用利尿剂 合理搭配还是至少3种降压药物,仍不能将 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 • 一 导致难治性高血压的因素 (一)患者依从性差 (二)外源性影响 ①药物 口服激素 避孕药 可乐定 ②酗酒 高血脂 ③肥胖 高脂 ④高钠饮食 ⑤减压治疗方案不合理
2、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⑴降压治疗反应 ⑵危险因素 ⑶药物价格 ⑷意愿 ⑸其它药物与降压拮抗作用 3、联合用药 ①优点⑴机制不同 合用可以协同 ⑵小剂量合用降低不良反应 ⑶提高依从性 联合指同时服用2种药物以上达到降压目的
②目前最好组合有效和良好耐受性 ⑴利+ß⑵利+ACEI/ARB ⑶钙剂(二氢吡啶 ⑷钙+ACEI/ARB ⑸钙+利⑹a+β ③并发症治疗 ⑴糖尿病 ACEI+ARB ⑵心衰 ACEI+利 ⑶冠心病 ACEI+β /ARB
(三)心力衰竭
• ß +ACEI+利尿剂 • 小剂量开始 • 在无心衰时+ ß 存在心衰时用利尿
(四)糖尿病
• 2种以上降压 • ACEI+ARB 必要时加利尿剂 • 延缓肾病进展
(五)高血压危象处理
• 何为危象:包括高血压重症和高血压急症 • 高血压重症时虽然血压增高 200/100mmHg,但无上述重要器官迅速 恶化临床表现,无脑底改变,无严重鼻出 血、高血压停药后易反弹,一般不作为静 脉用药 • 高血压急症①加速型恶性高血压 收缩压》 140mmHg,伴有乳头水肿、出血、渗出、 头痛、呕吐、失眠、少尿、抽搐
(一)脑血管病
• 已有脑卒中患者,降压目的减少发生卒中,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不易耐受血压下降过快 过大 压力感受器减退,易发生直立性低血 压 降压原则 缓慢 平稳 不减少脑血流 选择ARB 长效 ACEI 、利尿 小剂量开始
高血压治疗新药与新方案的发展

开发:1950年 代,科学家开 始研究ACE抑 制剂,以降低 血压
0 2
应用:1970年 代,第一代 ACE抑制剂被 批准用于临床 治疗高血压
0 3
效果:第一代 ACE抑制剂能 有效降低血压, 但存在一些副 作用,如咳嗽、 血管性水肿等
0 4
第二代高血压治疗药物
特点:作用时 间长,副作用 小
造成严重影响
添加标题
研究目标:开发 个性化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风险
研究方法:采用 多学科交叉的研 究方法,包括临 床研究、基础研 究、转化医学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成果:开发 出一系列针对不 同并发症的高血 压个性化治疗方 案,包括药物治 疗、生活方式调 整、心理干预等
添加标题
基于循证医学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更新
代表药物:卡 托普利、依那 普利等
作用机制:抑 制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降低 血压
临床应用:广 泛应用于高血 压治疗,效果 显著
0
0
0
0
1
2
3
4
第三代高血压治疗药物
特点:长效、平稳、安全 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作用机制: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降低血压 临床应用: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THANK YOU
汇报人:XX
研究背景:高血压治疗需 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
降低副作用和提高疗效
研究目的:探索新型降压 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临床试验、动 物实验、细胞实验等
研究成果:发现几种新型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 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较
低的副作用
高血压药物治疗新进展

(aliskiren)是--种直接肾素抑制剂,去年在美国获准上市用于高血压治疗,但至
今缺乏以主要心血管事件为终点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ALLAY试验以血管紧张 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为对照,评价阿利克仑以及阿利克仑与氯沙坦联用能否更 多地减轻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程度。试验结果证实,阿利吉仑单独使用或
15
钾通道开放剂:PCOs 钾通道开放剂PCOs可选择性提高细胞膜对K+通透性,促进K+外流,舒 张血管平滑肌,进而降低血压。PCOs虽可开放心肌细胞ATP敏感K+通道,但
所需浓度要比对血管的作用高10.-一100倍。研究发现:PCOs仅扩张小动脉,
对主动脉血管无明显扩张作用;动物实验观察到对高血压动物模型有降压作用,
种亚型。通常临床使用的均为L一型钙通道阻滞剂。T-型钙通道存在于心脏起搏
细胞,与心脏及血管的生长与重塑密切相关。胚胎期,T一型钙通道有显著表达, 成年后,T一型钙通道主要见于肥厚的心肌和血管壁。选择性T-通道阻滞剂米贝 地尔(mibefradil),对T通道的作用是对L通道作用的30~100倍。与L一
型钙通道阻滞剂相比,T通道阻滞剂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扩张冠脉而缓解心
16
绞痛,无负性肌力作用,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并能减慢心率,副作用小,尤其
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心衰患者。mibefradil的出现,不仅为高血压的治
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武器,而且必将对T一型钙通道的生理功能的研究起着重大的 推动作用川。 基因治疗 高血压作为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是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的结果。因此高
血压的基因治疗也逐渐成为目前高血压治疗研究的热点。基因疗法包括正义基 因(基因转移)和反义基因(基因抑制)。
正义基因是指以脂质体、腺病毒或逆转录病毒为载体,通过静脉注射或靶组 织局部注射将目的基因转染到体内,使之表达相应蛋白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
《高血压诊治医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高血压概述 • 高血压的病理生理 • 高血压的诊断 • 高血压的治疗 •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 高血压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高血压概述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 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 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降压药物
用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常见的降压药物包 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 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联合用药
在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联合使用多 种降压药物。联合用药可以增加降压效果,减少副作用。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合并疾 病等,选择最适合的降压药物和剂量。
高血压的病理改变
血管结构改变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 狭窄,使血流阻力增加,进一步
升高血压。
心脏改变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肥厚、扩 大,最终引起心力衰竭。
靶器官损伤
高血压可引起脑、肾、眼等靶器 官的损伤,如脑卒中、肾功能不
全、视网膜病变等。
高血压对器官的影响
对心脏的影响
高血压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腔扩 大,引起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在某些高血压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副作用 较少。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老年高血压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研 究新型降压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手 段,以提高降压效果及生活质量 。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手起脑卒中、脑出血等脑血管事件,严 重威胁生命。
对肾脏的影响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各国患病率高达10%~20%。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引起高血压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肾衰、心衰等。
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为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风险,稳定血压。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很多,有单一用药,也有联合用药。
高血压患者一般需终生服药。
由于其病因尚未明确,发病及维持机制呈多重性,故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
而单一药物血压控制率较低,副作用较大,故目前推荐一线药物的小剂量联合应用,并认为运动、减重、合理膳食、减轻精神压力等非药物疗法,可以减少降压药物用量,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轻中度高血压病的基础疗法。
本文对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 Hypertension is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the world rates up to 10%-20%.With the changes of the social life rhythm accelerate and biomedical model,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become the important pathogenic factors have gradually been recognized.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causing hypertension includ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troke,kidney failure,heart failure.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s mainly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decreas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stable blood pressure.Drug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has a lot of,single drug,also has the combined use of drugs.General need lifelong me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Because its etiology has not been clear,the onset and maintenance mechanism was multiple and so many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While the single drug,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 is low,the side effect is big,it is currently recommended as first-line drugs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mall dose,and that the exercise,weight loss,a reasonable diet,relieve mental pressure and other non drug therapy,can reduce the dosag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improv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is the basis for treatment of mild and moderate hypertension.In this paper,drugs fo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the new progresses.[Key words] Hypertension;Drug therapy;Research progress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世界各国患病率高达10%~20%。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基因编辑技术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基因编辑技术引言: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高血压带来的健康风险。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高血压治疗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针对这些新进展进行详细探讨。
第一节:基因编辑技术简介1.1 基因编辑技术概述基因编辑技术是指通过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的修饰和调控,实现对特定基因组成分的直接改变。
该技术主要包括锌指核酸酶(ZFNs)、转录活化物相关蛋白质效应器(TALENs)以及类CRISPR/Cas系统等。
1.2 基因编辑技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对高血压相关基因进行修饰和调控,可以更好地干预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为高血压治疗带来新的应用前景。
第二节:基因编辑技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2.1 靶向REN基因的基因编辑实验表明,REN基因通过编码酶的活性介导血管紧张素生成,进而影响血压调控。
通过定点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准确修饰REN基因的功能位点,从而降低患者体内血管紧张素水平,达到降压作用。
2.2 靶向NR3C2基因的基因编辑NR3C2基因编码胶质甾醇激素受体,在高血压患者中存在功能缺陷。
通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恢复NR3C2功能上的缺失,可以改善对胶质甾醇激素的敏感性,从而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再吸收和水分排出能力下降引起的高血压。
2.3 个性化药物治疗与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在利用药物进行高血压治疗时,遇到不同人群对同一药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个体基因组水平进行修饰,使患者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药效更好地相匹配,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节:基因编辑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风险3.1 靶向位点选择和修饰效率基因编辑技术对于靶向位点选择和修饰效率有一定要求,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3.2 安全性问题基因编辑技术涉及直接对人体基因进行修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需要进一步探索并解决。
老年性高血压诊治新进展研究

3 治疗新方法
1 . 1 收缩压 增高 ,脉压增大
高血压 大动脉病 变为最 近几年 来原发性 高血压 的一个研 究 热点 ,但是 大动脉顺 应性发 生减退 为高血压 大动脉病 变 的一 个
对 于传统 的高血压血 流动力 学概念而言 为总外周 血管阻力 发生升 高 ,很长一 段时 间以来降压 药物 的开 发以及降压 治疗理 论均 以降低总外 周血管 阻力为着 眼点 ,在实施 传统 降压治疗 的
要稳妥且及时 。对血压进行有效控制能够 减少 老年患者发生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 脑卒 中及 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 使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所以对高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对老年患者尤 为重要 。本文 对老年性高血压的最新诊治情况尽量具体综述 。
【 关键词 】 老年性高血压 ; 诊 断; 治疗 ; 并 发症 ; 研究进展
《 中 外医 学 研 究》 第1 1 卷 第1 期( 总 第1 8 9 ) 2 0 1 3 t I  ̄ 1 月 综
: 述 Z o n g s h u
老 年性 高血压诊 治新进展研究
徐 本德 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要 】 目 前 在临床上老年高血压 为一种 比较常见 的疾病 ,血 压控 制效果不佳则会很容 易引起充血 肾衰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其 进行 治疗一定
过程 中 ,经使总外 周血 管阻力得 以降低 ,尽管 可 以获得 一定程 主要的临床特征。大动脉顺应性减退 3 5 %,会导致收缩压升高 度 缩小 脉压 的效果 ,然该方 法被动 的脉压缩小作 用存在很 大 的 明显 2 5 % 左右 ,且会 导致 舒张压显著下降 1 2 % 左右 ,致使 脉压 局限性 , 且收缩压下 降的过程 中一般也会导致舒张压降低 。 所以, 发生 增大 ,但 是脉压 增大 已经被流行 病学研究 及临床 实践所 证 应 对原 有的观点 予 以突破 ,经过对 动脉 弹性 功能进行 改善 、延 实其可能为心血管重构 的一个 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 [ 2 - 5 ] 。 缓 或者是 减轻压力 反射 波叠加等 ,对 新的治疗途 径进行有 效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h
生活方式的干预
公认有效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 非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 戒烟 体育锻炼 减轻/稳定体重 减少盐摄入量 减少酒精摄入量 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摄入 作息要定时,睡眠要充分 讲究心理卫生。 非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
8
h
合理膳食
9
戒烟限酒
适量运动
心理平衡
健康生活 “四大基石”
h
现代营养新观念: 一.二.三.四.五
“一” 每天一杯牛奶 “二” 250克碳水化合物 “三” 三份高蛋白质 “四” 四句话;
有粗有细, 不甜不咸, 三四五顿, 七八分饱。 “五” 500克蔬菜及水果
10
h
戒烟
11
h
坚持适量及持之以恒 的体力活动
硝苯地平控释片 拜新同
非洛地平缓释片 波依定
氨氯地平片
压氏达
32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五: 心血管总危险为轻、中危的1级高
血压患者起始可予以单药冶疗。 高血压2、3级或心血管总危险为
高危或极高危的患者应首选两种药物 的低剂量联合治疗。
33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六: 无论选用何种降压药物,单药治
3
h
高血压的治疗血压靶目标
一般普通的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在 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 低。
糖尿病和高危/极高危以及伴有其他临床情 况(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蛋白尿) 患者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中国达标率全世界倒数第二 .
治疗应 :早一点(达标), 低一点(尽可能血压低)
(2)预防心力衰竭: 利尿剂优于其他类;
(3)降低心肌梗死: ACEI优于其他类;
37
h
不同种类降压药物 在某些方面可能相对优势
(4)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 ACEI或ARB优于其他类;
(5)防止新发糖尿病: ACEI或ARB优于其他类;
(6) 改善左心室肥厚: ARB优于β阻滞剂;
总之,2007年欧洲指南的更新,体现了当 今高血压的治疗更重视早期靶器官损害的评 估及干预,治疗防线前移至预防心血管疾病 的发生;
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更强调安全和依从 性;
倡导在高血压治疗中要全面评估心血管风 险,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36
h
不同种类降压药物 在某些方面可能相对优势
(1)预防脑卒中: ARB优于β阻滞剂 CCB优于利尿剂 CCB优于(?) / 相当于(?)ARB;
4
h
高血压的治疗血压靶目标
所采用的措施应在出现明显的心血管损害之 前予以降压治疗,此时降压达标更容易。
指南也明确提出,老年、糖尿病以及存在 心血管损害的患者尽管采用联合药物治疗, 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甚至130mmHg以下通 常很困难,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强化降压治 疗很重要。
5
h
高血压的治疗血压靶目标
30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四:
药物选择既要考虑患者治疗的依从 性,也要考虑降压效果应能持续24小 时。
而为了增加依从性,最好使用一天 一次给药且有持续24小时作用的药物。
作为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由于使用 方便,也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31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长效制剂
硝苯地平缓释片Ⅰ 圣通平
硝苯地平缓释片Ⅱ 倪富达
22
h
要 经 常 保 持 微 笑
23
h
24
h
要 学 会 尊 重 弱 者25h来自要学会尊重弱者26
h
高血压的治疗
药物治疗
27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药物治疗的选择在新指南中进行了部分的强 调。
强调一: 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因
此高血压患者首先是降压达标。
28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二: 首选某种药物进行降压的观念(序
高血压诊治新进展
《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 解读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颜红 主任医师
1
h
第二部分 高血压的治疗新策略
2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新指南提出,治疗目的仍是最大程 度地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 危险。
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检查出来 的所有可能性危险因素(如吸烟、血 脂异常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患者 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所有患者,DBP不<60mmHg +冠心病者,BP不<115/70mmHg +2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
SBP不<120mmHg +颈内A狭窄≥70%者,
SBP不<140mmHg(单侧), SBP不<150mmHg(双侧)。
6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干预治疗仍包括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 两部分,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永恒的主 题。
12
h
13
h
14
h
15
h
增加及保持适 当体力活动
运动后我感觉良好 且保持理想体重
16
h
保持理想体重
17
h
理想体重
体重减少10公斤 空腹血糖下降50% 收缩压下降10mmHg 舒张压下降20mmHg TG减少30% LDL-C减少15% HDL增加8%
BMI控制在24以下 可使危险性减少45%~50%
18
h
作息要定时 睡眠要充分
19
h
适量运动
强身健体“四个八” 一天八杯水 夜眠八小时 三餐八分饱 日行八千步
三个“半分钟” 醒后躺半分钟 床上坐半分钟 床沿边坐半分钟
三个“半小时” 早晨活动半小时 中午睡上半小时 晚上步行半小时
20
h
讲究 心理卫生
21
h
讲究 心理卫生心理平衡
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他人 正确对待社会
贯性治疗)已经过时,因为大多数患者 都是应用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来使血压 达到目标水平。
29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三:
5类降压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 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均可作为 降压治疗的初始用药和维持用药。
尽管如此,仍有证据支持在许多情况下, 某些药物优于另一些药物。值得注意的是, 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用不应用于代谢综 合征或有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患者。
疗仅能使少数患者达标。 大部分患者需要服用1种以上的降
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 联合治疗有效且可耐受。
34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
强调七: 对无并发症及老年的高血压患者,
应逐步降低血压。 对较高危的患者,应较迅速的控制
血压,最好起始就应该联合治疗并迅 速调整剂量以使血压快速达标。
35
h
高血压的治疗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