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离散数学章炯民课后习题第4,5章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离散数学章炯民课后习题第4,5章答案
P591(1). 用谓词公式表达语句“所有的运动员都钦佩某些教练”,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
解:P(x):x是运动员,G(y):y是教练,R(x,y):x钦佩y。
原题量词表达为:∀x (P(x)→∃y(R(x,y)∧G(y)))此题错误较多:1. ∀x∃ yR(P(x),G(y)) 2. ∀x∃y(P(x)∧G(y)→R(x,y)) 3. R(x):x钦佩某些教练3. 将∀x(C(x)∨∃y(C(y)∧F(x,y)))翻译成汉语,其中C(x)表示x有电脑,F(x,y) 表示x和y是同班同学,个体域是学校全体学生的集合。
解:学校的全体学生要么自己有电脑,要么其同班同学有电脑。
80%能正确解释。
5. 给定解释I如下:个体域D:{-2,3,6};个体常元a:6;谓词P:2>1,Q(x):x≤3,R(x):x>5。
求出谓词公式∀x(P→Q(x))∨R(a)在解释I下的真值。
解:R(a)总为1,故∀x(P→Q(x))∨R(a)为∀x(P→Q(x))∨1=1都能做对最后答案。
有的学生将D的每个元素代入求得,有的学生做法如上。
9(2). 指出谓词公式∀x∀y(P(x,y)∨Q(y,z))∧∃xR(x,y)的指导变元、量词的辖域、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
解:第一个x是指导变元,相应的辖域是∀y (P(x,y)∨Q(y,z));第二、四个x是约束变元;第三个x 是指导变元,相应的辖域是R(x,y);第一个y是指导变元,相应的辖域是:(P(x,y)∨Q(y,z));第二,三个y是约束变元;第四个y 是自由变元;第一个z 是自由变元。
即:指导变元:第一个x,第三个x,第一个y辖域:∀y (P(x,y)∨Q(y,z)),R(x,y),(P(x,y)∨Q(y,z))约束变元:第二个x,第四个x,第二个y,第三个y自由变元:第四个y,第一个z约一半学生错在第一个X为指导变元时的辖域,错写为(P(x,y)∨Q(y,z)),其余的正确。
离散数学第四章答案
离散数学第四章答案【篇一:离散数学最全课后答案(屈婉玲版)】略1.3.略1.4.略1.5.略1.6.略1.7.略1.8.略1.9.略1.10.略1.11.略1.1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1)2+2=4 当且仅当 3+3=6. (2)2+2=4 的充要条件是 3+3?6. (3)2+2?4与 3+3=6 互为充要条件. (4)若2+2?4, 则 3+3?6, 反之亦然.(1)p?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 1.(2)p??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 0.(3) ?p?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 0.(4) ?p??q, 其中, p: 2+2=4, q: 3+3=6, 真值为 1.1.13.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1)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二. (2)只有今天是星期一, 明天才是星期二. (3)今天是星期一当且仅当明天是星期二. (4)若今天是星期一, 则明天是星期三.令 p: 今天是星期一; q: 明天是星期二; r: 明天是星期三.(1) p?q ??1.(2) q?p ??1.(3) p?q ??1.(4) p?r 当 p ??0 时为真; p ??1 时为假.1.1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 刘晓月跑得快, 跳得高.(2)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3)因为天气冷, 所以我穿了羽绒服. (4)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5)李辛与李末是兄弟.(6)王强与刘威都学过法语. (7)他一面吃饭, 一面听音乐. (8)如果天下大雨, 他就乘班车上班. (9)只有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 (10)除非天下大雨, 他才乘班车上班. (11)下雪路滑, 他迟到了.(12)2 与 4 都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13)“2 或 4 是素数, 这是不对的”是不对的.(1)p?q, 其中, p: 刘晓月跑得快, q: 刘晓月跳得高.(2)p?q, 其中, p: 老王是山东人, q: 老王是河北人.(3)p?q, 其中, p: 天气冷, q: 我穿了羽绒服.(4)p, 其中, p: 王欢与李乐组成一个小组, 是简单命题.(5)p, 其中, p: 李辛与李末是兄弟.(6)p?q, 其中, p: 王强学过法语, q: 刘威学过法语.(7)p?q, 其中, p: 他吃饭, q: 他听音乐.(8)p?q, 其中, p: 天下大雨, q: 他乘班车上班.(9)p?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10)p?q, 其中, p: 他乘班车上班, q: 天下大雨.(11)p?q, 其中, p: 下雪路滑,q: 他迟到了.12) ??(p?q)或?p??q, 其中, p: 2 是素数, q: 4 是素数. (13) ???(p?q)或 p?q, 其中, p: 2 是素数, q: 4 是素数.1.15.设 p: 2+3=5.q: 大熊猫产在中国.r: 复旦大学在广州. 求下列复合命题的真值:(1)(p?q) ?r(2)(r??(p?q)) ???p(3) ?r??(?p??q?r)(4)(p?q??r) ??(( ?p??q) ?r)(1)真值为 0.(2)真值为 0.(3)真值为 0.(4)真值为 1.注意: p, q 是真命题, r 是假命题.1.16.1.17.1.18.1.19.略略略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1)p??(p?q?r)(2)(p??q) ??q(3) ??(q?r) ?r(4)(p?q) ??(?q??p)(5)(p?r) ??( ?p??q)(6)((p?q) ??(q?r)) ??(p?r)(7)(p?q) ??(r?s)(1), (4), (6)为重言式.(3)为矛盾式.(2), (5), (7)为可满足式.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并给出各命题的真值:(1)若 3+=4, 则地球是静止不动的.(2)若 3+2=4, 则地球是运动不止的. (3)若地球上没有树木, 则人类不能生存.(4)若地球上没有水, 则 3 是无理数.(1)p?q, 其中, p: 2+2=4, q: 地球静止不动, 真值为 0.(2)p?q, 其中, p: 2+2=4, q: 地球运动不止, 真值为 1.(3) ?p??q, 其中, p: 地球上有树木, q: 人类能生存, 真值为 1.(4) ?p?q, 其中, p: 地球上有水, q:3 是无理数, 真值为 1.2.1. 设公式 a = p?q, b = p??q, 用真值表验证公式 a 和 b 适合德摩根律:?(a?b) ???a??b.因为 ?(a?b)和 ?a??b 的真值表相同, 所以它们等值.2.2. 略2.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 ??(p?q?q)(2)(p??(p?q)) ??(p?r)(3)(p?q) ??(p?r)(1) ??(p?q?q)????(?(p?q) ??q) ????(?p ???q ??q) ??p?q??q ??p?0 ??0 ??0. 矛盾式. (2)重言式.(3) (p?q) ??(p?r) ???(p?q) ??(p?r) ???p??q ??p?r 易见, 是可满足式, 但不是重言式. 成真赋值为: 000, 001, 101, 1112.4. 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1) p??(p?q) ??(p??q)(3) ??(p?q) ??(p?q) ???(p?q)(4) (p??q) ??(?p?q) ??(p?q) ???(p?q)(1) (p?q) ??(p??q) ??p ??(q??q) ??p ??1 ??p.(3) ??(p?q)???((p?q) ??(q?p))???((?p?q) ??(?q?p))??(p??q) ??(q??p)??(p?q) ??(p??p) ??(?q?q) ??(?p??q)??(p?q) ???(p?q)(4) (p??q) ??(?p?q)??(p??p) ??(p?q) ??(?q??p) ??(?q?q)??(p?q) ???(p?q)2.5. 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并求成真赋值:(1)( ?p?q) ??(?q?p)(2) ??(p?q) ?q?r(3)(p??(q?r)) ??(p?q?r)(1)(?p?q) ??(?q?p)???(p?q) ??(?q?p)???p??q ???q ??p???p??q ???q ??p(吸收律)??(p??p)??q ??p?(q??q) ??p??q ??p??q ??p?q ??p??q??m10 ??m00 ??m11 ??m10??m0 ??m2 ??m3???(0, 2, 3).成真赋值为 00, 10, 11.(2)主析取范式为 0, 无成真赋值, 为矛盾式.(3)m0?m1?m2?m3?m4?m5?m6?m7, 为重言式.2.6. 求下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并求成假赋值:(1) ??(q??p) ??p(2)(p?q) ??(?p?r)(3)(p??(p?q)) ?r(1)??(q??p) ???p???(?q??p) ???p??q?p ???p??q?0??0??m0?m1?m2?m3这是矛盾式. 成假赋值为 00, 01, 10, 11.(2)m4, 成假赋值为 100.(3)主合取范式为 1, 为重言式.【篇二:离散数学答案】第一部分集合论第一章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1-1 设集合 a ={{2,3,4},5,1},下面命题为真是a (选择题)[ a ]a.1 ∈a; b.2 ∈ a;c.3 ∈a;d.{3,2,1} ? a。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第⼗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4.判断下列集合对所给的⼆元运算是否封闭:(1)整数集合Z 和普通的减法运算。
封闭,不满⾜交换律和结合律,⽆零元和单位元(2)⾮零整数集合普通的除法运算。
不封闭(3)全体n n ?实矩阵集合(R )和矩阵加法及乘法运算,其中n2。
封闭均满⾜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满⾜分配律;加法单位元是零矩阵,⽆零元;乘法单位元是单位矩阵,零元是零矩阵;(4)全体n n ?实可逆矩阵集合关于矩阵加法及乘法运算,其中n 2。
不封闭(5)正实数集合和运算,其中运算定义为:不封闭因为 +?-=--?=R 1111111ο(6)n关于普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
封闭,均满⾜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满⾜分配律加法单位元是0,⽆零元;乘法⽆单位元(1>n ),零元是0;1=n 单位元是1 (7)A = {},,,21n a a a Λ n运算定义如下:封闭不满⾜交换律,满⾜结合律,(8)S =关于普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
封闭均满⾜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满⾜分配律(9)S = {0,1},S 是关于普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
加法不封闭,乘法封闭;乘法满⾜交换律,结合律(10)S = ,S 关于普通的加法和乘法运算。
加法不封闭,乘法封闭,乘法满⾜交换律,结合律10.令S={a ,b},S 上有四个运算:*,分别有表10.8确定。
(a) (b) (c) (d)(1)这4个运算中哪些运算满⾜交换律,结合律,幂等律?(a) 交换律,结合律,幂等律都满⾜,零元为a,没有单位元; (b)满⾜交换律和结合律,不满⾜幂等律,单位元为a,没有零元b b a a ==--11,(c)满⾜交换律,不满⾜幂等律,不满⾜结合律 a b a b b a b a a b b a ====οοοοοο)(,)(b b a b b a οοοο)()(≠ 没有单位元, 没有零元(d) 不满⾜交换律,满⾜结合律和幂等律没有单位元, 没有零元 (1) 求每个运算的单位元,零元以及每⼀个可逆元素的逆元。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详细
第一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课后练习题答案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素数,q:5是素数,真值为1;(2)p∧q,其中,p:是无理数,q:自然对数的底e是无理数,真值为1;(3)p∧┐q,其中,p:2是最小的素数,q:2是最小的自然数,真值为1;(4)p∧q,其中,p:3是素数,q:3是偶数,真值为0;(5)┐p∧┐q,其中,p:4是素数,q:4是偶数,真值为0.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偶数,q:3是偶数,真值为1;(2)p∨q,其中,p:2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3)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4)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5)┐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6.(1)(┐p∧q)∨(p∧┐q),其中,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2)(p∧┐q)∨(┐p∧q),其中,p:刘晓月选学英语,q:刘晓月选学日语;.7.因为p与q不能同时为真.13.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1)p→q,真值为1(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2)q→p,真值为1(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3)p q,真值为1;(4)p→r,若p为真,则p→r真值为0,否则,p→r真值为1.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0∧0∧0)⇔0(4)(⌝r∧s)→(p∧⌝q) ⇔(0∧1)→(1∧0) ⇔0→0⇔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第五版离散数学答案
第五版离散数学答案【篇一:2014离散数学作业5答案】散数学图论部分形成性考核书面作业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书面作业共3次,内容主要分别是集合论部分、图论部分、数理逻辑部分的综合练习,基本上是按照考试的题型(除单项选择题外)安排练习题目,目的是通过综合性书面作业,使同学自己检验学习成果,找出掌握的薄弱知识点,重点复习,争取尽快掌握。
本次形考书面作业是第二次作业,大家要认真及时地完成图论部分的综合练习作业。
要求:将此作业用a4纸打印出来,手工书写答题,字迹工整,解答题要有解答过程,要求本学期第15周末前完成并上交任课教师(不收电子稿)。
并在05任务界面下方点击“保存”和“交卷”按钮,以便教师评分。
一、填空题1.已知图g中有1个1度结点,2个2度结点,3个3度结点,4个4度结点,则g的边数是 15 .2.设给定图g(如右由图所示),则图g的点割集是.3.设g是一个图,结点集合为v,边集合为e,则 g的结点等于边数的两倍.4.无向图g存在欧拉回路,当且仅当g连通且 5.设g=v,e是具有n个结点的简单图,若在g中每一对结点度数之和大于等于n-1 ,则在g中存在一条汉密尔顿路.6.若图g=v, e中具有一条汉密尔顿回路,则对于结点集v的每个非空子集s,在g中删除s中的所有结点得到的连通分支数为w,则s中结点数|s|与w满足的关系式为w?|s|.7.设完全图kn有n个结点(n?2),m条边,当n为奇数时,kn中存在欧拉回路.8.结点数v与边数e满足-关系的无向连通图就是树. 9.设图g是有6个结点的连通图,结点的总度数为18,则可从g中删去10.设正则5叉树的树叶数为17,则分支数为i二、判断说明题(判断下列各题,并说明理由.)1.如果图g是无向图,且其结点度数均为偶数,则图g存在一条欧拉回路..错。
缺了一个条件,图g应该是连通图。
如反例,图g是一个有孤立结点的图。
2.如下图所示的图g存在一条欧拉回路.错。
图中有奇数度结点,所以不存在欧拉回路。
自考_离散数学教材课后题第四章
4.1习题参考答案--------------------------------------------------------------------------------1、在自然数集N中,下列哪种运算是可结合的 ( )。
a)、 a*b=a-b b) a*b=max(a,b)c)、 a*b=a+2b d) a*b=|a-b|根据结合律的定义在自然数集N中任取 a,b,c 三数,察看 (a。
b)。
c=a。
(b。
c) 是否成立?可以发现只有 b、c 满足结合律。
晓津观点:b)满足结合律,分析如下:a) 若有a,b,c∈N,则(a*b)*c =(a-b)-ca*(b*c) =a-(b-c)在自然数集中,两式的值不恒等,因此本运算是不可结合的。
b)同上,(a*b)*c=max(max(a,b),c) 即得到a,b,c中最大的数。
a*(b*c)=max(a,max(b,c))仍是得到a,b,c 中最大的数。
此运算是可结合的。
c)同上,(a*b)*c=(a+2b)+2c 而a*(b*c)=a+2(b+2c),很明显二者不恒等,因此本运算也不是可结合的。
d)运用同样的分析可知其不是可结合的。
--------------------------------------------------------------------------------2、设集合 A={1,2,3,4,...,10},下面定义的哪种运算,关于集合A是不封闭的?a) x*y=max(x,y)b) x*y=min(x,y);c) x*y=GCD(x,y),即x,y最大公约数;d) x*y=LCM(x,y) 即x,y最小公倍数;d)是不封闭的。
--------------------------------------------------------------------------------3、设S是非空有限集,代数系统<(s),∪,∩>中,(s)上,对∪的幺元为___φ___,零元为___S____,(s)上对∩的幺元为___S_____零元___φ____。
离散数学第四章部分答案
离散数学第四章部分答案(1)设S={1,2},R 是S 上的⼆元关系,且xRy 。
如果R=Is ,则(A );如果R 是数的⼩于等于关系,则(B ),如果R=Es ,则(C )。
(2)设有序对与有序对<5,2x+y>相等,则 x=(D),y=(E). 供选择的答案A 、B 、C :① x,y 可任意选择1或2;② x=1,y=1;③ x=1,y=1 或 2;x=y=2;④ x=2,y=2;⑤ x=y=1或 x=y=2;⑥ x=1,y=2;⑦x=2,y=1。
D 、E :⑧ 3;⑨ 2;⑩-2。
答案: A: ⑤ B: ③ C: ① D: ⑧ E: ⑩设S=<1,2,3,4>,R 为S 上的关系,其关系矩阵是0001100000011001 则(1)R 的关系表达式是(A )。
(2)domR=(B),ranR=(C).(3)R R 中有(D )个有序对。
(4)R ¯1的关系图中有(E )个环。
供选择的答案A :①<1,1>,<1,2>,<1,4>,<4,1>,<4,3>;②<1,1>,<1,4>,<2,1>,<4,1>,<3,4>;B 、C :③1,2,3,4;④1,2,4;⑤1,4⑥1,3,4。
D 、E ⑦1;⑧3;⑨6;⑩7。
答案: A:② B:③ C:⑤ D:⑩ E:⑦设R 是由⽅程x+3y=12定义的正整数集Z+上的关系,即 {<x,y >︳x,y ∈Z+∧x+3y=12}, 则(1)R 中有A 个有序对。
(2)dom=B 。
(3)R ↑{2,3,4,6}=D 。
(4){3}在R 下的像是D 。
(5)R 。
R 的集合表达式是E 。
供选择的答案 A:①2;②3;③4.B 、C 、D 、E:④{<3,3>};⑤{<3,3>,<6,2>};⑥{0,3,6,9,12};⑦{3,6,9};⑧{3};⑨Ф;⑩3。
离散数学 第四章 关系 参考答案
第四章关系1.设A={1,2,3,},B={a,b}求1)A×B 2)B×A 3)B×B 4)2B×B[解] 1)A×B={(1,a),(1,b),(2,a),(2,a),(3,a),(3,b)}2)B×A={(a,1),(a,2),(a,3),(b,1),(b,2),(b,3)}3)B×B={(a,a),(a,b),(b,a),(b,b)}4)2B={∅,{a},{b},{a,b}}2B×B{(∅,{a}),(∅,b),({a},a),({a},b),({b},a),({b},b),({a,b},b)}2.使A⊆A×A成立的集合A存在吗?请阐明理由。
[解] 一般地说,使A⊆A×A成立的集合A不存在,除非A=∅。
否则A≠∅,则存在元素x∈A×A,故有y1,y2∈A,使x=(y1,y2),从而y1,y2∈A×A,故此有y1,y2,y3,y4,使y1=(y1,y2),y2=(y3,y4),……。
这说明A 中每个元素x,其结构为元组的无穷次嵌套构成,这不可能。
我们讨论的元素的结构必须是由元组的有限次嵌套构成。
3.证明A×B=B×A⇔A=∅∨B=∅∨A=B[证] 必要性:即证A×B=B×A⇒A=∅∨B=∅∨A=B若A×B=∅,则A=∅或者B=∅若A×B≠∅,则A≠∅且B≠∅,因此对任何x∈A及任何y∈B就有(x,y)∈A×B,根据A×B=B×A,可得(x,y)∈B×A,故此可得x∈B,y∈A,因此而得A⊆B且B⊆A,所以由⊆的反对称性A=B。
充分性:即证A=∅∨B=∅∨A=B⇒A×B=B×A这是显然的。
4.证明(A∩B)×(C∩D)=(A×C)∩(B×D)[证]证法一:(元素法)对任一(x,y)∈(A∩B)×(C∩D)有x∈A∩B,y∈C∩D,于是x∈A,x∈B,y∈C,y∈D。
离散数学第4章 集合参考答案.doc
&(1)有8个子集:0, (2) 有4个子集:0,(3) 有2个子集:0,(4) 有2个子1. (1) {0, 1, 2, 3, 4}(2) {11, 13, 17, 19} (3) {12,24,36,48,60} 2. (1) (x | x=2nAneI +}(2) {x|XG N AX ^IOO} (3) {x|x=10nAneI}3. A={a}, B={{a},b}, C={{{a}, b}, c}4. 证明 由于A 为集合{{b}}的元素,而集合{{b}}中只有一个元素{b},所以A={b};又因 为 be {b},所以 beAo5. A=G, B=E, C=F6. (1)正确(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正确(6)错误(7)正确(8)错误7. 是可能的。
因为A Q B,要求A 中的元素都在B 中,但B 中除去A 的元素外,还可能有其 他元素。
故如B 中有元素为集合A 时,则本命题就可能成立的。
例如:A={a}, B={a, {a}},则就有A C B A AEB O⑴,⑵,⑶,{1,2}, {1,3}, {2,3}, {1,2,3}⑴,{{2,3}}, {1, {2,3}}{{1, (2, 3}}}{0}{0}, {{0}}, {0, {0}}{{1,2}} {{0,2}}, {{2}}, {{0,2}, {2}}9.⑴ 设人=轨,{b}},则P(A) = {0, {a}, {{b}}, {a, {b}}} (2) 设 B={1,0},则 P(B) = {0,⑴,{0}, (1, 0}}(3) 设 C={x, y, z},则 P(C) = {0, {x}, {y}, {z}, (x, y}, {x, z}, {y, z}, {x, y, z}} (4) 设 D={0,a, {a}},则P(C) = {0, {0}, {a}, {{a}}, {0, a}, {0, {a}}, {a, {a}}, (0, a, {a}}} (5) 因为P(0) = (0},贝IJP(P(0)) = {0, {0}} 10.VSeP(A) nP(B),有 SeP(A)且 SeP(B),所以 S Q A 且 ScB… 从而 ScAAB,故SeP(AAB) o 即 P(A) nP(B)cP(AnB) 0 VSeP(AAB),有 S G AAB,所以 S G A 且 S G B 0 从而SeP(A)且 SeP(B),故SeP(A) nP(B) o 即 P(AnB)cP(A) AP(B) o第4章集合参考答案故P(A) nP(B)=P(APB)11.当AcB或BcA时,等式成立。
离散数学习题及解答
离散数学习题及解答作业题与解答第⼀章19 (2)、(4) 、(6)21 (1)、(2) 、(3)19、(2)解答: (p→┐p)→┐q 真值表如下:所以公式(p→┐q)→┐q 为可满⾜式19、(4)解答: (p→q)→(┐q→┐p) 真值表如下:所以公式(p→q)→(┐q→┐p)为永真式19、(6)解答: ((p→q)∧(q→r))→(p→r) 真值表如下:所以公式((p→q)∧(q→r))→(p→r)为永真式21、(1)解答: ┐(┐p∧q)∨┐r 真值表如下:所以成假赋值为:01121、(2)解答: (┐q∨r)∧(p→q)真值表如下:所以成假赋值为:010,100,101,11021、(3)解答: (p→q)∧(┐(p∧r)∨p)真值表如下:所以成假赋值为:100,101第⼆章5、(1) (2) (3) 6、(1) (2) (3) 7、(1) (2) 8、(1) (2) (3)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1) (┐p→q)→(┐q∨p)┐(┐p→q) ∨(┐q∨p)┐(┐(┐p) ∨q) ∨(┐q∨p)(┐p ∧┐q) ∨(┐q∨p)(┐p ∧┐q) ∨(p ∧┐q)∨(p ∧q)所以00,10,11 为成真赋值。
(2) (┐p→q)∧(q∧r)(┐┐p∨q)∧(q∧r)(p∨q)∧(q∧r)(p∧q∧r)∨(q∧r)(p∧q∧r)∨(p∧q∧r)∨(┐p∧q∧r)(p∧q∧r)∨(┐p∧q∧r)m3∨m 7,所以011,111 为成真赋值。
(3) (p∨(q∧r))→(p∨q∨r)┐(p∨(q∧r))∨(p∨q∨r)(┐p∧(┐q∨┐r))∨(p∨q∨r)(┐p∧┐q)∨(┐p∧┐r)∨(p∨q∨r)(┐p∧┐q)∨((┐p∧┐r)∨(p∨q∨r))(┐p∧┐q)∨((┐p∨p∨q∨r)∧(┐r∨p∨q∨r) )(┐p∧┐q)∨(1∧1)(┐p∧┐q)∨11m0∨m1∨m 2∨m3∨m4∨m5∨m 6 ∨m 7,所以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为成真赋值。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诸多数学概念与技巧,为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离散数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需要参考一些答案来进行思考与学习。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集合论1. 设A={1,2,3},B={2,3,4},求A∪B和A∩B的结果。
答案:A∪B={1,2,3,4},A∩B={2,3}。
2. 证明:任意集合A和B,有(A-B)∪(B-A)=(A∪B)-(A∩B)。
答案:首先,对于任意元素x,如果x属于(A-B)∪(B-A),那么x属于A-B或者x属于B-A。
如果x属于A-B,那么x属于A∪B,但x不属于A∩B;如果x属于B-A,同样有x属于A∪B,但x不属于A∩B。
所以(A-B)∪(B-A)属于(A∪B)-(A∩B)。
另一方面,对于任意元素x,如果x属于(A∪B)-(A∩B),那么x属于A∪B,但x不属于A∩B。
所以x属于A或者x属于B。
如果x属于A,但x不属于B,那么x属于A-B;如果x属于B,但x不属于A,那么x属于B-A。
所以x属于(A-B)∪(B-A)。
所以(A∪B)-(A∩B)属于(A-B)∪(B-A)。
综上所述,(A-B)∪(B-A)=(A∪B)-(A∩B)。
证毕。
二、逻辑与证明1. 证明:如果p为真命题,那么¬p为假命题。
答案:根据命题的定义,命题要么为真,要么为假,不存在其他情况。
所以如果p为真命题,那么¬p为假命题。
2. 证明:对于任意整数n,如果n^2为偶数,则n为偶数。
答案:假设n为奇数,即n=2k+1(k为整数)。
那么n^2=(2k+1)^2=4k^2+4k+1=2(2k^2+2k)+1。
根据偶数的定义,2(2k^2+2k)为偶数,所以n^2为奇数。
离散数学第4章答案
立。 设 R R
i i 1
… R I A ( R I A )i 则
但 R1 R2 ={<1,2>,<2,1>}非反对称,也不保持传递,如 R1 ={<1,2>}, R2 ={<2,1>}均课传递, 但 R1 R2 ={<1,2>,<2,1>}非可传递。
R1 R2 保持自反,反自反,对称,反对称,可传递。 R1 R2 保 持 反 自 反 , 对 称 , 反 对 称 。 但 不 保 持 自 反 , 如 R1 ={<1,1>,<2,2>,<1,2>}, R2 ={<1,1>,<2,2>}均为{<1,2>}上的自反关系,但 R1 R2 ={<1,2>}
2.
R1 R2
自反 反自反 对称 反对称 传递 √ √ √ × ×
R1 R2
√ √ √ √ √
R1 R2
× √ √ √ ×
A A R1
× × √ × ×
R1 的反
√ √ √ √ √
R1 R2
√ × × × ×
R1 R2 保持自反,反自反,对称。但不保持反对称,如 R1 ={<1,2>}, R2 ={<2,1>}均反对称,
t ( R1 ) t ( R2 ) {<1,3>}, t ( R1 R2 ) , t ( R1 ) t ( R2 ) t ( R1 R2 )
8.(1) i I , R1 R2 R1 R2 ,即 t ( R1 ) t ( R2 )
2
(1)
离散数学第四版 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第1章习题解答1.1 除(3),(4),(5),(11)外全是命题,其中,(1),(2),(8),(9),(10),(14),(15)是简单命题,(6),(7),(12),(13)是复合命题。
分析首先应注意到,命题是陈述句,因而不是陈述句的句子都不是命题。
本题中,(3)为疑问句,(5)为感叹句,(11)为祈使句,它们都不是陈述句,所以它们都不是命题。
其次,4)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但它表示的判断结果是不确定。
又因为(1),(2),(8),(9),(10),(14),(15)都是简单的陈述句,因而作为命题,它们都是简单命题。
(6)和(7)各为由联结词“当且仅当”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12)是由联结词“或”联结的复合命题,而(13)是由联结词“且”联结起来的复合命题。
这里的“且”为“合取”联结词。
在日常生活中,合取联结词有许多表述法,例如,“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一面……,一面……”、“……和……”、“……与……”等。
但要注意,有时“和”或“与”联结的是主语,构成简单命题。
例如,(14)、(15)中的“与”与“和”是联结的主语,这两个命题均为简单命题,而不是复合命题,希望读者在遇到“和”或“与”出现的命题时,要根据命题所陈述的含义加以区分。
1.2 (1)p: 2是无理数,p为真命题。
(2)p:5能被2整除,p为假命题。
(6)p→q。
其中,p:2是素数,q:三角形有三条边。
由于p与q都是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7)p→q,其中,p:雪是黑色的,q:太阳从东方升起。
由于p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因而p→q为假命题。
(8)p:2000年10月1日天气晴好,今日(1999年2月13日)我们还不知道p的真假,但p的真值是确定的(客观存在的),只是现在不知道而已。
(9)p:太阳系外的星球上的生物。
它的真值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1(10)p:小李在宿舍里. p的真值则具体情况而定,是确定的。
离散数学第2版课后答案
5)?x?1(mod 5)????x?1(mod 3)
?x?3(mod8)??x?1(mod 3) : 求解同余方程组 ?x?1(mod 5)?
m1=8 , m2=3 ,m3=5 ,m=120 ,m1=15 , m2=40 , m3=24
15x≡1(mod 8),40x ≡1(mod 3),24x ≡1(mod 5的) 特解:
所以, p=3
11 计算 2400 mod 319 。
解:
14(2) 解同余方程: 56x≡88(mod 96) 。
解:
(1) (a,m)=(56,96)=8 , 8|96 ,方程有解
(2) a?=56/8=7 , b?=88/8=11 ,m?=96/8=12
(3)由辗转相除法可求得 p 和 q 满足 pa?+qm?=1 , p=-5 , q=3
?5x?7(mod 12)16(2) 解同余方程组 ? 7x?1(mod 10)?
解:
5x≡7(mod 12) ? 12?(5x -7) ? 4?(5x-7) 且 3?(5x- 7) ? 5x ≡7(mod 4)
且 5x≡7(mod 3) ∴同余方程 5x≡7(mod 12) 与同余方程
组??5x?7(mod 4) 同解
c1=7,c2=1,c3=4
19 . *设 m1 和 m2 是正整数, b1 和 b2 是整数。证明一次同余方程
5 .设 a、b、 c、 d 是正整数,满足 ab=cd 。证明: a4+b4+c4+d4 不是素数。 证明:设 11)(n-1)! ∴ n 整除 (1++?+2n-1adp?? ,其中 p 和 q 是互素的正整数 cbq aq=cp ? p?aq ? p?a (∵ p 和 q 互素) 于是, ?u?n ,使 a=pu ? c=qu
离散数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第4章)
第4章 习题解答4.1 A :⑤; B :③; C :①; D :⑧; E :⑩4.2 A :②; B :③; C :⑤; D :⑩; E :⑦4.3 A :②; B :⑦; C :⑤; D :⑧; E :④分析 题4.1-4.3 都涉及到关系的表示。
先根据题意将关系表示成集合表达式,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计算或解答,例如,题4.1中的}2,2,1,2,2,1,1,1{},2,2,1,1{><><><><=><><=s s E I};2,2,2,1,1,1{><><><=s I而题4.2中的}.1,4,4,3,1,2,4,1,1,1{><><><><><=R为得到题4.3中的R 须求解方程123=+y x ,最终得到}.1,9,2,6,3,3{><><><=R求R R 有三种方法,即集合表达式、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主法。
下面由题4.2的关系分别加以说明。
1°集合表达式法将ranR ran domR domR,, 的元素列出来,如图4.3所示。
然后检查R 的每个有序对,若R y x >∈<,,则从domR 中的x 到ranR 中的y 画一个箭头。
若danR 中的x 经过2步有向路径到达ranR 中的y ,则R R y x >∈<,。
由图4.3可知}.1,3,4,2,1,2,4,4,1,44,1,1,1{><><><><>><<><=R R如果求G F ,则将对应于G 中的有序对的箭头画在左边,而将对应于F 中的有序对的箭头画在右边。
对应的三个集合分别为ranF domF ran domG ,, ,然后,同样地寻找domG 到ranF 的2步长的有向路径即可。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解答--第4章
习题 4.11.设A =⎨a ,b ⎬,列出A 上的所有二元关系。
解:A ×A=⎨<a ,a >,<a ,b >,<b ,a >,<b ,b >⎬A 上的二元关系有2|A ×A |=2|A ||A |=22×2=24=16。
其中: ①空集1个∅②含有1个元素的子集4个:⎨<a ,a >⎬,⎨<a ,b >⎬,⎨<b ,a >⎬,⎨<b ,b >⎬。
③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C 24=1234⨯⨯=6个:⎨<a ,a >,<a ,b >⎬,⎨<a ,a >,<b ,a >⎬,⎨<a ,a >,<b ,b >⎬, ⎨<a ,b >,<b ,a >⎬,⎨<a ,b >,<b ,b >⎬,⎨<b ,a >,<b ,b >⎬④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C 34=123234⨯⨯⨯⨯=4个:⎨<a ,a >,<a ,b >,<b ,a >⎬,⎨<a ,a >,<a ,b >,<b ,b >⎬,⎨<a ,a >,<b ,a >,<b ,b >⎬,⎨<a ,b >,<b ,a >,<b ,b >⎬⑤含有4个元素的子集1个:⎨<a ,a >,<a ,b >,<b ,a >,<b ,b >⎬ 2.设A 和B 是有限集,A 到B 的二元关系有多少种?解:A 到B 的二元关系有|P (A ×B )|=2|A ||B |种。
3.用列举法表示A 到B 的二元关系R ,写出关系矩阵,画出关系图。
离散数学答案-第四章习题解答.doc
习题四1.用归结法证明:(1)\= p^q^r(2)p T r , q — r# pvqir(3)p W 匕(p T q)v(p f r)(4)p /\q r |= (/? ^ r) v(t? r)(5)p v v r , p t r A q v『⑹(〃T q) T O T 厂)f= p T (q T r)解(1)首先将p I q , p I f , 7p T q八门化为合取范式。
p T q o —\p 7 q , p T r o —yp v r ,—>(# T q /\ 厂)u> -1(-1/? v(q A /*)) u> /? /\ (—v -i厂)给出子句集\rpy q’rpy l ”,p,->^rv—»r}的反驳如下。
①rpy q②~yp v r③p④-it?v—«r⑤q由①和③⑥r由②和③⑦由④和⑤⑧口由⑥和⑦因此,p — q , p T r b p I q z⑵将p T r, q T厂7p v q —厂)化为合取范式。
/? T 厂O -1〃\/儿q t ro-yq 7 丫、-i( p v q r) <=> (p v q) /\—^r 给111子句集{ v r, v r, p v ty, -.r}的反驳如下:—p v r②->q v r③p y q④—if⑤q 7 T rti①和③⑥r由②和⑤⑦□由④和⑥因此,p—> r, q T r 匕p v q T r。
⑶首先将p t qy r, -•((/?^^)v(p^r))化为合取范式。
p T q \z 厂 o -yp v <7 v r ,T q) \/ (p —> r)) o -i((-ip v^) v (-i/? v r))<=> p A —yq A -ir给出子句集\rp7 q\/ F ,p, -yq , 的反驳如下。
—7 q7 丫 Prq—>rq7 丫由①和② r由③和⑤ □由④和⑥①②③④⑤⑥⑦因此,p T qvr \= (j?->(7)v(/?^r)(4)首先将 p /\qf r, -i((pr) v ((? -> r))化为合取范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59
1(1). 用谓词公式表达语句“所有的运动员都钦佩某些教练”,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
解:
P(x):x是运动员,G(y):y是教练,R(x,y):x钦佩y。
原题量词表达为:
∀x (P(x)→∃y(R(x,y)∧G(y)))
此题错误较多:1. ∀x∃ yR(P(x),G(y)) 2. ∀x∃y(P(x)∧G(y)→R(x,y)) 3. R(x):x钦佩某些教练3. 将∀x(C(x)∨∃y(C(y)∧F(x,y)))翻译成汉语,其中C(x)表示x有电脑,F(x,y) 表示x和y是同班同学,个体域是学校全体学生的集合。
解:
学校的全体学生要么自己有电脑,要么其同班同学有电脑。
80%能正确解释。
5. 给定解释I如下:
个体域D:{-2,3,6};
个体常元a:6;
谓词P:2>1,Q(x):x≤3,R(x):x>5。
求出谓词公式∀x(P→Q(x))∨R(a)在解释I下的真值。
解:
R(a)总为1,故
∀x(P→Q(x))∨R(a)为∀x(P→Q(x))∨1=1
都能做对最后答案。
有的学生将D的每个元素代入求得,有的学生做法如上。
9(2). 指出谓词公式∀x∀y(P(x,y)∨Q(y,z))∧∃xR(x,y)的指导变元、量词的辖域、约束变元和自由变元。
解:
第一个x是指导变元,相应的辖域是∀y (P(x,y)∨Q(y,z));第二、四个x是约束变元;第三个x 是指导变元,相应的辖域是R(x,y);
第一个y是指导变元,相应的辖域是:(P(x,y)∨Q(y,z));第二,三个y是约束变元;第四个y 是自由变元;
第一个z 是自由变元。
即:
指导变元:第一个x,第三个x,第一个y
辖域:∀y (P(x,y)∨Q(y,z)),R(x,y),(P(x,y)∨Q(y,z))
约束变元:第二个x,第四个x,第二个y,第三个y
自由变元:第四个y,第一个z
约一半学生错在第一个X为指导变元时的辖域,错写为(P(x,y)∨Q(y,z)),其余的正确。
10(1). 求谓词公式∀x∀y(P(x,y)↔Q(x,y))→∃x∀yR(x,y)的前束范式。
解:
∀x∀y(P(x,y)↔Q(x,y))→∃x∀yR(x,y)=∀x∀y(P(x,y)↔Q(x,y))→∃u∀vR(u,v)
=∀x∀y(⌝P(x,y)∨Q(x,y)∧(⌝Q(x,y)∨P(x,y))→∃u∀vR(u,v)
=∃x∃y(((P(x,y)∧⌝Q(x,y))∨(Q(x,y)∧⌝P(x,y))∨∃u∀vR(u,v))
=∃x∃y∃u∀v((P(x,y)∧⌝Q(x,y))∨(Q(x,y)∧⌝P(x,y))∨R(u,v))
三分之一的学生出错。
1. ↔不化简2. 没有改变相同的量词,并将相同的量词合并。
3. 计算错误。
11. 构造∀x(P(x)∨Q(x)),∀x(Q(x)→⌝R(x)),∀xR(x)⇒∀xP(x)的形式证明。
解:
①∀xR(x) 前提引入
②R(e) ①US规则
③∀x(Q(x)→⌝R(x)) 前提引入
④Q(e) →⌝R(e) ③US规则
⑤⌝Q (e) ②④析取三段论
⑥∀x(P(x)∨Q(x)) 前提引入
⑦P(e) ∨Q(e) ⑥US规则
⑧P(e) ⑤⑦析取三段论
⑨∀x (P(x)) ⑧EG规则
此题出错较多:1. 误用量词的推理规则,如①∀xR(x) 前提引入②R(x) ①US规则 2.形式证明的格式不规范
15. 证明下面的推理:
“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是努力工作的。
每个努力工作而又聪明的人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某个人是科研工作者并且聪明。
所以,某人事业取得成功。
”
解:
命题符号化,个体域为人。
定义谓词P(x):x是科研工作者,Q(x):x努力工作,R(x):x是聪明的人,M(x):x事业取得成功. 前提:∀x (P(x)→Q(x)), ∀x((Q(x)∧R(x))→M(x)), ∃x(P(x)∧R(x))
结论: ∃x M(x)
构造形式证明
①∃x(P(x)∧R(x)) 前提引入
②P(a)∧R(a) ①ES规则
③P(a) ②化简规则
④∀x (P(x)→Q(x)) 前提引入
⑤P(a)→Q(a) ④US规则
⑥Q(a) ③⑤假言推理规则
⑦R(a)∧Q(a) ③附加规则
⑧∀x((Q(x)∧R(x))→ M(x)) 前提引入
⑨(Q(a)∧R(a))→ M(a) ⑧US规则
⑩M(a) ⑦⑨假言推理规则
⑪∃x M(x) ⑩EG规则
基本正确
补充:
1. 用谓词公式表达语句“本班的学生都已学过微积分”,个体域分别取ECNU的学生集合和本班的学生集合。
解:
个体域取ECNU的学生集合:
P(x):x是本班学生,G(x):x学过微积分。
则
∀x (P(x)→G(x))
个体域取本班的学生集合:
P(x):x学过微积分,则
∀x P(x)
个体域取ECNU的学生集合时出错较多:H(x): X是ECNU的学生∃x(h(x)→G(x))
2. 用谓词公式表达语句“班上无人恰给另外两个同班同学发过电子邮件”,个体域取本班学生的集合。
解:
p(x,y):x 给y 发过电子邮件,论域为班上学生。
原题量词表达为:
⌝ ∃x ∃y ∃z (p(x,y)∧p(x,z)∧(y ≠z)∧(x ≠z)∧(x ≠y )∧∀w(p(x,w)→((w=y)∨(w=z))))
正确解答此题的学生很少。
大都只表达了“给另个两个同学发过电子邮件”,忽略“恰恰”。
P81
2. 集合X={a,b,c}上的一个关系R 的关系矩阵如下(左),请写出这个关系。
(注:矩阵的第
1、2、3行以及第1、2、3列,分别对应X 中的元素a 、b 、c )。
解:
R={(a,a),(a,c),(b,b) ,(c,a),(c,c) }
全部正确
3. 一集合上的一个关系的关系图如上图(右)所示,请写出这个关系。
解:
R={(a ,a ),(a ,b ),(b ,a ),(b ,b )(c ,a ),(c ,d ),(c ,c ),(d ,d )}
全部正确
6. 设R 是X 到Y 的二元关系,S 是Y 到Z 的二元关系,证明(R ︒S)-1= S -1︒R -1。
解:
对∀x,y ∈R,
<x,y>∈(R ︒S)-1
⇔<y,x>∈(R ︒S)
⇔∃u(<y,u>∈R ∧<u,x>∈S)
⇔∃u(<x,u>∈S -1∧<u,y>∈R -1)
⇔<x,y>∈( S -1︒ R -1)
故(R ︒S)-1= S -1︒R -1
基本正确
7(2). 设R 、S 、T 都是X 上的关系。
证明:R ︒(S ∩T)⊆(R ︒S)∩(R ︒T),(R ∩S)︒T ⊆(R ︒T)∩(S ︒T)。
解:
对∀x,y ∈X,
<x,y>∈ R ︒(S ∩T)
⇒∃u(<x,u>∈R ∧<u,y>∈ S ∩T)
101
010
101
⇒∃u(<x,u>∈R∧<u,y>∈S∧<u,y>∈T)
⇒∃u(<x,u>∈R∧<u,y>∈S∧<u,y>∈T∧<x,u>∈R)
⇒∃u(<x,u>∈R∧<u,y>∈S)∧∃u (<u,y>∈T∧<x,u>∈R)
⇒<x,y>∈( R︒ S) ∧<x,y>∈( R︒ T)
⇒<x,y>∈(R︒S)∩(R︒T)
故R︒(S∩T)⊆(R︒S)∩(R︒T)
对∀x,y∈X,
<x,y>∈(R∩S)︒T
⇒∃u(<x,u>∈R∩S ∧<u,y>∈ T)
⇒∃u(<x,u>∈R∧< x,u >∈S∧<u,y>∈T)
⇒∃u(<x,u>∈R∧< x,u >∈S∧<u,y>∈T∧<u,y>∈T)
⇒∃u(<x,u>∈R∧<u,y>∈T)∧∃u (< x,u >∈S ∧<u,y>∈T)
⇒<x,y>∈( R︒ T) ∧<x,y>∈( S︒T)
⇒<x,y>∈(R︒T)∩(S︒T)
故(R∩S)︒T⊆(R︒T)∩(S︒T)
基本正确,少数学生叙述杂乱,表达不清。
或没看清题意,证明=
8.设X和Y都是有限集,|X|=m,|Y|=n。
问X到Y的不同的关系有多少个?
解:
共2mn个
大部分学生正确。
少数错写为mn
补充:
1.从m元素集合到n元素集合有多少个不同的关系?
解:
集合A到B的关系是A×B的子集。
若A有m个元素,B有n个元素,则A×B有m×n个元素。
故A×B有2mn个子集。
于是,从m元素到n元素集合共有2mn个不同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正确。
少数错写为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