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治平寺庄帐记
寻幽探胜京西麓
寻幽探胜京西麓作者:郑永华来源:《前线》2022年第06期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属太行山脉最北段,居太行之首,拱卫着北京城,有“神京右臂”之誉,确如一只宽厚的臂弯,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这里庙宇众多、人文荟萃,因此也有“京畿神山”之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千百年来,北京西山永定河地区既有龙脉绵延、风景秀丽的壮丽山水,也孕育了丰富多彩、和谐共生的寺庙文化,在古都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西山岩麓无处非寺明代《宛署杂记》感叹境内“寺庵宫观堂庙之多”,谓“今天下(释、道)二氏之居,莫盛于两都,莫极盛于北都;而宛平西山,实尤其极盛者也”。
晋唐时期,寺庙文化便在这里逐渐萌芽、发展。
辽金之后随着都城的建立与巩固,西山的寺庙宫观更如雨后春笋,迅速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明清西山地区有明确记载的寺庙宫观,就达二百三十余所,其中大部分位于城西二十到七十里之间的浅山区,尤以翠微山、寿安山、小西山、玉泉山、阳台山等地为多。
京西凭城可望的林荫山色,既是僧尼道侣的修行佳处,也成为都城人寻幽踏胜的风水宝地。
元代尹志平称“西山深处道人家,养道修真何处加”,又说自己“行遍天涯海角,未似西山心乐”。
西山的寺庙宫观,是善男信女祈祝还愿的场所,同时兼具雅诵、赏玩、交际诸功能,因而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休闲胜地,在京城文化繁荣的历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尤其是辽、金定都以来,在京城与西山之间往来者,络绎不绝。
明人《西山行》记为“华缘海会走都人,碧构珠林照城郭”。
《宛署杂记》亦称,京西阜成门、西直门之外,中贵世家“春而踏青,夏而寻幽,如高梁、白云、卧佛、碧云之会,冠盖踵接,壶榼肩摩,锦绣珠翠,笙歌技巧,哗于朝市。
此又非官民咸熙、情境之盛不能也”。
西山庄严肃穆的寺庙场景,与京城斑斓驳杂的俗世生活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对此盛景,明人王世贞有诗称:“西山二百寺,蝉缓琉璃刹。
”清代《日下旧闻考》则不无夸张地描述为“西山岩麓,无处非寺”。
西山十记文言文翻译
西山十记文言文翻译1. 游西山十记之一翻译出了西直门,过了高粱桥,路旁皆是杨柳,清溪如带,流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水草藻类萦绕,像是马鬣在风中飘荡,小鱼一条接着一条,忽然跳出水面,流水绵延,背依竹林,接着是一座古刹,绿叶浓郁,掩映着朱红的大门,寂静无人,惟闻鸟鸣花落。
经过响水闸,听见水声汩汩流淌。
到了龙潭堤,树木越发茂密,水面越发宽阔,这就是颐和园昆明湖了。
每到盛夏的时候,莲花十里如锦,风中满是浓郁芬芳,众多美丽高贵的女子聚在此处,列坐水边,浮杯饮酒,真是极为美丽的景致啊。
在青龙桥上歇息,桥有数武之高,有一寺庙依山而建,下临陡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
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
前方平坦开阔如镜,有溪流,旁植柳树,稻田处处,一片翠绿之中隐隐可见村落。
沿着溪水流向走,到功德寺,寺内宽阔而颇有野外的景致,前面清澈的溪流绕过,有一看似危险的小桥可以坐下歇息。
寺庙里的僧人大多能做农活,日已偏西,可以看见修道之人拿着农具戴着斗笠唱着歌归来。
有年老的僧人杵着拐杖在田间散步,水田因反光而泛白,青蛙鸣声此起彼伏。
啊,这就是田园生活的快乐啊,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了,遂晚上就歇在这里。
2. 西山十记文言文香山(香山寺)跨石踞岩,以山胜者也;碧云(碧云寺)以泉胜者也。
折而北,为卧佛(卧佛寺),峰转凹,不闻泉声,然门有老柏百许森立,寒威逼人。
至殿前,有老树二株,大可百围。
铁干鏐(ㄌ|ㄡˊ;质地纯美的黄金)枝(金黄色的树枝),碧叶纠结;纡(ㄩ;弯曲;)羲(日神羲和,借指为太阳)回月(树枝遮避日光及月光),屯风宿雾;霜皮(白色的树皮)突兀,千瘿(|ㄥˇ;树木上突起的赘瘤。
)万螺;怒根出土,磊块(石块)诘曲(ㄐ|ㄝˊ ㄑㄩ;弯弯曲曲)。
叩之,丁丁作石声。
殿墀(ㄔˊ;台阶上的平地)周遭数百丈,数百年以来,不见日月。
石墀整洁,不容唾(不允许唾液)。
寺较古,游者不至,长日静寂。
游西山十记原文及翻译
游西山十记(记一) 袁中道译文记一译文出了西直门,过了高梁桥,路旁皆是杨柳,道旁清溪如同衣带,流水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水草藻类萦绕,像是马鬣在风中飘荡,小鱼一条接着一条,忽然跳出水面,流水绵延,背依竹林,接着是一座古刹,绿叶浓郁,掩映着朱红的大门,寂静无人,惟闻鸟鸣花落。
经过响水闸,听见水声汩汩流淌。
到了龙潭堤,树木越发茂密,水面越发宽阔,这就是颐和园昆明湖了。
每到盛夏的时候,莲花十里如锦,风中满是浓郁芬芳,众多美丽高贵的女子聚在此处,列坐水边,浮杯饮酒,真是极为美丽的景致啊。
在青龙桥上歇息,桥有数武之高,有一寺庙依山而建,下临陡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
山腰有一阁楼,千峰仿佛成了它的羽翼般,怀抱着阁楼像屏风一样立着,此处常常沉积着流岚雾霭。
前方平坦开阔如镜,有溪流,旁植柳树,稻田处处,一片翠绿之中隐隐可见村落。
沿着溪水流向走,到功德寺,寺内宽阔而颇有野外的景致,前面清澈的溪流绕过,有一座高高的小桥可以坐下歇息。
寺庙里的僧人大多能做农活,日已偏西,可以看见修道之人拿着农具戴着斗笠唱着歌归来。
有年老的僧人杵着拐杖在田间散步,水田因反光而泛白,青蛙鸣声此起彼伏。
啊,这就是田园生活的快乐啊,我已经多年没有见到了,于是晚上就歇在这里。
1、原文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
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
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处矣。
憩青龙桥,桥侧数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级。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丛翠之中,隐见村落。
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
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
有老僧持杖散步胜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寓圃杂记 明 王锜
寓圃杂记明王锜●卷一○建都自五代以来,北虏侵我疆土,索我金帛,以宋太祖、太宗之继兴,终不能制。
下至靖康之变,尤不忍言,盖由所都非形势之地也。
胡元据有中国垂九十载,无复天理之可言。
天生我太祖扫除之。
推戴之初,即欲宅形势,以临中夏、御夷狄,故尝幸汴、幸洛,将幸关陕而还。
斯时中原之地,久为胡马所践,继以寇盗,民不聊生,六騑所过,率皆空城。
於是定鼎江南,以资兵食,而都北之志未尝一日忘也。
且以燕城为元旧都,形势可以制虏,因以封我太宗焉。
及上登极,即广旧邸为皇城,频年驻跸。
当时群臣不知睿意所向,屡请南还,因出令曰:“敢有复请者,论以妖言。
”于是,河南布政使周文褒等皆遭重罚。
自此基命始定,遂成万世之业。
虽殽、函之固莫能及矣。
永乐壬辰之后,大驾频征沙漠,搜剿遗孽,屡抵巢穴而归。
是则都燕之志,太祖实启之,太宗克成之也。
○封建汉高祖既为天子,大封同姓,枝大於干,驯致七国之变。
然中兴之业,卒赖后系。
唐之兴也,子弟皆有封爵,建宅以居京师,惟食其禄而已,国家缓急无所系焉。
降而至宋,宗室之封,必自遥授小官,渐进侯王,除拜之烦,盖无虚日。
其邸第散处两京,故有南西内外班之分。
历年既久,仅同民庶。
后遭金虏之患,无一人操尺寸兵以起者,此皆由封建不得其制也。
我太祖受命之初,首立藩辅,诸子自胜衣已上,皆册立为真王,其国皆处要冲之地。
制度仪从,不侈不俭,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
上无所专,下无所扰,圣子神孙,将遍天下。
真万世之良规也。
○宣庙平汉存赵宣德初,汉庶人高煦反。
报至,言其甲兵甚精锐。
上召杨文敏公等议,荣建亲征之策。
上难之。
荣曰:“陛下骨肉之患,非亲行不可。
”上从之。
夜拜阳武侯薛禄为大将军。
军行,大驾遂继发。
六军追至,在途雨下如注。
七日抵城下。
高煦方杀人祭纛,闻驾至,仓卒不能出城;若稍缓,则其势猖獗难制矣。
兵不血刃,罪人已得。
称请屠城,荣为救免,止坐其同谋者。
方奏凯,有告赵王谋反者,言其与高煦相连。
上复召诸大臣议,皆请乘破竹之势以取之。
西山十记之记四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西山十记之记四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
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
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
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译文
从香山寺沿着石阶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寺。
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冰似雪,水波荡漾。
一棵老树因雷击起火,树心空洞倾斜,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喧闹着流进石渠,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
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周围以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
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得耀人眼目。
阳光照射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
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也是这样。
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
那些一尺来长
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
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
明太祖实录卷_101-161
明太祖实录卷_101-161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洪武八年九月戊午朔祭周天星辰?己未,上遣使敕谕征虏左副将军曹国公李文忠,左副副将军济宁侯顾时等曰,孟秋遣尔代颍川侯等还,以息风霜之劳,今三越月矣。
曾得胡人消息否,可遣轻骑数十潜入其地,候其动静,如获其人,必得情实。
古人用兵,务知彼知己,以朕料,彼今年得种羊马颇牧,岂不为苟延之计,设若驱其残兵来寇边境,尔等当督三军一鼓而俘之,彼若不来,亦当坚垒壁谨斥候,以备不虞?辛酉诏改建大内宫殿上谓廷臣曰唐虞之时宫室朴素后世穷极侈丽习尚华羙去古远矣朕今所作但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切不用惟朴素坚壮可传永久使吾后世子孙守以为法至于台榭苑囿之作劳民费财以事游观之乐朕决不为之其饬所司如朕之志 ?癸亥狭西亡卒常德林等相聚为盗西安卫指挥使濮英捕斩之 ?甲子民有入内库理钞者误携钞以入门者执之以闻上曰彼误耳命释之 ?乙丑汰汉中府凤县西乡县丞簿 ?丙寅置蓝靛所于仪真六合之地设大使副使典吏各一人督种青蓝以供染事隶户部 ?戊辰上命湖广行省参政吴云使云南谓之曰今天下混一四夷宾服独云南一隅未奉正朔杀我使臣朕欲以兵取之恐劳师费财以伤远人卿能为朕作陆贾乎云对曰天命所在谁能违之第彼恃险远故阻声教臣奉陛下威德往告以大义晓以祸福彼必附顺若冥顽不从兴师未晚遂遣云行时元梁王使其臣铁知院等二十余人使漠北为大军所获送京师上释之命与云偕行至云南之沙,?禾唐,口铁知院等谋曰吾属奉使不达中道被执而还罪必不免于是共说诱云令胡服辫发诈为元使又逼令改易制书共绐梁王云不从以死自誓铁知院等知不可夺遂杀之梁王后知其事遣人收云骨送蜀给孤寺殡之云常州宜兴人仕元为端本堂司经改翰林待制洪武元年王师克元都以故官送赴京授弘文馆校书郎历渭南县丞刑部郎中磨勘司令刑部尚书出为湖广参政坐事被逮上素重其才至则释之遂有是命 ?己巳革福建行省宝泉局罢铸钱 ?甲戌改光禄寺为光禄司卿从三品少卿从四品司丞从六品典簿从七品录事从八品置所属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每署令一人从六品丞一人从七品监事一人从八品孳牧所大使一人从九品副使一人未入流 ?丙子故元将张致道合其党万人犯朔州不克复犯鴈门应州等地杀掠人畜甚众大同卫发兵捕致道斩之 ?己卯靖海侯吴祯都督佥事于显率备倭舟师自海道还京 ?癸未日中有黑子 ?山西理问所官坐出囚死罪刑部奏参政颜希哲王仲立等当连坐上曰司刑狱者理问也持案牍者吏也参政综理大纲其过在于失觉察耳命停其半俸?甲申,召中山侯汤和吉安侯陆亨还京。
宋朝政府对寺观的土地、赋役政策[1]
?----------------------- Page 1-----------------------宋朝政府对寺观的土地、赋役政策厦门大学历史系杨际平一、宋朝政府对寺观的土地政策宋朝政府对寺观的占田一直采取限制政策。
这一政策承之于唐朝,并延至元朝。
根据唐令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修订的日本《养老令·田令》第 35 条规定:“凡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园地舍施及卖易与寺”①。
此条规定应本于《唐田令》,原文应为“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为《唐令·田令》的第31条②。
《唐令·田令》所规定的官民应受田额都是占田的最高限额,意在抑制土地兼并。
《唐令·田令》第 31 条所规定的僧尼道士的应受田额:“诸道士、女冠受老子《道德经》以上,道士给田三十亩,女冠二十亩。
僧尼受具戒者,各准此。
身死及还俗,依法收授。
若当观寺有无地之人,先听自取”与第31条规定的“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其意自然亦在抑制寺观兼并土地。
唐建中元年(780)“均田制”名实俱亡后,《唐令·田令》的多数条款自然失效,入宋以后,更是如此。
但关于“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的规定却仍旧行用不替。
1999 年戴建国先生于天一阁发现的明钞本《天圣令·田令》第3 条即为“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③。
明钞本《天圣令》现存10 卷,自“《田令》卷第二十一”至“《杂令》卷第三十”。
《天圣令·田令》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凡7 条,其后曰:“右并因旧文以①日本《令集解》,吉川弘文馆昭和五十八年(1983)版。
《唐令·田令》的规定应既包括“寺”,也包括“观”,而《养老令·田令》则只讲“寺”不讲“观”,此或根据日本实际情况所做的修订。
蔚州志(光绪版 标点本)卷四
蔚州志卷四清庆之金著王立明标点志一地理志(中)山川水利附见山川石门山在城西南四十里,山下即石门峪。
两壁屹立,青绿相间,晓日初过,岚雨欲滴。
行人俨入画图。
《蔚县志》。
知县王育榞诗:一壑开万山,绿树缘翠壁。
曈曚晓日过,浮岚浓欲滴。
道左谁盘跚,烟云湿衣裼。
亲在画图中,画图亦可觌。
”邑人李舜臣和韵:一珩耸玉屏,双崖开峭壁。
岂系五丁凿,青翠浓欲滴。
曲径走老樵,湿雾沾衣裼。
岚外山鸟鸣,可听不可觌。
”《水经注》:祁夷水,今壶流河。
东径石门关北旧道,出中山故关也。
【案】当即代郡之天门关。
《魏书·灵征志》:天兴三年四月,有木连理,生于代郡天门关之道左。
魏泰常六年,车驾南巡,出自天门关,逾恒岭是也。
其后太延中,通莎泉治灵丘诸道既通,而此关遂废,故郦注云云。
或以为隘门,非。
详见《关隘》。
退虎岭在城西南七十里,通灵丘。
《旧志》。
玉泉山在城西南二十里,山半有寺、石泉飞瀑,称名胜焉。
同上寺碑。
魏、李二尚书尝读书于此。
江禹绪诗:闻说招提好,相将半日过。
游人怜水曲,佳士忆山阿。
坐听涛声远,杯衔柳色多。
老僧不解事,谁养右军鹅?魏象枢云:出郭晴峦近,崚嶒次递攀。
孤村浮涧外,一榻下云间。
夜听泉敲石,朝看虎渡山。
桃花开岭半,笔墨映斑斑。
李周望云:山寺近山阿,追寻缓辔过。
地幽人迹少,树密鸟声多。
石洞藏青霭,空亭复绿萝。
生平丘壑意,至此竟如何?楼高新月上,寺近晚钟清。
树动连山色,泉喧杂梵声。
白云溪水隔,野烧断桥横。
归去夕阳里,疑同阆苑行。
魏学诚《游玉泉寺访先大夫读书处》:先子当年此读书,与僧同占一峰居。
至今手泽留残碣,曾荷天言问草庐。
水绕园林犹曲折,花经风雨亦萧疏。
何时径入深山里,一榻长依梵呗余。
王育榞《和南屏宗伯韵》:碧刹倚山阿,白云天外过。
人烟闲地少,幽意石堂多。
曲径铺苔藓,巉岩挂薜萝。
劳劳名利客,披对意如何?李舜臣和云:北眺林花丽,南瞻翠巘清。
密云笼法象,乱石漱泉声。
樵径依岩窄,僧楼隔涧横。
烟霞足领略,身在画中行。
武书田《读环溪魏先生诗刻和韵》:尚书昔居此,我辈复追攀。
谢元淮年表
物 志稿 》 元 淮传 :父 为捐 ‘ 九 ”, 明 日报 出版 社 18 谢 “ 从 ’光 99年 版 6 4页 。 9
首》 自注 : 年分 发江 苏 。道光 四年《 十 苏州 府 志 》 未载 官 职 , 为不 入 流 者 。 应
1 8
河 北大 学 学 报 ( 学 社会 科 学 版 ) 哲
二十二岁即从政江苏一直沉沦于下僚直到道光五年1825年参加r陶澍所主持的漕粮海运淮北票盐改革等重大事件官职才逐步上升后来又主持淮南票盐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清代中期盐政荒弊的局面最后以四品盐法道致仕
21 年 1 0 1 O月 第 3 6卷 第 5期
河 北 大学 学报 (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 ) J u n l fHe e Unvri P i s p ya dS ca S in e o r a o b i ies y( hl o h n o il c c ) t o e
乡卢 绳 泗 ( 园 ) 集 题 词 。 墨 诗
浩 ( 莲 舫 ) 岭南 , 字 赴 于邳 州境 内见谢 元 淮题 壁 诗 , 大为赞 赏 。 与 王 士 钟 ( 余 ) 顾 禄 ( 卿 ) 熊 诗 性 、 铁 、 ( 谦礼 ) 唱和 。 相 12 8 2道光 二年 三十 九岁 清 明 , 协助 两江 总督
12 8 0嘉 庆 二 十 五 年 三 十 七 岁 春 , 荆 溪 县 董 同
友f 、 炳奎 ( 一裴 月波 ) 。九月 , 游 辞官返松 滋 。
11 8 1嘉 庆 十 六 年 二 十 八 岁 山 居 赋 闲 , 自谓 “ 此
中贫 亦得 , 十载悔风 尘” 。几月 一- 日, k - 生子谢 常生 。 11 8 2嘉 庆十七年 二十 九岁 继续 田园生 活 , 与 同乡邹世章 ( 村南 )表弟邹 承达 ( 园) 唱和 。 、 晓 相
《西山十记》(记五)翻译及习题
《西山十记》记五翻译及习题①香山跨山居岩,以山胜者也;碧云以泉胜者也。
②折而北为卧佛,峰转凹,不闻泉声,然门有老柏百许森立,寒威逼人。
③至殿前,有老树二株,大可百围,铁杆谬枝,虬碧叶结,迂羲回月,顿风宿雾。
④霜皮突兀,千瘿万螺。
⑤怒根出土,磊块洁曲,叩之丁丁作石声。
⑥殿墀周遭数百丈,数百年来不见日月。
⑦石墀整洁不客睡。
⑧寺较古,游者不至,长日寂静,若盛夏晏坐其下,凛然想衣裘矣。
⑨询其名,或云婆罗树,其叶若疏。
⑩予乃折一枝袖之,俟入城以问黄平倩,必可识也。
⑾卧佛盖以树胜者也。
⑿夫山刹当以老树怪石为胜,得其一者皆可居,不在整丽。
⒀三刹之中,野人⒁宁居卧佛焉。
[提示]本文是袁中道《西山十记》中的记五。
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京香山附近三大名寺的秀丽风光,并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
《西山十记》翻译香山寺建在山岩上,以山取胜;碧云寺以泉取胜。
转弯向北是卧佛寺,山峰转凹,听不到泉水的声音。
卧佛寺的门前有许多苍老的柏树伫立着,寒威逼人。
到了殿前,有两株老树,非常粗,像铁一样的树干,像黄金的树枝,枝叶茂盛遮住月亮。
白色的树皮突兀着,树干上有许多的突起,树根长出了土层,露出的树根坚硬像石头形状弯弯曲曲的,敲击它会发出像敲石头那样的丁丁声。
大殿的台阶周围百丈内,几百年来不见日月。
石阶很整洁。
寺院古老,少有游人造访,整日都很寂静,如果炎热的夏天坐在树下,寒冷的想穿上裘皮衣服。
询问它的名字,有人说叫婆罗树,它的叶子像蔬菜的叶子。
我于是折了一枝装上它,等待进城后询问黄平倩,他一定可以认识。
卧佛寺以树取胜。
山寺应当以古树和怪石取胜,如果具备其中之一就可以居住,不在它的整齐秀丽。
三座古刹中,我宁愿住在卧佛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至.殿前,有老树二株()(2)询其名,或.云婆罗树()2.第③句中“屯风宿雾”的意思是:()A.风当屯,雾当宿,形容枝多。
B.使风屯聚,使雾停宿,形容枝叶繁密。
C.风要停,雾要散,形容叶密。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三十一卷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三十一卷目录顺天府部艺文七〈诗三〉白塔寺明刘基送人还燕高启晚出丽正门和宋学士李孝光谒文丞相祠姚广孝石经山前人又前人又前人巨马河前人蓟门前人国子监彝伦堂前石晷袁珙刘秉忠墓袁廷玉出居庸关袁忠彻过海印寺孟洋九日同诸公登海印寺镜光阁胡侍登镜光阁袁帙从破寺入鸬鹚谷王嘉谟经海印废寺朱大启蘋婆果曾棨居庸关前人清凉寺前人芦沟桥北上杨荣蓟州桃花寺题壁诗无名氏涿州行杨士奇东郭草亭前人陪祀长陵前人随驾宿龙虎台金幼孜度居庸关李宗枢过居庸关苏祐过居庸李继本居庸词胡俨过芦沟前人越桥前人宿河西务靳贵河西务樊阜吊刘谏议祠陆深黄金台无名氏谒楼桑先主庙谭贞良游盘山寺诗薛瑄夏日出文明门前人谒文丞相祠章懋谒文山祠顾清谒文丞相祠黄仲昭春日游海印寺李时勉龙潭前人登小西天石经寺作张循占居庸感事张宁西山道中刘大夏燕九日吴宽仰山寺观姚少师像前人宿河西务遇雪前人河西务郑伯兴郊观斋居柬边乔二太常作李梦阳游朝天宫前人三忠祠前人上巳过海印寺前人元明宫行前人河西务柬谈地官江以达谒景陵许国刘谏议祠王鏊金台怀古张泰大圆通寺王直玉泉前人夏日过韦园作陶望龄石鼓歌何景明元明宫前人谒泰陵前人题三忠祠前人涿鹿道中作前人慈恩寺前人居庸关许天锡居庸二首边贡度飞虹桥诗朱维京石鼓诗唐之淳上方山冯有经过张华故宅姜应甲居庸关徐将军席上郑珞石鼓诗程敏政宿清化寺前人刘谏议祠前人与李宾之游海云寺前人谒陵憩土城瑞光寺前人朔日昌平城登览王慎中望居庸关前人镜光阁范言元明宫顾梦圭漷县行前人夜泊杨村前人普惠寺陈沂芦台峭帆亭张斛居庸关释梵琦潞河舟中作陈师入居庸关应云鷟通州相城呈同事诸公二首邵宝九日游元明宫南大吉杨柳青谢迁晓发潞河作前人石鼓歌李东阳西山三首前人游朝天宫前人广福观前人舟发张家湾宿河西务作前人登燕昭故台骋望王讴过直沽城王洪题金台驿祝颢黄金台邹缉元明宫韩邦靖芦沟桥西村庄钱薇立秋日芦沟送新郑少师嵇元夫职方典第三十一卷顺天府部艺文七〈诗三〉白塔寺明刘基物换星移事已迷,重来此地惑东西。
西山十记--袁中道
西山十记--袁中道记一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树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
小鱼尾游,翕忽跳达。
亘流背林,禅刹相接。
绿叶秾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
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
每至盛夏之月,芙容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处矣。
憩青龙桥,桥侧数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峰。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丛翠之中,隐见村落。
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
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
寺僧多业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
有老僧持杖散步塍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
记二功德寺循河而西,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
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巉石中,悄然如语。
至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结雪,汇于池中。
见石子鳞鳞,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宝妆施,荡漾不停,闪烁晃耀。
注于河,河水深碧泓淳,澄澈迅疾,潜鳞了然,荇发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齿相次。
间以独木为桥,跨之濯足,沁凉入骨。
折而南,为华严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
又有大士洞,石理诘曲,突兀奋怒,较华严洞更觉险怪。
后有窦,深不可测。
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嫋嫋濯濯,封天蔽日。
而溪壑间民方田作,大田浩浩,小田晶晶,鸟声百啭,杂华在树,宛若江南三月时矣。
循溪行,至山将穷处,有庵,高柳覆门,流水清澈,跨水有亭,修饬而无俗气。
山余出巉石,肌理深碧,不数步见水源,即御河发源处也。
水从此隐矣。
袁中道:1570—1623年,字小修,湖广公安县人,万历丙辰(1616年)进士。
曾任徽州府教授,迁国子博士,升南京吏部主事、吏部郎中等职。
工待文,长于游记文学。
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提倡崇尚自然的文章风格,反对仿古,时称“公安体”。
著有《珂雪斋集》。
记五本文为作者的西山十记中的第五篇;西山是指北京西郊的群山,是北京名胜景点之一。
右苏文忠公与乡僧治平原文
右苏文忠公与乡僧治平原文
《治平帖》是苏轼书写的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
此帖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时年约30余岁。
该帖笔法精细,字体遒媚,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正如赵孟頫所称“字划风流韵胜”,并誉之为“世间墨宝”。
原文
轼启:久别思念不忘,远想体中佳胜,法眷各无恙。
佛阁必已成就,焚修不易。
数年念经,度得几人徒弟。
应师仍在思蒙住院,如何?略望示及。
石头桥、堋头两处坟茔,必烦照管。
程六小心否,惟频与提举是要。
非久求蜀中一郡归去,相见未间,惟保爱之,不宣。
轼手启上。
治平史院主、徐大师二大士侍者。
八月十八日。
姑苏探胜(十七):石湖上方山(中)
姑苏探胜(十七):石湖上方山(中)2013-06-06 06:11:59先看一下《南巡盛典》里的这幅图。
画的是治平寺石湖草堂。
《南巡盛典》是记述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高宗弘历途经直隶、山东四次南巡两江两浙的情况。
说明乾隆确实到过石湖,到过治平寺和石湖草堂。
这篇博文就从治平寺写起——第一张图是治平寺的东大门。
前有〈治平寺遗址〉的勒石。
我们是由上方山过来从南门进入的——石湖西岸上有横山,共为三峰。
由南而北曰吴山,上方山,磨盘山。
明代嘉靖年间的蔡羽作《石湖草堂记》记载:“吴山、楞伽、茶磨并缘于湖”。
楞伽山,即上方山;磨盘山,即茶磨山。
治平寺位于上方山磨盘山以南,有锦宫城之别称。
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由僧法镜主持所建,初名楞伽寺。
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改为治平寺。
嘉靖元年(1522年)寺僧智晓曾在寺内的环翠轩、深秀堂、湖山堂、竹亭、石湖草堂遍植海棠。
石湖草堂、竹亭由同时期的苏州文人唐寅、文徵明、王守、王宠、汤珍等倡仪重修,曾珍藏著名画家巨然的名画和苏东坡手帖等。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寺中曾建“五贤祠”祭祀纪念。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请句容宝华山慧居寺方丈选戒僧润恒来主持,翌年重立寺。
乾隆南巡时,又盖行宫宝座,修筑御道等建筑。
以后在长期的岁月中时毁时建,现在看到的是1996年加以整修后的面貌——建筑是可以重建,再建,但古树却不能新植。
这棵银杏树应该是见证过很多的历史,也许还看到过乾隆呢。
治平寺东侧就是石湖草堂——据资料称: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智晓于寺后筑石湖草堂,明代蔡羽《石湖草堂记》云:“左带平湖,右绕群峦,负以茶磨,拱以楞伽,前阴修竹,后拥泉石,映以嘉木,络以薜萝,然群翠之表。
”明唐伯虎、文征明、王守、王宠、汤珍常在此雅集。
文征明为草堂题额,唐寅书联。
后人曾在此立五贤祠,纪念五人。
乾隆南巡时特赐联额——过石湖草堂,有上山道,通湖山堂(望湖楼)——“湖山堂”座西朝东,背倚磨盘山,面向石湖水。
在其香居茶馆里
在其香居茶馆里
无
【期刊名称】《快乐学语文》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作者介绍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字子青,四川安县,人。
他早年接近与参加革命,流落上海时,与成都省立第一师范的同学艾芜相遇,开始练习写作,并向鲁迅先生请教。
【总页数】1页(P1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0
【相关文献】
1.一篇暴露国统区抗战痼疾的讽刺文学杰作--读沙汀的讽刺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J], 赵莲娜
2.试论国统区抗战小说创作的有效性及影响限度——以《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为例 [J], 布小继;马建荣
3.抗战时期大后方兵役讽刺文本之比较——以《在其香居茶馆里》、《两代》为例[J], 张莉
4.谈《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情节 [J], 李卫东
5.浅析沙汀小说的讽刺艺术--以《在其香居茶馆里》为例 [J], 刘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设施的近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设施的近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设施的近义词、同义词如下:近义词:【办法解释】: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义词:【举措解释】:举动;措施用设施的造句:1、这所学校的硬件设施十分齐备。
2、请不要在公共设施上随便涂鸦。
3、提高警惕,严防盗窃分子破坏铁路设施。
4、现在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我们要因利乘便,加快我省交通、能源、农业的建设步伐。
5、我家里家电设施齐备。
6、香港的道路设施管理非常好,尽管地小人多,但大家却能遵守规则,使道路非常顺畅,四通八达。
7、该城发展扩张迅速,其交通基础设施很难望其项背。
设施在汉语词典的解释:(1) [installations]∶为某种需要而建立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2) [plan]∶安排;布置引证解释1. 措置;筹划。
《淮南子·兵略训》:“昼则多旌,夜则多火,暝冥多鼓,此善为设施者也。
” 唐柳宗元《答周君巢书》:“ 宗元始者讲道不篤,以蒙世显利,动获大僇,用是奔窜禁錮,为世之所詬病,凡所设施,皆以为戾,从而吠者成羣。
”《三国演义》第一○二回:“ 懿唤诸将曰:‘ 孔明如此设施,其中有计。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碧碧》:“飞砖掷砾,攻击久之。
母置若罔闻,翁媪亦觉索然,但发恨声,曰:‘且去休,且去休,自有设施在后。
’” 叶圣陶《倪焕之》十二:“如果教育永远照老样子办下去……那岂不是一辈子都不会有健全开明的社会了么?于是对于目前的新设施,竟同爱着生命一样,非坚决地让它确立根基不可。
”2. 谓施展才能。
汉王充《论衡·定贤》:“有高才洁行,无知明以设施之,则与愚而无操者,同一实也。
” 唐罗隐《谗书·辨害》:“苟君臣上下之不正,虽抱空器,奚所设施?”《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而今世上只重着科目,非此出身,纵有奢遮的,一概不用,所以有奇巧智谋之人,没处设施,多赶去做了为非作歹的勾当。
”3. 布施。
唐柳宗元《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所设施者有问焉,而以告曰:‘性,吾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之废兴虽系乎数而事之理乱实由乎人西北距太原城二十里有诏以治平名其寺者即古并之云溪也道人陨公当居焉有能诗□颇为缙绅先生所推重陈文惠之镇并也□□□□□贲山谷由是檀施交至就座之徒晨暮恭请惟恐其后逮陨公没数十年间皷板钟□寂寥不嗣我有田畴他人是保颓垣坏屋仅有存者中有义永落□未几为众所推遂主其事义永虽攵藻□逮陨公而业履精进过之□衲之外无余资所谓拾枯松煮瀑布者也复故起废殿宇屹然可观呜呼余之所谓事之理乱必由乎人者岂不信哉然执劵诛负之家未尽去门而其徒已有诬告者矣邑大夫张公神明其政乃日义永之干局豪户之兼并吾兴闻之矣遂首正其罪仍以状闻师庭尽根栝旧产以付义永又命刻石以记之余既嘉义永之能嗣家风又喜吾邑大夫之政虽深山空谷之中幽微必独因援笔记之而无辞大观二年五月望日晋阳焦稹序并书西山治平寺庄帐记大观二年(宋徽宗1108)五月十五日碑连额高二尺七寸广二尺五寸五分,二十行,行十八字。
额题八字均行书,今在阳曲县西三十里虎狼山治平寺 西山治平寺庄帐记并序 注:1、寔:shi 同“实”;放置;此2、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3、贲:(1)贲b ì 1. 文饰,装饰得很好:~临(贵宾盛装来临)。
(2)贲 b ēn 通“奔”。
急走;逃亡4、陈文惠: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别称陈文惠谥号"文惠"在任河东路转运使时,他见这一带(今山西)土地贫瘠,出产不丰,许多人都靠开采煤铁为生,而当时煤炭和铁矿的税都是很重的,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
陈尧佐就上奏朝廷,请求免除煤税,减轻铁税,朝廷批准了。
这样,公煤铁两项一年就少征收数十万两银钱的税。
北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徙并州。
任并州知州(1025-1027),每次汾水暴涨,陈尧佐替他们在汾水两岸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赖其利5、檀施:布施;施主6、皷:同鼓7、钟□:这里的框框里的字是个鱼字头下面一个六,查不到是什么字8、落□:这里的框框里的字是髟犬,髟biao 指毛发下垂的样子 9、嗣:继承10、攵:攵p ū古同“攴”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
11、□衲:原文框框字是上面一个好象是亏但要出点头的字下面是个皿字底,怀疑是盂劵:拼音是juàn ,总笔画是8笔,意思是同"倦";止 12、邑: ①古代称侯国为邑〖state 〗 邑,国也。
——《说文》。
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敝邑。
古国邑通称。
”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13、栝gu ā古书上指桧树。
箭末扣弦处:箭栝。
矢栝。
多年生草本植物,爬蔓,果实椭圆形。
根和果实均可入药。
通称“栝楼”。
栝 ti ǎn 拨火棍。
14、 望日:每月阴历15译文万物的废弃兴旺虽然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然而实际上是不容易理出头绪的。
太原城西北二十里的位置有个地方,有处古寺。
皇帝下诏书命名为“治平寺”是对古寺僧人的尊敬,这里风景秀丽只有有道行的人才能在此修行。
常有人在诗中提到这座古寺而这些诗在官场中也很风靡。
陈文惠在并州时…………(此处原文少5字)逃亡到山谷之中的庙中作了布施后就在庙里住下,早晚惶恐生怕被捉。
这数十年间一片荒芜,钟鼓木鱼也没了声音,四下里都非常的寂静空旷,没有声音的。
有个叫义永的得到大家的推崇继承了这里的田地以及毁坏的屋舍,开始重修此寺庙。
义永非常用心的打理着,认真计算花费,到最后除了最基本的修行用具和衣衫外再没有其他资产。
这就是所谓最清贫的日子吧:捡枯枝取暖,煮白水充饥。
而在这样的日子里,把节约的经费都用在寺庙重建上,使废弃的大殿重新展现风采,香火重现,真是太了不得了。
义永为修庙宇不但用了所有家资还有了外债本人因此搞的疲倦不堪,而他人不见义永之苦只见到焕然一新的大殿,觉得他一定有了很多私藏,私下议论的很多,更有甚者他的徒弟都生了嫉妒之心,向官府举报义永。
邑大夫张公非常的清政,明察秋毫。
说义永为修寺庙已经散尽家财哪有贪污一说,于是把诬告的人治了罪帅庭把寺庙周边的树木、旧产业折算金额后补偿给义永,以资奖励。
同时又命人刻此碑把这些事记载下来,一个是表示对义永的褒奖另外也是为了让义永的这种精神能发扬下去。
我们的邑大夫真是勤政爱民的好父母官呀,对这样在深山幽谷里的案件还如此关心认真办案,所以对我来讲为它写写碑记更是应该做的事情了。
1108年5月15晋阳焦稹给本碑作序并负责书写序文1.《太平寰宇记(共9册)》是北宋初期一部著名的地理总志2.大通监:宋太平(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共计近8年)兴国四年(979)置.属河东路。
故治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八十里西冶村。
《太平寰宇记》称:大通监管东、西二冶,西山冶取狐突山铁矿烹炼。
太平兴国七年移往唐明镇,金废。
3.羊肠:羊肠坂(阳曲)见附件 4.舆:yú,形声。
从车从舁( yú)声。
本义:车厢;疆域5.嘉祐四年:1059年。
嘉佑(1056年9月-1063年)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
苏洵有同名著作《嘉佑集》。
6.癸酉:gui you 天干甲日和己日,北京时间(UTC+8)17时到19时,就是癸酉时7.墜:坠8.长编拾补:南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一部记载北宋九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极高。
该书原有九百八十卷,因卷帙庞大,传写刊刻不易,自元以后,世鲜传本。
至清代,传钞本仅剩一百零八卷。
今本五百二十卷,乃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南宋杨仲良曾取李氏书改编为纪事本末体,撰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一百五十卷。
清人秦缃业、黄以周等即利用杨书,还原为编年体,以补李书《四库》辑本之佚文,其中杨书缺略者,旁采他书,加注于下。
其余典籍所引《长编》原文或注语,亦均加采辑,纂成《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六十卷。
此书起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四月,止于钦宗靖康二年(1127)五月,为研究北宋历史的重要资料9.废坠:亦作“废队”1.衰亡;灭绝。
(2).因懈怠而中止。
10.陶节夫:崇宁((1102年-1106年)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初,为讲议司检讨官,进虞部员外郎,迁陕西转运副使,徙知延安府。
以招降羌有功,加集贤殿修撰。
筑石堡等四城。
石堡以天涧为隍,可趋者唯一路,夏人窖粟其间,以千数。
既为宋有,其酋惊曰:"汉家取我金窟埚!"亟发铁骑来争。
节夫分部将士遮御之,斩获统军以下数十百人。
夏人度不可得,敛兵退。
连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节夫是帅才,宋与西夏战之唯一大胜,节夫功不可没。
因属新党,评价很低。
按太平寰宇记西山冶在大通监西文谷内此宋时言西山所由仿今山西通志谓山在羊肠之南出阳曲交城间面汾川者为太原之西山如婴山蒙山龙山卧虎山仁山崖山壶屏山者皆是方舆纪要蒙山在太原西北五里其山连互深远或以为北山或以为西山又引宋白曰大通监本古交城地舆通志说悉合是则西山者通指郡山面汾水者言因不独一峰一壑已也通监长编太平兴国四年五月戊子毁太原旧城以榆次县为并州七年二月复徒并州于三交寨注去三交寨即阳曲县嘉祐四年十月癸酉复以并州为太原府记作于大观二年其云距太原城二十里仍即指太平兴国七年所徙三交寨而言为今阳曲县地治平寺据今县志在今城西二十里虎狼山宋大观二年立舆碑所言二十里者稍不合或志误耳陈文惠名尧佐字希元关中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赠司空事具宋史本传又据长编天圣三年三月丙子徙知河南府枢密直学士陈尧佐知并州文惠帅太原颇有惠政史言其植柳数万本以捍汾流民赖其利此记云文惠镇并阙贲山谷檀施交至是能修举废墜者又云以状闻帅庭案大观二年帅太原者为陶节夫见长编拾补及宋史译文:按《太平寰宇记》记载大通监管东西二冶,即东山冶、西山冶。
这是宋朝时期“西山”这个称呼的来由。
就象如今的《山西通志》记载:太原的西山在阳曲南,是阳曲和交城的分界。
就像婴山、蒙山龙山卧虎山仁山崖山壶屏山等都是各行政地域的分界线一样。
重点看蒙山在太原西北五里那个地方山脉连绵称北山或称西山都是有可能的。
再引用宋《大通监》讲是指和古交相交之处,那按通志所说的西山应该就是指这附近的一带所有临近汾河的山脉了肯定不会只是单独的指一座山峰而已。
查并州旧史,在历史上有几次行政中心的转移。
公元979年5月戊子日的时候毁太原旧城,并州行政中心转到榆次县。
979年2月又将并州行政中心转到阳曲县。
1059年10月癸酉日并州行政中心再回太原。
这里讲的距城二十里为阳曲县治平寺,应该是指979年并州行政中心转到阳曲县时候的距离阳曲县的相对地理位置。
这个城和大观二年记的太原城稍有点不一致,也可能是通志记载错误也有可能的。
陈文惠名尧佐字希元,是关中人,作官作到同中书。
死后追封“司空”之职。
据宋史本传和长编中所提到陈文惠在并任知府的几年中广修水利为了治理汾河植柳树数万棵,让广大的百姓受益极大。
逃亡到山谷之中的庙中作了布施后就在庙里住下到庙荒废。
再到重修大殿时发生的状告事件,查资料了解当时负责这个案件的是陶节夫,这些情况可以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和宋史中具体查询到。
附--引深学习:1)“劵”和“券”有什么区别?券--【1、quàn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2、xuàn通称“拱券”[arch]。
桥梁、门窗等建筑物上呈弧形的部分劵-- juàn 《说文》劳也。
《徐曰》今俗作倦。
《正字通》与契券之券异。
券从刀,此从力。
2)《羊肠坂》羊肠坂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马不胜鞍。
老来行路先愁远,贫里辞家不觉难。
衣上风沙欲憔悴,梦中灯火忆团栾。
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
据查,古书记载的“羊肠坂”地名共三处,一在晋城,一在壶关,一在太原阳曲县。
就元好问所吟《羊肠坂》,有人认为指晋城,有人认为指阳曲,莫衷一是。
单从诗的题目和内容来看,无法分辨。
但可另辟蹊径,加以辨析。
元好问经过泽州时写过一首《天井关》:石磴盘盘积如铁,牛领成创马蹄穴。
老天与世不相关,玄圣栖栖此回辙。
二十年前走大梁,当时尘土困名场。
山头千尺枯松树,又见单车下太行。
自笑道涂头白了,依然直北有羊肠。
依好问习惯,经常会在旅行途中写一串串“见闻”,暂定好问笔下的羊肠坂就是泽州(今晋城)羊肠坂,《羊肠坂》与《天井关》就可视为姊妹篇。
泽州羊肠坂在天井关之南,地理上毗连。
作者由山东经泽州回故乡忻州,由南往北走,先过羊肠坂,后上天井关,作诗顺序为先写《羊肠坂》,后写《天井关》。
《羊肠坂》首句“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马不胜鞍”给人这样的场面,好问骑马向北走,向北望,归乡心切。
末句点明自己所处位置“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
《天井关》末句“自笑道涂头白了,依然直北有羊肠”照应《羊肠坂》,过羊肠坂时写下“今在羊肠百八盘”,过天井关时写下“依然直北有羊肠”,暗含之意为:“我业已过了泽州羊肠坂,又过了天井关,天井关以北仍然有羊肠(羊肠一样的路或遥指阳曲羊肠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