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 ppt课件
VSPlog与合成记录 对比
井旁道与VSPlog 对比
标定判别标准之一:
深
VSP
声波、VSP提供的时SP 深关系GAM一E 致AC
度
AC
标定判别标准之二: 单井时深关系与区带综合速度一致
综合速度
标定判别标准之三:
区域标准层、特殊地质体反射层一致
合成记录
S742
自然电位 742
咖马
声波
火 成 岩
存在问题和不足——技术
(1)构造解释的速度陷阱和时深转换精度问题。 如何建立准确的空间速度场实现变速时深转换
(2)岩性、地层、微构造等隐蔽性圈闭的识别率、描述精度仍然较低。
(3)断层封堵性研究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 (4)非均质性储层、薄储层和裂缝性储层的预测描述能力差。
(5)潜山风化壳和内幕储层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描述困难。
前言
勘探对象 地质需求
•复杂断块、潜山
构 造 •高陡构造 解 •逆掩推覆体 释
•低幅度构造
断裂 大小 形态 幅度
资料要求
高信噪比 高成像精度
岩性解释
分析地震剖面上的地层整合、不整合、削蚀、 顶超、底超等接触关系建立正确的地震相、地 震层序;
根据地震层序、地震相建立的沉积相(如冲积 扇、河道、三角洲、砂坝、浊积岩等)储集体 进行解释;
层位识别(标定)是地震解释的基础
标定方法
地震剖面解释----地震层位标定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VSP标定 邻区引层 时深转换尺
地震解释基本步骤
1、合成记录
Sp gamma v S(t)=w(t)*R(t)
nen yao
深 度
钻井岩 性剖面
Q3-g10 Q2-1 Q2-2 Q2-3 Q2-4 Q2-5 Q1-1 Q1-2 Q1-3 Q1-4
03地震资料解释基础-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1
2.3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2.3.1 反射波的识别标志
反射波对比的四大标志: (3)同相性。同一个反射波的相 同相位在相邻道上的射线路径或 到达时间相近,振动图也相似, 形成一条平滑的、有一定延续长 度的同相轴。它是一条圆滑的曲 线或直线,而来自同一界面的反 射波,其不同相位的同相轴应彼 此平行,即波的相干性。 (4)时差规律变化。同一界面的 反射波,相邻道的时差变化规律 应该是相同(水平界面)或规律 变化的。
1) 去伪存真;
2) 解译同相轴,并 赋予地质含义;
3) 对地质层位给予
立体空间的完整 的描述。
T1—上第三系底界反射 T2‘—下第三系东营组底界反射 T2—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底界反射 T3—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段底界反射 T6—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中部第二套油页岩反射 T7—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底界反射
基干测线对比——解决大套构造层对比,确定解释层位等问题。 基干剖面的选择原则:(a)地层最全;(b)构造要简单,但 要突出主要构造;(c)接触关系要最丰富典型;(d)选择剖 面网,闭合追踪。 全区测线对比——解决构造层和各解释层位的全区对比问题; 复杂剖面对比——对于重点地区的复杂剖面段(如断层、挠曲、 尖灭、不整合、岩性变化等)以及有兴趣的现象(如平点、亮 点等),需要进一步解释。
2.2 合成地震记录与层位标定
2.2.4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小结
1)合成地震记录的目的是得到正确的时深关系,以便将 深度域的各种测井曲线与时间域的地震剖面进行对 比,建立地质层位与反射同相轴的对应关系。 2)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一致性是判断时深关系 是否正确的手段,两者的一致性并不是合成地震记录 的目的,因此在合成地震记录过程中应该很好地处理 “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3)合成地震记录基于反射系数和子波的褶积,地震子波 对合成地震记录有着重要影响。
03地震资料解释基础-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2
2.6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
2.6.1 地震构造图的基本概念
3.构造图比例尺和等值线距的选择 等值线距是指构造图中相邻等值线间的差值, 对等深线来说,就是每隔多少米划一根等深线。对 t0时间线来说,就是每隔多少毫秒划一根等时线。
等值线距越小,反映得越精细。因此等值线距 选择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反映构造的详细程度,并 照顾到图面的清晰度。 一般来说应考虑到资料的好坏程度和地层倾角 的陡缓。
2.6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
2.6.1 地震构造图的基本概念
3.构造图比例尺和等值线距的选择 构造图的精度反映在作图比例尺和等值线距的 大小上。
比例尺越大,构造图反映得越精细,因此,在 作图时选择比例尺,应根据测线的疏密,地质任务 的要求,地质情况的复杂程度,资料的质量好坏等 因素考虑。 在构造复杂、资料较好的情况下,应选用较大 的比例尺;在构造简单或资料较差的情况下,则宜 选用较小的比例尺。
2.6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
2.6.1 地震构造图的基本概念
1.构造图的分类 根据等值线参数的不同,地震构造图可分 为两大类:等t0图和等深度构造图。 等t0图可由时间剖面的数据直接绘制,在 地质构造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反映构造的基 本形态。但其位置有偏移。 由于地震勘探中界面的深度有法线深度、 视铅直深度和真深度的区别,所以深度构造图 也相应有三种。
(3)标数据。把所取的数据标注在平面图相应的 位置上,在测线交点处,各条测线的数据都应写上。 同样,尖灭超覆等数据也要标注齐全。
1000ms
2.6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
2.6.2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
(4)标注断点。在断 距不大的情况下一般只标注 断层上盘位置(但也有上、 下盘位置都标注的,特别是 在断距较大时)。除标出断 点位置外,还应注明落差大 小。(落差即为上下盘间的 垂直距离,如右图则是A与B 两点的垂直距离)。应注在 断点符号的上角,此外还需 标注断点处标准层的深度值, 标法见右图。
001地震勘探原理及解释方法简介
为什么入射 角是直角?
信号太弱,信噪比太低
第三步:水平叠加
把同一点的反射信
S
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
号经过处理以后,进
行相加,从而可以加
强信号去除噪声
•T0=2H/V
R
多次迭加的观测系统
• 如图所示,24道接收,炮点 位于第一个检波器位置上, 每放一炮,炮点随整个排列 一起向前移动三个道间距 (d=3delt(x)),这样就组成 了四次迭加的观测系统。O1 点放炮的第19道,及其它点 放炮的13道,7道,1道均来 自共反射点R1
?
常规动校正
四次项动校正
视各向异性动校正
接 收 方 式
一点激发
多点接收
返回
几个单炮实例
不同地表条件下的单炮记录
二 进 制 增 益 控 制 系 统 实 例
随机干扰波
折射1 折射2 有效波
面波1
面波2
沙漠地表
区域异常振幅压制前后单炮记录
TR. 1--120
TR. 361--480
单炮记录
地表 基准面
第二步: 静校正
• 沿地震观测线的地形是起伏不平的。表层介质不 均匀,厚度也沿横向变化。这样势必导致反射波 因表层异常产生时差,直接歪曲地下深层的构造
形态。为此,为了消除表层影响,选择一个统一
的基准面作表层校正,由于这种校正与反射波的 传播时间无关,每一个记录道只有一个校正值,
所以称为静校正
第一步:自接自收的地震勘探
• 在地表平坦的情况下, 接收到的地震记录与 实际的地层形态一致, 此时我们看到的地震 剖面就是对应的地下 结构 • T0=2H/V
T0
H,V T0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资料普遍,花费 很少,可以灵活 调整,实现较好 的标定效果,因 此最为常用。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AC
SP ILD
地震 子波
- +
反射系数 贡献分析
合成地 震记录
井 旁 地震道
TI
气 油
TII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华东)
相位对比
• 在剖面内进行反射波对比时,优先选择振幅强、连 续性好的同相轴进行对比追踪。
(华东)
波组对比 • 波组:是指比较靠近的若干个反射界面产生的反射
波组,一般是由某一反射标准层及邻近的几个反射 波组组成,能连续追踪,具有较稳定的波形特征, 各波出现的次序和时间间隔都有一定的规律。
• 波系对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波组所组成的反射波
(华东)
§2.2 反射波对比
• 反射波对比就是在地震资料(一般是剖面)内对比 解释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 • 对比原则: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界面或薄层组的反射 波在相邻地震道上表现出相似的特点。 • 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识别标志: –振幅显著增强;
–波形相似; –同相性; –时差变化规律;
(华东)
反射波的识别标志
(华东)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的任务是:
①确定标准反射层及其相当的地质层位,研究地层的 厚度变化及其接触关系; ②了解构造形态及其特征; ③确定断层的存在及其性质、断距和断面产状; ④了解盆地基底的埋藏深度、即沉积岩的厚度; ⑤划分盆地内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构造带及局部构造;
这是由于断层的错动引起 的两侧地层产状突变,或 是断层面的屏蔽作用和对 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地震地质综合解释和基本应用
二、实际对比方法
1.收集并掌握地质资料、 2.相位对比(波组和波系对比) 3、闭合对比 4、干涉带的对比 5、联合对比 6、剖面间的对比 7、对比次序
2-6 相位对比(波组和波
系对比)
3、闭合对比
图2-7 地震反射分叉追踪黑的波峰
4、干涉带的对比
图2—8阶梯状同相轴(a)与扭曲状同相轴(b)的形成
第二章 地震解释基本方法
第一节 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
一、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
地震剖面是地质剖面的地震响应,在地震剖面中,蕴藏 有大量的地质信息,地震反射所涉及的地质现象,在地震剖 面中都应有所反映。然而,在地震剖面中除了地质现象的响 应之外,还包含着与地质现象无关的噪声,它们不具有任何 地质意义。因此,在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之间,反射面与刂
3、联合对比
图2-9 水平剖面
图2-10 偏移剖面
第三节 与复杂地质现象有关的异常波
一、绕射波 1.绕射波的产生
图2-11绕射波的产生
图2-12 绕射波的时距曲线
1、绕射波的主要特征
1)绕射波时距曲线是双曲线正常时差进行动 校正时,由于校正量不足,校正后的绕射波时距曲 线其形状仍然是曲线。
2)时距曲线的极小点在绕射点的正上方,射波时距曲线的极 小点总是在绕射点的正上方。绕射波时距曲线与反射波时距曲 线相切。
联系,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图2-1 50Hz和20Hz的地震响应
二、 地震反射标准层具备的条件
1)反射标准层必须是分布范围广,标志突出, 容易辨认、分布稳定、地质层位较明确的反射层。 一般要选择连续性好,波形稳定。
2)反射标志层能反映盆地内构造-地层格架的 基本特征。在选择地震反射标准层时,一般把时 间地层分界面或构造地层分界面,
Petrel地震地质解释和建模使用技巧
Petrel地震地质解释和建模使用技巧Petrel 合成记录工作流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和确定时深关系是地震解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Petel2009.1.1,开始Petrel里有两个制作合成记录的模块,一个叫Synthetics,一个叫Seismic-Well tie。
这里介绍如何使用Synthetics模块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从Petrel 2007开始Synthetics模块有了很大改进。
最重要的变化是其结果可在Global well logs下有相应的synthetic目录,其相应时深关系可在数据表中显示。
对同一口井可产生多个合成记录,如图1-1,1-2所示。
Synthetics模块制作合成记录工作流主要分为两大步骤:按照已有数据产生合成记录通过welltop 进行时深关系调整(bulkshift或sqeeze/stretch)一、 生成合成记录1. 双击synthetic模块,打开合成记录主界面(如下图),选择create new folder,从界面中well 到well seismic 四个界面对合成记录中所需数据进行选择或创建,如图2所示。
Well:选择要做合成记录的井,可多选,但每口井必须有相应的数据(DT和子波)。
Sonic and time:确定原始输入数据及时深关系。
根据实际数据品质,如果有checkshot,可用来做DT曲线校正;所有井上时深关系以工区井目录,以及每口井的Settings界面里Time界面下设置为准,Synthetics界面里的Overwrite global time log项不启用。
Create synthetic seismogram:创建合成记录选择创建合成记录所需数据:Density、Acoustic Impedence、Reflectiotion coefficients和Wavelet。
如果这些数据都不存在,或者希望修改参数重新创建,则点击黄色星状按钮创建新数据。
地震解释中的构造成图及地质解释介绍
➢ 标注数据;标注在平面图相应的位置上,在测线交点处, 各条测线的数据都应写上。标注方法如下左图。
➢ 标注断点;断距不大时,只标注断层上盘位置,断距较 大时,上下盘位置都标注。此外,还要标注断层落差及 断点处标准层的深度值,标注方法如下右图
➢ 图4-1 是地下的一个穹隆构造和该构造顶面的等深图或构造图. ➢ 一条深度剖面只能表示该剖面的地下构造形态; ➢ 图4-2 把四条剖面上的同一反射层(T)的深度,按一定间距展布在
测线平面图上,然后绘出等深线,就得到了构造图.
2.地震构造图的分类
➢ 地震构造图按作图等值线性质可分两大类:
➢ ① 等深度构造图(深度等值线表示)
✓正断层,上、下盘断层线间错开,出现空白;
✓逆断层,上下两盘断层线间等深线出现叠掩;
超复、尖灭等地质现象在构造图都表现为标准层向某方 向的缺失。
可用多层构造图的闭合来判断地层间的关系,如下图, 可明显看出两个界面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且第二层 往北不整合尖灭。
二、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d)给出了三条测线偏移后D点位置的 变化情况:在测线B,D点位置不 变;测线A,D点偏移到D′,测线 C,二维偏移后D点偏到D〞,并不 是反射点的正确位置。应当沿垂 直于测线C的方向再偏移一次,才 能从D〞最后偏移到正确位置D′。
6.勾绘等值线
➢ 按规定线距(根据t0或h值),勾圆滑曲线;原则:从简单到复 杂,由底到高,先勾出大致轮廓(如构造高、低点),再绘构 造细节,复杂时以断块为单位绘制。
地震相解释和构造解释
设计的内容为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地震相解释。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剖面上识别断层并标识断层,在平面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组合,并且进行地层对比追踪,最后根据解释的断层和层位做等T0构造图。
地震相解释主要内容是在剖面上识别水道的形状,在平面上识别水道的空间展布情况,利用剖面上的地震反射构型、地震反射结构投影到平面上做出平面地震相图。
实验一、地震构造解释一、实验目的学会Discovery软件的安装、建立工区、三维数据加载、剖面显示地震记录。
进行层位对比追踪和断层解释,利用相干体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以及根据解释的层位和断层做出等时构造图。
结合剖面图会分析地质意义和盆地内生储盖组合。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以Discovery软件为解释平台进行以下实验:1 利用Discovery 中模块建立中国的工区和Seisvision模块加载数据。
2断层的剖面解释并结合相干体切片进行断层的平面组合。
根据断层的识别标志进行断层的识别,并结合相干体提高断层识别准度(期间常见的问题:主测线和联络测线方向断层往往不闭合,解决办法是要根据两个方向综合判断断层。
)3 不整一地震反射界面的识别及追踪对比。
4 等T0构造图的绘制。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一般标志)(1)同相轴错断、波组波系错断(中小断层);(2)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同生断层);(3)地层产状突变、地震相特征突变(边界断层);(4)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小断层);(5)断面波、绕射波。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1)单一同相轴的基本追踪对比方法★反射波同相轴具线状廷伸特征,相邻记录道的同一同相轴应为一连续的曲线,相邻界面的同相轴应大体平行。
★相邻记录道同一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波形特征相似,即振幅、周期、相位数等相似,它们在空间上是逐渐地变化的。
(2)根据波组或波系进行地震反射界面对比★波组是相邻若干个界面形成的多个强反射同相轴的组合。
波组之间是一些振幅比较弱的同相轴,★多个波组组成一个波系。
地震讲义4-典型构造解释
1)平行不整合,又叫假整合,主要受差异升降运动的影响, 老地层呈水平状出露地表并长时期遭受剥蚀,而后又整体下降 接受新的沉积,因此,与老地层产状一致,其间存在剥蚀面。 平行不整合与沉积间断很难区别,前者强调的是先沉积而后由 于上升而遭受剥蚀;后者强调长期处于平衡状态,既不接受沉 积,又不遭受剥蚀。在地震剖面上平行不整合由于时间间隔和 岩性差异大,波阻抗差也大,反射波振幅强,波形变化大,较 容易与层面反射波区别,而且由于不整合面一般凹凸不平,往 往产生绕射被(图3-36)。 2)角度不整合,主要受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倾斜 或褶皱,经过风化剥蚀后下降再接受新的沉积,因此,老地层 便以一定角度与新地层接触。角度不整合根据下伏地层剥蚀程 度和剥蚀面起伏变化可分为准平原化角度不整合和凹凸不平的 角度不整合(图3—37)。在地震剖面上角度不整合比较容易识 别,反射波的波形、振幅是不稳定的;上下地层的反射被同相 轴会出现一定交角。
第四节 典型构造解释
一、披覆构造:1)隆起型披盖构造;2)断块型披覆构造,
3-27
隆起型披覆构造典型地震反射剖面特征
3-28
断块型披覆构造典型反射特征剖面
2、古潜山的识别
1)古潜山顶面具有不整合面反射波特点,即波阻抗差大,能 量强,频率低,相位较多,相邻道时差大等特点;常伴有大量的 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侧面波等异常波出现。由于反射波特
由周围向核部流动有关。刺穿底辟构造核部塑性体与围岩
反射可截然分开,围岩地层的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延伸 至核部即中止,但由于盐层的挤人,使盐核周围地层强烈
变形(图3-30)。
2)由于岩盐层的层速度随深度不变,盐或泥 构造塑性体与下伏地层岩性速度差异大,具有较 大的波阻抗界面差,一般形成强反射。在时间剖 面上盐下层表现为连续性好的强振幅反射,大部 分情况为低幅度隆起;有时也表现为平直的连续 性好强反射同相轴(图3-32)。
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2)求水平偏移距离和真深度H
• •
均匀介质情况下: OO′ = h 0 sin ϕ h = h 0 cos ϕ 连续介质情况下: OO′ = R 0 ⋅ sin ϕ h = Z 0 + R 0 sin ϕ
均匀介质
连续介质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3) 空间校正数据表的制作
地震构造图
查明地下地质体构造形态的变化,要把剖面和平面结 合起来进行空间解释,基本成果就是地震反射层构造图。
一、地震构造图及种类
1.什么是构造图
用等值线(等深线或等时线)及地质符号(断层、尖灭 超复等)直观地表示地下某一层的地质构造特征的一种平 面图件。
是地震勘探最终图件,是为钻探提供井位的主要依据。
上、下盘产状有关。 正断层,上、下盘断层线间错开,出现空白; 逆断层,上下两盘断层线间等深线出现叠掩;
构造图制作步骤
超复、尖灭等地质现象在构造图都表现为标准层向某方向的缺失。 可用多层构造图的闭合来判断地层间的关系,如下图,可明显看出 两个界面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且第二层往北不整合尖灭。
构造图制作步骤
构造图制作步骤 6.勾绘等值线
按规定线距(根据t0或h值),勾圆滑曲线;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由底到高 ,先勾出大致轮廓(如构造高、低点),再绘构造细节,复杂时以断块为单 位绘制。
注意:
•
1)平面图所表示的构造特征应与剖面图一致,如构造形态、范围、 高点位置、幅度、构造间的相互关系等应符合。 2)勾绘构造等值线应符合构造规律: ① 单斜层时,不 允许多线、缺线 (右图)。
地震构造图
二、构造图的绘制
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
二、 构造解释的一般流程
资料准备 、剖面解释、空间解释、 综合解释
1)资料准备
1.搜集资料: ① 收集前人在本区或邻区作的地质、地球物理
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概况如地层、构造发展史、 断层类型及分布规律,钻井地质柱状图、地震速度资 料,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及其地质属性等。
二、地震资料解释的目的
将经过处理的地震语言变成地质语言。得 到的时间剖面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地下地质构 造特征,但还存在许多假象,需运用地震波理 论进行对比分析,去伪存真;同时,还要将时 间剖面变成深度剖面,绘制空间地层构造图。
地震语言--时间剖面
地质语言---地质剖面图
地质语言---地质构,剖面解释主要是在时间剖面上进行的。
1. 基干测线对比
解决大套构造层的对比,确定解释层位等问题。包括:先选择 反射特征明显,稳定的剖面作为主干剖面;再确定地震反射标 准层及地质属性。
2. 全区测线对比
解决构造层和各解释层位的全区对比问题。利用反射波的识别 标志和波的对比原则,进行对比。
和范围,这种性质称为波的“连续性”。
识别有效波的标志之四:连续性
四、时间剖面的对比方法
1)连续追踪标准层或强波的同相轴
什么是地震反射标准层:
具有明显地震特征和明确地质意义的反射层
T06
T1 T1' T2
(1)反射标志层能反映 盆地内构造 —— 地层 格架 的基本特征。在选择地震 反射标准层时,一般把时 间地层分界面或构造地层 分界面,如主要沉积间断 面、不整合界面或基底面 作为标准层,以便全盆地 和工区范围内构造和地层 的统一解释。
3.复杂剖面解释
对重点区块的复杂剖面段(如断层、尖灭、扰曲、不整合、岩 性变化等)及特殊现象,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利用各种地震信 息综合解释,并采用地震模拟技术,反复验证,求得对地下复 杂体的正确解释。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将t0 -△x- O1O2 –H的对应数据列出表,即为空校 数据表。
• • •
2)求水平偏移距离和真深度H 均匀介质情况下: OO h 0 sin h h 0 cos 连续介质情况下: OO R 0 sin h Z 0 R 0 sin
均匀介质
连续介质
•
a)表示有一个倾斜界面,沿走向布 置测线B,沿倾向布置A,任意方 向布置C; b)是测线A的剖面图;二维偏移后由 D点偏移到D′(真正的反射点) c)是测线B的剖面图,因测线是沿界 面走向,虽然界面是倾斜的,但 反射同相轴是水平的,偏移后D的 位置不变,所以,二维偏移后这 两条线在交点处的深度不闭合。 d)给出了三条测线偏移后D点位置的 变化情况:在测线B,D点位置不 变;测线A,D点偏移到D′,测线 C,二维偏移后D点偏到D〞,并不 是反射点的正确位置。应当沿垂 直于测线C的方向再偏移一次,才 能从D〞最后偏移到正确位置D′。
一、 方法原理
• •
1)由等t0图求真倾角 在均匀介质情况下,其倾角公式为:sin Vt 0 2x
第二节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
在速度是随深度线性增加的连续介质的情况下,其界面 倾角的换算公式为:
cos
2 2 x Z 0 R 0 x 2 Z 0 R 0 2 Z 0 x 2
比例尺和等值线距反映了构造图的精度;这与测网密度、地质 任务、地质复杂程度、资料的质量好坏等有关。比例尺越大,线距 越小,构造精度越高。资料较好,构造复杂时,应选大比例尺和较 小线距。
⑶、构造图的规格和要求
图名、比例尺、图例、说明、制图单位、制图时 间等要齐全; 图的四角经纬度、井位、重要地物要注全; 测线号、测线端点、交点、转折点的桩号要齐全, 新老测线要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区别开;断点位 置及升降盘方向、断层落差、超复、尖灭点的位 置均应标注齐全。 等值线一般要求每隔五根加粗一条,醒目明了; 构造图上常用符号如下图:
地震勘探原理09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17:33:39
21
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8.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8.2.3 地震剖面的对比方法 5、对比时应注意的问题 ⑵认准波的性质,搞清波的来源。在构造复杂地区, 各种不同的地质现象会产生绕射波、断面波、回转波 等异常波,这就使剖面的面貌非常复杂,出现波的各 种交叉现象。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对比,认准波的性质, 搞清波的来源。
目前,在资料中使用最多的最基本的仍然是水平迭 加时间剖面(3D资料用经过3D偏移的3D数据体)。
17:33:39
9
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8.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8.2.3 地震剖面的对比方法 水平迭加时间剖面的形成及其特点 经水平迭加后剖面,已相当于地面各点自己的自激自收 剖面。一般情况下(地层倾角小,构造简单),能直观 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特征,同时也保留了各种地震波的 现象和特点,为我们进行地质计算提供了直观的丰富的 资料。 时间剖面与地质面之间有许多重要的差别。
17:33:39
10
第八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8.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8.2.3 地震剖面的对比方法 水平迭加时间剖面的形成及其特点 特点: ①在测线上同一点,由钻井资料得到的地剖面上地层界 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在数量上,常常不是一一 对应。 另外,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 t0 ,不是深度,( v 随深度 面变化)所以,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所反映的界 面形态有假象。要引入速度函数,把t0变换成h后,才能 与钻井剖面或测井曲线对比。
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研究工区的区域构造背景、局 部构造特征、地层分别和接触关系、断裂特征、沉积环 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4
•
两个正向构造之间鞍部或负向构造之间的背部不能 出现单线,应该是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值线并列出现在 两侧。如下图,等值线相交于点或只有单根线存在都 是不对的。
②
③正负向构造在无
断层时,应相间 出现,正负向过 渡带的等值线, 其走向应该是渐 变的(见图a),走 向截然变化的勾 法是不合理的(见 图b)。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目
第一节 地震构造图
录
第二节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第三节 用二维偏移时间剖面直接作构造图
第四节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第五节 等厚度图的绘制及地震构造的地质解释
地震构造图的绘制及地质解释
查明地下地质体构造形态的变化,要把剖面和平面结
合起来进行空间解释,基本成果就是地震反射层构造图。
正断层,上、下盘断层线间错开,出现空白; 逆断层,上下两盘断层线间等深线出现叠掩;
超复、尖灭等地质现象在构造图都表现为标准层向某方 向的缺失。 可用多层构造图的闭合来判断地层间的关系,如下图, 可明显看出两个界面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关系,且第二层 往北不整合尖灭。
第二节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
7.构造图的解释
1、构造图等值线延伸方向是界面走向,垂直走向由浅至深的方向是 界面倾向; 2、等深线的相对疏密程度标志着界面倾角的大小,相邻等深线距较 密,反映界面倾角较大;反之则较小(见左下图)。 3、倾没的背斜或向斜表现为环状圈闭的等深线,深度大的等深线居 中为向斜,深度小的等深线居中为背斜;三面下倾一面敞开的等深线 为鼻状构造的反映(见右下图);
时深转换
深度图)--------—>真深度构造图。(很少采用)
偏移校正
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等t0构造图--------->真深度构造图。 (应用较广)
空间校正
以三维叠偏剖面为基本资料,利用水平切片直接作t0图,再进
行时深转换(不需要空间校正)即可得到真深度构造图。
2、造图制作步骤:
1.资料的检查(针对所有剖面) ① 检查标准层地质属性的正确性、层位数量是否符合地质任务。 ② 层位是否有闭合误差,各剖面交点闭合是否在允许范围(小于 等值线距之半)内; ③ 断层、超复、尖灭等地质现象的确定是否合理。
一、 方法原理
• •
1)由等t0图求真倾角
在均匀介质情况下,其倾角公式为:sin Vt 0 2x
第二节 由等t0图经过空间校正作真深度构造图
•
在速度是随深度线性增加的连续介质的情况下,其界面
倾角的换算公式为:
cos
2 2 x Z 0 R 0 x 2 Z 0 R 0 2 Z 0 x 2
•
2)求水平偏移距离和真深度H
•
•
均匀介质情况下: O h sin h h cos O 0 0 连续介质情况下: O R 0 sin h Z 0 R 0 sin O
均匀介质
连续介质
•
•
•
二、作构造图的步骤和方法
1. 由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作等t0图;
2. 在t0等值线上取足够多的点(包括断点),量出t0等 值线间法线方向的水平距离△x;
2.选择作图层位及比例尺
(1)作图层位选择
选能严格控制含油气地层的地质构造特征或能代表某一个地质年
代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的标准层。如无标准层,也可选假想层,制 作构造简图。 绘制层位个数由地质分层和地震界面分布情况及地质任务等而定 。在角度不整合面上下,应各选一层位,分别作构造图。
(2)比例尺和等值线间距的选择
3.断点平面组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两条断层相交时,按断层发生的先后分为主干断层和派生断层; 晚期的新断层切割老断层,老断层在新断层两侧发生错断; 两个断层相接触时,小断层一端触到大断层上,其中长支是老断 层或是同时伴生的。
深层断,浅不断是老断层;深浅都断,断差一致时一般为是新断 层;落差上小、下大,是边沉积边发育(如图2-27)
•
3. 根据△x和该点的t0值查表或空校图板,读出相应 的偏移距和真深度。
4.在等t0图上,用箭头标出该点的偏移方向(上倾方 向),箭杆长度表示偏移距离,箭头表示偏移后的位置 O2,箭尾表示偏移前的位置O1。此外,还要注意断层的 空间校正处理。
•
•
5. 勾出偏移后各点的位置和真深度,即得真深度图。
② 断层平面组合时不能穿过无断点的剖面。
③ 弧立断点应是断距小,延伸短的小断层。 ④ 地层倾角较大时,应结合偏移剖面,因剖面平行走向时, 断层不能实现偏移归位,会出现假断点(如下图2-28)
a、N22线上断层面陡,测线近垂直断面走向。 b、E5线上断层面缓,测线近平行断层走向。
⑤ 断点组合时,平面、剖面相结合,反复对比。
当等值线间距不是常数,即地层的倾角是变化时,反射 界面不是平面而是曲面时,上述方法就不适合了。 需要将等t0图和时间剖面上的同相轴结合起来,根据同 相轴上某点的产状,以及等t0线和测线的相对位置,来 求取空校偏移值。具体步骤如下:
在等t0图上,找出等t0线和测线的交点,根据交点O的位置和t0 时间,在时间剖面上找到其在同相轴上的位置A,过A点作同相 轴的切线,按一定△t0间距,求出相对应的△l,并标注在等t0图 的O点处。 把△l看成△x,由O点的t0 、△t0,查空校数据表,求出的偏移 距为二维偏移分量,按偏移距大小在测线上截取OB; 过B作测线的垂线,交过O点与等t0线垂直的直线于O′点,OO′ 即为倾向方向的三维偏移距, O′ 为反射点的真实位置。 由O点处的t0 值和三维偏移量OO′的大小,再查表即得真深度。
标注数据;标注在平面图相应的位置上,在测线交点处, 各条测线的数据都应写上。标注方法如下左图。 标注断点;断距不大时,只标注断层上盘位置,断距较 大时,上下盘位置都标注。此外,还要标注断层落差及 断点处标准层的深度值,标注方法如下右图
5、断裂系统图的绘制
1. 即断点的平面组合;是为画构造图的等值线“搭骨架” 2. 勾绘断裂系统图应注意断层组合的一般原则: 同一断层,在相同方向、平行的剖面上,断点性质、落 差及断面产状应相似或有规律变化; 当断层面较陡时,在不同方向上的相邻测线上,断点性 质及落差也应该相似,但断面产状有差别; 当断层面较缓时,不同方向上的测线上,落差及断面产 状有较大差别;但可以用层位闭合方法进行断层闭合, 来检查该断面(断层线)是否属于同一断层。 同一断层,断开的地层层位基本一致或有规律的变化; 区域性大断裂一般平行区域构造走向,断层两侧波组有 明显差异。
6.勾绘等值线
按规定线距(根据t0或h值),勾圆滑曲线;原则:从简单到复 杂,由底到高,先勾出大致轮廓(如构造高、低点),再绘构 造细节,复杂时以断块为单位绘制。
注意:
•
1)平面图所表示的构造特征应与剖面图一致,如构造形态、 范围、高点位置、幅度、构造间的相互关系等应符合。 2)勾绘构造等值线应符合构造规律: • ① 单斜层时,不允许多线、缺线(下图)。
2.地震构造图的分类
地震构造图按作图等值线性质可分两大类: ① 等深度构造图(深度等值线表示) ② 等t0构造图(时间等值线表示)
等深度构造图可由深度剖面直接绘制。也可以由等t0图进
行空间校正得到,表示的构造形态直观准确,是最终成果。
等t0构造图是由时间剖面数据直接绘制,在构造简单时可
构造图上的常用符号
3.绘制测线平面分布图
首先测量人员将所有测线的平面位置按作图比例尺展布在 硬纸图上,并注明测线号,测线起止桩号,拐点、交点桩 号,井位,主要地物,经纬度。 然后,解释人员可用透明纸将所有测线的平面位置透下来, 标记好测线号、起止号、交点桩号、井位、地物等。作为 绘制构造图的底图。
确定取数据点的间隔距离;在时间剖面或深度剖面上,依 照构造图的比例尺确定取数据点的距离,原则是以能控制 该层的构造形态为宜。 取数据;对所选的作图层位,按数据点间隔距离和测线交 点处取等t0值或深度值(包括层位的数据、断点有关数据, 尖灭、超复点数据等),在构造主要部位及特征点附近应 加密取值点。
4. 取数据
反映构造的基本形态,但位置有偏移,是中间结果。
等深度构造图按深度性质又可分:
真深度构造图反映实际情况。
法线深度图要经偏移校正。 视深度图只有界面水平或测线垂直构造走向时才接近
真深度。
二、构造图的绘制
1、地震构造图的绘制方法
人工绘制方法(70年代):以时间剖面为原始资料,按画“圆或 椭圆”方法直接绘制深度剖面。得到的构造图构造形态和位置 较准确,但工作量太大,且没进行三维偏移,在构造复杂地区 精度较差。(很少采用) 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深度剖面(等法线深度图或视铅垂
第一节 地震构造图 一、地震构造图及种类
1.什么是构造图
用等值线(等深线或等时线)及地质符号(断层、尖灭 超复等)直观地表示地下某一层的地质构造特征的一种平 面图件。
是地震勘探最终图件,是为钻探提供井位的主要依据。
图4-1 是地下的一个穹隆构造和该构造顶面的等深图或构造图. 一条深度剖面只能表示该剖面的地下构造形态; 图4-2 把四条剖面上的同一反射层(T)的深度,按一定间距展布在 测线平面图上,然后绘出等深线,就得到了构造图.
④勾绘断层线两 侧的等值线时, 应考虑断开前构 造形态上的联系。 如图a的盘+断层落差 =下降盘等值线数值。
⑥ 作多层构造图时,还要处理好多层构造图间的关系;可 将各层构造图按深浅顺序叠核检查:同一断层在上下构造 图上位置不相交,断层面直立时,深浅构造图断层位置重 合,断层面倾斜时,同一断层在深浅构造图上彼此平行, 且深层构造图的断层位置应较浅层构造图往断面下倾方向 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