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学生能够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各流派思想的特点和差异。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思想观念,认识到思想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122 教学难点理解各流派思想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对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概念、背景和主要流派。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各流派思想的特点和影响,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133 史料分析法提供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13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印象,从而导入百家争鸣的主题。

142 讲授新课1421 百家争鸣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社会条件,让学生理解思想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的紧密联系。

1422 主要流派及其思想主张分别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通过故事、名言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1423 百家争鸣的影响探讨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制度、社会观念等方面的深远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其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4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如果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会支持哪个流派的思想?为什么?百家争鸣中的思想对当今社会有哪些启示?144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发展和各家思想的内涵,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掌握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难点: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辅助材料:百家争鸣相关资料、案例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发展和影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各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百家争鸣的背景2.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教学难点:1. 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2.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2. 参考资料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

2. 提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2. 介绍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等。

3. 讲解各家的主要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特点。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加深记忆。

2. 强调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一课的内容,提问: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哪些特点?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深入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家思想的详细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儒家的思想:仁、义、礼、智、信等。

2. 讲解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

3. 讲解墨家的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

4. 讲解法家的思想:法治、权谋、严刑峻法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运用了哪家思想。

历史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 教案01

历史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 教案01

第7课百家争鸣老子《道德经》孔子名字:名丘,字仲尼时期:春秋后期国别:鲁国人经历:从小学习礼乐。

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中年在鲁国从政,后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著作:《论语》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2.孔子的思想主张任务二:研读《论语》中孔子的言论,说说具体蕴含了哪些主张?有何积极意义?材料: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其之。

”主张:(1)核心思想:“仁”。

(2)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3)反对苛政,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实行德政。

积极意义: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士阶层崛起;③文化大繁荣: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

教师讲解: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蜂起,学术思想领城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针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学派的思想家们提出自己的主张,相互争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2.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百家争鸣的影响教师讲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民族脊梁,儒家思想对个人品行的塑造发挥重要作用。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诸子百家的兴起和主要思想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复杂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思想家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通过引入相关故事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和代表人物,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学派的存在和发展,培养开放包容的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和代表人物,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难点:对不同学派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的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思想家的故事等。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理解诸子百家思想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百家争鸣的原因和主要思想。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诸子百家的辩论,加深对各家思想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融合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难点理解诸子百家思想的内涵和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对百家争鸣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百家争鸣的基本概念、背景和主要流派。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百家争鸣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进行辩论,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思想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文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出百家争鸣的主题。

2、讲授新课百家争鸣的背景11 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各国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纷纷进行改革,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思想支持。

12 经济方面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要求政治权力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3 文化方面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文化教育得到普及。

士阶层的活跃和崛起,他们著书立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111 儒家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善论”。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百家争鸣》的导学案及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分组收集各派思想家资料,制作学习卡片。

四、课时安排本课课型为自主合作课,安排一课时讲授。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猜猜我是谁?”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将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我们先来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播放诸子百家人物图片,由学生竞猜人物名。

导入新课《百家争鸣》,翻开书本76页。

)l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预习检查(独学):百家连线,检查自主预习情况学派思想家所处时代《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老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儒家孔子春秋晚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道家墨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墨家孟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法家孙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兵家韩非子孙膑(三)新课教学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网罗人才;文化教育扩展出现文史阶层,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思想。

2. 掌握百家争鸣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百家争鸣思想的含义和意义。

2. 熟悉百家争鸣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教学难点:1. 分辨不同学派的观点,理解其背后的思想逻辑。

2. 运用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分析不同观点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世界历史》七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教学资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介绍百家争鸣思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百家争鸣思想有什么了解?期待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百家争鸣思想的概念和起源,以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分别介绍百家争鸣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如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墨翟等。

3.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不同学派的观点和思想特点。

三、讨论与分组活动(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学派,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自己学派的核心观点。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学派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展开辩论。

3.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运用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分析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和辩论结果。

2. 教师进行总结,梳理各学派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百家争鸣思想对今天的启示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百家争鸣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了解百家争鸣思想的其他学派和代表人物。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学派或代表人物,展开深入研究,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林立,思想文化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众多学派,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百家争鸣局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的代表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部分中国古代历史,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家的思想观点,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掌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2.难点:各家思想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2.案例分析法: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3.案例材料:收集与诸子百家思想观点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社会背景。

提问:“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思想学派?”2.呈现(10分钟)讲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观点以及各家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主要学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每组选择一个学派,分析该学派的思想观点,并找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阐述该案例如何体现该学派的思想观点。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教案)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教案)

第7课《百家争鸣》教案一、新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的产生。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三个子目即三部分之间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

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

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1.了解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史料实证)2.通过分析史料和阅读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含义和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树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百家争鸣》教师引导:同学们,从视频当中你能够感受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是怎样的一个时代?生机勃勃,群星荟萃,繁荣璀璨。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看来大家都感受到了,这一时期虽然动荡,但也孕育出了一批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学者以及众多异彩纷呈的思想,很多思想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

那么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学派?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百家争鸣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和社会影响?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第7课《百家争鸣》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1.老子和《道德经》【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完成老子的资料卡。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教案: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二子目百家争鸣中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发表看法,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诸子百家的背景,知道孔子、墨子、老子等主要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 能够分析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难点:分析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百家争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背景,掌握孔子、墨子、老子等主要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诸子百家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举例,讲解诸子百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价值。

7. 课堂小结8. 板书设计百家争鸣儒家:孔子——仁、礼墨家:墨子——兼爱、非攻道家: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法治、权谋9. 作业设计答案: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儒家:孔子——仁、礼墨家:墨子——兼爱、非攻道家: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法治、权谋诸子百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价值: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发表看法,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诸子百家的思想涵盖了政治、哲学、道德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这是一篇关于七年级历史教案的教案,主题是“百家争鸣”。

以下是教案的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

2.理解“百家争鸣”的概念和意义。

3.分析和比较百家学说的不同观点和主张。

4.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思想家简介:- 孔子和儒家学说- 老子和道家学说- 孟子和墨家学说- 慎子和名家学说- 庄子和道家学说- 荀子和法家学说- 商鞅和法家学说2.百家学说的比较和分析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画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20分钟)依次介绍孔子、老子、孟子、慎子、庄子、荀子和商鞅的思想,并解释他们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影响。

3.思维激活(15分钟)将学生分组,分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思想家的学说进行解读和比较,并准备一份简短的陈述。

4.小组陈述(2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陈述,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陈述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思想家学说的不同观点和主张。

6.拓展延伸(1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并与百家学说进行联系和比较。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陈述,以及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观点表达,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本教案设计合理,教学内容丰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辩论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理解“百家争鸣”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分析和比较百家学说的不同观点和主张。

同时,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将百家学说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其中的思想。

[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要想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做好教案是离不开的!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百家争鸣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4.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自主学习】一、老子1.概况(1)春秋后期_______人,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他的学说被集中在《_______》一书。

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思想(1)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_______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人物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_______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

3.治国主张(1)主张以_______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_______,体察民意。

(2)反对_______,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_______,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4.教育主张(1)创办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

(2)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和_______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5.文化成就孔子的文化贡献:___________。

三、百家争鸣学派姓名时期思想主张著作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兵家孙武【合作探究】1.材料一“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材料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而劳之;薄赋敛”。

材料三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百家争鸣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百家争鸣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百家争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百家争鸣的概念,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并能够解释百家争鸣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不同思想流派的特点和观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尊重不同观点的态度,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认识不同思想流派的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比较不同思想流派来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彩色粉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孔子和孟子的思想。

2. 新课讲解(20分钟)1.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解释中国历史上不同思想流派争相发展的原因。

2.分析不同思想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儒家思想: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爱之道,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之道,反对功利主义,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法家思想:注重法治,强调严厉的法律制度,代表人物有韩非子、李斯。

–墨家思想:倡导兼爱、非攻的思想,代表人物有墨子。

–名家思想:追求名声和个人利益,代表人物有荀子。

3.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各个思想流派的核心观点和特点,并进行简要的报告。

3. 拓展延伸(15分钟)1.安排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思想流派,比较该流派与儒家思想的异同之处,并进行展示。

2.探究百家争鸣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影响:–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多元化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讨论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归纳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何贡献?5.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再次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百家争鸣教案
促进了学术自由和创新精神
百家争鸣的精神内涵包括学术自由和创新精神,这些精神对现代社 会的学术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了优秀文化遗产
百家争鸣时期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对百家争鸣的反思与批判性思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推动文化创新
在传承百家争鸣时期的文化遗产时, 我们需要以批判性思维审视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家重视“礼”,即礼仪、礼节。通过礼 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
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政治、教育、文 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其强调的仁爱 、正义、礼仪等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际和谐具
在传承和发扬百家争鸣精神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为现 代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注现实问题
在借鉴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成果时, 我们需要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将传统 智慧与现代实践相结合。
THANKS
感谢观看
强化中央集权
法家认为,分封制导致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因此,他们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和管理。同时,法家还提倡君主专制,强调君主的权威和权力。
重农抑商
法家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商业则会破坏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因此,他们主张重视农业发展,限制 商业活动,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稳定。
对后世的影响
墨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墨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兼爱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建设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第7课 百家争鸣 教案(表格式).doc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第7课 百家争鸣  教案(表格式).doc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百家争鸣代表人物的事迹有所涉猎,通过前面教材的学习,对于春秋战国这一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对一些历史概念缺乏深入了解,对于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理解不透。由于古文功底有限,对于百家争鸣代表人物的思想理解不深,这是学生的困惑,也是兴趣点。教师需要用生动的历史典故来激发学生兴趣,精准解读各学派的经典名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学生在学习各学派思想的基础上,能够概括出百家争鸣的焦点、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进而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孔子相关的经历和成就详实;史事正确,趣味性强;文笔优美,语言富有吸引力。
A
能够从多个角度描述孔子成就,但不详实;史事基本正确,趣味性不足,语言表述较为流畅。
B
孔子相关的经历和成就较为单薄;缺乏趣味性,史事不正确,语言表述缺乏吸引力。
C
活动5
布置任务:阅读教材,概括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
活动6
出示《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史料,设问:说出下列孔子言论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阅读教材,概括孔子生平:从小学习礼乐;中年短暂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主要从事教育。
归纳孔子成就:思想家、教育家,整理和编订典籍,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
阅读材料得出:仁者爱人,即人要具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梳理兵家学派的发展脉络,进一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思想的发展是社会领域变动的结果。
对比诸子百家学说的异同,概括出各学派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理解诸子百家共同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
通过历史细节的解读,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回顾所学,总结、梳理百家争鸣的过程和意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这一时期,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等方面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百家争鸣的背景,从微观上理解各家思想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古代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观点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教学难点:各家思想的内涵和影响,以及如何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古代哲学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各家思想的兴趣。

3.案例分析法:以各家代表人物为例,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

4.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将古代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定战国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各种思想学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 教学教案02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 教学教案02

第7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重点难点】重点:1.孔子和儒家学说。

2.百家争鸣。

难点: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

他叫学生子路去询问,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

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

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孔子备受尊崇,时至今日依然受到国人乃至全世界的尊重,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怎样评价孔子?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让我们一起在这节课中寻找答案吧。

新课探究一、老子和《道德经》1.人物简介:姓李名耳,又称老聃。

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道德经》)为老子的学说集,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思想主张(1)【史料研读】材料一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材料二《老子》书中包含大量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如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具体解读】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人物简介: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古代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其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史书中。

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主要成就(1)政治方面【史料研读】材料一“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材料二“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百家争鸣》的导学案及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分组收集各派思想家资料,制作学习卡片。

四、课时安排本课课型为自主合作课,安排一课时讲授。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猜猜我是谁?”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将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我们先来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播放诸子百家人物图片,由学生竞猜人物名。

导入新课《百家争鸣》,翻开书本76页。

) l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预习检查(独学):百家连线,检查自主预习情况学派思想家所处时代《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老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儒家孔子春秋晚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道家墨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墨家孟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法家孙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兵家韩非子孙膑(三)新课教学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网罗人才;文化教育扩展出现文史阶层,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百家讲坛合作展示:由各组用学习卡、图片、课件等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加强合作学习能力和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要求:学生展示、教师知识反馈、学生划要点)儒家:孔子,仁爱、以德化民、以礼治国、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老子,遵循自然法则,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思想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法家:韩非子,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事备而后动”诸子百家中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思想的是哪家?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待遇如何?3、治国辩论:以上环节我们了解了各派主张,可谓各有各精彩,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们终究会采纳哪派主张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秦国的重视。

法家的治国主张成为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4、百家名言竞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清心寡欲,顺其自然善用权术,建立权威爱人如己,崇尚和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兼相爱,交相利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

君主须集中权势,用权术以静制动。

为政以德。

齐之以礼......(四)达标测试(反馈)1、知识归纳:诸子百家人物、时期、主张(板书)(五)拓展探究1、案例分析: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铤而走险、偷盗钱财。

如何处置这一件事?请各组用不同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

师生共参与,老师扮演小偷,分组同学扮演诸子百家。

共同探讨这一事件。

2、古为今用:列举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运用的例子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例如:儒家:“仁政”——“以德治国”礼治文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富贵不能淫——廉政、廉洁、自律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民教育因材施教——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法家: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知己知彼——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六)课后作业同步学案41页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二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与能力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批注: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教学用具:PPT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展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讨论法、列表法等,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导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暴政或提倡“仁”的思想。

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去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后的畅想天地中的漫画,引导学生将孔子的“仁”的外延扩展到政治领域。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联系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畅谈对“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问: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之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依照重点分析整理书本内容。

最后采用讨论法讨论课中思考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视讨论情况作启发性的小结,以此结束这一小目的学习。

(二)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战国时形成的。

然后提问:什么是百家争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指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对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在政治、学术上展开各种争论,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问: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看书,可以得出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结果。

教师进而帮助学生回顾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下表:学生填写此表后,教师应指出:①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无为”的思想和他的辩证法。

②可补充介绍春秋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和《孙子兵法》。

③引导学生比较各派思想主张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思考题点拨与活动提示1、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提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①这句话是对的。

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强加于人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人权。

②孔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这一主张,有反对统治者向百姓施暴的一面,因此有进步性。

③在阶级社会,要求统治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无法实现的。

④如果用绝对化的观点看待这句话,它也有不对的一面。

例如,一个人喜欢自强,不喜欢别人资助他,但他经常资助一些有困难的人,你能说他不对吗?2、你能谈谈本课所举各家主张的对立之处吗?提示:从立言之旨来看,儒法两家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而道墨两家则倾向于被统治者。

从治国的手段来看,儒家反对苛政,主张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法治”,儒法两家是对立的;道墨两家虽都倾向被统治者,但就“治”的方法来看,也有消极和积极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