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顺磁共振(EPR2006-B)

合集下载

电子顺磁共振(EPR2006-B)

电子顺磁共振(EPR2006-B)

回答了哪些物质是顺磁性的!
EPR—基本原理三
物质的磁性
B0 — 指外磁场强度; B’ — 外磁场作用下,被诱导产生的附加磁场强度。
• 逆磁性(B’<0,即B’与B0反向) • 顺磁性(B’>0,即B’与B0同向) • 铁磁性(B’>0,即B’与B0同向, B’随B0增大而 急剧增加, 但当B0 消失而本身磁性并不消失)
影响H’ 的因素:
EPR—共振波谱三
空间因素:
∝ (1-3cos2θ) / r3 θ=(r· H)
r —自旋体之间的距离
通过降低溶液浓度,使自旋体的r 增加, 则H’减少。
减少H’值的方法: a、稀释; b、提纯。
动态因素
EPR—共振波谱三
δH = δE/g β = (ћ/g β) ·1/δt ∆H = (ћ/g β) ·1/t, 这里t(驰豫时间)包括两部分,即S-L和S-S时间。
因此,要尽可能减少自旋—晶格作用,如:使用降 温方法。
b、久期增宽 (Secular broadening) (自旋—自旋,S—S相互作用)
EPR—共振波谱三
顺磁粒子本身周围存在许多小磁体,每个小磁体 除处在外加磁场H中外,还处于由其它小磁体所形 成的局部磁场H’中,真正的共振磁场为: Hr = H + H’ = hυ/g β 因υ一定,所以Hr = hυ/g β一定,而H’有一个分布, 即不同顺磁粒子周围变化的局部磁场也不同,则H 也因此有一个分布,不再为一定值。

EPR—基本原理三
共振条件可简化为:
Hr (Gs) = hυ/g β = 714.484 ×υ(GHz) /g
或写:
g = hυ/Hβ = 0.0714484×υ(MHz)/H(mT)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关系式β= eћ/2mc, 也即β与m有关(成反比),由此也可以了解 为什么核磁共振所使用的激发能(射频MHz) 比顺磁共振的激发能(微波GHz)要小得多 (小~103)。 (βN = eћ/2mNc ) 因为mN ≈ 1836me

电子顺磁共振

电子顺磁共振
g值从共振条件hv=gβH看来,h、β为常数,在微波频率固定后,v亦为常数,余下的g与H二者成反比关系, 因此g足以表明共振磁场的位置。g值在本质上反映出一种物质分子内局部磁场的特征,这种局部磁场主要来自轨 道磁矩。自旋运动与轨道运动的偶合作用越强,则g值对ge(自由电子的g值)的增值越大,因此g值能提供分子 结构的信息。对于只含C、H、N和O的自由基,g值非常接近ge,其增值只有千分之几。
超精细结构来源于磁性原子核与电子的自旋磁矩交互作用。具体来说,当核子为非磁性核时,将会观测到一 个单一的共振吸收谱线,当核子为磁性核时,将会观测到多个线宽较窄的吸收谱线,它们被称为波谱的超精细结 构。
自旋标记法
由美国的 H·M·麦康奈尔于1965年创立,系指将一种稳定的自由基(最常用者为氮氧自由基)结合到单个 分子或处于较复杂系统内的分子上的特定部位,而从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取得有关标记物环境的信息。在进行自旋 标记时,应注意到尽量保持专一性和减少对天然系统的生物特性和分子特性引起的扰动。
电子顺磁共振
由不配对电子的磁矩发源的磁共振技术
01 历史进程
目录
02 基本原理
03 常用微波频率
04 组成部分
05 主要特性
06 自旋标记法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是由不配对电子的磁矩发源的一种磁共振技术, 可用于从定性和定量方面检测物质原子或分子中所含的不配对电子,并探索其周围环境的结构特性。对自由基而 言,轨道磁矩几乎不起作用,总磁矩的绝大部分(99%以上)的贡献来自电子自旋,所以电子顺磁共振亦称“电 子自旋共振”(ESR)。
自旋标记物有4个优点:①对溶剂的极性敏感,因此得以探究标记物周围环境的疏水性或亲水性;②对分子转 动速率极为敏感,因此能计测标记物的环境内所容许的活动程度,特别是计测由某种生化过程引起生物分子构象 的改变;③EPR波谱较简单,易于分析,由14N引起的三峰波谱能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④不存在来自抗磁性环 境的干扰信号。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应用


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未成对电子的磁性物质
自由基 金属原子或团簇 过渡金属和稀土离子 掺杂或缺陷 扩展的研究中有自旋标记、自旋捕获等

……

特色:原位、无损的电子/原子核尺度测量
自由基
各种活性物质:
(a)
(b) (c)
Oxygen-Centered Radical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O2-•, •OH, H2O2, LO• , LOO• , LOOH… Sulfur-Centered Radicals: •SH, LS• , … Nitrogen-Centered Radicals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 NO, ONOO/ ONOOH (过氧亚硝酸), … Carbon-Centered Radicals: R•, … ……
电磁波谱法(以下简称波谱学)是将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光,或无线电波) 与研究物质内部分子、原子核或者电子等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某一个物理 量的变化而进行的。在此过程中,物质吸收外加电磁波的能量,从低能级跃 迁到较低高的能级。被吸收的电磁波频率(或者波长)取决于高低两能级间 的能级差。
电子、原子和分子等对电磁波不同区域的吸收和分类
波源
传统微波波段的频带宽度以及g=2的磁场
波段 L S C X K Q V W 频率范围/GHz 0.390~1.550 1.550~3.900 3.900~6.200 6.200~10.900 10.900~36.000 36.000~46.000 46.000~56.000 56.000~100.000 代表性频率/GHz 1.5 3.0 6.0 9.5 23 36 50 95 代表性磁场/mT 54 110 220 340 820 1300 1800 3400

电子顺磁共振(EPR2006-C)

电子顺磁共振(EPR2006-C)

线形 反映
大 小 灵敏度
宽 窄 分辩率
g 因子 分子结 构
形 状 相互作用 类型
EPR—共振波谱三
实际上,我们所观察到的谱线往往不止一条, 实际上,我们所观察到的谱线往往不止一条,
而是若干条分裂谱线,这是为什么呢? 而是若干条分裂谱线,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由于超精细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是:
(hyperfine interactions) )
H = (H0 + H’),H’为局部磁场 为局部磁场; , 为局部磁场
局部磁场H’由分子结构确定 因此,g因子在本质上 局部磁场 由分子结构确定, 因此, 因子在本质上 由分子结构确定 反映了分子内局部磁场的特性, 反映了分子内局部磁场的特性,所以说它是
能够提供分子结构及其环境信息的一个重要参数。
EPR谱线的形状反映了共振吸收强度随磁场变化 谱线的形状反映了共振吸收强度随磁场变化 的关系;理论上EPR谱线应该是无限窄的,实际上 谱线应该是无限窄的, 的关系;理论上 谱线应该是无限窄的 EPR谱线都有一定的宽度,原因: 谱线都有一定的宽度,原因: 谱线都有一定的宽度 a. 寿命增宽 ,S—L作用 作用 δH ~ δE/g β ~ (ћ/g β) ·1/δt 自旋—晶格作用越强, 自旋 晶格作用越强,δt 晶格作用越强 越小, 越大,即谱线越宽。 越小,则δH 越大,即谱线越宽。 b. 久期增宽 ,S—S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顺磁粒子周围存在许多小磁体, 顺磁粒子周围存在许多小磁体,每个小磁体除处在外 磁体 加磁场外,还处于由其它小磁体所形成的局部磁场中。 加磁场外,还处于由其它小磁体所形成的局部磁场中。
EPR—共振波谱三
超精细谱线是µ 核磁矩) 自旋磁矩) 超精细谱线是 I(核磁矩)与µs(自旋磁矩) 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互作用的结果

《电子顺磁共振》课件

《电子顺磁共振》课件

水质监测
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可以检测 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 物等有害物质,为水质监测和治 理提供技术支持。
土壤污染修复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土壤 污染修复过程中的自由基监测, 有助于了解土壤污染的修复机制 和效果评估。
05
电子顺磁共振的未来发展与 挑战
技术创新与突破
检测方法的改进
01
提高检测灵敏度、分辨率和稳定性,实现更快速、准确和自动
样品固定
采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将样 品固定在实验装置中,以 便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操的电子顺磁共振实验装 置。
参数设置
根据实验样品的特点,设置合适的实验参数,如 磁场强度、微波频率等。
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
整理实验获得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可以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反应过程中电 子结构的改变,有助于优化催化剂的性能。
化学键断裂与形成
电子顺磁共振可以检测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中自由基的变化, 有助于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自由基生物学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自由基生物学,探索自由 基在生物体内的生成、代谢和作用机制,以及自由基对生 物体的影响。
现状
目前,EPR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物理表征手段,广泛应用于 各个学科领域。
应用领域
物理
EPR在物理领域中主要用于研究物质 的电子结构和磁性性质,如铁电体、 超导体等。
生物学
EPR在医学领域中用于研究生物组织 的结构和功能,如肿瘤、心血管疾病 等。
化学
EPR在化学领域中用于研究分子的电 子结构和反应机理,如自由基反应、 化学键断裂等。

电子顺磁共振

电子顺磁共振

SUES大学物理选择性实验讲义磁学电子顺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又称电子自旋共振。

由于这种共振跃迁只能发生在原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的顺磁材料中,因此被称为电子顺磁共振,简称“EPR”;因为分子和固体中的磁矩主要是电子自旋磁矩的贡献所以又被称为电子自旋共振,简称“ESR”。

由于电子的磁矩比核磁矩大得多,在同样的磁场下,电子顺磁共振的灵敏度也比核磁共振高得多,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在微波和射频范围内都能观察到电子顺磁现象,本实验使用微波进行电子顺磁共振实验。

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电子顺磁共振仪的调节与使用。

2、理解微波波段电子顺磁共振现象。

3、测量DPPH样品中的g因子。

二实验设备电子顺磁共振仪、示波器、DPPH样品三实验原理在外磁场⃗B0中,未成对电子自旋磁矩与⃗B0相互作用,产生能级分裂(塞曼分裂),其能量差为∆E=gµB B0(1)∗修订于2010年10月27日其中µB=5.78838×10−5eV/T为玻尔磁子,g为样品中的未成对电子的朗德因子,它与自由电子的朗德因子g e=2.0023相近。

通过g因子我们可以了解顺磁分子内部结构的局部磁场特性,也可以判断其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对电子自旋磁矩的贡献大小。

在与⃗B0垂直的平面内加一频率为ν的微波磁场⃗B1,当满足hν=∆E=gµB B0(2)h=4.13571×10−15eV·s为普朗克常数,那么电子在相邻的能级之间发生磁偶极共振跃迁,结果有一部分低能电子吸收了微波能量而跃迁到高能级,这就是电子顺磁共振。

与核磁共振等实验类似,为了观察电子顺磁共振信号,通常采用扫场法,即在直流磁场⃗B0上迭加一个交变磁场⃗B′cosωt,这样样品就处在外磁场⃗B=⃗B+⃗B′cosωt中,当磁场扫过共振点,B=hνgµB(3)时,发生共振,通过示波器我们可以观测到共振信号(如图1)。

材料物理实验方法电子顺磁共振

材料物理实验方法电子顺磁共振
正八面体的高、低自旋依具体情况而变: high-spin (HS):Doct < 成对能 (pairing energy) low-spin (LS):Doct > 成对能 (pairing energy)
单核FeV, 3d3
EPR—共振波谱
X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an Iron(V) Nitride. Science (2011), Vol. 331: 1049
核磁项
核的Zeeman项
0
超精细相互作用的机理:
EPR—共振波谱
未成对电子与磁性核之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有两种:
1 、 “ 偶 极 - 偶 极 相 互 作 用 ” (dipole-dipole interaction, anisotropic,各向异性)
这种作用是由于邻近的核自旋在电于处产生局部磁场,因此, 就存在能引起共振的其他外磁场值,而且由于核自旋矢量的量 子化,使得有多个外磁场值能满足共振条件,从而显现出多条 谱线.这种电子与核偶极子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经典模型加以解 释。
EPR—共振波谱
相对而言,原子核是静止的,各向同性主导。 而作为电子是运动于特定轨道内,具有空间取向性的。 EPR波谱所能提供的一些信息(对电子而言): 1)轨道的空间分布和对称性—g张量 2)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电子与核的平均距离—超精 细耦合A 3)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零场分裂D和交换耦合J 对原子核的描述: 1)非零核自旋,为NMR和ENDOR所研究 2)磁性核的对称性,电四极矩P
EPR—共振波谱
超精细谱线是μI (核磁矩)与μs (自旋磁矩)相 互作用的结果。
核磁矩使谱线分裂,而非增宽,因为MI是量 子化的; 而电子自旋体的作用则是连续的,仅使谱 线增宽。

《电子顺磁共振EPR》课件

《电子顺磁共振EPR》课件
电子顺磁共振(EPR)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电子顺磁共振(EPR)简介 • EPR的基本技术 • EPR在来发展与挑战
01
电子顺磁共振(EPR)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电子顺磁共振(EPR)是一种研究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的物理方法,通过测量物 质中未成对电子在磁场中的共振吸收来获取物质内部结构和电子状态信息。
数据分析
根据EPR谱图的特征峰位置、形状和 强度,解析物质内部未成对电子的分 布和取向,从而推断出物质的结构和 性质。
03
EPR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研究
总结词
EPR技术可以提供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分子的电子结 构和化学键的性质。
详细描述
EPR通过测量电子自旋共振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推断出分子中电子的分布 和跃迁情况,从而揭示分子的结构和化学环境。这对于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分 子识别和分子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研究
EPR用于研究生物组织中的 自由基、血红蛋白、肌红蛋 白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变化。
环境科学
EPR用于研究环境污染物的 电子结构和环境因素对其影 响。
02
EPR的基本技术
实验设置与设备
实验原理
电子顺磁共振是研究物质中未成 对电子的共振现象,通过测量样 品在特定频率电磁辐射下的吸收 和发射,可以获得关于物质内部
固体材料中的缺陷和掺杂研究
总结词
EPR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固体材料中的缺陷和掺杂情况,有助于深入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详细描述
EPR可以检测固体材料中的自由电子和缺陷态电子,通过测量这些电子的自旋共振信号,可以推断出 固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这对于研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新型材料的设计和开发等领域具有重要 意义。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技术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技术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5页
2006研究生课程— EPR
因磁共振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家
1944年
1955年 1966年 1981年 1989年 2002年
I.S. Rabi
W.E. Lamb, P. Kusch A. Kastler N. Bloembergen
N.F. Ramsey
K. Wüthrich
期等来确定。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5页
Paramagnetization Method
EPR—研究对象三
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5页
EPR—研究对象三
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5页
Unstable Radicals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5页
EPR—研究对象三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5页
EPR—研究对象三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5页
EPR—研究对象三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5页
EPR—研究对象三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5页
酒类:啤酒主要性能指标之一,lag time
Beer-Flavor Stability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5页
EPR—研究对象三
g, X-ray, UV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5页
EPR—研究对象三
Stable Free Radicals in Gas Phase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5页
分子轨道理论可以解释。如:O2分子:
2O [(1S)2 (2S)2 (2P)4]
Mn25(4S23d5) Mn5+ (3d 0)无EPR信号 Mn2+ (3d 5)有EPR信号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5页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技术课件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技术课件

应用拓展
生物医学领域:用于研究蛋白质 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
材料科学领域:用于研究材料性 质、结构及性能
环境科学领域:用于研究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及环境污染治理
食品科学领域:用于研究食品成 分、食品安全及食品质量控制
技术挑战
提高灵敏度:提高检测限, 降低背景噪声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提高 数据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生物医学应用
01
生物组织成像: 电子顺磁共振 成像技术可以 清晰地显示生 物组织的结构 和功能
02
生物分子结构 分析:电子顺 磁共振技术可 以分析生物分 子的结构和功 能
03
生物医学研究: 电子顺磁共振 技术可以用于 研究生物医学 现象和疾病机 理
04
生物医学诊断: 电子顺磁共振 技术可以用于 诊断生物医学 疾病和评估治 疗效果
提高便携性:实现小型化 和便携化,便于现场应用
提高分辨率:提高空间分 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降低成本:降低设备成本 和运行成本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技 术学习资源
教材推荐
01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技术》, 作者:李明,出版社:科学 出版社
02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技术原 理与应用》,作者:王强,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
01
电子顺磁共振 分析技术在环 境监测中的应

04
电子顺磁共振 分析技术在大 气污染监测中
的应用
02
电子顺磁共振 分析技术在土 壤污染监测中
的应用
05
电子顺磁共振 分析技术在噪 声污染监测中
的应用
03
电子顺磁共振 分析技术在水 污染监测中的
应用
06
电子顺磁共振 分析技术在辐 射污染监测中

电子顺磁共振

电子顺磁共振
氢原子:一个未成对电子 一个I=1/2的核(MI=±1/2)
自旋算符SZ的本征值MS =±1/2
体系有四个自旋状态
对于状态处于(MS ,MI) 体系的能量为
E(MS , MI )=gβ H MS +a MSMI

E4 =E(1/2,1/2)=(1/2)gβ H+a/4 E3 =E(1/2,-1/2)=(1/2)gβ H-a/4 E2 =E(-1/2,-1/2)=-(1/2)gβ H+a/4 E1 =E(-1/2,1/2)=-(1/2)gβ H-a/4
单个电子磁矩在磁场方向分量μ =1/2ge
外磁场H 的作用下,只能有两个可能的能量状态: 即 E=±1/2gβ H

N S
(
S N
H
磁矩与外磁场H的相互作用
E
E=1/2gβ H
H
H0
E=1/2gβ H
电子自旋能级与磁场强度的函数关系 H0为共振时的外磁场
能量差△E=gβ H 这种现象称为塞曼分裂(Zeeman splitting) 如果在垂直于H的方向上施加频率为hυ 的 电磁波,当满足下面条件
h υ =g β H
处于两能级间的电子发生受激跃迁,导致 部分处于低能级中的电子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跃 迁到高能级中 --------顺磁共振现象
受激跃迁产生的吸收信号经电子学系统处理 可得到EPR吸收谱线,EPR波谱仪记录的吸收 信号一般是一次微分线型,或称: 一次微分谱线
EPR 和NMR 的区别: [1]. EPR 是研究电子磁矩与外磁场的相互作用, 即通常认为的电子塞曼效应引起的, 而NMR 是研究核在外磁场中核塞曼能级间 的跃迁。 换言之,EPR 和NMR 是分别研究电子磁矩和核 磁矩在外磁场中重新取向所需的能量。 [2]. EPR 的共振频率在微波波段, NMR 的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技术1讲解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技术1讲解
Mn25(4S23d5) Mn5+ (3d 0)无EPR信号 Mn2+ (3d 5)有EPR信号
EPR—研究对象三
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的EPR谱线特点: 谱线复杂且谱线大多很宽,理论处理也较困难。
原因:
1、离子并非以自由形式存在,处在由配位体组成的 晶场中;
2、电子处在离子的d壳层中,它们的自旋运动和轨运 动间有很强的“自旋—轨道偶合作用”。
2006研究生课程— EPR
电子顺磁共振(EPR)概论 或电子自旋共振(ESR)概论
陈家富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顺磁共振室
二00六年十月

阅读参考书:
2006研究生课程— EPR
1、范康年主编,谱学导论,高教出版社 ,2001
2、裘祖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科学出版社, 1980
3、张建中等,自旋标记ESR波谱的基本理论和应 用,科学出版社 ,1987
My title is misleading there is a group of individuals who love Raymond. It is the Creation Science community.
Now the controversy is Was Raymond snubbed by Nobel Committee because he is beloved by God? Godless science shits on a saint.
4、陈贤镕,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 ,
1986
5、石津和彦 等,实用电子自旋共振简明教程(生命
科学专业适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6、张建中等,磁共振教程,中国科大出版社 ,1996

顺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简称EPR)或

顺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简称EPR)或

顺磁共振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EPR )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简称ESR )是探测物质中未耦电子以及它们与周围原子相互作用的非常重要的现代分析方法,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并且具有在测量过程中不破坏样品结构的优点。

自从1944年物理学家扎伏伊斯基(Zavoisky )发现电子顺磁共振现象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半个多世纪中,EPR 理论、实验技术、仪器结构性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固体器件的使用,使EPR 谱仪的灵敏度、分辨率均有了数量级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拓展了EPR 的研究和应用范围。

这一现代分析方法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材料学、地矿学和年代学等领域内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的目的是在了解电子自旋共振原理的基础上,学习用射频或微波频段检测电子自旋共振信号的检测方法,并测定DPPH 中电子的g 因子和共振线宽。

一 实验原理原子的磁性来源于原子磁矩。

由于原子核的磁矩很小,可以略去不计,所以原子的总磁矩由原子中个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所决定。

在本单元的基础知识中已经谈到,原子的总磁矩μJ 与P J 总角动量之间满足如下关系:J J BJ P P g γμμ=-= (1-6-1) 式中μB 为波尔磁子,ћ为约化普朗克常量。

由上式可知,回磁比Bg μγ-= (1-6-2) 按照量子理论,电子的L -S 耦合结果,朗得因子)1(2)1()1()1(1++-++++=J J L L S S J J g (1-6-3) 由此可见,若原子的磁矩完全由电子自旋磁矩贡献(L =0,J =S ),则g =2。

反之,若磁矩完全由电子的轨道磁矩所贡献(S=0,J=1),则g =1。

若自旋和轨道磁矩两者都有贡献,则g 的值介乎1与2之间。

因此,精确测定g 的值便可判断电子运动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了解原子的结构。

第八章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EPR)ppt课件

第八章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EPR)ppt课件

s= -gS g 因子(值为2.0023) 为玻尔磁子,S为
自旋角动量。 对单电子 S = 1/2;电子自旋状态有2S+1个 即:Ms =1/2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在外磁场H中,能量E为:
E= - s H =gMs H
Ms =+1/2 E= 1/2 g H Ms =-1/2 E = - 1/2 g H E = E - E = g H E = g H = h 一般在微波区(9.5-35千兆)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2)、一组等价磁性核的超精细耦合作用
当未成对电子同时受到几个相同的磁性核作用时,谱线的裂分数为: 2nI+1, 其强度比符合二项式展开。 例如,甲基自由基H3C,因受到3个等价氢的作用而呈现4条裂分谱线。 苯自由基阴离子则为7条谱线。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电子能谱
X 射线与物质作用,会获得一系列 的信息,这包括自由电子(光电子)、 二次电子( 俄歇电子)、次级 X 射线
(荧光X射线)等。 X光的能量较大,它不仅可使结 合能小的价电子电离,也可使结合 能大的内层电子电离。因此,对于 大多数元素 XPS 都会有几个不同轨 道的能谱峰。 一般入射光的能量与电子的结合 能越接近,其电离的概率越大,谱 峰越强。

只有未成对的电子才有电子顺磁共振。 同样电子也存在自旋-晶格 弛豫和自旋-自旋弛豫现象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波谱特性
对于分子中的未成对电子, 除自旋运动外,还有轨道运动。 因此,在外磁场作用下,轨道运动也会产生一个内磁场H’,这样 未成对电子所处的磁场应为: Hr = H + H’
第八章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EPR)

电子顺磁

电子顺磁

附录:顺 磁 共 振1925年乌仑贝克和哥德斯密,为了说明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双层结构,首先提出了电子自旋的假说:电子作自旋转动,由于其带负电,故而电子具有的自旋磁矩的方向与其自旋角动量方向相反,但直到1944年扎伏伊斯基才首先观察到电子自旋共振现象, 电子自旋共振,即(ESR).它是处于恒定磁场中电子自旋磁矩在射频(或微波)场作用下所引起磁能级的跃迁。

1954年开始,电子自旋共振(ESR )逐渐发展成为一项新技术。

如其研究对象是具有原子固有磁距的顺磁性物质,又称之为电子顺磁共振(即EPR )顺磁物质。

如3d 壳层未满的铁族与3d 壳层未满的稀土族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含有自旋不配对的自由基有机化合物都是研究ESR 的重要对象。

原子及离子中未偶电子的状态及其周围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得到有关物质结构何化学键的信息,故电子自旋共振是一种重要的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要求观察电子自旋共振现象,观察顺磁离子对共振信号的影响,测量DPPH 中电子的g 因子,并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测量地球磁场的垂直份量。

【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自旋共振的基本原理,实验现象,实验方法 2,测量DPPH 样品电子的g 因子及共振线宽。

【实验原理】1.由原于物理学可知电于自旋角动量值应为h S S p s )1(+=,S 是自旋量子数。

由于电子带负电,所以其自旋磁矩应是平行于角动量的.当它处于稳恒磁场中时,将获得12+S 个可能取向.或者说,磁场的作用将电子能级劈裂成12+S 个次能级.简言之两相邻次级间的能量差为:0B g E B e ⋅⋅=∆μ (1)如果在电子所在的稳恒磁场区:再迭加一个同稳恒磁场垂直的交变磁场1B ,而它的频率f 又恰好调正到使一个量子的能量0f h ⋅.刚好等于E ∆ 即:00B g f h B e ⋅⋅=⋅μ则两邻近能级间就有跃迁,即发生E 、S 、R 现象则:00B hg f B e μ⋅= (2)或 00B hg Be μω⋅=(2)式中34106262.6-⨯=h J S ⋅ --- 普朗克常数24108024.9-⨯=B μ J 1-⋅T --- 波尔磁子21=S 时 0023.2=e g 则 8024.20=f 0B (3) (3)式中0f 单位 MHz , 0B 单位 GS 。

电子顺磁共振和辅助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电子顺磁共振和辅助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电子顺磁共振和辅助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其中,电子顺磁共振(EPR)和辅助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两种被广泛使用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它们能够为医疗领域中的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支持。

一、电子顺磁共振(EPR)成像技术电子顺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子自旋共振作用的成像技术,它能够对生物体内某些特定的自由基、金属离子等进行显像。

这项技术通常使用微波和强磁场来激发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其扫描的结果能够提供关于氧化应激、天然抗氧化剂和生物体内的自由基等信息。

目前,在多个研究领域,电子顺磁共振成像技术都有着很重要的应用。

比如,在肿瘤诊断领域,研究人员利用EPR技术来检测和辨别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自由基含量,从而实现更早期的肿瘤诊断,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在血液循环、药物输送和疾病治疗方面,电子顺磁共振技术也能为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帮助。

这一技术能够精确控制药物在体内的输送和释放,从而能够更好地治疗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

二、辅助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应用辅助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导磁体和射频信号的成像技术。

相较于传统检查方法,MRI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和更明确的结果,同时也更加安全、无创伤和可靠。

在临床领域,MRI技术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神经科学领域,MRI技术常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心血管领域,MRI则常用于研究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心肌梗塞以及其他心脏疾病的检测。

此外,MRI技术还可应用于肝、胰腺、肾脏等器官病变的诊断、炎症和癌症的检测等广泛领域。

三、总结电子顺磁共振和辅助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两种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确、安全和无创伤的体内成像手段,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情况,更加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PR—共振波谱三
δt·δE ~ ћ 即δE ~ ћ / δt 又因δE = g βδH, δH = δE/g β = (ћ/g β) ·1/δt 自旋—晶格作用越强,δt越小, 则δH 越大,即谱线越宽。
EPR—共振波谱三
对过度金属离子而言,其自旋—轨道偶合作用一般
很强,t很短(小),从而导致谱线线宽很宽。
X波段: 一般的液、固态样品,是最常用的微波频率; K波段: 过渡金属络合物和多频率工作;
Q波段: 小样品高灵敏度的测量和多频率的研究;
W波段: 极小样品和多频率样品的测量。
EPR—基本原理三
3、一般系统
从共振条件:hυ = g βH可知,实现共振, 有两种办法: 1) 固定υ,改变H — 扫场法
EPR—共振波谱三
通常情况下,EPR波谱仪记录的是吸收
信号的一次微分线形,即一次微分谱线。
EPR—共振波谱三
理论上讲,这EPR吸收谱线应该是无限窄
的,而实际上EPR谱线都有一定的宽度,且不
同的样品,线宽也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a、寿命增宽 (Lifetime broadening) (自旋—晶格,S—L作用) 电子停留在某一能级上的寿命只能是个有 限值。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关系式:
1/t = 1/2t1 + 1/t2,
∆H = (ћ/g β)(1/2t1 + 1/t2) = ∆H1+∆H2 ∆H1 S—L作用,寿命增宽,降温;
∆H2
S—S作用,久期增宽,稀释、提纯 。
EPR—共振波谱三
2、线型
洛伦兹(Lorentz)线形和高斯(Gauss)线形两类。
洛伦兹线形Lorentzian lineshapes 与高斯线形Gaussian lineshapes的比较
做自旋运动的电子可视为一个微小磁体。
EPR—基本原理三
问题:
为什么EPR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未成对
的电子呢?
分子 原子 (原子核及核外电子)
电子运动
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
轨道角动量 自旋角动量
分子磁矩
轨道磁矩 + 自旋磁矩
EPR—基本原理三
大多数情况下,轨道磁矩的贡献很小,因此,
分子的磁矩主要来自自旋磁矩(> 99%)的贡献。
2000 4000 6000 Magnetic Field (Gs)
8000
EPR—共振波谱三
2000
1500
1000
1000 500
0
0 -500
-1000
-1000 -1500
-2000 300 350 400
3220
3230
3240
3250
Magnetic Field (Gs)
Magnetic Field (Gs)
EPR—基本原理三
其中:电子旋磁比:
γ= gee/2mec;
= 9.274×10-24 J/T
β—Bohr磁子: β= eћ/2mec 自由电子的g因子为2.0023,无量纲;
e电子电荷;me电子质量;c光速。 根据电子自旋量子数ms 的取值为S,S-1, S-2,…,-S,共2S+1个值,可见电子磁矩 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
2)固定H, 改变υ — 扫频法
EPR—基本原理三
原则上,这两种方法均可实现共振,但由于技术原 因,现代EPR谱仪总是采用扫场法,因为磁场
的变化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均匀、连续、易控(细微
改变)。改变υ,则难以做到这些。
EPR—基本原理三
ESR Spectra obtained from organic radical
影响H’ 的因素:
EPR—共振波谱三
空间因素:
∝ (1-3cos2θ) / r3 θ=(r· H)
r —自旋体之间的距离
通过降低溶液浓度,使自旋体的r 增加, 则H’减少。
减少H’值的方法: a、稀释; b、提纯。
动态因素
EPR—共振波谱三
δH = δE/g β = (ћ/g β) ·1/δt ∆H = (ћ/g β) ·1/t, 这里t(驰豫时间)包括两部分,即S-L和S-S时间。
Microwave Band L S X K Q W Frequency (GHz) 1.1 3.0 9.5 25.0 34.0 94.0 Hres(G) 392 1070 3390 8900 12000 34000
EPR—基本原理三
L波段: 有机体、小动物等大生物和水溶液样品;
S波段: 生物,水溶液和过渡金属络合物样品;
其中: ms为电子自旋量子数,其值 ms = S,S-1,S-2,…,-S。 和带电粒子运动能产生磁场一样,电子的自旋运 动也产生磁场,使分子成为一个小磁体,其磁矩:
EPR—基本原理三
μs = γMs
在z方向的分量:
μsz = -γMsz = -γmsћ = - gβms
(由于电子的电量是负值,使得电子磁距在z方向 的分量值与ms符号相反。 γ—电子旋磁比)
EPR—基本原理三
ESR Spectra obtained
from Cu(2+) Complex
EPR—共振波谱三
EPR共振波被谱图例
1500
1000
1000
500
500
0 -500 -1000 2500 3000 3500 4000
0 -500 -1000 0
Magnetic Field (Gs)
EPR—基本原理三
如果体系中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则ms 只取 ±1/2两个值,
其两种可能状态的能量分别是:
Eα = (1/2)gβH; Eβ = -(1/2)gβH 显然, H = 0时, Eα= Eβ = 0,两种自旋的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
EPR—基本原理三
H ≠0时, 分裂为两个能级Eα和Eβ ,能级分裂的大小 与H成正比 ;它们的能量差为。 ΔE = Eα - Eβ = g βH
回答了哪些物质是顺磁性的!
EPR—基本原理三
物质的磁性
B0 — 指外磁场强度; B’ — 外磁场作用下,被诱导产生的附加磁场强度。
• 逆磁性(B’<0,即B’与B0反向) • 顺磁性(B’>0,即B’与B0同向) • 铁磁性(B’>0,即B’与B0同向, B’随B0增大而 急剧增加, 但当B0 消失而本身磁性并不消失)
因此,要尽可能减少自旋—晶格作用,如:使用降 温方法。
b、久期增宽 (Secular broadening) (自旋—自旋,S—S相互作用)
EPR—共振波谱三
顺磁粒子本身周围存在许多小磁体,每个小磁体 除处在外加磁场H中外,还处于由其它小磁体所形 成的局部磁场H’中,真正的共振磁场为: Hr = H + H’ = hυ/g β 因υ一定,所以Hr = hυ/g β一定,而H’有一个分布, 即不同顺磁粒子周围变化的局部磁场也不同,则H 也因此有一个分布,不再为一定值。
EPR—基本原理三
共振条件可简化为:
Hr (Gs) = hυ/g β = 714.484 ×υ(GHz) /g
或写:
g = hυ/Hβ = 0.0714484×υ(MHz)/H(mT)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关系式β= eћ/2mc, 也即β与m有关(成反比),由此也可以了解 为什么核磁共振所使用的激发能(射频MHz) 比顺磁共振的激发能(微波GHz)要小得多 (小~103)。 (βN = eћ/2mNc ) 因为mN ≈ 1836me
EPR—基本原理三
对未成对电子的分子而言,其磁矩为μs ( ) 将此分子臵于一外磁场 H 中,则 与 H 之间就 有相互作用,产生能级分裂,即Zeeman分裂。
作用能为:
H E = - · = - μHcosθ = - μz H = -(-g βms)H = gβmsH
由此可见,能级分裂随外磁场H增强而增大。
两者主要的区别是洛伦兹线形比高斯线形有较 长拖尾现象。
EPR—共振波谱三
稀溶液顺磁体系的线形是洛伦兹线形,而许
多洛伦兹线形谱线的叠加结果就趋于高斯线形。
两类线形的解析形式:
a Y= 1 + bX 2
洛伦兹线形
Y = a exp( -bx2 )
二萘嵌苯
N O
TEMPO N-O自由基
Perylene cation radical 共125条线
EPR—共振波谱三
三、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1、线宽
固定微波频率υ,改变H,当H = Hr = hυ/g β时,产生EPR共振吸收信号,即EPR 吸收线。 电子受激跃迁产生的吸收信号经处理可以 得到EPR吸收谱线,EPR谱线的形状反映 了共振吸收强度随磁场变化的关系。
2006研究生课程— EPR
电子顺磁共振(EPR)概论 或电子自旋共振(ESR)概论
陈 家 富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顺磁共振室
二00六年十月
EPR—基本原理三
二、 电子顺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概述
电子自旋的磁特性:
EPR—基本原理三
安培定律(Ampere’s Law):
EPR—基本原理三
EPR—基本原理三
电子自旋能级的分裂
EPR—基本原理三
hυ = g βH
hn
ΔE = g βH
铁 磁 性 物 质
顺 磁 性 物 质
反 铁 磁 物 质
EPR—基本原理三
例如:采用υ=9.5 GHz的微波频率,对自由电子 Hr = 714.484(υ/g) = 714.4849.5/2.0023 = 3390 Gs = 0.339 mT 或 = hυ/g β = 6.626 10-34 9.5 109/2.0023 9.274 10-28 (J.s)(1/s) / J/Gs = 3390 G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