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整体景观意向规划-----北京郊区三乡镇的典型实证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乡村整体景观意向规划
-----北京郊区三乡镇的典型实证对比研究
王云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旅游系,上海,200092)
郭焕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乡发展研究室,北京,100101)
一、乡村景观意象的概念与特征
乡村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景观空间,既是居住地、生产地,同时在乡村空间结构体系动来说,乡村又是重要的目的地。乡村景观意象不仅来自于当地住民对乡村景观的感知,而且更重要的来自于非当地住民的感知和认同,这是乡村景观认知的两大主体。在景观认知的两大主体中,当地居民对乡村景观的认识拥有一个很长的时间过程,人们在当地景观环境中出生、生长,熟悉乡村景观环境的每一个环节,掌握了景观环境的自然节律和社会特征,能够通过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景观逻辑推断,对自己周围的乡村景观环境具有亲切感和认同感。而将乡村作为目的地的感知人群对乡村的感知是在特定的时间段、特定的景观感知空间、人为的景观感知过程下对乡村景观形成的景观意象。这种景观意象尽管是亲身的景观体验,但景观感知具有表象性和个别性,缺乏对乡村景观从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景观认识。因此两大景观感知主体所形成的景观意象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景观的客观性仍然是决定景观感知的本质因素。
乡村景观意象是人们对乡村景观认知过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Mental map)。乡村景观意象根据景观意象的形成来源和过程,将乡村景观意象划分为原生景观意象(Organic image)和引致景观意象(Induced image)两大类。原生乡村景观意象是通过对乡村的亲身感知后获得的景观意象,而引致景观意象是通过一切媒介所获得的景观意象。获得引致景观意象的途径很多,在历史时期,人们可以通过小说、诗歌、风景画等获得某一乡村的景观意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通过传统手段的同时,通过影象技术、信息技术等获得引致景观意象;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意象逐步成为产品形象塑造的关键环节和超越价格、质量竞争的商誉的历史时期,宣传形象的各种形式的广告成为诱导景观意象的重要的最直接的途径。
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同时适当、准确、标示性强的乡村景观又是乡村景观规划所追求的目标。在乡村景观意象明确和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乡村景观规划中继承和保持传统景观和景观意象是景观规划的最高原则;而在缺乏地方性和以现代景观为主体的乡村景观规划中,如何充分发挥人的景观创造性,在景观生态原则的指导下,规划最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生态性和较高美学价值的乡村人居环境景观。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景观规划的控制核心。乡村景观意象具有以下特征:
⒈乡村景观意象的个性化(Personality)
每一个人对乡村景观的认知、感受形成的景观意象是不同的,她取决于景观认知主体的特征,包括主体的出生、年龄、职业、教育、个人爱好、生长环境等多方面的个性化特征。乡村景观的个性化就是这种景观个人感知过程的体现,个性化的景观感知过程的景观意象具有不同的角度、重点和意境的特点,这也是不同主体对景观感知所得到的独有的享受。
⒉乡村景观意象的地方性(Place)
乡村景观感知的个性化来自于感知主体的个性化特征,乡村景观的地方性则来自于乡村景观客体不同于其它区域乡村的景观特点,是乡村景观客体地方性的体现。不同的人对同一景观客体的感知过程和结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但景观客体又能够共同被主体所感知,而且这种感知的特征在感知群体差异不大的情
况下,就会有基本相同的景观意象特征。同时景观的地方性又恰是引导感知主体形成共同景观意象的源泉。另外乡村景观的社会化也反映在一定历史阶段乡村景观所拥有的共同景观特征,是整个社会乡村的特征。
⒊乡村景观意象的社会化(Sociality)
乡村是同一个开放的空间,随着信息的区际的流动,乡村景观感知主体在社会化工程中,景观感知过程也逐步在完成社会化改造过程,各种信息媒体对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展示,成为人们在直接感受乡村景观之前就可以获得一部分景观信息,并成为影响景观感知个性化的重要社会化因素。乡村景观意象的社会化就是乡村景观感知过程的相互影响和乡村景观意象感知的趋同性。
二、乡村整体景观意象规划
(一)乡村景观意象规划模式
乡村景观意象规划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宣传口号,而是一系列景观的建设与未来景观规划支撑下的乡村景观体系。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景观建设的基础上所渗透的景观意象思想,他的形成需要有一个历史过程和乡村景观的硬质景观要素和软质景观要素的共同基础。
从乡村景观意象规划的目的来看,重点关注乡村景观的可居住性(Livability)、可投资性(investibility)和乡村景观的可进入性(visitability)。景观意象规划的三个目标正好体现现代乡村作为居住地、生产地和重要的游憩景观地的三大景观价值和功能。乡村景观可居住性是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特征,也是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不仅面向当地居民居住环境的提高,而且全面提高乡村人居环境,使乡村不仅成为城市居民重要的永久性居住空间,而且成为城市临时性第二居所的重要空间。乡村
的可投资性是乡村经济景观、乡村城镇建设以及乡村基础市政服务设施持续改善和提高的动力源泉,可投入性不仅使乡村能够吸引当地的投入,同时更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加入到乡村建设,它需要乡村景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或具有较好的发展预期。而乡村的可进入性则全面关注乡村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乡村游憩产业的发展是标志乡村可进入性的重要特征。
(二)景观意象确定的乡村类型
乡村景观意象规划是对乡村景观在景观思想、景观精神和景观灵魂层面上对乡村景观进行的最高境界规划,是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是对乡村景观感知的心理图式进行的塑造。乡村景观意象规划实质上是乡
村景观意象战略的规划和实施,也是乡村景观形象再造战略(Reimaging strategies)的实施。根据乡村景观意象明晰程度和意象认同程度,可以将乡村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景观意象强化乡村、景观意象塑造乡村和景观意象重塑乡村。
1.景观意象强化乡村
乡村景观意象强化乡村是指对景观特征明确,景观意象明晰,景观意象确定经历了较场的历史时期,并被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乡村,景观意象是完全具有乡村景观的地方性特征,而且具有唯一性和高度的可识别性。这一类乡村多是文化历史名村名镇、古聚落、传统民居、风景名胜地区、人类文化的著名遗迹、经济名村名乡等乡村景观。这些广为人知的景观要素正是乡村景观意象成型和明确的重要因素。
2.景观意象塑造乡村
乡村景观意象塑造乡村是指景观特征不明确,意象不清晰,可识别性较差,与其他乡村具有雷同景观的乡村。这一类乡村因景观环境特色性不明显,长期以来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因而没有形成成型和确定的景观意象。在乡村景观规划中,这一类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要目标就是通过景观规划,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和景观建设后形成明确的乡村景观意象。
3.景观意象重塑乡村
景观意象重塑乡村是对因景观破坏严重,或在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对乡村景观的贬低性行为或言语所形成的具有负面效应的乡村景观意象。使乡村景观意象遭到破坏的因素可能是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不安定的社会秩序、不良的社会风气、贫穷的经济面貌、不诚实的经营行为等。乡村景观意象的负面效应一旦在社会上形成广泛认同,将成为阻碍乡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重塑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形象再造战略的关键。
三、乡村景观意象规划的典型实证研究
⒈典型区的景观环境与发展条件对比
乡村景观的演变与发展既要考虑乡镇经济的完整性,又要考虑经济的特色性; 同时综合乡村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社会发展过程。因此,在案例研究区的选择中,既要考虑经济成就,又要重点选择问题突出的乡镇进行案例研究。同时突出地理学的特色和特有的人地关系认识。以北京为例,重点选择了平原区的韩村河镇、平原山区结合部的周口店地区以及中低山区的史家营乡。既具有较明显的景观环境差异,又具有景观活动和景观建设的差异。从经济类型上研究区都属于北京郊区比较富裕的乡镇,但又分别表现出了各自的发展历程和经济特色,急于寻求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景观规划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表1. 典型区乡镇的景观环境与发展条件对比
对比项周口店地区韩村河镇史家营乡
区位北京西南,房山中部,距离46公里北京西南,房山南部,距离47公里北京西南,房山西北,百花山南鹿,距离61公里土地面积126KM222.6KM2108.8KM2
总人口4万人 1.48万人1万人
自然条件
地处山区平原交接带,中山、低山、丘
陵、平原分别占18%、45%、25%和12%;山
区暖区,降水650mm,水资源较缺乏。矿产
资源较丰富,石灰石、煤炭、大理石、花岗
岩。人均耕地资源少,仅0.56亩.
地处房山南部平原,土地平坦,土层
深厚,土壤肥沃。山前暖区,降水量600mm,
水资源较丰富。矿产资源缺乏,有一定面
积的黏土。耕地面积2.46万亩,人均耕
地1.66亩.
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底,属于中低山地区,山体陡
峻河谷狭窄。降水量600-650mm,水资源较为缺乏。有较
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1.1亿吨。山体沟谷发育,耕地
面积0.6万亩,人均耕地0.6亩.
社会经济条件
农村经济总收入近14亿元,人均平均
纯收入4392元,最高5600元。工农业总产
值7亿元。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占工农业
总产值的93%;工业以水泥工业为主,占
60%。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生态农业具
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较
高,呈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社会基础
服务体系和城镇基础设施发展具有一定规
模.拥有世界人文遗产”周口店猿人遗
址”.
农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历史上曾
达到17亿元,人均纯收入4382元,最高
韩村河村7600元,最低东营村2500元三
大产业比例为:3.96%:87.3%:8.74%;
农业粮食种植占95%;第二产业中,建筑
业占94%,劳务输出型经济占主体。农业
机械化水平高,达到95%。工业规模小,
基本无污染,生态环境质量好.以韩村河
村为代表,现代乡村社区建设水平高.
农村经济总收入3.7亿元,人均纯收入5810元,最
高金鸡台村11000元,最低2500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为
2.73%:59.26%:38.01%。农村经济以资源型采煤业为主,
煤炭收入占全乡的59.26%,以煤炭运输为主的运输业产值
28.28%,和占87.54%。农业基础非常薄弱。劳动力素质底。
社会基础服务和城镇基础建设薄弱.煤炭无序开采和无证
运输经营,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较为严重.
⒉典型区人类活动对乡村景观的冲击
乡村地区的景观活动主要集中在经济景观和聚落景观两个层面,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综合反映乡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