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沿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沿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

郭健

【摘要】国际上有经济学家曾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3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本文以沧州市为例,在深入分析沧州市城镇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沧州市的发展条件,提出了差异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

引言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全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不论是从发展空间还是政策基调看,城镇化都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驱动力量。

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河北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大战略选择。2012年河北省城镇化率达到46.8%,“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打造发展新引擎”成为河北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的七项重大任务之一。

2011年,《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沧州市作为“河北沿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省“壮大中心城市、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政策的重要落实地区(渤海新区是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举全省之力打造的两个区域重点增长极之一)。然而,2012年沧州市城镇化率仅为44.03%,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城镇化水平。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推动全市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沧州市必须面对的一项课题。

1.沧州市概况

1.1 基本情况

沧州市地处华北地区东部,外沿渤海,内环京津,是河北沿海地区三个中心城市之一,是《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的关键城市之一,也是河北省“壮大中心城市、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政策的重要落实地区。截至2011年底,全市总人口为719.77万人。

图1 沧州在环渤海的区位及行政区划图

表1 沧州市基本情况(2012年)

截至2012年底,沧州市的城镇化率为44.03%,有中心城市1个,县(市)城14个(沧县有县无城,未列入),建制镇78个,乡92个,行政村5741个。2002~2012年间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远高于全国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的平均速度,已成为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图2 沧州市现状城镇规模等级结构(2012年)

表 2 沧州市现状城镇规模等级结构(2012年)

2.沧州市城镇化基本特征

2.1 人口和城镇沿交通走廊分布,沿海地带发展趋势显著

全市现状人口和城镇分布总体上呈东西向发展态势,且城镇多沿交通干线(国道、省道、铁路)分布。从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沿海地带呈现显著的快速增长态势。

2.2 城镇化水平低, “不完全城镇化”现象突出

2012年末,沧州市城镇化率仅为44.03%,低于全省及全国城镇化率水平。在河北省十一个地市中,排名第七。

表 3 河北省11地市城镇化水平一览表(2012)单位:%

2011年底,沧州市户籍农业人口数量为49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68.8%,与44.03%的城镇化率相比有24.77个百分点的差距。大约有170万左右的户籍农业人口被纳入城镇化范畴,城中村等“不完全城镇化”现象突出。

表 4 沧州市非农人口比例与城镇化率的比较(2011)

沧州中心城区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三级城市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城市规模都存在巨大差距;与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城市相比(除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最小,建成区面积仅比三亚稍大,地区生产总值落后于其他沿海城市,人均生产总值处于中下游水平,与大连、青岛、宁波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表5 2010年沧州主要城市指标与东部其他沿海城市对比(2010年)

102.58万增加到150.34万,年均增速4.89%,占全市城镇人口的比重由51.29%下降到45.7%,对城镇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38%。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县(市)城的集聚能力不强,在城镇化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6 2002~2010年沧州各县(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不包括沧县)

中有13个镇为县(市)政府所在地,其余65个镇为一般建制镇,镇区总人口64.7万人,平均每个镇区人口为1万人,城镇规模较小,功能集聚能力弱。

表7 沧州市各镇区按人口规模分类(不包括县政府所在地镇)

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不足,提供的非农就业机会有限。沧州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仍然占有一半左右的比例,而工资性收入的比例仅占35%左右,不仅与长三角地区60%-70%的水平差距较大,与中部地区的部分城市(如长沙44%)也有较大差距,表明城镇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强。

表 8 沧州农村居民收入结构

城乡差距较大,且呈现逐年拉大趋势。沧州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农民人均收入水平,2002年至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从6150元增加到16116元,年均增长12.8%;农民人均收入从2549元增长到5528元,年均增长10.2%。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3601元扩大到2010年的10588元;城乡收入比从2002年的2.41扩大到2010年的2.92,高于

河北省的2.73,但是低于全国的3.23。

表9 2010年沧州市城乡收入差距与全省、全国比较

础设施,而排水、供热、燃气等提高生活品质的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村庄内的公共设施大部分为日用百货小商店、医疗门诊所、中小学等保证基本生活必需的设施,功能不全,档次较低,其他诸如文体科技、医疗保健、科教文体卫、社会保障以及公园绿地、广场停车场等基本空白。如:农村幼儿园(含托儿所)1298所,普及率仅23%;图书馆(文化站)348座,普及率仅6%;公园、敬老院的普及率仅1%。大多数村庄建设没有规划指导,建筑布局零乱。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垃圾量增多,但垃圾清运处理等设施和管理滞后,造成垃圾随意倾倒,影响环境卫生。全市仅有12%的村(总计701个村)垃圾实现了集中处理。

2.5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心城区和任丘经济总量较强,外围地区、交界地区较弱。各县市GDP 占全市GDP 的比重,任丘、中心城区、河间、黄骅、沧县排在前五位,中心城区仅排在第二位,比排在第一位的任丘低8个百分点,说明中心城区的带动力弱,海兴、孟村、盐山、南皮、东光、吴桥等外围县GDP 总量占全市比重不足5%,经济发展较差。

从各县(市)三次产业生产力差距来看,东南部各县生产力低,差距大(南皮、盐山是国家级贫困县,献县、孟村、东光、吴桥是省级贫困县),任丘作为资源性城市差距大,其他县差距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