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液气与液液界面

合集下载

液液界面张力(PDF)

液液界面张力(PDF)
应用:增加原油采收率和形成微乳状液 水溶无机盐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 石油磺酸盐(烷基、芳基)+NaCl
4.5 液液界面的吸附
(一)Gibbs公式应用条件
若 ①第二相无界面活性 ②溶质及液体1在第二液相 完全不溶解 ③溶质与液体1在两相中的 mol比相同
(任意一种)可有:
−dγ12 = Γ(31)RTd ln a3
4.4 超低界面张力 ①定义 ②历史 ③测定 ④应用
4.5 液液界面的吸附
①Gibbs公式应用条件 ②吸附等温线 ③液液界面吸附层
4.6 微乳状液 ①定义 ②历史 ③基本类型 ④应用
4.1 液液界面及界面张力
两种不混溶的或不完全混溶的液体互 相接触的物理界面即液液界面。
由于界面两边分子性质不同,界面上分 子所处力场不是各向同性的,也存在界 面张力——垂直通过液液界面上任一单 位长度,与界面相切的收缩界面的力。
⎛⎜⎝

ΔH
AB
N 0 ⎞⎟⎠
1
W
d a
=2
γ
d a
γ
d b
2
Wad:色散力时粘附功 贡献
N ab :单位面积上两液体 的分子数目
a :每个分子所占面积
WaAB:酸碱作用对粘附 功贡献
ε AB :每个分子的酸碱 作用能
N0 :Avogadro常数
ΔH AB
=
EA EB
+
CACB
酸碱作用焓变 静电作用参数 共价作用参数
(二)吸附等温线
①Langmuir型 ②饱和吸附量小 ③低浓度区吸附量随浓度上升
速度比较快
(三)液液界面的吸附层
①分子所占面积大(油相分子介入) ②-CH2基在界面吸附过程中标准自

第4章 气-液与液-液界面

第4章 气-液与液-液界面
34
4.4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
自然界中有许多情况下液面是弯曲的,弯曲液 面内外存在一压强差,称为附加压强, 用Ps 表示。 附加压强是由于表面张力存在而产生的。 附加压强的产生 1.平液面
f f
P0 0
△ S
在液体表面上取一小面积 △ S, 由于液面水平,表面 张力沿水平方向, △ S 平 衡时,其边界表面张力相 互抵消, △S 内外压强相等:
将金属做成超细微粒以降低熔点;
10
例题
例 1 、将 1g 水分散成半径为 10-9m 的小水滴 (视为球形),其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倍?
解:对大水滴
1 2 4 AS 4 r 4 cm 4.84 10 cm 4/3
2 2/3 2
对小水滴 6 6 10 3 10 1 2 3 2 As 4 r 3.0 10 m 1 3 4 / 3 r1 r1

这些现象说明:液体表面与体相液 体的性质不完全相同。这些特点可 以从力学和能量的角度予以解释。
13
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相比,它们所处 的环境不同。 体相内部分子 所受四周邻近相同分子的 作用力是 对称 的,各个方向的力彼此抵消 (各向同性);故在液体的内部,分子的移动 无需作功。
14
但是处在界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体相内 相同物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到性质不同的 另一相中物质分子的作用,其所受作用力不能相 互抵消。因此,界面层分子由于其处在一不均匀 对称的力场会显示出一些独特的性质。 对于单组分体系,这种特性主要来自于同一 物质在不同相中的密度不同;对于多组分体系, 特性则来自于界面层的组成与任一相的组成均不 相同。 15
P 4r 2 dr 8r dr 由此可得 2 P r

界面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界面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界面化学基础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一个小水滴的体积31645.3103Vr π-==⨯cm 3 1 cm 3水分散成小水滴的个数为161105.3n ⨯=个=1.887×1015个这些小水滴的总表面积S =1.887×1015×4πr 253610r=⨯=cm 2 0.07205γ=N ·m -1×60m 2=4.32J2.N ·m -1=N ·m ·m -2=J ·m -2 表面自由能 3.(略) 4.22()24 () sL V s L V N N CU T r T T N N U πγγγ-∂⎛⎫==- ⎪∂⎝⎭↑-↓↓↓5.d dS d d d i i UT p V A n γμ=-++∑ 对表面0dV=则有d d d d i i U T S A n γμ=++∑,j s T p n p A nU S U T T A A T γγγ∂∂∂⎛⎫⎛⎫⎛⎫==+=- ⎪ ⎪ ⎪∂∂∂⎝⎭⎝⎭⎝⎭,,,+22sp A nU T T T γ⎛⎫∂∂=- ⎪∂∂⎝⎭,, 6.1-1-121880mN m 0.43mNm K 1808K 2.66J m sU--=⋅+⋅⋅=⋅7.当T =4620K 时,γ=0当T =823K 时,γ=380mN ·m -1-1-1380mN m K 3797pT γ∂⎛⎫=-⋅⋅ ⎪∂⎝⎭-1-11273380(380450)mN m 335.0mN m 3797k γ=-⨯⋅=⋅ 8.12(22.052930.096)mN m 50.18mJ m sU--=+⨯⋅=⋅1 mol 甲醇的体积为32/0.8=40cm 3 每个甲醇分子的半径为13823403cm 2.5110cm 6.02104r π-⎛⎫=⨯=⨯ ⎪⨯⎝⎭ 1 cm 3的表面积S =824231.210cm 1.210m r=⨯=⨯总表面积S ’=4.8×105m 2ΔG =4.8×105×22.05×10-3·J ·m -2 =1.06×104J ·m -29.不能。

第四章--固液界面

第四章--固液界面

如图5-7所示,设一根纤维浸在某液体中,纤维的另一端挂在电子天 平的测量臂上。用升降装置使液面逐渐下降。纤维经(b)状态脱离液 面,在纤维脱离液面的瞬间,电子天平测出该变化过程中力的变化 P,由记录仪记下如图5-8的曲线。
如果液体完全润湿纤维,则 P = 2rL 式中r为纤维半径。 若选用半径已知金属纤维,使液体能够完全润湿纤维,则测出
4.4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4.4.1 停滴法(图4-5)
图4-5 停滴法测接触角

将液滴视作球形的一部分,测出液滴高度h和2r, 由简单几何分析求出θ:
sin = tan =
2hr h r
2 2
(4 -1 3 ) (4 -1 4 )
2hr r h
2 2
接触角测定仪
仪器结构主要由光源、工作台、底座、放大镜、滴液 器等部分组成
液滴在固体表面 上形成如图4—2所 示的形状,这时系 统达到最小自由焓 状态。假定液滴足 够小,重力影响可 以忽略,现液体发 生一个小的位移, 使各相界面的面积 变化分别为dASL、 dASG、dALG,则
图4-2 Young方程的推导
从能量观点推导Young方程(如图4-2)

系统自由焓的变化
d G L G d A L G S G d AS G S L d AS L
① 具有OH, COOH等极性基的有机物,与水分子吸引较强,它们与 水接触后,在水面上能自动铺展,有较大的铺展系数。 ② 碳氢化合物及其被卤素取代后的衍生物,因分子的极性减弱,因而铺 展系数也较小。 ③ 对于石蜡、溴仿这些极弱的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物质,与水吸引力很 小,不能在水面上铺展,所以铺展系数为负值。
4-3 Young-Dupre公式

第四章 固-液界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教程

第四章 固-液界面-北航-表面与界面化学教程

A 2 r r , A( s l g l g s ) 2 r r ( s l g l g s )
Vg h
2
Vg h
2
V 0, Ahm Ah 2 r rhm r 2 h 2 r r
粗糙因子(粗糙度):是固体的 真实表面积与相同体积固体假想 的平滑表面积之比。显然,r大 于等于1. r越大,表面越粗糙。
Wenzel方程的重要性是说明了表面粗糙化对接触角的 影响: • < 90°, ’< ,表面粗糙化使接触角变小,润湿性 更好。 • > 90°, ’> , 表面粗糙化会使润湿的体系更不 润湿。 • 揭示了均相粗糙表面的表观接触角与本征接触角之间 的关系 • 注意:Wenzel方程只适用于热力学稳定的平衡状态, 但由于表面不均匀,液体在表面上展开时需要克服一 系列由于起伏不平而造成的势垒。当液滴振动能小于 这种势垒时,液滴不能达到Wenzel方程所要求的平 衡状态而可能处于某种亚稳平衡状态。
180 ,Wa 0
90 , A 0

沾湿自发进行 浸湿自发进行 铺展自发进行
0 ,S 0

实用时,以90°为界:
若接触角大于90°,说明液体不能润湿固体, 如汞在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小于90°,液体能润湿固体,如水 在洁净的玻璃表面。 若接触角等于0°或不存在平衡接触角时,说 明液体能铺展 渗透过程???
当固体表面由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组成时,如污染或多晶?? (2)Cassie模型 Cassie和Baxter进一步拓展了Wenzel的处理,提出 可以将粗糙不均匀的固体表面设想为一个复合表面,即认 为液滴在粗糙表面上的接触是一种复合接触。 设固体表面有物质1和2组成,这两种不同成分的表面是 以极小块的形式均匀分布在表面上的(每一小块的面积远 小于液滴的尺寸)。它们的本征接触角分别用1和 2表示, 在单位面积上所占的表面积分数分别为f1和f2(f1+f2=1)。 又设当液滴在表面展开时两种表面所占的分数不变。这时 可得到:

图4-10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示意图32页PPT

图4-10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示意图32页PPT
r
3. r﹥0,故 ppl p﹥g 0;凸液面
4. r﹤0,故 ppl pg﹤0 ;
对液体中的气泡,
p 2 r
对肥皂泡,由于有内外两个表面,则
p 4 r
5. 圆柱面 r1 ,则
的半径。
p r
,其中r是柱面的圆形底面
二、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开尔文(Kelvin)公式
• 用这些方法求出胶团的分子量,再除以每个表面活性剂 分子的分子量,即可算出 n 值
n M 胶团 M 单体
三、临界胶团浓度CMC
• (一)影响CMC的因素
• 1.表面活性剂的憎水尾长度的影响
• 一般讲表面活性剂的憎水部分碳氢链越长,CMC越低,表
面活性越强。
lgCMCA-Bm
• 2.碳氢支链和极性基位置的影响 • 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直链化合物比较,支链化合物的CMC要
a(m)Sm(nS)n
则固体半径为 r ,溶解度为 Sr 对应的Kelvin公式为:
2 M r RlTn a a 0(mn)RlTn S S0 r
第二节 表面张力的测定
• 一、 威廉米(Wilhelmy)板法(吊片法)
W 2(ll)co s W 2l
二、 Du Nouy环法(吊环法)
2πR W
2W Rf 2 m R gf 2 V R g f W RK
实际上,在毛细管口之液滴逐渐增大时液滴与管口间形成圆柱状细颈, 液体脱落时在细颈处断开,管口下液体并不全部脱落,且由于形成细 颈时表面张力方向并不与管端垂直,因此应予以校正
2 W R f 2 m R gf 2 V R g f W RK
第四章 液—气与液—液界面
第一节 弯曲界面现象
一、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拉普拉斯(Laplace)公式

染整助剂答案

染整助剂答案

第一章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概述第二章普通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与用途一、填空题(第一、二章)1、一般液体的表面张力随温度上升而。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是由和两部分构成。

3、不同物质的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相应的表面张力。

4、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和。

5、对一般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的碳氢链越长,其水溶性,cmc值,温度越高,其水溶性。

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基越长,其水溶性,温度越高,其水溶性,EO链越长,降低表面张力能力,生物降解性。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主要是靠基和基。

7、、多元醇是指在一个分子中含有许多基的有机化合物。

8、把斯盘类表面活性剂与作用,得到相应的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水溶性较斯盘类。

9、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根据亲水基种类可分为型和型10、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时,一定要保持恒定。

11、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RO(CH2CH2O)nSO3Na分子中的亲水基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基和基。

较之十二醇硫酸钠,分子中增加了亲水性的键。

所以其水溶性比十二醇硫酸钠。

12、硫酸酯盐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碳链长度增加,溶解度。

二、名词解释(第一、二章)1、表面张力:2、表面:3、界面:4、表面活性剂定义:5、离子型表面活性剂: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两性表面活性剂:8、非离子表面活性剂:9、浊点(C.P值):10、等电点定义:三、判断题1、液体表面上的分子比内部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

2、表面张力有自动收缩表面的作用。

3、随温度升高,大多数液体的表面张力下降。

4、表面活性剂指加入很少量即能降低溶剂(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5、表面活性剂是两亲分子,既具亲油性,又具亲水性。

6、在磷酸酯盐中单酯难溶于水,双酯易溶于水。

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作为阳离子染料上染的缓染剂。

8、常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织物的柔软剂。

9、同等条件下,一般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高。

第4章 气-液与液-液界面讲解

第4章 气-液与液-液界面讲解

f
P
P P0
俯 视 图
35
2. 液面弯曲 1) 凸液面时, △S 周界上表 面张力沿切线方向,合力指 向液面内, △ S 好象紧压在 液体上,使液体受一附加压 强 Ps ,平衡时,液面下液体 的压强:
P0 P
△ S S
f
f f
P P
Pss
附加压力示意图
p p + p
0
s
36
2)凹液面时,△S 周界上 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外部, △ S 好象被拉出,液面内 部压强小于外部压强,平 衡时,液面下压强:
21
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看,增加液体表面所作
的功就是将分子由液体内部移至表面所需之功,是为了 克服周围分子的吸引而引起的 。由此可见, 表面张
力也是分子间吸引力的一种量度。 由分子运动论,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 结果: a)气相中的分子密度增加 b)液相中分子间距离增大 这两种效应皆使
γ 降低,即表面张力总是随温
界面现象的本质
最简单的例子是液体及其蒸气组成的表面。
在液体内部,分子受周围邻居分子的吸引平 均说来是对称的;但在液体表面,分子只受到液 相分子的吸引,因为气相中分子的密度很小,其 对液体表面分子的吸引可以忽略。
气相
液相
结果,表面的分子总是 尽力向液体内部挤,从而使 液体表面有张力、有自动收 缩的倾向。
A F
B
19
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
从另一角度来看,设肥皂水膜处于平衡状态, 现在增加一无限小的力于AB,以使其向下移动 dx 距离。这样消耗的能量 (力×距离) 使膜的面积增 加了dA=2l· dx。因此,对体系所作的功是:
W Fdx 2ldx dA

材料表界面-第四章

材料表界面-第四章

如图所示,在平衡状态下有: SLrdS+ LGdS cosqW SGrdS 0
cosq W
r( SG SL ) LG
r cosq y
(5-22)
式中θy为Young接触角,上式叫做Wentzel方程。它表明粗糙表面的 cosθw的绝对值总比平滑表面的cosθy大。
cosq W
r( SG SL ) LG
在相的交界处存在着能垒,液体的前沿往往停留在相的交界处。 前进角往往反映表面能较低的区域,或反映与液体亲和力弱的 那部分固体表面的性质,而后退角往往反映表面能较高的区域, 或反映与液体亲和力强的那部分固体表面的性质。
4.3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
4.3.4 表面污染
无论是液体或是固体的表面,在污染后都会引起滞后现 象。 表面污染往往来自液体和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从而使 接触角发生显著变化。 影响接触角的因素十分复杂,所以在测定时,要尽可能 控制测定环境的温度、湿度、液体的蒸气压、固体表面的 清洁度和粗糙度等因素。
若界面张力L1/L2已知,液体与纤维之间存在接触角qL1/L2,则: P = 2rL1/L2 cosqL1/L2 因此,测定P可求出纤维在L1/L2界面的接触角qL1/L2。
4.2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 停滴法 • 吊片法 • 电子天平法
决定和影响接触角大小的因素
1.物质的本性 (1)液体与固体表面性质差别越大接触角越大。 (2)在同一固体上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接触角越大。
4.2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3. 电子天平法
➢如果液体完全润湿纤维,则 P = 2rL 式中r为纤维半径。
若选用半径已知金属纤维,使液体能够完全润湿纤维,则测出 P,即可求出液体的表面张力L。
➢如果液体与纤维之间的接触角为q,则有 P = 2rLcosq

气液界面的原理

气液界面的原理

气液界面的原理
液体与气体的界面是指气体和液体的边界。

它具有自动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以及能够介质两间相互混合的能力。

历史上,液体气体界面一直是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在现代社会仍是一个可以探讨的热门话题。

液体空气界面由两个成分组成:一是内表面活性剂layer和二是物理性限制层layer。

内表面活性剂layer由分子组成,表面润湿,具有吸引力和抗水等能力。

这些分子平面内和平面外的能量布局都是不同的,导致了不同的化学反应。

物理性限制层layer是由无机物质组成的,如微尘,其目的是阻止气体两间的微量交换,以维持界面的稳定静态状态。

这两个层的混合形成了液体空气界面的核心概念,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合物。

在实际应用中,液体空气界面可以运用于气溶胶体系、混合清洁和除污等工艺。

例如,液体气体界面可以用于气溶胶体系,以达到将溶质从气体中分离的目的。

它也可以用于混合清洁工艺,以混合清洁液体,以达到净化液体的效果。

最后,液体气体界面可以用于除污工艺,以净化液体,并将污垢和杂质从液体中抽出。

因此,液体空气界面不仅是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研究课题,而且也是实际应用中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物质分离的能力。

界面化学北京化工大学第四章液-固界面

界面化学北京化工大学第四章液-固界面

编辑ppt
2
(1)沾湿:液体与固体由不接触到接触,变液气界面和固 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
Wa = γlg +γsg – γsl = -∆G Wa: 粘附功 > 0 自发
编辑ppt
3
(2)浸湿: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洗衣时泡衣服)固气 界面为固液界面替代, 液体表面并无变化。
-∆G = γsg - γsl = Wi
f = γlgcosθ·P
P:代表吊片的周长
在已知液体表面张力(及吊片周长)的情况下,应用适当测力 装置测出吊片所受之力f,即可算出接触角θ 。
cosθ = fγ0/f0γ
编辑ppt
13
(四)透过测量法:(粉末的θ )
(1)透过高度法 (2)透过速度法
测定液体对粉末的接触角。 基本原理: 固体粒子间的空隙相当于一束毛细管,毛细作用可使润湿固 体表面的液体透入粉末柱中。 由于毛细作用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对固体的接触角,故 测定已知表面张力液体在粉末柱中的透过性可以提供该液体对粉末 的接触角信息。
2r ∆r (γlg + γsl -γsg)=gV ∆h/2 若设液滴的形状为圆柱体,则:2r ∆r hm= r2 ∆h
(3)垂片法
编辑ppt
12
(三)力测量法:
利用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吊片法装置也可以测出液体对固体 (吊片)的接触角。
应用吊片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时,欲得准确结果,液体必须很 好润湿吊片,即保证接触角为0。若接触角不为0,则在吊片正好接 触液面时液体作用于吊片的力 f 应该是:
表面的接触角与对两种纯固体表面成分自身的接触角的关系是:
COSθ=XaCOSθa+XbCOSθb
Xa、Xb指a、b的摩尔分数, θa、θb指液体在a固体和b固体上的接触角。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ppt课件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ppt课件

04.09.2020
18
GrRlTnp p0 r
lnpr p0
2液气M RTr
Kelvin公式
举例分析:
04.09.2020
19
第三节 润湿和铺展(wetting and spreading)
一、接触角(Contact)和杨氏方式(Young T) 接触角(Contact angle):在气、液、
w rFd 2 lx d xdsA
所以: w r
dA s
- 表面张力, 表示液体增加单位表面 积时,环境所做的可逆功,单位 J. m-2。
04.09.2020
3
由于恒T、P下,可逆非体积功等于系统的Gibbs函数变
w r dG T.P dA
所以:
(
G As
)T
.P
所以也称为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增加的Gibbs函数, 单位 J.m-2。
固 气液
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固 液
G V ~ p V ~ ( p r ' p ) V ~2rl gM 2 r
Pr’ 和 P分别为小液滴凹面的压力和外压。
此处因为: G
r
0
04.09.2020
小液滴
平面液体
17
根据气液平衡: 液 气
r0 R lp n T r;0 R lp n T 0
小液滴化学势
大块水化学势
Pr 和 Po 分别为小液滴和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Antonoff 规则 34.4 )
1,2分别为两个相互饱和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例:苯层28.8, 水层63.2) 。不是液体(苯28.4)与含有本 身蒸气的空气相接触时测量值。
04.09.2020

物理化学 第四章 第三节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

物理化学 第四章 第三节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

(2)若组分A原为缔合分子,在形成溶液 过程中A的缔合体发生解离,使A分子个数 增多,从而蒸气压增加,产生正偏差。
(3)如果二组分混合后A-B分子间能形成结合 较弱的化合物或者氢键,这就会A分子个数减 少,从而蒸气压减小,产生负偏差。 一般说来,凡是组分A发生正或负偏差,则 组分B亦发生相同类型的偏差。 当正负偏差较小时,溶液的总蒸气 压还介于两个纯组分蒸气压之间(见下图)。
在T-X图上P恒定,
f

ƒ* = K-Φ+1=1-2+1=0
即P恒定时,恒沸点的温度和组成都固定不变.
2 .恒沸物的沸点和组成随外压改变--恒沸物 不是化合物,而是混合物 同上, K=2-0-1=1 当外压P不恒定,则 f = K-Φ+2=1-2+2=1 f 不为零,则恒沸点可随外压改变而移动,这表 明恒沸物的沸点和组成可随外压改变而改变, 所以恒沸物不是化合物而是混合物.
pB p xB yB p p
若纯液体B比纯液体A易挥发,亦即pB*> pA*,则
y y
因为: 所以: 则
A B
XA XB
xA + xB=1
yA + yB=1 <
1 xB xB
1 yB yB
xB < yB
结论说明,在相同温度下有较高蒸气压的易挥发 组分B,在气相中的浓度要大于在液相中的浓度, 对于有较低蒸气压的难挥发组分A则相反,这个规 律称为柯诺瓦洛夫(konowalov)第一定律
物系点--表示体系的温度、压力及 总组成在相图中的状态点称为物系 点。 相点--表示某个相状态(如相态,组 成,T,P等)的点称为相点。
当体系处于单相区 时,体系的总组成与 该相的组成是相同的 (即物系点与相点重合 为一点D);当物系点出 现在两相区时,体系 呈两相平衡形成两个 相点,它们的组成可 由通过物系点O的水 平连结线在气、液二 线上的交点决定(如上 图M、N点所示)。

胶体化学第4章 表面张力 毛细作用和润湿作用

胶体化学第4章 表面张力 毛细作用和润湿作用
这种作用力使表面有自动收缩到最小的趋势,并 使表面层显示出一些独特性质,如表面吸附、毛细现 象、过饱和状态等。
二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请同学们用表面张力的知识思考图中的现象
表面张力
在两相(特别是气-液)界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 张力,这种力垂直于界面,指向液体方向并与表面 相切。
对金属, 1
但对 Cd, Fe, Cu 合金及一些硅酸盐液体,
T↑g↑。
六、表面张力与压力关系——难定量
压力影响表面张力的原因:
改变气相分子的密度
气体分子在液体表面的吸附
气体分子溶解在液体内部等
结果:压力增加时所测得的表面张力包括了溶解、吸 附、压力等多因素的总和影响。
实验表明:通常每增加10 atm,
非极性碳链或碳环有机化合物。亲水基团进入水 中,憎水基团企图离开水而指向空气,在界面定 向排列。
W ' g dA
式中 g为比例系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当T,P及组成恒
定的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必须对体系做的可 逆非膨胀功。
思考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环境对体系做了表面 功,体系获得了能量,该能量如何表现出 来? ——表面能
四、表面自由能(surface free energy)
保持相应的特征变量不变,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相应热 力学函数的增值。
关于表面张力与表面Gibbs自由能
(1)表面张力是由于处于表面层的分子受到“净吸 力”的作用而产生的与表面相切,与“净吸力” 相互垂直,引起液体表面自动收缩的力。
(2)表面张力与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是同一数值的两 个不同概念,前者从力学角度,而后者从能量角 度讨论界面所存在现象
(3)表面张力是物质的自然属性,与物质的属性、 温度、压力、组成以及共存的另一相有关

液-固及液-气(空气)界面现象

液-固及液-气(空气)界面现象

7.4 液-固及液-气(空气)界面现象7.4.1润湿现象7.4.1.1 接触角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是界面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研究液体对固体表面的亲合状况。

例如水能润湿玻璃,但不能润石蜡。

荷叶上的水珠可以自由滚动,说明水不能润湿荷叶。

一般来说,若液体能润湿固体,则液体呈凸透镜状;若不能润湿,则呈椭球状,如图。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的程度可用接触角来衡量。

所谓接触角就是固-液界面经液相到气-液界面所转过的角度。

接触角越小,润湿越好。

一般以θ=90°为分界线。

θ<90°,为能润湿;θ=0°为完全润湿。

θ>90°,为不润湿;θ=180°,为完全不润湿。

现在我们导出接触角与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

点O 的液体受到三个表面张力的作用:s g -σ力图将点O 的液体拉向左方,以覆盖气-固界面,使气-固界面缩小;s l -σ力图将点O 的液体向右拉,以缩小液-固界面;l g -σ力图将点O 的液体沿切线方向向上拉,以缩小液-气界面。

在固体为光滑平面的情况下,润湿平衡时,有s g -σ=s l -σ+l g -σθcos或(1)式(1)就是表示界面张力和接触角关系的杨氏(Yong )方程。

因θcos ≤1,所以lg sl s g ----σσσ≤1 或s l s g ---σσ ≤l g -σ或(2)所以由下面的公式和图形可得上图。

lg sl s g ----=σσσθcos所以完全润湿的条件为s l s g ---σσ>l g -σ即(3)完全不润湿的条件为s l s g ---σσ<-l g -σ即(4)7.4.1.2 粘附功、内聚功、浸湿功和铺展系数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将气-液和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如果各界面都是单位面积时,该过程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是G ∆=l g s g s l -----σσσ= W a (5)W a 叫粘附功(work of adhesion )。

第4章 液液界面

第4章 液液界面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适用于萃 取分离疏水性物质,如膜蛋白。溶解在溶 液中的疏水性物质如膜蛋白与表面活性剂 的疏水基团结合,被萃取进入浓表面活性 剂水相,亲水性物质则留在另一相中。 • 这种利用浊点使样品中疏水性物质和亲水 性物质分离的萃取方法称为浊点萃取。
4.8 乳状液
乳状液: 是一种或一种以上以液珠的状态分散在另 一种与其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体系。 被分散的液珠称为分散相或内相。分散相周围的介 质称为连续相或外相。 乳状液是一种多相系统,具有很大的液液界面,很 不稳定。加入乳化剂可以显著的增加其稳定性。 乳状液一般由两类液体组成,一类是水,另一类是 油。
WAB G
内聚: 若为同一种液体间的黏附,称为内聚。
该过程中,液体的表面消失,表面吉布斯函数变化 为: G 2
A
WAA G 2 A
WAA 为液体A的内聚功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除烷烃类外,其他的WAA值 比WAB值小的多,且不同类型有机液体的WAA相差不大。 说明极性有机物的极性基是伸入液体内部,而非极性 基处于气液界面上。
S A B AB A B AB B B A B AB 2 B
令 2 B WBB
S WAB WBB
WAB为油水的黏附功;WAA 为油的内聚功。 当油水的黏附力比油的内聚力还强时,油就会在水表 面铺展开。
第4章 液液界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 液液界面是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液体相互接 触而形成的界面,如原油破乳、沥青乳化、农药乳 液、食品、化妆品、电影胶片的制备等均涉及液液 界面的问题。
• 液液界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黏附、铺展和分散。
4.1 液液界面张力及其测定

第四章 液液界面

第四章 液液界面

• 超低界面张力应用— 增加原油采收率
原理:一次采油 10%,二次采油25-40% →剩余石油以小滴 或斑块存于岩石缝中→ 注水不能驱油出来→ 降低界面张力 →超低界面张力→ Laplace压差产生的流动阻力可忽略→ 注 水驱油
∆P γ ( 1 Laplace公式 = ) 2γ + 1= R1 R2 R
图4-10 油相适宜碳数与石油磺酸盐平均M关系
—适宜表面活性剂浓度和适宜盐浓度
图4-12 油水界面张力与 盐浓度
图4-11 油水界面张力与 表面活性剂浓度
ξ4.6 液-液界面上的吸附
•Gibbs吸附公式在液液界面上的应用
三组分体系 液体1过剩为0 液体1、2相中各组分化学势 服从Gibbs-Duhem关系 4-33 4-34 4-35 4-37 4-32
烷烃A,烷基苯B,烷基环己烷C
.NminA — NE
特点:
(1)加合性
N E = ∑ xi N Ei
是油相固有特征参数
(2)对于一个同系物油相,用不同的低界面张力配方得出的NE值相同—NE值
• 超低界面张力应用— 增加原油采收率
—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分子量 规律: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分子量越 大,适宜的油相碳数也越大
S = γ a − γ b − γ ab
ξ4.4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
•混合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醇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正己醇+苯溶液/油酸钾水溶液 0.1mol/L KCl 0. 5mol/L
十六醇+甲苯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
0.01mol/L, 20C
ξ4.5 超低界面张力
应用:
—对油层条件适用的低界面张力注水液 —大量供应且成本低

液液界面张力

液液界面张力

(三)液液界面的吸附层
①分子所占面积大(油相分子介入) ②-CH2基在界面吸附过程中标准自 由能改变基本不随吸附量而变 ③疏水基插入油相,亲水基在水相 水中:-2.5KJ/mol -3.3KJ/mol 石蜡油-水界面:-3.4KJ/mol -3.6KJ/mol
4.6 微乳状液
①表面活性剂+H2O+油+(SAa助剂)构 成的体系 外观均匀透明或略带乳光,流动性好 并且有热力学稳定性 ②历史:1928,美国工程师Rodawald 在研究皮革上光剂时意外得到了 “透明乳状液”
a0 > V
a0 < V
lc
lc
lc
o
w
w
o
a0 ≈ V
双连续相
④应用: 皮革上光剂 a.粘度低 b.无须抛光(外型平整) 化妆品 外观精美,易于透皮吸收 全能清洁剂:W/O型 O/W型 药品:均匀,热力学稳定性,油溶, 水溶两类药物集于一剂,同时 使用,方便且提高药效
蛋白质分离 干洗 化学反应介质 (1)油/水界面 (2)避免热影响 (3)模板及微反应器 (4)酶反应
Fowkes认为: 若两液体同为Lewis酸或碱,跨越界面 的作用力就只需要考虑色散力成分(几 何平均)。若一为Lewis酸,一为Lewis 碱,则还要考虑电子的转移的附加作用。
此时
AB a
γ ab = γ a + γ b − W − W
d a
AB a
d a
−W
p a
d a d b
W
= N ab × ε AB
界面张力的测定原则上只要在实验中以 另一不相混溶的液相代替气相,在计算 公式中相应地将一相密度改为两相密度 即可应用第二章介绍的测定表面张力的 方法。 如毛细管上升法测界面张力公式变为: γ 12 = ( ρ 1 − ρ 2 )ghr 2 cos 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与分类
? 一、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 ? 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
图4-10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示意图
? 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特殊的两 亲结构而使其在溶剂(通常是水) 中及液体表面表现出特殊的定位 和排列方式。
图4-9溶液表面张力随 溶质浓度的变化
图4-11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
Γ1 ? 0
?
d?
?
Γ
(1) 2
d
?
i
图4-18 表面(或界面)域内参照面示 意图
这就是通常见到的 Gibbs等温吸附方程近似式
Γ2(1)
?
?
1 d?
RT
( d
lnC2
)T
?
?
C2 ( d?
RT dC2
)T
Γ
?
?
C RT
(
d?
dC
)T
? 需要说明几点:
? ①此公式由相平衡推出,因此一切量是平衡量;
?
pg
?
?
r
图4 -2 两玻璃片间夹有( A)润湿性液体水和 (B)完全不润湿性液体汞所形成的( A)凹弯 月面和( B)凸弯月面示意图
二、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开尔文(Kelvin) 公式
图4-3 恒温时密封容器中,不同曲率半 径的液滴对应不同蒸汽压实验示意图
? 描述蒸气压与液面曲率半径的关系式就是著名的 Kelvin 公式。
W ? 2(l ? l?)? ?cos?
? ? W 2l
二、 Du Nouy环法
? 从原理上讲是用环圈取代了板法中的吊片。
W ? 2 π R? ? 2 π R?? ? 2 π R? ? 2 π(R ? 2r )
W ? 4 π R? ? ? W ?F
4πR
式中F为修正因子
三、最大气泡压力法
? 将内半径为 R的毛细管与待测液面
σ ? 1012 NA ?Γ2(1)
? 式中σ的单位是? 2(分子),
?
而Γ
(1) 2
单位为mol/cm2,NA是Avogadro常数。
图 4-21 十二烷基硫酸钠吸附等温线
图4-23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子表面吸附状态示意图
第六节 铺展
? 一、黏附与内聚
图4-24 (A)内聚与(B)黏附示意图
? G PT S ? WAA ? 2? A
Γ2
?
?C RT
(d ?
/d c)T
3. 当外加电解质并没过量时:
Γ2
?
?
C yRT
(d ?
/d c)T
(1 ? y ? 2)
四、Gibbs公式的实验验证
? 实验证明只要测绘出γ—C曲线,并由浓度C和曲线上对
应此浓度的斜率即可计算出表面吸附量;若再通过实验 求出表面吸附量并与计算结果比较即可。
?
然而,实验测定
? 即:用这些方法求出胶团的分子量,再除以每个表面 活性剂分子的分子量,即可算出 n值
n ? M 胶团 M 单体
三、临界胶团浓度CMC
? (一)影响CMC的因素
? 1.表面活性剂的憎水尾长度的影响
? 一般讲表面活性剂的憎水部分碳氢链越长,CMC越低,表
面活性越强。
lg CMC ? A-Bm
? 2.碳氢支链和极性基位置的影响 ? 与相同碳原子数的直链化合物比较,支链化合物的 CMC
刚刚接触,然后让毛细管内外有
一个压力差(或通过毛细管内加 压,或通过毛细管外减压),那 么毛细管尖端会有气泡产生,其 最大压力即是按 Laplace方程所表 示的弯曲液面上的压力差:
p max
?
?p
?
2 ??
R
?
?
p max
?R 2
γ = pmaxγ1 / p1
四、滴重法(滴体积法)
? 当液体顺毛细管往下流动 至顶端时逐渐聚集成为液 滴并长大,直至液滴的重 量等于(和大于)毛细管 端的表面张力之力时,液 滴才会滴落。
WBB ? 2?B ? GP?T S ? WAB ? (? A ? ? B ) ? ? AB
式中 WAB为黏附功,反映了不同相分子(A与B)间作用力的大小。
二、一种液体在另一种不互溶液体上的铺展
图4-25不铺展情况示意图
图4-26形成单分子膜情况示意图
? (1) 油滴依然成滴,形状如双面凸透镜。这种情况称 为不铺展。如石蜡油在水面上就不铺展。
图4-11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和内
部的特殊定位和排列方式
一般规律是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胶团由球 状变为棒状最后为层状等结构
图4-1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的胶团结构示意图
? 每个胶团中的分子或离子数 n称为缔合度或聚集数, n 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维持恒定值。
? n值大小标志胶团的大小,其值可以通过渗透压法,离 心沉降法或光散射法求出。
? 此过程的表面自由能增量
d G S ? ? d A ? ? (x d y ? y d x)
r1
r2
?W ? ? p d V ? ? pxyd z ? d G S
?p ? ?( d y ? dx )
yd z xd z
?p ? ?(1 ? 1 )
r1 r2
图 4 - 1 曲 面 ABCD 扩 张 至 A'B'C'D'
图4-14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二)CMC的测定
? 原则上讲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物理性质(如表面张 力,光散射强度,电导等)随浓度的变化,找出曲线
的拐点所对应的浓度,即是 CMC。
? 最常用的测定CMC的方法有: ? 光散射法; ? 表面张力法; ? 电导法。 ? 这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十分准确。
四、增溶作用(solubilization)
? 所谓加溶(或增溶)作用是表面活性剂溶液对于不溶 性或微溶性物质溶解能力突然增加的现象。
图4-15 2-硝基二苯胺的溶解度
随月桂酸钾浓度的变化
? 实验发现,加溶作用在水溶液中以四种方式出现,而且 加溶方式取决于被加溶物的化学油)在表面 活性剂作用下,以液珠形 式分散于另一不互溶液体
2 π R? ? W
?? W ?WF
2 π Rf R
Vρg γ= F
R
五、毛细管法
? 图4—8所示的弯月面的曲率半径r一般不等于毛细管
内径R,除非弯月面是半球面,即接触角θ=0。那么
在弯月面顶点O处应存在如下平衡:
? 以(△p)0=O为顶点的液柱压强p0
?
2? ? ? ? ?g ?h
r
rh ? 2? ? a 2 ? ? ?g
三、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
? 对于多种溶质,且浓度不加限制的 Gibbs吸附方程
? ? d ? ? RT
Γ (1) i
d
ln
ai
(一)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Γ
(!) 2
?
?
C RT
(
d d
?
C
)T
(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当不存在外加电解质时:
Γ?
?
?C 2RT
(d
?
/d
c)T
2.当外加电解质过量时:
i
nis A
d
?
i
?
i
Γi d ?i
? 表面相就是即非α相性质又非β相的性质。
?
图4-17 表面(或界面)示 意图
? 为方便起见选取一个参照面,最好选定在此参照面上
某一个组分的表面过剩为零。对于只有两个组分的体 系,上式可写为:
?
? d ? ? Γ1 d ?1 ? Γ2 d ? 2
? 按惯例组分1代表溶剂,组分2代表溶质。
则 ? p ? 4? 。
r
? 3. 圆柱面: r1 ? ?,则
半径。
? p ? ?,其中r是柱面的圆形底面的
r
? 弯曲液面上压力差可以解释夹一薄水层的两块玻璃片难 于垂直方向分开的现象。
? 液体水是可以完全润湿 玻璃的,因此水形成的柱 面是凹弯月面,那么:
?p ?
pl
?
pg
?
?
r
?0
pl
?
pg
?
?p
Laplace公式。此式有几种常见的特殊情况
? 1. 平面 r1 ? r2 ? ?:,则 ? p ? 0,即平面液面上下不存在压 力差。
? 2. 球面 r1 ? r2 ? r,则 ? p ? 2?
r
?
r﹥0,故? p ?
pl
?
p
﹥0;凹液面
g
? r﹤0,故 ? p ? pl ? p﹤g 0;对肥皂泡,由于有内外两个表面,
第四章 液—气与液—液界面
第一节 弯曲界面现象
? 一、弯曲液面上的压力差 ——拉普拉斯( Laplace) 公式
? 描述弯曲液面上的压力差与表面张力和曲率半径的关系式就是 Laplace公 式。
? 曲面表面积增量: d A ? A ? A?B?C?D? AABCD
? (x ? d x)( y ? d y) ? xy ? x d y ? yd x
Γ
(1) 2
并不容易。
Γ (1) 2
?
?C[ W A 1? C ?
] ?C
? C为原液浓度,单位是g(溶质)/g(溶液)。为刮出液
与原液浓度差,W为刮出液重量,A为溶液表面积。
? 实验结果满意地符合理论值(误差在百分之十以内)。
? 目前多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方法测定表面吸附量。
五、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状态
(3)按分子量分类,可分为:
? 分子量 > 104,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