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电影欣赏的影评
西方电影欣赏影评
序号:22学号:20101629姓名:刘昊《美丽人生》影评背景搜索:出品:意大利米拉马克斯公司1998年摄制编剧:文森特赛米拉、罗贝尔托贝尼尼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主演:罗贝尔托贝尼尼、尼科莱塔布拉斯基、吉奥尔吉奥坎塔里尼、塞尔吉奥巴斯特里克等罗贝尔托贝尼尼是意大利享有盛誉的电影导演和喜剧明星,是继卓别林之后的少见的电影各行当兼通的奇才。
本片获得1998年第51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24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外语片奖;第7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音乐三项奖。
(正文)这是一部由罗贝尔托贝尼尼自编自导的喜剧片,正如片子所得奖项一样,这片再许多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意义。
(一)审美角度从评价1.剧情结构的黄金分割律看完这部片子,在情节线索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片子分为两段不同的突出情节。
即开始男主人公吉多对小城里遇到的女主人公多拉的追求和最后在集中营中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儿子和妻子的情节。
其中前一段对多拉的追求完全以喜剧贯穿,而后一段则以喜中带悲来衬托悲剧。
这两段情节互相融合、有机链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然而这两段情节在片中则是按一定时间比例分布,前后两段时间比例符合一定的黄金分割规律,中间再以蒙太奇手法连接,从而造成一种极为有机的感觉,对主题具有一定的穿透性,使这部以喜剧性表现二战中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残害的思想更具感染力,更具勾魂摄魄和荡气回肠的震撼力。
2.角度的选择在战争片中要反映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这应该是具有十分沉重的色彩,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也能体现出,然而本片不拘泥于传统,选择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角度表现大屠杀,以奥斯威辛为背景的喜剧影片拍成,这种方式独特鲜明,对比那些悲剧性的、现实主义的刻画更具有影响力。
另外,一部反映大屠杀的片子要想没有大屠杀的血腥场面是很难表现主题的,然而贝尼尼的高超之处是,他不仅没有把这残酷的现实表现的很血腥,相反,还增加了许多滑稽性。
他在集中营中是以犹太人的生活为背景和多以吉多一家为焦距来描绘一场残酷的屠杀,这种间接的方式使片子更具鲜明生动。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5篇)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5篇)第一篇:经典英文电影赏析分析曾经和ing《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由10个章节组成。
每一章节包括电影背景、故事简介、主要演员阵容及导演介绍、精彩部分节选、对影片的评论及注释五大部分。
相信许多读者会在观赏优美电影或阅读《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的过程中重温自己过去的电影体验,获得新的感悟和理解。
英汉对照是《经典英文电影赏析》的一大特点。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既有英文原文,也提供了中文翻译,有助于英语爱好者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同时,《经典英文电影赏析》还提供了注释,为读者的自学提供了参考。
·查看全部>>前言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英语作为世界通行语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她的“英语帝国”风貌。
一方面中国正逐步地同世界接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使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各高校尝试并推广,基于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日渐普遍。
教育部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为贯彻其原则和方针,遵循其提出的“加强听说能力,提倡自主型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数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缩减,包括听力课课时。
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这一改革的背景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加强了应用能力的考查,听力所占的比例也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35%。
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学时减少、对听说能力要求提高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也是大学教师应该探讨的新问题。
电影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漫漫旅途中的精神伴侣。
在电影中,人们可以获得心灵的安慰,得到情感的滋润,寻求生活的力量,体验人生的快乐。
而英语电影不仅能把学习者带入到一个非常好的语境中培养语感,而且有利于学生熟悉国外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异国风情,为他们了解西方提供了一种影像解读的窗口。
电影评论:经典电影的影评赏析
电影评论:经典电影的影评赏析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娱乐方式,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众多电影中,有一些被公认为经典之作,它们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长久以来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和喜爱。
本文将对几部经典电影进行影评赏析,探讨其故事情节、视觉效果、主题表达以及对观众产生的深刻印象等方面进行介绍与分析。
1. 《肖申克的救赎》•故事情节: 该片根据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银行家安迪·杜弗莱恩被错误判罪入狱,并在拘禁期间展示出他非凡智慧和无尽希望的故事。
•视觉效果: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通过镜头运动、剪辑以及配乐等手法将故事展现得更具张力和感染力。
•主题表达: 该片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了在困境中无尽希望的力量,并强调了友谊、坚持和自由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对观众的印象:观众被剧情所吸引,对主人公安迪从囚徒到英雄的转变深感震撼,影片的结尾更是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感慨。
2. 《教父》•故事情节: 这部电影是根据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意大利移民科里昂家族在美国黑手党圈内的崛起与衰落。
•视觉效果: 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通过精心安排的镜头语言和音乐等元素,将故事中黑帮家族纷争、犯罪和权力斗争等场景展示得淋漓尽致。
•主题表达: 影片寓意深远,涉及到权力、家族、忠诚、背叛等多个主题。
它不仅是一部关于黑帮生活的电影,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引发观众对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与思考。
•对观众的印象:该片既有激烈的黑帮暴力场面,又展现了强烈的家族情感和父子之间的纠葛。
观众往往对高智商、超人气场和万能解局等元素深感着迷。
3. 《星球大战》•故事情节: 这部科幻巨作由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执导,讲述了反抗军与邪恶帝国之间进行的宇宙战争及其背后牵涉到的传奇故事。
经典奥斯卡最佳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的相关精彩影评赏析三篇
经典奥斯卡最佳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的相关精彩影评赏析三篇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如此精彩的电影会有怎样的解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的相关影评吧。
篇一我磨蹭了好久才开始写这篇文章,因为一方面,这部电影已经有太多的人为它写下文字,而电影的主角也早在他那个时代就已成为传奇。
但是另一方面,在花了3小时45分钟后看完这部电影(天晓得,这是我6岁以后第一次看一部有“intermission”中场休息的电影!),并查看了很多资料后,我又确实想写些什么。
而耽误我动笔的最大问题在于:这部篇幅宏大的电影述说的宠大故事,有太多太多可说,我又从何处说起?组织文章是件辛苦的事情,既然又没有稿费拿,那么我干脆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想到哪里讲到哪里吧。
关键词1:史诗据说在一次调查中,影迷们选出的最优秀史诗片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
看完这部电影我一点也不惊讶,实际上,从片头那波澜壮阔的音乐一响起我就清楚,这不会是一部名不副实的电影。
对于一部拍摄于六十年代初的电影来说,《阿拉伯的劳伦斯》完美的让人惊叹,那些沙漠中的镜头,让人感到漫漫黄沙,从眼前到天边。
在劳伦斯返程去找寻掉队的同伴时,等待他的随从向远处眺望,在炙热太阳的烘烤下,地平线都升腾着热气,一望无际都是沙子沙子沙子,直到一个极小极小的黑点出现……摄影师的功力只能用神乎其技来形容。
另外,在几个骑兵团体作战的场景中,影片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气魄,在沙丘上冒出的一片片阿拉伯骑士,和马踏蹄溅的阵阵漫天黄沙,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这种气魄并非现代电脑技术做出的0和1可以比拟。
关键词2:英雄劳伦斯在他自己的时代就已经是一个英雄,影片中的记者本特利,其实就是历史上的美国旅行家兼记者洛维尔托马斯(LowellThomas),他所写关于劳伦斯策动的阿拉伯起义(TheArabRevolt)的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还有劳伦斯的自传体记录《智慧的七柱》,都是他成名的原因。
在我看来,劳伦斯身上的闪光点有两处,其一是敢于创造奇迹,其二,他是个真正崇尚自由的人。
英语影评英语电影
英语影评英语电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语电影一直都是大家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因为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还可以让我们提升英语水平。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部我最喜欢的英语电影,并为大家做一些简单的影评。
第一部电影是《Forrest Gump》。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有些低下的男孩福瑞斯特·冈普的故事。
尽管他在学习方面有些困难,但他却在人生中经历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成为了一名越战英雄、一名美式橄榄球选手以及一名波普歌手。
影片通过福瑞斯特的视角展现了美国在20世纪的一些历史事件,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Forrest Gump》不仅在故事情节上引人入胜,而且在英语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部推荐的电影是《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这部电影是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被冤囚在肖申克监狱的故事。
在监狱里,安迪结识了瑞德,并在瑞德的帮助下逃脱了监狱。
这部电影充满了悬疑和反转,每一个情节都让人捉摸不透,让人们着迷。
影片也通过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
第三部电影是《The Godfather》。
这部电影是一部经典的黑帮电影,讲述了堂·柯里昂对黑帮帝国的控制和传承。
这部电影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而且在人物塑造和对话方面也非常出众。
《The Godfather》被誉为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它的影响力和地位无可撼动。
英语电影可以让我们在娱乐的同时提升英语水平。
这三部电影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希望大家也能喜欢并从中获得乐趣。
第二篇示例:英语电影一直是全球电影产业的先驱者和领航者。
这些电影不仅在西方国家受到热爱,也在非英语国家广受欢迎。
英语电影有着丰富的类型和主题,从浪漫爱情片到惊悚悬疑片,无所不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几部我认为是经典的英语电影进行影评。
西方影视赏析期末总结
西方影视赏析期末总结在这个电影高度发达的时代,西方影视作品无疑是观众们的首选之一。
它们通过各种不同的题材和创作方法,逐渐引发了观众们的关注和热爱。
在这个期末总结中,我将对几部西方影视作品进行赏析,包括《肖申克的救赎》、《教父》、《阿甘正传》和《波西米亚狂想曲》。
首先,我想聊聊《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由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
它讲述了一位银行家安迪·杜弗伦在被错误判罪进入肖申克监狱后,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改变了自己和其他犯人的命运。
影片的画面表现精美,剧情紧凑,主题深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其中的友谊、希望和自由的主题,让观众们陷入了思考和感悟。
接下来,我想谈谈《教父》。
这是由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一部经典黑帮电影。
它根据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一位意大利移民唐·维托·柯里昂如何成为了黑帮家族科里昂家族的教父一职,并通过暴力和权谋来维护家族利益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度的角色塑造和卓越的演技,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讲述黑帮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矛盾,反映了人性的黑暗面和无尽的欲望。
另一部我想探讨的作品是《阿甘正传》。
这是一部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剧情片。
它以阿甘这个智商不足但心地善良的男主角为中心,通过他的视角展示了美国历史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越战、艾滋病疫情和宇航员登月等。
影片通过阿甘的纯真和乐观,呈现了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让观众们在喜怒哀乐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之处。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波西米亚狂想曲》。
这是一部由导演布莱恩·辛格执导的传记电影,讲述了英国摇滚乐队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默丘里的一生。
影片以弗雷迪·默丘里的音乐才华和个人经历为背景,展现了他从默默无闻到成为音乐界传奇人物的艰辛历程。
西方经典电影鉴赏:八部半(影评)
西方经典电影《八部半》影评谈起经典,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经典?常念为之经,常数为之典。
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的内涵,人们每重复它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
同样一篇文章或一个理论,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
翻看100部经典电影,你会发现,《八部半》可谓之经典中的经典。
也许我们对《八部半》并不是很了解,可对于影片:《米老鼠一号》(亚瑟·潘恩,1965年),《阿历克斯游仙境》(保罗·马祖斯基,1970年),《谨防神圣的妓女》(雷内尔·法斯宾德,1970年),《美国之夜》(弗朗索瓦·特吕弗,1973年),《爵士春秋》(鲍勃·福斯,1973年),《星尘往事》(伍迪·艾伦,1980年),《金色的梦》(南尼·莫瑞蒂,1981年),《恒星轨道》(瓦迪姆·阿布拉什托夫,1984年),《帝国电影》(卡洛斯·索林,1986年)以及百老汇的音乐剧《九》(莫瑞·耶斯顿,1982年)总有一些熟悉的,它们都与《八部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发挥。
说实话,这个电影我只看过一遍,既然是经典,怎么可能是轻易就被看透的呢?所以了,我自己看到的只是最浅层的:一个男人遭遇堵车,困在车里出不来,他从车窗飞上天,象风筝一样,却发现线在别人手里,随后象断线的风筝,他一头栽进海里。
这个恶梦,是影片开头男主人公所做的,在梦里,他被人象风筝一样牵制,别人一撒手,他掉进了大海,而在现实中,他却在人潮的围攻下开枪自尽。
看了他的影评后,对于导演和电影都有了新的理解。
费里尼同安东尼奥尼一样,是从“新现实主义”电影中走出来的电影导演,安德烈·巴赞把前者的道路称之为“伦理的新现实主义”,而后者则是“心理的新现实主义”。
或者说“新现实主义”的创新和突破并不是他们的表现手法是传统的文学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这些作品的特性在于它们的表现手法与创作目的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
西方电影欣赏影评
西方电影欣赏影评看过的西方电影较少。
哈利波特是其中一部让我记忆较为深刻的,也是唯一一部我把好几部的看完的电影,所以我想谈谈《哈利波特》这部电影。
有时候真的十分羡慕《哈利·波特》中那几位主演,因为他们真正的将自己的成长过程记录到了银幕上。
他们想回忆一下童年,用不着一页一页的翻相册,也用不着翻箱倒柜的找小时候穿过的衣服,找来电影回顾一下即可。
而对于观众而言,十年的光阴,八部电影,更是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结束。
《哈利·波特》系列发展到如今,小魔法师们也由一个个初出茅庐的孩童历尽千辛万苦成长为真正的魔法师。
豆蔻年华和青葱岁月随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而逐渐淡去,坚毅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一次次的战斗洗礼中渐露锋芒。
此时迎来的是他们第一次在没有成年魔法师保护下,为了捍卫学校与伏地魔的最后大战。
如果说前面的电影都是遵循的继承了《哈利波特》系列的传统风格:学校生活、集团分立、友情至上、邪不胜正、三句不离伏地魔,甚至还有倒霉成性的黑魔法防御课老师,那么本片作为告别篇,以往的小打小闹在本片中正式升级为邓布利多军团、凤凰社以及魔法学校的各位英豪与伏地魔带领的食死徒战役开始。
则是一次颠覆传统的决战,是一次攒了七部电影,六部小说的最后一战。
真正成年的哈利也将肩负邓布利多的遗愿,正面对抗伏地魔,也算是为十年的成长道路写下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言归正传,作为一部电影而言,经历了前三集的压抑气息,本片是各种华丽的井喷,没有高潮,或者是从头到尾都是高潮。
这一集中出现的大规模魔法交锋场面是本片最给力的部分。
从开场守候古灵阁的巨龙咆哮、魔法师们上天入地躲避食死徒的追击等场面令人过目难忘。
到最后霍格伍兹学校被食死徒攻击后火光冲天的末日之感。
大量宏大的场面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神经,特效炫目,好不热闹。
而最激烈的战斗不用想也能猜得出来,当哈利和伏地魔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正面交锋,哈利的以静制动对抗伏地魔的飞扬跋扈,紧张的对峙中大量慢镜特写,使得气氛在格外肃杀瞬间迸出火花。
英国电影《国王的演讲》影评赏析
英国电影《国王的演讲》影评赏析《国王的演讲》是一部很典型的英式电影,但也正因此而失于创新,变成了一种在镜头、剪辑、台词、画面上追求精细的工作。
但是请注意,这部片子因为其本身的传记性质,很合近几年学院奖的一贯口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的相关影评吧。
篇一这是一部美丽的电影。
是一件艺术品。
没有视效,没有美女,没有华服。
不用让你辛苦的戴上眼镜在大屏幕前目不转睛屏息凝神两个小时兼带大呼小叫,这部电影不负责锁牢你的眼球,不负责点燃你的荷尔蒙,不负责代入你的情绪,它只管兀自绽放着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美丽,仿佛夜半时分盛开的昙花,明明安静而没有高潮,却每一秒每一分都是高潮,雍容华贵得需要用慢镜头去体会。
毫无疑问描述《The King's Speech》的故事情节,怎么说都是苍白的:从前有个结巴的国王,后来他不结巴了。
这是一个注定怎么讲都励志,换句话说,怎么讲都无聊的故事。
怎么办?靠张力。
张力哪里来?一靠表演,二靠剪辑。
此片匍一出,对Colin Firth斩获影帝的呼声又高了起来,人们似乎都在努力的忘记《A Single Man》里同样出色的他如何一如既往的被奥斯卡不待见。
但是对于《The King'sSpeech》来说,Colin Firth 自身的表演不是唯一关键,他需要与其他同样重要的演员之间形成张力。
很幸运又很幸福的是,Jeffery Rush确保了这点,Helena Bonham-Carter 确保了这点,Guy Pearce 确保了这点,参与电影的所有演员都确保了这种张力无时无刻包围着Colin Firth, 电影中的乔治六世,使他每场戏,每一分钟的酝酿和爆发,每一个转身都有完美的接应,使得这也许是Colin Firth从影以来最具挑战性的角色得以在语言的艰难中表现流畅的情感转折,在故事的单薄处积累厚重的表演质感。
是的,Colin Firth无疑达到了master级别的表演层次,他让一个结巴的国王同时具有令人怜惜和敬重的两种气质,他让平淡无奇的演讲戏份变得一波三折揪人心肺。
法国影视欣赏影评
1.本学期老师为我们放映的电影有:《你丫闭嘴》《丁丁历险记》《超级女特工》《放牛班的春天》《香奈儿》《蝴蝶》《虎口脱险》《传教士》《我很好》《埃及艳后的任务》2.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色与主张“新浪潮”作者电影的特色,大都以专注的手法记录或表现一个事件、一些人物。
电影采用低成本制作:启用非职业演员;不用摄影棚而用实景拍摄;不追求场面刺激和戏剧化冲突。
影片在表现方法上,广泛使用能够表达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的长镜头、移动摄影、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甚至使用违反常规的晃动镜头,打破时空统一性的“跳接”、“跳剪”等。
还采用一些以人物为对象的使用轻便摄像机完成的跟拍,抢拍以及长焦、变焦、定格、延续、同期录音等“纪实”手法,将“主观写实”与“客观写实”相结合。
电影带有强烈个人传记色彩“新浪潮”作者反对过去影片中的“僵化状态”,强调拍摄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影片,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或“作者电影”。
他们所拍的影片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
这类影片较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也比较多变。
内敛与夸张——由电影《你丫闭嘴》到中西文化对比《你丫闭嘴》这部电影,本是我从名字就开始否定的片子。
我喜欢看喜剧,但不热衷,尤其是在这样烦躁忧愁的秋天。
之前对法国电影也不是很了解,并不晓得法国的幽默与美式幽默、英式幽默有何不同。
但我很高兴地发现,这部电影不是单纯搞笑的没大脑的助消化片,也不是影射丰富的内涵片,它的主题除了喜剧,就是温情,我喜欢温情。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身高马大,四肢发达,看似头脑简单(当然,我们是否有资格这么评价他,还有待探讨)的男人,或者说,抢劫犯。
他打劫了银行,还知道不要日元,却发现那只是一个货币兑换点。
镜头再次切换,他已经从银行中仓皇逃跑,躲进了一家电影院,却被屏幕上放映的《冰河世纪》深深吸引,坐下来颇有闲情地在一群孩子中间傻笑,好像忘了警察就在后面追捕他。
卓别林经典黑白电影《大独裁者》的精彩影评三篇
卓别林经典黑白电影《大独裁者》的精彩影评三篇电影《大独裁者》是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片,摄于希特勒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片中对他辛辣讽刺跟丑化比比皆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的相关影评吧。
篇一大独裁者,是卓别林闻名于世界影坛的一部大作。
之所以把它称为传世之作,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有多么高的成就(事实上我认为纳粹的政治宣传片,比如列尼里芬施塔尔的《意志的胜利》,在形式上也要比这部闹剧一般的影片要出色)。
但是历史证明了,不管独裁者和战争狂怎样精心装扮自己,仍然逃不过正义的惩罚;正义和自由虽然有时看来十分幼稚可笑,但是仍然是人类世界的真理!这部影片上映于1940年,纳粹已经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吞并波兰之后正在入侵法国。
卓别林准备剧本就花了两年时间,如果他的速度在快一点,在38或者39年发表作品,取得的成就可能更大。
但是瑕不掩玉,在当时纳粹的铁蹄横扫欧洲,全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卓别林以一个电影人的良心,向战争狂人明白无误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正义必胜、纳粹必败。
据我所知当时美国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国内的纳粹主义团体和德国本部比起来嚣张程度不相上下,政府中的反共势力也对卓别林屡次展开“调查”,但是卓别林不为所动。
事实上卓别林把自己的150万美元都投资到这部影片当中,采取了孤注一掷的手法。
该片取得了极大的票房成功,但是却没有获得奥斯卡奖。
据称当时希特勒还看过这部片子,不知道这位真正的独裁者看过片子之后有何感想。
当然在纳粹统治下的欧洲这部影片严格禁映,如果有人偷偷看估计多半要被盖世太保半夜拉出去枪毙。
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如今所谓的超人和优越种族,已经被历史所唾弃,然而人们看到卓别林的影片,笑声依旧。
我想,为什么卓别林这样一个住在美国的英国人,能够那样关心大西洋另一边的欧洲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
西方人所说人权高于主权,可以说不是一句空话,不管政府的政策如何,人们对于国际事务与国内事务,并不实行双重标准。
尽管我国的政治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即便用我们自己并不完美的国内政治标准来衡量世界,仍然有很多国家离这个标准也差之千里,其中不乏第三世界的“兄弟国家”。
英语电影欣赏选修勇敢的心影评
勇敢的心在英国皇宫的行刑架前人声鼎沸,英国人都前来看这位著名的叛国者,是的,对于苏格兰人民他是英雄,对于英国人他就是叛国贼,人们不停地朝他扔东西。
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他被吊起,被马车拉扯,被利刃划破身体,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以至于台下的人们也为之震撼,他可以立即停止这一切酷刑,只需要他请求开恩,于是台下的人群实在看不下去,齐声呼喊着:“开恩,开恩,开恩,……”威廉•华莱士的嘴稍微动了一下,红衣主教示意行刑者停一下,然后向下面大声说:“犯人好像有话要说。
”威廉•华莱士忍住身体的剧痛,定了定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喊道:“F r e e d o m ……”,那一刻台下的人群都无奈的闭上了眼睛,英国未来的皇后(她十分欣赏威廉•华莱士,所以暗中帮助过他好几次)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还有一丝气的爱德华从梦中被惊醒,红衣主教示意行刑者动手……“自由……”的回声久久地回荡在英国皇宫的城堡里,这也许是威廉•华莱士一生最辉煌的时刻,也许更是苏格兰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自由,这两个字,是那么有力地被喊出,喊出的还有威廉•华莱士一生不变的执著追求,自由……这是一颗永远搏动的心,鼓舞着当时所有为自由而战斗的勇士;这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引导着之后所有走上寻求自由之路的人们。
在此之前从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如此震撼,似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向我涌来,淹没了我,堵塞我的心胸,直欲仰天长嚎才能舒发胸臆。
在此之前从没有一个演员能让我只因一部电影而如斯崇敬,如斯喜爱。
在我心中《勇敢的心》和梅尔·吉普森是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时至今日还长将梅尔唤作威廉·华莱士,不是因为我做作,而真是对我来说他们真就是一人!我不知他是怎样做到的。
横亘在他面前的是当时欧洲最强权的英格兰皇帝和贵族,而站在他身边的要么是虚伪颓废的苏格兰地主们,要么是受尽奴役,赤贫如洗,只能拿农具当武器的苏格兰人民。
可英雄就是这样,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就会挺身而出。
他在战阵的最前端策马而过。
《帝国的毁灭》电影影评
《帝国的毁灭》电影影评
《帝国的毁灭》是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纳粹德国在战争末期的最后日子。
影片以希特勒的地堡生活为中心,展现了纳粹政权的崩溃和德国人民的痛苦。
影片的开头,我们看到了希特勒的权力和威严,他的演讲和命令让人们感到恐惧和敬畏。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希特勒的决策和行为开始引起人们的质疑和不满。
他的固执和独断让德国陷入了绝境,也让他的身边的人感到绝望和无奈。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希特勒的形象被刻画得非常细腻。
他的疯狂、自大和孤独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他的秘书特劳德尔则是一个忠诚而又无奈的角色,她对希特勒的忠诚让她无法离开他,但她也对他的行为感到困惑和痛苦。
其他的纳粹高层人物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他们的行为和决策也都对剧情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影片中的战争场面非常震撼,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地堡中的生活也让人感受到了纳粹政权的腐败和堕落。
影片中的音乐也非常出色,它为影片营造了一种紧张和压抑的氛围,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了影片的主题和情感。
然而,影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影片的剧情有些拖沓,有些情节的发展显得有些牵强。
影片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过于刻板,缺乏个性和深度。
影片的结尾有些仓促,让人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帝国的毁灭》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通过对纳粹德国的描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那段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
同时,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音乐也都非常出色,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性的复杂。
《帝国的毁灭》电影影评
《帝国的毁灭》电影影评
《帝国的毁灭》是一部从政治角度出发,对德国以及意大利、奥地利等制片国家都非常诚恳的电影。
长期以来,许多电影家都对希特勒的题材跃跃欲试,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材料和德国人本身的严肃修养,他们往往只能含沙射影地提及希特勒的纳粹,即便有希特勒的大量戏份,也会因主观拍摄而存有抱负和恶化法西斯的倾向,这使得德国民众在沉默中对这些捏造者感到不满。
从事实拍摄的角度来看,尽管电影中的战争场面并不引人注目,但德国人在做事认真的基础上,总能对细节进行很好的把握。
尽管其战争场面不如《钢琴家》中远景废墟的宏达破败还原,但在细节规制上仍错落有致。
在摄影方面,远景效果的把握一般,但近景和特写的拍摄却别具一格,如拍摄军车发动时前轮启动的特写,令人印象深刻。
关于希特勒本人的还原,我持保留态度。
比如,希特勒沉肩走路时的后背景总是提示他颤抖的左手指,我始终不明白导演的意图,是想说明他患有老年痴呆或帕金森病吗?如果是这样,导演只需提示一两次就足够了,何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呢?这难道不是在暗示观众是白痴吗?此外,拍摄这个镜头时机位一动不动,导演如果想要那个景,可以换个机位,再运用一些特殊效果,观众也不会感到审美疲劳。
还有希特勒开会时歇斯底里的场景,很多人都说是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但对于不了解希特勒的人来说,这样的表现可能难以令人信服。
希特勒难道仅仅是一个歇斯底里的人吗?他难道不是那个差点吞并整个欧洲和苏联的战争狂魔吗?
《帝国的毁灭》在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一些细节处理和对希特勒的刻画上存在争议。
观众在欣赏这部电影时,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结合其他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那段历史和相关人物。
欧美电影影评观后感
欧美电影影评观后感欧美电影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影迷们热衷追捧的对象,无论是好莱坞大片的娱乐性,还是欧洲艺术片的深刻内涵,都让人无法抗拒其魅力。
作为观众,在欣赏完一部欧美电影后,我常常会在心头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一种观后感,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欧美电影观后感,希望能引起读者们的共鸣和共同讨论。
首先,欧美电影多样的题材给观影体验增添了不少乐趣。
这些电影能够覆盖各种不同的故事情节和题材类型,包括动作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爱情片等等。
这种多样性为观众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不同的电影类型适合不同口味的观众。
无论你是喜欢刺激的动作场面,还是追求深度思考的科幻题材,或是喜欢感人爱情故事,欧美电影总能满足你的需求。
其次,欧美电影在制作上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呈现出高质量的影像效果和出色的表演。
好莱坞大片以其卓越的视觉效果和惊人的特技动作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精心设计的场景,还是精美的服装道具,都能让观众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
欧洲艺术片则更注重情感和氛围的表达,通过细腻的摄影和演员的精湛表演,将故事深入人心。
再者,欧美电影常常能够探索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深处,让观众对自身的生活和世界产生更多的思考。
这些电影常常呈现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道德困境,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例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经典的美国影片,通过囚犯安迪的坚韧和智慧,展现出人性中的善良和温暖。
观众在观看这些电影后,常常会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产生深刻的反思。
在欧美电影中,还有一部分作品试图突破传统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通过非线性的叙述、后现代主义手法等表现手段来挑战观众的思维方式。
这些电影让观众参与到故事的建构中,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想象力。
例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就采用了错综复杂的时间线和梦境之间的转换,让观众沉浸在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中,充满了神秘和惊喜。
此外,欧美电影还经常通过对社会和现实问题的关注,展示出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一些电影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揭示出人们对自由、正义等价值观的不懈追求。
《丹麦女孩》电影影评
《丹麦女孩》电影影评不得不说,电影中的画面和服装设计确实令人惊艳。
每一帧都美到极致,让人仿佛置身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欧洲,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艺术氛围和时尚潮流。
小雀斑在片中的女装造型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他完美地诠释了女性的优雅和美丽,让人几乎忘记了他的男性身份。
这些精美的画面和服装设计无疑为电影增添了许多艺术价值。
然而,在欣赏电影的美丽画面的同时,我也感到了一些困惑。
或许是因为我对性别认知障碍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不够深入,或许是因为电影在处理这一主题时过于美化,我并没有太强烈地感受到主角内心的痛苦和纠结。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追求美的艺术家,他在女装的世界中找到了自我,却忽略了他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压力的困扰。
这种对主角内心世界的刻画不够深入,让我在情感上难以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外,电影中的情节发展也让我感到有些突兀。
从小雀斑开始变装到最终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这一过程似乎来得过于突然,缺乏足够的铺垫和内心挣扎。
而之后他不断地欣赏自己的胴体,沉迷于物质的自恋中,也让我觉得他的转变过于轻易,缺乏对这一过程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比之下,《男孩不哭》这部电影则更加残酷真实,它让我们看到了性别认知障碍者所面临的困境和痛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丹麦女孩》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的画面和服装设计都非常出色,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然而,在主题的处理上,它可能过于美化了主角的内心世界,缺乏对性别认知障碍者所面临的困境和内心挣扎的深入探讨。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中欣赏到美丽的画面和服装设计,同时也可以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性别认同、自我认同和社会压力等。
电影鉴赏世界电影大师作品解析与评价
电影鉴赏世界电影大师作品解析与评价电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故事、画面、音乐等元素,将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观众。
世界电影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大师级导演,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才华,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影片。
本文将对几位世界电影大师的作品进行解析与评价。
1.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英国著名导演,他以悬疑犯罪题材的作品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后窗》,这部电影通过窗户外的视角,展现了主人公对邻居的窥探行为,同时也暗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隐私的渴望和保护。
希区柯克运用了紧张的剪辑和精彩的摄影技术,使得观众仿佛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焦虑与紧张。
该片对于悬疑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斯坦利·库布里克斯坦利·库布里克是美国导演,他的作品涉及了多个不同的题材和风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是《闪灵》,这部电影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以一个充满超自然力量的宾馆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精神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和理性与疯狂的较量。
库布里克运用了复杂的构图和恐怖的音效,营造出一种恐惧与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无法从中解脱。
该片在恐怖片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续的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奥逊·威尔斯奥逊·威尔斯是美国导演和演员,他以《公民凯恩》而闻名于世。
这部电影通过回顾主人公凯恩的一生,展现了权力和财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威尔斯运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大量的镜头手法,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扭曲。
影片在表达上具有强烈的主题意义,揭示了权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个人在面对权力时的迷茫与挣扎。
《公民凯恩》在电影史上被誉为一部经典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4. 贝尔纳多·贝托鲁奇贝尔纳多·贝托鲁奇是意大利导演,他以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刻画而著称。
他的作品《大卫·开普弗里》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电影,通过对主人公大卫内心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迷茫。
超体英文电影影评100字
超体英文电影影评100字一个商业片导演,讲一个挺深刻的话题,那么植入他骨髓的商业元素就会不断来干扰他讲故事,所以我们看到了影片里没放过任何一个秀追车戏和打斗戏的机会。
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超体英文电影影评100字。
欢迎大家阅读!超体英文电影影评100字一看《超体》只有80多分钟,我登时感叹吕克?贝松真是只老狐狸。
古人云言多必失,写剧本也是。
尤其是科幻片,讲技术的部分,宜短不宜长,除了库布里克之流大牛的硬科幻,常规的商业科幻电影交代细节,都是言简意赅,直入主题,寥寥几句就把理论联系实际了,绝不会在关键细节上兜圈子、玩辩论。
否则如今的观众科学素养都这么高,一不留心被逮到个不符合大学选修课本的破绽,逼格撕开个口子,会直接拉低全片给人的印象。
吕克?贝松是聪明人,不会自曝其短。
尤其操弄这样一个规格宏大的主题,更要小心翼翼,哪能让人抓小辫子。
我相信他对脑神经科学是真爱,自费资助实验室,隔三差五跟该领域专家侃大山,也算是半个业内权威了。
20多年的兴趣所得,浓缩在80多分钟的故事里,民科们要想看一遍就挑出硬伤来,绝不是容易的事。
虽然网络上关于影片的质疑声不少,也仅仅是对“大脑开发了10%”这个基础概念的吐槽。
其实横向来比较,相比很多科幻片原初设定的荒腔走板,这个洗脑了很多人的10%理论,已经算得上十分靠谱了。
那话怎么说来着,电影毕竟是发生在平行时空的故事,我们完全可以当那个世界的人大脑就是这个工作模式嘛。
一旦你接受了这个预设,后面的情节发展基本上顺水推舟,顺理成章,顺风顺水……何况影片的重点并不在科幻理念,成功搅动起一阵头脑风暴后,它压根没打算让你深入思考。
魔根?弗里曼年前还演了另一部题材相仿的《超验骇客》,那片就是把思想性做过了头,动作又不够劲爆,让人喊闷,票房也很凋零。
贝松才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选择斯嘉丽做女主角,已经足够让我这样的工科宅男降低一半的智商,剩下那一半也淹没在了开枪激斗、极速飙车和超能力调戏众生的惊悚画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丽人》之部分人物影评
莱斯特·伯哈姆:剧中的主角,旁白也是以他的口气述说,通过他的视野和经历看到了当时的一些现象。
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卡罗琳和一个未成年的女儿珍妮,而他为一家广告公司已经干了整整14年,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因为他讨厌那些他不得不巴结的顾客以及公司里自以为是的老板。
一天,公司里来了个效率专家,让他们填写报告,谈谈对公司的贡献,本来就对这份工作感到疲惫了,现在主编拿着公费去招妓,造成财政空缺,要解雇人员来解决这个资金空缺,这更让他愤怒。
但他知道,一旦立即说不,妻子肯定会骂他,这是长期生活在绝对女强势的妻子下得表现,让他很无奈。
所以回来找妻子商量,妻子一口否定。
生活更加让他痛苦,绝望,没有激情。
直到在女儿的表演上,见到了女儿的好朋友安琪拉海瑟,她让他从新燃起热情之火,让他彻底着迷。
这表现的是一位丈夫,在妻子在各方面强势压制的扭曲的人格,还有之前他唯一的高潮就是躲在浴室打手枪,这也充分表明他的巨大压力,以致说我的心已死。
在安琪拉的激情下,辞掉工作,勒索老板,开始锻炼肌肉,似乎生活激情又来了,开始对妻子的一些强势行为作出反应,就餐音乐不再她说了算,一些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
在最后差不多与安琪拉做爱的时候,他也是说,你是我见过最美的东西,可见他不单纯是为了性,他是要追求一种在他生活中缺少的美,一种真正的美。
当初,在他幻想着安琪拉一个人在为他跳舞,当她解开衣襟的时候看到的不是初始的人体,而是大片的玫瑰花,火红火红的,那样有激情,那样的美丽诱人。
这就是他生活中缺少的,而他一直追求着的东西。
在梦中,看到的不是安琪拉的全裸体,而是在铺满玫瑰花的浴池里的安琪拉,花美,人美,这都是他所追求美的象征。
这些美让他重获激情,让他看淡一些事。
坚持锻炼,不再活在妻子的淫威之下,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重新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当他工作时,看到了妻子与房地产经理一起亲热,他也没有的太过激愤,一切那么坦然平静。
最后,在与安琪拉差不多快要做爱的时候,安琪拉说“this is my first time!”然后,他笑了,真诚的笑了,说我会是最幸运的男人。
我想此时他是真的find his own beauty。
最后,当他死去的时候,也是面带微笑,笑着走了。
他找到了真正快乐,不再是压抑的生活,和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环境,得到了解脱,所以才微笑着离开。
卡洛琳,一个强势的女人,家里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她主宰着,来你就餐的音乐也是她喜欢的轻音乐,即使丈夫与女儿不喜欢,她也依然放轻音乐。
这导致了家庭的极不和谐。
在人生目标上,她将金钱与名誉看做至尊,在舞会上,为了取悦那个房地产经理,狂笑着,在场的人也都那么毫无感情的笑着,她要时刻维持着所谓的最好形象。
反应着当时美国一些风气,为了成功,必须时刻保持最好的形象,即使那是毫无表情的最好形象,痛苦的最好形象,也都要坚定不移的维持着。
多么麻木,多么虚伪,就像安琪拉说的,你老妈才丢脸,她好假哦。
虚伪贯穿他的人生,直到最后,发现她丈夫倒在血泊之中,长久维持的坚强形象终于崩溃。
抱着他的衣服,失声痛哭。
她应该明白了她还是爱着莱斯特·伯哈姆,明白了生活的一些道理,却是以这个结局为代价。
安琪拉,一直想在众人眼里表现的完美,想让他们羡慕,关注她。
她是粗俗的,高傲的,她的座右铭是“没有比平庸更糟的了”,所以她要拼命的在男性面前表现自己的千娇百媚,要拼命的在同学面前吹嘘自己的性经验(如跟某某摄影师上床),即使在好友珍的面前,也毫不掩饰自己对男性(尤其是珍的父亲莱斯特)的统治欲望,“如果有完全不认识的人看着我,想和我上床,那就说明我真的是块做模特的料。
”她要通过征服男人证明自己的存在,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
应该说,这种内心渴望是很值得同情的。
在安琪拉看来,"美"就是一种力量。
她追求的美,本质上就是在追求使自己凌驾于芸芸众生的力量。
在莱斯特·伯哈姆解开她最后一颗纽扣的时候,她还想保持自己的完美,说“this is my first time!”由于是第一次,她担心“免得你觉得我不够好”,不够完美,让他觉得她不够美。
她说她自己很蠢,或许只有这一刻,她才懂得真正的美,不是以前所谓的炫耀和吹嘘,需要最真实的关心和感动。
芮奇,一个很细心地发现美,并收藏美。
一只塑料袋,在空中飘荡飘荡,他看到了其中的美,“空气中充满能量,随着空气翩翩起舞,就像一个小孩,像一个小孩求我陪他玩,整整十五分钟,那一天我突然发现事物的背后都有一种生命,一股慈悲的力量,让我知道其实我不必害怕”。
这肯定是那些浮华的人所不能体会到的美,这些朴实无华的美,自然中真正的美。
他说“我必须牢记,有时候这个世界…拥有太多的美,我好像无法承受。
”她是一个美的收藏者,同时在一个曾是纳粹的父亲的暴力统治下得家庭里,是痛苦的,最后终于离家出走,远
离这个暴力的家,暴力的父亲。
他的世界伴随他的是那些别人无法理解的美,陪伴他到现在。
《美国丽人》通过2个家庭,几个人,一些事,充分体现了,当时那个充满病态的社会,拜金主义造成的精神压力,生活的单调乏味,个人的挫败感,性,毒品,暴力等等。
表现了美就是自由,就是打破禁锢的思想,就是无拘无束的灵魂,没有压力,一切同等,不虚伪的美好社会。
通过这些人地出色表演,精彩地诠释了这一主题。
The American beau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