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雄性不育系鉴定 精品
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实验十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和初步掌握雄性不育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花粉育性鉴定技术.二、内容说明雄性不育是指雌雄同株作物中,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的现象。
雄性不育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①细胞质雄性不育型,简称质不育型,表现为细胞质遗传。
②细胞核雄性不育型,简称核不育型,表现为细胞核遗传。
③核-质互作不育型,表现为核-质互作遗传。
无论植物的不育性是那种类型,它们都会在一定的组织中表现出来。
雄性不育系花粉的败育,一般出现在造孢细胞至花粉母细胞增殖期、减数分裂期、单抱花粉期(或单抱晚期)、双核和三核花粉期。
其中出现在单孢花粉期较为普遍。
雄蕊败育大概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花药退化型一般表现为花冠较小,雄蕊的花药退化成线状或花瓣状,颜色浅而无花粉。
(二)花粉不育型这一类花冠、花药接近正常,往往呈现亮药现象或褐药现象,药中无花粉或有少量无效花粉、镜检时,有时会发现少量干瘪、畸形以及特大花粉粒等,大多数是无生活力的花药。
(三)花药不开裂型这类不育型虽然能形成正常花粉,但由于花药不开裂不能正常散粉,花粉往往由于过熟而死亡。
(四)长柱型功能不育这一类型花柱特长,往往花蕾期柱头外露,虽然能够形成正常花粉但散落不到柱头上去。
(五)嵌合型不育在同一植株上有的花序或花是可育的,而有的花序或花则是不育的,在一朵花中有可育花药,也有不育花药。
作物雄性不育系则是具有雄性不育现象,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作物品系。
我们都知道,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在很多植物由于单花结籽量少,获得杂交种子很难,从而是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太高而难以在生产上应用,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是简化制种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杂交种子生产成本,提高杂种率,扩大杂种优势的利用范围。
因此,雄性不育在杂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农作物杂种优势主要是利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等三系配套。
4个新育成水稻两系不育系特征特性的鉴定与评价
4个新育成水稻两系不育系特征特性的鉴定与评价为筛选新不育系及选配优良组合、制定高产制种技术措施,本试验以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两用不育系培矮64S为对照,对宜春学院新选育的水稻两用不育系245S、246S、247S和248S的播始历期、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异交特性和所配组合的杂种优势强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4个不育系中,245S和248S的综合性状较好,株高较矮,生育期较短,花时集中,高峰明显,柱头表面积较大,配组优势较强,但也还存在分蘖力不强、张颖角度较小、包颈率较高等缺点;246S和247S 综合表现较差,柱头外露率低,表面积较小,包颈率高,所配杂交组合结实率低,单株产量低,可以考虑淘汰。
水稻光敏雄性核不育性-5
从种植在自然较长日照条件下(拌有当地较高温度的季节)抽穗 的F2代群中,选择优良的、花粉属典败类型的雄性不育单株并割 蔸,使其再生后在自然较短日照的安全齐穗期抽穗,从自交结实 较好的具有明显育性转换特性的光敏核不育单株上收种,并在以 后各世代中连续进行选择,直到育成新的光敏核不育品系。 这种一次杂交、多代选择,由于杂交亲本的基因重组,可能在某 些杂交组合的后代中,选育出性状各异的光敏核不育新品系。 此外,为了拓宽亲本的血缘,输入多个优良性状,特别在进行籼 型核不育新品系的选育过程中,还有必要采用复交选育法。
B )诱导农垦 58s 充分育性转换还存在光温互补或互作 现象, 即随着温度的升高,育性转换所需临界光照长度有 缩短的趋势。
可育
不育,
T
光长
例如,在南宁(22~35/N) 早季(6月20日)诱导完全雄性不育的自然实际光照长 度为13h 52min(含≥50 lx的曙暮光25~30min); 晚季(8月16日)相应为13h 34min(含≥50 lx的曙暮 光20~25min)。 晚季育性转换的临界光照长度较早季短,主要是由 于晚季的温度较早季升高所致。
较低温度下(22~25º C/15~18º C),无论长日照或短日 照均导致不同程度可育; 在过高温度下( 32.5~33.5º C/29.0~31.5º C ),长日照 或短日照均导致完全雄性不育(或基本雄性不育)。
这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存在两个温度域值,即育 性转换的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
3.1.2选育效果 鉴定核不育的一些公认的指标: (1)田间群体1000株以上,性状稳定,整齐一致; (2)稳定不育期内 群体不育株率100%; 不育度99.5%以上(包括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不实 率,检测样品都应在100个单株以上);
稻曲病早期症状鉴别及水稻雄性不育系的抗病性鉴定
稻曲病早期症状鉴别及水稻雄性不育系的抗病性鉴定张爱芳;陈雨;杨雪;高同春;王文相【摘要】[目的]了解在自然发病情况下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 (cooke) Tak]的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侵入机制提供参考.[方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水稻孕穗期的幼穗花器,研究稻曲病菌的侵染过程,并对水稻雄性不育系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该菌是在抽穗前8d左右从上下颖壳间的缝隙中侵入的.该菌随机到达各种花器上,但到达花药的几率最大.然后菌丝上下扩展,当到达花丝的上部或/和柱头上时就会生长得更快,因为那里营养更多.该菌不侵入子房,是因为子房的细胞小而排列紧密,病菌无法穿透.该菌是授粉前侵入花器的,说明水稻雄性不育系也可发病,可以进行抗病性鉴定.[结论]试验结果为水稻生产上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17-119)【关键词】水稻稻曲病;侵入过程;雄性不育系;抗病性鉴定【作者】张爱芳;陈雨;杨雪;高同春;王文相【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1.4稻曲病是由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侵染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
近20年来,由于我国高产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农田肥力水平的提高,稻曲病在我国各水稻产区的发生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已经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1-2]。
该菌除直接造成产量损失外,还产生毒素,对人和其他动植物产生有害影响[3-4]。
RAPD标记鉴定水稻3种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的杂交种及其亲本
摘!要! 利用 N O ? P 引物对 # 种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的 杂 交 水 稻 组 合 及 其 亲 本 共 ! %个材料进行了 P < O多态 性分析 - 从 ! ) (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非常明显多态性的引物 ! ’ 个 $对 ! ’ 个引物在 # 种不同细胞质不育类 型 的杂交组合及其亲本间的 P 最终选 出 具 有 不 同 类 型 间 特 异 性 扩 增 带 的 引 物 " 个 $ 利 < O 扩增多态性差异进行比较 $ 或者 是 具 有 应 用 潜 力 的 # 种 不 同 细 胞 用这些特异性扩增带能有效地区分和鉴定目前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和推广 $ 质雄性不育类型 + + + 野败型 ! . 红莲型 ! 和包台型 ! " + + + 的 ) 种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 " QO" G R , 关键词 ! 杂交水稻 , N O ? P,多态性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中图分类号 ! . # # %!!! 文献标识码 ! O!!! 文章编号 ! ! " & ! ’ #S* " " ! ! & & ’ & #S& # " "S& ’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 ! & & ( & ) % (" ! & & ( % ! % ’
胞质 不 育 系 配 制 的 杂 种 ^ % 代产生的配子的育性特 点则可将其 分 为 孢 子 体 不 育 和 配 子 体 不 育 ! 大 类 型 - QO 不 育 系 属 于 孢 子 体 不 育 类 型 $ G R和 , -型
! " # $% & ’ ( ) * + * , ) * . (. +/ 0 1 ’ ’/ ’ 4. +/ 0 1 ’ ’ 5 6 * ( ’ 47 8 1 * &! * , ’ 2 2 3 9 * ) 0$ * + + ’ 1 ’ ( ): 6 ’; ) ’ 1 * 6 ’< ) . 6 4 = 4( &/ 0 ’ * 1# 1 ’ ( )> * ( ’ 4 2 3
水稻无花粉型核雄性不育突变体whf4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中国水稻科学(Chin J Rice Sci), 2017, 31(3): 247-256DOI:10.16819/j.1001-7216.2017.6159 247 水稻无花粉型核雄性不育突变体whf4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轩丹丹#孙廉平#张沛沛张迎信吴玮勋杨正福占小登沈希宏曹立勇*程式华*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超级稻研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1401;#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联系人,E-mail: caoliyong@,shcheng@)Characterization and Gene Mapping of a No-pollen Genic Sterile Mutant whf41 in RiceXUAN Dandan#, SUN Lianping#, ZHANG Peipei, ZHANG Yingxin, WU Weixun, YANG Zhengfu,ZHAN Xiaodeng, SHEN Xihong, CAO Liyong*, CHENG Shihua*(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Biology / Key Laboratory for Zhejiang Super Rice Research, Hangzhou 311401;#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caolycgf@, shcheng@)Abstract:【Objective】The anther cuticle and wax layer act as structural support and protective barrie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llen sac in rice. Phenotypic analysis and genetic mapping of the related genes can provide genetic resources and lay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cloning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analysis. 【Method】We identified a no-pollen male sterile mutant whf41 from the mutant progeny of 60Co-γ-treated indica cultivar Zhonghui 8015. Anthers of the wild-type and whf41 mutant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were fixed for transverse section analysis and mature anthers of which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BC1F1, F1 lines and BC1F2, F2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whf41/ Zhonghui 8015 and whf41/ 02428 were used for genetic analysis and fine-mapping of the mutation site. 【Result】Comparing with wild type,the whf41 mutant exhibited thin and transparent milky anther without mature pollen grains. Transverse sec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whf41 mutant displayed aborted pollen grains,none detectable exine and swollen tapetal layer without expected PCD (programmed cell death), finally resulting in fragments of tapetal layer and pollen grains in the chamb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further revealed the mutant had smoother anther wall, fewer lipids both on the inner and outer sides and fragments of degragated pollens. 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whf41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ic gene, which was fine-mapped to a 45.6-kb region that harbored nine Open Reading Frames(ORFs)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3 between markers XD-5 and XD-11.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whf41 mutant carried a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and three nucleotide deletion, which leda substitution of one amino acid (D to M)and a deletion of one amino acid (V) in the fourth exon of one Cytochrome P450family gene, LOC_Os03g0725, which is named as OsWHF41 and probably responsible for the no-pollen male sterility phenotype. Furthermore, q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YP704B2 and seven anther lipid synthesis and transportation related regulators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whf41. 【Conclusion】Based on all these results, we deduced that the OsWHF41 gene was a new allelic to CYP704B2 gene and this further confirm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CYP704B2 in anther lipid synthesis and pollen exine formation .Key words: rice; whf41; 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gene mapping摘 要:【目的】水稻花药角质层和蜡质层是花粉囊发育重要的结构支撑和安全屏障。
2017年湖南省水稻不育系鉴定情况的公告
附件12017年鉴定通过的水稻不育系名称附件22017年鉴定通过的水稻不育系简介鉴定编号:湘鉴稻20170001不育系名称:慧007S申请者:湖南省水稻研究所育种者:湖南省水稻研究所不育系来源:株1S/香125S//U7特征特性:籼型温敏两用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临界温度23.5℃以下,不育期内不育株率与不育度均为100%,表现为完全典败或无花粉型。
播始历期58-82天,主茎总叶片11-14叶。
株高74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较粗,分蘖早,分蘖力强,单株成穗8个左右。
剑叶挺直,叶色浅绿色,叶鞘、叶舌、柱头、稃尖无色。
穗长18.8-23.1厘米,平均每穗颖花数92.5-165.6个。
谷粒长型,千粒重24.5克,稃尖偶有短顶芒。
盛花时9:00-11:30,午前花率94.7%。
不喷“九二〇”情况下,穗包颈粒率20.8%,柱头外露率51.0%,其中双边外露率16.4%。
一般异交与自交结实率50%以上。
抗性:叶瘟4.0级,穗瘟7.0级,白叶枯病5.0级。
米质:糙米率81.8%,精米率73.0%,整精米率51.1%,粒长6.3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23.0%,垩白度3.9%,透明度2级,碱消值5.1级,胶稠度5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4%。
繁制技术要点:严格按照两用核不育系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规程进行不育系核心种子和原种生产。
海南冬繁:11月中、下旬播种,育性敏感期安排在2月中旬,单本稀植。
前作最好不要种植水稻。
看苗多次施肥,浅水勤灌,间断露田,增加分蘖。
育性转换敏感期科学管水,调节穗部温度以提高产量。
湖南冷水串灌繁殖:串灌的冷水水温19-20℃,在主茎幼穗分化第Ⅳ期末开始灌冷水,冷灌深度随幼穗的生长逐步升高,冷灌至全田有效茎蘖剑叶全展为止,冷灌时间15-18天。
注意稀播培育壮秧,小苗移栽,单本适当密植,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浅水勤灌,促早生快发,培育整齐一致群体。
搞好隔离和防杂保纯。
一般每亩繁殖产量300千克以上。
基于雄性不育的水稻杂交稻育种技术研究
基于雄性不育的水稻杂交稻育种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是全球人口的基本粮食来源之一。
然而,普通的水稻育种技术在提高产量和抗病性方面受到了限制。
由于雄性不育技术的出现,为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
基于雄性不育的水稻杂交稻育种技术已经成为了水稻改良和增产的一种重要选择。
在该技术的帮助下,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和前景。
第二章:基于雄性不育技术的水稻育种体系基于雄性不育的水稻育种技术是由在水稻花药发育过程中,抑制花药自我结实的过程组成。
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人工方法或者自然方法使雄蕊失去结实能力,因此雄性不育出现,以便收集有表现力和稳固性的雄蕊中的花粉。
然后该花粉植入另一个不同的变异体中,即雄蕊和雌蕊均具有变异基因。
通过对这些组合进行优质评估,可以确定适用于稳定高产量的组合。
该行业技术的应用帮助农民提高了稻谷收成。
第三章:基于雄性不育技术的水稻育种优点基于雄性不育技术的水稻育种有以下优点:1. 提高产量:随着育种方法的改进,基于雄性不育技术的水稻育种不仅避免了雄性自交,还可以利用异源的高效基因对抗育种过程中遇到的疾病等不利因素,因此大大提高收成。
2. 保证育种的一致性:基于雄性不育技术的水稻育种可以确保水稻的一致性和活力,从而创造出更优良的品种。
3. 降低育种成本:基于雄性不育技术的水稻育种相对便宜,因此更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第四章:基于雄性不育技术的水稻育种的应用基于雄性不育的水稻育种技术在全球应用非常广泛。
许多国家都在大规模使用该技术。
例如,中国,日本,印度等。
在中国,该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且不断探索和改进,在田间生产中已经得到大量应用。
在印度,该技术协助该国稻谷产量的快速提高,并作为该国主要作物之一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第五章:结论基于雄性不育技术的水稻育种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虽然该技术存在诸如花药液浸法,基因制备法等问题,但仍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应用前景。
稻麦雄性不育系的识别及花粉育性鉴定
正常型 膨松饱满 黄色 开裂 圆形 饱满 深蓝色 全可育
三、作业
1、将观察的不同育性水稻(小麦)的性状调查结果填于下表。 主要性状 雄性不育株 颖角性 开颖天数 雌蕊柱头表现 花药外露表现 花药形状 花药开裂程度 有无花粉 碘染色反应 套袋自交结实率% 1、 绘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败育型和正常型花粉粒图。
正常可育株
正常可育株 较小,外观不显著 短暂,不常看到 不伸出 多数品种伸出 肥大、饱满 纵裂或孔裂 很多、随药裂散出 圆球形 饱满 染成蓝黑色 正常结实
不同育性类型水稻花粉的鉴定标准 花 药 花 粉 败 育 型 项 目 无花粉型 退化型 低不育型 部分不育型 高不育型 花药形态 皱缩细小 畸形短小 不饱满 不饱满 大部皱缩 花药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淡黄色 微黄 花药开裂情况 不裂 不裂 50%~80%开裂 10%~50%开裂 5%~10%开裂 花粉形态 大部圆形 部分圆形 个别圆形 花粉内含物 大部饱满 部分饱满 个别饱满 碘化反应 黄色 黄色 50%蓝色 10%蓝色 5%蓝色 育 性 全不育 全不育 开裂 部分不育 高不育
小麦雄性不育株与正常可育株的性状比较表 主要性状 雄性不育株 开花时开颖的角度 较大,外观显著 开花时开颖的时间 可达 10d 左右 开花时雌蕊的柱头 伸出颖外,可达数日 开花时花药 不伸出颖外 花药形态 瘦小、空瘪 花药开裂 不开裂 花粉数量 很少、不散出 花粉形态 皱缩、空瘪 花粉内含物 无或很少 花粉对碘溶液反应 不染色、个别染色较浅 套袋隔离自交 不结实
农事学实践教程
(3)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
第十五讲
稻麦雄性不育系的识别及花粉
育性鉴定
一、实践目的
植物雄性不育性的主要特征是花粉发育不良 或功能不正常,没有授精能力,从其花器构 造及开花习性等方面也可供识别。本项操作 训练,要求掌握依据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识 别小麦及水稻雄性不育系的方法,掌握采用 碘化反应法鉴定小麦及水稻不育系花粉育器构造和开花习性
(植科实践)水稻雄性不育系鉴定
败育型花粉与正常可育花粉的比较
项目
花粉形状
典败型
不规则形
圆败型
圆形 不染色或少量 浅蓝色 不结实
染败型 圆形
蓝色或染色 不均匀 不结实
正常 可育 圆形
蓝黑色
碘反应 套袋自交结 实情况
不染色
不结实
结实
花粉败育的类型
无花粉型 单核败育型 双核败育型 三核败育型
无花粉型的特征
造孢细胞发育异常; 花粉母细胞发育异常; 四分体以后发育异常。
(三)水稻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性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或恢复系)的 生长植株,扩大镜、显微镜、镊子、载玻 片、盖玻片、回形针、羊皮纸袋、标签、 吸水纸,1% I-KI 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植株形态特征 的识别
在不育系繁殖田或杂交制种田对不育系及其保
持系(或恢复系)进行逐行逐株地观察比较,并 从株型、分蘖、抽穗开花时间、吐颈性、花药形 态、颜色、开裂情况和开颖角度等形态进行区别 (见下表)
水稻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保持系植株形态比较 性 状
株型 分蘖
不 育 系
较紧凑,植株较矮 分蘖力较强
保 持 系
较松散,植株较高 分蘖力较弱
抽穗开花时间
穗颈
较长,较分散
水稻花粉不育性分级标准
不育等级 正常可育 低不育 不育花粉 率(%) 半不育 高不育 全不育
<50
50~69
70~94
>95
100
(三)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性鉴定
在不育系中选择刚抽穗但尚未开花的稻穗 10个, 套上羊皮纸袋,用回形针固定让其自交结实。15天后 取掉纸袋,分别统计其自交结实情况。凡套袋的株 (穗)只要有一粒结实的就为结实株(穗)。
第二章 水稻雄性不育理论ppt课件
⑶.以不育个体S(rr)为母本,分别与五种可育型杂交 ♀ ♂ F1
S(rr)不育×N(RR)可育
S(rr)不育×N(rr)可育 S(rr)不育×N(Rr)可育 S(rr)不育×S(RR)可育 S(rr)不育×S(Rr)可育
S(Rr)可育
S(rr)不育 S(Rr)可育+S(rr)不育 S(Rr)可育 S(Rr)可育+S(rr)不育
不育水稻-农垦58S”。
“农垦58S”在长日照条件下为不育,短日照下
为可育
将不育系和保持系合二为一
提出生
产杂交种子的“二系法”。
光敏核不育系 短日可育 长日不育
♀
恢复系
♁
⊗
×
⊗
光敏核不育系
F1杂交种
恢复系
雄性不育的三种类型——质不育
目前已在270多种植物中发现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
IRRI运用远缘杂交培育的雄性不育系IR66707A (Oryza perennis细胞质,1995) 和IR69700A (Oryza
生理不育型 核不育型 质不育型 质核互作型
温度 光周期 酶代谢平衡 其他生化物质
气候 生物 土壤 地文
遗传型
生态不育型
水 稻 雄 性 不 育 分 类
按花粉发育的形态分 无花药型、无花粉型 按遗传特点分
按恢保关系分
野败型 红莲型 包台型
碘败型 圆败型 染败型
↓⊗
MsMs 3 Msms ∶ msms 1
目前发现的光、温敏核不育材料提供了一种解决上 述问题的可能性: ﹡水稻光敏核不育材料: 长日照条件下为不育(>14h,制种); 短日照条件下为可育(<13.75h,繁种)。 ﹡水稻温敏核不育材料: >28℃,不育; <23-24℃育性转为正常。
第二章 水稻雄性不育理论
称为保持系(B)。
S(rr)个体由于能够被N(rr)个体所保持,其后代全部为
稳定不育的个体,称为不育系(A)。
②.S(rr)×N(RR)或S(RR)
S(Rr)中,F1全部正常可育。
N(RR)或S(RR)个体具有恢复育性的能力,称为恢复系(R)。
③.S(rr)×N(Rr)或S(Rr)
S(Rr) + S(rr)中,F1表现育性分离。
第二章 水稻雄性不育理论
第一节 雄性不育的外部形态和 细胞学
颖花的形态和构成
水稻颖花主要由护颖、内颖、外颖、雌 蕊和六枚雄蕊构成。
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
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形态区别
性状
孢子体不育系
配子体不育系
花药形态
干瘪、瘦小
比保持系较瘦小
花粉形态 畸形、皱缩不规则 圆形,稍小
花粉内淀粉
无或极少
充实不够
后代呈简单的孟德尔式的分离。 msms × MsMs ↓ Msms
↓⊗
MsMs Msms msms 3∶1
目前发现的光、温敏核不育材料提供了一种解决上 述问题的可能性:
﹡水稻光敏核不育材料: 长日照条件下为不育(>14h,制种); 短日照条件下为可育(<13.75h,繁种)。
﹡水稻温敏核不育材料: >28℃,不育; <23-24℃育性转为正常。
IRRI运用远缘杂交培育的雄性不育系IR66707A
(Oryza perennis细胞质,1995) 和IR69700A (Oryza glumaepatula细胞质1996)均具有异种细胞质源,其细胞
质完全不同于目前所有的水稻雄性不育系。
细胞质型不育系的不育性只能被保持而不能被恢复。
雄性不育的三种类型——质核互作不育
云南水稻雄性不育系田间鉴定办法
云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田间鉴定办法一、本办法针对非转基因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田间鉴定。
本办法所指的水稻不育系田间鉴定,是指对云南境内育成或引进的、用于杂交水稻组配的水稻不育系的田间鉴定,适用于云南境内水稻不育系田间鉴定。
二、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云南省品审办)是水稻不育系田间鉴定申请的受理单位。
三、申请水稻不育系田间鉴定应向云南省品审办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单位(个人)必须在鉴定前30天向云南省品审办提交不育系育性鉴定申请书一式二份(见附件)。
2、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特征特性、开花习性,近2-3年对不育系的不育株率、不育度、套袋自交结实率、不同败育类型花粉比例的调查结果,不育系的新颖性、特异性、稳定性、品质、抗逆性,不育系繁殖制种技术要点,配组情况等;光温敏(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报告还应包括至少两年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性转换观察结果。
3、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提供的不育系(对应的保持系)品质检测报告和非转基因检测报告。
4、由云南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可的机构提供的不育系(对应的保持系)抗性鉴定结果和DNA指纹鉴定图谱报告。
5、光温敏不育系须附中国水稻研究所或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出具的育性鉴定结果(包括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临界光长和稳定不育的天数)。
四、育性田间鉴定现场要求1、不育系播种及栽插要求:在适宜不育系繁殖、制种的最大播期范围内分2期播种,每期种植群体2000株以上,单株栽插(不除杂、缺株按杂株计算),鉴定现场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应与当地生产实际条件相近。
用于自交结实率鉴定的套袋稻穗总数应在200个以上,每株套1穗。
2、不育系与异品种隔离种植:空间隔离不少于700米,或者时间隔离穗期错开不少于30天。
五、不育系育性通过鉴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1、纯度不低于%;2、不育株率100%;3、套袋自交结实率不高于%;4、花粉不育度不低于%;5、光温敏(两系)不育系除上述指标外,还要求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临界光长符合制种地条件的连续稳定不育时间应在25天以上。
云南水稻雄性不育系田间鉴定办法
云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田间鉴定办法一、本办法针对非转基因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田间鉴定。
本办法所指的水稻不育系田间鉴定,是指对云南境内育成或引进的、用于杂交水稻组配的水稻不育系的田间鉴定,适用于云南境内水稻不育系田间鉴定。
二、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云南省品审办)是水稻不育系田间鉴定申请的受理单位。
三、申请水稻不育系田间鉴定应向云南省品审办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单位(个人)必须在鉴定前30天向云南省品审办提交不育系育性鉴定申请书一式二份(见附件)。
2、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亲本来源,选育过程,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特征特性、开花习性,近2-3年对不育系的不育株率、不育度、套袋自交结实率、不同败育类型花粉比例的调查结果,不育系的新颖性、特异性、稳定性、品质、抗逆性,不育系繁殖制种技术要点,配组情况等;光温敏(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报告还应包括至少两年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育性转换观察结果。
3、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提供的不育系(对应的保持系)品质检测报告和非转基因检测报告。
4、由云南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可的机构提供的不育系(对应的保持系)抗性鉴定结果和DNA指纹鉴定图谱报告。
5、光温敏不育系须附中国水稻研究所或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出具的育性鉴定结果(包括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临界光长和稳定不育的天数)。
四、育性田间鉴定现场要求1、不育系播种及栽插要求:在适宜不育系繁殖、制种的最大播期范围内分2期播种,每期种植群体2000株以上,单株栽插(不除杂、缺株按杂株计算),鉴定现场生态环境与栽培条件应与当地生产实际条件相近。
用于自交结实率鉴定的套袋稻穗总数应在200个以上,每株套1穗。
2、不育系与异品种隔离种植:空间隔离不少于700米,或者时间隔离穗期错开不少于30天。
五、不育系育性通过鉴定应同时符合以下要求1、纯度不低于99.9%;2、不育株率100%;3、套袋自交结实率不高于0.5%;4、花粉不育度不低于99.5%;5、光温敏(两系)不育系除上述指标外,还要求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临界光长符合制种地条件的连续稳定不育时间应在25天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镜检
将制好的玻片,置于100倍显微镜下仔细 观察。每片各选择有代表性的视野2—3个观察 花粉粒的形状和染色反应,按下表的标准,数 计每个视野内各类型花粉粒的数量,
败育型花粉与正常可育花粉的比较
项目
花粉形状
典 败 型
不 规 则形
圆败型
圆形
染败型
圆形
蓝色或染 色不均匀
不结实
正常 可育
圆形
蓝 黑 色
实验 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教学内容
1、实验目的与要求 2、实验内容 3、实验材料及用具 4、实验方法与步骤 5、作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 水稻雄性不育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花 粉育性鉴定技术
二、实验内容
(一)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植株形态特征 的识别 (二)水稻雄性不育系花粉育性镜检鉴定 (三)水稻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性鉴定
70—94
>95
100
(三)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性鉴定
在不育系中选择刚抽穗但尚未开花的稻穗 10 个, 套上羊皮纸袋,用回形针固定让其自交结实。 15 天后 取掉纸袋,分别统计其自交结实情况。凡套袋的株 (穗)只要有一粒结实的就为结实株(穗)。
计算不育株(穗)率和不育度。
根据不育度,确定不育度等级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或恢复系)的生长 植株,扩大镜、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 片、回形针、羊皮纸袋、标签、吸水纸,1% I-KI 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植株形态特征 的识别
在不育系繁殖田或杂交制种田对不育系及其保持系 (或恢复系)进行逐行逐株地观察比较,并从株型、 分蘖、抽穗开花时间、吐颈性、花药形态、颜色、开 裂情况和开颖角度等形态进行区别(见下表)
(二)水稻雄性不育系花粉育性镜检鉴定 1、取样
分别从不育系、保持系(或恢复系)中随机选取 即将开花的稻穗2一4个,挂上标签,带回实验室。 从中选择花药已伸长达颖壳2/3的花朵3—4个,剥 开内外稃,从每朵花中取花药3个左右作镜检制片。
2、制片
将花药分别置于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捣 碎,滴上一小滴 I—KI 溶液染色,去掉药壁后, 盖好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 I—KI ,待镜 检观察。
水稻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保持系植株形态比较
性 状
株型
不 育 系
较紧凑,植株 较矮 分蘖力较强 较长,较分散
保 持 系
较松散,植株 较高
分蘖
抽穗开花时间
分蘖力较弱
有明显高峰期
穗颈
有包颈现象
饱满、 色或淡黄色水渍 泽、开裂情况 状,不开裂 鲜黄色、开裂
结实
碘反应
不 染 色
不 结 实
不染色或少 量浅蓝色
不结实
套袋自交 结实情况
分别按下式计算各类不育花粉的百分率。
不育花粉率(%)=不育花粉粒数/总花粉粒数X100
根据不育花粉率,判定花粉不育等级
水稻花粉不育性分级标准
正常可 育 全不 育
不育等级
低不育
半不育
高不育
不育花粉 率(%)
<50
50—69
水稻、油菜不育系不育度分级标准
全不育 100 高不育 90-99 半不育 50-89 低不育 20-49 正常可 育 <20
不育等级 水稻不育度 % 油菜不育度 %
100
>80
50-80
10-50
<10
五、实验作业
1 .在不育系繁殖田或杂交制种田中逐行逐株 地观察比较不育系与保持系植株的形态区别。 2.将不育系、保持系花粉进行育性镜检鉴定, 并写出鉴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