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淡黄花百合花色种内分化研究

合集下载

淡黄花百合种子生物学特性及萌发特性测定

淡黄花百合种子生物学特性及萌发特性测定

( 1 5, 2 0, 2 5 a n d 3 0  ̄ C ) .【 R e s u l t 】 he T m a j o i r t y o f L i l i u m s u #  ̄ h u r e u m B a k e r . s e e d s , y e l l o w a n d o v a t e , h a d t h e 1 0 0 0 一 s e e d
中图分类号 : s 6 8 2 . 2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1 9 1 ( 2 o 1 3 ) 0 3 — 0 4 0 3 — 0 4
Bi o l o g i c a l a n d g e r mi n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i l i u m s u l p hu r e u m
we i g h t o f 6 . 7 g.a v e r a g e mo i s t u r e c s o a k a g e c o n t e n t o f 0 . 3 2 g / g . he T g e m i r n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i r s i t c s o f s e e d s
v e r n i e r c a l l i p e r ,v i s u a l me t h o d a n d 1 0 0一 - s e e d we i g h t me t h o d .T h e g e r mi n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we r e s t u d i e d b y s o a k i n g
摘要 : 【 目的】 测定淡黄花百合种子 的基本特性及萌发所需 的基本条件 , 以期为淡黄花百合 的开发利用奠定基 础。 【 方法 】 用游标 卡尺法 、 目测法及百粒重法等测定淡黄花百合种子 的生物 学特 性 , 并设 置不 同温度( 1 5 、 2 0 、 2 5 、 3 0  ̄ C) 及 化学 药剂浸种 ( 0 . 3 %KMn O 溶液 、 0 . 1 %K H . , P O 溶液 、 1 0 % Na C 1 0溶液 、 清水 ) 对其种子萌发 的影 响。【 结果 】 淡 黄花百

淡黄花百合花粉活力及其测定方法比较

淡黄花百合花粉活力及其测定方法比较

淡黄花百合花粉活力及其测定方法比较作者:刘伟丁长春沐建华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第04期摘要:用I-KI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离体萌发法连续7 d对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 Baker)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I-KI法、离体萌发法、TTC法测定的淡黄花百合花粉活力不完全相同。

I-KI法、离体萌发法所得花粉活力无显著差异。

I-KI 法、离体萌发法所得花粉活力无显著差异,由于I-KI法较离体萌发法简单、成本低、所需时间短,因此是快速测定淡黄花百合花粉活力的最佳方法。

开花第2至第4天花粉活力最高且无显著差异,这几天都可以进行杂交授粉,但从发育的角度考虑,以开花第2天授粉最佳。

关键词:淡黄花百合;花粉活力;离体萌发法;TTC法;I-KI法中图分类号: S682.2+65.0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198-02收稿日期:2014-06-03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3Y582);文山学院重点学科资助项目(编号:09wsxk 02)。

作者简介:刘伟(1977—),男,湖南祁东人,硕士,讲师,从事植物学研究。

E-mail:liuwei00780@。

百合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也是国内重要的高档花卉。

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丰富,为培育百合新品种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基础[1]。

花粉是开展杂交育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材料,花粉活力大小对育种效果影响很大,授粉前对花粉活力进行检测至关重要[2]。

许多学者对不同植物的花粉活力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染色法、萌发法[3-7]。

郝瑞娟等比较了亚洲百合、东方百合、麝香百合的部分栽培品种花粉活力的测定方法,认为染色法简单,萌发法准确,育种时应将二者结合使用[8]。

赵兴华等对百合花粉生活力测定、贮藏方法进行了研究[9]。

张福平等研究了影响百合花粉活力的化学因素[10]。

淡黄花百合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淡黄花百合无性繁殖技术研究

的品种越 来越 多 , 品种信息 资源不足 , 对 习惯于按 照原 来 的固有模式选 择农 作 物 品种 的农 民群体 来 说 , 面对 数 以百 计 的品 种 如 何 选 择 , 度 很 大 , 所 适 从 。另 难 无 外, 由于一些 老品种种 性严 重退化 , 已丧失 了其 应有 的 丰产性 ; 还有一 些老 品 种 因病 菌生 理小 种 的变 化 已丧 失 了抗 病性 。如果 在生 产使 用 这些 品种 , 将 给 用种 必 农户 带来损失 , 响粮食安全 和农村社 会稳定 。 影 探索和 实施 品种 的退 出淘汰 机 制 , 农业 种 子管 是
繁殖 方法 , 原 因是 种子 繁殖从播 种到成球 时 间长 , 其 种
收 稿 日期 :o70 -6 2o .72
性易 变 。无 性繁殖 常用方 法有 鳞茎 、 芽 、 鳞茎 球 3 珠 小
基金项 目: 贵州省省长基金资助项 目( 黔省专 合字 2 0 7 06(O号 ) ; ) 贵州 省社会攻关项 目部分资助( 黔科合 S 20 (0 6号 ) 。 字 07 12 ) 作者简介 : 周洪英( 98一) 女 , 16 , 工程师 , 长期从事资源植物研发工作。 通讯作者 : 孙 超 (9 0一) 男 , 研 究 员 ; — i:hou2 0 @ ht 17 , 副 Ema casn0 0 o— l

关键词 : 百合 ; 无性繁殖 ; 药用资源
中 图分 类号 : s4 . 64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 0 (0 7 1-140 0 14 5 2 0 ) 1 0 - 7 0 2
种 野生 药 食 兼 用 植 物 。 目前 生 产 上 多 采 用无 性
繁殖 系数 。结果表 明, 用腐殖土为基 质, 十” 采 “ 字形切割法 , 淡

云南百合种球本土化的探讨

云南百合种球本土化的探讨

2023-11-07•引言•云南百合种质资源概况•云南百合种球本土化的可行性分析•云南百合种球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云南百合种球本土化的前景展望目•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录01引言云南百合是重要的观赏和药用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云南百合在本土的种植和繁育对于保护物种资源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探讨云南百合种球本土化的可行性,为保护云南百合种质资源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收集云南百合种球,进行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研究,同时开展种球繁育和栽培试验,分析种球本土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

研究目的与方法02云南百合种质资源概况云南百合属的种类云南百合属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野生花卉资源,其中包括多种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的品种。

分布范围云南百合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一些品种也分布于四川、贵州等邻近省份。

云南百合的种类与分布云南百合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较为严格。

生长周期云南百合的生长周期较短,一般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生长环境云南百合的生态习性VS云南百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花朵大而鲜艳,色彩丰富,有白色、粉色、红色等多种颜色,是很好的园林花卉。

云南百合的应用价值观赏价值云南百合的鳞茎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

药用价值云南百合还可以用于制作化妆品、食品等,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03云南百合种球本土化的可行性分析云南百合种球本土化的生物学基础云南百合种球在本土的生长环境适应性云南百合种球在本土的生长环境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条件。

云南百合种球的繁殖能力云南百合种球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等方式进行繁殖,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和本土化进程的推进。

03云南百合种球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针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研究有效的防治技术,保证云南百合种球的健康生长。

云南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云南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云南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摘要对云南省野生蔬菜资源调查、收集、整理结果表明,野生蔬菜分属于92科,共计348种。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云南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野生蔬菜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野生蔬菜;开发利用;资源调查;云南省野生蔬菜是野生或半野生于山区、荒漠、湖泊、路边等区域,其根、茎、叶或花果等器官可供食用的植物,是重要的食用野生植物资源。

野生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医药价值、美食环保价值和商品价值,不少种类还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抗污染、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和改造环境的生态效果。

我国野生蔬菜约有213科815属1 800余种,云南约有400余种,野生蔬菜资源占全国可食用蔬菜资源的1/5以上。

摸清云南野生蔬菜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为开发利用和保护云南野生蔬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云南野生蔬菜种类(1)菊科(33种)。

大蓟、牛蒡、清明菜、茵陈蒿、青蒿、蒌蒿、牡蒿、马兰、蒲公英、苦苣菜、苣荬菜、山苦荬菜、苦荬菜、辣子草、山莴苣、墨斗草、款冬、野茼蒿、鼠菊草、豆渣菜、日本毛莲菜、小蓬、菊芋、山牛蒡、凤毛菊、黄鹌菜、白苞蒿、密枝木贼、野菊、革命菜、钻形紫菀、苦苣菜、鱼眼草。

(2)百合科(26种)。

玉簪、卷丹、山百合、川百合、蒜头百合、淡黄花百合、大理百合、绿花百合、乳头百合、宝兴百合、天门冬、麦冬、野萱草、折叶麦冬、土茯苓、卷叶黄精、紫花鹿药、窄瓣鹿药、长柱鹿药、西南鹿药、管花鹿药、四川鹿药、高大鹿药、中华芦荟、黄精、菝葜、竹叶菜。

(3)豆科(24种)。

天蓝苜蓿、紫花苜蓿、假香野豌豆、歪头菜、救荒野豌豆、广布野豌豆、小巢菜、洋槐、合欢、鸡眼草、长萼鸡眼草、锦鸡儿、野葛、截叶铁扫帚、达呼里胡枝子、美丽胡枝子、臭菜藤、金雀花、南苜蓿、小雀花、苦刺、弟八角、紫藤、皂角芽。

(4)唇形花科(16种)。

地笋、野芝麻、劣叶荆荠、甘露子、益母草、野薄荷、夏枯草、紫苏、活血丹、藿香、罗勒、毛罗勒香薷、登龙菜、吉龙草、匍匐风轮菜。

云南百合分级标准

云南百合分级标准

云南百合分级标准
一、百合品种
根据云南百合的品种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1. 东方系百合:包括‘洛阳’、‘川百合’、‘卷丹’等品种,花朵大而鲜艳。

2. 铁炮百合:包括‘麝香’、‘消夏’等品种,花朵较小,呈浅粉色或白色。

3. 麝香百合:包括‘白麝香’、‘深山百合’等品种,花朵较大,白色或粉红色。

4. 亚洲百合:包括‘白天堂’、‘黄天霸’等品种,花朵多而密集,黄色或橙色。

二、百合种球大小
根据种球的大小,分为以下几类:
1. 大种球:直径大于8厘米。

2. 中种球:直径6-8厘米。

3. 小种球:直径小于6厘米。

三、百合种球重量
根据种球的重量,分为以下几类:
1. 重种球:重量大于30克。

2. 中种球:重量20-30克。

3. 轻种球:重量小于20克。

四、百合鳞片大小
根据鳞片的大小,分为以下几类:
1. 大鳞片:鳞片直径大于1厘米。

2. 中鳞片:鳞片直径0.8-1厘米。

3. 小鳞片:鳞片直径小于0.8厘米。

五、百合鳞片颜色
根据鳞片的颜色,分为以下几类:
1. 白色鳞片:鳞片洁白无瑕。

2. 黄色鳞片:鳞片呈淡黄色。

3. 红色鳞片:鳞片呈红色或粉红色。

4. 杂色鳞片:鳞片有白色、黄色和红色的混合色。

六、百合花型
根据花型的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1. 单瓣花型:花朵只有一层花瓣。

2. 重瓣花型:花朵有多层花瓣。

淡黄花百合引种及栽培繁殖试验研究

淡黄花百合引种及栽培繁殖试验研究

层百合时根朝下 , 排列整齐后 , 再盖上约 4 a m 的珍珠 岩, 然后 上 面再放 1层 百 合 , 根 系朝 上 , 再 盖 1层 珍 珠
岩 。实 验证 明 , 此方 法使 百合 种球 能 够安 全越 冬 。
3 淡黄花百合繁殖试验
3 . 1 鳞片 繁殖 在 既不 易获 得 种子 , 又不 易产 生株 芽 、 子 球 的情况
2 . 2 田 间管 理
在 种 植 前 进 行 田间 除 草 , 彻底清 除土中草根等。 在封 垄前 进行 多 次 除 草 和 中耕 , 中耕 宜 浅 不 宜 深 。在 淡 黄花 百合 生长 期进 行 适 当除 草 , 以不 伤淡 黄花 百 合
淡 黄花 百合 ( L i l i u m s u l p h u r e u m B a k e r ) 具 有较 高 的
资源与利用

峰 等: 淡黄花百合引种及栽培繁殖试验研究
淡 黄 花 百 合 引种 及 栽 培 繁 殖 试 验 研 究
李 峰 , 周 艳 , 储 蓉 , 朱 立 ( 1 . 贵 州省 生物 研究 所 , 贵阳 5 5 0 0 0 0 ; 2 . 贵 州省植 物 园 , 贵阳 5 5 0 0 0 4 )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Cu l t i v a t i o n o f Li l i u m Su l p h u r e u m Ba k e r
3 . 2 珠 芽繁 殖 将 叶腋 间产 生 的珠 芽 于 夏 未 成熟 时采 收 , 收后 直
2 0 0 9年 3月 份 , 把 引种 的淡 黄 花 百 合种 植 在 贵 州
省植物园内。淡黄花百合喜凉 爽, 较耐寒 , 喜干燥 , 怕 水涝 , 适 应 范 围广 。淡 黄 花 百 合栽 培地 选 择 在 贵 州 省

百合的研究概况

百合的研究概况

百合的研究概况引言百合狭义上指百合属内的各个种,广义的百合涵盖范围更广,包括大百合属、豹子花属等百合种的所有种类。

其地下变态茎为众多肥厚鳞片组成。

因其具有实用与药用,以及很强观赏价值,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是仍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百合的生长环境,一般都要求有调和的季节周期,不耐干旱,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温度要求不同,地下茎部分对土质的要求高。

土壤的酸碱度是关系到百合能否正常生长的关键因素,而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土壤中离子种类的浓度。

我国约有15亿多亩各种盐渍土地,其中现代盐渍土约5.6亿亩,残余盐渍土约6.7亿亩,其它潜在盐渍土约2.6亿亩,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东北、新疆、甘肃等沿海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王宝山等,1997)。

随着我国人口的剧增及工业的高速发展,可耕地急剧下降,而不合理灌溉、耕作等又造成了大量良田的次生盐渍化。

我国九五规划已将改良利用盐碱地培育抗盐作物新品种列于八六三高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植物对盐胁迫的反应机制和抗盐机理的探明,是指导通过生物工程或其他措施改良植物提高抗盐能力的前提(许祥明,2000)。

由于环境因子的影响,百合不同种在其物种形成过程中,导致物种发展形成过程的种种适应性,这也给我们以启示,也就是可以通过人工生态环境对百合进行空间筛选、诱导,以期找出具有目的形状的品种,从而达到抢救濒危百合种,恢复、扩大种群分布范围,也可以对观赏价值极高的、适应性极强的品种,进行耐受性锻炼,以增强其耐受性,提高繁殖率,以满足花卉园艺应用上的需要。

中国是百合品种自然分布相对集中的地方,但在新品种的选育以及生理生态习性方面相对滞后,仅停留在种质资源收集和野生种驯化以及组织快繁。

目前对百合耐盐旱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

因此,本试验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采取人工生态环境,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盐水灌溉,比较百合不同品系和品种对根部盐胁迫的形态及生理生化反应,从而了解百合耐盐机理,并筛选出比较耐盐的百合品种和品系。

云南百合种球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云南百合种球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03
云南百合种球生产存在问题
品种退化与质量下降
品种单一
01
目前云南百合种球生产主要以传统品种为主,缺乏多样性,导
致品种退化严重,质量下降。
缺乏创新
02
由于技术投入不足,新品种研发缓慢,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市
场需求。
病虫害严重
03
由于品种退化,抗病性减弱,导足与展望
• 研究不足 •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现状的描述上,缺乏对生产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 对于如何解决现有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 展望 •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意识,建立有效的种质资源保护措施。 • 引进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种球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 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生产流程
生产流程包括选种、播种、田间管理、采收、筛选、晾晒等环节。其中,播种和 田间管理是关键环节,需要精细操作和管理。
生产效益与市场
生产效益
云南百合种球生产效益较高,但受市场波动和气候变化等因 素影响,生产效益不稳定。
市场情况
云南百合种球市场需求较大,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地 区。但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较大,对生产效益产生一定 影响。
改善种球质量
加强种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提高种球的质量和整齐度。
推广优质种球
加大对优质种球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种植者选用优质种球,提高种球的利用率和出苗 率。
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
01
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如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等,提高种
球的生产效益和品质。
02
云南百合种球生产现状
生产规模与分布
生产规模

百合花的花色和花纹遗传探究

百合花的花色和花纹遗传探究

百合花的花色和花纹遗传探究百合花悠久而广泛的种植历史使其成为花卉界的瑰宝,其各种迷人的花色和花纹更是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那么,百合花的花色和花纹是如何遗传的呢?本文将探究百合花的遗传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美丽花卉。

百合花的花色与花纹是由其遗传物质(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控制生物特征的分子遗传物质,它以D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中。

不同的基因组合会导致不同的花色和花纹表现。

首先,我们来了解百合花花色的遗传方式。

百合花的花色可分为纯白色、淡黄色、粉红色、橙黄色等多种颜色。

过去的研究表明,百合花的花色遵循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即由一个对显性基因和一个对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对来控制。

以纯白色和淡黄色花朵的交配为例,假设纯白色花朵的基因型为AA,而淡黄色花朵的基因型为aa。

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AA和aa的交配后代(F1代)为Aa,即杂合子。

由于A为显性基因,它会遮蔽掉a的表达,使得F1代的花朵呈现纯白色。

但在F1代的杂合子中,仍然携带着黄色花朵的基因,即Aa。

当两个F1代的杂合子自交时,后代(F2代)将以1:2:1的比例出现纯白色、纯黄色和淡黄色花朵。

这是因为在F2代中,纯白色花朵表示的是AA,纯黄色花朵表示的是aa,而淡黄色花朵表示的是Aa。

除了花色,百合花的花纹也是由基因控制的。

花纹通常表现为花瓣上的斑点、条纹或其他形状的图案。

研究发现,花纹的遗传方式可能更为复杂,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

例如,在一些百合花中,花瓣上可能呈现深红色的斑点。

研究揭示了这种红色斑点的遗传方式。

假设具有红色斑点花纹的花朵的基因型为RR,而没有红色斑点花纹的花朵的基因型为rr。

根据这一假设,RR和rr的杂交将产生杂合子(Rr),即带有红色斑点的花朵。

与花色类似,当F1代的杂合子自交时,后代中就会有红色斑点的花朵出现。

然而,花纹的遗传方式可能涉及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这就使得理解花纹遗传变得更加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百合花的花色和花纹遗传可以受到环境的影响。

云南百合远缘杂交又有新突破

云南百合远缘杂交又有新突破

2023《云南百合远缘杂交又有新突破》CATALOGUE目录•引言•云南百合远缘杂交研究现状•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01引言云南百合是重要的观赏花卉和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远缘杂交是实现云南百合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的重要手段,但杂交结实率低、杂种不育或育性不稳定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

研究背景与意义针对远缘杂交存在的问题,从染色体水平、分子生物学水平和园艺性状等方面对云南百合远缘杂交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选用不同亲本进行杂交,观察杂种生长表现、开花结实情况及园艺性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测,利用SSR 分子标记进行亲本和杂种遗传关系分析,并对杂种进行遗传稳定性评价。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云南百合远缘杂交的遗传规律和影响因素,旨在提高杂交结实率和育种效率,为云南百合的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研究意义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百合育种理论和实践,还可为其他园艺植物的远缘杂交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研究目的与意义02云南百合远缘杂交研究现状国际研究全球范围内的百合远缘杂交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涉及多种基因型、多种属间杂交,国际上对于百合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国内研究国内百合育种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百合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杂交亲本选择、杂种优势利用、杂种后代选择等方面,已经育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合新品种。

国内外研究进展国内百合育种在杂交亲本选择上主要注重具有不同特点的亲本之间的杂交,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国内研究现状杂交亲本选择国内百合育种注重利用杂种优势,通过多代自交和定向选择,培育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百合新品种。

杂种优势利用国内百合育种在杂种后代选择上主要采用表型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种后代选择云南省研究现状杂交亲本选择云南省在百合育种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主要选用具有不同特点的云南地方品种进行杂交,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云南淡黄花百合花色种内分化研究

云南淡黄花百合花色种内分化研究

居群 黄色偏多 , 柏 居群 白色 偏 多 , 屏 山居群 红 色 偏 多。 双 玉
但居群 内的多态性 明显大于居群间 的多型性 。 上述 结果表明淡 黄花百 合花色分 化相 当明显 , 花色变异
教授 ,9 2年 7月 毕业 于重 庆师 范 学院 18 ( 重庆师 范大 学) 现 生物 系, 学学 士 , 理 现
关键词 : 淡黄花百合 ; 花色 ; 内分化 态性 ; 种 多 多型性
中图分类号 :6 2 2 ¥ 8 . 9 文 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0 0 (0 6 0 ~0 3 一0 B 10 - 0 9 20 )2 0o 2
淡 黄 花 百 合 ( i u up uem Ba e p dHo k ) Ll m s lh ru kra u o ., i
突变在植 物进 化中是一个不可缺 少的重要方 面 , 特别 是
*基 金 项 目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目编 号 3 1 60 3 项 0 10 7
在植 物面临变化生 境挑 战或 者开 拓新 的生 境时这 些突 变型
收稿 日期 I0 5 O 3 2 0 —1 一1
3 0
往往能提供适 合于新 生境 条件 的基 因 型。就淡黄 花百合 而
维普资讯
北 方 园 艺 26 )0 3 0 ( :~1 02 3
言. 同~居群 中不 同个体 的花 色多样性 无疑是基 因突变的结
维普资讯

试 验研 究 ・
北 方 园 艺 2 6 )0 3 O ( :~ 1 O 23
பைடு நூலகம்
云南淡黄花百合花 色种 内分化研究
陈吉森 ,张绍斌 ,虞 泓。
( .四川职业技术学 院,遂宁 6 9 0 I.四川省双流中学 。 1 2002 成都 60 0 I.云南大学生态遗传学宴验室 ,昆明 6 0 9 ) 1203 5 0 1

淡黄花百合花药及子房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筛选

淡黄花百合花药及子房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筛选
发 表 了百 合 的组 织 培 养 文 章 后 ,到现 在 成 功 的 百合 组 织培 养 方法 已有 4 O多种 【 。近年 来 , 花丝 、 花托 、
药和子房作为外植体。 1 . 2 . 2 愈伤组织诱导 将 已经处理好 的外植体 接种于以 M S 为基本培 养 基的不同培养基 上,具体培养基配方见 表 1 ,每 个处理的花药和子房各接种 1 0 瓶, 每瓶 1 个外植体 ,
生物资源开发与研究 中心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 兰科植物种质 资源保 护利用研究 。

第2 9卷 1 . 2 . 3 不定 芽诱 导
文 山学 院学 报
2 0 1 6 年
第 6期
内发 生褐 化 、未产 生 愈 伤 组 织 ,说 明花 药不 宜 作 为
在诱 导 愈 伤 组 织培 养 基 中选择 效 果 最 好 的组 合
基金项 目: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 目 “ 淡黄花百合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 ( 2 0 1 3 Y 5 8 2 )。 作者 简介 :刘伟 ,男 ,湖南祁东 人 ,文山学院环境与资源学 院副教授 ,硕 士 ,主要从 事植物学研 究 ;常征 ,男 ,云南马关 人 ,文山学院环境 与资源学院副教授 ,硕士 ,主要 从事生化与分子和药理学研究 ;丁长春 ,男 ,彝族 ,云南文 山人 ,文 山学 院
第 2 9卷 第 6期 2 0 1 6年 1 2月
文 山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 F W EN S HAN UNI VERS I T Y
Vo l _ 2 9 No . 6 De C . 2 01 6
淡黄花百 合花药及子房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筛选
刘 伟 ,常 征 ,丁长春
置 于光 照 1 2 h / d , 光 照强 度 1 2 0 0 l x , 温度 ( 2 5±2)℃

淡黄花百合引种及栽培繁殖试验研究

淡黄花百合引种及栽培繁殖试验研究

淡黄花百合引种及栽培繁殖试验研究李峰;周艳;储蓉;朱立【摘要】对贵州野生淡黄花百合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收集,观察其生长规律并进行栽培繁殖试验,探讨淡黄花百合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合理保护和利用淡黄花百合资源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4(033)003【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淡黄花百合;栽培;繁殖【作者】李峰;周艳;储蓉;朱立【作者单位】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0;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4;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4;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4.1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 Baker)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集观赏和经济价值于一体的植物。

近年来,贵州省百合产业迅速发展,将百合属植物作为主要发展的品种之一。

因此对贵州的野生淡黄花百合进行引种及栽培繁殖试验研究,以期为开发和保护利用淡黄花百合提供理论依据。

贵州野生淡黄花百合产于黔北,生于路边、草坡或山坡阴处疏林下。

云南、四川和广西也有分布。

试验引种的野生淡黄花百合采收于10月份,在百合倒苗之后(引种季节与百合的生长周期相适应)。

采收地点为贵州省的梵净山、关岭、赫章等地。

种球采收后贮藏在温室内的珍珠岩中。

贮藏方法为堆藏法,贮藏第1层百合时根朝下,排列整齐后,再盖上约4 cm的珍珠岩,然后上面再放1层百合,根系朝上,再盖1层珍珠岩。

实验证明,此方法使百合种球能够安全越冬。

2.1 选地整地2009年3月份,把引种的淡黄花百合种植在贵州省植物园内。

淡黄花百合喜凉爽,较耐寒,喜干燥,怕水涝,适应范围广。

淡黄花百合栽培地选择在贵州省植物园内。

贵州省植物园地处中亚热带,北纬26°34',东经106°42',海拔 1 210 ~1 411 m,常年平均气温14℃。

栽培地土壤为肥沃的砂壤土,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

淡黄花百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淡黄花百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淡黄花百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邱宁宏;罗林会;王勤;韩露
【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年(卷),期】2004(023)002
【摘要】以淡黄花百合的鳞片为外植体进行试管培养,筛选出各培养阶段适宜的培养基分别为:(1)丛生芽诱导,MS+6-BA 2.0 mg/L+NAA 0.2 mg/L+蔗糖3%;(2)继代增殖,MS+6-BA 1.5 mg/L+NAA 0.1 mg/L+蔗糖3%;(3)生根及小鳞茎生长,1/2 MS+NAA 0.5~1.0 mg/L+蔗糖3%+活性碳0.1%,1/2 MS+NAA 0.5 mg/L+蔗糖6%+活性碳0.1%.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邱宁宏;罗林会;王勤;韩露
【作者单位】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系,贵州,遵义,563006;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系,贵州,遵义,563006;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系,贵州,遵义,563006;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系,贵州,遵义,563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1
【相关文献】
1.新铁炮百合和金百合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 [J], 张施君;王凤兰;周厚高;江如蓝
2.黄花菜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J], 张秀珊;柴向华;朱饱卿;王细燕
3.淡黄花百合丛生小鳞茎的诱导及快速繁殖 [J], 杨雪清;王淑芳;杨蕊;孙雪梅;桂腾琴;孙敏
4.兰州百合和野百合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J], 王刚;杜捷;李桂英;梁万福;幸亨泰
5.黄花鹤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J], 王莲辉;朱玉琴;姜运力;冯育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淡黄花百合与东方百合'如意'远缘杂交的研究

淡黄花百合与东方百合'如意'远缘杂交的研究

淡黄花百合与东方百合'如意'远缘杂交的研究郑思乡;吴学蔚;许超;刘飞虎;张朝君;王继华【期刊名称】《西部林业科学》【年(卷),期】2009(38)4【摘要】以淡黄花百合(父本)和东方百合 '如意'(母本)为亲本,采用离体受精的方法和胚挽救技术进行了两种百合的远缘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切割花柱的方法,获得了较高的子房膨大率;在胚珠培养过程中,用甘露醇和山梨醇代替部分蔗糖并加入0.5mg/mL 6-BA和0.1mg/mL NAA的培养基有利于胚的发育,其有胚率为1%,并成功获得了杂种植株.【总页数】4页(P5-8)【作者】郑思乡;吴学蔚;许超;刘飞虎;张朝君;王继华【作者单位】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贵州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1+8.23【相关文献】1.亚洲百合与东方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 [J], 高雪;曹钦政;黄凤杰;贾桂霞2.OT型百合与东方百合远缘杂交后代的细胞学观察 [J], 郑思乡;吴嘉垲;毛伟伟;王利龙;张琳;廖晓珊;宋志伟;林庆丹;龙彬;胡颂平3.OT型百合与O型百合远缘杂交试验 [J], 张朝君;郑思乡;许超4.龙牙百合和兰州百合远缘杂交胚拯救及杂种苗快繁体系的建立 [J], 李润根;黄琴;融花珍;卢其能;高柱5.野生百合与栽培百合远缘杂交亲和性的研究 [J], 潘云兵;吴景芝;欧琳钧;车伟光;吴红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淡黄花百合花色种内分化研究陈吉森1,张绍斌2,虞 泓3(11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遂宁629000;21四川省双流中学,成都610200;31云南大学生态遗传学实验室,昆明650091) 摘 要:云南淡黄花百合花色种内分化明显,居群内具多态性,居群间具多型性。

花色呈梯度变异,特别是普洱居群花色变异式样最为丰富。

研究认为,花色变异与基因突变、传粉机制等因素有关。

花色变异研究为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并为遗传育种提供宝贵素材。

关键词:淡黄花百合;花色;种内分化;多态性;多型性中图分类号:S6821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6)02-0030-02 淡黄花百合(Lili um sul phureum B aker a pudHook.f)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 um L.),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生长在草坡或山坡阴处疏林下[1-4]。

缅甸也有分布[4]。

该种在云南海拔高度1300m~1900m的地区都有分布[3],产地气候类型均属于亚热带范围[5]。

生长在不同分布区的淡黄花百合居群开花的物候期、花的色泽和香型不一样,种内分化相当明显。

目前,对淡黄花百合形态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阶段[1-4],未见任何形态种内分化的报道。

本研究首次利用居群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其进行花色种内分化研究。

1 材料和方法淡黄花百合各居群的实验材料来源见表1。

将野外采集的材料严格按居群,分别种植在云南英茂生物技术实验室白汉场引种驯化试验地内。

调查时严格遵循居群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待花药完全发育成熟时进行观察、记录和拍照。

2 结果与讨论淡黄花百合花冠内面基部通常为淡黄色,但基部以上及外轮花被片背面颜色变异明显,色泽相当丰富。

居群内花色多态性非常明显。

尤其以普洱居群花色变异式样最丰富,该居群花冠内面基部以上颜色变化是:有的花冠内面基部以上全为纯白色,有的为淡红色,有的为黄色,有的边缘或尖端淡红色,有的全为淡红色,有的为红色,有的红色或逐步加深至变成紫红色。

外轮花被片背面的颜色变化是:有的全为绿色,有的底部有一点红色,有的红色部分逐渐向顶端延伸扩散并逐渐加深至紫红色。

楚雄双柏居群花色多态性变异也较为明显,花冠内面和 第一作者简介:陈吉森,1950年生,副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现重庆师范大学)生物系,理学学士,现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专业教师。

已发表种种学术论文20多篇。

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01160073收稿日期:2005-10-13表1 实验材料来源居群产地海拔(m)凭证标本易门云南易门1670Inmo10010玉屏山云南玉屏山1690Inmo10011保山云南保山1650Inmo10012大湾云南大湾1640Inmo10013老鹰地云南老鹰地1600Inmo10014牟定云南牟定1760Inmo10015双柏云南双柏1900Inmo10016普洱云南普洱1320Inmo10017元阳云南元阳1400Inmo10018 注:3The vouchers are preserved in Inmol Herbaium(凭证标本藏云南英茂生物技术实验室植物标本室)。

外轮花被片背面的花色多态性变异的基本式样与普洱居群一致,但从白色到黄色、从黄色到红色、从红色到紫色的过渡颜色式样没有普洱居群丰富。

其它居群的花色多态性虽然不如上述两个居群明显,但也存在花色变异。

观察还发现内外花被片颜色深浅变化呈正相关,并且随着花的逐渐开放其颜色逐渐变淡。

同一个鳞片培养出来的植株,它们的花色多态性也很明显。

原易门居群一个鳞片培养出来的植株,有的为纯白色,有的为淡红色,有的为黄色,有的为红色,有的红色逐步加深至变成紫红色等等。

居群间花色具多型性。

譬如:普洱居群紫色偏多,大湾居群黄色偏多,双柏居群白色偏多,玉屏山居群红色偏多。

但居群内的多态性明显大于居群间的多型性。

上述结果表明淡黄花百合花色分化相当明显,花色变异为淡黄花百合花卉选育提供了重要素材。

供试材料都栽培在同一地点,环境条件相对一致,但淡黄花百合花色呈现出如此大的变异,这种变异应该是遗传因素造成的。

突变在植物进化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植物面临变化生境挑战或者开拓新的生境时这些突变型往往能提供适合于新生境条件的基因型。

就淡黄花百合而03・试验研究・ 北方园艺2006(2):30~31言,同一居群中不同个体的花色多样性无疑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云南大学生态所淡黄花百合组培苗(原易门居群)的花色变异证明了这一点。

这些组培苗是由同一个鳞片培养而成,具有相同的遗传组成,多年的栽培观察发现,各组培植株的花色呈多种变异式样。

淡黄花百合通过虫媒传粉保持一定的杂合度,居群内个体杂合度高是造成多态现象的重要原因,杂合体比纯合体具有更高的适合度,因此,杂合的有利性是造成淡黄花百合多态现象和保持一定杂合度的重要原因。

对不同居群、不同个体而言,这几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不尽相同,使得居群间或居群内表现出复杂的变异式样。

淡黄花百合花色所具有的丰富的多态性和多型性为百合花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可选育素材。

众所周知,云南花卉位居我国之首,而百合又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我们可以结合淡黄花百合花的其他优良性状,通过杂交等方式培育出具有广泛经济前景的淡黄花百合花卉品系。

参考文献:[1] 汪发瓒,唐进.中国植物志第14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1[2] 许介眉.四川植物志第7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1[3] 吴征镒.云南植物志[M].第7卷.北京:科学出版社社.1997[4] Wu Zhengyi and Peter H.Raven.Flora of China.24.Science Press.20001[5] 彭隆金,施宗明.淡黄花百合与通江百合在昆明实现农化栽培[C].植物引种驯化集刊.1989,6:137~1441Studies on Intraspecif ic Differentiations of Flow ering Colors of Lili um sul p hureum B aker apud H ook.f.in YunnanC H EN Jisen1,ZHAN G Shaobin2,YU Hong3(11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uining,629000;21Shuangliu middle school,Chengdu,610200;31Ecogenetics Laboratory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0091) Abstract:Intraspecific differentiations in flower color are obvious in L ili um s ul p hureum B aker a p u d Hook.f.in Yunnan.There are polymorp hsim wit hin pop ulations and obvious polytypism among pop ula2 tions.The flower color p resent s gradient variation.Specially,variations of flower color wit hin Puer pop u2 lation are richest.Variations of flower color are related to gene mutation and pollination pattern and so on. St udies on flower color variation are foundatio ns of cyt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and to p rovide sources for heredity breeding.K eyw ords:L ili um sul p hureum;flower color;int raspecific differentiations;polymorp hism;polytypism大棚温室高效施药三法 防治大棚温室内的病虫害,采用传统的喷雾施药法施药,不但易使棚内湿度增大,加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而且还会加速病虫害的传播速度,使病虫害迅速传播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而采用下面的三种施药方法,不但可以弥补传统的喷雾施药法施药的种种弊端,使药效得以更充分的发挥,而且又简便易行,经济方便,防效高,效果好,不宜发生药害。

1 隐蔽施药法即把沙虫剂、灭菌剂加工制成种衣剂、片剂或颗粒剂等施于土壤中,使作物通过根系吸收并传导到植株的各个部位,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此法既不污染环境,同时还可以防止对其它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试验表明,棚、室内采用隐蔽施药法施药,对蚜虫、螨、螟类及地下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 烟雾施药法即采用特制的烟雾剂在棚、室内点燃,利用弥漫在空气中的烟雾来杀灭病虫害。

棚、室内常用的烟雾剂主要有百菌清、敌敌畏等。

可用来防治棚、室内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番茄晚疫病,韭菜灰霉病以及蚜螟类等蔬菜害虫。

采用此烟雾施药法施药,不需要使烟雾弥漫整个棚、室空间,杀灭潜藏在棚、室内任何部位的病虫害。

试验表明,棚、室内采用烟雾施药法施药,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防效高而稳定。

3 粉尘施药法即将药剂经过特殊形式的加工制作,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细度的固体粒状物,通过喷粉器械喷洒于棚、室空间,使棚、室内布满均匀的漂浮药尘,并均匀的沈积于植株的各个部位及棚、室的各个角落,从而达到杀虫灭菌的目的。

试验表明,采用粉尘施药法施药,药物的扩散能力增强,植株着药均匀,药效损失少而利用率高,故而防治效果好。

(冯小鹿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计生服务指导站 131300)13北方园艺2006(2):30~31 ・试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