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服从,其次再也没有什么比严厉的法令更好了。
水性懦弱,人民就轻视它玩弄它,就有很
多人死于水,所以采用宽和的政策很难。
高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①【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翻译】: (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②【原文】: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翻译】: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01
02
03
04
05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01
单音换双音:每年、每月
02
主要是针对倒装句 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
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这些既是命题设置的关键点,也是得分点,如本题中“但”“以”“异”“以是”“德”等词,“持以白王”的介短后置句式等就是。另外,掌握古代官职、地理、军事、称呼、礼仪、节气、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快速地读懂理顺文言文,为正确,流畅,自然美观地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
审清采分点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坚持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例如原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下雪天进行家庭聚会。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例如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

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1.留(原文保留):各类专用名词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爵名、国名、朝代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要保留。

【例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句中,“左将军”为官职名,“王凝之”是人名,可直接保留。

译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换(古今词代替):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例2】尊君在不?(尊君——你父亲;不通“否”)译为:你的父亲在吗?3.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补出。

补出成分翻译时用括号括起来。

【例3】友人惭(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译为:(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

4.删(删除不译):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也不必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作用的词、表提顿的词、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译文明确通顺,没有语病。

雅:译文优美生动,有表现力,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要求将原文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之中。

意译是指直译不够通畅,无法达意时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某些字句的落实。

三、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留、换、补、删、调、推。

1、留。

即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名、国号、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专有名词,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可保留不变。

如: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015·江苏卷)译文: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他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胡瑗”是人名,“太学”是学校名,“大儒”是对学者的称呼,均可不译,直接保留。

2、换。

将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今异义词换成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

如: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7全国卷)译文:而谢曜喜爱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

单音节词“好”可换为双音节词“喜爱”。

文言词语“臧否”换成现代汉语“褒贬”,古今异义词“乱”换成“岔开”。

3、补。

即把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出,如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谓、宾等成分,翻译时应当把这些成分补出来,使句意完整顺畅。

如: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2016·全国卷)译文:(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本辖区)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括号内的成分是主语,译时要补出主语。

4、删。

指删去那些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虚词。

如句首发语词,凑足音节的或一些结构助词,句中停顿的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

如: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_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_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_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一一信、达、雅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忠实原文、语句通顺、文辞优美,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

具体来说,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实于原文。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要做到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真,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进行逐字逐淳,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致。

例如:原句:不赂者以賂者丧。

(苏洵《六国论》)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例如: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氏将要对颛吏国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

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修辞格等,对于这些语句,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意,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

如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意译:(1)借喻。

要译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将喻体还原成本体。

原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译文:误入浑浊的官场,一误就是三十年。

(2)借代。

如果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因此,对那些运用了借代手法的地方应意译. 译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

原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译文: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3)互文。

互文乂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互相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意思相同的部分合而为一。

原句:枝枝相度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译文:树木的枝条和叶子互相後盖,交又掩映。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它既有古典的特点,也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由于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文言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翻译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古老的语言。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的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忠实原文。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华丽的修辞和古老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和特点,以保持原文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通顺易读。

虽然文言文具有优美的文学特点,但是现代人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方式与当时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量让译文通俗易懂、顺畅流畅,并符合现代人的表达方式。

3.不失本意。

文言文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达原文的意思和内容。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始终关注原文的含义和内涵,并尽力使译文与原文相符合,保留原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符合读者需要。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理解原文,因此翻译应该符合读者的需要。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考虑读者的背景、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实际上,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普通文本的翻译方法很相似。

在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原文的含义和内涵。

文言文常常使用metaphor, allusion, parallelism 和a host of other modes of communication that can make it difficult for non-native speakers to understand.因此,在翻译之前,我们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以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和内涵。

2.逐词翻译。

建议在翻译文言文时逐词逐句进行翻译。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保持与原词的接触,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

这样做的唯一问题是,可能会导致译文不够通顺。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我们在语文上接触到了文言文,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

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指汉语中的古代文学语言。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熟练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一、翻译原则1. 信、达原则文言文翻译需要遵循信、达原则。

即在保证译文准确、通顺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文意思和风格的完整性和质感。

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原文语境、背景和文化背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2. 知行合一原则文言文的翻译需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

即翻译者需要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使译文准确、流畅、通顺、文雅。

译文应该符合古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达到表意和表达方式上的最佳组合。

3. 立意平衡原则文言文翻译还需要遵循立意平衡原则。

即翻译作品的意象、主题、节奏等方面应与原作达到相对的平衡,使译作在传达原作思想的同时,保持语言的美感和准确性。

二、翻译方法1. 理解文意,准确表达首先,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背景,理解原文的语法特点、语义、修辞等方面。

根据原文的情境、主题和语言表达习惯等,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词汇,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

2. 辩证处理对于一些翻译困难的句子,翻译者需要辩证处理,根据上下文、文化背景、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等,进行合理的翻译。

如“夫”、“则”、“乃”等助词的处理,需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合理理解原文的意思。

3. 考虑文化背景文言文作为古代语言,涉及到许多文化和历史背景。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作品时,需要考虑文化背景,考虑到原文所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尽可能还原原文的文化内涵。

4. 重点突出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文言句子比较复杂,其中的重点可能没有在句首或者句中体现。

这时候,翻译者需要将重点突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含义。

5.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语言,修辞手法在其表达中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作品时,要注意原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语等,合情合理地运用对应的语言修辞手法来表达。

01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01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01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第一篇:01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全昌波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与内容: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

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

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

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

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原则: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要求译文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 原文词语要逐个落实;原文遣词造句的 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也要和原文 一致。 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
• 意译:忠于原意、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 构。原文中如果含有借代、借喻等修辞格,翻 • 译时应注意采用意译方式。 1.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 句中的“乌纱”用了借代修辞,其本体是“官 吏”,翻译时应意译为“官吏”而不能直译为“乌 纱帽” 译文:官吏的专横,衙役的粗俗太过分了! 2.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 “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 • 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 复命。
③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 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 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 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换 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例1.是知也(通假字--要替换)
这就是聪明智慧呀 例2.可以为师矣(古今异义--要替换) (就)可以凭借此事做老师了 或(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例3.贫者语于富者曰(词类活用--要 替换-名词用做动词,告诉) 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
⑥调――调整。
•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 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主要调倒装句 • 例1、子何恃而往(宾语“何”前置,应为子恃何 而往) • 例2.何有于我哉 (宾语“何有”前置,应是“于 我有何哉”) • 例3、徐喷以烟(介宾短语后置,应是“以烟徐喷” • (我)把烟慢慢地喷过去
④删――删略。
• 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 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 用虚词,便可删略 。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并非易事。

要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掌握相应的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信”即忠实原文,准确无误。

这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要求。

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内容,不歪曲原意。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应直译为“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不能随意添加或删减词语。

2、达“达”指译文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要对原文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进行调整,使译文流畅自然。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如果直译为“我每天三次省察我自身”,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应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3、雅“雅”要求译文有文采,尽量生动、优美。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翻译时不仅要准确传达其意思,还应尽量展现其优美的意境。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都可以保留不译。

2、删删除原文中无需翻译的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

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无实义,翻译时可删去。

3、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译文意思完整。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这里补充了“士气”,使句子更通顺。

4、换将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比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尝”译为“曾经”,“思”译为“思考”。

5、调调整原文的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比如,“何陋之有”,应调整为“有何陋”,再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原则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也,载道之文,寓意深远。

欲究其义,非翻译不可。

然翻译之道,非一日之功,须遵循一定的方法与原则,方能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以下便是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原则:一、尊重原文,忠实传达翻译文言文,首要原则即为尊重原文,忠实传达。

所谓“忠实”,即要求翻译者不随意增删原文内容,不曲解原意。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文的句式、用词和语气,力求还原古文之韵味。

二、理解文意,把握语境翻译文言文,需先理解文意,把握语境。

文意即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点;语境即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只有准确把握文意和语境,才能将文言文翻译得生动、准确。

三、注重词义,把握词性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现象较为普遍。

翻译时,应注重词义,把握词性。

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确定其确切含义;对于词性活用,要遵循词性活用的规律,准确翻译。

四、注意修辞,体现韵味文言文在修辞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翻译时,应注重修辞,体现韵味。

如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翻译中要力求还原,使译文具有古文之美。

五、遵循语法,调整语序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法、语序上存在差异。

翻译时,应遵循白话文的语法规则,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易懂。

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省略主语、宾语等现象,在翻译时适当补充。

六、博采众长,灵活运用翻译文言文,要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

如直译、意译、注释、增译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既忠实原文,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七、校对润色,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要反复校对,润色文字。

一方面,检查译文是否忠实原文,有无误解、误译之处;另一方面,对译文进行润色,使语言更加精炼、生动。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遵循以上方法与原则,方能准确、生动地翻译文言文,让古文之美得以传承。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以使译文通顺。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文言最佳译文是既直且顺,其次顺而不直,再次直而不顺,最次不顺不直。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留、换、直、删、补、调一、留就是保留原文,无须翻译。

诸如人名、物名、地名、官名、帝号、国号、年号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汇。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君”(《岳阳楼记》)。

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又如“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中“心旷神怡”在现代汉语中被作为成语仍广泛使用着,无须译成成语的解释“心胸开朗,精神畅快”。

山东豪杰逆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二、换第一种情况:替换掉古今异义的词。

有的古汉语词汇,现在虽然还在使用,但是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为了避免误解,翻译时要替换。

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译为: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发达,(村落间)鸡狗鸣叫的声音处处可以听到。

又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和现代汉语的“卑鄙”不同,今指语言行为恶劣。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和现代汉语的“感激”不同,今指深刻的感谢。

所以译为“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第二种情况:词类活用要译出来,尤其是使动和意动。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文言文的翻译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并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翻译原则1.忠实原则文言文是一种古老而庄重的语言,因此,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

在保持忠实的基础上,翻译应该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内涵,而不是简单地逐字逐句地翻译。

2.准确原则翻译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涉及专业术语或特定领域的文言文时。

翻译需要关注细节,并确保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准确无误,以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3.通顺原则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翻译应该力求通顺,使读者能够流畅地理解文言文的原意。

4.文化原则文言文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译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二、翻译方法1.意译法在面对一些难以直译的词语或句子时,可以采用意译法。

意译是指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上下文和读者的理解能力,将原文译为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2.注释法对于一些复杂或生僻的句子,可以通过注释的方式来帮助读者理解。

注释可以在文中适当地加入解释或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比喻法在翻译中,可以利用现代汉语中的比喻手法来诠释文言文的意思。

通过使用类比、隐喻等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4.拆分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或长句,可以采用拆分法来进行翻译。

将长句拆分为几个简单的句子,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消化文言文的意义。

5.参考法在翻译时,可以参考其他已有的文言文翻译作品或相关研究成果。

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艰巨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应遵循忠实原则、准确原则、通顺原则和文化原则,采用意译法、注释法、比喻法、拆分法和参考法等多种方法,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言文词汇、语法的理解,还检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解题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词句,准确无误地把原文翻译出来。

这要求我们不能随意增减内容,更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2、达“达”指的是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要避免生硬、晦涩的翻译,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雅“雅”则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生动、优美,富有文采。

不过,在考试中,我们重点追求的还是“信”和“达”。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等,不需要翻译。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沛公”“霸上”就可以直接保留。

2、删删除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比如句首发语词、句中停顿词、句末语气词等。

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之乎者也”等。

3、换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换成“我”,“日”换成“每天”,“省”换成“反省”。

4、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要将其调整为正常的语序。

例如“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这就是宾语前置的调整。

5、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通顺。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翻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这里补充了省略的主语“士兵们的勇气”。

三、文言文翻译的解题技巧1、积累常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这是翻译文言文的基础。

我们要多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如“走”“去”“使”“假”等;还有常见的文言虚词,如“而”“以”“于”“之”等。

可以通过背诵文言文课文、做相关练习来加强积累。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首先要忠实于原文。

2、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3、文字优美,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处所、职称(职务)、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2、【补】在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所省的介词、宾语、主语、谓语、量词等)。

3、【删】删去不译的词(发语词、音节助词、无实意的虚词)4、【换】翻译时将古代词换成现代汉语词(岁、吾、汝、抢……)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去、安、语、病、加、且……)5、【准】译准古今异义词,译准文言文特殊句式。

译准实词、蓄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6、【调】调整句子的语序,如谓语前臵、定语后臵、宾语牵制、介词结构后臵等。

7、【选】选用恰当现代汉语的词意译原文的词。

文言文中一词多意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三顾臣于草庐中”的“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八条: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⑧反而、却。

例句中只能用义项④。

8、【意译】文言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只能意译。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直译: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

意译: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9、【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1)“得无……乎(耶)”相当于现代汉语:能不……吗?恐怕……吧?莫非……吧?“不亦……乎”不也是……吗?岂不是……吗?例句:览物之情,得无..说乎.?..异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学而时习之,不亦(2)无以……无从……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用来……的例句:河曲智叟亡以..致书以观。

..应。

家贫,无从(3)有所……相当现代汉语:有……的人(事、物)例句:A、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B、故有所览辄省记。

(4)无所……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的人(事、物)”例句: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全昌波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与内容: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

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

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

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

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

《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八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全昌波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与内容: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

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

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

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

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

《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八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对字译,字词一一对应译,有的保留,有的翻译。

所谓意译,是指直译没法翻清楚了,采用意译法,就是意思相同,表达用另一些词语。

例文:(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天下已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五个字:留、调、换、补、删。

一. 留对古代专有名词和古今词义相同的普通名词,不必翻译。

例1.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

《观巴黎油画记》例2.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二. 调调整语序,如使动式、意动式、为动式、特殊动宾关系、互文见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使之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例3. 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例4.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例 5.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而况人臣乎?《触龙说赵太后》例6.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例7.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活板》三. 换1. 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或结构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例8.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屈原列传》例9. 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雁荡山》2. 用现代汉语单音词换古文中的单音词。

例10.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例11.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中山狼传》3. 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换与今意不同的词语。

例12. 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黄生借书说》4. 用本字换通假字,用今字换古字。

例13.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例14.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5. 用适当的词语换古文中的虚数。

例1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谋攻》四. 补1. 名词活用为动词,就应补出相应成分。

例16.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狱中杂记》例17. 道不通,天又大风。

《赤壁之战》2. 补出省略的成分。

例18.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论积贮疏》例19. 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

《中山狼传》3. 补出量词。

例20.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4. 按照现代分数表示法补出未出现的成分。

例21.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五. 删1. 删去偏义复词中做为陪衬的词。

例22.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孔雀东南飞》2. 删去同义连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词,少量的关联词语、结构助词(包括发语词、“之”、“是”等)。

例23.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例24. 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练习: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及方法译出下列句子。

1、善恶要知更要断,知一善则断然为之,知一恶则断然去之,庶乎善日积而恶日远矣。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2、夫诚信者,君子所以事君上怀下人也。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人与期焉。

此以诚实为本者也,故诚实者,田地之所守而君子之所贵也。

3、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

直躬者请代之。

将诛矣,告吏日:“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

4、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5、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6、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参考答案:基本标准例文:[译文]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

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

基本原则例文:(1)于是,又派遣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以防守边境,把匈奴击退了七百多里。

匈奴人不敢再南下放马,士兵也不敢挑起战事报仇。

(2)天下已经安定了,秦始皇的心里,自以为关中地势的坚固,就象千里铜墙铁壁,真是子孙后代称帝万世的基业。

基本方法例句:例1. [译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

例2. [译文]深远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本事,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

例3. [译文]我终究应当想办法让你活下去。

例4. [译文]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

例 5. [译文]国君的儿子,是他的亲骨肉啊。

他们尚且不能靠着没有功劳的尊位和奉禄,而守着贵重的金玉,况且一般人呢?例6. [译文]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东西。

例7. [译文]遇到平素没有准备的冷僻字,就随即刻制。

例8. [译文](怀王)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

例9. [译文]但从古以来的地图、文书,都没有记载。

例10.[译文]村中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问讯。

例11.[译文]这时,墨家学派东郭先生往北到中山国去求官。

例12.[译文]祖父、父亲积累而被子孙抛弃的,就不用说了。

例13.[译文]要在天下伸大义。

例14.[译文]将军擒曹操,应该在今天。

例15.[译文]知道自己和敌军的实际情况,打多少次仗也不会失败。

例16.[译文]如果被投入狱,不问是否有罪,都要用刑具拘系手脚。

例17.[译文]道路不通,天又刮起了大风。

例18.[译文]因为年成不好而没有收入,官吏和百姓出卖爵位和子女。

例19.[译文]因现在你竟这样地背弃恩德,就连父子的情分也没有了。

例20.[译文]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

例21.[译文]即使不被斩首,去边地戍守而死的至少有十分之六七。

例22.[译文]你可以告诉婆婆,尽早地把我休回娘家。

例23.[译文]山上有一个小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例24.[译文]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练习答案:1、对善恶不仅要认真,更要处理果断,知道了某种善事就要断然去做,知道了某种恶行就断然抛弃,这样才可能使善行日益积累而恶行日渐远离。

2、诚信是君子用来侍奉君主安抚百姓的。

上天不说话,可是人们推崇它的高远;大地不说话,可是人们推崇它的深厚;春夏秋冬不说话,人们赞赏它的守时。

它们都把诚信作为根本。

因此诚信是天地奉行的准则,君子崇尚的品德。

3、楚国有一个名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直躬将这件事报告荆王,荆王派人捉拿直躬的父秉打算杀了他。

直躬请求代替父亲受刑。

直躬将要被杀的时候,他对执法官员说:“我父亲偷了别人的羊,我将此事报告给大王,这不就是诚实不欺吗?父亲要被处死,我代他受刑,这不就是孝吗?像我这样既诚实又有孝行的人都要被处死,那么,我们国家还有谁不该被杀呢?”楚王听到这一番话,觉得有道理,于是赦免了直躬,没有杀他。

4、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

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

”又转回家去取。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5、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

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

”不久,他们回来了。

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

”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

所以就回来了。

6、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