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7.20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原文及解释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原文及解释名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摘自:《论语·述而篇》解释: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认真去求取知识的人。
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国学宝典《论语》:述而第七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述而第七原文翻译述而第七【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述而篇》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篇》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也。
”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注释】
▲生而知之者:天生就知道的人。
▲好古:爱好古代文献,典章制度。
《述而篇》7.1“信而好古”。
▲敏:勤勉努力。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知道的人,而是爱好先贤文化,勤勉努力探求知识的人。
”
【学而思】
学问是一代一代积累起来的,没有人生下来就懂,要重视传承,勤敏好学。
圣人是理想中的,君子是现实中的,圣人是孔子为人们树立的榜样,但在现实生活中,孔子并不承认有圣人,而是希望人们能做到持之以恒、勤敏好学,把自己修炼成一位君子。
参读:
《子张篇》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述而篇》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
《述而篇》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精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感悟(一二八)文/王营原文: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7.1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7.20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感悟:老彭,有人考证是指老子和彭祖两个人,有人考证是指两个人中的一个,这属于考据学研究的范围,我们不去深究。
这两章阐述的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
其中的“述”不能只解释为“讲述、述说”,“作”也不能只解释为“写作”,“述而不作”应当是指孔子只阐述前人之学,自己不过多地进行创造、发挥。
事实上,孔子并非只讲述不写作,他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作春秋,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古代文化遗产,但是,孔子在“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态度,即对古人、古事经过认真考查后,只进行客观的叙述,不加入自己的褒贬色彩,这就是“述而不作”的具体含义。
至于“信而好古”,既指孔子对于古代文化的态度,也表明他对于古代文化的情感,所以在本篇第二十章中,孔子进一步强调:“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罢了。
”孔子一方面否定了别人对自己“生而知之”的错误评价,另一方面指出了求知的正确态度,对于自己喜欢的知识,要勤奋敏捷、孜孜以求。
孔子的这番言论,对今天某些所谓改革、创新者而言,似乎不合时宜,他们会嘲笑孔子顽固守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复古主义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孔子的确有“信古”、“好古”的一面,但孔子的“信古”、“好古”绝不等于复古,一方面,他系统整理古代文化典籍,是要保存这些文化遗产,使之流传后世,以此来看,孔子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学家;另一方面,他在整理这些典籍时,也并非“述而不作”,《孟子·滕文公下》中有“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的记载,孔子作《春秋》,为什么能使“乱臣贼子惧”?这是因为《春秋》在看似冷静、平淡的叙述中,实际上蕴含了孔子的思想倾向,这一“春秋笔法”,深深刺痛了乱臣贼子,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论语》原文+注释-述而篇
《论语》原文/注释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1]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 。
”[1] 述:传述,阐述。
作:创造,创作。
[2] 窃:私下,私自。
第一人称的谦称。
我老彭:“老彭”,指彭祖,传说姓篯(ji ān 坚),名铿,是颛顼(五帝之一)之孙陆终氏的后裔,封于彭城(今徐州),仕虞、夏、商三代,至殷王时已七百六十七岁(一说长寿达八百岁)。
彭祖是有名的贤大夫,自少爱恬静养生,观览古书,好述古事(见《神仙传》、《列仙传》、《庄子》)。
“老彭”前加“我”,是表示了孔子对“老彭”的尊敬与亲切,如同说“我的老彭”。
一说,“老彭”指老子和彭祖两个人。
子曰:“默而识之[3] ,学而不厌[4] ,诲人不倦[5] ,何有于我哉[6] ?[3] 识(zhì志):牢记,记住。
潜心思考,加以辨别,存之于心。
[4] 厌:通“餍”。
本义是饱食。
引申为满足,厌烦。
[5] 诲(huì会):教诲,教导,诱导。
[6] “何有”句:即“于我何有哉”。
这是孔子严格要求自己的谦虚之词,意思说:以上那几方面,我做到了哪些(一说,还有什么困难或遗憾)呢?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7] ,不善不能改[8] ,是吾忧也。
”[7] 义:这里指正义的、合乎道义义理的事。
徙(xǐ喜):本义是迁移。
这里指徙而从之,使自己的所做所为靠近义,做到实践义,走向义。
[8] 不善:不好。
指缺点,错误。
子之燕居[9] ,申申如也[10] ,夭夭如也[11] 。
[9] 燕居:“燕”,通“宴”。
安逸,闲适。
燕居,指独自闲暇无事的时候的安居、家居。
[10] 申申:衣冠整齐,容貌舒展安详的样子。
如也:像是……的样子。
[11] 夭夭(yāo 腰):脸色和悦愉快,斯文自在,轻松舒畅的样子。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2] 。
”[12] 周公:姓姬,名旦。
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叔,也是鲁国国君的始祖。
论语第七篇原文及注音
论语第七篇原文及注音《论语・述而篇第七》原文及注音1.子曰:“述(shù)而不作,信而好(hào)古,窃(qiè)比于我老彭。
”2.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xǐ),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yāo yāo)如也。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子曰:“自行束脩(shù 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8.子曰:“不愤(fèn)不启,不悱(fěi)不发。
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子食于有丧(sāng)者之侧,未尝饱也。
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弃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子之所慎:齐(zhāi),战,疾。
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yuè)之至于斯也。
”15.冉有曰:“夫子为(wèi)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 入,问夫子。
夫子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 又问:“怨不怨?”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出,曰:“夫子不为也。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18.子所雅言,《诗》、《书》、《礼》、《乐》、《易》、《春秋》。
19.叶(shè)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rǔ)奚不曰,其为人也,发于仁,止于心,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述而篇第七章原文
论语·述而篇第七章原文论语·述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共包括38章,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论语·述而篇第七章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译文】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在这一天哭泣,就不再唱歌。
【解读】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在丧事中的行为表现。
未尝饱、不歌即是那样环境中礼仪的需要,也是因为内心的悲戚使然。
【原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为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有能用我的思想的我就推行它,没有用我的思想的我就把它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是这样的啊!”子路说:“老师率领军队需要谁和你在一起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共事的。
我需要的人一定是临事小心谨慎,认真谋划而能成功的人。
”【说明】用舍行藏需要一个人的不断学习和修养,既需要有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具有超脱的心境。
那些怀才不遇的人之所以不遇与这样的心境缺失有关。
这一章我们还可以看出孔子的情感表达,孔子与颜渊是心灵的知己,而子路自知学问不及颜回,于是便以己长想博得老师的喜爱和认同。
但孔子却告诉子路,他愿意和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共事,单纯的勇敢他是不赞成的。
朱熹的注讲:“惧,谓,敬其事。
成,谓成其谋。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财富如果通过正路而求得,即使是从事低贱行业,我也愿意做。
如果不符合正路的财富即使可求,我也愿意遵从我走正路的所好。
”【解读】古语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说法。
正道来的钱财,即使地位低贱也会心安。
不走正道、不择手段得来的钱财,内心总会不安。
孔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赚钱,而不要投机取巧、不择手段。
执鞭之士有人解释为把守城门的人,也有人解释为为王侯开路的人。
具体指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只是代表社会地位低贱的人。
尽管社会地位递减,但通过这样的工作赚钱,是正途得来的,所以就应该愿意去做。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述而第七》此篇以“述而”为篇名,讲的是孔子的教与学。
我们不妨可以把这一篇看作是孔子的人生自述。
“不作”意指创作,我理解孔子“述而不作”既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是对教学真实要求的描述。
实质上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是创造性的,只是他没有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
孔子一生学不厌、教不倦,堪称万世师表,道理就在于此。
【原文】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我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欢古代文化,我私自把自己比作老彭。
”【解读】这一章孔子谈论的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述说的是继承的问题,作是创作的问题。
孔子之所以述而不作,是因为在古代创作是圣人之事,只有天子才能制礼作乐。
孔子这样说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是讳言这件事。
但也正因如此,孔子被后世称为“素王”,就是因为他无天子之位,却又具有天子之德。
【原文】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还有困难吗?”【解读】这一章谈论的是孔子对教与学的态度。
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所见所闻皆是所学的内容,不像今日的学人,唯独学在课堂和书本,今天的人厌学之风不在少数,而孔子能做到不厌学实在是难能可贵。
而对于教师而言,其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没有职业倦怠,孔子做到了,而今天的老师没有职业倦怠的却不多。
所以,孔子才说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的了。
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态度,孔子注意到了教与学都从兴趣出发,所以从容自在。
【原文】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不修养自己的品德,不讲习学问,学到了知识却不能实践,有了缺点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啊。
”【解读】从这一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孔子对学习的本质的认识,他所忧虑的其实就是生命的成长问题。
修德,讲的是道德修养问题,需要日日精进、持之以恒;讲学,说的是学习的内容要不断的实践、温故而知新;徙义则是活学活用、知识迁移的问题;改不善就是在好的方面日日精进的基础上,从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不足,一点一点地改进。
述而第七原文及翻译
述而第七原文及翻译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及解读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述而第七》原文及解读【导语】:(共三十八章) 7.1 子曰:述而不作(1),信(2)而好古(3),窃(4)比于我老彭(5)。
论语述而篇第七
论语述而篇第七导语:论语述而篇第七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诲别人而不辞劳累,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用这种方法教他了(换一种教法)。
”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不惧。
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
论语33课(我非生而知之者)
新课学习
(33)
述而篇第七
第20章至第25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 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子曰:“君子不器。”
【评析】 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 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所以,从《论语》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经常带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一方面向各国统治 者进行游说,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但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仍不够,还要 养成忠、信的德行,即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际的信实。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 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
【评析】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 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 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 都是有益的。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书写练习
复习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 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 “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 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 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国学宝典《论语》:述而第七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述而第七原文翻译述而第七【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能够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述而第七原文及翻译
述而第七原文及翻译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7《论语 述而篇第七》-【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高中语文
19.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见之,
更也人皆仰之。”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居:闲暇无事的安居
中 国
申申:整敕之貌
中 国
风
风
如也:像是……的样子
夭夭:和舒之貌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甚矣吾衰也:倒装,“吾衰也甚矣”
国
国
风 据于德、依于仁与游于艺属不同范畴。前三项是理性的、 风
道德的,通过博文约礼,学习修养而达到;游于艺则是感性
的、艺术的,经技艺的学习而得之。前三者是社会性的,
人所共同;后一者是个性化的,随各人兴趣条件不同而异。
•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者相比,前三项为本,后一
项为末;前三者重,后一者轻。然四者均为成人之不可或缺,
的尊重,对他人处境的理解,对环境的尊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
有是夫!” 指挥统帅 在一起,共事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中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 中
国
国
风 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警惕、谨慎从事
风
徒手搏虎叫“暴虎”,徒步过河叫“冯(同“凭”)河”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而往往导致失败的人。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临事而
惧,好谋而成”是孔子对子路的殷切期望。
• 世事复杂,时运多变,人的一生总是会经历种种不同的境
遇。面对不同的环境、情况,怎样自处,是人生一个大问
题。本章就是谈这个问题。
07《论语》第七篇述而
《论语》述而第七共三十八章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①。
”【译文】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文化,我私下里和我那老彭相比。
”【注释】①老彭:人名。
有人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人,有人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一人,又有人说孔子说“我的老彭”,其人一定和孔子相当亲密,未必是古人。
7.2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习不探求,知道道理不去实行,不好的地方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注释】①徙:迁移。
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7.4 子之燕居,申申①如也;夭夭②如也。
【译文】孔子在家闲居,衣冠整齐,和乐而舒展。
【注释】①申申:整敕之貌。
②夭夭:和舒之貌。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①。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注释】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的始祖,又是孔子心目中最敬服的古代圣人之一。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①,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7.7 子曰:“自行束脩①(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注释】①束脩:是干肉,又叫脯。
每条脯叫一脡(挺),十脡为一束。
束修就是十条干肉,古代用来作初次拜见的礼物。
但这一礼物是菲薄的。
7.8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fěi)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论语翻译 述而第七
述而第七『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忠实地阐述古人的观点我自己不去随意创造改动,抱着相信的态度来热爱古代文化典籍,我私下把自己和老彭相提并论。
”老彭假如就是彭祖的话,他活了八百岁,经历了历朝历代,是活的可信的历史,孔子的学术态度也就是忠于历史,自己不妄加改动随意评说。
就这一点上,孔子和老彭都很有相似之处,两个人讲的东西可信度都很强。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能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能不断充电学习而且不感到厌烦,能教悔学生而且不感到疲倦,这三样我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的三省吾身啊!『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不修品德,不讲习学问,听到真理却不想它靠拢看齐,有不对的地方不能及时改正,这四条正是我的忧虑啊。
”『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在家闲居的时候,家里收拾的整整齐齐,温馨舒适。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感叹说:“哎,我真的老了!我已经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身体的衰老,带来思想和志向的疲软。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一个君子的志向应当是实现大同的政治理想,而他的立足点在于德,他的方法在于行仁政,他自身的素质要做到文武兼备,精通礼乐射御书术。
”『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凡是主动送给我一些微薄的见面礼,表达自己尊师重教渴求进步的人,我对他们都有所教诲。
”『7.8』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我教学生,不到他很想想明白事儿却又想不通的时候我不开导他;不到他很想阐述出自己的心得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
我把东方指给他,他要是推导不出西方、南方和北方在哪,我就暂时不教他新东西。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论语《生而知之者章》原文及解读
论语《生而知之者章》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生而知之者章》原文及解读【导语】:九生而知之者章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学《论语》7.20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
一起学《论语》7.20
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白话】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而是爱好古道,勤奋汲汲求来的啊。
”
【释词】
生而知之者:不待学而知者。
朱子:“生而知之者,气质清明,义理昭著,不待学而知也。
”钱穆:“时人必有以孔子为生知,故孔子直言其非。
”
好古:爱好古人之道。
钱穆:“好学必好古。
若世无古今,人生限在百年中,亦将无学可言。
孔子之学,特重人文,尤必从古史经验、前言往行中得之,故以好古自述己学。
”刘宗周:“好古,不废诵《诗》读《书》,但借《诗》《书》以尚友古人耳。
”
敏以求之:敏,疾速、勤奋,犹称“汲汲”。
徐英:“敏求者,问礼、问官、入太庙、每事问之类是也。
”《义疏》:“我既不生知,而今有所知者,政由我所好古人之道,疾速以求知之也。
敏,疾速也。
”
【先贤精义】
郑康成曰:言此者,劝人学。
《论语注疏》曰:恐人以己为生知而不可学,故告之曰:我非生而知之者,但爱好古道,敏疾求学而知之也。
张栻曰:门人见夫子之圣,谓生而知之,不可跂及也。
故夫子以是告之。
使果能好古敏以求之,则圣人亦岂不可希哉?玩味辞气,其循循善诱,可谓至矣。
《论语正义》曰:生知者,不待学而能知也。
夫子亦是生知。
特以生知为上,谦不敢居。
且恐学者自恃聪明,将懈于学,故但以学知自承,且以劝勉人也。
蔡节曰:夫子以生知之圣,犹曰好古而敏求者,此虽圣人之谦辞,然义理无穷,亦必学而后为知之至也。
尹氏曰:孔子以生知之圣,每云“好学”者,非惟勉人也,盖生而可知者义理尔,若夫礼乐名物、古今事变,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实也。
《论语稽》曰:夫子当日即有圣人之称。
然时人所谓圣者,第在多闻多知、博物强识、不待师学传授而无所不知,故震惊之也。
不知夫子虽生知之圣,而亦未尝不
藉学以成之。
其不居生知者,谦辞;其言好古敏求者,亦自明其功力之实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圣人揭己以示人也。
大凡人有聪明睿智出于天然者,是谓“生知”;又有逊志时敏,期于有获者,是谓“学知”。
盖生知、学知,成功皆一。
生知而不加之以学,亦未能尽知之量。
至于孔子,生知之圣,犹加之以学问之功,所以集千古之大成,人岂可自恃质禀而废勉强之功哉?
李炳南曰:圣人生而知之者,然非不学,如问礼于老聃,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等,皆好古敏以求之也。
今世纵有生知之者,亦须勤学新事物,何况非生知之者,不学可乎?
刘宗周曰:观圣人好古敏求,则其发愤处正是羹墙尧舜、梦寐文周精神也。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孔子何独不然?生而知之者,知其性也。
圣人纯乎天道,
所性浑然,亦必待学而后满其分量之实,则古人其印证矣。
【附录】
陈祥道曰:孔子之于道,非学也,非不学也。
以为非学,则“吾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以为非不学,则“我非多学而识之,予一以贯之”。
非学也,所以学人异;非不学也,所以学人同。
【本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学案》《论语新解》《论语讲要》《论语全解》《癸巳论语解》《论语集释》《论语集说》《论语稽》《四书解义》。
一起学《论语》课程公告
我们倡导的学习方法: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学而时习;尊重文化道统(荐读《论语》的文化传统系列文章);多措并举,解悟经典,感应圣贤气质:诵读原文、抄写原文、了解基础字意词意、领会先贤精义、品味原文并尝试自己解读、了解相关故事、旁通相关经典、与学友交流讨论、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日课,就近参加线下活动……
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管子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