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市金北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二次月考(期中)数学试卷(无答案)

合集下载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已知一次函数()1y m x =-的图象上两点11(,)A x y ,22(,)B x y ,当12x x >时,有12y y <,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 .0m >B .0m <C .1m >D .1m <2.如图,已知∠ABC=∠DCB ,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 ≌△DCB 的是( )A .∠A=∠DB .AB=DC C .∠ACB=∠DBCD .AC=BD3.如图,∠AOB=60°,点P 是∠AOB 内的定点且OP=3,若点M 、N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异于点O 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A .36B .33C .6D .34.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约为5810cm -⨯,近似数5810-⨯精确到( ) A .0.001cmB .0.0001cmC .0.00001cmD .0.000001cm 5.如图,已知O 为ABC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且50A ∠=︒,则BOC ∠的度数为( )A .80︒B .100︒C .105︒D .120︒6.下列四个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0,3),B (5,3),C (5,0),点D 在线段OA上,将△ABD 沿着直线BD 折叠,点A 的对应点为E ,当点E 在线段OC 上时,则AD 的长是( )A .1B .43C .53D .28.如图,函数 y 1=﹣2x 与 y 2=ax +3 的图象相交于点 A (m ,2),则关于 x 的不等式﹣2x >ax +3 的解集是( )A .x >2B .x <2C .x >﹣1D .x <﹣19.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0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A .()2020,1B .()2020,0C .()2020,2D .()2019,010.估算x 5 )A .0<x <1B .1<x <2C .2<x <3D .3<x <4二、填空题11.已知y 与x 成正比例,当x=8时,y=﹣12,则y 与x 的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12.3a 2,则满足条件的奇数a 有_______个.1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_____ .14.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则∠BAD= °.15.如图,在△ABC中,∠ACB=90°,AC=BC=4,O是BC的中点,P是射线AO上的一个动点,则当∠BPC=90°时,AP的长为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AO=AB,∠OAB=90°,OB=12,点C、D均在边OB上,且∠CAD=45°,若△ACO的面积等于△ABO面积的13,则点D的坐标为 _______ 。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的是()A.了解“中国达人秀第六季”节目的收视率B.调查某学校某班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情况C.调查我市市民知晓“礼让行人”交通新规的情况D.调查我国目前“垃圾分类”推广情况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2 B.|﹣3|=﹣3 C.=±2 D.=3 3.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8B.36C.ab(a>0,b>0) D.74.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点B恰好落在AB的中点E 处,则∠A等于( )A.25°B.30°C.45°D.60°5.下列各组数不是勾股数的是()A.3,4,5B.6,8,10C.4,6,8D.5,12,13 6.下列交通标识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7.下列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2的平方根是3 B16±4C.1的平方根是1 D.4的算术平方根是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3),B(5,3),C(5,0),点D在线段OA 上,将△ABD沿着直线BD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E,当点E在线段OC上时,则AD的长是()A .1B .43C .53D .210.已知:如图,在△AOB 中,∠AOB =90°,AO =3cm ,BO =4cm ,将△AOB 绕顶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 1OB 1处,此时线段OB 1与AB 的交点D 恰好为AB 的中点,则线段B 1D 的长度为( )A .12cmB .1cmC .2cmD .32cm 二、填空题11.如图,已知函数y =3x +b 和y =ax -3的图象交于点P(-2,-5),则根据图象可得不等式3x +b >ax -3的解集是________.12.若函数4y kx =-的图象平行于直线2y x =-,则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 13.3.145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数是____.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1A ,()1,1B -,()1,2C --,()1,2D -.把一条长为2020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 处,并按A B C D A -----…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 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15.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22x x a x x --=--有增根,则a 的值_____________. 16.如图,点C 坐标为(0,1)-,直线334y x =+交x 轴,y 轴于点A 、点B ,点D 为直线上一动点,则CD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17.用四舍五入法,对3.5952取近似值,精确到0.01,结果为______.18.在ABC 中,,AB AC BD =是高,若40ABD ∠=︒,则C ∠的度数为______.19.如图,在Rt △ABC 中,∠A=90°,∠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AD=3,BC=10,则△BDC 的面积是_____.20.如图,等腰Rt △OAB ,∠AOB =90°,斜边AB 交y 轴正半轴于点C ,若A (3,1),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点D 、B 、C 在一直线上,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试找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2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2y x =-的图像与y 轴交于点A ,一次函数4y x b =+的图像与y 轴交于点B ,且与x 轴以及一次函数2y x =-的图像分别交于点C 、D ,点D 的坐标为()2,m -.(1)关于x 、y 的方程组24y x y x b-=-⎧⎨-=⎩的解为______________. (2)关于x 的不等式24x x b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___.(3)求四边形OADC 的面积;(4)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以点C ,D ,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如图,一木杆原来垂直于地面,在离地某处断裂,木杆顶部落在离木杆底部5米处,已知木杆原长25米,求木杆断裂处离地面多少米?24.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8,点E 是边BC 上一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以BE 为边在BC 的下方作等边三角形BDE ,连接,AE CD .(1)在运动的过程中,AE 与CD 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BE=4时,求BDC ∠的度数. 25.先化简,再求值:()3212m m m ⎛⎫++÷+ ⎪-⎝⎭,其中22m -≤≤且m 为整数.请你从中选取一个喜欢的数代入求值.四、压轴题26.如图(1),AB =4cm ,AC ⊥AB ,BD ⊥AB ,AC =BD =3cm .点 P 在线段 AB 上以 1/cm s 的速度由点 A 向点 B 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 BD 上由点 B 向点 D 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 t (s ).(1)若点 Q 的运动速度与点 P 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 =1 时,△ACP 与△BPQ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并判断此时线段 PC 和线段 PQ 的位置关系;(2)如图(2),将图(1)中的“AC ⊥AB ,BD ⊥AB”为改“∠CAB =∠DBA =60°”,其他条件不变.设点 Q 的运动速度为x /cm s ,是否存在实数x ,使得△ACP 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O 是矩形,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上,4AB =,3BC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作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交y 轴于点D ,求直线CD 的解析式.并结合(1)的结论猜想并直接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3)若点P 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试探究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A PB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2x +4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过点B 的另一条直线交x 轴正半轴于点C ,且OC =3.图1 图2(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如图1,若M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满足S △AMB =S △AOB ,请求出点M 的坐标;(3)如图2,设点F 为线段AB 中点,点G 为y 轴上一动点,连接FG ,以FG 为边向FG 右侧作正方形FGQP ,在G 点的运动过程中,当顶点Q 落在直线BC 上时,求点G 的坐标;29.(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①请直接写出∠AEB 的度数为_____;②试猜想线段AD 与线段B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拓展探究:图2, △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 =∠DCE =90°,点A 、D 、E 在同-直线上, CM 为△DCE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BE ,请判断∠AEB 的度数线段CM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0.在等腰△ABC 与等腰△ADE 中,AB =AC ,AD =AE ,∠BAC =∠DAE ,且点D 、E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1)如图1,求证:△ADB≌△AEC(2)如图2,当∠BAC=∠DAE=90°时,试猜想线段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3,当∠BAC=∠DAE=12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D,BD,CD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不写证明过程)【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详解】解:A、了解“中国达人秀第六季”节目的收视率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B、调查某学校某班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情况适合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C、调查我市市民知晓“礼让行人”交通新规的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D、调查我国目前“垃圾分类”推广情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2.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绝对值的性质逐一计算可得结论.【详解】A.=2,此选项计算正确;B.|﹣3|=3,此选项计算错误;C.=2,此选项计算错误;D.不能进一步计算,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绝对值性质.3.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A)原式=2,故A不符合题意;(B)原式=6,故B不符合题意;(C)ab是分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4.B解析:B【解析】【分析】先根据图形折叠的性质得出BC=CE,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CE=AE,进而可判断出△BEC是等边三角形,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补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沿CD折叠B与E重合,∴BC=CE,∵E为AB中点,△ABC是直角三角形,∴CE=BE=AE,∴△BEC是等边三角形.∴∠B=60°,∴∠A=3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5.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有a、b、c三个正整数,满足a2+b2=c2,称为勾股数.由此判定即可.【详解】解:A、32+42=5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B、62+82=10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C、42+62≠82,不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正确;D、52+122=13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数,解答此题要深刻理解勾股数的定义,并能够熟练运用.6.B解析:B【解析】某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上图形中,B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7.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一分析即可.【详解】A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A、(﹣3)2的平方根是±3,故该项错误;B4,故该项错误;C、1的平方根是±1,故该项错误;D、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该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9.C解析:C【解析】【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C的长,进而可得出OE的长,在Rt△DOE中,由DE=AD及勾股定理可求出AD的长.【详解】解:根据各点坐标可得AB=OC=BE=5,AO=BC=3,设AD=x,则DE=x,DO=3-x∴=4,∴OE=1,在Rt△DOE中,DO2+OE2=DE2,解得x=53,∴AD=5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准直角三角形,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即可解答.10.D解析:D【解析】【分析】先在直角△AOB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5cm,再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OD=12AB=2.5cm.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OB1=OB=4cm,那么B1D=OB1﹣OD=1.5cm.【详解】∵在△AOB中,∠AOB=90°,AO=3cm,BO=4cm,∴AB=5cm,∵点D为AB的中点,∴OD=12AB=2.5cm.∵将△AOB绕顶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1OB1处,∴OB1=OB=4cm,∴B1D=OB1﹣OD=1.5cm.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图形旋转的性质,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x>-2【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两函数的交点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观察图象知,当x>-2时,y=3x+b的图象在y=ax-3的图象的上方,故该不等式的解集为x>-2故解析:x>-2【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两函数的交点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观察图象知,当x>-2时,y=3x+b的图象在y=ax-3的图象的上方,故该不等式的解集为x>-2故答案为:x>-2【点睛】本题考查了议程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题型较好,难度不大.12.y=-2x-4【解析】【分析】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则一次项系数一定相同,则解析式即可求得.【详解】解:∵函数y=kx-4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2x,∴k=-2,函数的表达式为y=-2解析:y=-2x-4【解析】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则一次项系数一定相同,则解析式即可求得.【详解】解:∵函数y=kx-4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2x,∴k=-2,函数的表达式为y=-2x-4.故答案为:y=-2x-4.【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一次函数平行系数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3.15.【解析】【分析】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求解.3.145精确到百分位就是精确到数字4这一位,后一位数字5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3.145≈3.15(精确到百分位).故答案为3.15.解析:15.【解析】【分析】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求解.3.145精确到百分位就是精确到数字4这一位,后一位数字5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3.145≈3.15(精确到百分位).故答案为3.15.【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等说法;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14.【解析】【分析】根据各个点的坐标,分别求出AB、BC、CD和DA的长,即可求出细线绕一圈的长度,然后用2020除以细线绕一圈的长度即可判断.【详解】解:∵,,,∴AB=2,BC=3,CD1,1解析:()【解析】根据各个点的坐标,分别求出AB 、BC 、CD 和DA 的长,即可求出细线绕一圈的长度,然后用2020除以细线绕一圈的长度即可判断.【详解】解:∵()1,1A ,()1,1B -,()1,2C --,()1,2D -∴AB=2,BC=3,CD=2,DA=3∴细线绕一圈所需:AB+BC+CD+DA=10个单位长度2020÷10=202(圈),即细线正好绕了202圈故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正好为点A ,它的坐标为()1,1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探索点的坐标规律题,掌握把坐标转化为线段的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4【解析】【分析】方程第二个分母提取-1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方程的解,令方程的解为2,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方程变形得:,去分母得:x+x-a=x-2,解得:x=a-解析:4【解析】【分析】方程第二个分母提取-1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方程的解,令方程的解为2,即可求出a 的值.【详解】 方程变形得:+122x x a x x -=--, 去分母得:x+x-a=x-2,解得:x=a-2, ∵方程122x x a x x--=--有增根, ∴x=2,即a-2=2,解得:a=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16.【解析】【分析】过点C 作直线AB 的垂线段CD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出CD 的长.【详解】连接AC ,过点C 作CD⊥AB,则CD 的长最短,如图,对于直线令y=0,则,解得x=-4,令x=0解析:165【解析】【分析】过点C 作直线AB 的垂线段CD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出CD 的长.【详解】连接AC ,过点C 作CD ⊥AB ,则CD 的长最短,如图,对于直线334y x =+令y=0,则3304x +=,解得x=-4,令x=0,则y=3,∴A(-4,0),B(0,3),∴OA=4,OB=3,在Rt △OAB 中,222AB OA OB =+∴22435 ∵C (0,-1),∴OC=1,∴BC=3+1=4,∴1122ABC S BC AO AB CD ==,即1144=522CD ⨯⨯⨯⨯, 解得,165CD =. 故答案为:16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利用三角形面积相等求出CD的长.17.60【解析】【分析】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把千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3.5952≈3.60(精确到0.01).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经解析:60【解析】【分析】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把千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3.5952≈3.60(精确到0.01).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数为近似数;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等说法.18.65°或25°【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为锐角三角形;②当为钝角三角形.然后先在直角△ABD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C的度数,然后利用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C的度解析:65°或25°【解析】【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ABC为锐角三角形;②当ABC为钝角三角形.然后先在直角△ABD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C的度数,然后利用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C的度数.【详解】解:①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BAC=90°-40°=50°,∴∠C=12(180°-50°)=65°;②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BAC=90°+40°=130°,∴∠C=12(180°-130°)=25°;故答案为:65°或25°.【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15【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过D作DE⊥BC于E,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E=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即可.【详解】解:过D作DE⊥BC于E,∵∠A=90°,∴DA⊥AB,∵BD平分解析:15【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过D作DE⊥BC于E,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DE=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出即可.【详解】解:过D作DE⊥BC于E,∵∠A=90°,∴DA⊥AB,∵BD平分∠ABC,∴AD=DE=3,∴△BDC的面积是:12×DE×BC=12×10×3=15,故答案为1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20.(0,)【解析】【分析】过B作BE⊥y轴于E,过A作AF⊥x轴于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1,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于是得到结论.解析:(0,52)【解析】【分析】过B作BE⊥y轴于E,过A作AF⊥x轴于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1,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2x+52,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过B作BE⊥y轴于E,过A作AF⊥x轴于F,如图所示:∴∠BCO=∠AFO=90°,∵A(3,1),∴OF=3,AF=1,∵∠AOB=90°,∴∠BOC+∠OBC=∠BOC+∠AOF=90°,∴∠BOC=∠AOF,∵OA=OB,∴△BOE≌△AOF(AAS),∴BE=AF=1,OE=OF=3,∴B(﹣1,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3 31k bk b-+=⎧⎨+=⎩,解得:1252kb⎧=-⎪⎪⎨⎪=⎪⎩,∴直线AB的解析式为y=﹣12x+52,当x=0时,y=52,∴点C的坐标为(0,52),故答案为:(0,5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全等得出点坐标进而求得解析式.三、解答题21.ABE ACD∆≅∆,证明详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ΔABE≅ΔACD即可.【详解】ΔABE≅ΔACD.证明如下:∵ΔABC、Δ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BAD=∠DAE+∠BAD,即∠CAD=∠BAE.在ΔABE和ΔCAD.∵AB=AC,∠BAE=∠CAD,AE=AD,∴ΔABE≅ΔAC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1)24xy=-⎧⎨=-⎩;(2)2x-≤;(3)4;(4)点E坐标为(2,0)-或(18,0)-.【解析】【分析】(1)把D(-2,m)代入y=x-2可得D的坐标.由图象可得结论;(2)观察图象可得结论;(3)过点D作DH⊥AB于H.根据S四边形OADC=SΔABD-SΔOBC计算即可;(4)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E为直角顶点时,过点D作DE1⊥x轴于E1,即可得出结论;②当点C为直角顶点时,x轴上不存在点E;③当点D为直角顶点时,过点D作DE2⊥CD 交x轴于点E2.设E2(t,0),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D(-2,m)在y=x-2上,∴m=-2-2=-4,∴D(-2,-4).由图象可知:关于x、y的方程组24y xy x b-=-⎧⎨-=⎩的解为24xy=-⎧⎨=-⎩;(2)由图象可知:关于x的不等式x-2≥4x+b的解集为x≤-2;(3)如图1,过点D作DH⊥AB于H.由(1)知D(-2,-4),∴DH=2.在y=x-2中,当x=0时,y=-2,∴A(0,-2).把D(-2,-4)代入y=4x+b得:-4=4×(-2)+b,解得:b=4.∴B(0,4),∴直线BD的函数表达式为y=4x+4.∴AB=4-(-2)=6,∴SΔABD=12AB⋅DH=12×6×2=6.在y=4x+4中,当y=0时,0=4x+4,解得:x=-1.∴C(-1,0),∴OC=1.∵B(0,4),∴OB=4,∴SΔOBC=12OB⋅OC=12×4×1=2,∴S四边形OADC=SΔABD-SΔOBC=6-2=4.(4)如图2,①当点E为直角顶点时,过点D作DE1⊥x轴于E1.∵D(-2,-4),∴E1(-2,0)②当点C为直角顶点时,x轴上不存在点E.③当点D为直角顶点时,过点D作DE2⊥CD交x轴于点E2.设E2(t,0).∵C(-1,0),E1(-2,0),∴CE 2=-1-t ,E 1E 2=-2-t .∵D (-2,-4),∴DE 1=4,CE 1=-1-(-2)=1.在12Rt DE 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22211242420DE DE E E t t t =+=+--=++. 在1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1417CD =+=.在2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CE DE CD =+.∴(-1-t )2=t 2+4t +20+17解得:t =-18.∴E 2 (-18,0).综合上所述:点E 坐标为(-2,0)或(-18,0).【点睛】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勾股定理,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解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木杆断裂处离地面12米.【解析】【分析】设木杆断裂处离地面x 米,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木杆断裂处离地面x 米,由题意得:x 2+52=(25−x )2,解得x =12,答:木杆断裂处离地面12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4.(1)AE=CD ,理由见解析;(2)90°【解析】【分析】(1)如图,证明△ABE ≌△CBD ,即可解决问题.(2)证明AE ⊥BC ,证明∠BDC=∠AEB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AE=CD ;理由如下:∵△ABC 和△BDE 等边三角形∴AB=BC ,BE=BD ,∠ABC=∠EBD=60°;在△ABE 与△CBD 中,AB BC ABE CBD BE BD =⎧⎪∠=∠⎨⎪=⎩∴△ABE ≌△CBD (SAS ),∴AE=CD .(2)∵BE=4,BC=8∴E 为BC 的中点;又∵等边三角形△ABC ,∴AE ⊥BC ;由(1)知△ABE ≌△CBD ,∴∠BDC=∠AEB=90°.【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解题关键是观察图形,准确找出图形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全等关系.25.12m m --;当0m =时,原式12= 【解析】【分析】 根据分式的加法和除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从22m -≤≤且m 为整数中选取一个使得原分式有意义的整数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详解】 解:3212m m m 223121m m m m 243211m m m 11112m m m m21m m ,∵22m -≤≤且m 为整数,∴当m=0时,原式011022【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式化简求值的方法. 四、压轴题26.(1)全等,垂直,理由详见解析;(2)存在,11t x =⎧⎨=⎩或232t x =⎧⎪⎨=⎪⎩【解析】【分析】(1)在t =1的条件下,找出条件判定△ACP 和△BPQ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可证∠CPQ= 90°,即可判断线段 PC 和线段 PQ 的位置关系;(2)本题主要在动点的条件下,分情况讨论,利用三角形全等时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当t=1时,AP= BQ=1, BP= AC=3,又∠A=∠B= 90°,在△ACP 和△BPQ 中,{AP BQA B AC BP=∠=∠=∴△ACP ≌△BPQ(SAS).∴∠ACP=∠BPQ ,∴∠APC+∠BPQ=∠APC+∠ACP = 90*.∴∠CPQ= 90°,即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2)①若△ACP ≌△BPQ ,则AC= BP ,AP= BQ ,34t t xt =-⎧⎨=⎩解得11t x =⎧⎨=⎩; ②若△ACP ≌△BQP ,则AC= BQ ,AP= BP ,34xt t t =⎧⎨=-⎩解得:232t x =⎧⎪⎨=⎪⎩ 综上所述,存在11t x =⎧⎨=⎩或232t x =⎧⎪⎨=⎪⎩使得△ACP 与△BPQ 全等.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与动点问题,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1)y =34-x +3;(2)y =34x -3,y =-kx -b ;(3)存在,4,(8,3) 【解析】【分析】(1)利用4AB =,3BC =,找出A 、C 两点的坐标,设直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C 的解析式;(2)由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为CD 可知点D 的坐标,设直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CD 的解析式,对比AC 的解析式进而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3)先判断||PA PB -存在最大值,在P 、A 、B 三点不共线时,P 点在运动过程中,与A 、B 两点组成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出结论在P 、A 、B 三点共线时,此时||PA PB -最大,y p = y A =3,求出P 点的纵坐标,最后根据点P 在直线CD 上,将P 点的纵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横坐标,从而求出P 点坐标.【详解】解:(1)在矩形ABCD 中,OC =AB =4,OA =BC =3,故A (0,3),C (4,0),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k 、b 为常数),点A 、C 在直线AC 上,把A 、C 两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可得:340b k b =⎧⎨+=⎩解得:343k b ⎧=-⎪⎨⎪=⎩, 所以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34-x +3. (2)由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为CD 可知:点D 的坐标为:(0,-3),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mx +n (m ≠0,m 、n 为常数),点C 、D 在直线CD 上,把C 、D 两点的坐标带入解析式可得:-340n m n =⎧⎨+=⎩解得:343m n ⎧=⎪⎨⎪=-⎩, 所以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4x -3, 故猜想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3)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存在最大值,由题意可知:如图,延长AB 与直线CD 交点即为点P ,此时||PA PB -最大,其他位置均有||PA PB -<AB (P 点在运动过程中,与A 、B 两点组成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此时,||PA PB -= AB =4,y p = y A =3,点P 在直线CD 上,将P 点的纵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34x -3=3, x =8,故P 点坐标为(8,3),||PA PB -的最大值为x p -x B =8-4=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及类比推理能力,掌握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28.(1)443y x =-+;(2)612(,)55M ;(3)23(0,)7G 或(0,-1)G 【解析】【分析】(1)求出点B ,C 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结合图形,由S △AMB =S △AOB 分析出直线OM 平行于直线AB ,再利用两直线相交建立方程组求得交点M 的坐标;(3)分两种情形:①当n >2时,如图2-1中,点Q 落在BC 上时,过G 作直线平行于x 轴,过点F ,Q 作该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求出Q (n-2,n-1).②当n <2时,如图2-2中,同法可得Q (2-n ,n+1),代入直线BC 的解析式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直线y=2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A(-2,0),B(0,4),,又∵OC=3,∴C(3,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将B、C的坐标代入得:304k bb+=⎧⎨=⎩,解得:434kb⎧=-⎪⎨⎪=⎩,∴直线BC的解析式为443y x=-+;(2)连接OM,∵S△AMB=S△AOB,∴直线OM平行于直线AB,故设直线OM解析式为:2y x=,将直线OM的解析式与直线BC的解析式联立得方程组2443y xy x=⎧⎪⎨=-+⎪⎩,解得:65125xy⎧=⎪⎪⎨⎪=⎪⎩故点612(,)55M;(3)∵FA=FB,A(-2,0),B(0,4),∴F(-1,2),设G(0,n),①当n>2时,如图2-1中,点Q落在BC上时,过G作直线平行于x轴,过点F,Q作该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四边形FGQP 是正方形,易证△FMG ≌△GNQ ,∴MG=NQ=1,FM=GN=n-2,∴Q (n-2,n-1),∵点Q 在直线443y x =-+上, ∴41(2)43n n -=--+, ∴23=7n , ∴23(0,)7G . ②当n <2时,如图2-2中,同法可得Q (2-n ,n+1),∵点Q 在直线443y x =-+上, ∴4+1(2)43n n =--+, ∴n=-1,∴(0,-1)G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G 坐标为23(0,)7G 或(0,-1)G 【点睛】 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9.(1)①60°;②AD=BE.证明见解析;(2)∠AEB =90°;AE=2CM+BE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由条件△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易证△ACD ≌△BCE ,从而得到:AD=BE ,∠ADC=∠BEC .由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可求出∠ADC ,从而可以求出∠AEB 的度数.②由△ACD ≌△BCE ,可得AD=BE ;(2)首先根据△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C=BC ,CD=CE ,∠ACB=∠DCE=90°,据此判断出∠ACD=∠BC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出△ACD ≌△BCE ,即可判断出BE=AD ,∠BEC=∠ADC ,进而判断出∠AEB 的度数为90°;根据DCE=90°,CD=CE ,CM ⊥DE ,可得CM=DM=EM ,所以DE=DM+EM=2CM ,据此判断出AE=BE+2CM .【详解】(1)①∵∠ACB=∠DCE ,∠DCB=∠DCB ,∴∠ACD=∠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 ∴△ACD ≌△BCE ,∴AD=BE ,∠CEB=∠ADC=180°−∠CDE=120°,∴∠AEB=∠CEB−∠CED=60°;②AD=BE.证明:∵△ACD ≌△BCE ,∴AD=BE .(2)∠AEB =90°;AE=2CM+BE ;理由如下:∵△ACB 和△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DCE= 90°,∴AC = BC , CD = CE , ∠ACB =∠DCB =∠DCE -∠DCB , 即∠ACD = ∠BCE ,∴△ACD ≌△BCE ,∴AD = BE ,∠BEC = ∠ADC=135°.∴∠AEB =∠BEC -∠CED =135°- 45°= 90°.在等腰直角△DCE 中,CM 为斜边DE 上的高,∴CM =DM= ME ,∴DE = 2CM .∴AE = DE+AD=2CM+BE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时需注意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相似问题.30.(1)见解析;(2)CDAD +BD ,理由见解析;(3)CD+BD【解析】【分析】(1)由“SAS”可证△ADB≌△AEC;(2)由“SAS”可证△ADB≌△AEC,可得BD=CE,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2AD,可得结论;(3)由△DAB≌△EAC,可知BD=CE,由勾股定理可求DH=32AD,由AD=AE,AH⊥DE,推出DH=HE,由CD=DE+EC=2DH+BD=3AD+BD,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证明:(1)∵∠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2)CD=2AD+BD,理由如下:∵∠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BD=CE,∵∠BAC=90°,AD=AE,∴DE=2AD,∵CD=DE+CE,∴CD=2AD+BD;(3)作AH⊥CD于H.∵∠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BD=CE,∵∠DAE=120°,AD=AE,∴∠ADH=30°,∴AH=12 AD,。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估计()-⋅1230246的值应在( ) A .1和2之间B .2和3之间C .3和4之间D .4和5之间 2.已知点M (1,a )和点N (2,b )是一次函数y =-2x +1图象上的两点,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B .a =bC .a <bD .以上都不对3.下列四个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4.甲、乙两地相距80km ,一辆汽车上午9:00从甲地出发驶往乙地,匀速行驶了一半的路程后将速度提高了20km/h ,并继续匀速行驶至乙地,汽车行驶的路程y (km )与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该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当天上午( )A .10:35B .10:40C .10:45D .10:50 5.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A =3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C =2CDB .AD =2CDC .AD =3BD D .AB =2BC 6.已知:如图,点P 在线段AB 外,且PA=PB ,求证: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在证明该结论时,需添加辅助线,则作法不正确的是( )A .作∠APB 的平分线PC 交AB 于点CB .过点P 作PC ⊥AB 于点C 且AC=BCC .取AB 中点C ,连接PCD .过点P 作PC ⊥AB ,垂足为C7.下列电视台的台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8.下列分式中,x 取任意实数总有意义的是( )A .21x x +B .221(2)x x -+ C .211x x -+ D .2x x + 9.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2,1),则k 的值( ) A .﹣2 B .﹣12 C .2 D .12 10.已知点(,)P a b 在第四象限,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6,则点P 的坐标是( )A .(3,6)-B .(6,3)-C .(3,6)-D .()3,3-或(6,6)-二、填空题11.“徐宿淮盐”铁路是一条连接徐州与盐城的高速铁路,全长约为316000米.将数据316000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万位,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12.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6cm ,AC =8cm ,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的C ′处,那么CD =_____.13.已知113-=a b ,则分式232a ab b a ab b+-=--__________. 14.若3a 的整数部分为2,则满足条件的奇数a 有_______个.15.若代数式321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6.将一次函数2y x =-的图象平移,使其经过点(2,3),则所得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3)和(3,0),点C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C 、BC ,则△ABC 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18.教材上“阅读与思考”曾介绍“杨辉三角”(如图),利用“杨辉三角”展开(1﹣2x )4=a 0+a 1x+a 2x 2+a 3x 3+a 4x 4,那么a 1+a 2+a 3+a 4=_____.19.已知以点C (a ,b )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 -a )2+(y -b )2=r 2.例如:以A (2,3)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3)2=4,则以原点为圆心,过点P (1,0)的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20.如图,直线1l x ⊥轴于点(1,0),直线2l x ⊥轴于点(2,0),直线3l x ⊥轴于点(3,0),…直线n l x ⊥轴于点(,0)n .函数y x =的图像与直线123,,n l l l l 分别变于点123,,,n A A A A ;函数3y x =的图像与直线123,,,n l l l l 分别交于点123,,,n B B B B ,如果11OA B ∆的面积记的作1S ,四边形1221A A B B 的面积记作2S ,四边形2332A A B B 的面积记作3S ,…四边形n 1n n n 1A A B B --的面积记作n S ,那么2020S =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一木杆原来垂直于地面,在离地某处断裂,木杆顶部落在离木杆底部5米处,已知木杆原长25米,求木杆断裂处离地面多少米?2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20,BC =15,CD =7,AD =24,∠B =90°.(1)判断∠D 是否是直角,并说明理由.(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23.如图(1)所示,在A ,B 两地间有一车站C ,甲汽车从A 地出发经C 站匀速驶往B 地,乙汽车从B 地出发经C 站匀速驶往A 地,两车速度相同.如图(2)是两辆汽车行驶时离C 站的路程y (千米)与行驶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1)填空:a = km ,b = h ,AB 两地的距离为 km ;(2)求线段PM 、MN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自变量取值范围不用写); (3)求行驶时间x 满足什么条件时,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 的路程之和最小?24.解方程:21133x x x x =+++. 25.3x y -+(x +y ﹣1)2=0,求y ﹣2x 的平方根.四、压轴题26.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 a b ,(),B c d ,若点(),T x y 满足3a c x +=,3b d y +=那么称点T 是点A ,B 的融合点.例如:()1,8A -,()4,2B -,当点(),T x y 满足1413x -+==,()8223y +-==时,则点()1,2T 是点A ,B 的融合点. (1)已知点()1,5A -,()7,4B ,()2,3C ,请说明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融合点. (2)如图,点()4,0D ,点(),25E t t +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点(),T x y 是点D ,E 的融合点.①试确定y 与x 的关系式;②在给定的坐标系xOy 中,画出①中的函数图象;③若直线ET 交x 轴于点H .当DTH 为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27.如图,已知四边形ABCO 是矩形,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上,4AB =,3BC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作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交y 轴于点D ,求直线CD 的解析式.并结合(1)的结论猜想并直接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3)若点P 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试探究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A PB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28.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对“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究.(1)如图1,在△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P ,∠A =64°,则∠BPC = ;(2)如图2,△ABC 的内角∠ACB 的平分线与△ABC 的外角∠AB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其中∠A =α,求∠BEC .(用α表示∠BEC );(3)如图3,∠CBM 、∠BCN 为△ABC 的外角,∠CBM 、∠BCN 的平分线交于点Q ,请你写出∠BQC 与∠A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4,△ABC 外角∠CBM 、∠BCN 的平分线交于点Q ,∠A=64°,∠CBQ ,∠BCQ 的平分线交于点P ,则∠BPC= ゜,延长BC 至点E ,∠ECQ 的平分线与BP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 ,则∠R= ゜.29.如图,以直角△AOC 的直角顶点O 为原点,以OC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 (0,a ),C (b ,0)满足280a b b -++-=.(1)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2)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 ,Q 同时出发,P 点从C 点出发沿x 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移动,Q 点从O 点出发沿y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移动,点P 到达O 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 的中点D 的坐标是(4,3),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DOC=∠DCO ,点G 是第二象限中一点,并且y 轴平分∠GOD .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连接接CE 交OD 于点H ,当点E 在线段OA 上运动的过程中,探究∠GOA ,∠OHC ,∠AC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以直接使用).30.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点D 在边AB 上,点E 在边AC 的左侧,连接AE .(1)求证:AE =BD ;(2)试探究线段AD 、BD 与CD 之间的数量关系;(3)过点C 作CF ⊥DE 交AB 于点F ,若BD :AF =1:2,CD 36,求线段AB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先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进行化简,根据化简的结果即可确定出值的范围.【详解】(==2,而,-<3,所以2<2所以估计(2和3之间,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以及“夹逼法”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k=﹣2<0,∴y随x的增大而减小,∵1<2,∴a>b.故选A.3.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解答得出答案.【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4.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知走前一半路程用了1小时,由此可得走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0km/h,从而可得走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0km/h,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得答案.【详解】由图象知走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为1小时,所以走前一半路程时的速度为40km/h,因为匀速行驶了一半的路程后将速度提高了20km/h,所以以后的速度为20+40=60km/h,时间为4060×60=40分钟,故该车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当天上午10:40,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读懂图象,从中找到必要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B【解析】【分析】在Rt△ABC中,由∠A的度数求出∠B的度数,在Rt△BCD中,可得出∠BCD度数为30°,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BC=2BD,由BD的长求出BC 的长,在Rt△ABC中,同理得到AB=2BC,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ABC中,∠ACB=90°,∠A=30°,∴AB=2BC;∵CD⊥AB,∴AC=2CD,∴∠B=60°,又CD⊥AB,∴∠BCD=30°,在Rt△BCD中,∠BCD=30°,CD3,在Rt△ABC中,∠A=30°,AD3=3BD,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6.B解析:B【解析】【分析】利用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利用SAS判断出△PCA≌△PCB,∴CA=CB,∠PCA=∠PCB=90°,∴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合题意;B、过线段外一点作已知线段的垂线,不能保证也平分此条线段,不符合题意;C、利用SSS判断出△PCA≌△PCB,∴CA=CB,∠PCA=∠PCB=90°,∴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合题意;D、利用HL判断出△PCA≌△PCB,∴CA=CB,∴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7.A解析:A【解析】【详解】B,C,D不是轴对称图形,A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8.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即可判断.【详解】A.x=0时,x2=0,A选项不符合题意;B.x=﹣2时,分母为0,B选项不符合题意;C.x取任意实数总有意义,C选项符号题意;D.x=﹣2时,分母为0.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9.B解析:B【解析】【分析】将点(﹣2,1)代入y=kx即可求出k的值.【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2,1),∴1=﹣2k,解得k=﹣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熟练掌握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确定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即可得解.【详解】∵点在第四象限且到x轴距离为3,到y轴距离为6,∴点的横坐标是6,纵坐标是-3,∴点的坐标为(6,-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解析:5⨯3.210【解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大于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n是负数.【详解】316000≈320000=3.2×105.故答案为:3.2×105.【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是解题的关键.12.3cm.【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C′=BC,C′D=CD,然后求出AC′,设CD=x,表示出C′D、A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析:3cm.【解析】【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C′=BC,C′D=CD,然后求出AC′,设CD=x,表示出C′D、A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C=90°,BC=6cm,AC=8cm,∴AB10cm,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BC′=BC=6cm,C′D=CD,∴AC′=AB﹣BC′=10﹣6=4cm,设CD=x,则C′D=x,AD=8﹣x,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C′2+C′D2=AD2,即42+x2=(8﹣x)2,解得x =3,即CD =3cm .故答案为:3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此类题目熟记性质并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3.【解析】【分析】首先把两边同时乘以,可得 ,进而可得,然后再利用代入法求值即可.【详解】解:∵,∴ ,∴,∴故答案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化简求值,关键是掌握代入求值时, 解析:34【解析】【分析】 首先把113-=a b两边同时乘以ab ,可得3b a ab -= ,进而可得3a b ab -=-,然后再利用代入法求值即可.【详解】 解:∵113-=a b, ∴3b a ab -= ,∴3a b ab -=-, ∴2323263334a b ab a ab bab ab a ab b a b ab ab ab 故答案为:34【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化简求值,关键是掌握代入求值时,有直接代入法,整体代入法等常用方法.14.9【解析】【分析】的整数部分为,则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的整数部分为,则a的取值范围 8<a<27所以得到奇数有:9、11、13、15、17、19、21、23、2解析:9【解析】【分析】的整数部分为2,则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答案.【详解】2,则a的取值范围 8<a<27所以得到奇数a有:9、11、13、15、17、19、21、23、25 共9个故答案为: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估算是我们具备的数学能力,“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15.【解析】【分析】代数式有意义,则它的分母2x+1≠0,由此求得x的取值范围.【详解】∵代数式有意义,∴2x+1≠0,解得x≠.故答案为:x≠.【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析:12 x≠-【解析】【分析】代数式321xx-+有意义,则它的分母2x+1≠0,由此求得x的取值范围.【详解】∵代数式321xx-+有意义,∴2x+1≠0,解得x≠12-. 故答案为:x≠12-.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16.【解析】试题分析:解:设y=x+b ,∴3=2+b,解得:b=1.∴函数解析式为:y=x+1.故答案为y=x+1.考点:一次函数点评:本题要注意利用一次函数的特点,求出未知数的值从而求得其解析:1y x =+【解析】试题分析:解:设y=x+b ,∴3=2+b ,解得:b=1.∴函数解析式为:y=x+1.故答案为y=x+1.考点:一次函数点评:本题要注意利用一次函数的特点,求出未知数的值从而求得其解析式,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要注意平移时k 的值不变.17.【解析】【分析】作AD ⊥OB 于D ,则∠ADB =90°,OD =1,AD =3,OB =3,得出BD =2,由勾股定理求出AB 即可;由题意得出AC+BC 最小,作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连接交y 轴于点C ,点C解析:5+【解析】【分析】作AD ⊥OB 于D ,则∠ADB =90°,OD =1,AD =3,OB =3,得出BD =2,由勾股定理求出AB 即可;由题意得出AC +BC 最小,作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连接A B '交y 轴于点C ,点C 即为使AC +BC 最小的点,作A E x '⊥轴于E ,由勾股定理求出A B ',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作AD ⊥OB 于D ,如图所示:则∠ADB=90°,OD=1,AD=3,OB=3,∴BD=3﹣1=2,∴AB222+3=13要使△ABC的周长最小,AB一定,则AC+BC最小,作A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 B'交y轴于点C,点C即为使AC+BC最小的点,'⊥轴于E,作A E x由对称的性质得:AC=A C',则AC+BC=A B',A E'=3,OE=1,∴BE=4,由勾股定理得:A B'22+=,345∴△ABC13+5.1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短路径问题,关键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到对称点,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即可.18.0【解析】【分析】令求出的值,再令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详解】解:令,得:,令,得:,则,故答案为:0.【点睛】此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析:0【解析】【分析】令0x =求出0a 的值,再令1x =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详解】解:令0x =,得:01a =,令1x =,得:012341a a a a a ++++=,则12340a a a a +++=,故答案为:0.【点睛】此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9.x2+y2=1【解析】因为原点为圆心,过点P (1,0)的圆即是以(0,0)半径为1的圆,则标准方程为: (x -0)2+(y -0)2=1,即x2+y2=1,故答案为: x2+y2=1.解析:x 2+y 2=1【解析】因为原点为圆心,过点P (1,0)的圆即是以(0,0)半径为1的圆,则标准方程为:(x -0)2+(y -0)2=1,即x 2+y 2=1,故答案为: x 2+y 2=1.20.4039【解析】【分析】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An−1Bn−1,AnBn 的值,再根据直线ln−1与直线ln 互相平行并判断出四边形An−1AnBn Bn−1是梯形,然后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Sn 的表 解析:4039【解析】【分析】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A n−1B n−1,A n B n 的值,再根据直线l n−1与直线l n 互相平行并判断出四边形A n−1A n B n B n−1是梯形,然后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出S n 的表达式,然后把n =2020代入表达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A n−1B n−1=3(n−1)−(n−1)=3n−3−n +1=2n−2,A nB n =3n−n =2n ,∵直线l n−1⊥x 轴于点(n−1,0),直线l n ⊥x 轴于点(n ,0),∴A n−1B n−1∥A n B n ,且l n−1与l n 间的距离为1,∴四边形A n−1A n B n B n−1是梯形,S n =12(2n−2+2n )×1=12(4n−2)=2n-1, 当n =2020时,S 2020=2×2020-1=4039故答案为:4039.【点睛】本题是对一次函数的综合考查,读懂题意,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A n−1B n−1,A n B n的值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脚码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本题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三、解答题21.木杆断裂处离地面12米.【解析】【分析】设木杆断裂处离地面x米,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设木杆断裂处离地面x米,由题意得:x2+52=(25−x)2,解得x=12,答:木杆断裂处离地面12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2.(1)∠D是直角.理由见解析;(2)234.【解析】【分析】(1)连接AC,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得∠D=90°即可;(2)根据△ACD和△ACB的面积之和等于四边形ABCD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D是直角.理由如下:连接AC.∵AB=20,BC=15,∠B=90°,∴由勾股定理得AC2=202+152=625.又∵CD=7,AD=24,∴CD2+AD2=625,∴AC2=CD2+AD2,∴∠D=90°.(2)四边形ABCD的面积=12AD•DC+12AB•BC=12×24×7+12×20×15=234.【点睛】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时需要区别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通过作辅助线,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是关键.23.(1)120,2,420;(2)线段PM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60x +300,线段MN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60x ﹣300;(3)行驶时间x 满足2≤x ≤5时,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 的路程之和最小.【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a 、b 的值以及AB 两地之间的距离;(2)根据(1)中的结果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线段PM 、MN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3)根据题意,可以写出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 的路程之和和s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答本题.【详解】(1)两车的速度为:300÷5=60km/h ,a =60×(7﹣5)=120,b =7﹣5=2,AB 两地的距离是:300+120=420.故答案为:120,2,420;(2)设线段PM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kx +b ,30050b k b =⎧⎨+=⎩,得60300k b =-⎧⎨=⎩, 即线段PM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60x +300;设线段MN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mx +n ,507120m n m n +=⎧⎨+=⎩,得60300m n =⎧⎨=-⎩, 即线段MN 所表示的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y =60x ﹣300;(3)设DE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cx +d ,12020d c d =⎧⎨+=⎩,得60120c d =-⎧⎨=⎩, 即DE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60x +120,设EF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ex +f ,207300e f c f +=⎧⎨+=⎩,得60120e f =⎧⎨=-⎩,即EF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 =60x ﹣120,设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 的路程之和为skm ,当0≤x ≤2时,s =(﹣60x +300)+(﹣60x +120)=﹣120x +420,则当x =2时,s 取得最小值,此时s =180,当2<x ≤5时,s =(﹣60x +300)+(60x ﹣120)=180,当5≤x ≤7时,s =(60x ﹣300)+(60x ﹣120)=120x ﹣420,则当x =5时,s 取得最小值,此时s =180,由上可得:行驶时间x 满足2≤x ≤5时,甲、乙两车距离车站C 的路程之和最小.【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24.32x =-【解析】【分析】分式方程两边同乘3(x+1),解出x 的解,再检验解是否满足.【详解】解:方程两边都乘()31x +,得:()3231x x x -=+, 解得:32x =-, 经检验32x =-是方程的解, ∴原方程的解为32x =-.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式方程的求解,解题关键是解出的解要进行检验.25.±2.【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出关于x ,y 的方程组进而得出答案.【详解】(x +y ﹣1)2=0,∴3010x y x y-+=⎧⎨+=⎩﹣,解得:12x y =-⎧⎨=⎩, 故2224yx =+=﹣, 则y ﹣2x 的平方根为:±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以及偶次方的性质,正确得出x ,y 的值是解题关键.四、压轴题26.(1)点C 是点A 、B 的融合点;(2)①2-1y x =;②见详解;③点E 的坐标为:(2,9)或(8,21)【解析】【分析】(1)根据融合点的定义3a c x +=,3b d y +=,即可求解; (2)①由题意得:分别得到x 与t 、y 与t 的关系,即可求解;②利用①的函数关系式解答;③分∠DTH =90°、∠TDH =90°、∠HTD =90°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x =-17233a c ++==,y =54333b d ++==, 故点C 是点A 、B 的融合点; (2)①由题意得:x =433a c t ++=,y =2533b d t ++=,则3-4t x =, 则()23-452-13x y x +==; ②令x =0,y =-1;令y =0,x =12,图象如下:③当∠THD =90°时,∵点E(t,2t+5),点T(t,2t−1),点D(4,0),且点T(x,y)是点D,E的融合点.∴t=13(t+4),∴t=2,∴点E(2,9);当∠TDH=90°时,∵点E(t,2t+5),点T(4,7),点D(4,0),且点T(x,y)是点D,E的融合点.∴4=13(4+t)∴t=8,∴点E(8,21);当∠HTD=90°时,由于EH与x轴不平行,故∠HTD不可能为90°;故点E的坐标为:(2,9)或(8,21).【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运用题,涉及到直角三角形的运用,此类新定义题目,通常按照题设顺序,逐次求解.27.(1)y=34x+3;(2)y=34x-3,y=-kx-b;(3)存在,4,(8,3)【解析】【分析】(1)利用4AB =,3BC =,找出A 、C 两点的坐标,设直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C 的解析式;(2)由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为CD 可知点D 的坐标,设直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CD 的解析式,对比AC 的解析式进而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3)先判断||PA PB -存在最大值,在P 、A 、B 三点不共线时,P 点在运动过程中,与A 、B 两点组成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出结论在P 、A 、B 三点共线时,此时||PA PB -最大,y p = y A =3,求出P 点的纵坐标,最后根据点P 在直线CD 上,将P 点的纵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横坐标,从而求出P 点坐标.【详解】解:(1)在矩形ABCD 中,OC =AB =4,OA =BC =3,故A (0,3),C (4,0),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k 、b 为常数),点A 、C 在直线AC 上,把A 、C 两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可得:340b k b =⎧⎨+=⎩解得:343k b ⎧=-⎪⎨⎪=⎩, 所以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34-x +3. (2)由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为CD 可知:点D 的坐标为:(0,-3),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mx +n (m ≠0,m 、n 为常数),点C 、D 在直线CD 上,把C 、D 两点的坐标带入解析式可得:-340n m n =⎧⎨+=⎩解得:343m n ⎧=⎪⎨⎪=-⎩, 所以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4x -3, 故猜想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3)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存在最大值,由题意可知:如图,延长AB 与直线CD 交点即为点P ,此时||PA PB -最大,其他位置均有||PA PB -<AB (P 点在运动过程中,与A 、B 两点组成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此时,||PA PB -= AB =4,y p = y A =3,点P 在直线CD 上,将P 点的纵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34x -3=3, x =8,故P 点坐标为(8,3),||PA PB -的最大值为x p -x B =8-4=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及类比推理能力,掌握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28.(1) 122°;(2)12BEC α∠=;(3)01902BQC A ;(4)119,29 ;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 ∠与1∠表示出2∠,再利用E ∠与1∠表示出2∠,于是得到结论;(3)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EBC ∠与ECB ∠,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4)根据(1),(3)的结论可以得出∠BPC 的度数;根据(2)的结论可以得到∠R 的度数.【详解】解:(1)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12PBC ABC ∴∠=∠,12PCB ACB ∠=∠, 180()BPC PBC PCB ∴∠=︒-∠+∠11180()22ABC ACB =︒-∠+∠, 1180()2ABC ACB =︒-∠+∠, 1(180180)2A =︒-︒-∠, 1180902A =-︒+︒∠, 9032122,故答案为:122︒;(2)如图2示,CE 和BE 分别是ACB ∠和ABD ∠的角平分线,112ACB ∴∠=∠,122ABD ∠=∠, 又ABD ∠是ABC ∆的一外角,ABD A ACB ∴∠=∠+∠,112()122A ABC A ∴∠=∠+∠=∠+∠, 2∠是BEC ∆的一外角,112111222BEC A A α∴∠=∠-∠=∠+∠-∠=∠=; (3)1()2QBC A ACB ∠=∠+∠,1()2QCB A ABC ∠=∠+∠, 180BQC QBC QCB ∠=︒-∠-∠,11180()()22A ACB A ABC =︒-∠+∠-∠+∠, 11180()22A A ABC ACB =︒-∠-∠+∠+∠, 结论1902BQC A ∠=︒-∠. (4)由(3)可知,119090645822BQCA , 再根据(1),可得180()BPCPBC PCB 1118022QBC QCB 1180902Q 118090582119;由(2)可得:11582922R Q ;故答案为:119,29.【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29.(1)(0,6),(8,0);(2)存在t=2.4时,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3)2∠GOA+∠ACE=∠OHC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求解;(2)根据运动速度得到OQ=t ,OP=8-2t ,根据△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3)由∠AOC=90°,y 轴平分∠GOD 证得OG ∥AC ,过点H 作HF ∥OG 交x 轴于F ,得到∠FHC=∠ACE ,∠FHO=∠GOD ,从而∠GOD+∠ACE=∠FHO+∠FHC ,即可证得2∠GOA+∠ACE=∠OHC.【详解】(1280a b b -+-=,∴a-b+2=0,b-8=0,∴a=6,b=8,∴A (0,6),C (8,0);故答案为:(0,6),(8,0);(2)由(1)知,A (0,6),C (8,0),∴OA=6,OB=8,由运动知,OQ=t ,PC=2t ,∴OP=8-2t ,∵D (4,3), ∴114222ODQ D S OQ x t t =⨯=⨯=△, 1182312322ODP D S OP y t t =⨯=-⨯=-△(), ∵△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2t=12-3t ,∴t=2.4,∴存在t=2.4时,使得△ODP 与△ODQ 的面积相等;(3)2∠GOA+∠ACE=∠OHC,理由如下:∵x轴⊥y轴,∴∠AOC=∠DOC+∠AOD=90°,∴∠OAC+∠ACO=90°.又∵∠DOC=∠DCO,∴∠OAC=∠AOD.∵x轴平分∠GOD,∴∠GOA=∠AOD.∴∠GOA=∠OAC.∴OG∥AC,如图,过点H作HF∥OG交x轴于F,∴HF∥AC,∴∠FHC=∠ACE.∵OG∥FH,∴∠GOD=∠FHO,∴∠GOD+∠ACE=∠FHO+∠FHC,即∠GOD+∠ACE=∠OHC,∴2∠GOA+∠ACE=∠OHC.【点睛】此题考查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绝对值的非负性,坐标系中的动点问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定理,是一道较为综合的题型.30.(1)见解析;(2)BD2+AD2=2CD2;(3)AB=2+4.【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CE≌△BCD即可得到结论;(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即可证得结论;(3)连接EF,设BD=x,利用(1)、(2)求出EF=3x,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证明:∵△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EC=DC,∠ACB=∠ECD=90°∴∠ACB﹣∠ACD=∠ECD﹣∠ACD∴∠ACE=∠BCD,∴△ACE≌△BCD(SAS),∴AE =BD .(2)解:由(1)得△ACE ≌△BCD ,∴∠CAE =∠CBD ,又∵△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 =∠CBA =∠CAE =45°,∴∠EAD =90°,在Rt △ADE 中,AE 2+AD 2=ED 2,且AE =BD , ∴BD 2+AD 2=ED 2,∵ED =2CD ,∴BD 2+AD 2=2CD 2,(3)解:连接EF ,设BD =x ,∵BD :AF =1:2AF =2x ,∵△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F ⊥DE ,∴DF =EF ,由 (1)、(2)可得,在Rt △FAE 中,EF 22AF AE +22(22)x x +3x ,∵AE 2+AD 2=2CD 2,∴222(223)2(36)x x x ++=,解得x =1,∴AB =2+4.【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江苏省南通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

江苏省南通市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

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测试卷〔II〕卷姓名: 班级: 成绩:一、选择题〔共2题;共4分〕1.〔2分〕〔2021七上•盐都月考〕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 .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B .为了预防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举措.C .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水平,才能在各种考验而前充满信心.D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2.〔2分〕〔2021七下•费县期中〕以下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当校长做完关于开学工作的报告后,我们不谋而合地鼓起掌来.B .治理雾短,政府当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门能减排举措,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C.组织少先队员们到敬老院去做一些如扫地、洒水、浇花和擦玻璃等微缺乏道的事情,可以培养孩子们尊敬老人的思想品德.D.新馆长一上任,就着手清理图书馆的藏书,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就使上千册久假不归的图书回到了学校图书馆.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12分〕3.〔12分〕〔2021 •大连〕默写填空.①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 .〔毛泽东?沁园春•雪?〕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③子日:"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那么?〕④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 .〔陈与义?登岳阳楼?〕⑤在?渔家傲•秋思?中,词人范仲淹揭示守边将士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⑥仕途受阻,李白希望不泯,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局动乱,杜甫直抒济世心愿, 写下了“ , 〞°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答复〕三、字词书写〔共1题;共8分〕4.〔8分〕以下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溃退英勇善战锐不可挡绥靖震惊中外气势雄魂逃窜举世注目所向无敌阻遏中外佳宾横空出世错别字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4分〕〔4〕以下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 . “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 . “断肠人〞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D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衬托人.八、古文阅读〔共1题;共13分〕9.〔13分〕〔2021八上•温州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答复以下问题.K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K乙』二红饭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①奴婢春以为饭.嘲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 云是嚼虱子.日中腹饥用浆水②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庖人③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日:〞此新样二红饭也.〃〔两文均选自?苏轼文集?〕【注释】①课:催促完成指定工作. ②浆水:米汤之类. ③庖人:做饭的人.〔1〕请给下而句中加下划线的三个词选择恰当的义项.〔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段三处〕日中腹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3) K甲』R乙】两文一雅一俗,苏轼的心境是否相同?清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九、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7分〕10.〔17分〕〔2021八上•东台月考〕阅读散文,完成以下小题.青城山下忆大千曹积三①胡立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门生.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下拜访他.②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蕨蕤: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室内陈设挺简洁,增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情.③先生己沏好茶等着我们.我接过茶盏,一股清雅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城山的“洞天贡茶〞.呷一口,满嘴生香.青城有茶甲天下,此话不谬.遥想当年,张大千拒当汉奸,不受日寇伪职,化装逃出北平后,独独选了青城山,隐居上清宫,足见其慧眼.④“是的哦,大千师太喜欢青城山喽!〞胡先生话音朗朗,“这儿哦,是他心中的乐园.〞⑤随他的话语,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⑥每日里,张大千除了手捧书卷、挥洒丹青,便置身于山野之中,拜望千峰万仞,细品草木百花.他听流泉、看飞鸟、拂野竹、望云海……乐此不疲.他常常伫立于老松之下,盼顾远峰近岚,久不言声.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雨后的夜晚,竟身披薄衫,举步登高,手捋长须,瞧那秋月透过枝梗撒下的清辉,与艳阳高照时的婆娑树影有何不同.⑦“大千师常说,人间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写;另一部,那么是无字的,为自然造化.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一定要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用心去画,才能如登山一样,一步一层天.〞⑧忆起老师的教诲,胡立感慨系之:〞这些至理名言,影响我的一生.〞⑨“我算得上是个专情的人,一生苦心孤诣,只画都江堰和青城山,画了大约一千幅.〞他说着,眼里泛着泪光,“都江堰,是爹娘生我养我的地方:青城山,是拜师之处,是识得再生父母之地.这里的一水一石,一草一木, 都如同我的血和肉.〞⑩说罢,他展纸,挥亳,为我画了一幅?秀水都江堰?.⑪“大千师云游在外,也非常想念四川老家.可惜,他未能回得来.〞胡立的话音里,有无限的遗憾.⑫思乡,是张大千晚年的心结,他曾写道:■每角天涯鬓已霜,挥亳蘸泪写沧桑.⑭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⑮读了,有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胡立告诉我,大千师曾托人几经辗转将一幅画作从台湾送回四川,表达他的思乡之情.为防不测,题款的印章,是夜里,摸着黑,铃上去的,所以,章子上下颠倒了.见到那带着老师体温的猩红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汨水……⑯胡立先生为了款待我这位远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饺子.更让我惊奇的是,那醇香的米酒、可口的泡菜、独具风味的“老腊肉〞,都是他的手艺,而那滋味鲜美的小菜,竟也是用他亲自挖来的竹笋烧制的.⑰他一面为我斟酒,一面说:“大千师在青城山时,经常带着我去采蘑菇、找野菜、挖竹笋……而且,他乐得上灶,炒的青菜,碧绿如鲜;他做的狮子头和粉蒸牛肉,与众不同,尝过的人无不称赞.〞刨J立仿佛又回到了在大千师身旁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激情:''有一天,刚送走来吃饭的客人,大千师对我说, 做饭烧菜也可小觑,这也是艺术.烧不好菜,难成一个懂得滋味的好画家.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跟着他学酎之0⑲“你知道大千师怎么评价自己的厨艺和画艺吗?大千师说,‘我的画与菜相比,菜,当然在上.'"我听了,吃惊不小.⑳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选自曹积三的博客,有改动)(1)综合全文,胡立先生受到师傅张大千的哪些影响?(2)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3)“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张大千的哪些情感?(4)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我拜访胡立,胡立先生回忆恩师张大千的诸多往事.B.张大千告诉胡立,烧不好菜难成一个好画家,胡立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最后胡立的厨艺超过了他自己的画艺.C .拒当汉奸,不受伪职,隐居青城山,这些可以看出,张大千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D.文章第5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引起下文对张大千在青城山生活和创作的回忆.11.(20 分)阅读下文,答复相关问题.阳光彭学明①春天的阳光,像一河涨起的春水,载着桃红水绿,满山奔波.于是大地暧和了,湿漉漉的水气从泥土里蒸发出来.睡在泥地的阳光,伸出温情蜜意的舌尖,在泥上的胸膛舔啊,舔呀,千次万次,阳光把他的爱情和生命全部奉献.冻了一冬的泥土因此长出感情的草、生命的树和爱情的花朵为阳光回报.那些花朵,本就是为爱情而来的, 本就是感情泛滥四处开放的,如今有了阳光的温情和抚弄,就更是漫山遍野吐露芬芳.阳光,一个本领高强的摘花手,让我们羞愧汗颜.②阳光看农人们如何把春天浸泡成一方种子,发芽、抽苗,变成风景.等一切都满含春的情意,绿成诗的意象时,阳光站起身子,到夏天去了.③夏天的阳光,像一匹横空出世的火马,总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奔突而来,坚硬的蹄声左冲右杀,踏起一路黄尘、青烟.这时的阳光最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通红的唇一如炭火,搁在哪儿哪儿都疼,于是女人穿了裙子,让阳光紧抱:男人穿了短裤,让阳光乱拧.?诗经?里留下的男人女人,赤脚穿过雨巷,长发湿漉,疑是戴望舒身边移第5页共11页动的丁香.亲切的阳光与他们并肩行走,隔世的话题越拉越长.阳光和人来到草地,草地的绿不再柔弱而很坚强. 阳光和人来到河边,河边的景致不再新鲜而很老陈.夏天的阳光,是水中的阳光,只有水中浸泡时,我们才感到阳光是那样软和、湿润与可爱.那么,就让我们做一回田田的荷叶,永居水乡,翻动棹歌.④可是秋天要来的,秋色会愈来愈重地挂在我们的窗根与屋檐.那阳光会依旧照在一把紫砂茶壶上,照在几串沿墙挂着的红辣椒上,依旧会钻进秋天的林子里又唱又跳,把树叶染得红红、黄黄.阳光走到田里,田里的水稻就会成熟.阳光走到地头,地头的庄稼就会吐香.阳光走到树上,树上的果实就会流蜜.即便是上,阳光也会将之踩出芬芳.抚摸千年不改的芳醉,辛苦一世的人们开始唱歌,没有词,没有曲,就是那么灿烂的几吼,就有滋有味, 无限情思.小桥流水,红掌清波,柴门紫烟,都如远行的乡人年年奔跑在秋色民歌.那些牛、羊、猪、狗,那么永远都是一群活活泼泼的动词,在民歌下走动,民歌下成长.⑤当我们把秋天收进仓库以后,我们往往来不及给秋天道个好,就不知是谁从遥远的西北派出一夜寒流,让三九隆冬乘坐一地冰霜抵达民间.阳光,不再是守家的乡人每天早出晚归,而是远行的游子肩扛乡愁,留下背影.又冷又疲的日子,我们围着炭火,却总朗不起一颗心赶走冬天的阴沉,总,思念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好享受.可是阳光,你会回来么?你是否独上高台、一脸汨光地打望着我们?⑥阳光来了!阳光穿着布鞋!阳光来到他曾经来过的地方数他熟悉的村庄、熟悉的景致!那几堵院墙还在么?那几排篱笆还在么?那几株柳树还在么?在咧!那叫二爷来我身边坐坐吧,我想听他的二胡!白胡子二爷就拖把二胡在阳光身上坐了,受伤和不受伤的音符在老人和乡间的角角落落走走停停,越走越真.学校的大草坪里,阳光正翻晒着一群看书的孩子和电脑照排的字符,整个草地满口书香.字符们,正排着队,教孩子们熟悉道路和世界,认识智慧和思想.字符说,这个世界不但充满了善良与美丽,也充满了邪恶与11陋,那些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沟与角落, 往往生长着肮脏与丑恶,把某些人的良心与道德赶得越来越远,我们越来越世俗、势利、缺乏斗志、忘记正义,于是我们多么希望有自然的阳光温暖我们皮肉的同时,更有精神的阳光照耀我们的卅髓.⑦阳光,我们一生一世的亲戚,我们永远需要与你把酒对歌,握手叙情,永远需要你的恩赐与抚慰.(1)文章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简要概括文中春、秋两季的阳光各有什么特征.(3)文章对阳光的称呼在第五、七自然段中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以“阳光〞为题的妙处.十、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12.〔5分〕〔2021八上«河源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让我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让我懂得了光阴的可贵: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学会了奉献:跌倒了再爬起来,我变得更加坚强……作为中学生的你,现已走过十几个春秋,你一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收获.请以“经历,让我收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全,作文内容完整、具体,描写生动、细致,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清楚标准,卷而整洁,600字以上.参考答案选择题〔共2题;共4分〕1-1, D2-1, D二、句子默写〔共1题;共12分〕【第1空】唐京宗祖【第2空】稍面强【第3空】夜发清源向三联【第4空】思君不见下治州【箫5空】EA行【第6空】必有我师连【第7空】白条吊古风希里[第8空]老本沧波无隈^【第9空】浊酒一杯家万里【第10空】燕然未勒归无计【第11空】安得广厦千万问3一1、【第12空】大庇天下意士俱M三、字词书写〔共1题;共8分〕【第1空】挡【第2空】魂【第3空】注【第4空】佳【第5空】当【第6空】浑【第7空】遍4一1、【第8空】嘉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4分〕【第1空】我向森林说【第2空】蹄念你【第3空】小回我5一1、【第4空】以悦耳的鸟呜五、名著阅读〔共1题;共2分〕【第1空】•达〔售誉深〕6-1、【第2空】相中有细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孙武.春我时期至事家、政治家.作?孙子兵法?.成其宗典范,乃“百世兵京之师"、"东方兵学之易祖".7.K范仲淹,北宋思M 政治蒙文学家.出为名将.处为明贤.乐在后人“忧在人先.7-2.咯七、诗歌鉴赏〔共1题;共13分〕8.1、【第1空】黄昏时归巢的乌鸦8一2、以乐景写哀景,令人倍感满京,衬托出游子的孤独澧凉及思多花经.8一3、夕阳西下,瞄人在天星抒发了诗人孤寂之苦,思乡之悲.8-4, A八、古文阅读供1题;共13分〕【第1空】A【第2空】B9.1、【第3空】A9-2.日中腹叫用浆水海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母味9-3例如:?记承天寺夜游?表达芬轼登谪的假设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的达观豁达;?二红饭?将贬谪生涯描述得丰富多彰、情趣横生,读后知您受到其中的苦温两篇文宣都写出了作者苦中作乐的生活状态,同时着脚九、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7分〕10-1①前人的和自然的两部书部要读好,方能成器;②要用心画自己最熟恁的东西才能进步;③仔聊察,才能画出杰作;地通过学习曲艺可以提升百艺;⑤热爰祖国,热麦家乡,热爰生活和艺术.10.2、运用对瞩、比较〔拟人〕的手法,想象奇特,用词生动,写出了张大千通过好脚赚后获得灵睨・比杰作的情状.10-3表达了对张大千的〔关于厨艺和画艺关系的〕独到见解的赘境之情星表达了对张大千谎虚精神的敬佩之情,表达了对张大千的牯讲精神和画艺的警美之情.10-4. B1-1、拟人、比哈,生动形象地写出夏日阳光炽热的特息,表达作者对阳光的耳要.1-2、春日阳光:温情, 奉献、孕肓希里;秋日阳光:生机勃勃〔活泼〕、带来收获.11-3 、运用第二人称,把阳光拟人化,构蝴阳光对话的情境〔或便于对话〕,便于直接杼发作者对冬天的阴沉的厌恶,表达对阳光曾经给予的好日子的思念;同时也拉近了同读者的距离.读来亲切可醺.11-4 、阳光是全文的线索;它既指自然的阳光J又指精神的阳光;表达作者对当下世界的邪恶与丑陋的批刿;渴望我们精神阳光的永存. 十、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12-1 、【警考例文】经历,让我收获自信漫漫人生,翻开历史的卷历,有瞬篇诗不是用自信写出?有哪一幅画不是用自信绘出?有哪首歌曲不是用自信的音mi普出?自信是前进的动力,我从竞选少先大队委中收获了自信.这天r 阳光明幅f同学们脸上挂假设永远不会?肖笑的笑,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小路旁,一想起老师让我竞选大队委『我心里就研了花,我脚下恨不得生了风「踩上风火轮,衽票飞回家去,告诉爸爸妈妈这个好事.我T1到家,就兴奋无比地告诉了爸爸妈妈这件好事后,匆忙衽回了房间,马不停蹄地写陶子,经过一中午的“奋斗• f - 算可以说是完美的稿子终于出炉了,我转念一做再写一篇吧!万一再写的好呢,月峨可就吃亏了!我刚想完,我的灵感就像永远不会停的洪水,又写了一篇稿,我仔细一比照,还是第一篇好,于是我肥它背得滚瓜烂熟.终于等到了竞选的日子,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阶阚室,一进门,看到H压压的观众,我的心就怦怦直跳,忐忑不安. 当主持人念到我的名字时,我钻出人山人海的观众区.走到秀台上,我深吸了一口气.心里默念爰默生的名意自信是成功的秘诀.对!相信自己.我站在话筒前自信地朗读起来,那声音不再颜抖,而是抻扬撷挫.覆情丰富,我不知不觉地演讲完了,台下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十分热烈.晌完.我知道,我成功了.我战胜了自己,收获了自信.爰因斯坦从纵向中收获了目信;李开宾从一次与领导讲话中收获了目信;我,从这次克选中收获了自信.。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数学试题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数学试题
5.若(x+2)(x﹣1)=x2+mx+n,则m+n=()
A.1B.-2C.-1D.2
6.不能用尺规作图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角和夹边B.已知两边和夹角
C.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D.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7.如图,∠ACB=90°,AC=BC,AE⊥CE于E,BD⊥CE于D,AE=5cm,BD=2cm,则DE的长是()
21.分解因式:
(1)2x2-8xy+8y2
(2)
22.已知2x=3,2y=5,求2 的值.
2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 ,求△ABC的周长.
24.如图,已知A(2,3)、B(1,1)、C(4,1)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点.
(1)请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画出△A1B1C1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A2B2C2;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本题利用同底数幂相乘的公式即可得出.
A.1个B.2个C.3个D.4个
3.已知点P(1,a)与Q(b,2)关于x轴成轴对称,则a﹣b的值为()
A.﹣1B.1C.﹣3D.3
4.下列各式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a2﹣2ab+b2﹣1=(a﹣b)2﹣1
B.2x2+2x=2x2(1
D.x4﹣1=(x2+1)(x+1)(x﹣1)
①图2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②观察图2请你写出(a+b)2、(a﹣b)2、ab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③根据(2)中的结论,若x+y=5,x•y=,则(x﹣y)2=;
④实际上通过计算图形的面积可以探求相应的等式.

南通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II)卷

南通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II)卷

南通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共10题;共40分)1. (4分) (2020九上·三门期末) 如图,这是一个由四个半径都为1米的圆设计而成的花坛,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每个圆都会经过相邻圆的圆心,则这个花坛的周长(实线部分)为()A . 4π米B . π米C . 3π米D . 2π米2. (4分) (2018八上·惠山月考)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l1∥l2 ,直线l1经过原点O,直线l2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点A在直线l2上,AB⊥l1 ,垂足为B,则线段AB的长为()A . 4B . 6C . 8D .3. (4分) (2016九上·南开期中) 如图,点E在y轴上,⊙E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D,若C(0,9),D(0,﹣1),则线段AB的长度为()A . 3B . 4D . 84. (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O的顶点A在x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4,6).若直线y=kx+3k 将▱ABCO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的值是()A .B .C . -D . -5. (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是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一动点,过点A分别作轴于点轴于点C,分别交函数的图象于点E、F,连接.当点A的纵坐标逐渐增大时,四边形的面积()A . 不变B . 逐渐变大C . 逐渐变小D . 先变大后变小6. (4分)(2020·无锡模拟)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为(0,2),点M的坐标为(m-1, )(其中m为实数),当PM的长最小时,m的值为()A .B .C . 37. (4分)将抛物线y=﹣2x2﹣1向上平移若干个单位,使抛物线与坐标轴有三个交点,如果这些交点能够成等边三角形,那么平移的距离为()A . 1个单位B . 个单位C . 个单位D . 个单位8. (4分)(2017·荆门) 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等边△AOB的边长为6,点C在边OA上,点D在边AB上,且OC=3BD,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恰好经过点C和点D,则k的值为()A .B .C .D .9. (4分)(2018·广元) 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A . (0,0)B . (,)C . (,)D . (,)10. (4分)(2019·郊区模拟) 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分别为O、A、B、C ,已知O(0,0)、A(2,3)、B(5,3),且OC边在x轴上,则点C的坐标为()A . (3,0)B . (5,0)C . (3,0)或(﹣3,0)D . (5,0)或(﹣5,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共4题;共16分)11. (4分) (2017七下·云梦期中) 如图,直线AB∥CD,AC⊥BC于点C,若∠1=44°,则∠2的度数是________.12. (4分) (2016八上·扬州期末)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3),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得△AOP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共有________个.13. (4分)(2017·淮安模拟) 如图,⊙C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点B,点A的坐标为(0,3),M是第三象限内弧OB上一点,∠BMO=120°,则⊙C的半径为________.14. (4分)(2018·秀洲模拟)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OBC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在x轴负半轴上,B(1,),反比例函数在第二象限的图像经过点C,则k=________。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图书馆的馆徽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2.变量x 、y 有如下的关系,其中y 是x 的函数的是( ) A .28y x = B .||y x =C .1y x=D .412x y =3. 4的平方根是( ) A .2 B .±2C .16D .±164.若分式12x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A .1B .2-C .1-D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2的平方根是3 B .16=±4 C .1的平方根是1 D .4的算术平方根是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3y x =的图象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 A .(2,0)B .(-2,0)C .(6,0)D .(-6,0)7.一辆货车从甲地匀速驶往乙地用了2.7h ,到达后用了0.5h 卸货,随即匀速返回,已知货车返回的速度是它从甲地驶往乙地速度的1.5倍,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 (km )关于时间x (h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a 等于( )A .4.7B .5.0C .5.4D .5.8 8.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4,5,6B .1.5,2,2.5C .2,3,4D .12, 39.4,﹣3.14,227,2π3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线段AB 的两个点坐标分别为A (﹣1,﹣1),B (1,2).平移线段AB ,得到线段A ′B ′.已知点A ′的坐标为(3,1),则点B ′的坐标为( )A .(4,4)B .(5,4)C .(6,4)D .(5,3)二、填空题11.如图,△ABC 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格点上,点A 的坐标为(-1,4).将△ABC 沿y 轴翻折到第一象限,则点C 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_____.12.星期天,小明上午8:00从家里出发,骑车到图书馆去借书,再骑车回到家.他离家的距离y (千米)与时间t (分钟)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上午8:45小明离家的距离是__千米.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顶点A 、C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OA =3,OC =4,D 为OC 边的中点,E 是OA 边上的一个动点,当△BDE 的周长最小时,E 点坐标为_____.14.公元前3世纪,我国数学家赵爽曾用“弦图”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且a <b )拼成的边长为c 的大正方形,如果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3,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3,那么b -a =____.15.如图,在ABC ∆中,90C =∠,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若ADC 60∠=,2CD =,则ABC ∆周长等于__________.16.如图,矩形ABCD 的边AD 长为2,AB 长为1,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1,以A 点为圆心,对角线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E ,则这个点E 表示的实数是_______17.如图,等边三角形的顶点A (1,1)、B (3,1),规定把等边△ABC “先沿y 轴翻折,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果这样连续经过2020次变换后,等边△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____.18.如图是某足球队全年比赛情况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该队全年胜了_______场.19.当x =_____时,分式22xx x-+值为0. 20.如图①,四边形ABCD 中,//,90BC AD A ∠=︒,点P 从A 点出发,沿折线AB BC CD →→运动,到点D 时停止,已知PAD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边长为12cm的正方形ABCD中,M是AD边的中点,点P从点A出发,在正方形边上沿A B C D→→→的方向以大于1 cm/s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从点D出发,在CD边上沿D C→方向以1 cm/s的速度匀速移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Q相遇时即停止移动.设点P移动的时间为t(s),正方形ABCD与PMQ∠的内部重叠部分面积为y(cm2).已知点P移动到点B处,y的值为96(即此时正方形ABCD与PMQ∠的内部重叠部分面积为96cm2).(1)求点P的速度:(2)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22.已知一次函数y=2x+b.(1)它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4,求b的值;(2)它的图象经过一次函数y=-2x+1、y=x+4图象的交点,求b的值.23.计算或求值(1)计算:(2a+3b)(2a﹣b);(2)计算:(2x+y﹣1)2;(3)当a=2,b=﹣8,c=524 b b ac -+-(4)先化简,再求值:(m+252m--)243mm-⨯-,其中m=12-.24.如图,函数483y x=-+的图像分别与 x轴、 y轴交于 A、 B两点,点 C在 y轴上,AC平分OAB∠.(1) 求点 A、 B的坐标;(2) 求ABC的面积;(3) 点 P在坐标平面内,且以A、 B、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你直接写出点 P的坐标.2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1)按要求作图:①△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A1B1C1;②将△A1B1C1向右平移7个单位得到△A2B2C2.(2)△A2B2C2中顶点B2坐标为.四、压轴题26.(1)探索发现:如图1,已知Rt△ABC中,∠ACB=90°,AC=BC,直线l过点C,过点A作AD⊥l,过点B作BE⊥l,垂足分别为D、E.求证:AD=CE,CD=BE.(2)迁移应用:如图2,将一块等腰直角的三角板MON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角板的一个锐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重合,另两个顶点均落在第一象限内,已知点M的坐标为(1,3),求点N的坐标.(3)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线y=﹣3x+3与y轴交于点P,与x轴交于点Q,将直线PQ绕P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所得的直线交x轴于点R.求点R的坐标.27.问题背景:(1)如图1,已知△ABC 中,∠BAC =90°,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DE =BD +CE .拓展延伸:(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请写出DE 、BD 、C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实际应用:(3)如图,在△ACB 中,∠ACB =90°,AC =BC ,点C 的坐标为(-2,0),点A 的坐标为(-6,3),请直接写出B 点的坐标.28.ABC 是等边三角形,作直线AP ,点C 关于直线AP 的对称点为D ,连接AD ,直线BD 交直线AP 于点E ,连接CE .(1)如图①,求证:CE AE BE +=;(提示:在BE 上截取BF DE =,连接AF .)(2)如图②、图③,请直接写出线段CE ,AE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3)在(1)、(2)的条件下,若26BD AE ==,则CE =__________.29.如图1中的三种情况所示,对于平面内的点M ,点N ,点P ,如果将线段PM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能得到线段PN ,就称点N 是点M 关于点P 的“正矩点”.(1)在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3,1),(1,3),(1,3)S P Q ---,(2,4)M -.①在点P ,点Q 中,___________是点S 关于原点O 的“正矩点”; ②在S ,P ,Q ,M 这四点中选择合适的三点,使得这三点满足:点_________是点___________关于点___________的“正矩点”,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3(0)y kx k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点A 关于点B 的“正矩点”记为点C ,坐标为(,)C C C x y .①当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小于3时,求点C 的横坐标C x 的值; ②若点C 的纵坐标C y 满足12C y -<≤,直接写出相应的k 的取值范围.30.问题情景: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是BC 的中点,且满足∠ADE =60°,DE 交等边三角形外角平分线于点E .试探究AD 与DE 的数量关系.操作发现:(1)小明同学过点D 作DF ∥AC 交AB 于F ,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论证就可以解决问题,请您按照小明同学的方法确定AD 与DE 的数量关系,并进行证明.类比探究:(2)如图2,当点D 是线段BC 上任意一点(除B 、C 外),其他条件不变,试猜想AD 与D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拓展应用:(3)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且满足CD=BC,在图3中补全图形,直接判断△ADE的形状(不要求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详解】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C解析:C【解析】 【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即可确定有几个函数. 【详解】A. 28y x =,y 不是x 的函数,故错误;B. ||y x =,y 不是x 的函数,故错误;C. 1y x= ,y 是x 的函数,故正确; D. 412x y =,y 不是x 的函数,故错误; 故选C. 【点睛】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对于x 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是x 的函数,x 叫自变量.3.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求解即可,正数a 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详解】 ∵(±2)2=4,∴4的平方根是±2,即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意义,如果个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叫做a 的平方根.4.A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0,分子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根据题意得,1-x=0且x+2≠0, 解得x=1且x≠-2, 所以x=1.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5.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A 、(﹣3)2的平方根是±3,故该项错误;B 4,故该项错误;C 、1的平方根是±1,故该项错误;D 、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该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6.B解析:B 【解析】 【分析】先求出平移后的解析式,继而令y=0,可得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根据函数图象平移规律,可知3y x =向上平移6个单位后得函数解析式应为36y x =+, 此时与x 轴相交,则0y =, ∴360x +=,即2x =-, ∴点坐标为(-2,0),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一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先出平移后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 【解析】 【分析】先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题意可得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和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再由货车返回的速度是它从甲地驶往乙地的速度的1.5倍,列出方程组求得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t ,进而求得a 的值. 【详解】解:设甲乙两地的路程为s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v ,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为t , 则 2.71.5v svt s=⎧⎨=⎩解得,t=1.8∴a=3.2+1.8=5(小时),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应用、方程组的应用,根据一次函数图像以及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A、42+52=41≠6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1.52+22=6.25=2.52,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22+32=13≠42,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222133+=≠,不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找出无理数的个数.【详解】无理数有2π2个.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10.B解析: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线段AB平移的方式,然后根据平移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A(﹣1,﹣1)平移后得到点A′的坐标为(3,1),∴线段AB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B(1,2)平移后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1+4,2+2),即(5,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变换的性质,一般来说,坐标系中点的平移遵循:上加下减,左减右加的规律,熟练掌握求解的方法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3,1)【解析】【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详解】由题意得点C(-3,1)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3,1).考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点睛解析:(3,1)【解析】【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详解】由题意得点C(-3,1)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3,1).考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即可完成. 12.5.【解析】【分析】首先设当40≤t≤60时,距离y(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为y=kt+b,然后再把(40,2)(60,0)代入可得关于k、b的方程组,解出k、b的值,进而可得函数解解析:5.【解析】【分析】首先设当40≤t≤60时,距离y(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为y=kt+b,然后再把(40,2)(60,0)代入可得关于k、b的方程组,解出k、b的值,进而可得函数解析式,再把t=45代入即可.【详解】设当40≤t≤60时,距离y(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为y=kt+b.∵图象经过(40,2)(60,0),∴240060k bk b=+⎧⎨=+⎩,解得:1106kb⎧=-⎪⎨⎪=⎩,∴y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y=﹣16 10t+,当t=45时,y=﹣110×45+6=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13.(1,0)【解析】【分析】本题是典型的“将军饮马”问题,只需作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D′B 交x轴于点E,如图,则此时△BDE的周长最小,易得点B和D′坐标,故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解析:(1,0)【解析】【分析】本题是典型的“将军饮马”问题,只需作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D′B交x轴于点E,如图,则此时△BDE的周长最小,易得点B和D′坐标,故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然后求直线BD'与x轴的交点即得答案.【详解】解:如图,作D关于x轴的对称点D′,连接D′B交x轴于点E,连接DE,则DE= D′E,此时△BDE的周长最小,∵D为CO的中点,∴CD=OD=2,∵D和D′关于x轴对称,∴D′(0,﹣2),由题意知:点B(3,4),∴设直线BD'的解析式为y=kx+b,把B(3,4),D′(0,﹣2)代入解析式,得:342k bb+=⎧⎨=-⎩,解得,22kb=⎧⎨=-⎩,∴直线BD'的解析式为y=2x﹣2,当y=0时,x=1,故E点坐标为(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解析式和两线段之和最小问题,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求解的方法是解题关键.14.1【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已知,则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3,可以得出小正方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详解解析:1【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小正方形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已知13c =,则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3,可以得出小正方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 ∵13c =,132ab =, ∴221()42b a ab c -+⨯=,213c =, ∴2()13431b a -=-⨯=,∴1b a -=±;∵a b <,即0b a ->,∴1b a -=;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完全平方公式、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5.6+6【解析】【分析】根据含有30°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再求出AB 和BD 即可.【详解】因为在中,,所以所以AD=2CD=4所以AC=因为平分,所以=2解析:+6【解析】【分析】根据含有30°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再求出AB 和BD 即可.【详解】因为在ABC ∆中,90C =∠,ADC 60∠=所以30DAC ∠=o所以AD=2CD=4所以==因为AD 平分CAB ∠,所以CAB ∠=2o DAC 60∠=所以o B BAD 30∠=∠=所以所以ABC ∆周长=AC+BC+AB=故答案为:【点睛】考核知识点:含有30°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理解直角三角形相关性质是关键.16.—1【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进而得到AE 的长,再根据A 点表示-1,可得E 点表示的数.【详解】∵AD 长为2,AB 长为1,∴AC=,∵A点表示-1,∴E点表示的数为:1【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C的长,进而得到AE的长,再根据A点表示-1,可得E点表示的数.【详解】∵AD长为2,AB长为1,∴=∵A点表示-1,∴E,【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17.(2,).【解析】【分析】据轴对称判断出点C变换后在y轴的右侧,根据平移的距离求出点C变换后的纵坐标,最后写出即可.【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3﹣1=2,∴点C到y轴的距离为解析:(22019).【解析】【分析】据轴对称判断出点C变换后在y轴的右侧,根据平移的距离求出点C变换后的纵坐标,最后写出即可.【详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B=3﹣1=2,∴点C到y轴的距离为1+2×1=2,点C到AB,2∴C(2,把等边△ABC先沿y轴翻折,得C’(-2,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C’’( -2故经过一次变换后,横坐标变为相反数,纵坐标减1,故第2020次变换后的三角形在y轴右侧,点C的横坐标为2,+1﹣﹣2019,所以,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22019).故答案为:(2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读懂题目信息,确定出连续2020次这样的变换得到三角形在y轴右侧是解题的关键.18.22【解析】【分析】【详解】解:用平的场次除以所占的百分比求出全年比赛场次:10÷25%=40(场),∴胜场:40×(1﹣20%﹣25%)=40×55%=22(场).故答案为:22.【解析:22【解析】【分析】【详解】解:用平的场次除以所占的百分比求出全年比赛场次:10÷25%=40(场),∴胜场:40×(1﹣20%﹣25%)=40×55%=22(场).故答案为:22.【点睛】本题考查1.条形统计图;2.扇形统计图;3.频数、频率和总量的关系.19.2【解析】【分析】分母为0没意义,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0;(2)分母≠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不为0,即x2+x=x解析:2【解析】【分析】分母为0没意义,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0;(2)分母≠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要使分式有意义,则分母不为0,即x2+x=x(x+1)≠0,所以x≠0或x≠﹣1;而分式值为0,即分子2﹣x=0,解得:x=2,符合题意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即可解题.20.11【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BC和三角形ADB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 的长,作辅助线CE⊥AD,从而可得CD的长,进而求得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解析:11【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BC和三角形ADB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的长,作辅助线CE⊥AD,从而可得CD的长,进而求得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作CE⊥AD于点E,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点P从A到B运动的路程是3,当点P与点B重合时,△PAD的面积是212,由B到C运动的路程为3,∴321 222 AD AB AD⨯⨯==解得,AD=7,又∵BC//AD,∠A=90°,CE⊥AD,∴∠B=90°,∠CEA=90°,∴四边形ABCE是矩形,∴AE=BC=3,∴DE=AD-AE=7-3=4,∴2222345,CD CE DE=+=+=∴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 AB+BC+CD=3+3+5=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从函数图象中找到准确的信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三、解答题21.(1)3 cm/s ;(2)()()()144120418021481081289t t y t t t t ⎧-≤≤⎪=-<≤⎨⎪-<≤⎩. 【解析】【分析】(1)由于P 的速度比Q 的速度大,因此P 到达B 点时,Q 在DC 边上,此时重叠部分面积为正方形的面积减去△DQM 和△ABM 的面积,求解即可;(2)分三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边AB 上时,当点P 在边BC 上时,当点P 在边CD 上时,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解:(1)由已知得,AB=AD=CD=BC=12,∵M 是AD 边的中点,∴AM=MD=6,由题意可知当P 到达B 点时Q 在DC 边上,DQ=t ,∴ABM DMQ ABCD y S S S =--△△正方形 , ∴11961212612622t =⨯-⨯⨯-⨯⨯, 解得,t=4,∴ P 点的速度为12÷4=3 cm/s ;(2)当点P 在边AB 上时,04t ≤≤, APM DMQ ABCD y S S S =--△△正方形,111212636=144-1222y t t t =⨯-⨯⨯-⨯⨯ 当点P 在边BC 上时,48t <≤,DMQ ABCD AMPB y S S S =--△正方形梯形()1112123126126=180-2122y t t t =⨯-⨯-+⨯-⨯⨯ 当点P 在边CD 上时,8t <≤9,MQ y S =△P ,()112336=108-122y t t t =⨯⨯--⨯;综上所述,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为()()()144120418021481081289t t y t t t t ⎧-≤≤⎪=-<≤⎨⎪-<≤⎩. 【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动点问题,注意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2.(1)±4;(2)5【解析】【分析】(1)分别求出一次函数y=2x+b 与坐标轴的交点,然后根据它的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图象的面积等于4列出方程即可求出b 的值;(2)由题意可知: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所以可先求出一次函数y=-2x+1与y=x+4的交点坐标,然后代入y=2x+b 求出b 的值.【详解】解:(1)令x=0代入y=2x+b ,∴y=b ,令y=0代入y=2x+b ,∴x=-2b , ∵y=2x+b 的图象与坐标轴所围成的图象的面积等于4, ∴12×|b|×|-2b |=4, ∴b 2=16,∴b=±4;(2)联立214y x y x =-+⎧⎨=+⎩, 解得:13x y =-⎧⎨=⎩, 把(-1,3)代入y=2x+b ,∴3=-2+b ,∴b=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图形与坐标的性质,待定系数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求出b 的值,本题属于基础题型.23.(1)4a 2+4ab ﹣3b 2;(2)4x 2+4xy+y 2﹣4x ﹣2y ﹣1;(34)﹣2m ﹣6,-5【解析】【分析】(1)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展开,然后合并即可;(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3)先计算出24b ac -,然后计算代数式的值;(4)先把括号内通分,再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后约分得到原式26m =--,然后把m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1)原式224263a ab ab b =-+-22443a ab b =+-;(2)原式2(2)2(2)1x y x y =+-+-2244421x xy y x y =++---;(3)224(8)42524b ac -=--⨯⨯=,= (4)原式(2)(2)52(2)[]23m m m m m +---=--- (3)(3)2(2)23m m m m m +--=--- 2(3)m =-+26m =--,当12m =-时,原式12()652=-⨯--=-.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法和、分式的化简求值以及代数式求值.掌握整式乘法和分式运算法则熟练运算是解题关键.24.(1)A (6,0),B (0,8);(2)15;(3)使△P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P 点坐标为(14,6)或(-2,-6)或(8,14)或(-8,2)或(-1,1)或(7,7).【解析】【分析】(1)在函数解析式中分别令y=0和x=0,解相应方程,可求得A 、B 的坐标;(2)过C 作CD ⊥AB 于点D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O=CD ,再根据S △AOB =S △AOC +S △ABC ,可求得CO ,则可求得△ABC 的面积;(3)可设P (x ,y ),则可分别表示出AP 2、BP 2,分∠PAB=90°、∠PBA=90°和∠APB=90°三种情况,分别可得到关于x 、y 的方程组,可求得P 点坐标.【详解】解:(1)在483y x =-+中,令y=0可得0=-43x+8,解得x=6,令x=0,解得y=8,∴A(6,0),B(0,8);(2)如图,过点C作CD⊥AB于点D,∵AC平分∠OAB,∴CD=OC,由(1)可知OA=6,OB=8,∴AB=10,∵S△AOB=S△AOC+S△ABC,∴12×6×8=12×6×OC+12×10×OC,解得OC=3,∴S△ABC=12×10×3=15;(3)设P(x,y),则AP2=(x-6)2+y2,BP2=x2+(y-8)2,且AB2=100,∵△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有∠PAB=90°、∠PBA=90°和∠APB=90°三种情况,①当∠PAB=90°时,则有PA2=AB2且PA2+AB2=BP2,即222222(6)100(6)100(8)x yx y x y⎧-+=⎨-++=+-⎩,解得146xy=⎧⎨=⎩或26xy=-⎧⎨=-⎩,此时P点坐标为(14,6)或(-2,-6);②∠PBA=90°时,有PB2=AB2且PB2+AB2=PA2,即222222(8)100(8)100(6)x yx y x y⎧+-=⎨+-+=-+⎩,解得814xy=⎧⎨=⎩或82xy=-⎧⎨=⎩,此时P点坐标为(8,14)或(-8,2);③∠APB=90°时,则有PA2=PB2且PA2+PB2=AB2,即22222222(6)(8)(6)(8)100x y x yx y x y⎧-+=+-⎨-+++-=⎩,解得11xy=-⎧⎨=⎩或77xy=⎧⎨=⎩,此时P点坐标为(-1,1)或(7,7);综上可知使△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P点坐标为(14,6)或(-2,-6)或(8,14)或(-8,2)或(-1,1)或(7,7).【点睛】本题为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及方程思想等知识.在(1)中注意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法,在(2)中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等积法求得O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用P点坐标分别表示出PA、PB的长,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关于P点坐标的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计算较大,难度较大.25.(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1,﹣1).【解析】【分析】(1)①分别作出点A、B、C关于x轴的对称点,再首尾顺次连接即可;②分别作出△A1B1C1的3个顶点向右平移7个单位所得对应点,再首尾顺次连接即可得;(2)由所作图形可得.【详解】(1)①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②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2)由图知,△A2B2C2中顶点B2坐标为(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平移变换和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变换和轴对称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并据此得出变换后的对应点.四、压轴题26.(1)见解析(2)(4,2)(3)(6,0)【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CB=∠ADC,再判断出∠CAD=∠BCE,进而判断出△ACD≌△CBE,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MF=NG,OF=MG,进而得出MF=1,OF=3,即可求出FG=MF+MG=1+3=4,即可得出结论;(3)先求出OP=3,由y=0得x=1,进而得出Q(1,0),OQ=1,再判断出PQ=SQ,即可判断出OH=4,SH=0Q=1,进而求出直线PR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ACB=90°,AD⊥l∴∠ACB=∠ADC∵∠ACE=∠ADC+∠CAD,∠ACE=∠ACB+∠BCE∴∠CAD=∠BCE,∵∠ADC=∠CEB=90°,AC=BC∴△ACD≌△CBE,∴AD=CE,CD=BE,(2)解:如图2,过点M作MF⊥y轴,垂足为F,过点N作NG⊥MF,交FM的延长线于G,由已知得OM=ON,且∠OMN=90°∴由(1)得MF=NG,OF=MG,∵M(1,3)∴MF=1,OF=3∴MG=3,NG=1∴FG=MF+MG=1+3=4,∴OF﹣NG=3﹣1=2,∴点N的坐标为(4,2),(3)如图3,过点Q作QS⊥PQ,交PR于S,过点S作SH⊥x轴于H,对于直线y=﹣3x+3,由x=0得y=3∴P(0,3),∴OP=3由y=0得x=1,∴Q(1,0),OQ=1,∵∠QPR=45°∴∠PSQ =45°=∠QPS∴PQ =SQ∴由(1)得SH =OQ ,QH =OP∴OH =OQ+QH =OQ+OP =3+1=4,SH =OQ =1∴S (4,1),设直线PR 为y =kx+b ,则341b k b =⎧⎨+=⎩ ,解得1k 2b 3⎧=-⎪⎨⎪=⎩ ∴直线PR 为y =﹣12x+3 由y =0得,x =6∴R (6,0).【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27.(1)证明见解析;(2)DE =BD +CE ;(3)B(1,4)【解析】【分析】(1)证明△AB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 ,AD=CE ,结合图形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证明∠ABD=∠CAE ,证明△ABD ≌△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 ,AD=CE ,结合图形解答即可;(3)根据△AEC ≌△CFB ,得到CF=AE=3,BF=CE=OE-OC=4,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答.【详解】(1)证明:∵BD ⊥直线m ,CE ⊥直线m ,∴∠ADB =∠CEA =90°∵∠BAC =90°∴∠BAD +∠CAE =90°∵∠BAD +∠ABD =90°∴∠CAE =∠ABD∵在△ADB 和△CEA 中 ABD CAE ADB CEA AB CA ∠=∠⎧⎪∠=∠⎨⎪=⎩∴△ADB ≌△CEA (AAS )∴AE =BD ,AD =CE∴DE =AE +AD =BD +CE即:DE =BD +CE(2)解:数量关系:DE =BD +CE理由如下:在△ABD中,∠ABD=180°-∠ADB-∠BAD,∵∠CAE=180°-∠BAC-∠BAD,∠BDA=∠AEC,∴∠ABD=∠CAE,在△ABD和△CAE中,ABD CAEBDA AECAB CA∠∠⎧⎪∠∠⎨⎪⎩===∴△ABD≌△CAE(AAS)∴AE=BD,AD=CE,∴DE=AD+AE=BD+CE;(3)解:如图,作AE⊥x轴于E,BF⊥x轴于F,由(1)可知,△AEC≌△CFB,∴CF=AE=3,BF=CE=OE-OC=4,∴OF=CF-OC=1,∴点B的坐标为B(1,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8.(1)见解析;(2)图②中,CE+BE=AE,图③中,AE+BE=CE;(3)1.5或4.5【解析】【分析】(1)在BE上截取BF DE=,连接AF,只要证明△AED≌△AFB,进而证出△AFE为等边三角形,得出CE+AE= BF+FE,即可解决问题;(2)图②中,CE+BE=AE,延长EB到F,使BF=CE,连接AF,只要证明△ACE≌△AFB,进而证出△AFE为等边三角形,得出CE+BE= BF+BE,即可解决问题;图③中,AE+BE=CE,在EC上截取CF=BE,连接AF,只要证明△AEB≌△AFC,进而证出△AFE为等边三角形,得出AE+BE =CF+EF,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线段CE,AE,BE,BD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列式计算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证明:在BE上截取BF DE=,连接AF,在等边△ABC中,AC=AB,∠BAC=60°由对称可知:AP是CD的垂直平分线,AC=AD,∠EAC=∠EAD,设∠EAC=∠DAE=x.∵AD=AC=AB,∴∠D=∠ABD=12(180°-∠BAC-2x)=60°-x,∴∠AEB=60-x+x=60°.∵AC=AB,AC=AD,∴AB=AD,∴∠ABF=∠ADE,∵BF DE,∴△ABF≌△ADE,∴AF=AE,BF=DE,∴△AFE为等边三角形,∴EF=AE,∵AP是CD的垂直平分线,∴CE=DE,∴CE=DE=BF,∴CE+AE= BF+FE =BE;(2)图②中,CE+BE=AE,延长EB到F,使BF=CE,连接AF在等边△ABC中,AC=AB,∠BAC=60°由对称可知:AP是CD的垂直平分线,AC=AD,∠EAC=∠EAD,∴AB =AD,CE=DE,∵AE =AE∴△ACE≌△ADE,∴∠ACE=∠ADE∵AB =AD,∴∠ABD=∠ADB∴∠ABF=∠ADE=∠ACE∵AB=AC,BF=CE,∴△ACE≌△ABF,∴AE=AF,∠BAF=∠CAE∵∠BAC=∠BAE+∠CAE =60°∴∠EAF=∠BAE+∠BAF =60°∴△AFE为等边三角形,∴EF=AE,∴AE=BE+BF= BE+CE,即CE+BE=AE;图③中,AE+BE=CE,在EC上截取CF=BE,连接AF,在等边△ABC中,AC=AB,∠BAC=60°由对称可知:AP是CD的垂直平分线,AC=AD,∠EAC=∠EAD,∴AB =AD,CE=DE,∵AE =AE∴△ACE≌△ADE,∴∠ACE=∠ADE∵AB =AD,∴∠ABD=∠ADB∴∠ABD=∠ADE=∠ACE∵AB=AC,BE=CF,∴△ACF≌△ABE,∴AE=AF,∠BAE=∠CAF∵∠BAC=∠BAF+∠CAF =60°∴∠EAF=∠BAF+∠BAE =60°∴△AFE为等边三角形,∴EF=AE,。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位于第二象限,点A的坐标是(﹣2,3),先把△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再作与△A1B1C1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则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A.(-3,2) B.(2,-3)C.(1,-2)D.(-1,2)2.下列四个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3.如图,∠A=30°,∠C′=60°,△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度数为()A.30B.60︒C.90︒D.120︒4.已知:△ABC≌△DCB,若BC=10cm,AB=6cm,AC=7cm,则CD为()A.10cm B.7cm C.6cm D.6cm或7cm 5.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匀速前进,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是4km/h B.乙的速度是10km/hC.乙比甲晚出发1h D.甲比乙晚到B地3h6.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 -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A .(-2,-5)B .(-4,-3)C .(0,-3)D .(-2,1)7.如图,正方形OACB 的边长是2,反比例函数ky x=图像经过点C ,则k 的值是( )A .2B .2-C .4D .4-8.已知一次函数y=kx+b ,函数值y 随自变置x 的增大而减小,且kb <0,则函数y=kx+b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9.9的平方根是( ) A .3B .81C .3±D .81±10.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5个红球3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 .15B .13C .58D .38二、填空题11.函数1y=x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12.已知点P 的坐标为(4,5),则点P 到x 轴的距离是____. 13.若关于x 的方程233x mx +=-的解不小于1,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4.若分式293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AB AC =,4BC =,其面积为12,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B ,AC 边于点E ,F .若点D 为BC 边的中点,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则PCD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16.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122x x a x x--=--有增根,则a 的值_____________. 17.使函数6y x =-有意义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1,3),点B 的坐标为(2,-1),点C 在同一坐标平面中,且△ABC 是以AB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若点C 的坐标是(x ,y ),则x 、y 之间的关系为y =______(用含有x 的代数式表示).19.如图,等边△ABC 的周长是18,D 是AC 边上的中点,点E 在BC 边的延长线上.如果DE =DB ,那么CE 的长是_____.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0A ,()0,4B ,作BOC ,使BOC 与ABO 全等,则点C 坐标为____.(点C 不与点A 重合)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ABC ∆内一点,且ABD DAC ∠=∠,过点C 作AD 的平行线,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 ,BD EC =,连接AE . (1)求证:ABD ACE ∆∆≌; (2)求证:ADE ∆为等边三角形.22.小华想复习分式方程,由于印刷问题,有一个数“?”看不清楚:?1322x x+=--. (1)她把这个数“?”猜成5,请你帮小华解这个分式方程;(2)小华的妈妈说:“我看到标准答案是:方程的增根是2x =,原分式方程无解”,请你求出原分式方程中“?”代表的数是多少? 23.(1)计算:()1131133-⎛⎫⎪⎝⎭-+---(2)已知()23227x -=,求x 的值.24.数学概念:百度百科上这样定义绝对值函数:y =│x │=,(0),(0)x x x x ≥⎧⎨-<⎩并给出了函数的图像(如图).方法迁移借鉴研究正比例函数y =kx 与一次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且k ≠0)之间关系的经验,我们来研究函数y =│x +a │(a 是常数)的图像与性质. “从‘1’开始”我们尝试从特殊到一般,先研究当a =1时的函数y =│x +1│.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该函数表达式,直接写出y 的取值范围;(2)通过列表、描点、画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像. “从‘1’到一切”(3)继续研究当a 的值为-2,-12,2,3,…时函数y =│x +a │的图像与性质, 尝试总结:①函数y =│x +a │(a ≠0)的图像怎样由函数y =│x │的图像平移得到? ②写出函数y =│x +a │的一条性质. 知识应用(4)已知A (x 1,y 1),B (x 2,y 2)是函数y =│x +a │的图像上的任意两点,且满足x 1<x 2≤-1时, y 1>y 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5.解方程 3(1)8x -=-四、压轴题26.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点M 是AC 的中点,延长BM 至点D ,使DM =BM ,连接AD .(1)如图①,求证:DAM ≌BCM ; (2)已知点N 是BC 的中点,连接AN . ①如图②,求证:ACN ≌BCM ;②如图③,延长NA 至点E ,使AE =NA ,连接,求证:BD ⊥DE .27.如图,在ABC ∆中,90,,8ACB AC BC AB cm ∠=︒==,过点C 做射线CD ,且//CD AB ,点P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D 方向均匀运动,速度为3/cm s ;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向点B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当点Q 停止运动时,点P 也停止运动.连接,PQ CQ ,设运动时间为()()08t s t <<.解答下列问题:(1)用含有t 的代数式表示CP 和BQ 的长度; (2)当2t =时,请说明//PQ BC ; (3)设BCQ ∆的面积为()2S cm,求S 与t 之间的关系式.28.如图1,直线MN 与直线AB 、CD 分别交于点E 、F ,∠1与∠2互补. (1)试判断直线AB 与直线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BEF 与∠EF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EP 与CD 交于点G ,点H 是MN 上一点,且GH ⊥EG ,求证:PF ∥GH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PH ,K 是GH 上一点使∠PHK =∠HPK ,作PQ 平分∠EPK ,求∠HPQ 的度数.29.如图已知ABC 中,,8B C AB AC ∠=∠==厘米,6BC =厘来,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C 的长度;(2)若点,P Q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P Q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4)若点Q 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v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顺时针沿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30.在Rt ABC 中,ACB =∠90°,30A ∠=︒,点D 是AB 的中点,连结CD .(1)如图①,BC 与BD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请写出理由;(2)如图②,若P 是线段CB 上一动点(点P 不与点B 、C 重合),连结DP ,将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连结BF,请猜想BF,BP,BD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点P是线段CB延长线上一动点,按照(2)中的作法,请在图③中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BF,BP,BD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分析】首先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到△A1B1C1,进而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到△A2B2C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点A的对应点A2的坐标是:(2,﹣3).故选B.2.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解答得出答案.【详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3.C解析:C【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C=∠C′=30°,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可求答案.【详解】∵△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A=∠A′=30°,∠C=∠C′=60°;∴∠B=180°−30°-60°=90°.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C解析:C【解析】【分析】全等图形中的对应边相等.【详解】根据△ABC≌△DCB,所以AB=CD,所以CD=6,所以答案选择C项.【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了解全等图形中对应边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C解析:C【解析】甲的速度是:20÷4=5km/h;乙的速度是:20÷1=20km/h;由图象知,甲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乙到2小时后甲才到,故选C.6.B解析: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4,−3). 故选B. 【点睛】考查点的平移,掌握上下改变纵坐标,左右横左标变化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点C 的坐标,然后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里即可. 【详解】解:∵正方形OACB 的边长是2, ∴点C 的坐标为(2,2) 将点C 的坐标代入ky x=中,得 22k =解得:4k = 故选C .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求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A解析: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到k <0,而kb <0,则b >0,所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是方. 解:∵一次函数y=kx+b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k <0,∴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kb <0, ∴b >0,∴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故选A .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9.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9的平方根是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实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10.C解析:C【解析】【分析】先求出球的所有个数与红球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共8球在袋中,其中5个红球,故摸到红球的概率为5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 mn,难度适中.二、填空题11..【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x-2≠0,解得x≠2;考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析:x2≠.【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x-2≠0,解得x≠2;考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2.5【解析】【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该点纵坐标的绝对值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点P的坐标为(4,5),∴点P到x轴的距离是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坐标轴解析:5【解析】【分析】根据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该点纵坐标的绝对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点P的坐标为(4,5),∴点P到x轴的距离是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记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13.m≥-8 且m≠-6【解析】【分析】首先求出关于x的方程的解,然后根据解不小于1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 【详解】解:解关于x的方程得x=m+9因为的方程的解不小于,且x≠3所以m+解析:m≥-8 且m≠-6【解析】【分析】首先求出关于x的方程233x mx+=-的解,然后根据解不小于1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详解】解:解关于x的方程233x mx+=-得x=m+9因为x的方程233x mx+=-的解不小于1,且x≠3所以m+9≥1 且m+9≠3解得m≥-8 且m≠-6 .故答案为:m≥-8 且m≠-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是一个方程与不等式的综合题目,重点注意分式方程存在的意义分母不为零.14.-3【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可以求出x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解得:x=-3.故答案为:-3.【点睛】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 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可以求出x的值.【详解】解:根据题意得:29=030 xx⎧-⎨-≠⎩,解得:x=-3.故答案为:-3.【点睛】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15.8【解析】【分析】连接AP,A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AD为△ABC的高线,求出AD的长度.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AP=PC,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PD最短AD,由此可求周长的最小值解析:8【解析】【分析】连接AP,A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AD为△ABC的高线,求出AD的长度.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AP=PC,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PD最短AD,由此可求PCD∆周长的最小值【详解】解:如下图,连接AP,AD.∵△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D 是BC 边的中点, ∴AD ⊥BC ,DC=122BC =, 1141222ABCSBC AD AD ∴=⋅=⨯⨯=, 解得AD=6,∵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AP=PC,∴DP+PC=DP+AP≥AD=6.∴PCD ∆周长=DP+PC+DC,当DP+PC=6时周长最短,最短为6+2=8. 故答案为:8.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得DP+PC 的最小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6.4 【解析】 【分析】方程第二个分母提取-1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方程的解,令方程的解为2,即可求出a 的值. 【详解】 方程变形得:, 去分母得:x+x-a=x-2, 解得:x=a-解析:4 【解析】 【分析】方程第二个分母提取-1变形后,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方程的解,令方程的解为2,即可求出a 的值. 【详解】方程变形得:+122x x a x x -=--, 去分母得:x+x-a=x-2, 解得:x=a-2,∵方程122x x a x x--=--有增根, ∴x=2,即a-2=2, 解得:a=4, 故答案为:4.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①让最简公分母为0确定增根;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17.【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a≥0,可得6-x≥0,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 解:∵有意义 ∴6-x≥0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 解析:6x ≤【解析】 【分析】a≥0,可得6-x≥0,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解:∵y =∴6-x≥0 ∴6x ≤ 故答案为:6x ≤ 【点睛】,被开方数a≥0是解题的关键.18.【解析】 【分析】设的中点为,过作的垂直平分线,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的函数表达式,根据可以得到直线的值,再求出中点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的函数表达式即可.【详解】解:设的中点为,过作的解析:1548x+【解析】【分析】设AB的中点为D,过D作AB的垂直平分线EF,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根据EF AB⊥可以得到直线EF的k值,再求出AB中点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即可.【详解】解:设AB的中点为D,过D作AB的垂直平分线EF∵A(1,3),B(2,-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11y k x b=+,把点A和B代入得:321k bk b+=⎧⎨+=-⎩解得:1147kb=-⎧⎨=⎩∴47y x=-+∵D为AB中点,即D(122+,312-)∴D(32,1)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22y k x b=+∵EF AB⊥∴121k k=-∴214k=∴把点D和2k代入22y k x b=+可得:213142b =⨯+ ∴258b = ∴1548y x =+ ∴点C(x ,y )在直线1548y x =+上 故答案为1548x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垂线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根据题意作出中垂线,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9.3 【解析】 【分析】由△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AC 边上的中点可得∠DBE=30°,由DE=DB 得∠E =30°,再证出∠CDE=∠E,得出CD=CE=AC=3即可. 【详解】 ∵△ABC 为等边解析:3 【解析】 【分析】由△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AC 边上的中点可得∠DBE=30°,由DE=DB 得∠E =30°,再证出∠CDE=∠E ,得出CD=CE=12AC=3即可. 【详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AC 边上的中点, ∴BD 为∠ABC 的平分线,且∠ABC=60°, ∴∠DBE=30°, 又DE=DB , ∴∠E=∠DBE=30°, ∵等边△ABC 的周长为18, ∴AC=6,且∠ACB=60°, ∴∠CDE=∠ACB-∠E=30°, ∴∠CDE=∠E , ∴CD=CE=12AC=3.故答案为:3. 【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CD=CE 是解题的关键.20.或或 【解析】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结合已知的点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 ∵,∴OB=4,OA=2 ∵△BOC≌△ABO ∴OB=OB=4,OA=OC=2解析:()2,4或()2,0-或()2,4- 【解析】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结合已知的点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2,0A ,()0,4B ∴OB=4,OA=2 ∵△BOC≌△ABO ∴OB=OB=4,OA=OC=2∴123C (2,0),C (2,4),C (2,4)-- 故答案为: ()2,4或()2,0-或()2,4-【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注意要分多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1)先证明∠ACE=∠CAD=∠ABD ,再根据SAS 证明ABD ACE ∆∆≌即可; (2)由ADB AEC ∆∆≌可得AD AE =,BAD CAE ∠=∠再证明60DAE ︒∠=即可. 【详解】 (1)ABC ∆为等边三角形,,60AB AC BAC ︒∴=∠=//AD EC DAC ACE ∴∠=∠又ABD DAC ∠=∠ABD ACE ∴∠=∠在BAD ∆与CAE ∆中,AB AC ABD ACE BD EC =⎧⎪∠=∠⎨⎪=⎩()ADB AEC SAS ∴∆∆≌(2)()ADB AEC SAS ∆∆≌,AD AE BAD CAE ∴=∠=∠CAE DAC BAD DAC ∴∠+∠=∠+∠60DAE BAC ︒∴∠=∠=ADE ∴∆为等边三角形.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定理与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22.(1)0x =;(2)原分式方程中“?”代表的数是-1. 【解析】 【分析】(1)“?”当成5,解分式方程即可,(2)方程有增根是去分母时产生的,故先去分母,再将x=2代入即可解答. 【详解】(1)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x -得()5321x +-=-解得 0x =经检验,0x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2)设?为m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2x -得()321m x +-=-由于2x =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所以把2x =代入上面的等式得()3221m +-=-1m =-所以,原分式方程中“?”代表的数是-1.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解法和增根的定义及应用.增根是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增根确定后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②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23.(1) )-(2) x=5或x=-1【解析】 【分析】(1) 按顺序分别进行0指数幂运算,负指数幂运算,化简绝对值,然后再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即可;(2) 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1)原式=1-3-)=)-(2) ()23227x -= (x-2)2=9 x-2=±3 x=5或x=-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4.(1)y ≥0.(2)见解析;(3)①见解析;②答案不唯一,如当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4)a ≤1. 【解析】 【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可以写出答案;(2)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即可画出函数图象;(3)当a 的值为-2和3时,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通过观察图象得出①、②的答案;=-,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可以求得(4)通过观察图象:函数y=│x+a│的对称轴为直线x aa的取值范围.【详解】(1)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得:y≥0.(2)列表:x-4-3-2-1012y=│x+1│3210123通过描点、连线,射线CA、CB就是所求作;(3)当a的值为-2和3时,仿照(2)的方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像,如下图:x-125y=│x-2│303x-6-30y=│x+3│303①函数y=│x+a│(a≠0)的图像是由函数y=│x│的图像向左(a>0)或向右(a<0)平移│a│个单位得到.②答案不唯一,如:当x>-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4)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知:函数y=│x+a│的对称轴为直线x a=-的左侧,根据题意:满足x1<x2≤-1时, y1>y2,属于减函数,是在对称轴x a所以-1≤-a,所以1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5.x=-1【解析】【分析】把(x-1)看作一个整体,利用立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解:∵(x-1)3=-8,∴x-1=-2,∴x=-1.【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立方根的定义求未知数的值,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四、压轴题26.(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点M是AC中点知AM=CM,结合∠AMD=∠CMB和DM=BM即可得证;(2)①由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及AC=BC可得CM=CN,结合∠C=∠C和BC=AC 即可得证;②取AD中点F,连接EF,先证△EAF≌△ANC得∠NAC=∠AEF,∠C=∠AFE=90°,据此知∠AFE=∠DFE=90°,再证△AFE≌△DFE得∠EAD=∠EDA=∠ANC,从而由∠EDB=∠EDA+∠ADB=∠EAD+∠NAC=180°-∠DAM即可得证.【详解】解:(1)∵点M是AC中点,∴AM=CM,在△DAM和△BCM中,∵AM CMAMD CMBDM BM=⎧⎪∠=∠⎨⎪=⎩,∴△DAM≌△BCM(SAS);(2)①∵点M是AC中点,点N是BC中点,∴CM=12AC,CN=12B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CM=CN,在△BCM和△ACN中,∵CM CNC CBC AC=⎧⎪∠=∠⎨⎪=⎩,∴△BCM≌△ACN(SAS);②证明:取AD中点F,连接EF,则AD=2AF,∵△BCM≌△ACN,∴AN=BM,∠CBM=∠CAN,∵△DAM≌△BCM,∴∠CBM=∠ADM,AD=BC=2CN,∴AF=CN,∴∠DAC=∠C=90°,∠ADM=∠CBM=∠NAC,由(1)知,△DAM≌△BCM,∴∠DBC=∠ADB,∴AD∥BC,∴∠EAF=∠ANC,在△EAF和△ANC中,AE ANEAF ANCAF NC=⎧⎪∠=∠⎨⎪=⎩,∴△EAF≌△ANC(SAS),∴∠NAC=∠AEF,∠C=∠AFE=90°,∴∠AFE=∠DFE=90°,∵F为AD中点,∴AF=DF,在△AFE和△DFE中,AF DFAFE DFEEF EF=⎧⎪∠=∠⎨⎪=⎩,∴△AFE≌△DFE(SAS),∴∠EAD=∠EDA=∠ANC,∴∠EDB=∠EDA+∠ADB=∠EAD+∠NAC=180°-∠DAM=180°-90°=90°,【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点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27.(1)CP=3t,BQ=8-t;(2)见解析;(3)S=16-2t.【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距离=速度⨯时间即可;(2)通过证明PCQ BQC≅,得到∠PQC=∠BCQ,即可求证;(3)过点C作CM⊥AB,垂足为M,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M=AM=4,即可求解.【详解】解:(1)CP=3t,BQ=8-t;(2)当t=2时,CP=3t=6,BQ=8-t=6∴CP=BQ∵CD∥AB∴∠PCQ=∠BQC又∵CQ=QC∴PCQ BQC≅∴∠PQC=∠BCQ∴PQ∥BC(3)过点C作CM⊥AB,垂足为M∵AC=BC,CM⊥AB∴AM=118422AB=⨯=(cm)∵AC=BC,∠ACB=90︒∴∠A=∠B=45︒∵CM⊥AB∴∠ACM=45︒∴∠A=∠ACM∴CM=AM=4(cm ) ∴118t 416222BCQ S BQ CM t ==⨯-⨯=- 因此,S 与t 之间的关系式为S=16-2t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列代数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逻辑推理是解题关键.28.(1)AB ∥CD ,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45°.【解析】【分析】(1)利用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以推知同旁内角∠AEF 、∠CFE 互补,所以易证AB ∥CD ;(2)利用(1)中平行线的性质推知∠BEF+∠EFD=18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得∠EPF=90°,即EG ⊥PF ,故结合已知条件GH ⊥EG ,易证PF ∥GH ; (3)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90902KPG PKG HPK ︒︒∠=-∠=-∠;然后由邻补角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推知1452QPK EPK HPK ︒∠=∠=+∠;最后根据图形中的角与角间的和差关系求得∠HPQ =45°.【详解】(1)AB ∥CD ,理由如下:∵∠1与∠2互补,∴∠1+∠2=180°,又∵∠1=∠AEF ,∠2=∠CFE ,∴∠AEF +∠CFE =180°,∴AB ∥CD ;(2)由(1)知,AB ∥CD ,∴∠BEF +∠EFD =180°.又∵∠BEF 与∠EF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1()902FEP EFP BEF EFD ︒∠+∠=∠+∠= ∴∠EPF =90°,即EG ⊥PF .∵GH ⊥EG ,∴PF ∥GH ;(3)∵∠PHK =∠HPK ,∴∠PKG =2∠HPK .又∵GH ⊥EG ,∴∠KPG =90°﹣∠PKG =90°﹣2∠HPK ,∴∠EPK =180°﹣∠KPG =90°+2∠HPK .∵PQ 平分∠EPK , ∴1452QPK EPK HPK ︒∠=∠=+∠, ∴∠HPQ =∠QPK ﹣∠HPK =45°.答:∠HPQ 的度数为45°.【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过程中,注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运用.29.(1)6-2t ;(2)全等,理由见解析;(3)83;(4)经过24s 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BC 边上相遇【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BP ,由PC=BC-BP ,即可求得;(2)根据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中,点运动轨迹的边长,由∠B=∠C ,利用SAS 判定BPD △和CQP 全等即可;(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得出BP=PC ,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求点P 的运动时间,然后求点Q 的运动速度即得;(4)求出点P 、Q 的路程,根据三角形ABC 的三边长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由题意知,BP=2t ,则PC=BC-BP=6-2t ,故答案为:6-2t ;(2)全等,理由如下:∵p Q V V =,t=1,∴BP=2=CQ ,∵AB=8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4(cm ),又∵PC=BC-BP=6-2=4(cm ),在BPD △和CQP 中 BD PC B C BP CQ =⎧⎪∠=∠⎨⎪=⎩∴BPD △≌CQP (SAS )故答案为:全等.(3)∵p Q V V ≠,∴BP CQ ≠,又∵BPD △≌CPQ ,∠B=∠C ,∴BP=PC=3cm ,CQ=BD=4cm ,∴点,P Q 运动时间322BP t ==(s ), ∴48332Q CQ V t===(cm/s ), 故答案为:83;(4)设经过t 秒时,P 、Q 第一次相遇,∵2/p V cm s =,8/3Q V cm s =, ∴2t+8+8=83t , 解得:t=24此时点Q 走了824643⨯=(cm ),∵ABC 的周长为:8+8+6=22(cm ),∴6422220÷=,∴20-8-8=4(cm ),经过24s 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BC 边上相遇,故答案为:24s ,在 BC 边上相遇.【点睛】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的追及问题,熟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全等的判定依据和动点的运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动点中追及问题的方向.30.(1)BC BD =,理由见解析;(2)BF BP BD +=,证明见解析;(3)BF BP BD +=.【解析】【分析】(1)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12BC AB =,即可得出结论; (2)同(1)的方法得出BC BD =进而得出BCD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利用旋转全等模型易证DCP DBF ∆≅∆,得出CP BF =即可解答;(3)同(2)的方法得出结论.【详解】解:(1)90ACB ∠=︒,30A ∠=︒,60CBA ∴∠=︒,12BC AB =, 点D 是AB 的中点, BC BD ∴=,故答案为:BC BD =;(2)BF BP BD +=,理由:90ACB ∠=︒,30A ∠=︒,60CBA ∴∠=︒,12BC AB =, 点D 是AB 的中点,BC BD ∴=,DBC ∴∆是等边三角形,60CDB ∴∠=︒,DC DB =,线段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 ,60PDF ∴∠=︒,DP DF =,CDB PDB PDF PDB ∴∠-∠=∠-∠,CDP BDF ∴∠=∠,在DCP ∆和DBF ∆中,DC DB CDP BDF DP DF =⎧⎪∠=∠⎨⎪=⎩,DCP DBF ∴∆≅∆,CP BF ∴=,CP BP BC +=,BF BP BC ∴+=,BC BD =,BF BP BD ∴+=;(3)如图③,BF BD BP =+,理由:90ACB ∠=︒,30A ∠=︒,60CBA ∴∠=︒,12BC AB =, 点D 是AB 的中点,BC BD ∴=,DBC ∴∆是等边三角形,60CDB ∴∠=︒,DC DB =,线段DP 绕点D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 ,60PDF ∴∠=︒,DP DF =,CDB PDB PDF PDB ∴∠+∠=∠+∠,CDP BDF ∴∠=∠,在DCP ∆和DBF ∆中,DC DB CDP BDF DP DF =⎧⎪∠=∠⎨⎪=⎩,DCP DBF ∴∆≅∆,CP BF ∴=,CP BC BP =+,BF BC BP ∴=+,BC BD =,BF BD BP ∴=+.【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DCP DBF ∆≅∆,是一道中等难度的中考常考题.。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各点在第二象限的是()A.(3,1) B.(3,-1)C.(-3,1) D.(-3,-1)2.4的平方根是()A.2B.2±C.2 D.2±3.“漏壶”是一种这个古代计时器,在它内部盛一定量的水,不考虑水量变化对压力的影响,水从壶底小孔均匀漏出,壶内壁有刻度.人们根据壶中水面的位置计算时间,用t表示漏水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下列图象适合表示y与x的对应关系的是()A.B.C.D.4.若分式12xx-+的值为0,则x的值为()A.1 B.2-C.1-D.25.如图,AB=AC,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E≌△ACD的是()A.∠B=∠C B.BE=CD C.AD=AE D.BD=CE6.如图,已知△ABC的三条边和三个角,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D.只有乙7.如果0a b -<,且0ab <,那么点(),a b 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8.小明体重为 48.96 kg ,这个数精确到十分位的近似值为( )A .48 kgB .48.9 kgC .49 kgD .49.0 kg9.下列图形中:①线段,②角,③等腰三角形,④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 ,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6,3),现将△OAB 沿OB 翻折至△OA ′B 位置,OA ′交BC 于点P .则点P 的坐标为( )A .(94,3)B .(32,3)C .(125,3)D .(5,32) 二、填空题11.49的平方根为_______ 12.如图,已知函数y =x +b 和y =ax +3的图象交点为P ,则不等式x +b <ax +3的解集为_____.13.将函数y=3x+1的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14.3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5.计算:52x x ⋅=__________.16.根据如图所示的计算程序,小明输入的x 的值为36,则输出的y 的值为__________.17.如图,等边三角形的顶点A (1,1)、B (3,1),规定把等边△ABC “先沿y 轴翻折,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果这样连续经过2020次变换后,等边△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____.18.点()11,12A 与点()11,12B -关于_________对称.(填“x 轴”或“y 轴”)19.将一次函数y =2x 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20.如图,在坐标系中,一次函数21y x =-+与一次函数y x k =+的图像交于点(2,5)A -,则关于x 的不等式21x k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先化简,再求值22333x x x x x ⎛⎫-+÷ ⎪++⎝⎭,其中2x =-22.如图,已知ABC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2A -,()4,3B --,()1,1C --,直线l 经过点()1,0-,并且与y 轴平行,111A B C ∆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1)画出111A B C ∆,并写出点1 A 的坐标 . (2)若点()P m n ,是ABC ∆内一点,点1P 是111 A B C ∆内与点P 对应的点,则点1P 坐标 .23.如图,AC=DC ,BC=EC ,∠ACD=∠BCE .求证:∠A=∠D .24.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ABC ∠为直角,12AB =、16BC =,三角形ACD 为等腰三角形,其中503AD DC ==,且//AB CD ,E 为AC 中点,连接ED 、BE 、BD ,则三角形BDE 的面积为___________.2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C 点坐标为()3,2.(1)填空:点A 的坐标是__________,点B 的坐标是________;(2)将ABC ∆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111A B C ∆; (3)求ABC ∆的面积.四、压轴题26.如图,A 点的坐标为(0,3),B 点的坐标为(﹣3,0),D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且不与B ,O 重合,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线段AE ,使得AE ⊥AD ,且AE =AD ,连接BE 交y 轴于点M .(1)如图,当点D 在线段OB 的延长线上时,①若D 点的坐标为(﹣5,0),求点E 的坐标.②求证:M 为BE 的中点.③探究:若在点D 运动的过程中,OM BD的值是否是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AO ,DO ,AM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说明理由).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m −3,3m +3),点 B (m ,m +4)和 D (0,−5),且点 B 在第二象限.(1)点 B 向 平移 单位,再向下平移 (用含 m 的式子表达)单位可以与点 A 重合; (2)若点 B 向下移动 3 个单位,则移动后的点 B 和点 A 的纵坐标相等,且有点 C (m −2,0). ①则此时点 A 、B 、C 坐标分别为 、 、 .②将线段 AB 沿 y 轴负方向平移 n 个单位,若平移后的线段 AB 与线段 CD 有公共点,求 n 的取值范围. ③当 m <−1 式,连接 AD ,若线段 AD 沿直线 AB 方向平移得到线段 BE ,连接 DE 与直线y=−2 交于点 F ,则点 F 坐标为 .(用含 m 的式子表达)28.如图,已知△ABC 中,AB=AC=10cm ,BC=8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cm/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 (1)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 后,BP= cm ,CQ= cm . (2)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 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4)若点Q 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29.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的坐标(3,2)-,过A 点作AB x ⊥轴,垂足为点B ,过点(2,0)C 作直线l x ⊥轴,点P 从点B 出发在x 轴上沿着轴的正方向运动.(1)当点P 运动到点O 处,过点P 作AP 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D ,证明AP DP =,并求此时点D 的坐标;(2)点Q 是直线l 上的动点,问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P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 ∆全等,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以及此时对应的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如图已知ABC 中,,8B C AB AC ∠=∠==厘米,6BC =厘来,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C的长度;(2)若点,P 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P 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4)若点Q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v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顺时针沿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由第二象限中坐标特点为,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由此即可判断.【详解】A. (3,1)位于第一象限;B. (3,-1)位于第四象限;C. (-3,1)位于第二象限;D. (-3,-1)位于第三象限;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察直角坐标系的各象限坐标特点.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直接作答.【详解】解:4的平方根是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的定义,掌握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3.A解析:A【解析】【分析】由题意知x表示时间,y表示壶底到水面的高度,然后根据x、y的初始位置及函数图象的性质来判断.【详解】由题意知:开始时,壶内盛一定量的水,所以y的初始位置应该大于0,可以排除B选项,由于漏壶漏水的速度不变,所以图中的函数应该是一次函数,可以排除C、D选项,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的读图能力和函数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应用.要能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和图象上的数据分析得出函数的类型和所需要的条件,结合实际意义得到正确的结论.4.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0,分子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根据题意得,1-x=0且x+2≠0,解得x=1且x≠-2,所以x=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5.B【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即可求解.【详解】解:选项A ,∠B =∠C 利用 ASA 即可说明 △ABE ≌△ACD ,说法正确,故此选项错误; 选项B ,BE =CD 不能说明 △ABE ≌△ACD ,说法错误,故此选项正确;选项C,AD =AE 利用 SAS 即可说明 △ABE ≌△ACD ,说法正确,故此选项错误;选项D ,BD =CE 利用 SAS 即可说明 △ABE ≌△ACD ,说法正确,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熟悉掌握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6.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SAS 、 AAS 、ASA 、HL 逐个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甲三角形有两条边及夹角与△ABC 对应相等,根据SAS 可以判断甲三角形与△ABC 全等;乙三角形只有一条边及对角与△ABC 对应相等,不满足全等判定条件,故乙三角形与△ABC 不能判定全等;丙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夹边与△ABC 对应相等,根据ASA 可以判定丙三角形与△ABC 全等; 所以与△ABC 全等的有甲和丙,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并充分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注意对应二字的理解很重要.7.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0a b -<,且0ab <可确定出a 、b 的正负情况,再判断出点(),a b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正负性,然后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详解】解:∵0a b -<,且0ab <,∴a 0,0b <>∴点(),a b 在第二象限【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8.D解析:D【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解:48.96≈49.0(精确到十分位).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精确到哪位,就是对它后边的一位进行四舍五入.9.C解析: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①线段,是轴对称图形;②角,是轴对称图形;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④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理解定义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10.A解析:A【解析】【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证出OP=BP,设OP=BP=x,则PC=6﹣x,再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9+(6﹣x)2=x2,求出x即可.【详解】∵将△OAB沿OB翻折至△OA′B位置,OA′交BC于点P,∴∠A'OB=∠AOB,∵四边形OABC是矩形,∴BC∥OA,∴∠OBC=∠AOB,∴∠OBC=∠A'OB,∴OP=BP,∵点B的坐标为(6,3),∴AB=OC=3,OA=BC=6,设OP=BP=x,则PC=6﹣x,在Rt△OCP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C2+PC2=OP2,∴32+(6﹣x)2=x2,解得:x=154,∴PC=6﹣154=94,∴P(94,3),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折叠和矩形的性质以及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熟练掌握,即可解题.二、填空题11.【解析】【分析】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详解】∵,∴的平方根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方根的定义,熟练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区别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解析:2 3【解析】【分析】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计算即可.【详解】∵224=39⎛⎫±⎪⎝⎭,∴49的平方根是±23,故答案为±2 3 .【点睛】本题考查了方根的定义,熟练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区别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数,正值为算术平方根.12.x<1【解析】【分析】当直线y=x+b的图象在直线y=ax+3的上方时,不等式x+b>ax+3成立;【详解】由于两直线的交点横坐标为:x=1,观察图象可知,当x<1时,x+b<ax+3;解析:x<1【解析】【分析】当直线y=x+b的图象在直线y=ax+3的上方时,不等式x+b>ax+3成立;【详解】由于两直线的交点横坐标为:x=1,观察图象可知,当x<1时,x+b<ax+3;故答案为x<1.考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3.y=3x-1【解析】∵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平移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3x+1﹣2,即y=3x﹣1.故答案为y=3x﹣1.解析:y=3x-1【解析】∵y=3x+1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平移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3x+1﹣2,即y=3x﹣1.故答案为y=3x﹣1.14.【解析】【分析】根据以上信息可得到关于不等式x-3≥0,求解便能得到x的取值范围.【详解】根据题意,得x-3≥0,解得x≥3.故答案为【点睛】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解析:3x ≥【解析】【分析】根据以上信息可得到关于不等式x-3≥0,求解便能得到x 的取值范围.【详解】根据题意,得x-3≥0,解得x≥3.故答案为3x ≥【点睛】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15.【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即可得解.【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析:7x【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即可得解.【详解】52527x x x x +⋅==,故答案为:7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6.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时,代入,求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小明输入的的值为36,∴;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把满足条件的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得到 解析: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36x =时,代入3y =-,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解:∵小明输入的x 的值为36,∴3330y =-=-=; 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把满足条件的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得到对应的代数式的值.17.(2,).【解析】【分析】据轴对称判断出点C 变换后在y 轴的右侧,根据平移的距离求出点C 变换后的纵坐标,最后写出即可.【详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B=3﹣1=2,∴点C 到y 轴的距离为解析:(22019).【解析】【分析】据轴对称判断出点C 变换后在y 轴的右侧,根据平移的距离求出点C 变换后的纵坐标,最后写出即可.【详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3﹣1=2,∴点C到y轴的距离为1+2×1=2,点C到AB,2∴C(2,把等边△ABC先沿y轴翻折,得C’(-2,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C’’( -2故经过一次变换后,横坐标变为相反数,纵坐标减1,故第2020次变换后的三角形在y轴右侧,点C的横坐标为2,+1﹣﹣2019,所以,点C的对应点C'的坐标是(22019).故答案为:(2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读懂题目信息,确定出连续2020次这样的变换得到三角形在y轴右侧是解题的关键.18.轴【解析】【分析】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平行于x轴,两点到y轴的距离均为11,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点A(11解析:y轴【解析】【分析】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平行于x轴,两点到y轴的距离均为11,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点A(11,12)与点B(-11,12)关于y轴对称,故答案为:y轴.【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熟知“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的两点关于y轴对称”是解题的关键. 19.y=2x+1.【解析】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函数y=2x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故答案为y=2x+1.解析:y=2x+1.【解析】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函数y=2x 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故答案为y=2x+1.20.【解析】【分析】根据图像解答即可.【详解】由图像可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解析:2x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解答即可.【详解】由图像可知,关于x 的不等式21x k x +>-+的解集是2x >-.故答案为:2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注意几个关键点(交点、原点等),做到数形结合.函数y 1>y 2时x 的范围是函数y 1的图象在y 2的图象上边时对应的未知数的范围,反之亦然.三、解答题21.29x ,92【解析】【分析】 原式括号内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运算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x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22333x x x x x ⎛⎫-+÷ ⎪++⎝⎭,22(3)(3)333x x x x x x x⎛⎫-++=-⋅ ⎪++⎝⎭ 2933x x x +=⋅+ 29x = 当2x =-时,原式2992x ==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和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1) (1,2) ; (2) ()2,m n --.【解析】【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到各点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画出图形即可直接写出坐标.(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以直接写出1P .【详解】(1)如图所示:直接通过图形得到1A (1,2)(2) 由题意可得:由于()P m n ,与1P 关于x=-1 对称所以()12,P m n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作图的知识,注意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找准各点的对称点是关键. 23.证明见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ACD=∠BCE 得出∠ACB=∠DCE ,结合已知条件利用SAS 判定△ABC 和△DEC 全等,从而得出答案.试题解析:∵∠ACD=∠BCE ∴∠ACB=∠DCE 又∵AC=DC BC=EC ∴△ABC ≌△DEC∴∠A=∠D考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24.563【解析】【分析】过E 点分别作EG ⊥BC ,FH ⊥DC ,垂足分别为G ,H ,分别求出EG 、EH 的长,利用BDE ABC BEC EDC S S S S ∆∆∆∆=--求解即可.【详解】过E 点分别作EG ⊥BC ,FH ⊥DC ,垂足分别为G ,H ,如图所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AB=12,BC=16,∴222AC AB BC =+,即2222121620AC AB BC +=+=, ∵点C 为斜边AC 的中点,∴BE=CE=12AC=120102⨯= ∴CG=1116822BC =⨯=, 在Rt △EGC 中,22221086EC CG --=, ∵AB ∥CD ,∠ABC=90°∴∠DCB=90°∵ EG ⊥BC ,FH ⊥DC ,∴∠EGC=∠DCB=∠EHC=90°∴四边形EGCH 为矩形,∴EH=GC=6,∴BDE ABC BEC EDC S S S S ∆∆∆∆=--=111222BC CD BC EG EH DC -- =150115016166823223⨯⨯-⨯⨯-⨯⨯, =56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5.(1)()41-,,()5,3;(2)画图见解析;(3)72【解析】【分析】(1)利用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写出A 点和B 点坐标;(2)利用点的坐标平移规律写出点1A 、1B 、1C 的坐标,然后描点得到111A B C ∆; (3)用一个矩形的面积分别减去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可得到△ABC 的面积.【详解】解:(1)()41-,;()5,3(2)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3)37S 421222ABC ∆=⨯---=. 【点睛】 此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四、压轴题26.(1)①E (3,﹣2)②见解析;③12OM BD =,理由见解析;(2)OD+OA =2AM 或OA ﹣OD =2AM【解析】【分析】(1)①过点E 作EH ⊥y 轴于H .证明△DOA ≌△AHE (AAS )可得结论.②证明△BOM ≌△EHM (AAS )可得结论.③是定值,证明△BOM ≌△EHM 可得结论.(2)根据点D 在点B 左侧和右侧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即可分别求出结论.【详解】解:(1)①过点E 作EH ⊥y 轴于H .∵A(0,3),B(﹣3,0),D(﹣5,0),∴OA=OB=3,OD=5,∵∠AOD=∠AHE=∠DAE=90°,∴∠DAO+∠EAH=90°,∠EAH+∠AEH=90°,∴∠DAO=∠AEH,∴△DOA≌△AHE(AAS),∴AH=OD=5,EH=OA=3,∴OH=AH﹣OA=2,∴E(3,﹣2).②∵EH⊥y轴,∴∠EHO=∠BOH=90°,∵∠BMO=∠EMH,OB=EH=3,∴△BOM≌△EHM(AAS),∴BM=EM.③结论:OMBD=12.理由:∵△DOA≌△AHE,∴OD=AH,∵OA=OB,∴BD=OH,∵△BOM≌△EHM,∴OM=MH,∴OM=12OH=12BD.(2)结论:OA+OD=2AM或OA﹣OD=2AM.理由:当点D在点B左侧时,∵△BOM≌△EHM,△DOA≌△AHE∴OM=MH,OD=AH∴OH=2OM,OD-OB=AH-OA∴BD=OH∴BD=2OM,∴OD ﹣OA =2(AM ﹣AO ),∴OD+OA =2AM .当点D 在点B 右侧时,过点E 作EH ⊥y 轴于点H∵∠AOD =∠AHE =∠DAE =90°,∴∠DAO+∠EAH =90°,∠EAH+∠AEH =90°,∴∠DAO =∠AEH ,∵AD=AE∴△DOA ≌△AHE (AAS ),∴EH=AO=3=OB ,OD=AH∴∠EHO =∠BOH =90°,∵∠BMO =∠EMH ,OB =EH =3,∴△BOM ≌△EHM (AAS ),∴OM =MH∴OA +OD= OA +AH=OH=OM +MH=2MH=2(AM +AH )=2(AM +OD )整理可得OA ﹣OD =2AM .综上:OA+OD =2AM 或OA ﹣OD =2AM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旋转的性质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旋转的性质和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7.(1)左;3;(1-2m );(2)①(-4,0);(-1,0)(-3,0); ②当平移后的线段 AB 与线段 CD 有公共点时,1913n ≤≤;③ F 9(,2)12m--.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计算方法即可得解(2)①根据B 点向下平移后,点B 和点A 的纵坐标相等得到等量关系,可求出m 的值,从而求出A 、B 、C 三点坐标;②过 C 作 CK 垂直 x 轴交 AB 于 K 点过 B 做 BM 垂直 x 轴于 M 点,设出K 点坐标,作 KH ⊥BM 与 H 点,表示出H 点坐标,然后利用面积关系ABM AKM BKM S S S ∆∆∆=+求出距离;当 B '在线段 CD 上时,BB '交 x 轴于 M 点,过 B '做B 'E ⊥OD ,利用S △COD = S △OB'C + S △OB'D ,求出n 的值,从而求出n 的取值范围;③通过坐标平移法用m 表示出E 点的坐标,利用D 、E 两点坐标表示出直线DE 的函数关系式,令y=﹣2,求出x 的值即可求出F 点坐标.【详解】解:(1)根据平移规律可得:B 向左平移;m -(m -1)=3,所以平移3个单位;m+4-(3m+3)=1-2m ,所以再向下平移(1-2m )个单位;故答案为:左;3;(1-2m )(2)①点 B 向下移动 3 个单位得:B (m ,m+1)∵移动后的点 B 和点 A 的纵坐标相等∴m+1=3m+3∴m=﹣1∴A (-4,0);B (-1,0);C (-3,0);②如图 1,过 C 作 CK 垂直 x 轴交 AB 于 K 点过 B 做 BM 垂直 x 轴于 M 点,设 K 点坐标为(-3,a )M 点坐标为(-1,0)作 KH ⊥BM 与 H 点,H 点坐标为(-1,a )AM=3,BM=3,KC=a,KH=2∵ABM AKM BKM S S S ∆∆∆=+ ∴222AM BM KC AM KH BM ⨯⨯⨯=+ ∴33323222a ⨯⨯⨯=+ 解得:1a =,∴当线段 AB 向下平移 1 个单位时,线段 AB 和 CD 开始有交点,∴ n ≥ 1,当 B'在线段 CD 上时,如图 2BB'交 x 轴于 M 点,过 B'做 B'E⊥OD,B'M=n-3,B'E=1,OD=5,OC=3∵ S△COD = S△OB'C + S△OB'D∴'' 222 CO OD CO B M OD B E ⨯⨯⨯=+∴353(3)51 222n⨯⨯-⨯=+解得:193n=,综上所述,当平移后的线段 AB 与线段 CD 有公共点时,1913n≤≤.③∵A(m−3,3m+3), B(m,m+4) D(0,−5)且AD 沿直线 AB 方向平移得到线段BE,∴E点横坐标为:3E点纵坐标为:﹣5+m+4-(3m+3)=﹣4-2m∴E(3,﹣4-2m),设DE:y=kx+b,把D(0,﹣5),E(3,﹣4-2m)代入y=kx+b∴3k+b=42mb=5⎧⎨⎩﹣-﹣∴1-2mk=3b=-5⎧⎪⎨⎪⎩,∴y=12mx53--,把y=﹣2代入解析式得:﹣2=12mx53--,x=912m-,∴F9(,2) 12m--.【点睛】本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计算及一次函数解析式求法,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平移计算方法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方法的应用.28.(1)BP=3cm,CQ=3cm;(2)全等,理由详见解析;(3)154;(4)经过803s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解析】【分析】(1)速度和时间相乘可得BP、CQ的长;(2)利用SAS可证三角形全等;(3)三角形全等,则可得出BP=PC,CQ=BD,从而求出t的值;(4)第一次相遇,即点Q第一次追上点P,即点Q的运动的路程比点P运动的路程多10+10=20cm的长度.【详解】解:(1)BP=3×1=3㎝,CQ=3×1=3㎝(2)∵t=1s,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BP=CQ=3×1=3cm,∵AB=10cm,点D为AB的中点,∴BD=5cm.又∵PC=BC﹣BP,BC=8cm,∴PC=8﹣3=5cm,∴PC=BD又∵AB=AC,∴∠B=∠C ,在△BPD 和△CQP 中,PC BD B C BP CQ =⎧⎪∠=∠⎨⎪=⎩∴△BPD ≌△CQP(SAS)(3)∵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BP 与CQ 不是对应边,即BP≠CQ∴若△BPD ≌△CPQ ,且∠B=∠C ,则BP=PC=4cm ,CQ=BD=5cm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t=433BP =s , ∴154Q CQ V t ==cm/s ; (4)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4x=3x+2×10, 解得80x=3 ∴经过803s 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解题关键还是全等的证明和利用,将动点问题视为定点问题来分析可简化思考过程.29.(1)证明见解析;(2,3)D ;(2)存在,(0,0)P ,(2,3)Q 或(0,0)P ,(2,3)Q -或(4,0)P ,(2,7)Q 或(4,0)P ,(2,7)Q -或1(,0)2P -,(2,2)Q -或1(,0)2P -,(2,2)Q -.【解析】【分析】(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 证得△ABP ≌△PCD ,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得AP =DP ,DC =PB =3,易得点D 的坐标;(2)设P (a ,0),Q (2,b ).需要分类讨论:①AB =PC ,BP =CQ ;②AB =CQ ,BP =PC .结合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a 、b 的值,得解.【详解】(1)AP PD ⊥90APB DPC ∴∠+∠=AB x ⊥轴90A APB ∴∠+∠=A DPC ∴∠=∠在ABP ∆和PCD ∆中A DPC AB PCABP PCD ∠=∠⎧⎪=⎨⎪∠=∠⎩()ABP PCD ASA ∴∆≅∆AP DP ∴=,3DC PB ==(2,3)D ∴(2)设(,0)P a ,(2,)Q b①AB PC =,BP CQ =223a a b ⎧-=⎪⎨+=⎪⎩,解得03a b =⎧⎨=±⎩或47a b =⎧⎨=±⎩ (0,0)P ∴,(2,3)Q 或(0,0)P ,(2,3)Q -或(4,0)P ,(2,7)Q 或(4,0)P ,(2,7)Q - ②AB CQ =,BP PC =,322a a b +=-⎧⎨=⎩,解得122a b ⎧=⎪⎨⎪=±⎩ 1(,0)2P ∴-,(2,2)Q -或1(,0)2P -,(2,2)Q - 综上:(0,0)P ,(2,3)Q 或(0,0)P ,(2,3)Q -或(4,0)P ,(2,7)Q 或(4,0)P ,(2,7)Q -或1(,0)2P -,(2,2)Q -或1(,0)2P -,(2,2)Q - 【点睛】 考查了三角形综合题.涉及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一元一次绝对值方程组的解法等知识点.解答(2)题时,由于没有指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所以需要分类讨论,以防漏解.30.(1)6-2t ;(2)全等,理由见解析;(3)83;(4)经过24s 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BC 边上相遇【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BP ,由PC=BC-BP ,即可求得;(2)根据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中,点运动轨迹的边长,由∠B=∠C ,利用SAS 判定BPD △和CQP 全等即可;(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得出BP=PC ,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求点P 的运动时间,然后求点Q 的运动速度即得;(4)求出点P 、Q 的路程,根据三角形ABC 的三边长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由题意知,BP=2t ,则PC=BC-BP=6-2t ,故答案为:6-2t ;(2)全等,理由如下:∵p Q V V =,t=1,∴BP=2=CQ ,∵AB=8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4(cm ),又∵PC=BC-BP=6-2=4(cm ),在BPD △和CQP 中BD PC B C BP CQ =⎧⎪∠=∠⎨⎪=⎩∴BPD △≌CQP (SAS )故答案为:全等.(3)∵p Q V V ≠,∴BP CQ ≠,又∵BPD △≌CPQ ,∠B=∠C ,∴BP=PC=3cm ,CQ=BD=4cm ,∴点,P Q 运动时间322BP t ==(s ), ∴48332Q CQ V t===(cm/s ), 故答案为:83;(4)设经过t 秒时,P 、Q 第一次相遇,∵2/p V cm s =,8/3Q V cm s =, ∴2t+8+8=83t ,解得:t=24此时点Q 走了824643⨯=(cm ),∵ABC 的周长为:8+8+6=22(cm ),∴6422220÷=,∴20-8-8=4(cm),经过24s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BC边上相遇,故答案为:24s,在 BC边上相遇.【点睛】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的追及问题,熟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全等的判定依据和动点的运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动点中追及问题的方向.。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卷八年级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5分)诗歌是文学殿堂里cuǐcàn的明珠。

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弦。

她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犹如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__A__她犹如和煦的阳光,温暖读者的心房。

徜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__B__(潜移默化/耳熟能详)中得到xūn táo,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shēn suì。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在横线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的名称..。

(1分)A处的标点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横线B 处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1分)4、仿写一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

(4分)我们与大自然是如此亲近,它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李白在“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中抚慰了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觅得了闲适。

5、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4)李清照的《渔家傲》描写海天相接壮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体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南通市八年级上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7的平方根是( ) A .±7B .7C .-7D .±7 2.某种鲸的体重约为,关于这个近似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精确到百分位B .精确到0.01C .精确到千分位D .精确到千位3.下列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23B .3C .9D .124.在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与12y x k =-的图像大数是( ) A . B .C .D .5.若分式242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A .-2B .0C .2D .±26. 4的平方根是( ) A .2B .±2C .16D .±167.下列四组数,可作为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是A .456cm cm cm 、、B .123cm cm cm 、、C .234cm cm cm 、、D .123cm cm cm 、、8.一辆货车从甲地匀速驶往乙地用了2.7h ,到达后用了0.5h 卸货,随即匀速返回,已知货车返回的速度是它从甲地驶往乙地速度的1.5倍,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 (km )关于时间x (h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a 等于( )A .4.7B .5.0C .5.4D .5.89.一组不为零的数a ,b ,c ,d ,满足a cb d=,则以下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 c =b d B .a b b +=c dd+ C .9a b -=9c d- D .99a b a b-+=99c dc d -+ 10.下列四个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案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11.某种型号汽车每行驶100km 耗油10L ,其油箱容量为40L .为了有效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厂家建议每次加油时邮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18,按此建议,一辆加满油的该型号汽车最多行驶的路程是_____km . 12.在311,2π,122-,0,0.454454445…,319中,无理数有______个.13.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 -m +b >0的解集是____.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3, 2P -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 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点坐标为_________.15.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度数为40°,则底角为_____________.16.若正实数,m n 满足等式222(1)(1)(1)m n m n +-=-+-,则m n ⋅=__________.17.如图①,四边形ABCD 中,//,90BC AD A ∠=︒,点P 从A 点出发,沿折线AB BC CD →→运动,到点D 时停止,已知PAD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________.18.小明体重约为62.36千克,如果精确到0.1千克,其结果为____千克. 19.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2cm ,则它的周长为_____.20.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折叠,使得点A 、点C 都与点B 重合,折痕分别为DE 、FG ,此时测得∠EBG =36°,则∠ABC =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矩形ABCD 中,AB =12,BC =8,过对角线BD 中点O 的直线分别交AB ,CD 边于点E ,F .(1)求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2)当四边形BEDF 是菱形时,求EF 的长.22.春节前小明花1200元从市场购进批发价分别为每箱30元与50元的A 、B 两种水果进行销售,分别以每箱35元与60元的价格出售,设购进A 水果x 箱,B 水果y 箱.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2)若要求购进A 水果的数量不少于B 水果的数量,则应该如何分配购进A 、B 水果的数量并全部售出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此时最大利润是多少?23.如图,已知ABC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2A -,() 4,3B --,()1,1C --,直线l 经过点()1,0-,并且与y 轴平行,111A B C ∆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1)画出111A B C ∆,并写出点1 A 的坐标 . (2)若点()P m n ,是ABC ∆内一点,点1P 是111 A B C ∆内与点P 对应的点,则点1P 坐标 .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6,0A ,()6,4B ,D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A B D →→→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13t <<).(1)点D 的坐标是______;(2)当点P 在AB 上运动时,点P 的坐标是______(用t 表示);(3)求POD 的面积S 与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对应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25.解方程:32322x x x -=+- 四、压轴题2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O 是矩形,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上,4AB =,3BC =.(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2)作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交y 轴于点D ,求直线CD 的解析式.并结合(1)的结论猜想并直接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3)若点P 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试探究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A PB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27.如图已知ABC 中,,8B C AB AC ∠=∠==厘米,6BC =厘来,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C 的长度;(2)若点,P Q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P Q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4)若点Q 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v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顺时针沿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2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2,0)A ,(0,42)B ,C 为AB 的中点,P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D 是线段OA 上一点,且PO PD =,DE AB ⊥于E .(1)求OAB ∠的度数;(2)当点P 运动时,PE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PE 的值. (3)若45OPD ∠=︒,求点D 的坐标.29.如图,以ABC 的边AB 和AC ,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 △和ACF ,连接EF ,AD 是ABC 的高,延长DA 交EF 于点G ,过点F 作DG 的垂线交DG 于点H .(1)求证:FHA ADC ≌△△; (2)求证:点G 是EF 的中点.30.在等腰Rt △ABC 中,AB =AC ,∠BAC =90°(1)如图1,D ,E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上两动点,且∠DAE =45°,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 ①求证:△AED ≌△AFD ;②当BE =3,CE =7时,求DE 的长;(2)如图2,点D 是等腰Rt △ABC 斜边BC 所在直线上的一动点,连接AD ,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ADE ,当BD =3,BC =9时,求DE 的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乘方运算,可得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详解】)2=7,∴7.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利用了乘方运算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2.D解析:D 【解析】 【分析】先写出其原数,看看近似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什么数位上,那么它就是精确到了哪个数位. 【详解】解:1.36×105kg =136000kg 的最后一位的6表示6千,即精确到千位.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精确度是解题关键.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应当看末位数字实际在哪一位,即可得出答案.3.B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A 3,故此选项错误;BC ,故此选项错误;D = 故选B .考点:最简二次根式.4.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四个选项图像可以判断y kx = 过原点且k <0,12y x k =- ,-k >0 即可判断. 【详解】解:A .y kx = 与12y x k =-图像增减相反,得到k <0,所以12y x k =- 与y 轴交点大于0 故错误; B .y kx = 与12y x k =-图像增减相反,得到k <0,所以12y x k =- 与y 轴交点大于0 故正确; C .y kx = 与12y x k =-图像增减相反,12y x k =-为递增一次函数且不过原点,故错误; D .y kx =过原点,而图中两条直线都不过原点,故错误. 故选 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熟记k >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 <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常数项为0,函数过原点.5.C解析:C 【解析】由题意可知:24020x x =⎧-⎨+≠⎩, 解得:x=2, 故选C. 6.B解析:B 【解析】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求解即可,正数a 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详解】 ∵(±2)2=4,∴4的平方根是±2,即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意义,如果个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叫做a 的平方根.7.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A 、∵52+42≠62,∴此组数据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 、12+22≠32,∴此组数据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 、∵22+32≠42,∴此组数据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 、∵12+)2=)2,∴此组数据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8.B解析:B 【解析】 【分析】先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题意可得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和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再由货车返回的速度是它从甲地驶往乙地的速度的1.5倍,列出方程组求得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t ,进而求得a 的值. 【详解】解:设甲乙两地的路程为s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v ,从乙地到甲地的时间为t , 则 2.71.5v svt s =⎧⎨=⎩解得,t =1.8∴a =3.2+1.8=5(小时),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应用、方程组的应用,根据一次函数图像以及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C解析:C 【解析】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对所给选项进行整理,找到不一定正确的选项即可. 【详解】 解:一组不为零的数a ,b ,c ,d ,满足a cb d=, ∴a b c d =,11a c b d +=+,即a b c d b d++=,故A 、B 一定成立; 设a ck b d==, ∴a bk =,c dk =,∴999999a b kb b ka b kb b k---==+++,999999c d kd d kc d kd d k---==+++,∴9999a b c da b c d--=++,故D一定成立;若99a cb d--=则99a cb b d d-=-,则需99b d=,∵b、d不一定相等,故不能得出99a cb d--=,故D不一定成立.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性质;根据比例的性质灵活变形是解题关键.10.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此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此图案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二、填空题11.【解析】【分析】设行驶xkm,由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设该型号汽车行驶的路程是xkm,∵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x+40≥40×,解解析:【解析】【分析】设行驶xkm,由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18,列出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设该型号汽车行驶的路程是xkm,∵油箱内剩余油量不低于油箱容量的18,∴﹣10100x+40≥40×18,解得:x≤350,答:该辆汽车最多行驶的路程是350km,故答案为:3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找出不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2.3【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可知,,0.454454445…,为无理数,共3个.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无解析:3【解析】【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解: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可知,2 ,0.4544544453个.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13.【解析】【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点(,m)可知,由图像可知,当时,,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有图像可知,一次函数y=kx+b经过点(,m),则当时,,由图像可知,解析:3x <-【解析】【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3-,m )可知,由图像可知,当x 3<-时,kx b m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有图像可知,一次函数y=kx+b 经过点(3-,m ),则当x 3=-时,kx b m +=,由图像可知,当x 3<-时,kx b m +>,∴0kx m b -+>的解集是:3x <-;故答案为:3x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利用数形结合求出不等式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1,0)【解析】【分析】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即可得到.【详解】解:点先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再向下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点坐标为(-3+2,2-2),即(解析:(-1,0)【解析】【分析】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即可得到.【详解】解:点()3, 2P -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 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到的点坐标为(-3+2,2-2),即(-1,0)故答案为:(-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平移:向右平移a 个单位,坐标P (x ,y )得到P '(x+a ,y);向左平移a 个单位,坐标P (x ,y )得到P '(x-a ,y);向上平移a 个单位,坐标P (x ,y )得到P '(x ,y+a);向下平移a 个单位,坐标P (x ,y )得到P '(x ,y-a). 15.40°或70°【解析】解: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的度数=(180°-40°)÷2=70°;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其底角为40°,故它的底角的度数是70°或40°.故解析:40°或70°【解析】解: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的度数=(180°-40°)÷2=70°; 当40°的角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其底角为40°,故它的底角的度数是70°或40°. 故答案为:40°或7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由于不明确40°的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还是顶角,所以要采用分类讨论的思想.16.【解析】【分析】根据整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式两边的式子进行化简,从而求得的值.【详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乘法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及整式的 解析:12【解析】【分析】根据整式的完全平方公式将等式两边的式子进行化简,从而求得m n ⋅的值.【详解】∵2222(1)()2()12221m n m n m n m mn n m n +-=+-++=++--+ 2222(1)(1)2121m n m m n n -+-=-++-+∴222222212121m mn n m n m m n n ++--+=-++-+∴21mn = ∴12mn =,故答案为:1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乘法公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及整式的化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11【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BC和三角形ADB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 的长,作辅助线CE⊥AD,从而可得CD的长,进而求得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解析:11【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BC和三角形ADB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的长,作辅助线CE⊥AD,从而可得CD的长,进而求得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详解】解:作CE⊥AD于点E,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点P从A到B运动的路程是3,当点P与点B重合时,△PAD的面积是212,由B到C运动的路程为3,∴321 222 AD AB AD⨯⨯==解得,AD=7,又∵BC//AD,∠A=90°,CE⊥AD,∴∠B=90°,∠CEA=90°,∴四边形ABCE是矩形,∴AE=BC=3,∴DE=AD-AE=7-3=4,∴2222345,CD CE DE=+=+=∴点P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 AB+BC+CD=3+3+5=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从函数图象中找到准确的信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18.4.【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62.36千克精确到0.1千克为62.4千克.故答案为:62.4.【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解析:4.【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62.36千克精确到0.1千克为62.4千克.故答案为:62.4.【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等说法.19.12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2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①5cm为腰,2解析:12cm.【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2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解:①5cm为腰,2cm为底,此时周长为12cm;②5cm为底,2cm为腰,则两边和小于第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故舍去.所以其周长是12cm.故答案为12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解题的关键熟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20.【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BE=∠A,∠CBG=∠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C=180°﹣∠ABC,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把一张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A、点解析:【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ABE=∠A,∠CBG=∠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C =180°﹣∠ABC,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把一张三角形纸片折叠,使点A、点C都与点B重合,∴∠ABE=∠A,∠CBG=∠C,∵∠A+∠C=180°﹣∠ABC,∵∠ABC=∠ABE+∠CBG+∠EBG,∴∠ABC=∠A+∠C+36°=180°﹣∠ABC+36°,∴∠ABC=108°,故答案为:10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图形折叠的性质,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列出关于∠ABC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ABCD的性质,判定△BOE≌△DOF(ASA),得出四边形BEDF 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进而得出结论;(2)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DE,由勾股定理求出BD,得出OD,再由勾股定理求出EO,即可得出EF的长.【详解】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O是BD的中点,∴∠A=90°,AD=BC=4,AB∥DC,OB=OD,∴∠OBE=∠ODF ,在△BOE 和△DOF 中,,,,OBE ODF OB OD BOE DOF ∠∠⎧⎪⎨⎪∠∠⎩=== ∴△BOE ≌△DOF (ASA ),∴EO=FO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BEDF 为菱形,∴BE=DE DB ⊥EF ,又∵AB=12,BC=8,设BE=DE=x ,则AE=12-x ,在Rt △ADE 中,82+(12-x )2=x 2,∴x =263. 又BD= ∴DO =12BD =∴OE3. ∴EF=2OE=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的关键.22.(1)3245y =-+;(2)应购进A 水果15箱、B 水果15箱能够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225元【解析】【分析】(1)根据A 水果总价+B 水果总价=1200列出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对方程进行整理变形即可得出结论;(2)设利润为W 元,找出利润W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由购进A 水果的数量不得少于B 水果的数量找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出x 的取值范围,再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最值问题.【详解】(1)∵30501200x y∴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为:3245y =-+. (2)设获得的利润为w 元,根据题意得510w x y , ∴240w x =-+∵A 水果的数量不得少于B 水果的数量,∴x y ≥,解得15x ≥.∵10-<,∴w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15x =时,w 最大225=,此时120315155y -⨯==. 即应购进A 水果15箱、B 水果15箱能够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225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或得出函数关系式或由不等关系得出不等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1) (1,2) ; (2) ()2,m n --.【解析】【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到各点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即可,画出图形即可直接写出坐标.(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以直接写出1P .【详解】(1)如图所示:直接通过图形得到1A (1,2)(2) 由题意可得:由于()P m n ,与1P 关于x=-1 对称所以()12,P m n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作图的知识,注意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找准各点的对称点是关键.24.(1)(3,4);(2)(6,t -6)(3)()()()20632161022621013t t S t t t t ⎧<≤⎪⎪=-+<≤⎨⎪-<<⎪⎩【解析】【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性质和A 、B 的坐标,即可求出OA=BC=6,OC=AB=4,再根据中点的定义即可求出点D 的坐标;(2)画出图形,易知:点P 的横坐标为6,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求出点P 的运动路程,从而求出AP 的长,即可得出点P 的坐标;(3)分别求出点P 到达A 、B 、D 三点所需时间,然后根据点P 运动到OA 、AB 、BD 分类讨论,并写出t 对应的取值范围,然后画出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各种情况下S 与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详解】解:(1)∵长方形OABC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6,0A ,()6,4B ,∴OA=BC=6,OC=AB=4,BA ⊥x 轴,BC ⊥y 轴∵D 是BC 的中点,∴CD=BD=12BC=3 ∴点D 的坐标为(3,4)故答案为:(3,4);(2)当点P 在AB 上运动时,如下图所示易知:点P 的横坐标为6,∵动点P 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时间为t∴点P 运动的路程OA +AP=t∴AP=t -6∴点P 的坐标为(6,t -6)故答案为:(6,t -6);(3)根据点P 的速度可知:点P 到达A 点所需时间为OA ÷1=6s点P 到达B 点所需时间为(OA+AB )÷1=10s点P 到达D 点所需时间为(OA+AB+BD )÷1=13s①当点P 在OA 上运动时,此时06t <≤,过点D 作DE ⊥x 轴于E∴DE=4 ∵动点P 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 ∴OP=t∴122S OP DE t =•=; ②当点P 在AB 上运动时,此时610t <≤,由(2)知AP=t -6∴BP=AB -AP=10-t∴OCD OAP BDP OABC S S S S S =---△△△长方形=111222OA AB OC CD OA AP BD BP •-•-•-• =()()111644366310222t t ⨯-⨯⨯-⨯⨯--⨯⨯- =3212t -+; ③当点P 在BD 上运动时,此时1013t <<,∵动点P 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时间为t ∴点P 运动的路程OA +AB +BP=t∴BP=t -OA -AB=t -10∴DP=BD -BP=13-t12S OC DP =• =()14132t ⨯- =262t - 综上所述:()()()20632161022621013t t S t t t t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长方形中的动点问题,掌握行程问题公式:路程=速度×时间、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5.x=1【解析】试题分析:按照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求解即可.试题解析:去分母得,3x(x-2)-2(x+2)=3(x+2)(x-2)去括号得,3x 2-6x-2x-4=3x 2-1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8x=-8∴x=1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根,考点:解分式方程.四、压轴题26.(1)y =34-x +3;(2)y =34x -3,y =-kx -b ;(3)存在,4,(8,3) 【解析】【分析】(1)利用4AB =,3BC =,找出A 、C 两点的坐标,设直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C 的解析式;(2)由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为CD 可知点D 的坐标,设直线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CD 的解析式,对比AC 的解析式进而写出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3)先判断||PA PB -存在最大值,在P 、A 、B 三点不共线时,P 点在运动过程中,与A 、B 两点组成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出结论在P 、A 、B 三点共线时,此时||PA PB -最大,y p = y A =3,求出P 点的纵坐标,最后根据点P 在直线CD 上,将P 点的纵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横坐标,从而求出P 点坐标.【详解】解:(1)在矩形ABCD 中,OC =AB =4,OA =BC =3,故A (0,3),C (4,0),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k 、b 为常数),点A 、C 在直线AC 上,把A 、C 两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可得:340b k b =⎧⎨+=⎩解得:343k b ⎧=-⎪⎨⎪=⎩, 所以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34-x +3. (2)由直线AC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为CD 可知:点D 的坐标为:(0,-3),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mx +n (m ≠0,m 、n 为常数),点C 、D 在直线CD 上,把C 、D 两点的坐标带入解析式可得:-340n m n =⎧⎨+=⎩解得:343m n ⎧=⎪⎨⎪=-⎩, 所以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4x -3, 故猜想直线y kx b =+关于x 轴的对称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3)点P 在运动过程中,||PA PB -存在最大值,由题意可知:如图,延长AB 与直线CD 交点即为点P ,此时||PA PB -最大,其他位置均有||PA PB -<AB (P 点在运动过程中,与A 、B 两点组成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此时,||PA PB -= AB =4,y p = y A =3,点P 在直线CD 上,将P 点的纵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可得:34x -3=3, x =8,故P 点坐标为(8,3),||PA PB -的最大值为x p -x B =8-4=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及类比推理能力,掌握任意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27.(1)6-2t ;(2)全等,理由见解析;(3)83;(4)经过24s 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BC 边上相遇【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BP ,由PC=BC-BP ,即可求得;(2)根据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中,点运动轨迹的边长,由∠B=∠C ,利用SAS 判定BPD △和CQP 全等即可;(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得出BP=PC ,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求点P 的运动时间,然后求点Q 的运动速度即得;(4)求出点P 、Q 的路程,根据三角形ABC 的三边长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由题意知,BP=2t ,则PC=BC-BP=6-2t ,故答案为:6-2t ;(2)全等,理由如下:∵p Q V V =,t=1,∴BP=2=CQ ,∵AB=8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4(cm ),又∵PC=BC-BP=6-2=4(cm ),在BPD △和CQP 中 BD PC B C BP CQ =⎧⎪∠=∠⎨⎪=⎩∴BPD △≌CQP (SAS )故答案为:全等.(3)∵p Q V V ≠,∴BP CQ ≠,又∵BPD △≌CPQ ,∠B=∠C ,∴BP=PC=3cm ,CQ=BD=4cm ,∴点,P Q 运动时间322BP t ==(s ), ∴48332Q CQ V t===(cm/s ), 故答案为:83;(4)设经过t 秒时,P 、Q 第一次相遇,∵2/p V cm s =,8/3Q V cm s =, ∴2t+8+8=83t ,解得:t=24此时点Q 走了824643⨯=(cm ),∵ABC 的周长为:8+8+6=22(cm ),∴6422220÷=,∴20-8-8=4(cm ),经过24s 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BC 边上相遇,故答案为:24s ,在 BC 边上相遇.【点睛】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的追及问题,熟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全等的判定依据和动点的运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动点中追及问题的方向.28.(1)45°;(2)PE 的值不变,PE=4,理由见详解;(3)D(8-,0).【解析】【分析】(1)根据A ,(0,B ,得△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OAB 的度数;(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C=∠BOC=45°,OC ⊥AB ,再证明△POC ≌△DP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C=PE ,即可得到答案;(3)证明△POB ≌△DPA ,得到PA=OB=,DA=PB ,进而得OD 的值,即可求出点D 的坐标.【详解】(1)A ,(0,B ,∴OA=OB=∵∠AOB=90°,∴△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B=45°;(2)PE 的值不变,理由如下:∵△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 为AB 的中点,∴∠AOC=∠BOC=45°,OC ⊥AB ,∵PO=PD ,∴∠POD=∠PDO ,∵D 是线段OA 上一点,∴点P 在线段BC 上,∵∠POD=45°+∠POC ,∠PDO=45°+∠DPE ,∴∠POC=∠DPE ,在△POC 和△DPE 中,90POC DPE OCP PED PO PD ∠=∠⎧⎪∠=∠=︒⎨⎪=⎩,∴△POC ≅△DPE(AAS),∴OC=PE ,∵OC=12AB=12××=4, ∴PE=4;(3)∵OP=PD , ∴∠POD=∠PDO=(180°−45°)÷2=67.5°,∴∠APD=∠PDO−∠A=22.5°,∠BOP=90°−∠POD=22.5°,∴∠APD=∠BOP ,在△POB 和△DPA 中,OBP PAD BOP APD OP PD ∠=∠⎧⎪∠=∠⎨⎪=⎩∴△POB ≌△DPA(AAS),∴PA=OB=DA=PB ,∴DA=PB=-,∴OD=OA−DA=8-,∴点D 的坐标为(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图形与坐标,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9.(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一对直角相等,且AF AC =,利用AAS 得到AFH CAD ∆≅∆;(2)由(1)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FH AD =,再EK AD ⊥,交DG 延长线于点K ,同理可得到AD EK =,等量代换得到FK EH =,再由一对直角相等且对顶角相等,利用AAS 得到FHG EKG ≅△△,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详解】证明:(1)∵FH AG⊥,90AEH EAH∴∠+∠=︒,90FAC∠=︒,90FAH CAD∴∠+∠=︒,AFH CAD∴∠=∠,在AFH∆和CAD∆中,90AHF ADCAFH CADAF AC∠=∠=︒⎧⎪∠=∠⎨⎪=⎩,()AFH CAD AAS∴∆≅∆,(2)由(1)得AFH CAD∆≅∆,FH AD∴=,作FK AG⊥,交AG延长线于点K,如图;同理得到AEK ABD∆≅∆,EK AD∴=,FH EK∴=,在EKG∆和FHG∆中,90EKG FHGEGK FGHEK FH∠=∠=︒⎧⎪∠=∠⎨⎪=⎩,()EKG FHG AAS∴∆≅∆,EG FG∴=.即点G是EF的中点.【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K字形全等进行证明是解本题的关键.30.(1)①见解析;②DE=297;(2)DE的值为517【解析】【分析】(1)①先证明∠DAE=∠DAF,结合DA=DA,AE=AF,即可证明;②如图1中,设DE=x,则CD=7﹣x.在Rt△DCF中,由DF2=CD2+CF2,CF=BE=3,可得x2=(7﹣x)2+32,解方程即可;(2)分两种情形:①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2中,连接BE.由△EAD≌△ADC,推出∠ABE=∠C=∠ABC=45°,EB=CD=5,推出∠EBD=90°,推出DE2=BE2+BD2=62+32=45,即可解决问题;②当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中,同法可得DE2=153.【详解】(1)①如图1中,∵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BAE≌△CAF,∴AE=AF,∠BAE=∠CAF,∵∠BAC=90°,∠EAD=45°,∴∠CAD+∠BAE=∠CAD+∠CAF=45°,∴∠DAE=∠DAF,∵DA=DA,AE=AF,∴△AED≌△AFD(SAS);②如图1中,设DE=x,则CD=7﹣x.∵AB=AC,∠BAC=90°,∴∠B=∠ACB=45°,∵∠ABE=∠ACF=45°,∴∠DCF=90°,∵△AED≌△AFD(SAS),∴DE=DF=x,∵在Rt△DCF中, DF2=CD2+CF2,CF=BE=3,∴x2=(7﹣x)2+32,∴x=297,∴DE=297;(2)∵BD=3,BC=9,∴分两种情况如下:①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2中,连接BE.∵∠BAC=∠EAD=90°,∴∠EAB=∠DAC,∵AE=AD,AB=AC,∴△EAB≌△DAC(SAS),∴∠ABE=∠C=∠ABC=45°,EB=CD=9-3=6,∴∠EBD=90°,∴DE2=BE2+BD2=62+32=45,∴DE=。

通州区金北学校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月考试卷

通州区金北学校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二章月考试卷

金北学校八年级物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张峰审核:曹锦玉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2.()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随着音叉的不断振动,能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B.利用B超成像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利用声纳测海深是因为超声波方向性好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不一定立即消失D.我们能听见小溪的潺潺流水声,是因为溪水可以作为传声介质3.()对声音的有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B.次声波频率太高,所以人耳听不见。

C.在同种介质同一温度下,超声波要比一般的声音传播速度快。

D.铁路上的巡道员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能更早发现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4.()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能够使声音A.音调变高 B.响度变大 C.音色变好 D.传播速度变大5.()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C.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7.()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温度为48℃的海波的状态是A.一定是液态 B.一定是固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以上三种状态都可能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涂抹酒精的皮肤会觉得凉,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了热量C.水结冰时的温度是零摄氏度,冰熔化时的温度高于零摄氏度D.沸腾是只在液体内部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并且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9.()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有风的冬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到冷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10.()为研究影响蔬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11.()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B.三人体温都是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12.()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冰的温度上升,水的温度不变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C.冰、水的温度都不变D.冰、水的温度都上升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汽”是一种汽化现象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D.电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14A.在-265℃时,氢是固态B.可用铝锅炼锡C.在很冷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D.1080℃的铜一定是固态15.()下雪后,护路工人为了便于清除积雪,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这是由于撒盐后A.使积雪的温度上升到0℃而熔化 B.提高了冰的熔点C.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D.积雪会吸收盐放出的热量而熔化16.()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吸热或放热现象.将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都没结冰D.都已结冰17.()某同学用酒精灯给一杯水加热,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图象,最符合实际的图象是18.()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9.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1.如图,一只蚂蚁从点A 沿数轴向右直爬行2个单位到达点B ,点A 表示-2,设点B 所表示的数为m ,则1m -+(m+6)的值为 ( )A .3B .5C .7D .9 2.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 .()a x y ax ay -=-B .()()311x x x x x -=+-C .()()21343x x x x ++=++D .()22121x x x x ++=++ 3.已知:△ABC ≌△DCB ,若BC=10cm ,AB=6cm ,AC=7cm ,则CD 为( )A .10cmB .7cmC .6cmD .6cm 或7cm4.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1S 、2S 、3S ,若12316S S S ++=,则1S 的值为( )A .7B .8C .9D .105.下列各式中,属于分式的是( )A .x ﹣1B .2mC .3bD .34(x+y ) 6.已知一次函数y=kx+b ,函数值y 随自变置x 的增大而减小,且kb <0,则函数y=kx+b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7.下列各点中,在第四象限且到x 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的点是( )A .(﹣2,﹣3)B .(2,﹣3)C .(﹣4,3)D .(3,﹣4) 8.点P(2,-3)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9.如图,若BD 为等边△ABC 的一条中线,延长BC 至点E ,使CE =CD =1,连接DE ,则DE 的长为( )A .3B .3C .5D .510.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函数值y 随着x 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的棋盘放置在某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棋子A 的坐标为(﹣2,﹣3),棋子B 的坐标为(1,﹣2),那么棋子C 的坐标是_____.12.如图,点O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ABC 内任意一点,且OD AC ⊥,OE AB ⊥,OF BC ⊥,则OD OE OF ++=__________.13.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 -m +b >0的解集是____.14.如图①的长方形ABCD 中, E 在AD 上,沿BE 将A 点往右折成如图②所示,再作AF ⊥CD 于点F ,如图③所示,若AB =2,BC =3,∠BEA =60°,则图③中AF 的长度为_______.15.已知关于x 的方程211x m x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16.计算:52x x ⋅=__________.17.已知点(,)P m n 在一次函数31y x =-的图像上,则2296m mn n -+=___________.18.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__________.1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则它的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20.如图,等腰△ABC 中,AB=AC ,∠DBC=15°,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点D ,则∠A 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21.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图像后,张明、李丽和王林三位同学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对一次函数()210y kx k k =-+≠进行了探究学习,请根据他们的对话解答问题.(1)张明:当1k =-时,我能求出直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李丽:当2k =时,我能求出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2)王林:根据你们的探究,我发现无论k 取何值,直线总是经过一个固定的点,请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3)赵老师:我来考考你们,如果点P 的坐标为()1,0一,该点到直线()210y kx k k =-+≠的距离存在最大值吗?若存在,试求出该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23(3)812--+-23.数学概念:百度百科上这样定义绝对值函数:y =│x │=,(0),(0)x x x x ≥⎧⎨-<⎩并给出了函数的图像(如图).方法迁移借鉴研究正比例函数y =kx 与一次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且k ≠0)之间关系的经验,我们来研究函数y =│x +a │(a 是常数)的图像与性质.“从‘1’开始”我们尝试从特殊到一般,先研究当a =1时的函数y =│x +1│.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该函数表达式,直接写出y 的取值范围;(2)通过列表、描点、画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像.“从‘1’到一切”(3)继续研究当a 的值为-2,-12,2,3,…时函数y =│x +a │的图像与性质, 尝试总结:①函数y =│x +a │(a ≠0)的图像怎样由函数y =│x │的图像平移得到?②写出函数y =│x +a │的一条性质.知识应用(4)已知A (x 1,y 1),B (x 2,y 2)是函数y =│x +a │的图像上的任意两点,且满足x 1<x 2≤-1时, y 1>y 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24.一架梯子AB 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B 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4米吗?为什么?25.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BC ADC ∠=∠=︒,点E 是AC 的中点.(1)求证:BED ∆是等腰三角形:(2)当BCD ∠= ° 时,BED ∆是等边三角形.四、压轴题26.如图1所示,直线:5L 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1)当OA OB =时,求点A 坐标及直线L 的解析式.(2)在(1)的条件下,如图2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若17AM =,求BN 的长. (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 ∆,连接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3.问:当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34x+m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B 、A .其中B 点坐标为(12,0),直线y =38x 与直线AB 相交于点C .(1)求点A的坐标.(2)求△BOC的面积.(3)点D为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作y轴的平行线DE,DE与直线OC交于点E (点D与点E不重合).设点D的横坐标为t,线段DE长度为d.①求d与t的函数解析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当动点D在线段AC上运动时,以DE为边在DE的左侧作正方形DEPQ,若以点H(12,t)、G(1,t)为端点的线段与正方形DEPQ的边只有一个交点时,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28.如图,已知△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 cm,CQ= cm.(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4)若点Q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29.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米的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1)如图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请证明?(2)如果将原题中的“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蜗牛爬行过程中∠CQE的大小保持不变,请利用图2说明:∠CQE =60°; (3)如果将原题中“由C 向A 爬行”改为“沿着BC 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 交AC 于F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则爬行过程中,证明:DF =EF30.在ABC 中,AB AC =,D 是直线AB 上一点,E 在直线BC 上,且DE DC =. (1)如图1,当D 在AB 上,E 在CB 延长线上时,求证:EDB ACD ∠=∠;(2)如图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D 是BA 的延长线上一点,E 在BC 上时,作//EF AC ,求证:BE AD =;(3)在(2)的条件下,ABC ∠的平分线BF 交CD 于点F ,连AF ,过A 点作AH CD ⊥于点H ,当30EDC ∠=︒,6CF =时,求DH 的长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解:意,得+2∴0<m<1,∴|m-1|+(m+6)=1-m+m+6=7,故选C.【点睛】本题了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绝对值的意义.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出m的值,确定m的范围.2.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定义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能熟记因式分解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3.C解析:C【解析】【分析】全等图形中的对应边相等.【详解】根据△ABC≌△DCB,所以AB=CD,所以CD=6,所以答案选择C项.【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了解全等图形中对应边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结果.【详解】因为是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所以AB 2=AC 2+BC 2所以123S S S =+因为12316S S S ++=所以1S =8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勾股定理应用.熟记并理解勾股定理是关键.5.B解析:B【解析】【分析】利用分式的定义判断即可.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分子分母均为整式.【详解】 解:2m是分式,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定义,熟练掌握分式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6.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到k <0,而kb <0,则b >0,所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是方.解:∵一次函数y=kx+b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k <0,∴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kb <0,∴b >0,∴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选A .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7.B【解析】【分析】首先确定各点所在象限,再根据到x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可得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为3,进而可得答案.【详解】A、(﹣2,﹣3)在第三象限,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2,﹣3)在第四象限,到x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故此选项符合题意;C、(﹣4,3)在第二象限,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3,﹣4)在第四象限,到x轴的距离为4个单位,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根据象限判定坐标,熟练掌握,即可解题.8.D解析:D【解析】析:应先判断出所求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符号,进而判断点P所在的象限.解答:解:∵点P的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点P(2,-3)所在象限为第四象限.故选D.9.B解析:B【解析】【分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已知条件可证BD=DE,可知BC长及BD⊥AC,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D长,易知DE长.【详解】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C=∠ACB=60°,AB=BC,∵BD为中线,∴∠DBC=12∠ABC=30°,∵CD=CE,∴∠E=∠CDE,∵∠E+∠CDE=∠ACB,∴∠E=30°=∠DBC,∴BD=DE,∵BD是AC中线,CD=1,∴AD=CD=1,∵△ABC是等边三角形,∴BC=AC=1+1=2,且BD⊥AC,在Rt△BDC中,由勾股定理得:BD==即DE=BD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灵活利用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及三个角都是60度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自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k<0,然后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到一次函数y=x+k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详解】解:∵正比例函数y=kx(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一次函数y=x+k的一次项系数大于0,常数项小于0,∴一次函数y=x+k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且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是一条直线,当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二、填空题11.(2,1)【解析】【分析】先由点A、B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可得点C坐标.【详解】解:由点A、B坐标可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棋子C的坐标为(2,1).故答案为:(2,解析:(2,1)【解析】【分析】先由点A、B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而可得点C坐标.【详解】解:由点A、B坐标可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棋子C的坐标为(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根据点A、B的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关键.12.【解析】【分析】过点A作AG⊥BC于点G,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G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连接OA,OB,O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过点A作AG⊥BC解析:3【解析】【分析】过点A作AG⊥BC于点G,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G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G的长;连接OA,OB,OC,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过点A作AG⊥BC于点G,连接OA,OB,OC,∵AB=AC=BC=2,∴BG=1BC=1,2∴22213∵S△ABC=S△ABO+S△BOC+S△AOC,∴12AB×(OD+OE+OF )=12BC•AG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知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3.【解析】 【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m )可知,由图像可知,当时,,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有图像可知,一次函数y=kx+b 经过点(,m ), 则当时,, 由图像可知, 解析:3x <-【解析】 【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点(3-,m )可知,由图像可知,当x 3<-时,kx b m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有图像可知,一次函数y=kx+b 经过点(3-,m ), 则当x 3=-时,kx b m +=, 由图像可知,当x 3<-时,kx b m +>, ∴0kx m b -+>的解集是:3x <-; 故答案为:3x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利用数形结合求出不等式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3- 【解析】 【分析】作AH⊥BC 于H .证明四边形AFCH 是矩形,得出AF=CH ,在Rt△ABH 中,求得∠ABH=30°,则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H=,可求出HC 的长度即为AF 的长度. 【详解】解析:3-3 【解析】 【分析】作AH ⊥BC 于H .证明四边形AFCH 是矩形,得出AF=CH ,在Rt △ABH 中,求得∠ABH=30°,则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BH=3,可求出HC 的长度即为AF 的长度. 【详解】解:如下图,作AH ⊥BC 于H .则∠AHC=90°,∵四边形形ABCD 为长方形, ∴∠B=∠C=∠EAB=90°, ∵AF ⊥CD , ∴∠AFC=90°,∴四边形AFCH 是矩形,,AF CH = ∵∠BEA =60°, ∴∠EAB=3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AEH=90°-2∠EAB=30°, ∵在Rt△ABH 中, AB=2, ∴112AH AB ==, 根据勾股定理2222213BH AB AH -=-=∵BC=3,∴33AF HC BC BH ==-=- 故填:33 【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折叠变化,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能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5.m >1且m≠2. 【解析】 【分析】先解关于x 的分式方程,求得x 的值,然后再依据“解是正数”建立不等式求m 的取值范围. 【详解】原方程整理得:2x-m=x-1解得:x=m-1 因为x >0,所以解析:m >1且m ≠2. 【解析】 【分析】先解关于x 的分式方程,求得x 的值,然后再依据“解是正数”建立不等式求m 的取值范围. 【详解】原方程整理得:2x-m=x-1 解得:x=m-1因为x >0,所以m-1>0,即m >1.①又因为原式是分式方程,所以,x≠1,即m-1≠1,所以m≠2.② 由①②可得,则m 的取值范围为m >1且m≠2. 故答案为:m >1且m≠2. 【点睛】考核知识点: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分母不等于0是注意点.16.【解析】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即可得解.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析:7x【解析】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即可得解. 【详解】52527x x x x +⋅==,故答案为:7x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7.1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直接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把x=m ,y=n 代入y=3x-1, 可得:n=3m-1, 把n=3m-1代入 = = =.故答案为:1. 【解析:1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直接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把x=m ,y=n 代入y=3x-1, 可得:n=3m-1,把n=3m-1代入2296m mn n -+ =223196())31(m m m m -+-- =2229186196m m m m m -++-+ =1. 故答案为: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正确代入点的坐标求出是解题关键.18.16 【解析】 【分析】运用正方形边长相等,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BC=∠DAE,然后证明△ΔBCA≌ΔAED,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解即可. 【详解】解:∵AB=AD,∠BC解析:16 【解析】 【分析】运用正方形边长相等,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BC =∠DAE ,然后证明△ΔBCA ≌ΔAED ,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解即可. 【详解】解:∵AB=AD,∠BCA=∠AED=90°,∴∠ABC=∠DAE,∴ΔBCA≌ΔAED(ASA),∴BC=AE,AC=ED,故AB²=AC²+BC²=ED²+BC²=11+5=16,即正方形b的面积为1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解题的重点在于证明ΔBCA≌ΔAED,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得到b=a+c则是解题的关键. 19.【解析】【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这个角是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详解】①当这个角是顶角时,底角=(180°﹣100°)÷2=40°;②当这个角是解析:40【解析】【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00°,这个角是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详解】①当这个角是顶角时,底角=(180°﹣100°)÷2=40°;②当这个角是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为100°,因为100°+100°=200°,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所以舍去.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此类问题时往往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藏条件.20.50°.【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BD,然后表示出∠A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得∠C=∠ABC,然后根据三解析:50°. 【解析】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ABD ,然后表示出∠ABC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可得∠C=∠AB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MN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D="BD." ∴∠A=∠ABD. ∵∠DBC=15°,∴∠ABC=∠A+15°. ∵AB=AC ,∴∠C=∠ABC=∠A+15°. ∴∠A+∠A+15°+∠A+15°=180°, 解得∠A=50°. 故答案为50°.三、解答题21.(1) (3,0), 94; (2) (2,1);; 【解析】 【分析】(1) 张明:将k 值代入求出解析式即可得到答案;李丽: 将k 值代入求出解析式,得到直线与x 轴和y 轴的交点,即可得到答案; (2) 将()210y kx k k =-+≠转化为(y-1)=k (x-2)正比例函数,即可求出;(3) 由图像()210y kx k k =-+≠ 必过(2,1)设必过点为A,P 到直线的距离为PB ,发现直角三角形ABP 中PA 是最大值,所以当PA 与()210y kx k k =-+≠垂直时最大,求出即可. 【详解】解:(1)张明: 将1k =-代入()210y kx k k =-+≠ 得到y=-x-2×(-1)+1 y=-x+3令y=0 得-x+3=0,得x=3所以直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3,0) 李丽:将2k = 代入()210y kx k k =-+≠ 得到 y=2x-3直线与x 轴的交点为(32,0) 直线与y 轴的交点为(0,-3) 所以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393=224⨯⨯ (2) ∵()210y kx k k =-+≠转化为(y-1)=k (x-2)正比例函数 ∴(y-1)=k (x-2)必过(0,0)∴此时x=2,y=1通过图像平移得到()210y kx k k =-+≠必过(2,1) (3)由图像()210y kx k k =-+≠ 必过(2,1) 设必过点为A,P 到直线的距离为PB由图中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ABP 中AP 大于直角边PB所以P 到()210y kx k k =-+≠最大距离为PA 与直线垂直,即为PA ∵ P (-1,0)A (2,1) 得到10答:点P 到()210y kx k k =-+≠1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及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几何问题,正确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222【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二次根式、立方根、绝对值的性质将各项化简,最后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 【详解】23(3)812-3221=-+,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3.(1)y ≥0.(2)见解析;(3)①见解析;②答案不唯一,如当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4)a ≤1. 【解析】 【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可以写出答案;(2)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即可画出函数图象;(3)当a的值为-2和3时,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通过观察图象得出①、②的答案;=-,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可以求得(4)通过观察图象:函数y=│x+a│的对称轴为直线x aa的取值范围.【详解】(1)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得:y≥0.(2)列表:x-4-3-2-1012y=│x+1│3210123通过描点、连线,射线CA、CB就是所求作;(3)当a的值为-2和3时,仿照(2)的方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像,如下图:x-125y=│x-2│303x-6-30y=│x+3│303①函数y=│x+a│(a≠0)的图像是由函数y=│x│的图像向左(a>0)或向右(a<0)平移│a│个单位得到.②答案不唯一,如:当x>-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4)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知:函数y=│x+a│的对称轴为直线x a=-,根据题意:满足x1<x2≤-1时, y1>y2,属于减函数,是在对称轴x a=-的左侧,所以-1≤-a,所以1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4.(1)24米;(2)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不是滑动了4米,而是8米.【解析】【分析】(1)应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高度,即可求解;(2)应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距离即可解答.【详解】(1)如图,在Rt△ABC中AB2=AC2+BC2,得AC=2222257AB BC-=-=24(米)答: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24米.(2)由A'B'2=A'C2+CB'2,得B'C=2222'''25(244)A B A C-=--=15(米),∴BB'=B'C﹣BC=15﹣7=8(米).答: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不是滑动了4米,而是8米.【点睛】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勾股定理,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25.(1)证明见解析;(2)150.【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BE=12AC,DE=12AC,从而得到BE=DE.(2)利用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12∠DEB=∠DAB,即可得出∠DAB=30°,然后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即可求得答案.试题解析:证明:(1)∵∠ABC=∠ADC=90°,点E是AC边的中点,∴BE=12AC,DE=12AC,∴BE=DE ,∴△BED 是等腰三角形;(2)∵AE=ED ,∴∠DAE=∠EDA ,∵AE=BE ,∴∠EAB=∠EBA ,∵∠DAE+∠EDA=∠DEC ,∠EAB+∠EBA=∠BEC ,∴∠DAB=12∠DEB , ∵△BED 是等边三角形,∴∠DEB=60°,∴∠BAD=30°,∴∠BCD=360°-90°-90°-30°=150°.四、压轴题26.(1)5y x =+;(2)3)PB 的长为定值52 【解析】【分析】(1)先求出A 、B 两点坐标,求出OA 与OB ,由OA= OB ,求出m 即可;(2)用勾股定理求AB ,再证AMO OBN ∆≅∆,BN=OM ,由勾股定理求OM 即可; (3)先确定答案定值,如图引辅助线EG ⊥y 轴于G ,先证AOB EBG ∆≅∆,求BG 再证BFP GEP ∆≅∆,可确定BP 的定值即可.【详解】(1)对于直线:5L y mx m =+.当0y =时,5x =-.当0x =时,5y m =.()5,0A ∴-,()0,5B m .OA OB =.55m ∴=.解得1m =.∴直线L 的解析式为5y x =+.(2)5OA =,AM =∴由勾股定理,OM ==.180AOM AOB BON ∠+∠+∠=︒.90AOB ∠=︒.90AOM BON∴∠+∠=︒.90AOM OAM∠+∠=︒.BON OAM∴∠=∠.在AMO∆与OBN∆中,90BON OAMAMO BNOOA OB∠=∠⎧⎪∠=∠=︒⎨⎪=⎩.()AMO OBN AAS∴∆≅∆.22BN OM∴==..(3)如图所示:过点E作EG y⊥轴于G点.AE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EB∴=90ABO EBG∠+∠=︒.EG BG⊥,90GEB EBG∴∠+∠=︒.ABO GEB∴∠=∠.AOB EBG∴∆≅∆.5BG AO∴==,OB EG=O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 BF∴=BF EG∴=.BFP GEP∴∆≅∆.1522BP GP BG∴===.【点睛】本题考查求解析式,线段的长,判断定值问题,关键是掌握求坐标,利用条件OA= OB,求OM,用勾股定理求AB,再证AMO OBN∆≅∆,构造AOB EBG∆≅∆,求BG,再证BFP GEP∆≅∆.27.(1)点A坐标为(0,9);(2)△BOC的面积=18;(3)①当t<8时,d=﹣98t+9,当t>8时,d=98t﹣9;②12≤t≤1或7617≤t≤8017.【解析】【分析】(1)将点B坐标代入解析式可求直线AB解析式,即可求点A坐标;(2)联立方程组可求点C坐标,即可求解;(3)由题意列出不等式组,可求解.【详解】解:(1)∵直线y=﹣34x+m与y轴交于点B(12,0),∴0=﹣34×12+m,∴m=9,∴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4x+9,当x=0时,y=9,∴点A坐标为(0,9);(2)由题意可得:38394y xy x⎧=⎪⎪⎨⎪=+⎪⎩,解得:83 xy=⎧⎨=⎩,∴点C(8,3),∴△BOC的面积=12×12×3=18;(3)①如图,∵点D的横坐标为t,∴点D(t,﹣34t+9),点E(t,38t),当t<8时,d=﹣34t+9﹣38t=﹣98t+9,当t>8时,d=38t+34t﹣9=98t﹣9;②∵以点H(12,t)、G(1,t)为端点的线段与正方形DEPQ的边只有一个交点,∴12≤t≤1或919829918t tt t⎧-+≤-⎪⎪⎨⎪-+≥-⎪⎩,∴12≤t≤1或7617≤t≤8017.【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不等式组的应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28.(1)BP=3cm,CQ=3cm;(2)全等,理由详见解析;(3)154;(4)经过803s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解析】【分析】(1)速度和时间相乘可得BP、CQ的长;(2)利用SAS可证三角形全等;(3)三角形全等,则可得出BP=PC,CQ=BD,从而求出t的值;(4)第一次相遇,即点Q第一次追上点P,即点Q的运动的路程比点P运动的路程多10+10=20cm的长度.【详解】解:(1)BP=3×1=3㎝,CQ=3×1=3㎝(2)∵t=1s,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BP=CQ=3×1=3cm,∵AB=10cm,点D为AB的中点,∴BD=5cm.又∵PC=BC﹣BP,BC=8cm,∴PC=8﹣3=5cm,∴PC=BD又∵AB=AC,∴∠B=∠C,在△BPD和△CQP中,PC BD B C BP CQ =⎧⎪∠=∠⎨⎪=⎩∴△BPD ≌△CQP(SAS)(3)∵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BP 与CQ 不是对应边,即BP≠CQ∴若△BPD ≌△CPQ ,且∠B=∠C ,则BP=PC=4cm ,CQ=BD=5cm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t=433BP =s , ∴154Q CQ V t ==cm/s ; (4)设经过x 秒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154x=3x+2×10, 解得80x=3 ∴经过803s 点P 与点Q 第一次相遇.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解题关键还是全等的证明和利用,将动点问题视为定点问题来分析可简化思考过程.29.(1)相等,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证明△ACD ≌△CBE ,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CD=BE ;(2)先证明△BCD ≌△ABE ,得到∠BCD=∠ABE ,求出∠DQB=∠BCQ+∠CBQ=∠ABE+∠CBQ=180°-∠ABC ,∠CQE=180°-∠DQB ,即可解答; (3)如图3,过点D 作DG ∥BC 交AC 于点G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可以证得AD=DG=CE ;进而证明△DGF 和△ECF 全等,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1)解:CD 和BE 始终相等,理由如下:如图1,AB=BC=CA ,两只蜗牛速度相同,且同时出发,∴CE=AD ,∠A=∠BCE=60°在△ACD 与△CBE 中,AC=CB ,∠A=∠BCE ,AD=CE∴△ACD ≌△CBE (SAS ),∴CD=BE ,即CD 和BE 始终相等;(2)证明:根据题意得:CE=AD,∵AB=AC,∴AE=BD,∴△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BAC=∠ACB=60°,∵∠EAB+∠ABC=180°,∠DBC+∠ABC=180°,∴∠EAB=∠DBC,在△BCD和△ABE中,BC=AB,∠DBC=∠EAB,BD=AE∴△BCD≌△ABE(SAS),∴∠BCD=∠ABE∴∠DQB=∠BCQ+∠CBQ=∠ABE+∠CBQ=180°-∠ABC=180°-60°=120°,∴∠CQE=180°-∠DQB=60°,即CQE=60°;(3)解:爬行过程中,DF始终等于EF是正确的,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ADG=∠B=∠AGD=60°,∠GDF=∠E,∴△ADG为等边三角形,∴AD=DG=CE,在△DGF和△ECF中,∠GFD=∠CFE,∠GDF=∠E,DG=EC∴△DGF≌△EDF(AAS),∴DF=E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题弄懂题中所给的信息,再根据所提供的思路寻找证明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0.(1)见解析;(2)见解析;(3)3【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E作EF∥AC交AB于F,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BC是等边三角形,推出△BEF是等边三角形,得到BE=EF,∠BFE=6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连接AF,证明△ABF≌△CBF,得AF=CF,再证明DH=AH=12CF=3.【详解】解:(1)∵AB=AC,∴∠ABC=∠ACB,∵DE=DC,∴∠E=∠DCE,∴∠ABC-∠E=∠ACB-∠DCB,即∠EDB=∠ACD;(2)∵△ABC是等边三角形,∴∠B=60°,∴△BEF是等边三角形,∴BE=EF,∠BFE=60°,∴∠DFE=120°,∴∠DFE=∠CAD,在△DEF与△CAD中,EDF DCADFE CADDE CD∠=∠⎧⎪∠=∠⎨⎪=⎩,∴△DEF≌△CAD(AAS),∴EF=AD,∴AD=BE;(3)连接AF,如图3所示:∵DE=DC,∠EDC=30°,∴∠DEC=∠DCE=75°,∴∠ACF=75°-60°=15°,∵BF平分∠ABC,∴∠ABF=∠CBF,在△ABF和△CBF中,AB BCABF CBFBF BF=⎧⎪∠=∠⎨⎪=⎩,△ABF≌△CBF(SAS),∴AF=CF,∴∠FAC=∠ACF=15°,∴∠AFH=15°+15°=30°,∵AH⊥CD,∴AH=12AF=12CF=3,∵∠DEC=∠ABC+∠BDE,∴∠BDE=75°-60°=15°,∴∠ADH=15°+30°=45°,∴∠DAH=∠ADH=45°,∴DH=AH=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南通市八年级上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南通市八年级上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南通市八年级上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约为5810cm -⨯,近似数5810-⨯精确到( ) A .0.001cmB .0.0001cmC .0.00001cmD .0.000001cm 2.7的平方根是( )A .±7B .7C .-7D .±7 3.如图,已知∠ABC=∠DCB ,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 ≌△DCB 的是( )A .∠A=∠DB .AB=DC C .∠ACB=∠DBCD .AC=BD 4.下列各组数不是勾股数的是( )A .3,4,5B .6,8,10C .4,6,8D .5,12,13 5.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90ABC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运动至点D 停止.设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ABP ∆的面积为y ,如果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 ∆的面积是( )A .6B .5C .4D .3 6.点P (3,﹣4)关于y 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 ) A .(﹣3,﹣4) B .(3,4) C .(﹣3,4) D .(﹣4,3) 7.如果m 是任意实数,则点()P m 4m 1-+,一定不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8.如图,已知AB AD =,下列条件中,不能作为判定ABC ≌ADC 条件的是A .BC DC =B .BAC DAC ∠=∠ C .90BD ︒∠=∠= D .ACB ACD ∠=∠9.如图,一支铅笔放在圆柱体笔筒中,笔筒的内部底面直径是9cm ,内壁高12cm ,则这只铅笔的长度可能是( )A .9cmB .12cmC .15cmD .18cm 10.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最适合普查(全面调查)的是( )A .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B .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调查C .对一批飞机零部件的合格情况的调查D .对我市居民节水意识的调查二、填空题11.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1x a x +=+的解为负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那么斜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 13.如图,直线483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B ,M 是OB 上的一点,若将ABM ∆沿AM 折叠,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点B ′处,则直线AM 的解析式为_____.1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_____ .1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16.16_______.17.若某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1a +与25a -,则a =_______.18.小明体重约为62.36千克,如果精确到0.1千克,其结果为____千克.19.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20,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 ,△AOB 的周长比△BOC 的周长大2,则AB 的长为_____.20.如图,ABC ∆中,B C ∠=∠,D ,E ,F 分别是BC ,AC ,AB 上的点,且BF CD =,BD CE =,55FDE ∠=︒,则A ∠=__________︒.三、解答题21.某学校是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校,为进一步推动该项目的发展.学校准备到体育用品店购买甲、乙两种型号乒乓球若干个,已知3个甲种乒乓球和5个乙种乒乓球共需50元,2个甲种乒乓球和3个乙种乒乓球共需31元.(1)求1个甲种乒乓球和1个乙种乒乓球的售价各是多少元?(2)学校准备购买这两种型号的乒乓球共200个,要求甲种乒乓球的数量不超过乙种乒乓球的数量的3倍,请设计出最省钱的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22.如图,在边长为12cm 的正方形ABCD 中,M 是AD 边的中点,点P 从点A 出发,在正方形边上沿A B C D →→→的方向以大于1 cm/s 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 从点D 出发,在CD 边上沿D C →方向以1 cm/s 的速度匀速移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 、Q 相遇时即停止移动.设点P 移动的时间为t(s),正方形ABCD 与PMQ ∠的内部重叠部分面积为y (cm 2).已知点P 移动到点B 处,y 的值为96(即此时正方形ABCD 与PMQ ∠的内部重叠部分面积为96cm 2).(1)求点P 的速度:(2)求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23.计算:(1)2(43)x y -(2)(1)(1)x y x y +++- (3)2293169a a a a -⎛⎫÷- ⎪++⎝⎭(4)22222233a b a b a a a b a b a b b +-⎛⎫⋅-÷ ⎪-+-⎝⎭24.阅读下列材料: 459253∴5的整数部分为2,小数部分为5﹣2请根据材料提示,进行解答:(1)7的整数部分是.(2)7的小数部分为m,11的整数部分为n,求m+n﹣7的值.25.如图,四边形ABCD中,∠B=90°,AB=4,BC=3,CD=13,AD=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四、压轴题26.某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对“三角形内角或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进行了探究.(1)如图1,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P,∠A=64°,则∠BPC=;(2)如图2,△ABC的内角∠ACB的平分线与△ABC的外角∠ABD的平分线交于点E.其中∠A=α,求∠BEC.(用α表示∠BEC);(3)如图3,∠CBM、∠BCN为△ABC的外角,∠CBM、∠BCN的平分线交于点Q,请你写出∠BQC与∠A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4,△ABC外角∠CBM、∠BCN的平分线交于点Q,∠A=64°,∠CBQ,∠BCQ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BPC= ゜,延长BC至点E,∠ECQ的平分线与BP的延长线相交于点R,则∠R= ゜.27.在等边△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每分钟1米的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其中一只蜗牛爬到终点时,另一只也停止运动,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D、E处,请问:(1)如图1,在爬行过程中,CD和BE始终相等吗,请证明?(2)如果将原题中的“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改为“沿着AB和CA的延长线爬行”,EB与CD交于点Q,其他条件不变,蜗牛爬行过程中∠CQE的大小保持不变,请利用图2说明:∠CQE =60°;(3)如果将原题中“由C 向A 爬行”改为“沿着BC 的延长线爬行,连接DE 交AC 于F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3,则爬行过程中,证明:DF =EF28.如图,已知直线l 1:y 1=2x +1与坐标轴交于A 、C 两点,直线l 2:y 2=﹣x ﹣2与坐标轴交于B 、D 两点,两直线的交点为P 点.(1)求P 点的坐标;(2)求△APB 的面积;(3)x 轴上存在点T ,使得S △ATP =S △APB ,求出此时点T 的坐标.29.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直线l 过点C .(1)当AC BC =时,如图1,分别过点A 和B 作AD ⊥直线l 于点D ,BE ⊥直线l 于点E ,ACD 与CBE △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2)当8AC cm =,6BC cm =时,如图2,点B 与点F 关于直线l 对称,连接BF CF 、,点M 是AC 上一点,点N 是CF 上一点,分别过点M N 、作MD ⊥直线l 于点D ,NE ⊥直线l 于点E ,点M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A C →路径运动,终点为C ,点N 从点F 出发,以每秒3cm 的速度沿F C B C F →→→→路径运动,终点为F ,点,M N 同时开始运动,各自达到相应的终点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C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30.如图,直线l 1的表达式为:y=-3x+3,且直线l 1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l 2经过点A ,B ,直线l 1,l 2交于点C .(1)求点D 的坐标;(2)求直线l 2的解析表达式;(3)求△ADC 的面积;(4)在直线l 2上存在异于点C 的另一点P ,使得△ADP 与△ADC 的面积相等,求点P 的坐标.【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把数还原后,再看首数8的最后一位数字8所在的位数是十万分位,即精确到十万分位.【详解】∵5⨯=0.00008,810-∴近似数5⨯是精确到十万分位,即0.00001.810-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正确还原数据是解题关键.2.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乘方运算,可得一个正数的平方根.【详解】)2=7,∴7.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利用了乘方运算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3.D解析:D【解析】A.添加∠A=∠D可利用AAS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添加AB=DC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添加∠ACB=∠DBC可利用ASA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添加AC=BD不能判定△ABC≌△DC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有a、b、c三个正整数,满足a2+b2=c2,称为勾股数.由此判定即可.【详解】解:A、32+42=5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B、62+82=10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C、42+62≠82,不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正确;D、52+122=132,能构成勾股数,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数,解答此题要深刻理解勾股数的定义,并能够熟练运用.5.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图1可知,可分P在BC上运动和P在CD上运动分别讨论,由此可得BC和CD的值,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BCD∆的面积.【详解】解:动点P从直角梯形ABCD的直角顶点B出发,沿BC,CD的顺序运动,当P在BC段运动,△ABP面积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P在CD段运动,因为△ABP的底边不变,高不变,所以面积y不变化.由图2可知,当0<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2<x<5时,y的值不随x变化而变化.综上所述,BC=2,CD=5-2=3,故1123322BCDS CD BC∆.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动点的图象问题是中考的常考题型,做此类题需要弄清横纵坐标的代表量,并观察确定图象分为几段,弄清每一段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趋势,主要是正负增减及变化的快慢等. 匀速变化呈现直线段的形式,平行于x轴的直线代表未发生变化.6.A解析:A【解析】试题解析:∵点P(3,-4)关于y轴对称点P′,∴P′的坐标是:(-3,-4).故选A.7.D解析:D【解析】【分析】求出点P 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然后根据各象限的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详解】∵()()m 1m 4m 1m 450+--=+-+=>,∴点P 的纵坐标一定大于横坐标..∵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一定大于纵坐标.∴点P 一定不在第四象限.故选D .8.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 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A 、AB=AD ,BC=DC ,再加上公共边AC=AC 可利用SSS 判定△ABC ≌△ADC ,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AB=AD ,∠BAC=∠DAC 再加上公共边AC=AC 可利用SAS 判定△ABC ≌△ADC ,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 、AB=AD ,∠B=∠D=90°再加上公共边AC=AC 可利用HL 判定△ABC ≌△ADC ,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 、AB=AD ,∠ACB=∠ACD 再加上公共边AC=AC 不能判定△ABC ≌△ADC ,故此选项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9.D解析: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 的长.【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AB=12cm ,BC=9cm ,在Rt △ABC 中:2222=129AB BC ++(cm ),则这只铅笔的长度大于15cm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笔筒内铅笔的最短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解答即可.【详解】解:A .对全国初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B .对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C .对一批飞机零部件的合格情况的调查,适合全面调查,符合题意;D .对我市居民节水意识的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不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知识,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二、填空题11.【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的解为负数,求出a 的范围即可【详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2x+a=x+1解得:x=1-a,由分式方程解为负数,得到1-a<0,且1解析:12a a >≠且【解析】【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由分式方程的解为负数,求出a 的范围即可【详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2x+a=x+1解得:x=1-a,由分式方程解为负数,得到1-a<0,且1-a≠-1解得:a >1且a≠2,故答案为: a >1且a≠2【点睛】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解,解题关键在于求出x 的值再进行分析12.【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0. ∴斜边上的中线长=×10=5.考点:1.勾股定理;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解析:【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6,8,∴由勾股定理得,斜边=10.∴斜边上的中线长=12×10=5. 考点:1.勾股定理;2.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13.【解析】【分析】由题意,可求得点A 与B 的坐标,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的值,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与的长,BM=,然后设MO=x ,由在Rt△中,,即可得方程,继而求得M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 解析:132y x =-+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求得点A 与B 的坐标,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 的值,又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AB 与'OB 的长,BM='B M ,然后设MO=x ,由在Rt △'OMB 中,222OM OB B M ''+=,即可得方程,继而求得M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答案.【详解】令y=0得:x=6,令x=0得y=8,∴点A 的坐标为:(6,0),点B 坐标为:(0,8),∵∠AOB=90°,∴10=,由折叠的性质,得:AB='AB =10,∴OB '=AB '-OA=10-6=4,设MO=x ,则MB=MB '=8-x ,在Rt △OMB '中,222OM OB B M '+=,即2224(8)x x +=-,解得:x=3,∴M(0,3),设直线AM 的解析式为y=km+b ,代入A(6,0),M(0,3)得: 603k b b +=⎧⎨=⎩解得:123k b ⎧=-⎪⎨⎪=⎩∴直线AM 的解析式为:132y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待定系数法,勾股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能够由折叠得到相等的角和边,能够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 14.70°或40°【解析】【分析】分顶角是70°和底角是70°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当70°角为顶角,顶角度数即为70°;当70°为底角时,顶角=180°-2×70°=40°.答案为:解析:70°或40°【解析】【分析】分顶角是70°和底角是70°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详解】当70°角为顶角,顶角度数即为70°;当70°为底角时,顶角=180°-2×70°=40°.答案为: 70°或4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15.5或【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但没有明确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①长为3的边是直角边,长为4的边是斜边时:第三边的长为:;②长为3、4的边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的解析:5【解析】试题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但没有明确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①长为3的边是直角边,长为4=②长为3、45;∴或5.考点:1.勾股定理;2.分类思想的应用.16.4【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去解即可.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即为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原式==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解析:4【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去解即可.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即为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原式.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易与平方根的概念混淆而导致错误.17.1【解析】【分析】根据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可得2a+1+2a-5=0,解方程求出a值即可.【详解】∵某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1与2a-5,∴2a+1+2a-5=0,解解析:1【解析】【分析】根据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可得2a+1+2a-5=0,解方程求出a值即可.【详解】∵某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1与2a-5,∴2a+1+2a-5=0,解得:a=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18.4.【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62.36千克精确到0.1千克为62.4千克.故答案为:62.4.【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解析:4.【解析】【分析】把百分位上的数字6进行四舍五入即可.【详解】62.36千克精确到0.1千克为62.4千克.故答案为:62.4.【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一般有,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等说法.19.6【解析】【分析】由已知可得到AB比BC长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得到AB与BC的和,从而不难求得AB的长.【详解】解:∵△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2,∴OA+OB+AB-OB-解析:6【解析】【分析】由已知可得到AB比BC长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可得到AB与BC的和,从而不难求得AB的长.【详解】解:∵△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2,∴OA+OB+AB-OB-OC-BC=2,∵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AB-BC=2,∵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20,∴AB+BC=10,∴AB=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理解及运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根据SAS定理判定△FBD≌△DCE,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得∠FDB=∠DEC,从而求得∠DEC+∠EDC 的度数,然后求出∠C 的度数,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A.【解析:70︒【解析】【分析】根据SAS 定理判定△FBD ≌△DC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得∠FDB=∠DEC ,从而求得∠DEC+∠EDC 的度数,然后求出∠C 的度数,最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A.【详解】解:∵BF CD =,B C ∠=∠,BD CE =∴△FBD ≌△DCE∴∠FDB=∠DEC∵55FDE ∠=︒∴∠FDB++∠EDC=∠DEC+∠EDC=180°-55°=125°∴∠C=180°-125°=55°∴∠A=180°-2×55°=70°【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判定定理正确推理论证是本题的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1个甲种乒乓球的售价是5元,乙种售价是7元;(2)当购买甲种乒乓球150只,乙种乒乓球50只时最省钱.【解析】【分析】(1)设1个甲种乒乓球的售价是x 元,1个乙种乒乓球的售价是y 元,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2)设购买甲种乒乓球a 只,则购买乙种乒乓球()200a -只,费用为w 元,根据题意列出费用关于a 的一次函数,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1)设1个甲种乒乓球的售价是x 元,1个乙种乒乓球的售价是y 元,35502331x y x y +=⎧⎨+=⎩,解得,57x y =⎧⎨=⎩, 答:1个甲种乒乓球的售价是5元,乙种售价是7元;(2)设购买甲种乒乓球a 只,则购买乙种乒乓球()200a -只,费用为w 元,()5720021400w a a a =+-=-+,∵()3200a a -,∴150a ≤,∴当150a =时,w 取得最小值,此时1100w =,20050a -=,答:当购买甲种乒乓球150只,乙种乒乓球50只时最省钱.【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实际问题/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最值问题.22.(1)3 cm/s ;(2)()()()144120418021481081289t t y t t t t ⎧-≤≤⎪=-<≤⎨⎪-<≤⎩. 【解析】【分析】(1)由于P 的速度比Q 的速度大,因此P 到达B 点时,Q 在DC 边上,此时重叠部分面积为正方形的面积减去△DQM 和△ABM 的面积,求解即可;(2)分三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边AB 上时,当点P 在边BC 上时,当点P 在边CD 上时,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解:(1)由已知得,AB=AD=CD=BC=12,∵M 是AD 边的中点,∴AM=MD=6,由题意可知当P 到达B 点时Q 在DC 边上,DQ=t ,∴ABM DMQ ABCD y S S S =--△△正方形 , ∴11961212612622t =⨯-⨯⨯-⨯⨯, 解得,t=4,∴ P 点的速度为12÷4=3 cm/s ;(2)当点P 在边AB 上时,04t ≤≤, APM DMQ ABCD y S S S =--△△正方形,111212636=144-1222y t t t =⨯-⨯⨯-⨯⨯ 当点P 在边BC 上时,48t <≤,DMQ ABCD AMPB y S S S =--△正方形梯形()1112123126126=180-2122y t t t =⨯-⨯-+⨯-⨯⨯ 当点P 在边CD 上时,8t <≤9,MQ y S =△P ,()112336=108-122y t t t =⨯⨯--⨯;综上所述,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为()()()144120418021481081289t t y t t t t ⎧-≤≤⎪=-<≤⎨⎪-<≤⎩. 【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动点问题,注意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3.(1)2216249x xy y -+;(2)2221x xy y ++-;(3)3a a +;(4)22223()()a ab b a b a b +++- 【解析】【分析】(1)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直接写出结果即可;(2)先将x y +看做一个整体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即可; (3)将分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再约分化简即可;(4)运用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化简即可.【详解】(1)2(43)x y -=2216249x xy y -+;(2)2222(1)(1)()121x y x y x y x xy y +++-=+-=++-;(3)22293(3)(3)169(3)33a a a a a a a a a a a -+-⎛⎫÷-=⋅= ⎪+++-+⎝⎭; (4)22222233a b a b a a a b a b a b b+-⎛⎫⋅-÷ ⎪-+-⎝⎭ 22222()2()()3()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2222()13()()1a b a b a b a b a b +=⋅-⋅-+- 2222()3()()a b ab a b a b a b+=--+- 2224233()()a ab b ab a b a b ++-=+- 22223()()a ab b a b a 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得乘除法及分式的乘除法,熟练运用整式得乘法公式,幂运算,及分式的通分约分等计算技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4.(1)2;(2)1 【解析】 【分析】 (1)利用例题结合479<<,进而得出答案; (2)利用例题结合91116<<,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479<<, ∴273<<,∴7的整数部分是2.故答案为:2;(2)由(1)可得出,72m =-, ∵91116<<,∴n =3,∴772371m n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要用逼近法,同时也考查了平方根.25.36【解析】【分析】连接AC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出△CAD 是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ABC 和△CAD 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连接AC ,如图所示:在△ABC 中,∵∠B =90°,AB =4,BC =3,∴2222AC AB BC 435=++=,1143622ABC S AB BC =⋅=⨯⨯=, 在△ACD 中,∵AD =12,AC =5,CD =13,∴AD 2+AC 2=CD 2,∴△ACD 是直角三角形, ∴115123022ACD S AC AD =⋅=⨯⨯=. ∴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ABC +S △ACD =6+30=3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关键是将四边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来解.四、压轴题26.(1) 122°;(2)12BEC α∠=;(3)01902BQC A ;(4)119,29 ;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用A ∠与1∠表示出2∠,再利用E ∠与1∠表示出2∠,于是得到结论;(3)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EBC ∠与ECB ∠,然后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4)根据(1),(3)的结论可以得出∠BPC 的度数;根据(2)的结论可以得到∠R 的度数.【详解】解:(1)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12PBC ABC ∴∠=∠,12PCB ACB ∠=∠, 180()BPC PBC PCB ∴∠=︒-∠+∠11180()22ABC ACB =︒-∠+∠, 1180()2ABC ACB =︒-∠+∠, 1(180180)2A =︒-︒-∠, 1180902A =-︒+︒∠, 9032122,故答案为:122︒;(2)如图2示,CE 和BE 分别是ACB ∠和ABD ∠的角平分线,112ACB ∴∠=∠,122ABD ∠=∠, 又ABD ∠是ABC ∆的一外角,ABD A ACB ∴∠=∠+∠,112()122A ABC A ∴∠=∠+∠=∠+∠, 2∠是BEC ∆的一外角,112111222BEC A A α∴∠=∠-∠=∠+∠-∠=∠=; (3)1()2QBC A ACB ∠=∠+∠,1()2QCB A ABC ∠=∠+∠, 180BQC QBC QCB ∠=︒-∠-∠,11180()()22A ACB A ABC =︒-∠+∠-∠+∠, 11180()22A A ABC ACB =︒-∠-∠+∠+∠, 结论1902BQC A ∠=︒-∠. (4)由(3)可知,119090645822BQCA , 再根据(1),可得180()BPCPBC PCB 1118022QBC QCB 1180902Q 118090582119;由(2)可得:11582922R Q ;故答案为:119,29.【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与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27.(1)相等,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证明△ACD≌△CBE,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CD=BE;(2)先证明△BCD≌△ABE,得到∠BCD=∠ABE,求出∠DQB=∠BCQ+∠CBQ=∠ABE+∠CBQ=180°-∠ABC,∠CQE=180°-∠DQB,即可解答;(3)如图3,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可以证得AD=DG=CE;进而证明△DGF和△ECF全等,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1)解:CD和BE始终相等,理由如下:如图1,AB=BC=CA,两只蜗牛速度相同,且同时出发,∴CE=AD,∠A=∠BCE=60°在△ACD与△CBE中,AC=CB,∠A=∠BCE,AD=CE∴△ACD≌△CBE(SAS),∴CD=BE,即CD和BE始终相等;(2)证明:根据题意得:CE=AD,∵AB=AC,∴AE=BD,∴△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BAC=∠ACB=60°,∵∠EAB+∠ABC=180°,∠DBC+∠ABC=180°,∴∠EAB=∠DBC,在△BCD和△ABE中,BC=AB,∠DBC=∠EAB,BD=AE∴△BCD≌△ABE(SAS),∴∠BCD=∠ABE∴∠DQB=∠BCQ+∠CBQ=∠ABE+∠CBQ=180°-∠ABC=180°-60°=120°,∴∠CQE=180°-∠DQB=60°,即CQE=60°;(3)解:爬行过程中,DF始终等于EF是正确的,理由如下:如图,过点D作DG∥BC交AC于点G,∴∠ADG=∠B=∠AGD=60°,∠GDF=∠E,∴△ADG为等边三角形,∴AD=DG=CE,在△DGF和△ECF中,∠GFD=∠CFE,∠GDF=∠E,DG=EC∴△DGF≌△EDF(AAS),∴DF=E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题弄懂题中所给的信息,再根据所提供的思路寻找证明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1)P(﹣1,﹣1);(2)32;(3)T(1,0)或(﹣2,0).【解析】【分析】(1)解析式联立构成方程组,该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坐标;(2)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3)求得C的坐标,因为S△ATP=S△APB,S△ATP=S△ATC+S△PTC=|x+12|,所以|x+12|=32,解得即可.【详解】解:(1)由212y xy x=+⎧⎨=--⎩,解得11xy=-⎧⎨=-⎩,所以P(﹣1,﹣1);(2)令x=0,得y1=1,y2=﹣2∴A(0,1),B(0,﹣2),则S△APB=12×(1+2)×1=32;(3)在直线l1:y1=2x+1中,令y=0,解得x=﹣12,∴C(﹣12,0),设T(x,0),∴CT =|x +12|, ∵S △ATP =S △APB ,S △ATP =S △ATC +S △PTC =12•|x +12|•(1+1)=|x +12|, ∴|x +12|=32, 解得x =1或﹣2,∴T (1,0)或(﹣2,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将条件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出各点的坐标.29.(1)全等,理由见解析;(2)t=3.5秒或5秒【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DAC=∠ECB ,利用AAS 定理证明△ACD ≌△CBE ;(2)分点F 沿C→B 路径运动和点F 沿B→C 路径运动两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列出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1)△ACD 与△CBE 全等.理由如下:∵AD ⊥直线l ,∴∠DAC+∠ACD=90°,∵∠ACB=90°,∴∠BCE+∠ACD=90°,∴∠DAC=∠ECB ,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DAC ECB CA CB ∠=∠⎧⎪∠=∠⎨⎪=⎩,∴△ACD ≌△CBE (AAS );(2)由题意得,AM=t ,FN=3t ,则CM=8-t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CF=CB=6,∴CN=6-3t ,点N 在BC 上时,△C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当点N 沿C→B 路径运动时,由题意得,8-t=3t-6,解得,t=3.5,当点N 沿B→C 路径运动时,由题意得,8-t=18-3t ,解得,t=5,综上所述,当t=3.5秒或5秒时,△C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30.(1)(1,0);(2)362y x -=;(3)92;(4)(6,3). 【解析】【分析】(1)由题意已知l 1的解析式,令y=0求出x 的值即可;(2)根据题意设l 2的解析式为y=kx+b ,并由题意联立方程组求出k ,b 的值;(3)由题意联立方程组,求出交点C 的坐标,继而即可求出S △ADC ;(4)由题意根据△ADP 与△ADC 底边都是AD ,面积相等所以高相等,△ADC 高就是点C 到AD 的距离进行分析计算.【详解】解:(1)由y=-3x+3,令y=0,得-3x+3=0,∴x=1,∴D (1,0);(2)设直线l 2的解析表达式为y=kx+b ,由图象知:x=4,y=0;x=3,y =32-,代入表达式y=kx+b , ∴40332k b k b +⎧⎪⎨+-⎪⎩==, ∴326k b ⎧⎪⎨⎪-⎩==, ∴直线l 2的解析表达式为362y x -=; (3)由33362y x y x ⎪-+-⎧⎪⎨⎩==,解得23x y ⎧⎨⎩-==, ∴C (2,-3),∵AD=3, ∴331922ADC S =⨯⨯-=; (4)△ADP 与△ADC 底边都是AD ,面积相等所以高相等,△ADC 高就是点C 到直线AD 的距离,即C 纵坐标的绝对值=|-3|=3,则P 到AD 距离=3,∴P 纵坐标的绝对值=3,点P 不是点C ,∴点P 纵坐标是3,∵y=1.5x-6,y=3,∴1.5x-6=3,解得x=6,所以P(6,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有关知识,熟练掌握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以及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 沁园春(qìn)机杼(zhù)军帖(tiě)B . 可汗(kèhán)咏梅(yǒng)分外(fēn)C . 花枝俏(qiāo)阿姊(zǐ)云鬓(bìn)D . 饷田(xiǎng)荷箪(dān)的卢(dí)2. (2分) (2015八上·岳阳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长途跋涉张皇失措高屋建瓴锐不可当B . 气息奄奄消声匿迹巧妙绝轮情郁于中C . 唯妙唯肖因地制宜迥然不同险象叠生D . 未雨绸缪穿流不息眼花潦乱韦编三绝3. (2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 .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C .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 . 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4. (2分) (2018七上·宜宾期末)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 中学生上网时面对参差不齐的海量信息,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B . 每天晚饭之后,爸爸看书,妈妈练书法,我做作业,一家人各得其所。

C . 运动会开幕式上,同学们穿着统一的服装,花枝招展地展现着青春的活力。

D .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争取进步。

5. (2分) (2017八上·盐城月考)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上,排列顺序完全正确的选项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_______________,正是体现了粗犷与细腻结合的美学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金 北 八 年 级 数 学 试 卷 20201106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选择题:共 10 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计算 a 2•a 3,正确的结果是( ) A .2a 6 B .2a 5 C .a 6 D .a 5
2.下列各式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a 2-2ab +b 2-1=(a -b )2-1 B. 2x 2+2x =2x 2(1 + 1
)
C. (x +2)(x -2) = x 2-4
D. x 4-1=(x 2+1)(x +1)(x -1)
3.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 5,另一边长为 1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25
B .25 或 20
C .20
D .15
4. 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依据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5. 把多项式 x 2
+ ax + b 分解因式得 (x +1)(x - 3) ,则 a , b 的值分别是(
)
A . a = 2 , b = 3
B . a = -2 , b = -3
C . a = -2 , b = 3
D . a = 2 , b = -3 6. 已知点 P (1,a )与 Q (b ,2)关于 x 轴成轴对称,则 a -b 的值为( ) A .-1 B . 1 C .-3 D . 3
7.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4、5
B. 5、6、11
C. 5、5、10
D. 6、 6、 12
8. 若等腰三角形底角为 72°,则顶角为(
) A .108°
B .72°
C .54°
D .36°
9. 如图,在 Rt △ ABC 中,∠ACB =90°,AC =6,BC =8,AB =10,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 P ,
Q 分别是 AD 和 AC 上的动点,则 PC +PQ 的最小值是(
)
12
A. B. 4 C.
5 24 D. 5 5
第 9 题 第 10 题
10. 如图,过边长为 1 的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 AB 上一点 P ,作 PE ⊥AC 于点 E ,Q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当 AP =CQ 时,PQ 交 AC 于 D ,则 DE 的长为( )
A . 1
B . 1
C . 2
D .无法确定
3 2 3
E
P
D
二、填空题:共8 题,第11~12 题每题3 分,第13~18 题每题4 分,共30 分.
11.若(2x+3)0=1,则x 满足条件.
12.若9x2-kxy+4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的值是.
13.若多项式x2-6x-b 可化为(x+a)2-1,则b 的值是.
14.已知(x2+mx+n)(x2-3x+2)的展开式不含x3和x2的项,那么m=,n=.
15.因式分解:-m2 +m -1
=.4
16.若a +b = 6 ,ab = 8 ,那么( a -b )2的值为.
17.如图,△ABC 的边AB、A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连接PB、PC,若∠A=70°,
则∠PBC 的度数是.
第17 题第18 题
18.如图,△ABC 是边长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 同时从A、B 两点出发,分别在AB、BC 边上均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 p=2cm/s,V Q=1cm/s,当点P 到达点B 时,P、Q 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s,则当t=s 时,△PBQ 为直角三角形.
三、解答题:共8 题,共90 分.
19.(12 分)分解因式:
(1) x2y-4y (2) 3ax2+6axy+3ay2
(3) m2-5m+6 (4) x2-3xy+2y2
20. (10 分)计算:
(1) ( a+2b )( 3a-7b ) (2) ( 16x2y3z +8x3y2z ) ÷8x2y2
21. (12 分)简便计算:
(1) 992(2) 982-22(3) 1732+173×54+272
22. (10 分) 已知2x=3,2y=5,求22x−y−1的值.
23.(9 分)如图,已知A(2,3)、B(1,1)、C(4,1)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点.
(1)请画出△ ABC 关于y 轴对称的△ A 1B1C1;
(2)画出△ A1B1C1向下平移3 个单位得到的△ A2B2C2;
(3)若△ ABC 中有一点P 坐标为(x,y),请直接写出
经过以上变换后△ A2B2C2中点P 的对应点P2的坐标.
24.(12 分)如图,在△ ABC 中,∠B=∠C,P、Q、R 分别在AB、AC 上,且BP=CQ,BQ=C R.求证:点Q 在PR 的垂直平分线上.
.
25.(15 分)已知,△ABC、△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B、C、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D 与AE 相交于O 点.
(1)求证:△BCD≌△ACE;
(2)求∠DOE 的度数;
(3)连接MN,求证:MN∥BE
B D
E O
A x C
图2
B O A x
C
图1
26. (10 分)已知:点 A (4,0),点 B 是 y 轴正半轴上一点,如图 1,以 AB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其中∠ABC=90°.
(1) 当点 B 坐标为(0,1)时,求点 C 的坐标;
(2) 如图 2,以 OB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OBD ,点 D 在第一象限,连接 CD 交 y 轴于点 E .在点 B 运动的过程中,BE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 BE 的长;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y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