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全套教案课程共享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全套教案课程共享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2010年6月 15 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进程北京市某高职第 1 次课 1~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

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residue),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refuse)。

“固体废物”实际上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

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比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他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行业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1.工业固体废物2.矿业固体废物3.城市固体废物4.农业固体废物5.放射性固体废物6.有害固体废物三、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固体废物固然有可资源化的一面,但其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是严重的,且是多方面的,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废水与废气。

其危害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万面:(一)占据大量土地由于大量固体废物的产生与积累,已有大片土地被堆占。

随着时间的延续,固体废物的堆积量还将不断的增加。

这对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较少的我国而言,将是极大威胁。

(二)污染土壤与水体、危害人类键康固体废物是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在大量露天堆置条件下,经长期降水的淋溶、地表径流的渗沥,其中各类污染物质随水流扩散至土壤、地下水与地表水源中,通过食物链与饮用水危害人体健康。

并可导致土地盐碱化等危害。

(三)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固体废物在自然环境中堆置,可通过气象作用产生的飞尘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恶臭、以及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气体等污染大气。

此外,废物的堆置亦为蚊、蝇与寄生虫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场所,有导致传染疾病的潜在威胁。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讲义+笔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讲义+笔记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讲义+笔记目录(1)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讲义+笔记(2)专题一绪论(3)专题二固体废物的收集和运输(8)专题三固体废物的预处理(18)专题四固体废物的热化学处理(30)专题五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64)专题六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81)专题七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99)第1 页共106 页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讲义+笔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讲义+笔记第2 页共106 页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讲义+笔记专题一绪论固体废物的定义和来源一、固体废物(Solid Waste)的定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生产建设泛指国民经济建设大范围中的生产建设活动,包括基本建设、工农业,以及矿山、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等各种工矿企业的生产建设活动;日常生活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动,以及为保障居家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及设施,如商业、医疗、园林等;其它活动包括国家各级事业及管理机关、各级学校、各种研究机构等非生产性单位的日常活动。

学术界:固体废物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相当于占有者来说一般不具有原有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资源学家:固体废物是时空上错位的资源。

除固态、半固态废弃物外,不能排入水体和液态废物和不能排入大气的置于容器的气态废物,因其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在我国被归入固体废物进行管理。

2 特征⑴兼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性;⑵富集多种污染成分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⑶所含有害物呆滞性大,扩散性小;⑷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二、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固体废物来源于工农业生产过程和产品进入市场后在流通过程或使用消费过程。

2 分类发达国家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四类。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三类;农、林、牧业和水产业废物多产生于城郊以外,一般就地加以综合利用,或作沤肥,或作燃料处理,但近年该类问题已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如秸秆焚烧问题。

2011-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讲义

2011-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讲义

环境工程实验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专业:环境工程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二0一一年七月目录实验一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 - 1 -实验二固体废物有机质的分析.................. - 4 -实验三固体废物pH值的测定................... - 7 -实验四垃圾渗滤液的沥浸实验.................. - 10 -实验五固体废物有效磷的测定................. - 14 -实验六固体废物碱解氮含量分析............... - 17 -实验七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重金属)的鉴别 ..... - 20 -实验要求1.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认真预习。

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探寻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做好必要的预习报告,画好表格以备实验过程填充原始数据。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着实验服。

严格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小组之间不许随便合并工作量,注意水电热气的安全使用和个人的人身安全,不许在实验室内饮食就餐。

3.要求学生的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称量及滴定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4.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干净,实验台上的所有仪器药品,不要随意挪动位置。

爱护仪器和公共设施,如损坏,根据情节轻重处罚。

5.实验后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中相关数据,合理表达和解释实验结果,并能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禁止抄袭。

实验一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一、本实验的适用范围、选择依据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设置此实验,参照《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

二、方法原理污泥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数量占处理水量的0.3%-0.5%(以含水率为97%计)。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化中最经济的一种方法,是污泥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空隙水和毛细水,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为污泥的最终处置创造条件。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全套教(学)案共享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全套教(学)案共享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2010年6月 15 日市某高职第 1 次课 1~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市某高职第一节固体废物的概述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

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residue),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那么称为垃圾(refuse)。

“固体废物〞实际上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

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比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他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行业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开展。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1.工业固体废物2.矿业固体废物3.城市固体废物4.农业固体废物5.放射性固体废物6.有害固体废物三、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固体废物固然有可资源化的一面,但其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是严重的,且是多方面的,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废水与废气。

其危害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万面:〔一〕占据大量土地由于大量固体废物的产生与积累,已有大片土地被堆占。

随着时间的延续,固体废物的堆积量还将不断的增加。

这对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较少的我国而言,将是极大威胁。

〔二〕污染土壤与水体、危害人类键康固体废物是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在大量露天堆置条件下,经长期降水的淋溶、地表径流的渗沥,其中各类污染物质随水流扩散至土壤、地下水与地表水源中,通过食物链与饮用水危害人体安康。

并可导致土地盐碱化等危害。

〔三〕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固体废物在自然环境中堆置,可通过气象作用产生的飞尘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恶臭、以及化学反响产生的有害气体等污染大气。

此外,废物的堆置亦为蚊、蝇与寄生虫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场所,有导致传染疾病的潜在威胁。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说课PPT课件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说课PPT课件
总水量=废物原料含水量+原料中H、O结合生成水量 =1×20%+1×4%×9=0.56kg
1、教学方法
➢课外作业专题
• 建筑垃圾 • 农林废物 • 餐厨垃圾 • 污水厂污泥 • 电子废物 • 废油 • 生活垃圾 • 医疗废物
➢ 废物来源、分类、产量(实例、数据) ➢ 废物成分、性质 ➢ 废物危害(实例) ➢ 国内外处理现状、管理现状 ➢ 相关法律法规 ➢ 可利用途径、处理方法、处理工艺
三、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
3.课程考核 方法
1、 教学方法
以3种形式为主要教学方法,课程中综合灵活应用。
多媒体课堂
案例模式
自学形式
A
B
C
以动画、视频、 仿真教学为基础
的讲授法为主,
提高课件质量, 全方位调动学生 学习热情,提高 教学效果。
设计案例,引发学 生思索,调动积极 性,以小组形式完 成,发挥其学习的 主观能动性,改变 了他们长期被动填 鸭式的学习,取得 较好的效果。
笔试 成绩
70%
10% 20%
实验 成绩
考勤 成绩
四、教学资源
1.课程资源
2.教材选取
3.参考网站
4.实训条件
1、课程资源
1.课程教学大纲 2.课程教学ppt课件 3.课程电子版教案 4.试题库、习题库 5.图片库、视频、仿真动画、FLASH
2、教材选取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宁平主编的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主,该 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且 能及时反映前沿新知识、新技术。
2、开课依据
2、开课依据
化工原理
毕业设计
环保设备 基础
环境工程 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讲义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讲义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讲义教材: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2007,高教出版社;参考书:1、芈振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1992,高教出版社;2、周立祥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3、《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Engineering Principles ManagemenIssuse》(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工程原理及管理问题)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1-绪论一般定义: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的物质。

法律定义: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1)产生于生产活动不能完全利用的资源——工业废渣天然资源从开采到成为各种产品,最终利用率仅为20~30%,在开采和各种加工过程中,未完全利用的部分即成为各个环节中的废物。

例如:铁矿石的开采和冶炼首先开采铁矿石,产生采矿废石;再经选矿处理,有选矿尾矿;炼铁和炼钢产生高炉矿渣和钢渣,钢铁的机械加工产生金属碎屑等。

(2)产生于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指城市垃圾。

(3)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固体废物的再利用性,所以固废又有二次资源(Secondary resourses),再生资源(renewable resourse ),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等称谓,并将固废视作第二矿业(Secondary mining )。

按组成:有机废物(organic waste)无机废物(abio-waste)按形态:固态废物(solid waste )泥状废物(earthy waste)按来源:工业固废(Industrial S. W.) ,矿业固废,城市垃圾(Municiple S. W.),农业固废按成分: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Hazardous Waste)我国目前趋向于分为: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废(含矿业)、有害固废(危险废物)、其它固废(含农业)放射性废物因须专门管理,不包括在内。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预处理课件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预处理课件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预处理
2、类型 (1)Universa 型冲击式破碎机
破碎机的板锤有两个,一般利用楔 块或液压装置固定在转子的槽内。 冲击板由一组钢条组成(10个), 用弹簧支承 。冲击板下面是研磨板, 后面有筛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预处理
一、固体废物破碎的基础理论
(一)固废破碎的难易程度
1、机械强度:指固废抗破碎的阻力,通常用静载 下测定的抗压强度为标准来衡量(抗压>抗剪> 抗弯>抗拉)。 一般,抗压强度>250MPa为坚硬固废; 40~250MPa为中硬固废;<40MPa为软固废。 粒度越小,机械强度越高。
二、固体废物破碎设备
处理固体废物的破碎机通常有颚式、锤式、 剪切式、冲击式、辊式破碎机和粉磨机。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预处理
(一)颚式破碎机
挤压形破碎机械,适于坚硬和中硬废物。 主要部件:固定鄂板、可动鄂板、连动于传动轴的偏心转动轮。 两块鄂板构成破碎腔。 根据可动鄂板分:简单摆动、复杂摆动颚式破碎机。
2、目的:经过压实处理,一方面可增大容重、减少固 体废物体积以便于装卸和运输,确保运输安全与卫 生,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可制取高密度惰性块 料,便于贮存、填埋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预处理
二、压实的原理
大多数固体废物是由不同颗粒与颗粒间的空隙组成的 集合体。自然堆放时,表观体积是废物颗粒有效体积 与孔隙占有的体积之和,即: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预处理
2、硬度:指固废抵抗外力机械侵入的能力。 对照矿物硬度确定,按莫氏硬度分为十级。 软→硬排列顺序为:滑石、石膏、方解石、 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石、刚玉 和金刚石。
3、有些固废在常温下呈现较高的韧性和塑性, 难以破碎,需要特殊的破碎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全套教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全套教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第 1 次课1~2 学时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第一节固体废物的概述一、固体废物的定义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

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residue),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refuse)。

“固体废物”实际上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

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比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他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行业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二、固体废物的分类1.工业固体废物2.矿业固体废物3.城市固体废物4.农业固体废物5.放射性固体废物6.有害固体废物三、固体废物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固体废物固然有可资源化的一面,但其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是严重的,且是多方面的,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废水与废气。

其危害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万面:(一)占据大量土地由于大量固体废物的产生与积累,已有大片土地被堆占。

随着时间的延续,固体废物的堆积量还将不断的增加。

这对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较少的我国而言,将是极大威胁。

(二)污染土壤与水体、危害人类键康固体废物是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在大量露天堆置条件下,经长期降水的淋溶、地表径流的渗沥,其中各类污染物质随水流扩散至土壤、地下水与地表水源中,通过食物链与饮用水危害人体健康。

并可导致土地盐碱化等危害。

(三)污染大气、影响环境卫生固体废物在自然环境中堆置,可通过气象作用产生的飞尘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恶臭、以及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气体等污染大气。

此外,废物的堆置亦为蚊、蝇与寄生虫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场所,有导致传染疾病的潜在威胁。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实验指导书(模版)
实验二生活垃圾的风力分选
一、实验目的
开设该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同学们对风力分选基本原理的掌握与主要工艺过程的了解。

通过实验,观察风力分选过程,掌握固体废物中各种组分运动轨迹的基本规律,了解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结构、过程控制参数与技术经济指标;通过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所学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由同学自己制订实验计划和操作程序,加强实验研究能力,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最终达到专业素质的综合提高。

二、实验原理
风力分选简称风选,是以空气为分选介质,在气流作用下使固体废物颗粒按密度和粒度进行分选的一种方法。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风力分选机、破碎机、抽风机等
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预先将城市垃圾破碎到一定粒度,调整水分在45%以下,定量给入卧式分选机,同时,由鼓风机送入水平气流,垃圾中各组分按密度差异分选,粗选为重质组分(金属、瓦块等)、中重组分(木块、硬塑料)和轻质组分(塑料薄膜、纸类等)。

2、将上述各种组分分别送振动筛分级后,再送立式风力分选机进行二次风选,使有机物与无机物分离。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城市垃圾一定要破碎到粒级相对较窄;
2、城市垃圾的含水率太高将直接影响到风选的效果。

六、思考题
1、两级风选的目的是什么?
2、分选过程中,小密度粗粒度颗粒与大密度小粒度颗粒其运动轨迹有什么关系?。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指导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臵》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植物残渣的综合利用(木质陶瓷化)(4个学时)一实验目的以麦秸、稻草、木屑、甘蔗渣等为原料, 采用破碎、混合、浸渍、热压成型、烧结等工艺制备出木质陶瓷,制备出了各温度点下的木质陶瓷,对其密度、气孔率、强度、电阻率等性能进行测试,对其性能特征、形成机理及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初步展示了原料配比、酚醛树脂浓度、温度等参数对整个制备过程及木质陶瓷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证明了通过该工艺用麦秸或甘蔗渣等制备木质陶瓷的可行性, 同时也表明粘结剂和烧结温度对木质陶瓷性能影响很大,实验为麦秸、甘蔗渣等植物残渣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木质陶瓷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和空间。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臵》课程中的收集、干燥、破碎、筛分、压实、浸渍、热处理等处理与处臵工艺,熟悉基本过程,制备出试验样品,了解密度、气孔率、强度、电阻率等性能的测试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木质陶瓷由日本青森工业试验场的冈部敏弘和斋藤幸司于1990年开发,是一种采用木材(或其它木质材料)在热固性树脂中浸渍后真空碳化而成的新型多孔质碳素材料,其中的木质材料烧结后生成软质无定形碳,树脂生成硬质玻璃。

木质陶瓷最初用天然木材制造,但由于原木及制品存在轴向、径向、切向上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烧结尺寸精度低等问题,后多采用中质纤维板(MDF,一般气干比重0.7g/cm3左右,含水8%左右),这样, 原料基本上只有板面与板厚方向的性质区别。

甲醛树脂在木制品中广泛应用, 木质陶瓷制备中常选用其中的酚醛树脂,这多出于它价格低廉、合成方便, 而且游离甲醛较少, 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具有环境协调性。

浸渍时常采用低压超声波技术以提高浸渍率及其均匀性。

碳化过程中伴随有复杂的脱水、油蒸发、纤维素碳链切断、脱氢、交联和(碳)晶型转变等反应变化机理及控制利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般来说,木材在400℃左右形成芳香族多环,而后缓慢分解为软质无定形碳,树脂500℃以上分解为石墨多环而后形成硬质玻璃碳。

-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讲义

-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讲义

环境工程实验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专业:环境工程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二0一一年七月目录实验一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固体废物有机质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固体废物pH值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垃圾渗滤液的沥浸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固体废物有效磷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固体废物碱解氮含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重金属)的鉴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要求1.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认真预习。

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探寻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做好必要的预习报告,画好表格以备实验过程填充原始数据。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着实验服。

严格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小组之间不许随便合并工作量,注意水电热气的安全使用和个人的人身安全,不许在实验室内饮食就餐。

3.要求学生的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称量及滴定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4.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干净,实验台上的所有仪器药品,不要随意挪动位置。

爱护仪器和公共设施,如损坏,根据情节轻重处罚。

5.实验后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中相关数据,合理表达和解释实验结果,并能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禁止抄袭。

实验一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一、本实验的适用范围、选择依据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设置此实验,参照《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

二、方法原理污泥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数量占处理水量的%%(以含水率为97%计)。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化中最经济的一种方法,是污泥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空隙水和毛细水,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为污泥的最终处置创造条件。

污泥脱水效果由其脱水速率和最终脱水程度两方面决定,主要考察脱水后泥饼的含固率这一指标,含固体率越高,脱水效果越好。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案第一章: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和特点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和性质1.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与来源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固体废物的性质:体积、重量、成分、毒性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案例1.4 教学活动引入固体废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物的来源和特点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和性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第二章: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2.1 教学目标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固体废物对土壤、水体、空气和生态系统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对土壤的影响:污染、渗透、压实固体废物对水体的影响:污染、富营养化、阻塞固体废物对空气的影响:气味、尘土、有害气体释放固体废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破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固体废物对不同环境的影响2.4 教学活动引入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物的环境问题讲解固体废物对土壤、水体、空气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掌握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3.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物理处理方法:压实、破碎、筛分、分选固体废物的化学处理方法:热解、焚烧、填埋、化学稳定化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堆肥化、厌氧消化、生物降解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缺点3.4 教学活动引入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讲解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减量化4.1 教学目标了解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减量化掌握固体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和减量技术4.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回收方法:废品回收、金属回收、塑料回收等固体废物的再利用方法:再生利用、修复利用、改装利用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技术:生产过程优化、包装减量化、废物减量化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减量化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不同资源化与减量化方法的优势和应用4.4 教学活动引入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减量化,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物的资源利用和减量化方法讲解固体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和减量化技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管理与政策5.1 教学目标了解固体废物的管理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相关政策和国际实践5.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废物产生、运输、处理、处置的监管固体废物的相关政策: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标准固体废物的国际实践:国际条约、协议、案例研究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固体废物的管理方法和政策案例分析法:分析固体废物管理的成功案例和国际实践5.4 教学活动引入固体废物的管理方法和政策,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物管理的意义讲解固体废物的管理体系和政策,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第六章:固体废物的回收与再利用6.1 教学目标理解固体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意义学会固体废物的回收技术及再利用方法6.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回收的意义和价值常见固体废物的回收技术: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固体废物的再利用途径:制造再生产品、修复再用、拆解再利用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固体废物回收再利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互动讨论法:探讨固体废物回收再利用的实际案例及效益6.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物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讲解不同类型固体废物的回收技术和再利用方法分析固体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环保和经济效益第七章: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7.1 教学目标认识固体废物填埋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固体废物填埋场的类型及处理方法7.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填埋的定义和原理填埋场的类型:露天填埋场、封闭填埋场、垃圾堆肥场等填埋处理的方法:直接填埋、卫生填埋、资源化填埋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固体废物填埋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互动讨论法:分析固体废物填埋处理的利弊及改进措施7.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填埋处理的基本概念讲解不同类型填埋场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分析固体废物填埋处理的环保问题及改进方向第八章:固体废物的热处理技术8.1 教学目标理解固体废物热处理的意义学会固体废物热处理的方法和技术8.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热处理的定义和原理热处理方法:焚烧、热解、气化、pyrolysis等热处理技术的应用和优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固体废物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互动讨论法:探讨固体废物热处理的实际案例及效益8.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物热处理的重要性讲解不同类型固体废物的热处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固体废物热处理的环保和经济效益第九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9.1 教学目标理解固体废物生物处理的意义学会固体废物生物处理的方法和技术9.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生物处理的定义和原理生物处理方法:堆肥化、厌氧消化、生物降解等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和优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固体废物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互动讨论法:探讨固体废物生物处理的实际案例及效益9.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废物生物处理的重要性讲解不同类型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固体废物生物处理的环保和经济效益第十章: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与伦理10.1 教学目标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认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伦理问题10.2 教学内容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地方法规、国际条约等固体废物处理的伦理问题: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企业和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废物分类、减量、回收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互动讨论法:分析固体废物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及解决方案10.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讲解固体废物处理的伦理问题及企业和个人责任分析固体废物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固体废物的定义与来源解析: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和来源对于理解固体废物的性质和分类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工程实验Ⅳ《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专业:环境工程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二0一一年七月目录实验一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固体废物有机质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固体废物pH值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垃圾渗滤液的沥浸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固体废物有效磷的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固体废物碱解氮含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重金属)的鉴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要求1.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认真预习。

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探寻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做好必要的预习报告,画好表格以备实验过程填充原始数据。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着实验服。

严格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小组之间不许随便合并工作量,注意水电热气的安全使用和个人的人身安全,不许在实验室内饮食就餐。

3.要求学生的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称量及滴定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4.要求学生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保持实验台面清洁整齐干净,实验台上的所有仪器药品,不要随意挪动位置。

爱护仪器和公共设施,如损坏,根据情节轻重处罚。

5.实验后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中相关数据,合理表达和解释实验结果,并能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禁止抄袭。

实验一污泥脱水性能的测定一、本实验的适用范围、选择依据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设置此实验,参照《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

二、方法原理污泥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数量占处理水量的%%(以含水率为97%计)。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化中最经济的一种方法,是污泥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空隙水和毛细水,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为污泥的最终处置创造条件。

污泥脱水效果由其脱水速率和最终脱水程度两方面决定,主要考察脱水后泥饼的含固率这一指标,含固体率越高,脱水效果越好。

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污泥水分存在方式和污泥的絮体结构(粒径、密度和分形尺寸等)、ξ电势能、pH值以及污泥来源等。

污泥粒径是衡量污泥脱水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一般来讲,细小污泥颗粒所占比例越大,脱水性能就越差。

分形尺寸越大(最大值为3),絮体集结的越紧密,也就越容易脱水。

污泥的ξ电势能越高,对脱水越不利。

酸性条件下,污泥的表面性质会发生变化,其脱水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

研究发现,pH值越低,则离心脱水的效率越高。

不同来源的污泥,组成成分不同,脱水性能也不同,活性污泥比阻大,脱水也困难。

通过添加改性剂在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同时,可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便于后续处理。

三、所需药品及配制方法(1)10%H2SO4(质量分数):取102毫升浓硫酸用去离子水缓慢稀释到1000毫升。

50ml(2)30%NaOH(质量分数):取12克NaOH,溶于去离子水后,定容稀释到1000毫升。

100ml(3)%阳离子型PAM:称取克PAM定容稀释至100毫升。

100ml 四、所需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规格台(个)数离心机1恒温干燥箱1玻璃棒6个烧杯250ml3个×4组离心管100ml6个×2组称量瓶50ml6个×4组五、实验分组实验分为8个小组/1自然班六、操作、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误差范围采用机械脱水法测定污泥的脱水性能。

将100ml浓缩污泥加到250ml 烧杯中,加10% 2ml硫酸酸化,快速搅拌30s,慢搅拌5min,再加阳离子PAM,搅拌使污泥形成矾花,酸化及絮凝反应均在烧杯中进行。

将于预处理好的污泥分成2分,分别转入100ml离心管中,在4000r/min和2000 r\min下离心10min,小心倾倒去除上清液(避免使固体再悬浮),取泥饼2±克 (准确记录重量),放入预先已经干燥恒重的称量瓶中,放在105℃的干燥箱中恒重(2次称量误差小于克),计算含固率。

不同加药方案设计和脱水效果七、注意事项PAM要缓慢加入,且边加边充分搅拌,方能形成矾花。

实验二固体废物有机质的分析一、本实验的适用范围、选择依据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设置此实验,参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

二、方法原理在加热条件下,用标准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固体废物中的有机质,多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由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质含量,再乘以常数,即为固体废物中有机质的含量。

三、所需药品及配制方法(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经过130℃烘3-4小时的分析纯重铬酸钾(K2Cr2O7)克,溶解于400毫升去离子水中,必要时可加热溶解,冷却后稀释定容到1升,摇匀备用。

500ml(2)硫酸亚铁溶液:称取化学纯硫酸亚铁(FeSO4·7H2O)克(或硫酸亚铁铵克),加6N硫酸(浓硫酸)30毫升溶解,加水稀释定容到1升,摇匀备用。

4000ml(3)浓硫酸(分析纯)400ml(4)浓磷酸(分析纯)500ml四、所需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规格台(个)数硬质试管4个×2组三角瓶250ml4个×2组酸式滴定管25ml1个×2组电炉子1个×2组五、实验分组实验分为8个小组/1自然班六、操作、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误差范围准确称取通过60目筛风干固体废物样品克(建议初次称克,根据加热后颜色的变化适当再调整重量,精确到克),放入干燥的硬质试管中,避免固体废物粘到管壁上,加入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ml,再沿管壁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小心摇匀,盖上弯管漏斗。

每个样品称取2份,平行操作。

预先将浓磷酸加热至微沸腾(也可用石蜡油浴锅,温度为170-180℃)。

趁热将硬质试管放入沸腾的磷酸中,使硬质试管中的溶液保持微沸腾(注意调整电炉功率,防止爆沸,液体溅出)5分钟后,溶液为黄色(如果煮沸的溶液偏绿色,应减量重新称取样品氧化处理),待试管冷却后擦净外面的磷酸。

冷却后将试管内溶物洗入250ml三角瓶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80 ml,然后加试亚铁灵指示剂2-3滴,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过绿色突变到棕红色即为终点。

在测定样品的同时必须做2个空白试验,取其平均值。

空白样品可以取二氧化硅或纯砂代替固体样品,以免溶液溅出,其他操作同上。

结果计算:有机质% =1001.1724.1003.0)(58000.000⨯⨯⨯⨯-⨯⨯样品重V V V 式中:V 0─5毫升标准重铬酸钾空白滴定用去的硫酸亚铁的体积(ml );V ─滴定待测液中过剩的标准重铬酸钾用去的硫酸亚铁毫升数; ─1毫克当量碳的克数;─由固体废物有机碳换算成有机质的经验常数; ─校正常熟; 100─换算成百分数。

七、注意事项(1)由于该法所测得的有机质一般只能为实际含量的90%,因此必须乘以的校正常数。

(2)消煮的时间必须尽量准确,否则对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必须从试管内溶液表面开始翻动才能计算时间。

(3)消煮温度要严格控制在170-180℃。

当加入浓硫酸时会发生大量热量,应趁热放入磷酸浴中消煮。

(4)消煮好的溶液颜色,一般应是黄色或是黄中带绿,如果以绿色为主,则说明重铬酸钾的用量不足,有氧化不完全的可能,应弃取重做。

实验三 固体废物pH 值的测定一、本实验的适用范围、选择依据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设置此实验,参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

二、方法原理用pH 计测定固体物质悬浊液的pH 时,由于玻璃电极外溶液H +离子活度的不同产生电位差,E= log21a a ,1a =玻璃电极内溶液的H +离子活度(固定不变);2a =玻璃电极外溶液(即待测液H +活度)电位计上读数换算成pH 后,在刻度盘上直接读出pH 值。

三、所需药品及配制方法标准pH 缓冲溶液:pH=:称取在50℃下烘过的克磷酸二氢钾和克无水磷酸氢二钾,定容到1L 。

pH=:用克硼砂溶于无二氧化碳的冷水中定容到1L 。

(pH=:称取克在105℃下烘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用水稀释定容到1L 。

)四、所需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规格台(个)数酸度计1台烧杯100ml2个×2组搅拌子2个×2组搅拌器2个×2组五、实验分组实验分为8个小组/1自然班六、操作、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误差范围称取10克固体样品至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后置于搅拌器上,搅拌20分钟后,静止10分钟,用校正过的pH计测定悬浊液的pH值。

测定时将玻璃电极球部浸没于悬浊液中,记下pH值即可。

pH计校正:预热30分钟后,首先把温度补偿调到和溶液温度接近。

校正时要把仪器的斜率调到最大,并拨开电极上部的橡胶塞,使小孔露出,否则在进行校正时,会产生负压,导致溶液不能正常进行离子交换,会使测量数据不准确。

将电极从饱和KCl溶液中拿出来,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轻轻吸干周边的水分。

将电极放进装有pH = 缓冲溶液的烧杯内,待显示器上的数值基本稳定时,观察仪器显示是否为,如果不是,需要调整仪器上的定位旋钮,使仪器显示,这是先给仪器定基准点。

定好基准点后,把电极从烧杯内拿出,用蒸馏水洗净电极,并用滤纸把电极上残留的水份吸干。

然后将电极放进装有邻苯二甲酸氢钾(pH = )或硼砂(pH = )的溶液中,待显示器上的数值基本稳定时,观察仪器显示是否为或 pH。

如果不是就要调节仪器上的斜率旋钮,使仪器显示为或反复进行上面定位和斜率的校正。

直到不用调节旋钮,仪器显示的pH值即为缓冲溶液的pH值(允许),校正完毕。

七、注意事项(1)玻璃pH计电极头的敏感膜壁薄易碎,不要碰碎。

(2)操作时电极要保持竖直,切忌平放或倒置。

每次测试前及测试完毕,电极都须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轻轻吸干周边的水分。

(3)电极使用完毕后,尽快浸泡在饱和KCl溶液中,不要在水中长期放置。

实验四垃圾渗滤液的沥浸实验一、本实验的适用范围、选择依据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设置此实验,参照《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

二、方法原理垃圾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在向下迁移的过程中,其中的许多成分,包括有机质,金属等物质受到土壤的净化作用,浓度会逐渐降低,同时使土壤受到污染。

三、所需药品及配制方法(1)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的优级纯重铬酸钾克溶于水中,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摇匀。

2000ml (2)硫酸—硫酸银溶液:于2500毫升浓硫酸中加入25克硫酸银。

放置1-2天,不时摇动使其溶解。

4000ml(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L):称取克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20毫升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