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

基础知识部分,与06的重庆卷基本一致。语言运用部分在06年的重庆卷的基础上略有创新。阅读鉴赏题主要是研究了全国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卷的命题总体走向来命制。阅读文学作品注重考查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力求培养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3题为非选择题,117分。满分150分。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根茎颈椎大相径庭不胫而走

B、按捺纳税刚毅木讷方凿圆枘

C、裨益稗草麻痹大意纵横捭阖

D、甲醛醅酒味道醇厚醍醐灌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各行其事黄梁美梦变化莫测惴惴不安

B、扑溯迷离摧枯拉朽独辟溪径毁誉参半

C、浑水摸鱼魂飞魄散竞技体操弥天大谎

D、请君入瓮磬竹难书趋之若鹜舐犊情深

3、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晚会帷幕的拉开, 那美轮美奂的歌舞,品位精良的小品,使晚会高潮迭起。

B.“篮板王”罗德曼在这场比赛中心不在焉,篮板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叫人难以满意。

C.某领导任命的这位学科带头人,既不懂外文,又看不懂电路图,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D.本着曲突徙薪之意,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应付考试。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庆节的夜晚,在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到处是热情洋溢的欢声笑语,到处是五彩缤纷的鲜花、旗帜。

B、《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它描写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不堪封建礼教的摧残,最后双双殉情而死。

C、中学生作文,应该从表达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要片面的滥加修饰,重复词语,故作斯文,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D、在多哈亚运会上,不但杨威同队友们一起获得了男子体操团体赛的金牌,而且他还获得了男子吊环比赛的金牌。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夏、商、周时期的中国社会是“天子——子民社会”,这种社会模式是在大规模集体协作从事农业生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或社会呢?一些中国学者认为那是具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特点的“奴隶制社会”,另一些中国学者则认为那是具有“亚细亚生产方式”特点的“封建社会”。各家的界说都自有依据,我们从中西比较的角度,似乎可以说,古代中国社会是“天子——子民社会”,而古代西方,希腊——罗马时代是“城邦——帝国社会”,中世纪则是“领主一——附庸社会”。“天子——子民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就是天子。天子如果没有尽好“保民”的责任,“天”就要撤销授予他的“天命”,作为“家庭成员”的臣民甚至可以造反“诛暴君”。

天子的这种权力和责任当然不是某些圣人凭空设计出来的,而是千百年大协作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这种大协作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当时只能通过血缘和准血缘的社会网络来组织,整个网络最终必须有一个总枢纽来连接。天子就是那个总枢纽。

天子这个总枢纽同时就是整个共同体的中央政权。不过,直到西周时期,中央政权并没有在它的统辖范围内确立真正的中央集权统治。除了周王直辖地外,许多地方都是周王分封自己的叔伯、兄弟、子侄建立封国进行统治。那些封国彼此间相隔很远,其间往往隔着大片的蛮荒地带,居住着还没有进入定居农耕生活的部落。周王朝与一些在部落战争之中或之后表示归顺或愿意联合的部落建立准血缘的结盟关系,把他们所在地域纳入中央间接统辖的范围,实际上那些部落仍旧在自己原有的首领管辖之下,保持着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战国时期学者编成的《周礼》一书称,周王朝实行两种并行的行政体制,一种叫“乡”,管理周族本族居民;另一种叫“遂”,用于管辖归顺周王朝的非周族居民。“遂”的编制和制度在各方面

都尽量与“乡”一致,类似“乡”“遂”这样的双轨制的并存,实际上促进着定居农业区域的逐渐扩大,也促进着民族和文化的逐渐融合。大约整个东周时期五百多年间,这个融合过程稳步推进。“乡”与“遂”的差别逐步消失。在此期间,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推广应用,农民个体耕作和迁徙、垦荒的能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家族——宗族协作生产组织,成为独立耕作的个体农户,使原来的大宗族集体协作体制走向崩溃。

5.对“天子——子民”社会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社会是在个体耕作力量弱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条件下形成的。

B.这种社会是靠血缘和准血缘的社会网络组织和维系的,天子是网络的总枢纽。

C.这种社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和维护家族——宗族协作的生产生活方式。

D.天子具有“君”的权力和“父”的责任,子民有反对暴君、脱离大协作组织的权利。

6.对西周西周“中央集权统治”的范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王朝采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封国制进行统治。

B.在封国之问蛮荒地带还居住着没有进入定居农耕生活的部落。

C.在战争之中或之后还存在不愿归顺或不愿结盟的部落。

D.表示归顺或愿意结盟的部落实际仍由原部落首领管辖。

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学者对当时社会的性质虽有不同看法,但都是依据“生产方式”来界说的。

B.“天子——子民”社会中,子民对官府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具有独立的地位。

C.“天子——子民”社会中的官吏,有的是宗族世袭的,有的不是宗族世袭的。

D.后世人们称地方官为“父母官”,这是受“天子——子民”社会的影响造成的。

三、(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