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三章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新课教学一、力和力的图示演示 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 ,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演示 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 变化呢?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 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 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

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不是有生命的物 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 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 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2)、相互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3)、矢量性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其大小有关,也与方向有关。

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那些?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演示:关门时,在不同的地方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说明了力的作 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1、 力的三要素大小、作用点、方向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完整的表示出来呢?2、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一物体重 150N ,画出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的图示。

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 受到了力。

3、 力的单位:牛顿 符号 N演示:竖直上抛一粉笔头,结果它会落在地上,粉笔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二、 重力抛向空中的物体会落回地面,地球在自转而海水不会洒向太空,都是地球与他们之间存g 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篇1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教案篇2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引导学生分析: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小结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经典教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细解考纲】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与位置变化。

【知识梳理双基再现】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与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与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小试身手轻松过关】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基础训练锋芒初显】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人教版5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人教版5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人教版5篇高一必修一物理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转变经验概念,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教学过程(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撕纸游戏猜一猜: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

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根据生活生产经验猜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和规划,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指导。

本教案涵盖了全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并提供了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

课程目标本教案的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研究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与日常生活和科技应用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的章节划分,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第一章:物理学科概述该章节主要介绍物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章: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的描述该章节主要介绍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第三章:力与运动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和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等内容。

第四章:力的作用效果该章节主要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该章节主要介绍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第六章:压力与浮力该章节主要介绍压力和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原理。

第七章:功和机械能该章节主要介绍功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第八章:能量的守恒与转化该章节主要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在不同物体和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

第九章:简单机械该章节主要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第十章:热学知识该章节主要介绍热学知识,包括热能、温度、热传递等内容。

教学活动本教案提供了针对每个章节的教学活动案例,包括课堂讨论、实验演示、小组合作研究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本教案提供了针对每个章节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实验报告等,以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使用,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系统、详细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精品教案(教师版)全套合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精品教案(教师版)全套合集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精品教案(教师版)全套合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的第一段道出了全章教科书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

教科书一开始就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指导思想是强调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即为这样的思想作准备:解决问题时首先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物理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描述这个模型,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要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位置确定问题,教科书把“物体和质点”当作一个知识点,说明质点是针对物体而言的,实际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在通常的运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运动情况是不相同的”,从而“给描述运动带来了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否用一个点来代替物体”。

“科学漫步”栏目中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扩展性内容,其后附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这个定位器处于我国哪个城市的什么部位?从显示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这类问题不作为针对所有学生的强制性要求。

2、教学目标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

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1、在研究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出质点5、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受力分析及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两者结合起来综合的应用有些困难,需要详细的讲解。

6、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7、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初步把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品教案全套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品教案全套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精品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物理学导论1.1 物理学的特点与方法1.2 物理量的测量与单位制2. 第二章:直线运动2.1 位移、速度、加速度2.2 匀速直线运动2.3 匀加速直线运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学的特点、方法及其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2)掌握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单位制;(3)掌握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2)通过例题讲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物理学方法的应用;(2)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重点:(1)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单位制;(2)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小车、计时器等);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展示物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提问学生: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2. 知识讲解:(1)讲解物理学的特点、方法;(2)介绍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单位制;(3)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解题步骤;(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5. 小结:(2)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高中物理必修一2. 知识点:(1)物理学导论(2)位移、速度、加速度(3)匀速直线运动(4)匀加速直线运动3. 图表:位移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单位制;(2)选择题: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3)计算题: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关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全套》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全套》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套》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套第一章:力学基础课时一: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教学内容:-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初步了解,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课时二:力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目标: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 教学内容:- 力的定义和性质-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分类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应用力的知识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课时三:力的合成和分解- 教学目标: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与技巧。

- 教学内容:- 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何方法和分解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物理问题中。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和研究课时一:运动的描写-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的概念和特征,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描写运动。

- 教学内容:- 物体的位置和位移- 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运动的描写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和特征,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运动的描写和分析。

课时二: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目标: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和实验观察能力。

- 教学内容:- 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实验观察速度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速度的实验观察和计算。

...第三章:力学定律和应用课时一: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能够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

- 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表述- 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方法- 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物理问题中。

人教版高一的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的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的物理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的物理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

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三、教法与学法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的物理教案篇2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标准教案全套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标准教案全套

2024年高中物理必修一标准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主要围绕第四章“运动和力”展开,涉及第1节至第3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力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内涵;2. 学会运用力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与应用,力合成与分解计算;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基本概念,力合成与分解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牛顿第一定律演示器、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力合成与分解演示模型;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突然急刹车汽车,让学生思考:为什车内人会向前冲?引出牛顿第一定律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即 F=ma;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 F=ma 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节后练习题,巩固力合成与分解计算方法。

5. 实验演示(10分钟)展示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律内涵。

6. 互动环节(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来解释。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 F=ma3. 力合成与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汽车急刹车时,车内人会向前冲?(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其中一个力为5N,另一个力为10N,求物体加速度(物体质量为2kg)。

2. 答案:(1)因为车内人具有惯性,惯性使他们在汽车急刹车时继续向前运动。

(2)物体加速度为7.5m/s²。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5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5篇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5篇教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1、什么是曲线运动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直线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1、曲线运动(1)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3)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1)情景: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5篇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篇1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人教版高一物理全册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27份人教课标版25实用教案

物理必修1全册教案27份人教课标版25实用教案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一、教材剖析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问题,向来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牛顿用他的三个定律对这一类问题作出了精准的解决.牛顿由此确立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牛顿三定律成为力学以致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律.牛顿第必定律解决了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运动和力的定量关系;牛顿第三定律确定了物体间互相作使劲按照的规律.动力学所要解决的问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物体运动状况;另一部分是物体与四周其余物体的互相作使劲的状况.牛顿第二定律恰巧为这两部分的链接供给了桥梁.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动力学识题,高中阶段最为常有的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状况,要求确立出物体的运动状况;另一类是已经知道物体的运动状况,要求确定物体的受力状况.要解决这两类问题,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剖析是前提,牛顿第二定律则是要点环节,由于它是运动与力联系的桥梁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进一步学习剖析物体的受力状况,并能联合物体的运动状况进行受力剖析。

②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识题的基本思路方法。

③能够从物体的受力状况确立物体的运动状况 .能够从物体的运动状况确立物体的受力状况2.过程与方法①培育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绘物理实质问题的能力。

②帮助学生提升信息采集和办理能力,剖析、思虑、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③帮助学生运用实例总结概括一般问题解题规律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3.神态价值观:①利用高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育学生科学谨慎的务实态度及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②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梦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看法 .三、教课要点、已知物体的受力状况,求物体的运动状况。

、已知物体的运动状况,求物体的受力状况。

四、教课难点1、物体的受力剖析及运动状态剖析和重要的解题方法的灵巧选择和运用。

2、正交分解法。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点的概念及条件;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体验质点的条件及意义,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

2.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不同参考系中的运动现象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质点、概念的建立。

2.明确参考系的概念及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1.质点模型的条件判断。

2.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如图所示,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没动,路旁的孩子赞叹他前进得真快。

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的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教师演示1: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羽毛举高后释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羽毛的运动情景。

提出问题:羽毛在下落的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一方面有自转;一方面整体下落。

教师演示2: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

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既有向前的飞行,又有自身的转动。

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播放各种各样的物体的运动: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火车在田野里高速行驶,刘翔箭一般冲向终点线……结论归纳:详细描述的困难在于物体有自己的大小和形状。

讨论交流:是不是我们研究的所有问题,大小和形状都起关键作用而不可忽略呢?创设情景(PPT展示)情景一:地球绕太阳公转(flash动画模拟)情景二:远洋航行的轮船,指挥部要确定它在海洋中的位置情景三: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情景四:火车在从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对比以上所看到的物体的各种运动,并作对比,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即探究可看作质点的条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一册教案(Word版全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一册教案(Word版全汇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

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

那么作为我们未来的科学家,我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二、新课教学1. 物体和质点研究物体的运动,第一步是要确定物体的位置。

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例如:(1)投掷手榴弹时怎么样测量投掷距离?(2)把教室的课桌向后推出0.5m,怎么样测量距离?(3)你从校门口向校园内走100m,你现在哪儿?在学生议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常常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速度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用v=s/t表示。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而且速度是既具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板书: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是相等的,那v=s/t是恒定的。

那么如果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那又如何白色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那么就用在某段位移的平均快慢即平均速度来表示。

例: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学生马上会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师:对,这就是运动员完成这100m的平均快慢速度。

板书: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5篇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

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教学方法:探究、讲解、讨论、练习教学手段: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后思考问题(有关运动的话题).(放映录像)选择有关反映物体运动的画面播放给学生看如:雄鹰、小鸟在空中飞翔,飞机在天空中划过,行星、卫星在宇宙中运行,航天员杨利伟在宇航舱中给地球拍照,汽车在公路飞驰,轮船在海水中搏击海浪。

……师: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等.请大家根据刚才观看的录像片,回顾初中学过的机械运动,提出一些关于运动的话题.教师总结学生发言,讲述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是物体的一部分和另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是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体现.这里涉及到空间和时间的问题.师: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圣贤——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这句话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充满信心,迎接这一挑战.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从学好这些基本概念人手.师:我们在刚才的录像片中看到:汽车在公路上飞驰,江水在咆哮着奔向远方,鸟儿在飞翔,树叶在摇动,高山上流水,瀑布直泻千尺,雪花在空中飞舞……(放映录像)(播放“神舟”五号升空的录像片)“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人骄傲的日子,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满载着全国人民的希望成功升空.”师:飞船在茫茫太空中遨游,假如你是文学家,你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板书: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针对上面看过的录像,老师提出问题:请你描述出一些运动,详细描述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困难?足球向前球体滚动雄鹰向前翅膀上下发现描述物体运动不容易,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问:可以将问题简化吗?为什么?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别是物体各部分的详细运动情况,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物体本身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并不一样.师:在刚才看过的录像片中,我们见到了杨利伟,看到了“神舟”五号.据报道,“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舱长7.4m,直径2.8m,用长58 m、重达480t的“长征”2号火箭发射.升空后,显示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仅是一个小小的光点.科学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需要考虑它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吗?生:不需要,我们可以用荧光屏上的小光点代替这个“庞大”的飞船呀!引入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板)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子;乒乓球小而轻,运动员研究各种旋转球的打法时,要关注球的受力部位和受力方向对旋转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必须考虑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把它简化为一个点.[讨论与交流](供参考)1.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参考答案:若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本身的大小比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得多,则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但若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则不能把其看作质点.2.撑杆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可以把撑杆跳运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过横杆.讨论并思考后回答,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运动员能否被看作质点,从中体会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3)测量其所跳高度(判断其是否打破纪录)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参考答案:(1)不能,纠正错误动作时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也就是说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2)能,分析助跑速度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3)能.3.物理中的“质点”跟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参考答案:相同之处为:都是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不同之处为:质点是实际物体的抽象,它具有一定的物理内涵,不仅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而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几何学中的点没有质量,仅表示一个位置,而且应该是“绝对得小”.师:请同学们对质点进行小结:生:对质点小结: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即使是同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课堂探究)亲自做一做、试一试,书本在下列情景中能否被看成质点.1.沿一个方向推动桌面上的书本,如果测量书本移动的距离,是否可以将书本视为质点,为什么?2.如果测定书本经过桌面上方某一定点所需要的时间,是否可以将书本视为质点,为什么?3.还有什么情况下书本可以被视为质点?什么情况下书本不能被视为质点?参考答案:1.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书本时,书本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可以将它视为质点.2.相对桌面上方的某一定点来说,书本本身的长度(或宽度)不能忽略,并对经过该定点位置所需要的时间起决定作用,所以这种情况下不能将书视为质点。

3.答案视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情景,老师进行准确恰当的点拨).说明:将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1)平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一般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不能把物体看作质点.(2)物体有转动,但物体的转动不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时,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已变成了次要因素.(3)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作质点,如研究火车过桥的时间时就不能把火车看作质点.[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答案:C2.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1)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2)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3)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4)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答案:(1)(3)3.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答案:C二、参考系引子:请你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火车中去旅行在飞快地离去,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而乘客自己却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教师可展示F1ash动画课件,动画内容描述为:两位同学在路边看到急驰而过的一辆小汽车,大声叫喊,“唉呀!你看他们跑得真快啊!”车中的人对司机说:“你动了吗?”引导学生分析片中的对话.为什么路边的同学说车上的人跑得快? 为什么车中的一个人又认为他和司机没有动?投影教材中的图1.1—3图,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加以引导.生1:车中两个小孩都是静止的,他们都没动.生2:这两个小孩是运动的,因为在车窗玻璃上有几个线条表示“风”,这是画家描述运动时常用的手法.师:两个小孩和车都是运动的,这是相对地面来说的,而两个小孩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他们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师:平时我们说树木、房屋是静止的,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这是以地面作标准来说的.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而在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在运动,他还认为路旁的树木在向后倒退,这些都是以车厢作标准来说的.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参考系.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选来作标准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讨论与交流]与同桌和前排(或后排)同学组成四人一组,思考并交流讨论下列描述中隐含的参考系.展示问题:1.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其中分别描述了两种运动情景,那么它们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的?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3.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说明理由.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课堂交流](分四小组进行)师: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什么为参考系较恰当?课件投影问题:1.2004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火星.继美国宇航局的两台火星探险漫游者“勇气”号和“机遇”号之后,欧洲的火星快车飞船已顺利地将“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车投放至火星表面.从地球表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过程中,若要研究探测器的运动情况,各应选择什么为参考系?2.在印度洋海啸救灾中,从水平匀速航行的飞机上向受灾的地区空投救灾物资.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飞机上的人以飞机作参考系,他看到投下的物体是沿什么路线下落的?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作参考系,观察被投下的物体又是沿着什么路线下落的?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空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2 000米高的空中飞行,忽然,他发现脸旁好像有一个小东西在飞舞,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于是就伸手轻松地把它抓了过来,仔细一看,把他吓出一身冷汗来.他抓住的不是别的,是德国飞机射向他的一颗子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