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及反思
《囚绿记》课堂实录执教者简介:李晓丹,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荣获2013年度齐齐哈尔市教育局考核优秀人员嘉奖;12年被聘为齐大中文系见习指导教师;“第五届东北三省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说课一等奖;“中学教学观摩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获荣一等奖;11年全市观课议课活动中,作为唯一代表我校语文学科参赛的教师,所授《孟子—民为贵》一课及说课《咬文嚼字之炼字》荣获特等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作文周刊>》获省课程改革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多篇科研论文或国家、省市级一等奖。
时间:2013年12月5日15:25—16:05地点:齐齐哈尔实验中学图书馆东厅授课对象:齐齐哈尔实验中学高一十九班全体学生情况说明:本课为常规课。
《囚绿记》为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
教学过程: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从小生活在北方,如果请同学们形容一下隆冬季节,大家会想到什么样的词语?生1:寒冷。
生2:银装素裹。
生3:寒风彻骨。
生4:荒凉。
师:是啊!当我们看惯了漫天的雪白,已无视窗外干枯的枝条,甚至厌倦了慢慢冬季的冰天荒地,你是否也会渴盼那一抹新鲜的绿色,期待“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生机与活力,甚至憧憬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多彩多姿!人类就这样不断向大自然索求着精神的慰藉与心灵的欲求,太多的文人墨客在探寻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其中的典范佳作《囚绿记》。
步骤二:诵读感知,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预习了,题目为《囚绿记》,文中那些段落直接写“囚绿”?生齐:8—12段。
师: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家来重温预习时的读文感受,看一看“囚绿”前后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并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作者心灵的搏动。
生1:诵读1~4段。
师:诵读很流畅,如果语速再舒缓些就更好了。
生2:诵读5~7段。
师:诵读感情十分饱满,但要注意“因为”一词的读音:“yīn wèi”。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所谓教学就是在教的同时有所学,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工作中刻苦奋进,积极进取,与学生一块成长,拿执教的一篇优美散文《囚绿记》谈谈我的执教过程以及收获。
【课堂讨论】主题为作者对绿是一种怎样的爱。
生:老师,我觉得这是一见钟情的爱!师:(欣喜)请你说说理由。
生:选择房间的时候,这房间明显潮湿,夏天又炎热,不是居住的佳地。
但作者就是因为喜欢这片绿才选定这个房间的,可见,作者对这绿是一见钟情的。
(同学们热烈地鼓掌。
)师:回答得很精彩!有其他意见吗?生:我觉得这是留恋的爱!文中说“一个月,两个月,我流连于这片绿色”,“流连”这个词,直接抒发作者对于绿的留恋。
生:(按捺不住的一个小男生伸长了手。
)老师,我觉得是一种痴爱。
师:哦?理由呢?生:“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天天”说明作者爱得痴迷,痴情一片,他对常春藤的情感已经走火入魔般了。
生:(男孩接着说)“我天天看,看它一点点生长,看着嫩叶变青、变老,甚至观赏它的脉络、嫩芽呢!”可见,作者的观察有多么的仔细,一点细微之处都不放过。
生:这是尊敬的爱。
从“珍重”一词可见,作者被它“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打动了,内心油然而生敬意。
生:(一个扎辫子的女孩站起来,怯怯的。
)老师,这是一种自私、固执的爱。
因为常春藤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可“我”却囚住了它,即使它病了,快要死去了,“我”仍自私地想占有,之后,放开它也是因为自己要离开了。
生:这爱爱得偏执,太不可思议了,爱不一定占有啊!(大家随声附和:是啊,放手也是一种爱。
)师:作者自己在文中也说这是一种“魔念”,那么,你能理解作者“囚绿”这一行为吗?生:因为绿是生命,是希望,永远向着阳光,并且具有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所以作者想要囚住绿,占为己有。
生:是的,作者渴望光明,所以,对于任何代表着光明的事物,他都想要拥有。
师:你是怎么知道作者渴望光明的?他在写这篇文章前或写作时,生活心理状况如何?(我知道这又是一个精彩的瞬间了。
囚绿记名师课堂实录两篇剖析
生12:我觉得用“赞绿”“颂绿”也行,因为第2到第7段,主要写的就是作者对常春藤的喜爱、赞美和歌颂。
生12:我同意以上3种观点,但若能再细分一些更好,因为第2至4段是写选择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而第5至7段是写享受房间的绿色,所以,我更倾向于将第2至7段细分为“择绿”和“爱绿”。
师:原来如此,在“囚绿”之后,还写了“释绿”和“念绿”两部分内容。(板书:“释绿”“念绿”)那么,“囚绿”之前又写了哪些内容呢?
(点评:不经意的一句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生10:我觉得写了两点内容。第1段是引出回忆,所以叫“忆绿”。其他几段都是写“爱绿”,因为爱绿而“终于选定了这朝东的房间”;因为“爱绿”,才默默地与“绿叶”对话;也因为“爱绿”,才含情脉脉地凝望着“绿友”。(板书:“忆绿”“爱绿”)
那么,这位作家是谁呢?他就是陆蠡,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宁死不屈的抗日战士。(板书:陆蠡〈lǐ〉)那么,他为什么要把“绿”囚起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囚绿记》,去揭开其中的谜底。(板书课题)
(点评:优美的前奏吸引着学生渐入佳境,诱人的导语激发学生去好奇探究。教者借力发力,借文本抒情语句与标题,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教学情景之中。)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谁先来回答。
(点评:随文点拨,自然融入字词知识。)
生7:我认为文章直接写“囚绿”内容的应该是第8段到13段,因为第8段开头是这样说的:“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这说明我已经开始囚绿了。而第14段则写我“离开北平一年”后对绿友的思念,属于“念绿”或“思绿”。
《囚绿记》课例实录
【课例实录】一、师生研讨,确立思路师:看到题目《囚绿记》,大家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生:我的疑问是:作者为什么要囚绿,绿有什么特点?生:我的疑问是:作者囚绿的结果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师: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沉默。
)师: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大家的疑问都是由“囚”“绿”“记” 三个字引发的。
对“囚”“绿”“记” 三个字,我们先解读哪一个?(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共识:先有绿,才能囚,之后才有记,应按照“绿”“囚”“记” 的顺序解读。
)师:好,我们就先从“绿” 开始我们解读文本的旅程。
二、品读文本,合作探究(一)“绿”师:大家自由朗读文本 5、 6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绿” 的特点的句子,小组讨论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生大声朗读,之后小组热烈讨论。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智慧结晶与大家交流一下?生:我们组找到的是“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这句,它表现了绿色宝贵的特点。
师:好,你把这个句子朗读一下。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有感情呢?生:这句话后面有一个叹号,是一个感叹句。
师:通过朗读,你对这个句子有什么新的理解?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承接上文,交代了作者选择潮湿、狭窄、简陋的房间居住的原因;领起下文对绿的描写。
师:很好。
其他小组讨论的结果怎样?生:我们小组找到的是“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话用象征手法写出绿的特点以及它带给作者的安慰与快乐。
师:好。
“绿是生命,绿是希望”是我们对绿的通常理解,“绿是慰安,是快乐” 是作者独有的主观感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生:因为作者的内心焦灼。
他怀念绿色,说明他生活中没有绿色,所以他渴望见到绿色。
当他看到了常春藤的绿时,就感受到安慰与快乐。
师:作者在北平寓所见到绿的时候是在夏天,他所见到的就只有常春藤的绿色吗?生:作者的生活中应该还有树的绿、草的绿,但这里写的绿是希望的象征,他的生活中没有希望,怀念的应该是希望。
《囚绿记》教学实录
《囚绿记》教学实录《囚绿记》教学实录一、课前导入师: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查找光明。
'今日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查找那片绿。
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请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怎样的思索呢?(我请了两位穿着绿衫的同学来回答。
)生:我们一般很难想象得到将绿色囚住,很新奇。
生:我感觉在一个很封闭的环境中,满眼都是绿色,但为什么囚住的是绿色呢?师:恩,很好,这两位同学即布满了想象,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那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质疑一起阅读这篇文章,请同学勾画出有关表现情感的语句。
二、阅读课文(同学阅读大约3分钟)三、合作探究师:好,大部分同学已经阅读完毕。
那么请大家看看课题,囚绿之"绿'在文中详细指什么?生:(齐)常春藤。
师:什么地方的常春藤?生:(齐)窗外。
师:能不能将视野再扩大一些呢?生:(齐)北平的一家公寓。
师:这是几星级的公寓,三星级?四星级?生:(呵呵直笑)没星级!很简陋。
师:(笑)那是什么吸引了住进这所公寓呢?找找文中的原句。
生:(齐)"我便是高兴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师:那与这绿色是日久生情呢还是(没等我说完,同学抢着回答。
)生:(齐)一见钟情!师:(笑)文章当中是怎样说的?生:"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打算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伴计都惊异了。
'师:喜爱这绿色的缘由是什么?生:(齐)"绿色是多珍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盼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
'师:那我怎么没有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的珍贵啊?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同学齐读,明显在语气上加强了。
)师:让我们详细来看看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同学思索,短暂的缄默。
)生: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还有"我怀念着绿色,犹如河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些都写出了对绿色的怀念,焦急的等待之情。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囚绿记》课堂实录红笺一叶《囚绿记》课堂实录广州外国语学校熊芳芳陆蠡是个寂寞的孩子,刘西渭说:“寂寞的孩子有最好的想象。
”在他的《囚绿记》里,我们可以看见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和前天发的《捕蝶者》一样,都来自选修教材《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二单元,是我们近期正在学习的篇目。
师:今天我们学习陆蠡的《囚绿记》。
首先了解一下。
陆蠡,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932年在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
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他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驻上海租界,陆蠡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他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
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
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刘西渭说他“貌不出众,身体瘦小”,但在生死的考验面前他毫不畏惧,慨然赴死。
陆蠡罹难以后很久很久,巴金仍然难以释怀,长念不已。
直至建国以后,还念念不忘为亡友编纂遗著。
1958年,巴金在百忙之中和被批判围攻的情况之下,从陆蠡众多的遗作中甄选出佳作,一页页亲手誊录,编成了《陆蠡散文选》。
同学们能从这篇课文的内容看出本文的写作背景吗?生:“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师:对,第13自然段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本文的写作背景是: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的“我”,必须离开了。
离开北平,离开公寓,最重要的是,还离开什么?生:常春藤!师:非常好。
当初,就是因为什么原因才选择了住在这间公寓?生:常春藤的绿影!师:这间公寓环境怎么样?生:不好。
囚绿记课堂实录_《囚绿记》教学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_《囚绿记》教学实录》摘要:、能用己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感情吗,(3)全班学交流朗体会作者对“绿”感情,……七月旬不能再留连烽烟四逼旧都……终天早晨……囚绿记精简教学实录教学目标朗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写赏悟教学程、板课题并释题、“囚”是什么思?、“绿”是指什么?明确绿色常春藤 3、那么“囚绿”是怎么回事呢?(用话回答)明确我从破碎窗口伸出手把两枝浆液丰富柔条牵进我屋子里教它伸长到我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二、选语段体悟感情、能用己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感情吗?明确喜爱、请你出体现作者对绿喜爱语段容并酝酿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出()学生出体现作者喜爱绿语段并轻声地朗()组先交流朗然讨论如何朗更(3)全班学交流朗体会作者对“绿”感情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并对朗予以指导三、圈画语句品悟旨、通刚才朗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喜爱情那么作者何对绿有如情请你从出表明原因语句明确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装饰我这简陋房装饰我抑郁心情我要借绿色比喻葱茏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比喻猗郁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囚住只鸟要它我作无声歌唱(齐声朗体会作者感情)、还有没有其它缘故呢?请你出能体现作品写作背景语句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七月旬不能再留连烽烟四逼旧都……终天早晨……离开北平些年了…… 3、哪学能说说国这段历史呢?、面对列强入侵作爱国作能无动衷吗?他写这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语句然旁进行批()组先进行讨论圈画出“言外”语句()然各人再进行批(3)朗交流批情况教师作拔结()填写句子作者通写北平段生活“囚绿”故事通株不屈黑暗而永向光明常春藤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续写段话锻炼写作能力、作者离开北平把瘦黄枝叶放原位置上向它致诚祝福愿它繁茂苍绿请你结合接着这句话“用形象语言描绘下这株被‘囚禁’多日常春藤重见阳光情态”、交流写作情况全班展开讨论对词句全体学展开赏析并共选择优刊登教室面黑板上3、结合交流写作情况以“囚——记”题目创作。
囚绿记名师课堂实录两篇
囚绿记》课堂实录与点评执教:仇定荣点评:黄敖兴(师生相互问候后正式上课)一、巧用文本,设置悬念师:有位作家曾经说过:“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都等焦了。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听了这段优美的抒情文字后,请你说说,这位作家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生1:喜爱绿,钟爱绿。
生2:热爱绿,迷恋绿,盼望绿。
生3:直接倾诉了对绿的珍爱和渴盼。
师:说得真好,如果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生4:爱。
师:然而,就是这位如此喜爱“绿”的作家,却硬生生地把“绿”给囚了起来。
(板书:绿,并用红粉笔将“绿”字圈了一圈)(点评:“点睛”,漫不经心,涉笔成趣,形象地点明了标题的内涵。
)那么,这位作家是谁呢?他就是陆蠡,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宁死不屈的抗日战士。
(板书:陆蠡〈lǐ〉)那么,他为什么要把“绿”囚起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囚绿记》,去揭开其中的谜底。
(板书课题)(点评:优美的前奏吸引着学生渐入佳境,诱人的导语激发学生去好奇探究。
教者借力发力,借文本抒情语句与标题,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教学情景之中。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个问题:(1)圈点勾画,标出不认识的或难以理解的字词;(2)课文哪几自然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在囚绿之前、囚绿之后还写了哪些内容?请你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来概括。
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先读文章,后个别辅导学生)(点评:尊重学习主体,扩展学习空间;“圈点勾画”,渗透学法指导;“短语概括”,显示整体感知。
)生5:第五段“急不暇择”该如何理解?第七段“淅沥”该怎么读?师:哪位同学来帮忙?生6:“急不暇择”是“迫切,来不及选择”的意思,“暇”,空闲的意思。
“淅沥”应读“xīlì”,模拟声音,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师:完全正确。
还有不懂或不认识的字词吗?(见没有举手,稍停)不过,老师可要提醒同学们,页下注的几个词语都比较重要,建议大家读一读。
《囚绿记》课堂实录及反思
《囚绿记》课堂实录及反思生2:作者因为喜欢绿才会每天赏绿,作者囚绿也是因为他很感性,而作者由感性产生了他的私念,文中说“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从而促使作者用绿来装饰房间,装饰自己过于抑郁的心情。
而当被囚之绿“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时,他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他认为自己的做法收获了成果,他并不觉得囚绿是什么罪过。
然而,当绿在他的小屋“变成柔绿,变成嫩黄”,并且一直朝向原来的方向,作者就感觉绿损害了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就产生了“魔念”,尽管绿对他不亲热,他也不放走它。
然而当作者即将离开时意识到,如果不让绿获得自由的时候,绿就不能获得很好的生长的机会,这是他的理智战胜了他的感性,所以在最后作者释放了绿。
师:说的很完整。
其他同学来补充。
生3:我认为这个问题除此外,还可以从绿和“我”的角度来考虑,从“我”的感情角度讲,“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其实是作者很希望有爱和幸福,但是这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是常春藤在“我”的屋子里慢慢变黄、变老的。
其根源还是作者在生活中缺少这种情感的。
师:作者渴求着爱与幸福,但是现在却是一厢情愿,作者在理智与情感交锋的独语中,暂时情感战胜了理智,本心好似渐行渐远,迷失了方向,他违背了自然的规律,用一种畸形的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板书:迷失。
)紧扣13、14段中的细节,谈一谈作者为何在囚绿之后又放绿、怀绿?生1:作者暂时情感战胜了理智,但这过程中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比如,在11段中作者称自己的想法为“魔念”,即认识到自己的想法错了。
第12段“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他心中已经萌生了释放它的念头。
所以我认为这时他的理智已经占了上风,绿是一株植物,把它囚禁过于冲动了,所以最后将其释放。
师:看来这是一种“爱的开释”。
生2:我认为他对绿的开释是一种无奈之举。
第13段“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认为在迷失的途中他不断的反省,找到了一个出路,应该把绿囚释放,同时他也敬佩于绿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更加地珍爱绿,才会对它致诚意的祝福。
囚绿记教学实录及其反思人教课标版正式完美教案.doc
《囚绿记》教学实录及其反思海口实验中学蔡远芳(课前播放音乐、幻灯并展示一些图片营造气氛)上课铃响一、导入师:同学们,刚才老师为大家播放的一段视频中有森林、绿树、小叶儿这些植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让我们看到了布满生气的绿色;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篇写绿的文章一一《囚绿记》,让我们跟随着有名作家陆蠡的脚步,去看看他对绿有些什么独特的感慨和感悟C 下而请同学们认真的听我的范读,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幻灯展示)课文哪儿个段落写常春藤的美,哪儿个段落写出它的不美?二、整体感知,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分钟左右)三、研习文本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哪几个段落写常春藤的美,哪几个段落写出它的不美?明确:美(一一)不美()师:你们是怎样读出常春藤的美来的?生:通过语言。
师:我们说品位语言的重点是抓住那些有表现力的词语和修辞C那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把绿写活了?找一找有表现力的词语。
生:第自然段,“攀住一根援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气那个“攀”字就是一个很有表现力的词。
师:我们可不可以把“攀住”换成“沿着”、“寻着”这样的近义词?生:不能,因为“攀住”让我们想起来了攀登,凸显了生命的力度和张力,这是其他词语所达不到的效果,“沿着”、“寻着”只是方向性的词语。
师:分析得很到位,那“攀住”从修辞的角度来说,是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
师:那运用这种修辞有什么更深一层的含义吗?生:赋予了常春藤人的动作和性格特征,师:刚才我还听到有同学提到“舒开”这个词,为什么在这里不用“展开”、“张开” ?生:“舒开”很自然,体现了常春藤生命的自然美。
生:“舒开”写出了常春藤自然伸展的过程,体现了它自由的、缓慢的,叶子由卷须逐渐打开的过程的体现,让我们感受到具体可感的形象。
师(小结):欣赏散文的过程就是欣赏语言美,品析语言美的过程,同学们能抓这些有表现力的词很好!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它们都是一些形容词、动词、叠音词,同学们可以再去找找看。
陆蠡作品《囚绿记》课堂实录
陆蠡作品《囚绿记》课堂实录篇1【指导思想】《囚绿记》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必修模块2)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以中外散文名篇为主要内容,单元设置的意图是通过阅读这一类散文,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绘的美景,比如本文就是一小串能够激发人对自由、生命向往的“绿”,由此进入一种审美境界,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作为语文教学阅读和鉴赏的总要求。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单元要求及课文特点,我确立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⑵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讨论总结时,可由文中的某些语句联系到本文的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对“绿”的认识,明白本文的主题。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囚绿”后感情的变化,并且对于作者对绿的“爱”进行探讨,提出爱的正确方式。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囚绿”后情感发生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矛盾复杂的心态,理解爱的真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上老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学生完成一篇以此为话题的小作文,这一目标在课外能够实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音韵和谐,情感真挚而且长于变化,必须通过朗读来体会它的魅力,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因此,如何“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运用“复述法”和“圈点法”,复述作者“囚绿”的过程,圈点出表达作者爱绿的语句,再由老师总结。
《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
《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老师:今天上午呢有两节课,我和同学们一块来上两节课,第一节课呢是阅读课;第二节课呢是写作课。
今天我们的课就开始吧,好,同学们上课!学生: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请坐!现在同学们手头拿到的是一篇《囚绿记》,作者叫什么?陆什么?这个读三声,好,注上音,陆蠡(lǐ),中国古代有一个人叫范?范蠡,所以他在做人名的时候读三声,不做人名的时候呢?有一个成语叫做管窥蠡测,“蠡”呢就像是一个瓢一样的一个工具,就是用来勺水用的,管窥蠡测,那个时候呢读二声,记住了吗?记住了。
好,下面同学们自己把这篇文章抓紧读一遍。
学生:(默读课文……)。
老师:好了,停下来吧。
都应该读完了吧,同学们首先要缩写这篇文章的文题,你们说这篇文章是什么文题啊?你说?学生:是记叙性散文。
老师:记叙性散文,嗯,记叙性散文呢,他还可以分为很多,你能不能说的再具体一点呢?学生:应该是写景的。
老师:好,写景的。
好,你坐,有没有其他的意见,那位同学你来说?学生:我觉得他应该是借物喻人的。
老师:是什么?学生:借物喻人。
老师:借物喻人?学生:嗯。
老师:借物喻人是属于记叙性散文吗?学生:好像……老师:属于吗?学生:不大是。
老师:呵呵,你来说一下?学生:我觉得它应该是借物抒情,就是借景抒情散文。
老师:好,你坐!好,同学们,你们现在应该考虑考虑,这篇文章的文题究竟是什么,来抓紧,四个同学一组吧,四个同学一组抓紧来讨论一下,好,停下来,哪个同学想发表意见?你现在对这篇文章的文题是不是有一个新的认识了,或者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来,哪位同学来讲,你来说一下,来,你来说?拿着话筒你来说?不大确定是吗?学生:是。
老师:刚才你们怎么讨论的?学生:一直在讨论这个文章的内容它写到了什么,然后想出来的都是写作手法的。
老师:写作手法,咱们首先要解决它的文题,你先坐,其他同学呢,你来说一说?学生:我觉得应该是一篇记叙性的,然后是以散文的形式写出来的。
老师:好,你坐。
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
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人教课标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囚绿记》课堂教学实录路晓冰(学生事先不知上课内容,未做预习。
师上课后直接板书课题)师:《囚绿记》,“囚绿”,多么奇怪的一个标题!“记”,多么熟悉的一个字眼,那什么是“记”生: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游记,记载(描写)一些事物的杂记,如《岳阳楼记》、《核舟记》。
师:“囚绿”从字面理解就是将绿色囚禁起来,生活中有谁做过这样的怪事?生(齐答):没有师:今天我们这一节课就共同来赏析陆蠡的著名散文《囚绿记》,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第页,请大家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在阅读中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从哪些段落为我们解答“囚绿”之举的?找一找,划一下。
(生自由默读全文)师:同桌互相交流,看你们所找的有关“囚绿”的段落是否一致。
(生交流讨论)师:从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情况来看,大家都找到了“囚绿”相关的段落了,是哪些段落呢?生(齐答):第段开始,到段师:那么具体怎样的行动叫“囚绿”(生:读第段第句)师:“囚绿”这个行动有点古怪,同学们想想作者囚绿的目的何在?(生:读第段第句)师:可见第段照应了文章题目,为了加深印象,同学们齐读一下第段。
(生:齐读第段)师:作者囚绿的目的达到后,作者的心情如何?生: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
师:这种喜悦、欢喜是否一直持续?生:没有。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生:第段,第段。
师:作者囚绿带来什么问题?生:我因为绿的固执而不快。
生:“绿友”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是什么样的心情抑郁或感受让“我”做出这样一个古怪的行动?生:自私。
生:魔念。
师:自私和魔念为何能让作者产生囚绿之举?生:为了和绿色接近,亲密。
生:用绿色来装饰抑郁的心情。
师:可见作者的“囚绿”之举缘于爱绿之情,同时也说明爱的强烈也有可能会造成一种伤害。
(生笑,点头)师:本文从—段都在写囚绿,全文共段,下面细读全文,前后段落分别交待了什么事情?圈点批画出关键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下面是由我共享的《囚绿记》课堂实录,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师:老师先来解释这个标题读文本领情之表现看其表现性。
事情的表现就是事情的情状,表现性就是事情如此如此的情状所具有的内涵、性质。
比如,解读下面由我讲的小故事,以这个方法很简单读出耐人寻味的道理:我在菜园里见到一条蛇。
我一见到它,扭头就跑。
同时,在我扭头跑的一瞬间,也见到蛇像箭一般射入蔓草丛中。
结果,我和蛇之间什么都没有发生。
在这个小故事中,事情的表现是什么?从我这一方面说,我一见到蛇,立即逃开了,表现出我可怕蛇;从蛇那一方面说,蛇见到我的一刹那像箭一般地射向草丛,表现出蛇可怕人。
双方都逃离对方,结果相安无事。
这又表现出一个道理双方都各自可怕对方,那就没有损害。
这就是恐惊和平。
相反,如果有一方不可怕对方,无论是人或者是蛇,很简单发生攻击现象。
从事情的表现如此去追问其表现性,便可以领悟出这样的道理。
接下来就根据这样的路子去解读《囚绿记》。
同学们留意,老师拟的讲课标题本身就是上述解读方法的体现。
1.从我的选择读我爱绿。
师:先看一看我选择的小屋有什么表现呢?生:高广不过一丈,潮湿的地面,令人感到酷热,南边的小圆窗有个洞。
师:明显,这个屋子小、潮、破、热。
我选择房间时,还有选择余地吗?生:还有几间房子供我选择。
师:在还有其他选择的状况下,怎么就偏偏看中了它呢?生:小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打算下来。
师:我的这些表现表现了什么感情?生:对绿的喜爱。
师:这就是从我的选择这种表现来读表现性爱绿。
读这一部分,还需要特殊指出文章写到小圆窗左下角有个洞,似不经意,但它为囚绿供应了客观条件。
这一点很重要,使文章很严密。
规律性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给人一种必定这样而非那样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2.从对语读我与绿之关系爱生和谐。
师:从我选择小屋已经看出爱绿之情,那么,我在文中是怎样表白的呢?生:我怀念着绿色,犹如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师:知道涸辙的鱼的典故吗?生:有一条鱼困在车辙里快干死了,它盼着雨水。
《囚绿记》教学实录
囚绿记教学实录前言《囚绿记》是中国著名作家耳东的小说,该小说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一个乌龙团的描写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变革,同时探讨了个人对于命运的掌控。
这本小说不仅在语言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力,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该小说进行阅读与研究,将有利于学生思考历史和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并开拓他们的思想。
教材分析教材背景•主题:历史与社会变革•时间: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地点: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市•内容:通过一个乌龙团的故事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变革教材结构该小说被分为五个部分,共计44章。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情节,打破了所谓传统小说的框架。
在第一部分中,主要描绘了男主角天路作为一个士兵参与朝鲜战争的经历,对战争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
在第二部分中,囚犯们的入狱及其生活被描写得十分真实,可以引起学生对于社会的共鸣。
第三部分着重讲述了囚犯们每天的生活,其中还夹杂了一些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思考,这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部分。
第四部分中,通过对于故事的剖析,展示了绿叶团中的每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所能够做到的事情和变化,从而启示学生抱有积极的态度。
最后一部分中,作者突出了个人命运的重要性以及一种自然而然的社会状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当时社会的变革;2.增强学生对于人物、事件以及社会变化的理解;3.发展学生对于文化、美学和价值观的认知;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通过引入关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知识,向学生引入《囚绿记》这样一部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变化的小说。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和学生交流的方式,引发学生猜测小说主要情节。
需要注意的是,过于直接的透露故事情节会让学生失去求知欲。
第二步:阅读在学生阅读小说前,预先选取部分段落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小说的气息、语言和节奏。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日记、书信和其他相关资料,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情景描写。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课堂实录重庆市凤鸣山中学校吴庆一、导入:展示与绿有关的图片师:请同学们说出与绿有关的诗句。
(小组接力的方式)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生: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师:刚才那些诗句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欢的颜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的颜色。
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我们“求”之不得,可有人却偏偏要“囚”住它。
要想理清其中缘由,请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师:课件显示既然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请同学们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生:(语文小组讨论)师:(2分钟后)好了,现在有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呢?生:(举手发言)“囚绿”的段落为8到12段师:你的依据是什么呢?生:第8段开头有一句“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说明作者准备开始囚禁绿色。
而在第12段,作者已经开始“计算归期”,准备“恢复”它的“自由”了!师:(板书记录要点)好!理由充分,并且我们可以从接下来的第13段读出什么呢?生:(低头看书)“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敌人”……师:这说明什么?生:他放了那根绿枝条!师:(板书)我们赋予它一个词语:放绿那么文章剩下的部分在说什么呢?请一个同学来回答,用类似“囚绿”、“放绿”这样的动宾短语概括文意,并说出你们的依据。
生:第1到4自然段写“寻绿”,因为作者的房间本来并不好,可是“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教师板书记录“寻绿”)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租房子往往考虑的是房子的条件和周边环境,作者却因为绿影而租房。
《囚绿记》课堂实录 囚绿记试讲教案通用(九篇)
3、学习本文借物抒情和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1、自主、合作、探究。
这是新课程的核心学习观念,本教学设计为了切实落实这一理念,将采用尽可能少要甚至不要老师提示的“非指示性教学”。
其做法就是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2、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利用导学案深入研读课文;利用网络、图书等渠道搜集、整理信息,以拓展视野,激发读书兴趣,拓宽学习渠道。
本文篇幅不长,且文字不深,学生基本能读懂,所以本文的教学时间拟定为一课时。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我试图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我的课堂容量以及课堂美感。
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班班通各项功能和资源,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我还在课前精心制做了,链接一些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丰富阅历,扩大知识容量,拓宽学习渠道,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配合多媒体引领学生去读书,去理解,去思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探究、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常春藤》诗歌朗诵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课前预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走近那一抹绿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2.为什么要“囚”绿?3.我“囚”住了那抹绿吗?5、人绿对对碰。
在“囚绿”的过程中,“绿”与“我”在对峙中进行了怎样的心理对话?(五)、认识那一抹绿小结:(六)、感悟那一抹绿本文给你什么样的深刻人生启示?这个问题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一个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对主题进一步个性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突显作品的现实意义。
(七)、抒写那一抹绿色课文采用象征手法来描写景物,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写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象征意义。
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以片段写作方式训练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巩固本课写景状物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囚绿记》课堂实录
交流)
师:不少的组已经批改好了,有问题需要共同讨论吗?
生:(生齐答)没有!
师:关于字词,我们不仅要注意它们的读音,还要注意它们的写法,哪个
能说说我们要注意哪些字的写法?
生:老师,我是这样记住喙”字的写法的,就是把缘分的缘字的偏旁
生课,检查预习。
师:白鹭是一种为中国文人喜爱的鸟儿。杜甫的诗歌《绝句》写道:两个
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再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两首诗歌都将白鹭融进一个诗画的境界。
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是:绝不可能!”于是于7月
21日被害,年仅34岁。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
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
师:再来看一组生字词(屏显略),请同学来读一读。
师:我们来明确下两节课的学习目标(屏显):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品味文章优美清丽、节奏舒缓、色彩忧郁的语言;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三>语文>初三语文教案
师:这组生字词哪些需要注意?
生:猗郁”的猗”的读音为yī”,第一声;还有蕈菌
”的蕈”的读音为xùn”,意思是高等菌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课堂实录一、预习检查师:开始上课。
你从课题“囚绿记”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假如你没看原文。
生1:从“记”可以看出它应该是一篇记叙文;从“绿”可以看出应该与绿色植物有关系。
生2:从“囚”可以看出“我”在“囚禁”某种植物。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生(齐):陆蠡。
师:“蠡”,三声,上下结构,下面是“两条虫”哦。
再来看一组生字词(屏显略),请杨奇杰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组生字词哪些需要注意?生(杂):“猗郁”的“猗”字读音为“yī”,一声;还有“蕈菌”的“蕈”字读音为“xùn”,意思是高等菌类。
师:“涸辙”这个词出自成语——“涸辙之鲋”,意思是干涸的车辙里面的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师:同学们,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大师刘锡庆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
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三个任务:理清思路,品味语言,感悟情愫(屏显)。
这正好照应了“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的三个特点。
二、理清思路师:文章共有14段,“囚绿”是哪几段?生(众):8~11段。
师:我们来做个文字游戏,请在这些“绿”前加一个动词,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
(师板书:绿邛囚绿邛绿邛绿邛绿)生(杂):第一处填“赞绿”(“夸绿”、“写绿”)。
师:王老师有一个词——“恋绿”。
你们的动词不足以表现“我”对绿的特殊情感,“我”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所以要用“恋”!生(杂):第三处填“放绿”(“开绿”、“释绿”)。
师:比较一下,哪个好?生1:“释绿”好,“放绿”过于直白,缺少文气,“开绿”表达有点模糊。
师:最后一个呢?生2:“思绿”。
师:我准备的也是“思绿”,但我现在想改成“念绿”了。
为什么呢?生3:“离开北平一年了。
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这固然是一种思念,但更多的是一种“念叨”,所以用“念绿”更贴近事实。
师:“恋绿、囚绿、释绿、念绿”——构成了一条全文的抒情线索。
三、问题探究(品味语言)(屏显。
)问题一:默读“恋绿”段(第2~7段),找出最能反映“我”“恋绿”的句子,并说明为什么“最能反映”。
(生默读,约2分钟后。
)生1:第4段最后一句话,“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直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一“瞥见”就“毫不犹豫”决定下来突出了他“恋绿”是一见钟情。
师:还有一个地方——生1:“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也能看出。
师:这种写法叫——生1:侧面烘托。
生2:第7段最后,“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这种恋已经达到极致,不仅恋常春藤的外形、颜色,还恋雨打它的声响与风吹它的舞姿。
师:呵呵,有点痴迷了。
生3:第5段中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只要绿,就爱,哪怕是“一枝”。
师:这里运用了“退一步假设”的方式。
生4:第5段中间,“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这是比喻,非常恰当地写出了“我”盼绿的心情。
师:大家选的句子都很经典,我们来看看这几句(屏显),请读——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师:如果说,刚才同学们所选的四句是“恋绿”,那么这三句是告诉我们“我”恋绿的——生(齐):原因。
师:很好。
请大家关注第7段,这才是“恋”到了极致的。
(屏显。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师:我请康希同学读一读,大家思考一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恋绿”到了极致。
生(杂):“天天”、“看”、“细细观赏”等词可以看出。
师:“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所以我珍爱“绿色”,珍爱窗口的“常春藤”,但“我”为什么要“囚禁”它呢?(屏显。
)问题二:“我”为什么要囚绿?师:先请王琳琳同学把第8~9段读一下,大家仔细地听,看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囚绿”的原因。
(生读。
)师:在文中找到“我”“囚绿”的原因了吗?生5:第8段最后几句:“……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师:这段中哪些关键词是在说明“我”囚绿的原因?生5:“接近”、“装饰”、“比喻”、“歌唱”。
师:我们来看则材料——(屏显。
)和朋友们坐在一起,即使坐在显目的地方,陆蠡也不会怎么样引起旁人的注意,然而他永远不会自动地坐到一个众目睽睽的地方。
他不大开口。
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因为喜欢沉默,所以与他人的交流就不充分,而容易沉入自己的内心,耽于自己孤独的幻想,这种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孤独体验,就是一种寂寞感。
师:陆蠡是孤独的,是寂寞的,他还有一篇散文《寂寞》是专门回忆自己“寂寞”的。
我们再概括一下,“我”“幽囚”常春藤有两个原因:一是性格的原因,一是生活的原因;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
散文如果到这里结束,陆蠡充其量只是个对常春藤有着病态的喜欢的人。
那么,既然“我”已经“幽囚”了常春藤,为什么还要“释绿”呢?请大家在文中寻找答案,最好能自己概括。
(屏显。
)问题三:“我”又为什么要“释绿”?你认为有哪几个原因。
(生思考问题,大约2分钟后,小组交流,再1分钟后,小组汇报。
)组1:从第13段“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看出“释绿”是因为“我”要离开北平。
组2:我补充一下,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常春藤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对它产生了崇敬才开释了它。
师:陆蠡在1938~1940年写了一系列散文,后来结集为散文集《囚绿记》。
看看陆蠡在“序”中是怎么说自己的。
(屏显。
)《囚绿记·序》:“我羡慕两种人。
”一种是情感型,一种是理智型,而他自己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前后都无着落:“我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
”师:“我”在“囚绿”和“释绿”之间曾有过激烈的矛盾,“囚”还是“释”?(屏显第10、11段)哪些地方看出“我”内心的矛盾?生1:“它的尖端……都朝原来的方向”感动了“我”,但是“我”还说“植物是多固执”,“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我要继续“囚系住它”。
可以看出“我”的矛盾。
生2:它“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但是“我仍旧不放走它”,也是一种矛盾。
生3:老师,这是不是说明“我”在“理智”与“情感”中游走,“受双方的挤压”呢?师:对。
各组可以根据刚才的提示继续讨论“释绿”的原因。
(生讨论,1分钟后。
)组3:有三个原因:一是常春藤追求光明的精神感动了“我”;二是被囚后常春藤病态的样子触动了“我”的同情心;三是常春藤的遭遇与“我”产生了共鸣,让“我”最后下定了决心“开释”它。
师:这一组的总结很全面,谢谢你们!(掌声。
)四、感悟情愫师:王老师上课前说了文艺理论大师刘锡庆的一段话——“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
《囚绿记》到底表现了一种怎样的“自我”呢?陆蠡在《囚绿记旦序》中这样说。
(屏显。
)我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而从衣服上面并不能窥见灵魂……我永远是胆小的孩子,说出心事来总有几分羞怯。
师:目前学界有三种看法——(屏显。
)观点一:以常青藤象征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光明、渴求民族解放的情怀。
观点二:爱到极点即变成占据,让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活在合适的环境里。
观点三:赞美常青藤永不屈服黑暗的精神,颂扬民族气节;并以重见常青藤表达对祖国新生的希望。
师:“我”在《囚绿记》中到底要表达一种怎样的“自我”?(生思考并批注,约2分钟后。
)生1:他是爱这片绿的,独特的爱,似乎有些邪恶!朱自清爱绿,像爱女人,芳心悦动,不知是绿美,还是美人美,是爱于绿,还是爱于人,粉脂重了,便扭曲了这份恋爱,让人觉得太呛。
《囚绿记》却让绿在沉默中爆发,生机勃勃,动力十足,作者写爱,又紧接着让她变得可怜,这是作者太爱绿了,爱得不可放弃!陆蠡想亲近绿,亲近这纯洁美好的事物,然而热爱无法阻止生命的步伐。
作者追求自然,然而自然却不容他。
他只是爱,深深地爱,就像有失恋的人跳楼,有失恋的人为了占有他的所爱而伤害她,他们并不罪恶,只因爱……师:你的这个比较很有意义。
我想,爱的前提是对生命的尊重。
何时能理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伤害之前要理解此意义。
生2:在我看来,“绿”是作者心中的自己。
或者抽象地说,作者本就属于那抹不服于黑暗的向日绿。
他和绿早已融为一个整体,谁属于谁,早已分不清。
它是那么美好、刚强、不屈、执著,宛然寄托了他心中的全部希望。
他希望自己也是那样一个人,于是他囚绿。
与其说他囚绿,不如说他是留绿,因为他爱它,爱心中那个美好的自己,他害怕失去它,害怕它在哪天悄然不复存在。
他为绿而生,恋于绿并不可自拔。
他何尝不是那株绿呢?他终释了那株绿,为它的自由,也为自己的梦开释。
他终要向前行,尽管前方遥不可及。
师:你认为“常春藤”的命运如同“自己”的命运,因爱而囚、因爱而释。
生3:“我”早已将自己囚禁在光明的入口处,执著地守候,哪怕黑暗来临时再压抑,再悄无声息。
从来都了解自己就如同那株脆弱而坚强的永远向着太阳的绿色,尽管身体不再自由,骨子里那不甘受束缚的灵魂却正挣脱着喷薄而出。
阳光永远普照不到每一株花草,但却没有一株花草不向往阳光那温暖的永远绚烂的光芒。
所以,即使身受囚禁,即使光明的入口处狭窄而幽暗,即使阳光永远普照不到每一株花草……可它们依旧心甘情愿,心甘情愿地成为等待阳光的千千万万株植物中的一员。
因为,有阳光的地方,才有希望,有阳光的地方,才是远方。
师:“我”在等待那叫做阳光的东西。
生4:我深深望着这个叫陆蠡的人的眼眸,竟然可怜起这个男人,可怜他对于爱与被爱的笨拙,可怜他这样小心翼翼地、几近痴狂地爱着绿色,爱着光明和幸福。
他走了,而我却没有停止思考。
我继续朝向阳光,却不愿意离开那圆窗下的书案,不舍离开他曾经凝视我的地方。
假如我能再看到陆蠡提着灰红的大木箱子走进这空空荡荡的房间,看那绿影照映他那并不生动的面孔,也许接下来我不会再执拗着朝向阳光,趋向我的所需和要求,我要让他欣喜,让他满足。
在不远的将来,我会穷尽一生,向上攀爬,到达天堂里属于他的寂寞的角落里,陪他看破碎小窗外的绿。
师:可惜历史不能再来一遍。
或许这正是历史的悲剧性,抑或是历史留给后人思考的价值所在。
同学们,有人说《囚绿记》是一个“因爱而囚”的现代寓言,也有人说是一个迷茫心灵的自我救赎,还有人说是革命者坚信革命必胜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