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物联网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物联 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 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 第二, 物联网中的信息终端已不再局
台式机、笔记本的联网,普通人经过培训即可操作
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设备的互联,无需培训即可 操作,界面简单友好。 嵌入式智能物件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设备的互感、 互联、互通。
计算机技术将和谐的融入生活中。 为人所用,不为人知!
物联网概念的核心内 容
1.2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物联网的定义
合学校特色和行业优势讲授) 第3章--4个学时,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第4章--2个学时,软件服务与信息处理 第5章--2个学时,知识体系与课程安排(建
议结合学校特色和行业优势讲授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6章--2个学时,物联网工程师的合格人才
标准 综合案例为4个学时 (实验4个学时)
第一章 绪论
1.1 物联网概念的形成 1.2 物联网的定义 1.3 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
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 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公路设施 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无线射频识 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 嵌入技术等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概念比较正式 的提出
目前物联网还没有一个精确且公认的定义, 这是因为:
1、理论体系没完全建立,认识不深入
2、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网 等都有密切关系,不同领域研究者对物 联网思考所基于的出发点各异,短期内 没达成共识。
但从物联网本质分析,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到 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 升,是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 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实现人 与物对话,创造智慧的世界。被称为信息产 业第三次浪潮。
二是网络将无所不在地 融入人们生活中:
泛在网
计算机与网络飞速发展,不断印证Weiser的预言 按计算机的使用情况
2005 ITU 数据
计算机历史的三次浪潮
大型机时代:许多人共享一台笨重的机器。 PC时代:一人一PC。 后PC时代:一人多PC
按联网设备的主导形态分为四个阶段
主机、大型机的联网,其体积庞大,运行条件苛刻, 专业人员操作且人机界面友好性差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的 基本定义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 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 的协议,将任何物品通过有线与无线方式与互 联网连接,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 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第一次:PC机时代
第二次:互联网时代
第三次:物联网时代
本质体现 :
一、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 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
二、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 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物物通信的功能
三、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 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1.2.2 物联网的定义
主要特征
全面感知 可靠传送 智能处理
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 捕获、测量技术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 信息采集和获取
通过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依托各种 通信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 交互和共享
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 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处理,实现 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的两层含义:
2010 年温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 府工作报告中对物联网做了这样的定义:物联网 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 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 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 络。 欧盟定义: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 互联的物品网络。 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 品到物品( Thing to Thing, T2T) ,人到物品 (Human to Thing, H2T) ,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
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 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 1995年前后的“互联网”; 2010年前后“物联网”。
在当下的“15年”,一场新的变革正悄然兴起,那 就是“物联网”。有人将2010年称为“物联网元年”
讨论:物联网起因?
教学计划
第1章--2个学时,物联网概述 第2章--4个学时,物联网应用案例(建议结
1.2.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概念起源 麻省理工学院Ashton教授于1999年最
早提出,其理念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 (RFID)、电子代码(EPC)等技术,在互联 网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 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即物联网。
《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1.1 物联网概念的形成
Mark Weiser(1952-1999)
前施乐公司首席科学家
1991年在权威杂志《美国科学》 发表文章预测: 计算机将最终 “消失”,演变为在我们没有意 识到其存在时,就已融入人们的 生活中的境地”
Weiser观点的革命性
一是计算机将发展到与 普通事物无法分辨为止:
形态上“普物化” 功能上“泛在计算”
学习要求:
独立完成作业 认真参与认识性实验
学习方法:
强调动手能力与开放思维
作业、考核
考核分报告和实验两种形式 期末报告成绩占50% 平时、实验成绩占50%
答疑
疑问:物联网是什么?

疑问:物联网是什么?
思考:物联网从何来?
“摩尔定律”与“十五年周期定律”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 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 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 律”。IBM希望“智慧的地球”战略能掀起“互联网” 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物联网导论
讲授:栗华
课程内容:
专业前导性的课程 物联网的应用、技术、服务、知识体系 专业包括的内容。
课程目的
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智能服务, 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让人们享受美好的生活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对物联网技术有一个较 为概括的了解 物联网工程师具备的职业素质:先学做人,再学知 识,后学处事,养成健全人格,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动 手能力与开放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