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op实验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报告导言:Stroop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其旨在研究人们在完成冲突任务时的干扰效应。

实验以测试参与者在阅读颜色名称时,是否受到颜色本身的影响为出发点。

本文将介绍Stroop实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及讨论,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

原理:Stroop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人们因经验积累在认知过程中形成了惯性反应。

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阅读一系列的颜色名称,这些颜色名称的字体颜色却并不一定对应着所阅读的字面意思。

例如,"红色"这个名称可能以绿色的字体呈现。

理论上,参与者会因为字体颜色与字面意思在脑中的冲突而受到干扰,使得完成任务的反应时间延长。

方法:本次实验共招募了40名健康成年人,平均年龄为25岁,其中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

实验采用计算机程序完成,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实验。

每组参与者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任务。

第一组参与者被要求快速读出显示在屏幕上的颜色名称,而不考虑字体颜色。

这个条件被称为“字面一致”。

第二组参与者则被要求快速读出显示在屏幕上的字体颜色,而不考虑字面意思。

这个条件被称为“颜色一致”。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字面一致”条件下,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5秒,而在“颜色一致”条件下,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2.3秒。

这一结果表明,在阅读颜色名称时,字体颜色与字面意思的冲突会显著延长反应时间。

讨论:Stroop实验的结果支持了心理学中广泛提到的“冲突干扰”的概念。

实验中,当参与者需要快速识别字体颜色而忽略字面意思时,他们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任务。

这表明,人们在面对认知冲突时,往往受到内在惯性反应的影响。

这种冲突效应与注意力的分配和处理密切相关。

通过对内部冲突的探讨,研究者们扩展了对认知与注意力的理解。

此外,Stroop实验中的任务类型也能帮助研究者们研究注意力的许多方面,例如选择性注意和分散注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Stroop实验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样本规模较小,难以明确代表整个人群的普遍现象。

stroop任务实验报告

stroop任务实验报告

stroop任务实验报告Stroop任务是一种涉及到冲突加工的心理学实验,旨在探究人类的关注和处理信息能力以及注意力控制和灵活性。

本文将对Stroop任务的设计、实验材料和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探讨实验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和启示。

一、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择了20名被试,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集中在20-25岁之间。

实验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实验因素为“颜色条件”,有三个不同的水平:文字与颜色矛盾、文字颜色一致、文字颜色无关。

实验采用计算机程序呈现实验材料,要求被试在不同颜色条件下快速准确地给出反应任务。

实验设置五个条件,分别为:(1)颜色字母与颜色词义一致 (red)、(2)颜色字母与颜色词义不一致 (red)、(3)颜色字母与颜色词义无关 (white)、(4)颜色词义(红色,蓝色)而非颜色字母与颜色颜色不一致(red);(5)颜色词义(红色,蓝色)而非颜色字母与颜色颜色一致(red)。

被试被要求尽快按下计算机键盘上与显示的文字颜色相对应的颜色键,以尽量减少反应时间。

实验共进行了五次测试,每次测试包含30个不同的刺激,每个刺激呈现500毫秒,呈现顺序随机分配。

二、实验材料实验采用字体为Arial的计算机程序,五个条件的实验材料如下所示:1. 颜色字母与颜色词义一致 (red)红蓝黄绿紫橙白粉青金三、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总反应时间和错误率均随着颜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颜色字母与颜色词义矛盾的条件下最慢,错误率最高;而颜色字母与颜色词义一致的条件下最快,错误率最低。

表1 不同颜色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 条件 | 平均反应时间(ms) | 错误率(%) || ------ | ------ | ------ || 1 | 800 | 5 || 2 | 1000 | 11 || 3 | 900 | 7 || 4 | 1100 | 13 || 5 | 750 | 4 |四、实验结论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颜色条件对人类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产生显著影响。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STROOP效应实验报告引言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dly Stroop在一项研究中发现。

当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刺激(如“绿”)和无意义的刺激词的颜色时,会出现前者的颜色命名时间比后者长的现象。

这种同一刺激的颜色信息(红)和词义信息(绿)相互发生干扰的现象就是著名的Stroop效应。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他们的反应速度是不同的。

J.R.Stroop于1935年设计了一种实验,使用的自于写这个字的颜色相矛盾,要求被试不念字而是念字的颜色,结果发现被试的反应时比说出色字颜色的反应时要长,对10张色纸颜色的反应时为63.3秒,说出与自由矛盾的颜色的反应时为116.3秒。

后续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字色矛盾时,唱色的认知过程受到干扰。

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对于念字和唱色的加工过程是不同的。

对于成人,念字可以说已经成为条件反射,而唱色要克服字义,单独对颜色进行加工,二者产生了冲突,造成念字对读色的干扰。

而对于幼儿,对文字还没有形成条件反射,所以干扰的作用也不大。

二、实验目的:2.1了解什么是STROOP 效应。

2.2通过使用STROOP效应,了解被试对七种不同的刺激字的反应时,检验念字和唱色(颜色命名)这两个认知过程之间的差异,揭示在念字和唱色的认知过程中的干扰作用以及实验过程中的促进效应。

2.3学习和掌握STROOP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实验方法3.1 被试一人,女,21岁,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无色盲或色弱。

右利手,从来没参加过类似的实验。

3.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装有Psy 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刺激字有5种类型,统一用一号宋体字呈现,根据实验目的与2种任务搭配,共有七个系列,每个系列12个字。

在5种类型的刺激字中,黑色词指用黑色显示的字,字义是各种颜色;纯色指不同颜色的无义字符;字义无关色词指刺激字的字义与颜色无关,而刺激字可以用各种颜色书写;字义干扰色词指刺激字的字义虽然不是颜色,却是一种与颜色相关度较高的事物(例如“草”、“天”、“火”等等),而刺激字用不同的颜色书写;字义干扰色词和字义矛盾色词的字义所指的颜色都与书写所用的颜色不同,但字义矛盾词系列里的颜色都是配对的,写字用的颜色会出现在刺激字的字义里,如有红色的“绿”字,就有绿色的“红”字;而字义干扰词系列里的颜色则不配对,写字所用的颜色不会在刺激字的字义中出现,如红色的“棕”、绿色的“紫”、黄色的“灰”,等等。

stroop效应 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 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一、 问题1、判断中文颜色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有差别吗?stroop 效应真的存在吗?2、判断英文字义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有差别吗?反转stroop 效应存在吗?3、当字色矛盾的情况下,(例如,用蓝色墨水写的“绿”字),要求字义判断或颜色判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为什么?4、这种字义和颜色的冲突在汉字和英文之间是否会有差别?5、对于颜色和字义判断任务,哪个快? 完成这两个任务的心理过程有何差别?二、 假设H0:如果判断中文颜色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字的颜色反应时差异不显著,那么无stroop 效应。

H1:如果判断中文颜色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字的颜色反应时差异显著,那么存在stroop 效应。

H0:如果判断英文字义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下的字的颜色反应时差异不显著,那么无反转stroop 效应。

H1:如果判断英文字义的反应时在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字的颜色反应时差异显著,那么存在反转stroop 效应。

三、 预期中文条件下,判断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字的颜色反应时差异显著,即存在stroop 效应,且字色矛盾条件下反应时> 字色无关条件下反应时>字色一致条件下反应时。

英文条件下,判断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三种条件下的字的字义反应时差异显著,即存在反转stroop 效应,且字色矛盾条件下反应时> 字色无关条件下反应时>字色一致条件下反应时。

四、 方法1、被试:38个浙江理工大学13届应用心理学学生(男:10人,女:28人,年龄:19—20岁)注:2男5女由于准确率太低,且在三个标准差之外,分别为被试2、10、班 级 13应用心理学 姓 名 张雨佳学 号 2013326601011 实验日期 2014.12.01 指导教师 严璘璘实验名称:s t r o o p 效应16、18、28、32与37。

Stroop实验的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的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的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Stroop 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用于研究人类认知过程中的注意力、干扰和自动化加工等现象。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 John Ridley Stroop 于 1935 年提出,至今仍然在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颜色与文字信息之间的冲突对个体反应时间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人类认知过程中的注意力机制和信息处理方式。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具体数量名年龄在年龄范围之间、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的志愿者作为被试。

(二)实验材料1、制作了三种类型的刺激卡片:类型一:文字与颜色一致,例如用红色字体写“红”字。

类型二:文字与颜色不一致,例如用蓝色字体写“红”字。

类型三:只有颜色块,无文字。

2、每种类型的卡片包含了具体数量个不同的颜色和文字组合。

(三)实验设计采用了 3(刺激类型:一致、不一致、颜色块)×重复次数的被试内设计。

(四)实验程序1、被试坐在安静、光线适宜的房间里,面对电脑屏幕。

2、实验开始时,屏幕上会依次呈现不同类型的刺激卡片,每张卡片呈现呈现时间。

3、被试的任务是尽快并准确地说出卡片上文字的颜色(对于只有颜色块的卡片,直接说出颜色)。

4、被试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由计算机自动记录。

四、实验结果(一)反应时间1、对不同刺激类型的平均反应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被试在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最短,平均为具体时间毫秒;在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间最长,平均为具体时间毫秒;在颜色块条件下的反应时间介于两者之间,平均为具体时间毫秒。

2、通过方差分析(ANOVA),发现刺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自由度, 自由度) =具体 F 值, p < 005)。

(二)准确性1、计算不同刺激类型下的准确性(正确反应的比例),结果显示:在一致条件下的准确性最高,达到了具体比例;不一致条件下的准确性最低,为具体比例;颜色块条件下的准确性居中。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范文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范文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者。

[你的名字]二、实验日期。

[具体日期]三、引言。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有时候我们的大脑会跟我们开些小玩笑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这个超有趣的Stroop效应啦。

简单来说,就是当文字的颜色和它所表达的意义不一致的时候,我们的反应就会变得很奇怪,就像大脑突然卡壳了一样。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写着“红”字,但是这个字却是绿色的,然后你要说出这个字的颜色,是不是感觉有点纠结呢?所以啊,我就好奇,这Stroop效应到底有多厉害,于是就搞了这个小实验来看看。

四、实验目的。

1. 验证Stroop效应是否存在。

2. 探究不同条件下(一致和不一致)被试的反应时差异。

五、实验方法。

# (一)被试。

我找来了[X]个小伙伴,他们年龄大概都在[年龄范围],而且视力都正常,没有什么色盲色弱之类的问题,毕竟这对看颜色很重要嘛。

# (二)实验材料。

1. 我在电脑上用一个超简单的软件做了两组卡片。

一组是文字的颜色和它所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比如说“红”字就是红色的,“蓝”字就是蓝色的;另一组呢,就是文字颜色和意义不一致的,像“红”字是绿色的,“蓝”字是黄色的这种。

每个字都在屏幕中央,字号也一样大,保证公平嘛。

2. 还有一个秒表,用来记录小伙伴们的反应时间。

# (三)实验设计。

这是一个超级简单的单因素两水平(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的实验设计。

每个小伙伴都要做这两种条件的测试,为了避免先做一种条件对后面的有影响,我还让一半的小伙伴先做一致条件,另一半先做不一致条件,这就叫平衡实验顺序,很科学吧。

# (四)实验程序。

1. 我先把小伙伴们带到一个安静的小房间里,让他们坐在舒服的椅子上,面对着电脑屏幕。

然后跟他们讲清楚实验的要求,就是要尽快说出屏幕上字的颜色,不管这个字写的是什么。

2. 先进行练习阶段,给他们看几个例子,让他们熟悉一下这个流程。

如果有小伙伴不太明白,我就再解释解释,直到他们都清楚为止。

3. 正式实验开始啦。

stroop效应的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的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的实验报告Stroop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它描述了当人们尝试识别某些单词的颜色时,会受到单词本身的意义所影响,从而导致反应时间变慢。

在这份实验报告中,我们将探讨Stroop效应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参与者:我们邀请了20名大学生参加本次实验。

所有参与者都是右利手,并且没有任何阅读或语言障碍。

材料:我们使用了一组颜色和单词列表。

颜色包括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

单词包括“红色”、“蓝色”、“绿色”、“黄色”和“紫色”。

程序: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向所有参与者解释了Stroop效应的定义,并提供了一个示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然后,我们将参与者分成两组:控制组和实验组。

控制组:在这个组别中,参与者被要求在每个屏幕上快速读出显示的颜色名称。

实验组:在这个组别中,参与者被要求忽略单词本身的意思,并快速说出显示的颜色名称。

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完成两轮测试。

第一轮测试是控制组,第二轮是实验组。

每个测试中,参与者需要在60秒内尽可能多地读出屏幕上的颜色名称。

结果分析我们用平均反应时间来分析实验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发现:控制组:平均反应时间为23.4秒。

实验组:平均反应时间为32.1秒。

这些结果表明,当单词本身的意思和颜色名称不一致时,参与者的反应时间会变慢。

这是因为大脑必须处理两种信息:单词本身的意思和颜色名称。

当这两种信息不一致时,大脑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处理它们。

结论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证明了Stroop效应存在于人类大脑中。

当单词本身的意思和颜色名称不一致时,参与者的反应时间会变慢。

这个现象可以解释为大脑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处理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我们希望这个实验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Stroop效应,并进一步研究其在认知心理学中的作用。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目录1. 研究背景1.1 实验目的1.2 相关研究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2.2 参与者2.3 实验步骤3. 实验结果3.1 数据分析4. 结果讨论5. 实验结论6. 参考文献1. 研究背景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参与者在进行stroop任务时的表现,探讨人们在面对干扰性信息时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1.2 相关研究以前的研究表明,stroop效应可有效反映出个体的认知控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的材料包括颜色词和色块,颜色词与字体颜色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2 参与者实验参与者为20名成年志愿者,均无色盲和色弱,并在参与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2.3 实验步骤1. 参与者进行stroop任务前接受基本信息采集。

2. 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参与者面对屏幕,根据指示进行颜色字体识别。

3. 记录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3. 实验结果3.1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参与者在stroop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发现参与者在面对颜色与文字信息不一致时,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出现stroop效应。

4. 结果讨论实验结果支持之前的研究,即stroop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干扰效应,体现了人类在处理信息时的认知控制机制。

5.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stroop效应实验,我们验证了参与者在面对信息干扰时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表现。

这为进一步研究认知神经科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6. 参考文献- Smith, J. K. (2010). The stroop effect: A dose of cognitive science.- MacLeod, C. M. (1991). Half a century of research on the stroop effect: An integrative review.。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报告Stroop实验报告简介:Stroop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旨在探究人类的注意力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该实验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ley Stroop于1935年首次提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已成为心理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实验之一。

本文将介绍Stroop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并探讨其对认知过程的启示。

目的:Stroop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处理冲突信息时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分配。

通过观察被试者在阅读颜色与词义冲突的任务中的表现,研究者可以推断出人类对于颜色和词义的处理优先级,以及注意力对于冲突处理的影响。

方法:在Stroop实验中,被试者被要求在一系列颜色方块中读出方块所示颜色的名称,而不是方块上所印的文字。

实验分为两个条件:一是一致条件,即颜色名称与方块颜色相同;二是不一致条件,即颜色名称与方块颜色不同。

被试者需要尽快准确地读出颜色名称,实验记录下其反应时间和准确率。

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一致条件下,被试者的反应时间相对较短且准确率较高;而在不一致条件下,被试者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且准确率下降。

这表明颜色名称和方块颜色之间的冲突会干扰被试者的认知处理,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和准确率下降。

讨论:Stroop实验的结果启示我们注意力对于冲突处理的重要性。

在不一致条件下,被试者需要在颜色名称和方块颜色之间进行选择,这就要求他们在处理冲突时灵活地调整注意力。

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在处理冲突时更容易受到颜色名称的干扰,因为词义对于人类的认知具有更强的优先级。

这也说明了人类在处理冲突信息时的认知偏向。

此外,Stroop实验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利用该实验来研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认知特点,以及老年人在处理冲突信息时的变化。

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认知过程的差异和变化规律。

结论:Stroop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被试者在处理冲突信息时的表现,可以揭示人类注意力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范文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范文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者。

[你的名字]二、实验日期。

[具体日期]三、实验目的。

咱就是想看看这个Stroop效应到底是咋回事儿。

简单来说呢,就是想验证一下当文字的颜色和文字表达的意义不一致的时候,是不是会影响我们认读的速度。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写着“红”字,但是这个字却是蓝色的,你脑袋会不会有点懵,反应会不会变慢呢?四、实验器材。

1. 自制的Stroop效应测试卡片若干张。

这些卡片上写着不同颜色的表示颜色的汉字,比如说“红”字可能是绿色的、“蓝”字可能是黄色的,当然也有字的颜色和字本身表达的颜色相同的,像“黑”字就是黑色的。

2. 一个计时器,用来精确记录认读每张卡片所花费的时间。

五、实验步骤。

1. 实验准备。

我先找了个安静舒适的小角落,没有什么干扰因素,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比较准确嘛。

然后把测试卡片打乱顺序,就像洗牌一样,让它们处于一种随机的状态。

2. 测试过程。

我先从一致条件(字的颜色和意义相同)的卡片开始测试。

拿起一张卡片,比如“绿”字是绿色的,然后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眼睛一瞅,嘴巴快速读出这个字的颜色,再按下计时器停止计时,把时间记录下来。

就这么一张一张地测,测了大概10张一致条件的卡片,取个平均值,这个就是一致条件下认读颜色的平均时间啦。

接着就开始测不一致条件(字的颜色和意义不同)的卡片。

同样的操作,拿起一张卡片,像“红”字是蓝色的这种,计时开始,读出字的颜色,计时停止,记录时间。

也测10张,再算个平均值,这就是不一致条件下认读颜色的平均时间喽。

六、实验结果。

1. 一致条件下。

认读10张卡片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列出10个时间值]秒,平均时间是[X]秒。

这个时间感觉还是挺快的,就像小火车在顺畅的轨道上跑一样。

2. 不一致条件下。

认读10张卡片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列出10个时间值]秒,平均时间是[Y]秒。

哇塞,这个平均时间明显比一致条件下的长呢,就好像小火车遇到了一些障碍物,得绕着走,速度就慢下来了。

最新stroop实验报告

最新stroop实验报告

最新stroop实验报告根据最新的实验研究,Stroop效应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主题。

本次实验旨在探讨不同年龄组别在Stroop任务中的表现差异,并考察认知控制机制在其中的作用。

实验参与者共计120名,分为三个年龄组:青年组(20-30岁),中年组(40-50岁),老年组(60-70岁)。

每个年龄组包含40名参与者,确保性别比例均衡。

所有参与者在实验前都通过了视力和认知功能的基本筛查,确保他们适合进行实验。

实验材料包括一系列印有颜色名称的文字,这些文字的颜色与名称可能相符或不符。

例如,“红色”一词可能以绿色墨水打印。

参与者的任务是尽快准确地说出文字的颜色,而非阅读文字内容。

结果显示,青年组在Stroop任务中的反应时间最短,错误率最低,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认知控制能力。

相比之下,老年组的反应时间最长,错误率最高,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控制能力有所下降。

中年组的表现位于两者之间。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当任务难度增加,即文字和颜色不一致时,所有年龄组的反应时间均有所延长,但老年组的增幅最为显著。

这可能意味着在面对冲突信息时,老年人的认知资源调配能力较弱。

此外,实验还采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参与者在进行Stroop任务时的大脑活动。

结果显示,在处理冲突信息时,青年组的前扣带皮层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活动更为活跃,这两块区域与认知控制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老年组在这些区域的活动较弱,这可能与他们处理Stroop效应的能力下降有关。

本实验的结论是,年龄对Stroop效应的表现有显著影响,老年人在处理冲突信息时面临更大的挑战。

这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即如何通过训练或其他干预措施来提高老年人的认知控制能力,以减轻Stroop 效应带来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索文化差异、教育背景等因素对Stroop效应的潜在影响。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Stroop 效应实验报告一、引言在认知心理学领域,Stroop 效应是一个经典的现象,它揭示了人类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和注意力机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任务和测量,深入探究 Stroop 效应的表现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验证 Stroop 效应的存在。

2、考察不同刺激条件(如颜色与文字的一致性)对反应时的影响。

3、分析个体差异在 Stroop 效应中的表现。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本次实验共招募了_____名被试,年龄在_____岁之间,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史。

(二)实验材料1、实验使用了计算机程序呈现刺激材料,包括三种类型的任务:一致任务:文字的颜色与所表示的颜色相同(例如,红色的“红”字用红色显示)。

不一致任务:文字的颜色与所表示的颜色不同(例如,蓝色的“红”字用蓝色显示)。

中性任务:呈现无意义的彩色字符串(例如,“”用红色显示)。

2、每种任务包含_____个刺激,随机排列呈现。

(三)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 3(任务类型:一致、不一致、中性)×_____(重复测量)的混合实验设计。

任务类型为被试内因素,重复测量次数为_____。

(四)实验程序1、被试坐在计算机前,距离屏幕约_____厘米,眼睛平视屏幕中央。

2、实验开始前,屏幕上显示指导语,向被试介绍实验任务和操作方法。

3、每个刺激呈现_____毫秒,被试需要尽快准确地判断文字的颜色,并通过按键反应(例如,红色按“F”键,蓝色按“J”键)。

4、刺激呈现间隔为_____毫秒,以避免被试的预期反应。

5、每种任务完成后,被试有短暂的休息时间,然后进行下一种任务。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1、记录被试在每种任务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2、反应时数据进行剔除异常值(超过均值±_____个标准差的数据)处理。

3、使用 SPSS 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任务类型之间的反应时差异。

Stoop效应 实验报告

Stoop效应 实验报告

Stoop效应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被试对给出的不同字义,颜色,字色不一的文字信息进行念色或读字所需反应时进行比较。

实验中所使用的文字材料分别有四种关系: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和非颜色词。

实验结果发现:字色一致时被试的反应速度最快;字色矛盾时被试的反应速度最慢;非颜色词时念色和读字无个体差异;字义对念色有干扰作用。

关键词STROOP效应念字念色反应时1﹑引言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

这一现象由J.R.Stroop 在1935年首先提出,称为Stroop效应。

他使用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

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红”字,让被试说出这个字是用什么颜色写的。

结果发现被试反应时大大增加了。

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

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所呈现的刺激包含着两种信息,对这两种信息加工是不同的。

如蓝色写的“红”字,既包含该字所表述的颜色,又包含写该字所用的颜色。

因为对字的加工快,所以先形成对字用语言反应的准备,但实验又不允许作这种反应。

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要受到字义的干扰。

Stroop效应提出后,心理学家对它表现出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如:研究催眠状态对Stroop效应是否有影响;研究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日文、英文等)产生的Stroop效应;另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利用Stroop效应研究注意的机制,探讨正常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等。

2﹑方法1)被试:延边大学2011级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学生35名,年龄在20岁左右。

2)仪器和材料:计算机、键盘﹑带话筒耳机﹑stoop效应应用程序3)实验程序:①、在心理实验系统中选择Stroop效应实验②、被试阅读指导语“下面有两种任务要你完成一种是“念字”即把屏幕上呈现的一行字从左向右然后从右向左一个一个地大声念出来另一种是“唱色”即把屏幕上呈现的一行字的书写颜色从左向右然后从右向左一个一个地大声说出来。

Stroop任务实验报告

Stroop任务实验报告

2.方法2.1 被试单人实验,每次一名被试,共117名被试,均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12级学生.2.2 实验材料1.仪器:计算机与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2.材料:共16张卡片,实验时随机呈现.A套(字色一致):红色的”红”字,蓝色的”蓝”字,黄色的”黄”字,绿色的”绿”字,共4张;B套(字色矛盾):绿色的”红”字,蓝色的”黄”字,黄色的”蓝”字,红色的”绿”字,共4张;C套(字色无关):红色的”我”字,黄色的”爱”字,蓝色的”中”字,绿色的”华”字,共4张;D套(字色语义无关而音义有关):绿色的”洪”字,蓝色的”皇“字,黄色的”拦“字,红色的“滤”字,共4张.2.3 实验程序(1)登录并打开实验心理学虚拟实验系统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stroop”效应.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指导语”界面.被试阅读指导语:“这是一个测反应时的实验.试验中屏幕会呈现一系列有颜色的汉字.呈现绿色汉字时按D键,黄色汉字时按F键,红色汉字时按J键,蓝色汉字时按K键,而不要管那个汉字的字义是什么.反应越快越好,系统会自动记录你的反应时间.在你明白了实验步骤后,可以先进行联系,然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明白指导语后先进行练习实验,联系熟练以后,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2)被试根据指导语的要求对呈现的汉字作出相应反应,如果反应错误,该次实验无效,程序自动补足.(3)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主试查看并记录结果.之后整理数据,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3.结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前,剔除正确率低于80%的被试共28个,分别为:认知负荷为倒减3的被试8个,剩余27个;认知负荷为重复123的被试14个,剩余25个;认知负荷为无任务的被试6个,剩余37个.所以最后结进行统计分析的数据共89个.本实验设计为3(认知负荷:倒减3,重复123,无任务)×4(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字色无关,字色语义无关而音义有关)的两因素混合设计,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如下列各表.3.1 反应时表1 不同认知负荷和条件匹配下的反应时(ms)描述统计认知负荷条件匹配B1 B2 B3 B4 A1 1487.78±776.17 1684.15±870.17 1486.19±751.81 1448.33±687.16A2 704.32±194.20 828.52±248.91 700.20±193.72 756.76±219.07 A3 685.08±264.61 1066.00±1462.93 724.73±220.70 735.32±272.22注:A1-倒减3;A2-重复123;A3-无任务;B1-字色一致;B2-字色矛盾;B3-紫色无关;B4-字色语义无关而音义有关.下同.表1呈现了不同认知负荷和条件匹配下的反应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报告Stroop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ohn Ridley Stroop于1935年所发明的一种实验方法。

该实验通过反应时间测定方式,研究人们在处理冲突信息时的认知和注意机制。

该实验的基础是Stroop效应,即指在进行语义处理与颜色信息处理时,由于它们所占用的认知资源不同,因此可能会发生干扰效应,导致反应时间延长或错误的发生。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不同干扰条件下对参与者的影响以及验证Stroop效应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1.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材料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50个红色字体呈现在黑色背景上,包括20个单词与30个随机字母;第二部分是50个不同颜色的方块背景与20个颜色名称呈现。

颜色的顺序和颜色名称不一定相对应。

本实验随机选择了60名参与者,其中30名男性,30名女性。

所有参与者均为来自于大学的学生,年龄分布在18-25岁之间。

参与者在此之前并未接受相关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也未曾参与过类似的实验。

实验设备为一台笔记本电脑,参与者在实验前被告知整个实验过程,并被要求认真仔细阅读实验指导说明。

实验采用单因素混合设计,即考虑不同的干扰情况。

每个参与者将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种实验序列中:实验1:单词读色块被试者根据屏幕上的颜色名称,并快速说出对应的颜色,这个实验中,被试者读出呈现在屏幕上的50个颜色方块。

实验2:颜色命名每个实验会在屏幕中央呈现,参与者需要快速反应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实验的结果记录了反应时间和实验精度。

1.4 数据处理2. 实验结果在单词读颜色块实验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力度为436.98 ms,标准差为59.76 ms。

参与者在这个实验中的错误率为5.7%。

2.3 不同实验之间的比较比较实验1和实验2之间的结果可以看出,单词读颜色块反应时间明显低于颜色命名,t(59) = -13.40, p < 0.001, effect size = 1.71。

此外,实验精度也明显优于颜色命名,t(59) = 11.34, p < 0.001, effect size = -1.53。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报告

IBM-PC 计算机一台,认知心理学教学管理系统。 本实验呈现的字符集为“绿”、“卐”和“红”,字符有三种
被试全部反应正确为止。整个实验包括辨色任务和识字 任务两部分,两者全部完成约 30 分钟。
颜色:红色、绿色和黑色,每个字符的大小约为
2.0cm×2.0cm。
2.3 实验设计与流程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有 3 个水平: 字色一致、字色矛盾和字色无关。被试有两个任务:辨 色任务和识字任务。辨色任务要求被试对字色做出判断; 而识字任务则要求被试对字义做出判断。两个任务的顺 序在被试间对抗平衡。 单次试验流程见图 2.1 以及图 2.2。
对于 Stroop 效应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五种理论假 设(MacLeod, 1991)。Stroop 早年的解释接近于早期的相 对加工速度和自动化理论。而随着各种理论的发展,平 行分布加工模型是迄今解释 Stroop 效应的最好理论模 型。
理论一: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赛马理论)。这一理论 的依据是字义辨别要快于字色辨别。该理论认为,人们
表 3.3 Stroop 效应检验
矛盾 445± 7.99 465± 7.03
字色一致反应时柱形图 字色矛盾反应时柱形图 字色无关反应时柱形图
无关 437± 7.24 455± 6.72
辩色 识字
三种字色匹配方案差异性检验
F值
P值
F(2,147)=0.36
P=0.69
F(2,147)=0.98
P=0.38
认知心理学报告
Stroop 效应实验报告
专业 :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性别 :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应用心理 1101 班
Stroop 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 效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Stroop效应.doc

实验报告-Stroop效应.doc

实验报告-Stroop效应.doc
Stroop效应是指在一个词汇与其字体颜色不同的任务中,当被试要求报告字体颜色时,会发生反应时间延长和错误增多的现象。

本实验将通过测量反应时和错误率来探究Stroop 效应的影响。

方法
参与者为20名本科生(10男性,10女性),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

实验在计算机
上运行。

每位参与者执行2个任务,探究名称条件和颜色条件的反应时和错误率。

在名称
条件任务中,参与者需要报告每个单词的颜色,字体为黑色,在颜色条件任务中,参与者
需要报告文字的颜色,而不是单词的名称。

通过分析反应时间和错误率,比较名称条件和颜色条件下的表现。

结果
在名称条件任务中,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783.60毫秒,错误率为2.75%;在颜色条件下,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031.15毫秒,错误率为14.85%。

t检验表明,在名称条件下,参与者反应时间和错误率的均值明显低于颜色条件(反应时间:t(19)=9.31,p = 0.00;错误率:t(19)=9.57,p =0.00)。

讨论
结果显示,在Stroop任务中,参与者在名称条件下的表现优于颜色条件。

这表明Stroop效应确实存在,即单词的名称对字体颜色所产生的掩盖作用会导致参与者对于字体颜色的处理时间延长和错误率增加。

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反应时间和错误率不受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这表明Stroop效应可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总的来说,本实验提供了证据证明Stroop效应存在,同时展示了Stroop任务可用于
探究注意、认知和语言等领域的基础问题。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报告

stroop实验报告概述Stroop实验是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用于测试人类对于不同刺激的反应速度。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本次报告将介绍Stroop实验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背景Stroop实验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J.R. Stroop在1935年提出。

实验中,被试需要快速地识别出显示在屏幕上的文字的颜色,而这些文字与其描述的颜色并不相同。

例如,单词“红色”可能会显示成蓝色的字体。

这项任务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它需要被试抑制掉他们对单词的意义的干扰,只注意文字的颜色,从而更快地做出正确反应。

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类型的干扰对于反应时间的影响。

我们猜测,当出现颜色与文字的意义冲突时,被试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来完成任务,因此反应时间会变长。

方法被试:本实验共招募了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被试,年龄在20-30岁之间,男女比例1:1。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材料为包括颜色和文字在内的干扰因素。

实验共分为三组:组一为颜色与意义相同组,如“红色”显示成红色字体;组二为颜色与意义不同组,如“红色”显示成蓝色字体;组三为意义与颜色相同,但有干扰项的组,如“红色”显示成红色字体,但字体周围有绿色点缀。

实验设计:每个被试将随机出现三组材料,每组材料重复10次。

每个材料随机呈现2.5秒,并要求被试尽快按下相应的键盘上的颜色键。

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组一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889ms,标准差为207ms;组二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982ms,标准差为243ms;组三参与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067ms,标准差为281ms。

结论本次Stroop实验的结果表明,当文字意义与颜色不符时,被试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来完成任务,从而导致反应时间的增长。

这一结论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注意力和认知机制的可塑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路和指导。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1.引言stroop效应(斯特鲁普效应),又译作斯特普效应。

是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

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其反应速度是不同的。

这一现象由J.R.Stroop在1935年首先提出,所以称为Stroop效应。

他使用刺激字与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

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红”字,让被试说出这个字是用什么颜色写的。

结果发现被试反应时大大增加了。

这说明字色矛盾时认知过程受到了干扰,即说字的颜色时受到了字的意义的干扰。

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所呈现的刺激包含着两种信息,对这两种信息加工是不同的。

如蓝色写的“红”字,既包含该字所表述的颜色,又包含写该字所用的颜色。

因为对字的加工快,所以先形成对字用语言反应的准备,但实验又不允许作这种反应。

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要受到字义的干扰。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

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

Stroop效应提出后,心理学家对它表现出浓厚兴趣,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如:研究催眠状态对Stroop效应是否有影响;研究不同的语言种类(如汉字、日文、英文等)产生的Stroop 效应;另外,作为一种手段和方法,可利用Stroop效应研究注意的机制,探讨正常人大脑两半球言语功能一侧化等。

2 方法2.1 被试某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1名,无色盲或色弱。

年龄均为21岁。

2.2 仪器计算机,Psykey实验心理学测试软件。

2.3 实验程序本实验验证色词STROOP现象。

每次实验要求被试完成七项任务(见附录)。

有时念字,有时唱色(即说出字的书写颜色),并记录所用时间。

为了避免可能的练习和疲劳影响,实验采用拉丁方设计。

被试组号任务顺序1 123456 72 7 1 2345 63 6 7 1 2 34 54 5 6 7 1 2 3 45 4 567 1 2 36 3 4 5 67 1 27 2 3 4 5 6 7 1(1)让被试坐在计算机屏幕前,进入实验“Stroop效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ROOP效应实验报告摘要:目的:验证STROOP效应。

方法:对林业大学心理系大二学生进行STROOP效应实验。

结果:STROOP效应得反应时间没有性别上的差异。

在年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纯色-唱色的部分不同的任务顺序间有显著性差异。

黑色色词-念字与字色矛盾-唱色,字色矛盾色词-念字与字色矛盾色词-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在0.05水平上呈正相关,字色矛盾色词-唱色与简单反应时在0.05水平上呈负相关。

黑色色词-念字与字义无关词-唱色、自已干扰次-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字色矛盾色词-唱色与纯色-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纯色-唱色与字义无关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与字义干扰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与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在0.01水平上呈正相关。

关键词:STROOP效应字色干扰反应时间STROOP效应是指字义对命名的干扰效应。

一般认为,念字和命名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

Stroop于1935年做了一个实验,他使用的刺激字与书写它所用的颜色相矛盾,结果发现,说字的颜色时会受到字义的干扰,但在用一年级小学生做实验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现象。

一般认为,STROOP效应是由于念字自动化造成的。

人们对字加工快,而对颜色加工慢,因此,当要说颜色时,就会受到字义的干扰,而反过来,念字却不会受到字的颜色的干扰。

一、研究方法1、被视情况:选取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大二的学生66名学生进行STROOP效应实验,其中男29人,女37人。

年龄在18~22岁之间。

平均年龄19.67±0.79。

所有被试均能正常使用本次实验器材。

具体被试性别与年龄情况见表1、2。

表1 描述统计量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用户年龄66 18 22 19.67 .791 有效的N (列表状态)66表2 用户性别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男29 43.9 43.9 43.9 女37 56.1 56.1 100.0合计66 100.0 100.02、实验器材:计算机与psykey心理学教学系统。

3、试验方法:本实验验证色词STROOP现象。

每次实验要求被试完成七项任务(见附录)。

有时念字,有时唱色(即说出字的书写颜色),并记录所用时间。

为了避免可能的练习和疲劳影响,实验采用拉丁方设计。

被试组号任务顺序1 123456 72 7 1 2345 63 6 7 1 2 34 54 5 6 7 1 2 3 45 4 567 1 2 36 3 4 5 67 1 27 2 3 4 5 6 7 1主试指导被试阅读指示语,要强调从头念到尾,再从尾念到头,错了要改正然后再继续。

任务完成后,主试按“停止”键停止计时,屏幕下面给出反馈(总时间/2,即每念一遍所用时间)。

4、数据分析:本实验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6.0 for windows 处理。

5、变量:自变量:被试性别、年龄,不同测试任务(黑色色词-念字、字色矛盾色词-念字、字色矛盾色词-唱色、纯色-唱色、字义无关词-唱色、字义干扰词-唱色、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因变量:被试执行不同测试任务所用时间。

控制变量:测试任务的先后顺序,呈现刺激的大小与位置,刺激间时间间隔,指导语与施测方式、应答策略。

环境因素(温度、空间与噪音)。

二、实验结果1、小组实验结果本次试验我们小组参与者有7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4人。

平均年龄为19.29岁,其余特征与符合整体被试特征。

详细情况为表3、4表3 用户性别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男 3 42.9 42.9 42.9 女 4 57.1 57.1 100.0合计7 100.0 100.0表4 描述统计量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用户年龄7 19 20 19.29 .488 有效的N (列表状态)7对小组成员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研究STROOP效应的性别差异。

详情看表5表5 独立样本检验方差方程的Levene 检验均值方程的t 检验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1 黑色色词-念字假设方差相等6.118 . .360 5 .734 338.417 940.482 -2079.169 2756.003假设方差不相等.3884.914.714 338.417 871.193 -1912.910 2589.7442 字色矛盾色词-念字假设方差相等.155 .710 1.584 5 .174 1728.4171091.46-1077.271 4534.104 假设方差不相等1.5794.409.183 1728.4171094.487-1202.301 4659.3 字色矛盾色词-唱色假设方差相等20.486.006 .726 5 .500 1061.1461.699-2696.333 4818.500假设方差不相等.8004.647.463 1061.1326.345-2427.785 4549.9524 纯色-唱色假设方差相等.944 .376 -.923 5 .398-2983.753231.458-11290.4785322.978假设方差不相等-1.4.562.358-2983.752918.224-10706.9094739.4095 字义无关词-唱色假设方差相等2.555 .171 1.263 5 .262 2529.5002002.536-2618.184 7677.184 假设方差不相等1.1242.605.354 2529.5002251.254-5289.60510348.6056 字义干扰词-唱色假设方差相等3.226 .132 1.501 5 . 3179.2502117.979-2265. 8623.689假设方差不相等1.3212.479.295 3179.2502407.19-5478.59811837.0987 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假设方差相等. .807 1.266 5 .261 2501.9171975.90-2577.297 7581.130假设方差不相等1.2654.437.268 2501.9171978.088-2783.439 7787.272根据数据结果分析显示,STROOP效应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2、个人数据分析任务顺序:4567123----------------------------------材料任务反应时(ms)----------------------------------1 黑色色词念字67212 字色矛盾色词念字73893 字色矛盾色词唱色102724 纯色唱色49815 字义无关词唱色69436 字义干扰词唱色75647 字色干扰色词唱色9396从个人数据中我个人所用时间最长的是字色矛盾色词-唱色。

也就是说对我干扰最大的就是在字色矛盾时来排除字义的干扰来说出颜色。

我个人猜想,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在这一方面受影响较大。

3、整体数据分析1、描述性统计将整体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分析见表6表6 描述统计量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1 黑色色词-念字66 2612 9226 5524.06 1272.0962 字色矛盾色词-念字66 3519 12427 6573.85 1938.3 字色矛盾色词-唱色66 4747 24791 10389.55 2964.4814 纯色-唱色66 3260 17975 7985.77 2426.8245 字义无关词-唱色66 4901 14045 7929.15 1719.4187 字色干扰色词-唱色66 4045 20939 9994.12 2710.778 6 字义干扰词-唱色66 4448 19019 8404.08 2392.265有效的N (列表状态)66根据上表发现,有些个体的差异相对来说非常明显。

2、平均数差异检验对本次的整体数据进行性别差异检验,具体见表7表7 独立样本检验方差方程的Levene 检验均值方程的t 检验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95% 置信区间下限上限1 黑色色词-念字假设方差相等1.424.237 .181 64 .857 57.588317.868-577.427 692.603 假设方差不相等.17550.82.862 57.588328.685-602.332 717.5082 字色矛盾色词-念字假设方差相等6.589.0132.06964 .043970.403468.97833.5111907.294 假设方差不相等1.94642.455.970.403498.544-35.380 1976.3 字色矛盾色词-唱色假设方差相等.426 .516 .990 64 .326727.918735.339-741.2196.927 假设方差不相等1.63.454.307727.918706.102-682.9172138.7535 字义无关词-唱色假设方差相等.154 .6961.71664 .720.932420.20-118.5131560.377假设方差不相等1.71359.972.092720.932420.774-120.7501562.6144 纯色-唱色假设方差相等1.671.2011.02564 .309616.795601.645-585.1281818.718 假设方差不相等1.07262.92.288616.795575.217-532.7121766.3026 字义干扰词-唱色假设方差相等1.101.2981.23864 .220731.77590.889-448.6661912.206 假设方差不相等1.22758.019.225731.77596.303-461.8521925.3927 字色干扰色词-唱色假设方差相等.310 .580 .207 64 .837140.026677.31-1213.1493.109 假设方差不相等.20962.549.835140.026669.405-1197.8621477.915根据上表可知,整体数据中也未表现出STROOP效应有性别上的差异。

3、方差分析对整体数据进行年龄差别的方差分析,具体见表8表8 单因素方差分析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1 黑色色词-念字组间8703807.632 4 2175951.908 1.376 .253 组96481010.125 61 1581655.904总数105184817.758652 字色矛盾色词-念字组间27369001.0034 6842250.251 1.925 .118 组216785189.48261 3553855.565总数244154190.485653 字色矛盾色词-唱色组间35220391.7374 8805097.934 1.002 .414 组536009032.62661 8787033.322总数571229424.364654 纯色-唱色组间28095244.676 4 7023811.169 1.208 .317 组354720594.91561 5815091.720总数382815839.591655 字义无关词-唱色组间13818387.992 4 3454596.998 1.182 .328 组178347438.49361 2923728.500总数192165826.485656 字义干扰词-唱色组间6659074.749 4 1664768.687 .278 .891 组365331617.87261 5989042.916总数371990692.621657 字色干扰色词-唱色组间29169804.290 4 7292451. .992 .419 组448470648.7461 7351977.848总数477640453.0365在年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下面对不同的任务顺序的整体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详细见表9表9 单因素方差分析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1 黑色色词-念字组间2332115.458 6 388685.910 .223 .968 组102852702.299 59 1743266.141总数105184817.758 652 字色矛盾色词-念字组间4229209.215 6 704868.203 .173 .983 组239924981.269 59 4066525.106总数244154190.485 653 字色矛盾色词-唱色组间58370080.964 6 9728346.827 1.119 .362 组512859343.400 59 8692531.244总数571229424.364 654 纯色-唱色组间95464203.739 6 15910700.623 3.267 .008 组287351635.852 59 4870366.709总数382815839.591 655 字义无关词-唱色组间9561966.2756 1593661. .515 .795 组182603860.210 59 3094980.682总数192165826.485 656 字义干扰词-唱色组间47682933.414 6 7947155.569 1.446 .213 组324307759.207 59 5496741.681总数371990692.621 657 字色干扰色词-唱色组间73537930.945 6 12256321.824 1.789 .117 组404102522. 59 6849195.290总数477640453.030 65根据上表可知在纯色-唱色的部分不同的任务顺序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