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4课复习学案.doc

合集下载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学案一、明确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③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二、自主梳理基础知识(三句话、三个含义、三对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三对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互动探究(一)截至2011年10月底,①泰国北部和中部的洪水灾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泰国大部分地区遭受洪水侵袭,其中30个府灾情严重,受灾人数达270万人。

洪灾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还给泰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防洪水灌入曼谷,救援队加速在曼谷周围的巴吞他尼府和暖武里府等关键点,用沙包赶建防洪墙。

泰国前总理他信认为,②现在泰国泛滥的洪灾,恰恰给政府带来了更新国家综合水系统的机会。

为了表达对泰国灾区人民的同情和慰问,体现中泰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③中国政府向泰国提供了价值1_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援物资和100万美元现汇救灾款。

1、泰国泛滥的洪灾从根本上来说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表现。

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

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2、泰国洪灾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它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________。

()A.联系运动B.运动客观实在性C.客观实在性联系D.客观实在性运动3、现在泰国泛滥的洪灾,恰恰给政府带来了更新国家综合水系统的机会。

水系统从建立到长期的实施再到更新体现了()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价值1 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援物资和100万美元现汇救灾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学案--知识提纲篇(24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册复习学案--知识提纲篇(24页)

什么都不能说——-克拉底普
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2.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典型: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我?
人生若只如初见飞夫不动——芝诺
飞乌之影(景),未尝动也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物质决定意识
【拓展升华】 如何判断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凡认为金、木、水、火、土等一种或几种为世界本原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凡认为原子等为世界本原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凡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3)区分“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这是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辩证唯物论
观点。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要区分几种常见的说法: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错误);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正确);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正确)。
五、名言哲理
1.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典型: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 日方中方說,物方生方死——惠 施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 我不是我了——欧布里德
1.是一种不显著的、特殊的运动。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联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高考《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复习学案

高考《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复习学案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复习策略:本单元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指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观历年高考,本单元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题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一般都以具体材料尤其是热点材料为载体,考查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在非选择题的立意方面,本单元内容往往和辩证法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在历年高考中,本单元中频繁考查的知识有: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

前瞻2011年高考,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结合社会倡导的精神及先进文化(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长征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2)结合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所获取的成果,说明意识可以正确反映物质;(3)结合党和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制定的各种政策,以及不同地区、行业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理解说明实践推动了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以及实践检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结合人类对太空领域及星球的探索历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物质性考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课件第四课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课件第四课新人教版必修4

3、静止的含义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 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 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 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 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 主义和诡辩论。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 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
3、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还意味着它既不可以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突出的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
四、构建知识结构
1、物质的含义 世界的 物质性
2、自然界是物质的
3、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质
4、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物质 的根本属性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运动是有 规律的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静止的含义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3、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哲学生活第4课学案

哲学生活第4课学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学习目标】1.能识记物质的含义并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2.能理解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与联系;3.能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自主学习】(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三、【疑点辨析】(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四、【合作探究】1.恩格斯认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1)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之间是什么关系?(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如何理解“客观实在性”?能否等同于“客观存在性”?2.“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有人类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

”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3. 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

但在历史上,也有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

科学每发展一步,宗教神学就失去一块阵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证明。

现在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问题,人们已经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哲学生活课时复习学案4

哲学生活课时复习学案4

哲学生活课时复习学案4-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梳理古往今来,哲学上千流百派,名目繁多,但归根到底都分属于与这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而展开。

1、唯物主义(1)什么是唯物主义P11唯物主义认为,(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旧唯物主义近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图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基本形态哲学观点局限性承认。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承认。

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列宁称之为无实花)(1)什么是唯心主义 P11唯心主义认为,(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结合图表讲解】唯心主义把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的理解不同,唯心主义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 P12主观唯心主义把。

【举例】疑邻偷斧(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观点介绍】中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明代的大哲学家王阳明宣称:“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把一切都看成是由人心所派生的。

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著名论点是:“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不是父母生了他,而是他的感觉生了他的父母)漫画:“只要眼睛一闭,世界上就没有悬崖”B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

【观点介绍】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绝对精神上帝创世说、女娲造人说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主张“理”一元论,认为理在事先,理在气先,认为精神性的“理”产生了物质性的“气”。

以上这些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把本来是属于人的精神和理性,经过抽象变成一种离开人而客观独立的神秘精神实体。

这种精神实体从根本上说是虚构的,甚至会成为上帝的代名词。

【图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基本形态哲学观点共同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物主义【归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之外,还有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如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一样,始终存在于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高考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四课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四课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哲学生活第四课教案【教学目标】1. 识记物质、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等概念2. 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3. 【重点难点】世界物质性原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

【教学课时】2-3课时【基本知识】1•什么是物质?世界为什么是物质的世界?为什么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其方法论是什么?2. 运动和物质有何关系?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4. 为什么规律是客观的?方法论是什么?联系5. 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何关系?方法论是什么? 【知识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或者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选择题1 “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一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颜色的形态。

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D )A •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B .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刻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 •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2•阿法盆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约350公里。

1974年在这里发现在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一一距今32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

在此之后,又陆续发现了数种古猿化石、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以及最为古老的晚期智人化石。

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

这表明(B )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 •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3. 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高二政治必修4一轮第一单元第四课时复习导学案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高二政治必修4一轮第一单元第四课时复习导学案

第四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高频考点三:运动与静止一切从实际出发2、运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

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方法论。

【课堂探究】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3.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六号轨道舱内,航天员聂海胜与费俊龙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

这说明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4.“刻舟求剑”的哲学寓意有()①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空间位置的移动。

②运动和静止是辨证统一的。

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离开静止谈运动的观点是荒谬的。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5.2012年6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座谈会强调,各级公安机关要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不断向纵深发展,确保在关键之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上述要求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原理?(2)上述要求是怎样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当堂检测】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千百年来,唐犁宋锄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即便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多数农村还是沿用古老的传统耕作方式,唐犁宋锄还是农民手中的主打农具,耕牛还是农民的好朋友。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锄禾日当午的踪迹难觅,唐犁宋锄快要变成文物了。

生活与哲学导学案第四课

生活与哲学导学案第四课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含义、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2、重点、难点:物质概念、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命题视角:选择题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为载体考查对物质、运动、静止的理解;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以启示类、措施类等非选择题为主。

二、考点过关考点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P2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考点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30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3、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_______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_______考点三、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P31-32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和________。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课一轮复习导学案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课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考纲解读】1. 哲学的物质概念(难点)(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重点)(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 物质运动的规律(重点)(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自主学习】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是_______ 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________________。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

③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__,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__________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__________。

考点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和_________。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_______的物质。

②运动是______的运动,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____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________中,因而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_______的一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________的一种特殊状态。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复习
学科网]
考点点击
世界的物质性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 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 运动与相对静止
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考点一、物质的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①什么是客观实在?(注意与客观存在的区分)
“客观实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性: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但它并不独立存在,而是
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与 “物质的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性

是物质的本质一
客观实在 性是物质
特 性
物 质
的具体形
态的共性
运动
根 运动是物质 本 存在的方式
属 物质只有在运动 性 中才能存在,运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世界观: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 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的观点看问题,又要 坚持用相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任何事物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 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 对主义和诡辩论。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①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②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 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
③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新授课)(学生版)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新授课)(学生版)

出品人:司徒俊杰开平一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新授课)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新授课)(学生版)(1、唯物论=物质观)【核心知识】一、什么是(哲学上)的物质?1、(哲学上)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的客观。

它的唯一特性是性。

([注意]:哲学上的物质VS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①哲学上的物质,抽象概括出了客观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共性),即客观性。

但它并非独立存在,而必须通过的物质形态(个性)表现出来。

(思考:同桌、猪、草、太阳四者的共性?)(拓展:客观存在包括,物质存在(即客观实在)和精神存在。

例如,同桌和上帝)②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征(个性)。

(例如,同桌VS猪VS草VS太阳)③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与个性、抽象与的关系。

因此,哲学上的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有生、可以被的。

(例如,肥猪→死猪→烧猪→???)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对应原理]: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性在于它的性。

([注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性的表现:①自然界是的,并非上帝所创造。

(思考: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②人类社会是世界长期发展的。

例如,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基本要素:环境、因素和方式,都是的物质的要素。

(例如,影响开平未来发展的因素:河流、青少年、企业)2、[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出发,实事求是(即我们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实际)。

(例如,城市建设要考虑环境承受能力)3、[错误倾向]:(反对)脱离实际的经验主义和主义(即本本主义)观点。

(反例,照搬美国发展经验和理论→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的中国大城市)三、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对应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1)物质是的物质(即运动是物质的的根本属性和存在)。

生活与哲学第4课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4课学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一、把握考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理解)。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了解)。

3、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理解)运动,是指。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2);(3)。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了解)(1)区别:。

(2)联系:。

5、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理解)规律的含义:。

①客观性:②普遍性:。

6、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运用)。

二.知识体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世界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索世界物质性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运动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认识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典型例题物质的概念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

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为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班级姓名号数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心中有数)1.自然界的物质性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学习重难点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学习过程【基础梳理】(请快速浏览教材,完成下列内容,并记住它)(一)世界的物质性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⑴含义:不依赖,并能为所反应的。

⑵唯一特性:【特别提示】如何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1)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是否承认、是否喜欢,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客观实在性。

(2)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它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使人们认识它。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误区:客观实在=客观存在注意:两者是不同的。

①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②客观存在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4)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关系。

哲学范畴的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区别:第一,哲学上的物质指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属性。

凡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或是利用先进仪器具体感知的如磁场,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第二,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共同属性,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哲学上的物质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2、世界的物质性⑴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____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1。

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

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

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

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

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互动探究: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则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承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高2016届第四期政治复习课堂学案03(内容:第四课)撰稿人:赖志荣 审稿人:周显聪—、考点再现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考情分析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世界的木质这一主线.重点考查物 质概念、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等知识点。

从试题类型看:题型以体观类、启示类、拾施类为主。

选择题 往往以名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等为载体,立足于信息的解读, 考查对物质、运动、静止、规律的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心示类、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

三、知识点自主梳理1. 自然界的物质性:P28世界观 方法论2. 物质的含义特性:P293.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304. 世界的物质性:P30 世界观 方法论5. 运动的含义:P316.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31 四、易混易错点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纠错:2、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纠错:3、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纠错:4、 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纠错: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纠错:6、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纠错:7、 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纠错:8、 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

纠错:9、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纠错:10、 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纠错:11、 规律有好坏的。

纠错:12、 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纠错:13、 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纠错:14、 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

纠错:15、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

纠错:五、跟踪训练1. 面对人口、资源、坏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是因为( ) ①客观世界具有物质性②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气候变化是 有规律的A. 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 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7.运动的特点:P32 &静止的含义、特点:P32 9.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 10. 规律的含义:P33 11. 规律的特点:P33世界观 方法论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3.城镇化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

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4.在餐桌浪费现象严重、铺张奢糜之风盛行的今天,“光盘(吃光盘子中的食物)活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

从唯物论角度,“光盘活动”引发关注体现了()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5.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Z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6.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近两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耍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稳屮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事物发展都是有规律的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陨石坠落事件,造成1 200多人受伤;次日凌晨,小行星2012DA14近距离与地球“擦肩而过”。

陨石坠落和小行星“撞击”地球等事件表明()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在自然灾害而前是无能为力的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春节前后,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

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美国科学家建立了一个仿“月球温室”,通过水栽技术、矿物质营养液,不需使用土壤,用光纤将太阳光输送给植物,成功种出了西红柿、花生、土豆等。

研究人员计划在数年后将其发射到月球上,远程操控这个温室让其自动工作。

这样,当宇航员到达月球时,食物或许就已经准备妥当了。

这项科学研究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们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改变了植物生长的规律②植物生长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可循③只要认识植物生长与周围事物的规律,就能为人类造福④人们只有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件才能利用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吋,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灣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吋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说明()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析D本题考查遵循客观规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D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错误。

12.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穷。

以有吋有限奉无极之欲,而制不生其间,则必暴殄而财乏用矣。

”白居易的这一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D.善于抓住主要矛盾13.(2013 •豫南九校模拟)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与这副对联所含哲理相远的是()A.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B.旋岚假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C.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14.(2013・北京卷・27题)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

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1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分解物质,使物质变成极细的结构,由于结构变化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

这说明()A.物质具有客观性B.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C.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16.(2014年北京东城示范校模拟)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找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

“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17.2013年9月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

他指出,屮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材料体现了()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③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18.2013年9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 6%,涨幅连续冋落。

我们能通过价格数据来研究价格背后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这说明()A.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B.承认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C.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绝对不运动状态D.是否存在相对静止,在生活屮是没有意义的19.关于运动有儿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20.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下列说法中属于这里所说的“常”的是()A.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B.尽小者大,积微者著C.金木水火土,天地君亲师D.言必行,行必果21.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护、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

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22.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

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

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物质世污染程度界的客观性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般规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23.材料一“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其中GDP与污染水平两条曲线相交的C 点是这一关系的拐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