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点红总生物碱的提取和抗菌活性研究(一)
一点红黄酮含量测定研究综述
[10-11]一点红俗称野木耳菜、红背紫丁、红液分子间的碰撞次数,过滤,合并滤液。
之恢复稳态;张立虎、陈亦润等人研花草、七十二枝花等,属菊科草本植物,将提取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蒸发浓缩,超究表明:银杏黄酮能够改变某些凋亡基因是我国南方地区经常使用的中草药,繁殖声波提取目标样液,再利用控制变量法在的表达使肿瘤细胞体积降低、数目减少,程度非常大,作为传统海南黎药具有清热液料比、提取温度、pH值、提取时间的是一个高效的抗肿瘤抑制剂。
解毒、湿热腹泻、口腔溃疡、降血降脂的条件下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得出最优的2 一点红黄酮测定研究方案作用,对于急性呼吸道疾病、荨麻疹和感实验数据,最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一点红主要含有黄酮类、甾醇类、生冒发烧也具有一定治疗功效。
一点红的化样品黄酮。
物碱、挥发油、酚类、三萜类等化学成学成分黄酮具有提高人体造血能力,也具分,而一点红的研究方向多集中在挥发油3 结语有预防DNA基因突变、抗病毒、抗肿综上所述,一点红黄酮具有抗肿瘤、和生物碱这两种化学成分,对黄酮的相关瘤、降低癌症病发率等作用和丰富的营研究较少。
面对高昂的治疗费用,大批学降低胆固醇、活血化瘀、改善免疫等作[1-3]者们致力于研究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提用,其医学研究价值较高,实际应用范围养、药用价值,将在医疗方面有更好取及应用,有效提高人体机能免疫力。
超的前景。
本文将探究一点红黄酮提取测定较广,关于一点红黄酮提取及药理作用研声波在能量载体、介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工艺条件,为以后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究较少。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通过超声波[12-13]础。
行提取,超声波提取法利用其剪切力法提取一点红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 一点红黄酮研究现状使植物样品细胞壁瞬间破裂,同时其机械样液黄酮,结合单因素实验分析法对各个早期学者发现大豆异黄酮为抑制癌细振动作用加快细胞内物质流出速度,从而提取条件进行分析,分析出最优提取和测胞的有效成分后,国内对于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出植物中化学成分,相比于其他提取定的条件,再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优化,[4-5]领域的研究逐渐拓宽。
壮药一点红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75
素相对增多,充斥于肌肤与脏腑,引 起 浮 肿 、呼吸困难1\ 蒙 医治疗心衰多以改善赫依与琪素的运行、平 衡 体 素 、改善清 浊 生 化 过 程 、平 喘 止 咳 、化 痰 排 痰 、增 强 心 功 能 、消 肿 利 尿 、 对症施治为总体原则。对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近三年内服 用蒙药治疗慢性心衰的6 8 例患者的所用蒙药分析研究.充 分 发 挥 “整 体 观 ”“辨 证 施 治 ”的 蒙 医 学 特 点 ,治 疗 慢 性 心 衰 有 较 好 的 临 床 疗 效 ,可 改 善 症 状 及 体 征 ,也 可 减 少 病 情 的 复 发 及 加 重 ,提 高 生 活 质 量 。应 进 一 步 深 人 研 究 和 推 广 ,为建 立蒙医治疗慢性心衰的标准诊疗方案奠定基础。
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一 点 红 ;化 学 成 分 ;药 理 作 用 ;临 床 应 用 ;研究进展
中 图 分 类 号 :R291.8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编号:1006-6810(2021 )06-0075-04
—■点红为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 C .的 干燥全草,别 名羊蹄草、野 芥 蓝 、红背紫丁等,广西各地均有 分 布 ,云 南 、贵 州 、四川等地也有分布,一点红是壮医药常用 的药材之一,壮医又称其为“棵立龙”,其 味 苦 ,微寒,可通龙 路 、火 路 ,清热毒,除湿毒,杀虫。临床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 感 染 、口腔溃疡、肺 炎 、乳 腺 炎 、肠 炎 、泌 尿道感染、传染性肝 炎 、跌 打 损 伤 等 在 印 度 ,一 点红作为传统药物应用于抗 炎 、抗风湿、止 咳 及 外 伤 治 疗 叱 在 巴 西 ,民间将其用于治疗 蚊虫叮咬% 近 年 来 ,国内外学者对一点红的化学成分及药*
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及其抗菌活性研究张赟彬;郭媛【摘要】八角茴香精油及其单体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领域.本文采用三种方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比较得出最优提取方法,并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作为供试菌种,对精油的抗菌效果、精油抗菌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粉碎程度40目,料液比为1∶10,蒸馏2h,得率为9.194%;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佳条件为:压力为2000PSI、温度为30℃、萃取2.5h,得率为4.5%.乙醇回流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0(g/mL),回流次数为3,回流时间为3h,得率最高可达34.52%;乙醇浸提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浸提时间3h,粉碎程度60目,最高得率为20.38%.精油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酵母.%Star anise essential oils and their monomers perform various kinds of biologicalactivities,therefore,there have been many applications in food preservation.This essay adopted three methods to extract essential oils,and the optimal method was comparably attained finally.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essential oils and stability of which were researched using 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bacillus subtilis,etc.It was illustrated form results that the best condition of water distillation method :grinding degree of materials was 40 mesh,content:liquid was 1:10(g/mL),distillation time was 2 h,yield was 9.194%.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 method: pressure was 2000PSI、temperature was 30 ℃、extraction time was 2.5h,yield was 4.5%.Ethanol reflux method: content:liquid was 1:10(g/mL),reflux 3 times,reflux time was 3 h,yield was up to 34.52%.Ethanol soaking and extracting method: content:liquid was 1:20(g/mL),soaking and extracting time was 3 h,grinding degree of materials was 60 mesh,yield was up to 20.38%.Moreover,star anise essential oils have the best restraining effect on Escherichia coli,secondly yeast.【期刊名称】《德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2【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八角茴香精油;提取;抗菌活性【作者】张赟彬;郭媛【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5;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157.5八角茴香又称大茴香、大料.新鲜枝叶或成熟果实经水蒸气蒸馏而得精油称八角油,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辛甜.主要成分为茴香脑,即八角茴香脑,分子式为C10H12O,含有茴香基甲酮、茴香醛、α-蒎烯、柠檬烯、芳樟醇、龙脑等.茴香脑是无色至淡黄色液体,低温时为白色结晶.反式茴香脑、草蒿脑和茴香醛具有八角茴香气味,是八角茴香的特征风味成分[1].目前,八角茴香油的提取、精制的方法主要有水蒸汽蒸馏法、超临界萃取法和溶剂结晶法,由于水蒸汽蒸馏法获得的粗油中所含杂质组分、性质相近,沸点差别不大,所以该法难以达到高纯度、高回收率;超临界萃取技术分离八角茴香油方面的研究尽管取得一定进展,但离工业化尚有一段距离;采用乙醇为溶剂进行结晶提取的方法已有研究[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八角茴香精油在食品工业、酿造工业、饮料业、日用化妆品和制药行业中均有广泛的用途.八角茴香精油还是脱水剂,蛋白质变性剂,是脂溶液剂,可使蛋白质脱水,变性,损害细胞膜而具有杀菌能力,还具有抗氧化性,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被应用于食品中,保护食品避免氧化变质,其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虫活性的抗自由基氧化作用[3-6].八角茴香的抑菌作用与其挥发性成分有关.研究表明:八角茴香水煎剂对结核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右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一些常见致病性念珠菌有抑制作用[7-9].八角茴香精油还具有较强的抑制皮肤癣菌作用,对临床常见致病性念珠菌也有抗菌作用.但有关八角茴香精油在食品中的抑菌应用还未见报道.1.1 仪器设备Model SFT-100XW型超临界CO2萃取仪(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ies.INC,美国),HHS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JFSD-100粉碎机(上海嘉定粮油仪器有限公司),Labolota 4000efficient型旋转蒸发仪(Heidolph instrument company,德国),AL104型电子天平(梅德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瑞士);YX-160B型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HHS型隔水式恒温培养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1.2 材料与菌种八角茴香果实(广西农业科学院);CO2(食品级,纯度99.5%);精制大豆油(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啤酒酵母、产黄青霉、黑曲霉,均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微生物实验室保藏菌种.1.3 培养基及其配方参照文献[10]1.4 实验方法1)八角茴香精油的提取(1)水蒸气蒸馏法分别精确称取粉碎至不同目数的八角茴香粉末40g,加入不同质量的水于蒸馏瓶中,加热萃取之后,用无水石油醚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储存于干净的棕色收集瓶内,对其进行称重,计算八角茴香精油提取率.(2)超临界CO2萃取法称取小于40目的八角茴香粉末100g于两层纱布袋中,分别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和不同萃取时间条件下,萃取八角茴香精油,储存于干净的棕色收集瓶内,对其进行称重,计算八角茴香精油提取率.(3)溶剂浸提法乙醇回流法分别精确称取粉碎过40目和60目筛的八角茴香5g,8g,11g,加入100mL95%乙醇于回流器中,搭好索氏提取装置,90℃水浴锅中分别回流1.5 h,2.5h,3.5h,之后,回收乙醇.称重,计算八角茴香精油得率.乙醇浸提法分别精确称取粉碎过40目和60目筛的八角茴香5g,10g,15g,倒入烧杯中,加入100mL95%乙醇,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分别静置1.5h,2.5h,3.5 h,过滤,收集滤液,搭好索氏提取装置,回收乙醇.称重,计算八角茴香精油得率.2)精油的抗菌活性研究(1)细菌记数:平板菌落记数法(2)酵母和霉菌记数:血球记数板记数法(3)悬菌液的制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用平板菌落记数法制备含菌数约105/mL的菌悬液.啤酒酵母,黑曲霉,产黄青霉,用血球记数板记数法制备含菌数约105/mL的菌悬液.(4)圆滤纸片的准备用打孔器将滤纸制成直径为7mm圆片,用纸包起,置于烘箱中,121℃下灭菌20min后,取出备用.(5)含菌平板的制作将熔化的无菌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让其静置凝固.平板凝固以后,用无菌移液管吸取0.2mL细菌(或酵母和霉菌)菌悬液,滴入平板,再用无菌涂布棒将菌悬液涂布均匀即成含菌平板.待用. (6)抗菌性的测定(滤纸片法)将斜面活化好的各供试菌种用无菌水分别制成含菌数约105/mL的菌悬液.用1mL的无菌移液管吸取0.2mL的各种菌悬液均匀涂抹在带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表面,用无菌镊子分别夹取灭菌的滤纸片,其直径为7mm,充分蘸取各种浓度的八角茴香精油(取另一干燥镊子夹取,用吸水纸将多余溶液吸走),贴在各种含菌平板表面上,同时作一空白试验作为对照.然后将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细菌于37℃恒温培养24h,酵母和黑曲霉于28℃恒温培养48 h,产黄青霉于28℃恒温培养72h,取出后测量各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单位为mm.每种浓度的八角茴香精油对应每种菌种重复做三次,取平均值[12]. (7)MIC值的测定将八角茴香精油用无水乙醇倍比稀释成(体积比)系列浓度,分别定量滴入试管中,用无水乙醇作对照,再倒入5mL培养基,使各浓度八角茴香精油与培养基在试管中充分混匀,加盖后121℃20min灭菌,分别制成斜面.取受试菌液划线接种于斜面上.然后将各斜面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细菌37℃恒温培养24h,酵母和黑曲霉于28℃恒温培养48h,产黄青霉于28℃恒温培养72h,取出观察结果.目测并以下列标准记录:菌完全无生长“-”;菌生长迟缓,形成的菌落很小“+”;菌生长比较快,形成菌落较大“++”;菌生长迅速,但菌落比正常对照小“+++”;菌生长迅速,与正常对照相同“++++”.取完全不生长管的最低样品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12].3)八角茴香精油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将八角茴香精油用无水乙醇倍比稀释成(体积比)5.00%、2.50%、1.25%、0.62%、0.31%、0.16%系列浓度,分别定量滴入试管中,用无水乙醇作对照,再倒入5mL培养基.将不同浓度八角茴香精油与培养基在试管中充分混匀,加盖后121℃20 min灭菌,分别制成斜面.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斜面上,用接种环划线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于37℃培养箱恒温培养24h;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斜面上,用接种环划线接啤酒酵母、黑曲霉、产黄青霉,于28℃培养箱分别恒温培养48h、48h和72h.目测并以下列标准记录:菌完全无生长“-”;菌生长迟缓,形成的菌落很小“+”;菌生长比较快,形成菌落较大“++”;菌生长迅速,但菌落比正常对照小“+++”;菌生长迅速,与正常对照相同“++++”.取完全不生长管的最低样品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C)4)浓度对八角茴香精油抗菌性的影响将八角茴香精油用无水乙醇溶液稀释,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母液,用滤纸片法,细菌于37℃恒温培养24h,酵母和黑曲霉于28℃恒温培养48h,产黄青霉于28℃恒温培养72h,测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啤酒酵母、产黄青霉、黑曲霉抑菌圈直径大小,单位为mm.其中纸片直径为7mm,分别作三个平行试验,取平均值,另外用无水乙醇做一空白实验.2.1 不同提取方法对八角茴香中精油提取率的影响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分别精确称取粉碎至小于40目、40到60目、大于60目的八角茴香粉末40g装入蒸馏瓶,并分别加入料液比1∶8、1∶10、1∶12的水量,加热时间分别为2.5h、3h、3.5h,做正交实验.之后,用无水石油醚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称重,计算八角茴香精油提取率.确定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最高的八角茴香精油提取率的最佳条件.水蒸气蒸馏法正交实验的结果见表2.由表2可看出,极差RB>RC>RA,即蒸馏时间是影响精油得油率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八角茴香的粉碎程度,再者是料液比.再根据K值进行分析,得出A2>A1>A3,B2>B3>B1,C3>C1>C2.因此,水蒸气法中八角茴香精油的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A2B2C3,即将八角茴香粉碎到40至60目筛,料液比为1:10,蒸馏2h,能得到最高的八角茴香精油提取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八角茴香精油,富有浓郁的八角茴香香气,上层油层呈透明的淡黄色,下层油层则无色透明,上层油层体积略多.2)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精确称取小于40目的八角茴香粉末100.0g于两层纱布袋中,分别在不同的压力条件(1800 PSI、2000PSI和2250PSI)、不同的温度条件(30℃、40℃和45℃)下,萃取1.5h、2h和2.5h,做正交实验.之后收集八角茴香精油,称重,计算八角茴香精油得提取率.确定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最高的八角茴香精油提取率的最佳条件.超临界CO2萃取法正交实验的结果见表4.由表4可看出,极差RC>RA>RB,即时间是影响精油得油率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压力,再者是萃取温度.超临界CO2萃取法中八角茴香精油的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A2B1C3,即压力为2000PSI、温度为30℃、萃取2.5h条件下,能得到最高的八角茴香精油得油提取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八角茴香精油,富有浓郁的八角茴香香气,油体无分层,呈透明澄清的淡黄色.3)溶剂提取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1)乙醇回流法将八角茴香用小型电动粉碎机粉碎,分别过40目和60目筛;分别精确称取粉碎后的八角茴香5g,8g,11g(精确到0.001),均加入95%乙醇(分析纯),回流1.5h、2.5h、3.5h,做正交实验,将实验数据列表分析.回流法正交实验的结果见表6.由表6可看出,极差RB>RA>RC,即料剂比是影响精油得油率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八角茴香的粉碎程度,再者是提取时间.结果表明:回流法中八角茴香精油的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A2B2C3,即将粉碎的八角茴香过40目筛,料剂比为8/100,回流3.5h,最经济、得油率最高.用回流法提取的八角茴香精油,上层呈澄清透明的淡黄绿色油状,下层呈红褐色膏状,并且红褐色膏状物质所占比例约为总量的1/2.(2)乙醇浸提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将八角茴香用小型电动粉碎机粉碎,分别过40目和60目筛;分别精确称取粉碎后的八角茴香5g,10g,15g,均加入95%乙醇,分别浸提1.5h、2.5 h、3.5h,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如下.由表8可看出,极差RB>RA>RC,即料剂比是影响精油得油率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八角茴香的粉碎程度,再者是提取时间.结果表明,浸提法中八角茴香精油的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A2B1C2,即将粉碎的八角茴香过40目筛,料液比为5:100,浸提2.5h,最经济、得油率最高.用浸提法提取的八角茴香精油,上层呈澄清透明的淡黄绿色油状,下层呈红褐色膏状,但红褐色膏状物质所占比例很小.2.2 八角茴香精油的抗菌实验1)大肠杆菌OD值的测定将活化的大肠杆菌溶于无菌水中,逐级稀释,在波长为550nm下测原菌液和每个稀释度的OD值,然后吸取稀释菌液于无菌培养皿中,倒入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立即轻轻摇匀,让其静置凝固.平板凝固以后,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进行计数.经换算可得出总菌量.由图1可以看出,大肠杆菌菌液的吸光度随着菌落总数的上升而上升,通过计算,菌数约105/mL的菌悬液的吸光度为0.037左右.2)八角茴香精油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将八角茴香精油用无水乙醇倍比稀释成(体积比)5.00%、2.50%、1.25%、0.62%、0.31%、0.16%系列浓度,用试管法就可测出不同浓度的八角茴香精油的MIC值.试管法测定精油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强弱见表9.由表9可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八角茴香精油才有抑菌活性,低于某浓度,八角茴香精油就没有抑菌活性,对于大肠杆菌,八角茴香精油的MIC值>5.00%;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八角茴香精油的MIC值为5.00%;对于蜡样芽孢杆菌、枯草杆菌、黑曲霉,八角茴香精油的MIC值为2.50%;对于产黄青霉,八角茴香精油的MIC值为1.25%.因此,八角茴香精油对产黄青霉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黑曲霉、枯草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再者是啤酒酵母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差.总的趋势是真菌(MIC)<细菌(MIC).3)浓度对八角茴香精油抗菌性的影响(1)八角茴香精油抗菌效果用未经稀释过的八角茴香精油,测定七种微生物的抑菌圈大小,比较精油对七种微生物抑制作用强弱,结果如下.从表10可以看出,八角茴香精油对供试的四种细菌,二种霉菌,一种酵母均有较强的抗菌效果,被抑制的微生物中既有细菌又有真菌,既有革兰氏阴性菌又有革兰氏阳性菌,既有球菌又有杆菌[14].其中大肠杆菌对八角茴香精油最敏感,其次是酵母.因此,八角茴香精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性.(2)不同浓度八角茴香精油的抗菌性将八角茴香精油用无水乙醇分别配置成0%,10%,20%,30%,40%,50%,60%,70%,80%,90%,100%,十个不同浓度,用滤纸片法分别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杆菌,产黄青霉,黑曲霉,啤酒酵母进行实验,记录抑菌圈平均直径,结果见表11.从表1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八角茴香精油对不同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是不同的,且抑菌效果随精油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大肠杆菌对精油浓度的变化相对来说是最敏感的,随着八角茴香精油浓度的升高,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且抑菌效果最为显著,甚至在精油浓度升至80%后,平板表面基本无菌生长.对产黄青霉而言,随着八角茴香精油浓度的升高,其对产黄青霉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但变化幅度并不大,抑菌圈从精油浓度为10%时的9.1mm上升到浓度为100%时的11.5mm.由此可见,八角茴香精油浓度的变化对其影响并不是特别明显.随着八角茴香精油浓度的升高,其对蜡样芽孢杆菌、黑曲霉、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三者相差不大,并且作为空白实验的无水乙醇对三种菌均无任何抑制作用.三者的不同点在于:第一,蜡样芽孢杆菌在精油浓度为40%-90%之间的抑菌圈直径,略大于黑曲霉在此浓度范围内的抑菌圈直径;第二,蜡样芽孢杆菌和黑曲霉在精油浓度为10%时,就有抑菌圈出现,而枯草杆菌在精油浓度为20%时,才出现抑菌圈;第三,枯草杆菌在精油浓度在30%向40%增加时,精油的抗菌作用有一个大幅的增强,抑菌圈从7.6mm上升至9.5mm,然后在精油浓度在40%-80%之间时,抑菌效果比较平稳.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对无水乙醇都比较敏感,在空白实验中,无水乙醇对这两种菌的抑制作用大于浓度为10%的八角茴香精油,之后随着八角茴香精油浓度的升高,其对这两种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精油浓度上升至70%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从精油浓度为60%时的11.4mm,缩小至70%时的9.6mm,之后的抑菌效果趋于平稳.啤酒酵母的抑菌圈从精油浓度为50%时的12.3mm,缩小至60%时的9.5mm,之后抑菌圈又渐渐增大.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的抑制作用并不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其原因可能与这两种菌对无水乙醇比较敏感有关.实验用无水乙醇稀释八角茴香精油,可能两者浓度成一定比例时,精油中某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有抑制作用的成分作用减弱,导致精油抑菌效果减弱.3.1 结论1)不同提取方法对八角茴香中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得率比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得率高.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佳条件为:将八角茴香粉碎过40目筛,料液比为1:10,蒸馏2h;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佳条件为:压力2000PSI、温度30℃、萃取2.5h.用回流法均比用浸提法提取的八角茴香精油得率高,其中,用回流法提取的八角茴香精油得率最高为34.52%而用浸提法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得率最高为20. 38%.用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上层呈澄清透明的淡黄绿色油状,下层呈红褐色膏状,但用回流法提取的精油中,红褐色膏状物质所占比例约为总量的1/2,而用浸提法提取的精油中,红褐色膏状物质所占的比例却很小.2)八角茴香精油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八角茴香精油才有抑菌活性,低于某浓度,八角茴香精油就没有抑菌活性.对于大肠杆菌,八角茴香精油的MIC值>5%;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八角茴香精油的MIC值为5%;对于蜡样芽孢杆菌、枯草杆菌、黑曲霉,八角茴香精油的MIC值为2.5%;对于产黄青霉,八角茴香精油的MIC值为1.25%.总的趋势是真菌(MIC)<细菌(MIC).3)八角茴香精油抗菌效果八角茴香精油对供试的七种微生物均有较强的抗菌效果,被抑制的微生物中既有细菌又有真菌,既有革兰氏阴性菌又有革兰氏阳性菌,既有球菌又有杆菌.其中大肠杆菌对八角茴香精油最敏感,其次是酵母.因此,八角茴香精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随着精油浓度的升高,对大部分微生物来说抑制作用还是呈增强的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啤酒酵母,均在精油浓度为60%或70%时抑菌圈有所减小,之后再缓慢上升,这说明并非精油浓度越高抗菌性就越好,对某些菌种来说,可能会代谢出一些削弱精油抗菌性的产物.3.2 讨论王广要,周虎等人研究表明[11]:“桂油、山苍子油、丁子香油三种精油的防霉效果比常用的苯甲酸钠防霉效果好,桂油、山苍子油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4%,而丁子香油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另外,3种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浓度为2%,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杀菌浓度为1%”.而在本实验中,八角茴香精油对产黄青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对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5%.因此,八角茴香精油对霉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见八角茴香作为一种重要的香辛料,是一种很好的天然防腐剂.八角茴香精油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作为香辛料,其有独特的香味气息,添加到肉制品中,或焙烤食品中,既可起到添加剂的作用,还可作为天然防腐剂,无毒无公害,延长肉类制品或焙烤食品的货架期.另外,对于抗菌效果非常优良而气味较淡的植物精油或成分,其应用领域将更为广泛.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天然物质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相信通过对其安全性、增效作用、抗菌机理等方面的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植物精油及其成分的应用前景会更为广阔.【相关文献】[1]涂久洁,徐乐辉,施敏龙.八角茴香油的实验室提取方法[J].抚州师专学报,2002,21(2):28-29.[2]郑蕾,黄军.大茴香有效成分提取条件优化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6,22(2):76-78.[3]龚苏晓摘译.茵香和海茵香中精油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手册,2002,249(1):38.[4]郭朝辉,张西玲,谢楠,等.中药作为防腐剂的实验研究(1)-4种中药挥发油的体外抑止菌作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2,19(2):16-17.[5]白玫,戴文英,杨国玲.菌香醛抗真菌实验及临床治疗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6):364.[6]洪旭东,崔鸿斌,邵丽绮.香辛料油树脂抗氧化性抗诱变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5,7(3):21-23,29.[7]王琴,蒋林,温其标.八角茴香的研究进展[J].中国调味品,2005,5:18-22.[8]赵俊丽,骆志成.八角茴香挥发油抗念珠菌活性的体外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8):475-477.[9]Isao Kouno,Chun-shu Yang,Takuya Morisalci,et al.Two new sesqnineolignans from the bark of Illicinm dnnniannm[J].Chem Pharm.Bull,1991,39(10):2606. [10]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王广要,周虎,曾晓峰.植物精油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6,(5):11-14.。
29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29种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阴阳失衡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其体内各种疾病的多发难治性,也只有从根本上调整心、肝、肾阴阳平衡,亦即机体免疫平衡,才能达到真正治疗疾病的效果。
抗病毒(或抗细菌)的中草药,从中药药理来讲,可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激活水产动物体内免疫细胞,并迅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其优势是对病毒(或细菌)的复制有极强的抑制、阻断和直接杀死等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肝损伤,很快改善肝功能,在短期内提高其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对肝纤维素化有显著的抵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可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重建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的帮助病体祛邪扶正和固本,对已经损伤的机体进行修补,调节好自身的阴阳平衡,迅速恢复健康,达到治病的目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中草药对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有特效。
各地养殖单位在实际应用中草药后,已表现出对水产动物的安神、镇静、健胃促消化、理气、活血、养精补益、驱虫、杀虫、保健、解毒排毒、抗肿瘤、治肝炎、收敛、抗创伤、抗菌、抑菌、杀灭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已研制出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抗应激能力、抗有害微生物、驱虫杀虫、保健健胃、促进和帮助消化、促生长、增体重、改善肉质、改进品质和风味等多种中草药营养保健剂。
现将水产鱼病预防中常用的几种中草药介绍如下:1、大黄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及根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有收敛、泻下、清热、解毒、破积、去瘀、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
用于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
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5~3.75PPM,使用前、先将大黄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
室温下浸泡12~24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以提高疗效,将药液均匀地洒入水中。
可防治鱼粘细菌病。
使用大黄时加上0.5PPM硫酸铜,疗效更好。
八角茎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捕获自由基作用研究
收稿 日期 :2 1.7 1 000 .3
第 1 期 2
肖词英等 :八角茎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捕获 自由基作用研究
l 5
1 实验 部 分
11 试 剂 与仪 器 .
根 据 表 1 得 回归 方 程 :A I 04 l = . 5 x 0
OO 9 Zr .9 7 .1 0 ' 9 9 。  ̄
的致敏作用。 黄酮类(ao t ) l fvn s e 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
术应用于提取八角植物中黄酮及其药理性质的研 究未见报道,为此 ,本文应用超声技术提取八角茎 总黄酮 , 并就不同提取条件进行鉴别及其对羟 自由 基清除作用研究 。
基金项目 : 广西壮族 自 区教育厅课题( 00L 16;广西壮族 自治区百色市科学研究 与技术开发第一批立项项 目 ( 治 2 69 X 0) 0 百科 计字[0 61 号 ) 2 010 作者简介 :肖词英 ( 96 ),女 ,医学检验本科在读 18一 通讯联系人 : 黄锁义 ,E a : unsoi 13 o , m i haguy 6. m 教授 ,硕士生导师 , l @ o 研究方 向 :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及活性研究 ,电
黄酮含量最高 ,提示八角茎具有较高 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 角茎 ;总黄酮 ;提取工艺 ; 八 含量测定 ;自由基 ;清除
中图分类号 :R2 55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9 52 1)20 1 .4 6 190 (0 01.0 40
八 角 ,又称八 月珠 、大 茴香 、大八角 、大香 , 为木兰科属植物八角茴香(l i ell ok7 1i u vg o. 干 l m c d H / n )
消瘤藤总香豆素通过诱导铁死亡抑制小细胞肺癌H1688细胞增殖
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08:33:5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34.1086.R.20230608.1344.034.html消瘤藤总香豆素通过诱导铁死亡抑制小细胞肺癌H1688细胞增殖黎 骊,陆国寿,王 丽,吕纪华,黄建猷,刘 瑛(广西中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22)收稿日期:2022-12-23,修回日期:2023-03-25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2022GXNSFBA03550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2020GXNSFAA259067);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院自主研究项目(No桂中自研2021003)作者简介:黎 骊(1990-),女,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E mail:snailwlily@163.com;刘 瑛(1982-),女,硕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分子药理学,通信作者,E mail:shenghuakai_1997@163.comdoi:10.12360/CPB2022030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06-1115-07中国图书分类号:R284 1;R329 28;R591 1;R734 2摘要:目的 研究消瘤藤总香豆素(totalcoumarinsfromPi leostegiatomentella,TCPT)通过诱导铁死亡抑制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H1688细胞增殖的机制。
方法 采用梯度浓度的TCPT处理SCLC细胞H1688后,CCK 8法检测TCPT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给药后线粒体形态学变化;二氯荧光素(DCFH 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BODIPY581/589C11探针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能力;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per oxidase4,GPX4)、Kelch样环氧氯丙胺相关蛋白1(Kelch likeECH associatedprotein,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 clearfactorE2relatedfactor2,NRF2)、铁蛋白重链1(ferritinheavychain1,FTH1)的表达水平。
中药材草龙中荭草苷、异荭草苷含量的测定
曾雨娴,卢汝梅,刘美余,等.中药材草龙中荭草苷、异荭草苷含量的测定[J ].中南农业科技,2023,44(7):35-38.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 (G.Don )Exell ]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可全草入药,味淡、性凉。
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省(自治区),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凉血止血之功效[1],抗菌作用明显[2]。
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分布广泛,是壮医临床和民间长期习用的解毒药材,《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记载其壮名为Gvahgya ,常用于贫痧(感冒发热)、货烟妈(扁桃体炎)、口腔炎、屙泻(泄泻)、喯咁(疳症)、呗脓(痈疮)等疾病的治疗[3,4]。
国内外对中药材草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较少。
文献报道中药材草龙中主要含有黄酮、三萜、酚类、大环内酯、生物碱、香豆素等类型化学成分[5-7]。
笔者所在的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卢汝梅团队前期从草龙中分离鉴定出异荭草苷、荭草苷、齐墩果酸、ozoroalide 、de-O -methyl⁃lasiodiplodin 等40多种化合物[5,6]。
Rao 等[7]从草龙中分离出2α、3β、19α、6β、24-penta hydroxylurs-12-en-18-oic acid 、xanthyletin 等6种化合物,朱丹等[8]采用HPLC 法测定了不同产地草龙中没食子酸的含量,11批草龙药材没食子酸含量为0.52%~5.14%,平均为2.61%。
壮药质量标准中草龙TLC 鉴别法采用没食子酸作为指标成分[9],为草龙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受药材产地、采收时间等因素影响,草龙药材的化学成分种类、含量及药理作用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规定草龙药材中没食子酸含量不得少于0.45%,但没食子酸在中草药中广泛存在,并不具有特征性,作为草龙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没有专属性,难以达到真正控制药材质量的目的。
广西一点红总生物碱的提取和抗菌活性研究
Z O —ig, I u ny a ,I u — eg Y NLuja ,A u — n H Uwupn WE a —un L Jns n , A i- n L I ef Y h u X e
( u n x nvr t o eh o g , i h u 5 5 0 C ia G a g i i sy fTc nl y Lu o , 4 0 6, hn ) U e i o z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08年 第 1 9卷第 8期
参考 文献 :
cnda ecrt J [ ] n i x i ,20 4 ( ):9 . i i t as( ) J .Ida JE pBo 0 2, 0 7 7 1 bi n l [ 5] D i o K,K j aT, uiooY oi F j t .Mub r a t c ihbtteoia m m ler l f xr tn ii x — ye e a sh d
维普资讯
LS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08V L 1 N . I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0 O .9 O 8
同 , 用酸 水提取 法及有机溶剂萃取对其进行分 离纯化 , 利 同时用化 学检识 法与 薄层 色谱 法进行 定性 鉴别。采 用滤纸 片法研 究一点红 生物碱 类物质 的抗 茵活性 。结果 一点红 生物碱 浓度在 6 0~ 0 g m 时对金 黄 色葡萄球 菌、 0 8 0m / l 大肠杆 菌 及枯草杆 菌中度敏感 , 随着药物( 生物碱 ) 浓度 的增大 , 茵作 用越 明显。结论 说 明一点 红生物碱 类物 质对供 试茵有 一 抗
广 西 一点 红 总 生物 碱 的 提 取 和 抗 菌 活 性 研 究
‘桂特1号’大叶一点红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宽 1 0 0 c m, 畦 沟 宽 3 0 C l T I ,每 6 6 7 m 施 腐 熟 有 机 肥
2 0 0 0 k , g 、有机 生物 菌肥 5 0 k g 、缓 释性 复合肥 6 0 k g 、
适 宜生 长温 度为 2 O~ 3 2 ℃ ,较耐 旱 、耐 瘠 ,能在干 燥 的 荒坡上生长 ,不耐渍 ,忌土壤板结 ,株高 2 O~ 5 0 c m。茎
量2 . 0 3 %。该 品种具 有产 量高 、品质优、抗性 强和 适应性
采 收一次 产量 2 0 0 k g,一年种 植 4茬 ,每 茬采 收 6次计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每 6 6 7 m 产值可达 3 8 0 0 0元。 ‘ 桂特 1 号 ’大 叶一 点红 耐热性 、耐寒性 较强 ,对 锈
2 . 1 产 量
‘ 桂特 1号 ’大 叶一 点红于 2 0 0 9年在湖 南邵 阳试种 , 单次采收每 6 6 7 m 产量为 2 7 5 k g 。2 0 1 0年在广西 龙州试 种 ,单次采收每 6 6 7 m 产量为 2 7 3 k g 。 2 0 1 1 年在广西南宁 、 广西 金秀 、湖南邵阳和贵州贵 阳试种 ,单 次采收每 6 6 7 m
膳 食纤 维 1 . 3 4 %、总 糖 0 . 3 2 %、还 原 糖 0 . 3 0 %、维 生素 C 2 6 . 8 mg /1 O 0 g 、维生素 Bl 0 . 0 1 7 ag r /1 0 0 g 、维生素 B 2 0 . 0 5 4 mg /1 0 0 g 、胡 萝 素 9 . 9 3 mg / 1 0 0 g 、氨基酸总
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
动物营养学报2016,28(8):2344-2452C hi ne s e J our nal of A ni m al N ut r i t i ond o i :10.3969/j .i ssn .1006-267x.2016.08.004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刘旺景 敖长金*萨茹丽 陈圣阳 丁 赫(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摘 要:天然植物中含有多种抑菌活性成分,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大类,即生物碱类、挥发油类、黄酮类、有机酸类、多糖类、单宁类和植物色素等。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及抑菌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展望了植物源性添加剂在动物饲养方面的开发及应用前景,以期为抑菌性植物源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S8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7X (2016)08-2344-09收稿日期:2016-02-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55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 A D 10B 04)作者简介:刘旺景(1991—),男,山西孝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E -m a i l :1051327358@qq.c om *通信作者:敖长金,教授,博士生导师,E-m a i l :c ha ngj i na o@s ohu.c om植物提取物顾名思义是指存在于植物体中人们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提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有效成分如生物碱、挥发油、黄酮、多糖、有机酸、单宁、油脂和大蒜素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作为饲料添加剂,其耐药性极小,不易出现残留和毒副作用,具有极高的安全可靠性。
因此以植物为原料进行饲料添加剂的研制与开发已经成为各国研发的热点。
我国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有些植物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所以,研究开发植物提取物为饲料添加剂对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品质的改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点红总黄酮的提取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
一点红总黄酮的提取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廖莉,罗建华,蒙春越,张丽丹,冯玲,潘隆吉,黄锁义【摘要】目的探讨一点红总黄酮的提取、辨别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以充分利用一点红植物资源,幸免资源的浪费。
方式采纳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一点红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一点红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实验。
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 8 mg/ml,回收率为100 %,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
结论该方式采纳全物理进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一点红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一点红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专门好的清除作用。
【关键词】超声波提取一点红总黄酮辨别自由基清除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xtraction method of the total flavanone from Emilia sonchifolia DC and its effect on of hydroxyl radical. MethodsThe flavonoids were extracted with ethanol as the solvent from Emilia sonchifolia DC by ultrasonic wave.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sthe content of the flavanone of Emilia sonchifolia DC.The effect of extract of Emilia sonchifolia DC on hydroxyl radical wasstudied.ResultsBy this method the content of the total flavanone from Emilia sonchifolia DC was C= mg/ml and the rate of recovery was 100%. ConclusionThis text provides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s to get the outcome and the purity of the flavanone is high .This method is a purely physical process and has no pollution. It is an ideal way to extract the flavanone from Emilia sonchifolia DC. Emilia sonchifolia DC has a scavenging action on hydroxyl radical.Key words:Ultrasonic wave treatment;Emilia sonchifolia DC; Total flavanone; Identification;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DC.,又名羊蹄草、红背叶、叶下红、红背果等,菊科一点红属一年生或连年生草本,散布于我国华南、华中和西南等地。
落地生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法进行治疗。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意思是,虚证应用补法来充实,实证应用泻法来放泄,瘀滞者需祛瘀通络,邪气偏盛者需驱邪扶正。
李家康教授在继承中国传统针刺手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肾虚瘀阻论”,确立了“补肾祛瘀”治疗大法。
李家康教授在临证时除了常采用以上“补肾十法”及“补肾祛瘀八法”外,还自创了“改良青龙摆尾”针法[5]、“雪里梅花一点红”针法、“草上飞”针法、“蜻蜓点水”针法等诸多新针法,大大提高了针刺治疗脑病、老年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疗效。
望本文所述内容对广大针灸学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1] 程燕,丁德光,李家康,等.浅谈补肾祛瘀法治疗中风恢复期[J].黑龙江中医药,2014,43(4):5-6.[2] 周仲瑜,卢莎.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5):15-18.[3] 丁德光,李家康,焦杨,等.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0):1897-1899. [4] 滕金艳,丁德光,黄国付,等.补肾壮腰膏联合补肾祛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4):654-656,685.[5] 焦杨,辜锐鑫.改良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19-20.落地生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杨志杰,梁宇红,樊星花(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暨柳州市工人医院药学部,广西 柳州 545005)[摘要]落地生根是一种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落地生根的相关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概述,以期为落地生根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落地生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1-0148-02落地生根〔学名为Bryophyllum pinnatum (Lam.)Oken)〕是景天科(Crassulaceae)落地生根属(Bryophllurn Salisb)植物,其植株高40~150 cm,茎有分枝。
一点红的药学研究概况
一点红的药学研究概况侯恩太;刘波;倪士峰;付宗华;骆蓉芳;李智选【摘要】目的了解一点红的资源、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查阅,并进行综述.结果一点红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如静脉炎、鼻窦炎.结论一点红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开发利用价值.【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年(卷),期】2009(024)005【总页数】0页(P432-封3)【关键词】一点红;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作者】侯恩太;刘波;倪士峰;付宗华;骆蓉芳;李智选【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江苏沛城镇邓园小学,江苏,沛县,221600;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DC.)为菊科(Asteraceae)1~2年生草本,在南方各省均有野生,别名叶下红、羊蹄草、红背叶;其性凉,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尿、利水消肿、散瘀消肿功效,是著名药食两用植物。
据《广西本草选编》介绍,一点红可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口腔溃疡、疮痈等症的治疗。
近年来,我国南方一些地方已开始进行人工栽培。
其食用部位为嫩茎叶,可炒食,也可作汤或火锅用菜,具有类似茼蒿的香味[1]。
研究表明一点红含丰富的黄酮类、多酚、生物碱、三萜类、氨基酸、微量氢氰酸、生物碱、酚类等活性物质,其新叶汁含有1%以上的β-谷甾醇 [2]。
2.1 总黄酮印度用一点红治疗炎症、蚊虫叮咬、结膜炎、风湿病及创伤等[3]。
有报道该植物地上部分含有吡咯双烷类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
广西传统中药一点红总黄酮含量分析
广 西传 统 中药 点 II黄 酮 含 量分 析 一 , 红 总 l ^● t -二 、 I, ’
周吴萍 , 韦媛媛 , 李军生 , 陈晓伟 , 阎柳娟
( 西工 学 院 , 西 柳 州 广 广 5 50 ) 4 0 6
摘要 : 目的 建立一点红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考察一点红原药材质量的优劣。方法 利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最佳提取
关 键词 : 一点红 ; 总黄 酮 ; 芦丁; 含量测定
中图分 类号 :2 4 2 R 8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8 0 —5 30 1 0 -8 5 2 0 )7 19 -1
C n e t ayi o Oa lv n si mia sn h oi a g i o tn An ls fT tl a o e E l o c i l i Gu n x s F n i f an
o a o e nt e s mp e a . 1 / .Co cu i n Th t o i l ,a c r t e r d cb e a d c n b s d f r u i ff v n si a lsw s 9 8 mg g l h 9 n l so e meh d i smp e c u ae,rp o u i l n a e u e a — s o ql
一点红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一点红药材名称:一点红拼音名称:YIDIANHONG别名:叶下红、红背叶、红叶草、红花草、羊蹄草、红背果、石青红。
科属: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
产地:在中国南方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江西等省区均有野生,一些地方已进行人工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微苦,凉。
归肺、大肠经。
功效:凉血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
中成药:共有12种中成药使用一点红:花红胶囊花红片感冒炎咳灵片感冒炎咳灵糖浆醒脾养儿胶囊跌打万花油花红颗粒醒脾养儿颗粒白绒止咳糖浆灵源万应茶等。
应用:治痢疾,腹泻,便血,水肿,肠痈,聘耳,目亦,喉蛾,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25-5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缚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炮制工艺:去杂质洗净,鲜用或干用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生物碱(克氏千里光碱、多榔菊碱)、黄酮类成分(金丝桃甙、三叶豆甙、槲皮甙、芸香甙、槲皮素)及三萜类成分(熊果酸、西米杜鹃醇、Β-谷甾醇、豆甾醇、正二十六醇、三十烷、蜂花酸、棕榈酸等。
2、药理作用:一点红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饱杆菌和筒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对黑根霉和米曲霉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相对较弱。
一点红提取物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作用。
实验证明,一点红提取物还具有抗氧化、增强细胞免疫、降酶护肝的作用。
此外,一点红还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
临床应用:1、治肠炎,腹泻:一点红200克,番桃叶四两。
加水适量,煎成1250毫升,每日二次,每次50毫升。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2、治水肿:鲜一点红全草、灯心草各100克。
水煎,饭前服,日两次。
(《福建民间草药》)3、治肾盂肾炎:一点红500克,狗肝菜500克,车前草250克。
水煎成500毫升。
成人每日三次,每次10毫升。
(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4、治风热翳膜:野芥兰200克,梅片0.5克。
共捣烂,敷眼眶四周。
(《广西中草药》)5、治喉蛾:鲜一点红150克,水煎,频频含咽。
中药一点红的研究进展
中药一点红的研究进展
蓝伦礼;杜瀛琨;何涛;张园园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9(30)4
【摘要】目的:介绍中药一点红的现代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和分析了关于一点红研究的文献资料.结果:一点红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上均有相关的研究.结论:一点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蓝伦礼;杜瀛琨;何涛;张园园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2006级临床中药学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00;云南中医学院2006级临床中药学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00;云南中医学院2006级临床中药学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00;云南中医学院2006级临床中药学研究生,云南,昆明,65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
【相关文献】
1.一点红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基于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3.壮药一点红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4.中药一点红致肝小静脉闭塞病1例并文献复习
5.广西传统中药一点红总黄酮含量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特1号”大叶一点红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桂特1号”大叶一点红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何铁光;国荣;韦星光;董文斌;陈耿;龚明霞;赵坤【期刊名称】《中国园艺文摘》【年(卷),期】2013(000)012【摘要】‘桂特1号’大叶一点红是从广西南宁大明山一点红野生种中筛选育成,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
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主要介绍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New wild vegetablevariety‘Guite No.1’big-leaf Emilia sonchifolia was screened from Daming wild Emilia sonchifolia with high yield, fine quality, strong resistance and wide adaptability.‘Guite No.1’big-leaf Emilia sonchifolia was examined and approved by Guangxi Crops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in June, 2013. To promot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the variety, its breeding procedur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总页数】2页(P173-173,201)【作者】何铁光;国荣;韦星光;董文斌;陈耿;龚明霞;赵坤【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南宁市蔬菜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南宁市蔬菜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南宁市蔬菜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野菜新品种桂特一号大叶菊花菜的种植表现及品质特性 [J], 文国荣;何铁光;韦星光;董文斌;龚明霞;赵坤;程亮;陈耿;梁耀平2.野菜新品种桂特一号大叶菊花菜的种植表现及品质特性 [J], 文国荣;何铁光;韦星光;董文斌;龚明霞;赵坤;程亮;陈耿;梁耀平;3.韭菜新品种“桂特一号大叶韭”在广西问世 [J], 柳业4.“桂特一号”大叶菊花菜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J], 何铁光;文国荣;韦星光;董文斌;赵坤;程亮5.桂特一号大叶韭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J], 何铁光;文国荣;韦星光;龚明霞;万秀勇;董文斌;赵坤;程亮;姚冬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一点红总生物碱的提取和抗菌活性研究(一)作者:周吴萍韦媛媛李军生阎柳娟赖雪芬【摘要】目的考察广西一点红总生物碱的分离提纯及其抗菌活性。
方法通过95%乙醇回流提取一点红药材中的生物碱类物质,利用酸水提取法及有机溶剂萃取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同时用化学检识法与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
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一点红生物碱类物质的抗菌活性。
结果一点红生物碱浓度在600~800 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杆菌中度敏感,随着药物(生物碱)浓度的增大,抗菌作用越明显。
结论说明一点红生物碱类物质对供试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一点红总生物碱提取分离抗菌活性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method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alkaloids in Emilia sonchifolia from Guangxi.MethodsThe alkaloids in Emilia sonchifolia were reflux extracted by 95% alcohol, and separated by acid water extraction and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was performed by the chemical methods and th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methods.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the alkaloids in Emilia sonchifolia by filter paper method. Results The result showed it was medium sensitive to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and Staphylococus aureus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alkaloids were in the range of 600~800 mg/ml. The antibacterial function was more remarkable with the medicine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ConclusionThe alkaloids of Emilia sonchifolia has certain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the selected microbes.Key words:Emilia sonchifolia; Total alkaloids; Extraction-Separati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Linn.) DC属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江西,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阑尾炎、传染性肝炎、痢疾、尿路感染等疾病〔1〕。
一点红是妇科临床常用药广西特产中成药花红片的主要原料药〔2〕,其主要含有黄酮类〔3〕,生物碱类〔1〕,甾醇类〔4〕等化学成分。
据文献报道,一点红提取物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5,6〕,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1〕。
国内外仅对一点红的种植和临床应用方面有少量研究,对活性成分抗菌性能未见有相关报道,而生物碱常常是很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菌的药理作用。
故实验分离提纯一点红总生物碱类物质,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为寻找一点红抗菌的活性成分提供一定参考,为有效利用广西草药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中药一点红干燥全草(由广西花红药业提供),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粉针剂(购自柳州市中医院),甲醇、乙醇、丙酮、氯仿、醋酸乙酯、环己烷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供试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us aureus,以上菌种由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培养基:营养琼脂粉,营养肉汤。
1.2 一点红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称取一点红药粉约100 g,加95%乙醇1 000 ml水浴回流提取2 h,减压抽滤得到提取液,药渣加入新溶剂反复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用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挥干溶剂得到生物碱粗提物浸膏。
浸膏加1%盐酸溶解,减压过滤,滤液用氯仿萃取至氯仿层无色,弃去氯仿层,水层用10%氨水调节pH值为9~11,用氯仿萃取3次,合并氯仿层(加入少量K2CO3,脱水),回收氯仿得到总生物碱提取物,干燥称重,计算提取率,产品于干燥器中保存。
在提取与纯化过程中适时用生物碱检测试剂同时追踪检识生物碱。
1.3 生物碱的鉴别取出待测液各1 ml置于试管中分别做生物碱、黄酮及甾醇类物质的化学检识试验〔7〕。
将所提得样品溶解于无水乙醇中,点样于硅胶G薄层色谱板上,分别采用环己烷-甲醇(9∶1);醋酸乙酯-甲醇-氨水(9∶1∶0.3)及丙酮三个极性大小不同的展开系统对一点红生物碱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分离,用碘化铋钾试剂显色,电吹风吹干,观察现象。
1.4 体外抑菌实验1.4.1 培养基的制备营养琼脂:称取33 g营养琼脂粉,加1 000 ml蒸馏水溶解,分装,包扎,于121℃,0.1MPa条件下,灭菌20 min。
生理盐水:称取0.9 g氯化钠,加100 ml蒸馏水溶解,于121℃,0.1 MPa 条件下,灭菌20 min。
1.4.2 菌悬液的制备取原菌种在无菌室的净化工作台上用接种环对每种菌轻刮取一环,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以平板培养计数法测定其生长浊度,然后将菌液稀释至106~108个菌/ml备用〔8〕。
1.4.3 测试溶液的配制用10%的吐温溶液将提纯的生物碱样品配制为100,200,400,600,800 mg/ml的溶液作为待测液,同时用10%吐温配制浓度为0.25 mg/ml的硫酸链霉素溶液作为阳性对照液,用孔径为0.45 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器滤过除菌。
1.4.4 抑菌实验抗菌实验采用滤纸片法〔9〕。
选择吸水性强的滤纸,用打孔器打成若干直径为6 mm的滤纸片,经干热灭菌后浸在测试溶液中,备用。
在培养皿中倒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冷凝后,将配置好的3种细菌的菌悬液用无菌移液枪分别吸取0.2 ml均匀涂布在对应的培养皿上,于37℃培养箱中正面培养1 h。
用无菌镊子分别夹取含有0.25 mg/ml硫酸链霉素溶液的滤纸片,10%吐温溶液的滤纸片、含待测液及空白的滤纸片置于同一培养皿中,每种浓度的药物平行做两皿,1 h后,把培养皿倒置,于37℃培养24h,取出,测量抑菌圈直径的大小。
2 结果2.1 一点红总生物碱提取率及鉴别结果95%乙醇回流提取的平均提取率为0.17%。
同法提取的4份提取物用3种典型的生物碱试剂进行化学检识均呈明显的生物碱阳性反应,同时进行黄酮,甾醇类物质的检识均呈阴性反应。
通过采用3个不同极性展开系统的薄层色谱鉴别,可以看出1,3号样品有明显的拖尾现象,2,4号样品为清晰的单一斑点,选用分离纯度较高的样品进行抗菌试验。
结果见图1。
2.2 一点红生物碱的抑菌实验结果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以抑菌圈大小为依据,抑菌圈大于20 mm为高度敏感,10~20 mm为中度敏感,10 mm以下为低度敏感。
一点红生物碱对3种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浓度在400~800 mg/ml之间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的抑菌圈介于10~20 mm之间,属于中度敏感。
生物碱浓度在600~800 mg/ml之间对枯草杆菌中度敏感。
结果显示一点红生物碱类物质对3种细菌的抑菌强度没有太大差异。
3 讨论3.1 生物碱的提取鉴定曾试用丙酮作为回流提取剂,平均提取率为0.16%,低于乙醇。
由于氯仿、丙酮、乙醚和甲醇具有一定毒性,乙醇毒性较小且提取率较高,故实验选用95%乙醇对一点红进行生物碱提取。
回收溶剂后得到生物碱粗品,利用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成盐溶于酸水的特性,加入氯仿去除脂溶性杂质,再将酸水液碱化使生物碱游离,利用游离生物碱一般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的性质,用氯仿将其萃取出来,去除水溶性杂质。
实验中分离提纯得到的几个样品经化学检识和薄层色谱鉴别后确定为生物碱类物质,由于一点红主要含有黄酮、生物碱、甾醇等成分,同时检识样品中的黄酮、甾醇成分均呈阴性结果。
2号和4号样品在3个不同极性的展开系统下均为单一清晰的薄层色谱斑点,说明分离得到的总生物碱较纯,用此法分离提纯生物碱类成分较好。
3.2 体外抗菌实验实验中排除了抗菌实验的相应干扰。
不加菌液的阴性对照培养皿无菌落生长,说明全过程无菌技术的可靠性较强;在无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上实验菌生长良好,说明所配制培养基无质量问题;实验用0.25%硫酸链霉素溶液作为阳性对照,该已知抗菌药物对实验菌株出现了预期的抗菌效果;无菌水的空白对照无抑菌圈;10%的吐温溶液的溶剂对照无抑菌圈,说明溶解样品的溶剂无抗菌作用;同时测定生物碱待测液的pH值为7~8之间,排除了药物本身pH值对实验菌生长的干扰。
3.3 活性成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一点红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枯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目前国内外有少量有关一点红提取物抗菌性能的研究〔5,6〕,但是关于一点红的药效活性成分与疗效关系方面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一点红的具体化学成分仍未明确,其抗炎抗菌的有效成分也尚未确定,故所含的其它成分是否也有抑菌作用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广西本草选编(下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74:940.〔2〕韦飞燕.花红片薄层色谱鉴别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65.〔3〕李秀信,王荣花,杨秀萍.一点红黄酮成分的分析及含量测定〔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4):671.〔4〕高建军,程东亮.一点红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2) :102.〔5〕B.S Shylesh,J.Padikkala.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Emilia sonchifolia〔J〕.Fitoterapia,1999,70:275.〔6〕K.N,Muko,F.C.Ohiri.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nti-inflamimatory properties of Emilia sonchifolia leaf extracts〔J〕.Fitoterapia,2000,71:65.〔7〕肖崇厚.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3.〔8〕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1):65.〔9〕郑钧镛,王光宝.药品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