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3a72d2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a.png)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历史故事在文化传承、思索启发、人文素养培育、借鉴指导和爱好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精选篇1)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
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很多劳工趁机脱逃。
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
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全部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命去吧!我从今也逃亡去了。
”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情愿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连续赶路。
月色苍茫,小径曲折。
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突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
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
”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
”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
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立刻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
白蛇化作一股青气漂浮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
”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
”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
传奇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
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连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其次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
”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6篇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4420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a.png)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6篇中国闻名历史故事6篇通过了解、讨论和共享历史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并从中获得骄傲感和使命感。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闻名历史故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闻名历史故事【篇1】徐福东渡日本公元前2,秦始皇东巡到了山东沿海的琅琊(今诸城东南),齐人徐福与一些人士上书秦始皇,声称海中有三座神山,恳求秦始皇派童男女和他一起去求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听信了他的话,派数千童男女乘船随他出航。
经过几年,花去了很多费用,并没有得到神药。
前2,秦始皇再次巡幸琅琊时,徐福唯恐受到责怪,便编造谎言,说是蓬莱药由于海中有大鲛鱼,受到阻难,肯定要派擅长使用连弩的射手去才能排解困难。
据徐福东渡后诞生的伍被和淮南王刘安的对话中透露,这次秦始皇又派徐福率童男女3000人,装载五谷种子、技艺百工下海。
徐福航海到达日本本州和歌山。
徐福及其船队在抵达北九州的大岛后,进入濑户内海,远达纪伊半岛。
至今在和歌山新宫町东南有蓬莱山,还有徐福墓,墓前石碑上刻“秦徐福之墓”五个汉字。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汉朝的大才子司马相如为景帝时武骑常侍,因不得志,称病辞职,回到家乡四川临邛。
有一次,他赴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宴饮。
卓王孙有位离婚女儿,名文后,又名文君。
因久仰相如文采,遂从屏风外窥视相如,相如佯作不知,而当受邀抚琴时,便趁机弹了一曲《凤求凰》,以传喜爱之情,因相如亦早闻文君芳名。
相如、文君倾心相恋,当夜即携手私奔。
相如一贫如洗,文君亦因卓王孙怒其败坏门风而不分给她一文钱。
两人只好变卖全部东西后回到临邛开了家小酒铺。
每日,文君当垆卖酒,相如打杂。
后来,卓王孙心疼女儿,又为他俩的真情所感动,就送了百万银钱和百名仆人给他们。
司马相如有财、出名后,又受皇帝宠幸,便宿娼纳妾,竟不理睬卓文君。
文君因作《白头吟》以诀别。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历史的故事14篇
![历史的故事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11671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0.png)
历史的故事14篇历史的故事14篇历史的故事篇1赵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宋朝初年宰相,在宋太祖为后周臣子之时辅佐在册,登基之后被宋太祖重用,一路走上了宰相的位置。
宋太宗继承了自己哥哥宋太祖的皇位之后,赵普也受到了太宗的重用,两次为相。
赵普公元922年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字则平,祖籍有幽州蓟,后来因为父亲的原因,迁居洛阳,公元992年去世。
赵普作为从赵匡胤初期开始就跟随左右的重要文臣,可以说是宋朝的开国功臣,对于宋朝初年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年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最终受恭宗禅位建立宋朝,就有赵普的一份功绩在。
等到江山一统,天下大定之后,也是他为宋太祖解决了各节度使掌握兵权的情况。
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是在他的建议下完成的。
不说其他,只说这两点就足以看到赵普在政治上的才能是多么的出众。
除了十分有才之外,赵普还是一个性格十分刚毅之人。
历朝历代宰相,除了辅佐帝王处理政务之外,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为国家选举有用的人才。
作为站在权利顶峰的一批人,他有义务也有责任考察各级官员,然后挑出能担当大用之人举荐给皇帝。
有一次赵普将一个他认为十分有才,足以担当大用的人才举荐给宋太祖。
宋太祖却认为那个人不可重用,不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赵普被宋太祖拒绝之后,却并不放弃,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上书宋太祖。
宋太祖被他搞的都发怒了,甚至还将手中握着的奏章直接摔倒了他的面前。
所谓帝王一怒,流血千里万里。
面对宋太祖的怒气,赵普却面色不变,沉稳对答。
有这么一份面不改色的心性在,也难怪他能坐上宰相的高位了。
当然人无完人,赵普也是有缺点的,这个缺点也是他最后会被赵匡胤疏远的.原因。
坐在宰相的位置上,大权在握,底下自然会有许多想要巴结他的人。
赵普也不能免俗,虽然不像其他那样收受大批的贿赂。
但是有些不能拒绝的,还是会接受。
这种以权谋私的行径,有一次直接被宋太祖撞破。
加上有其他人上奏弹劾,于是宋太祖慢慢的疏远了他。
就算有这样的间隙存在,宋太祖和赵普之间的君臣之情还是挺不错的。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9fdd3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2.png)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全【5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中国历史故事精选 魏征(公元580~643年)是唐朝初期的⼀位杰出的政治家,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名县东)⼈。
隋朝末年参加⽡岗军。
后来随同李密投奔唐朝,做辅佐太⼦的官。
那时候,他⼏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因此,李世民恨透了他。
⽞武门事变以后,李世民派⼈找来魏征,沉着脸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拔是⾮?”在场⼤⾂都为魏征捏了⼀把汗。
只见魏征神⾊⾃如,不慌不忙地说:“可惜先太⼦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
”⼤⾂们听了更加紧张。
没想到李世民倒转怒为喜。
他器重魏征的正直,不但不处分他,还任命他做了谏议⼤夫(负责向朝廷提意见的官员)。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不久,他们⼿下的⼈惟恐受到株连,⼈⼈⾃危。
为安定⼈⼼,李世民宣布⼤赦:凡六⽉四⽇⽞武门之变前与故太⼦和齐王有关系的⼈⼀律⽆罪,如有⼈再告发,就要反坐,受到惩罚。
但⼈们还是不放⼼。
李世民派魏征到河北⼀带进⾏安抚,途中碰到州县官员押送两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魏征不避嫌疑,同副使商量后命令将他们释放了,李世民夸奖他做事能以国家为重。
有⼀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征兵。
有⼈建议,不满18岁的男⼦,只要个头⼤,也可以应征,唐太宗同意了。
但魏征将诏书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次,魏征还是不发。
唐太宗⼤发雷霆,训斥魏征为何扣发他的诏书,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弄⼲捉鱼,虽能捉到鱼,但到明年就⽆鱼可捉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到明年就⽆兽可捉了。
如果把那些⾝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由谁来承担呢?陛下的诏书上清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也应征,这岂不是说话不讲信⽤吗?”说得唐太宗哑⼝⽆⾔,好半天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啊!”他⽴即下诏,免征不到18岁的男⼦,并提升魏征担任太⼦太师的职务。
历史小故事(通用6篇)
![历史小故事(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4fa5d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d.png)
历史小故事(通用6篇)金牌篇一每当新王朝之初,新政府统治者都是励精图治,很有作为,有前朝灭亡之鉴在,所以社会清明,吏治也好,但当发展到三百年以后,腐败问题、土地兼并问题都会发展到到了极端,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革命爆发,旧政权落马,新政府开始,于是一轮又一轮,每朝每代都是最长三百年左右。
反复分合篇二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昭襄王时期,当时,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为了显示秦赵通好,便决定互换人质,于是秦昭襄王便将自己的孙子异人送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而在当时的阳翟有个大商人叫吕不韦,家里特别有钱,他在邯郸无意间碰到了作为人质的异人,发现异人虽然处在落魄之中,但是他仍然有着很高贵的气质,当吕不韦知道了异人的身份之后,便说出了流传后世的一句话:“此奇货可居也!”接下来,吕不韦不惜倾家荡产想方设法结交异人,并使用了很多很多的诡诈权谋,让当时的秦昭襄王的太子安国君立异人为子嗣,并设法把异人送回了秦国,在这之前,吕不韦在邯郸用重金买下了一位美人赵姬,吕不韦先使赵姬怀孕,之后将她送给了异人,据《史记》记载,赵姬怀孕十二个月才生下嬴政,所以异人并不怀疑自己的儿子是否是亲生的,这一顶天大的帽子就顶在了头上。
岳飞与秦桧篇三如果说引才,只需要态度友好就够了,识才却是很神秘的工作。
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
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
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
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下谢罪。
于是,周亚夫只能告退,但心理很郁闷。
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到:“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轻气盛呢”。
识才的策略与传说贯穿中国五行年历史,汉景帝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今天的企业老板们是否也要向汉景帝学点什么?识才的奥妙深着呢!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
10个著名历史故事
![10个著名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c7c45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c.png)
10个著名历史故事1.烽火戏诸侯故事概述:周幽王为了博取宠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各路诸侯见状急忙赶来,褒姒看到诸侯们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真笑了。
诸侯们见状以为周幽王没事了便回去了,褒姒看到诸侯们不在便又无笑了。
后来当敌人真的来袭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但诸侯们都没有来。
最终,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2.卧薪尝胆故事概述: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
3.孟母三迁故事概述: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最终选择了一个靠近学校的地方定居下来。
孟子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了一名儒家学者。
4.破釜沉舟故事概述:秦朝末年,项羽率领楚军与汉军在巨鹿之野展开激战。
为了表示决心,项羽命令士兵破釜沉舟,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
最终,楚军士兵以必死的决心奋勇杀敌,最终大败汉军。
5.鸿门宴故事概述:刘邦先入关中,项羽闻讯大怒,决定进兵攻打刘邦。
刘邦因兵力弱小而被迫赴鸿门与项羽会面,席间虽险象环生,但在张良和樊哙的帮助下成功脱险。
最终刘邦顺利逃脱,为日后与项羽争夺天下奠定了基础。
6.霸王别姬故事概述:垓下之战中,楚霸王项羽与爱姬虞姬告别,项羽自知无法脱身,写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绝笔书信后自刎乌江。
虞姬在城破后投江自尽,其他姬妾的魔法都没有斗过刘邦的军队,遂被杀。
7.三顾茅庐故事概述: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势力逐渐壮大,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8.桃园结义故事概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因志趣相投结为兄弟。
他们在桃园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以此表明决心共同征战天下、保卫国家。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忠义精神的代表之一。
9.昭君出塞故事概述: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
历史有名故事(11篇)
![历史有名故事(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be043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6.png)
历史有名故事(11篇)历史有名故事(精选11篇)历史有名故事11:伍子胥过昭关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
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
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
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
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战争)。
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
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
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
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
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
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
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
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
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
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
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
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
历史故事18篇
![历史故事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a490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3.png)
历史故事18篇1. 秦始皇与兵马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他修建了众多宫殿和陵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据考古学家推测,这些俑可能是为了保护秦始皇在来世的安全而制作的。
2. 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著有《史记》,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史记》中,司马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将中国历史分为纪传体和列传体两类,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汉武帝与丝绸之路汉武帝是汉朝中期的一位重要皇帝,他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为中方出口丝绸、瓷器等商品,从而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4. 蔡伦与造纸术蔡伦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智者,他发明了造纸术,将纸张从奢侈品变成了普通人的日常用品。
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的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使得文化传播更加便捷。
5. 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圣人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活动,被后世视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刘备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斗争。
其中,刘备作为群雄之首,以其仁德和谦逊的品质成为了广大民众的榜样,也为后世传颂。
7. 赵云与长坂坡赵云是蜀汉时期的一位将领,他在长坂坡大战中表现出色,凭借英勇的战斗力和卓越的战术,击退了曹军的进攻,保住了刘备的性命。
8.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和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9. 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将领和政治家,他率领美国军队与英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独立战争,最终使美国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独立。
历史小故事 大全
![历史小故事 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b0460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d.png)
历史小故事大全一、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匆匆赶到,却发现平安无事;又听说君王为博妃子一笑,内情多有讥讽之意。
当诸侯们怨愤离去时,褒姒看到烽火台上烽烟滚滚,真的认为诸侯们刀枪相见,战鼓隆隆,不禁咯咯地笑了起来。
五年后,酉夷犬戎大举攻周,周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们却不再前来救援,西周遂亡。
二、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
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抓到吴国。
吴王为了羞辱越王,故意安排他看墓地和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
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
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的屈辱。
为了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三、孙敬悬梁孙敬悬梁挂席的典故最早出自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楚世家》:“孙敬悬梁挂席,双股挂颈。
”意思就是人若颓废懒惰,集中不了注意力或记忆力不好,孙敬就会把自己的头发(或席子)悬挂起来,这样是为了强迫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一句成语:悬梁刺股。
四、鸿门宴秦朝末年,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后派兵驻守函谷关,项羽听说后大怒随即带领四十万大军攻打刘邦。
刘邦见无法抗拒项羽的军队就采纳张良的建议,亲自到鸿门拜见项羽。
项羽设宴接待刘邦,刘邦一再谦卑地向项羽赔罪,更让项羽的谋士范增十分不悦。
宴会上范增多次向项羽暗示要杀掉刘邦这个日后最大的敌人,但项羽没有理会。
范增见状就叫项庄舞剑助兴,伺机杀掉刘邦。
刘邦的谋士张良见情况紧急立即告诉樊哙:“现在情况十分危急,必须闯入帐中面见项羽。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bc9e0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f.png)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历史典故故事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吧!1.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解救濒临灭亡的蜀汉,三次前去拜访荆州名士刘备。
刘备初次见到诸葛亮时,他的才华和胸怀就深深地打动了刘备,从而成为了他的重要谋士,最终一起建立了蜀汉。
2.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三次迁居,是为了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她的母爱和对孩子的教育重视,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3. 韩信点兵。
韩信在战争中,面对敌方的强大兵力,他巧妙地利用了点兵的策略,让敌方产生了恐慌,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4. 白蛇传。
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它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美好而纯洁的。
5. 狄青抗金。
狄青是宋朝的名将,他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6. 孙膑兵法。
孙膑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他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兵法,被后人称为“孙子兵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军事智慧和战略谋划对战争的重要性。
7. 诸葛亮的空城计。
诸葛亮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利用了空城计,成功地迷惑了敌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8. 鲁班造船。
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工匠人,他在制造船只方面有着非凡的技艺,被后人称为“鲁班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技艺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9. 岳飞抗金。
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抗金名将,他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0. 铁杵磨成针。
这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历史故事20篇
![历史故事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2925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3.png)
中国历史故事选集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
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母熊护子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
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437e28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6.png)
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故事一、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领袖,他治理水灾,令人敬佩。
根据传说,古代中国经常发生洪水,水患成为了人们的噩梦。
大禹年轻时开始治理洪水,他深入民间,亲自协调修建水利工程。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他成功地把洪水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让人民的生活恢复了安宁。
大禹治水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古代中国的一段佳话。
故事二、愚公移山愚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住在山的北面,但山太高了,影响到了愚公的生活。
于是,愚公决心动用全家的力量,移走山上的大山。
尽管周围人都嘲笑愚公的愚蠢,但愚公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
最终,上天感受到了愚公的坚定和努力,派天神帮助他将山搬走。
愚公用自己的毅力和坚持的精神给了人们很大的启示。
故事三、鸿门宴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故事。
韩信、萧何等刘邦的部下在鸿门宴上,被项羽围困,韩信勇敢地接受了刘邦的指令,以骗术欺骗了项羽。
韩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救了刘邦一命,也为刘邦带来了胜利。
这个故事中,勇气、智慧和忠诚深深地打动了人们。
故事四、孔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他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他通过教育来提升人民的道德水平,并注重礼仪、诚信、和谐等价值观的培养。
孔子的思想被后来的中国人称之为“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五、范蠡与西施范蠡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贤士,西施是当时越国的美女。
范蠡为了促使越国与楚国结盟,通过游说西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经过范蠡巧妙的策略,西施被说服了,并最终嫁给了楚国国君,成功地实现了范蠡的计划。
这个故事表达了范蠡的智慧和外交手腕,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态。
附件:本文档不附带具体附件,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部门。
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利工程:指人类为了调节、利用和控制水资源而进行的工程建设活动。
2、洪水:指河流或水源超过其容纳能力而发生的严重灾害性洪水。
15个历史小故事
![15个历史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e2707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5.png)
15个历史小故事1. 秦始皇的长城之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为了巩固统一,保卫边疆,秦始皇下令修筑连接韩国边界的长城。
由于当时没有现代工程技术,修筑长城成为一项巨大的工程项目。
为了加快修建进度,秦始皇下令动员全国各地的百姓参与到这一工程中。
修筑长城的过程并不轻松。
百姓们需要克服地形崎岖、天气恶劣等困难。
他们用麻袋运送石块和泥土,用木牛流马运输建材,同时修建了许多军事堡垒和烽火台。
历时数十年,几代人的辛勤劳动,最终完成了一万多里的长城。
秦始皇的长城不仅在军事上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历史上,长城曾多次修缮和重建,如明代的万里长城就是在秦始皇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今,长城已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2. 刘备与诸葛亮的兄弟情谊三国时期,刘备是蜀国的创始人,诸葛亮则是他的重要谋士和朋友。
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被历史称为“刘备与诸葛亮之交”。
刘备与诸葛亮在共同的目标下结识,他们心灵相通,志向一致。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谋略,帮助刘备在战乱纷争的时代稳定蜀地,成为一方霸主。
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艰苦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共同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刘备和诸葛亮的兄弟情谊也表现在生活中。
据传,有一次刘备因病垂危,诸葛亮日夜守候在他的床前,不离不弃,以表达对兄弟的深情厚意。
即使在诸葛亮去世后,刘备也长时间沉浸在对他的思念中,不愿再娶。
他们的故事被后世传颂,成为了忠诚和友谊的典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他们被誉为“益友古今稀,连理真知己”。
3. 李白的酒仙传说唐代文学巨匠李白以其诗歌才华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闻名于世。
他的一生注定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传说之一。
据传,在长安城的市井中,有一位神秘的老人常常推着一个装满了美酒的大车穿行于街头巷尾。
他时常向过路人赠送美酒,令人陶醉。
这位老人被称为酒仙。
有一次,李白遇到了这位酒仙。
历史小故事八则
![历史小故事八则](https://img.taocdn.com/s3/m/fa6e46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7.png)
历史小故事八则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整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封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周公也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朋友之情。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鲍叔牙甘居管仲之下,情谊不减。
后来,管仲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4.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
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
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问鼎《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7.合纵连横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在纵横家苏秦的游说主张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成联盟,“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则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用“连横”瓦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故事18篇
![历史故事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72ec6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a.png)
历史故事18篇1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戏弄诸侯。
这种荒唐的行为,不仅使自己丧失了权威,更是为周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如今,当我们提及这一故事时,不禁要感叹:真正的领导者,应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2 卧薪尝胆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诠释了忍辱负重、以屈求伸的精神。
他身处困境,却不忘初心,以超凡的毅力磨练自我。
正是这种顽强的意志,使得勾践最终逆境重生,一雪前耻。
这一故事提醒我们: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忍耐努力,方能走向成功。
3 孟母三迁孟母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
她的用心良苦与对教育的重视,为后世所传颂。
正是孟母的智慧与付出,成就了孟子的伟大。
这也告诉我们: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4 鸿门宴在楚汉相争的背景下,鸿门宴上的紧张氛围与生死抉择令人瞩目。
刘邦的机智与项羽的霸气在此碰撞,决定了两人的命运走向。
此故事彰显了策略、智谋与勇气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5 荆轲刺秦王荆轲为了燕国的利益,决定刺杀秦王。
虽然最终失败,但他的英勇与忠诚却永载史册。
这一事件加剧了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矛盾,为秦统一六国埋下了伏笔。
荆轲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地承担责任、捍卫信仰,即使面临艰难困苦,也绝不退缩。
6 七步成诗曹植在七步之内即兴创作出一首诗,展现了其过人的文学才华。
这一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才子佳人的典范。
它告诉我们:才华横溢的人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独特的见解,更在生活中的点滴之中体现出他们的智慧与修养。
7 纸上谈兵赵括身为名将之后,却只擅长纸上谈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在与秦国的战争中,赵括的的理论无法付诸实践,导致赵国战败。
这一故事警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至关重要,否则只会落得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
8 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负荆请罪。
他的英勇举动感动了赵王,使得国家矛盾得以化解。
这一故事传颂了忠诚、勇敢的品质,教导我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个人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9 将相和蔺相如与廉颇这两位战国时期的将相,因为国家利益而携手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经典历史小故事大全【五篇】
![经典历史小故事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6d7ed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b.png)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分享的经典历史⼩故事⼤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历史⼩故事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的诸侯国被⼤国并吞了。
有的国家内部发⽣了变⾰,⼤权渐渐落在⼏个⼤夫⼿⾥。
这些⼤夫原来也是奴⾪主贵族,后来他们采⽤了封建的剥削⽅式,转变为地主阶级。
有的为了扩⼤⾃⼰的势⼒,还⽤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这样,他们的势⼒就越来越⼤了。
⼀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夫把持。
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
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
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
智家的⼤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地,对三家⼤夫赵襄⼦、魏桓⼦、韩康⼦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
为了使晋国强⼤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百⾥⼟地和户⼝来归给公家。
” 三家⼤夫都知道智伯瑶存⼼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地。
可是三家⼼不齐,韩康⼦⾸先把⼟地和⼀万家户⼝割让给智家;魏桓⼦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地、户⼝让了。
智伯瑶⼜向赵襄⼦要⼟地,赵襄⼦可不答应,说:“⼟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
” 智伯瑶⽓得⽕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马直奔赵家。
赵襄⼦⾃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智伯瑶率领的三家⼈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
赵襄⼦吩咐将⼠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
逢到三家兵⼠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马没法前进⼀步。
晋阳城凭着⼸箭死守了两年多。
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忽然想出了⼀个主意:晋⽔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在晋⽔旁边另外挖⼀条河,⼀直通到晋阳,⼜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
中国历史传说小故事【十篇】
![中国历史传说小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3b37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1.png)
中国历史传说小故事【十篇】1. 女娲补天据传,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女娲的神仙,她以炼丹术著名。
有一天,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巨大的裂缝,天地间开始混乱。
为了拯救世界,女娲决定修补天空。
她取来五彩石,用它们修补裂缝,并用黄石弥合了天地之间的断层。
这些彩石就变成了五彩人的种子,人类从此诞生。
2. 神农尝百草神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他是农业的始祖。
据说神农尝遍了百草的滋味,发现有些草可以治病救人。
他将这些有益的草药整理起来,创造了中草药医学。
神农的努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为后人带来了健康和长寿。
3. 赢粮在古代中国,农村生活艰辛,人们常常面临缺粮的困扰。
有一位叫胡僧的商人听说了这个问题,他决定帮助农民解决粮食问题。
胡僧每次到农村,就向农民们提出一道谜题,如果农民能解开谜题,胡僧就会赠送他们粮食。
通过解谜,农民们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4. 粘稻草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舜的君王,他非常关心农民的生活。
有一年,他看到农民种植稻子时,总是被风吹倒,于是决定发明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舜创造了粘稻草的方法,农民们从此将稻草粘在一起,稻子再也不会被风吹倒了。
5. 仙人洞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神奇的洞穴,叫做仙人洞。
据说,只要一个人进入洞穴,就能得到无穷无尽的智慧和知识。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进入了仙人洞,变得非常聪明和博学。
他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村里的人们,村庄因此变得繁荣富裕。
6. 月宫的嫦娥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叫嫦娥的女子。
她住在月亮上的月宫里,嫁给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
后羿偷了不死草,并飞上了天空。
为了保护不死草,他把它藏在了月亮上的月宫里。
嫦娥守护着不死草,每天晚上在月亮上度过。
7.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条白蛇和一个人类相爱并结婚的故事。
但是,由于白蛇是妖怪,人类无法接受这段爱情。
最终,白蛇为了拯救丈夫,用法力战胜了恶势力,最终被天帝封为蛇仙。
8.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一起西天取经的故事。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a626d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1.png)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才智,远大的理想,无比坚毅的毅力。
他们为社会的开展作出了出色的奉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
以下是我整理的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10篇,欢送阅读共享。
1汉人险被灭族距今1600多年前的中国北方大地,一场空前的灾难着陆在汉人头上。
在这次人口灭杀中,汉人几乎面临亡族灭种的边缘。
是一个帝王的出现,公布了一篇缺乏百字的杀胡令,把数以百万的入侵者赶出了中原,他在位只有 2 年,却使汉人躲过了一场亡族灭种的浩劫。
堪称千古一帝。
他就是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唯一皇帝冉闵!2抗日斗争八百国军投黄河比狼牙山五壮士悲壮百倍!很少人知道。
日军进攻中条山国军31军以阵亡27000人代价,把十万日军阻隔在西北之外,变更整个战局。
八百衣衫褴褛十六七岁军人,被日军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
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
3真正的大学中国大学最好的时期是二三十年头,甚至是抗战时期。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梅贻琦时期的清华、张伯苓时期的南开、竺可桢时期的浙大、流离失所的西南联大是笔者认为最好的大学,是有精神的大学。
4李鸿章遇刺甲午海战后,李鸿章去马关谈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枪,正中面荚血流如注,李鸿章没死他用这一枪把赔偿的三万万两百银换成两万万两,并让日本人放弃辽东半岛,他拿着血染的黄马褂回国呈给慈禧太后时,太后只是说了一声,难为你了,还留着呢。
5蒋中正在辛亥革命中心杭州起义中,一个二十四岁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
这个青年,名叫蒋志清——他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6,5000支票日军在张作霖的地盘杀死了一名中国士兵,张亲自同日本事事馆交涉,日本事事顺手写了一张5000元的关东券支票交给他。
张作霖回来后,马上下令全军放假,遇到日本人就杀。
那时正是半夜,士兵杀了两个日本人。
日本事事馆凌晨找到张作霖,他随即交还了日本事事给的支票,另外又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14则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14则](https://img.taocdn.com/s3/m/bc01bd5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b.png)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14则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古代历史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代历史故事(一)三国归晋晋(265~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
265年,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280年,晋军成功灭吴统一了天下。
之后,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国家陷入混乱局面。
名门望族和士绅豪强地主把持政治,官员也大多出自这些名门望族推举和荫恩的子孙、学生、亲朋,西晋的政治愈发腐败。
316年,五胡(匈奴、鲜卑、羌、羯、氐)趁西晋发生内部混乱之际,进入中原,相继建立政权并攻打西晋,西晋就在这样的乱世中灭亡了。
317年,晋皇室中的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
为了区分这两个朝代,史学界将之称为西晋、东晋,合称“两晋”。
东晋建立后,已经沦为少数民族天下的北方相继出现了很多政权,东晋只保留半壁江山苟延残喘直至灭亡。
三国归晋魏明帝曹睿死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佐曹芳当了皇帝。
之后,经“高平陵之变”,曹爽被判斩刑,魏的政权落入司马懿手中。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当了丞相执政。
司马昭掌握朝政大权,但他自己不做皇帝,想效仿曹操让自己的儿子曹丕称帝那样,将帝位留给儿子司马炎去做。
后来,司马炎接替父亲掌管魏国朝政。
265年,司马炎在洛阳逼魏帝曹奂让出帝位,建立了晋朝,史称“西晋”。
司马炎坐上皇帝宝座之后,并没有开始过高高在上的奢靡生活,而是审时度势地巩固自己的帝位。
他知道父亲司马昭和祖父司马懿对曹氏所进行的残酷杀戮使人们对他也存有戒心,南边的东吴也还没有统一,这都是他的心病。
为了灭东吴统一天下,司马炎采取了以仁义治国的方针:赏赐安乐公刘禅的一个子弟做驸马都尉,安抚人心。
又专门下诏书,准许原是皇帝现为陈留王的曹奂继续用皇帝的仪仗出入,向他上书时也可以不用称臣。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安定天下人心,包括自己统治区、西南的原蜀国领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
全靠母亲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孟母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但小时候的孟轲天性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
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
孟母开始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
为了给父亲守坟,就把家搬到坟墓附近。
时间久了,调皮的小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挖土,埋“死人”和办丧事。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看到了就摇摇头,心想: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了。
”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
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
就又跟邻居的小孩儿玩起了杀猪,宰羊,买卖肉的游戏,还学起了模仿学猪羊死去的声音。
有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 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她心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是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问他“你最近书读得怎么样?”孟轲说:“还不错。
”孟母一听,气极了,骂道:“你这不成器的东西,逃了学还有脸撒谎骗人!我一天到晚苦苦织布为了什么!”说着,揪着他的耳朵拖到织布机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哗地一声,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问:妈妈,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学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
这一次,他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被后人称为“亚圣”。
孟子的母亲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子女的榜样。
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未来世纪的特点和未来世纪科技发展趋势。
2.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质疑和讨论。
3.运用质疑和讨论的方法,充分理解“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观点。
4.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论说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未来世纪的特点和未来世纪科技发展趋势。
2.让学生运用质疑和讨论的方法,充分理解本文“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观点。
3.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论说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质疑和讨论的方法进行阅读。
2.运用质疑和讨论的方法,充分理解“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观点。
3.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论说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2.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运用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将全班分成四-五组。
2.要求各组学生分别寻找科技发展的图片,加以简单的文字说明,课前提交给老师。
老师将其分类整理,制成课件。
3.预习课文,疏通文字,试做练习与思考的第二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学生所找的图片。
同学们所搜集的图片,展示了我们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这样的发展之下,我们的未来世纪会有什么样的特点?未来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又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丽兰的《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二、作者介绍朱丽兰,女,浙江吴兴(今湖州)人, 1935年8月出生。
主要从事高分子反应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剖析、性能结构形态关系的研究。
直接参与和领导国家“863计划”、基础研究计划、火炬计划的制定,负责组织实施。
其研究项目曾多次获国家部委级奖。
1993年获美国美洲中国工程师协会颁发的“杰出服务奖”。
译有《有机化合物光谱鉴定》,著有《当代高技术和发展战略》并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1961年毕业于苏联奥德萨大学,高分子物理化学专业,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组组长、室副主任、副研究主任、副研究员、所长等职。
1986年起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党组书记、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科学技术部部长,九届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届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中央委员;1997年8月被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出示课件)三、学习质疑的方法1.本单元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质疑。
那么怎样质疑,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质疑?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
(出示课件)因果质疑法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我们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
联想质疑法我们常常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相同或相似之处,产生联想,并由此入手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比较质疑法在学习中有很多知识差别很小但联系很密切,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
这是我们就可以一边比较其异同一边质疑。
批判质疑法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
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们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2.出示练习,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质疑法。
(出示课件)语言运用总是有疑问的,解决了疑问,语言表达就顺畅了。
请你选用下面的质疑方法进行质疑: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
(一)汽车的未来在于安全、性能、油耗和制造材料,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这四个基本要素。
(二)人的发展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学习使人进步,古往今来的许多有成就的中外名人,都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指导:(一)可采用联想质疑法,由“安全、性能、油耗和制造材料”联想到汽车之外的因素:我们的汽车确实在这些方面都实现了最好的设计,能不能跑起来,路会不会制约汽车的发展?(仅仅从一个方面示例,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回答)(二)采用因果法质疑:人学习了就会进步,那么,人要不学习就不会进步,而不能学习的人(例如先天痴呆)努力学习了也会进步吗?四、分析课文教师指导学生对文章各部分进行浅层次质疑,并进行讨论释疑,初读课文,掌握课文结构。
1.本文分成几部分?指导:根据文章所列小标题,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第三部分为第九至第十二自然段。
2.第一部分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指导:第一部分,作者纵观科技发展史,引未来学家托夫勒的著名论断,提出了“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的观点。
3.第二部分作者所阐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导:本部分作者主要阐明未来世纪的特点。
作者强调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加速变化”,阐明“人类正进入通过加快科技发展和加强管理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的分论点。
4.第二部分举了哪几个例子?指导:在第4自然段,举计算机和邮政、电话的例子,来说明“社会的加速度变化,首先表现在科技发展上”。
第5、6、7自然段,举计算机的发展情况,说明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5.第三部分作者所阐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导:第三部分论述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
作者指出:“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是:各学科不断交叉并加速综合,而且不同学科的作用、地位都将发生变化”。
“如果说20世纪主导科学是物理学的话,那么21世纪的主导科学将是生命科学”。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质疑的方法对文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在阅读中质疑和讨论,以此来培养敏于发现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能力,养成求真求实的学风。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与思考第一题的第二问。
2.总结所学的有关论说文的知识。
3.各小组分别针对课文内容提三-四个问题,课前提交给老师。
第二课时一、通过练习,导入新课1.出示练习:(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论据:证明论点的证据。
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2)论证,一般采用例证法、喻证法、对比法、反证法等,还有一些推理方法,如演绎法、归纳法、因果法、归谬法、类比法等。
例证法:阐明或反驳对方观点时,往往需要举出一些事实作为依据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这种方法叫例证法。
喻证法:是一种借用比喻手法,把被论证对象作为被比喻体,通过对引入的比喻体进行分析得出有关结论的论证方法。
引证法:是引用与论点有关的材料,如言论、文章等论证观点的方法。
反证法:举反面的实例进行证明的方法。
对比法:举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证明的方法,收到比较的效果。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要对这篇论说文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分析课文教师将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制成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释疑,老师指导明确。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进行细读,通过讨论对于分论点和论证方法的理解来分析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指导: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2.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指导:在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引未来学家托夫勒的著名论断,向读者提供了一个科技历史的规律性总结: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农业社会重视过去,工业社会重视现在,信息社会重视未来。
告诉人们要“把握发展趋势”。
因为把握发展趋势非常重要,其中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最为关键,科技发展趋势是整个世界发展趋势的主导力量。
由此提出了中心论点。
3.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指导: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分别引用了托夫勒、马克思、邓小平的论断作为自己的理论的支撑。
这样使文章开头言简意赅,表达果断明确。
4.全文通过几个方面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是以什么方式来证明的?指导:全文通过两个方面,用提出分论点的方式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5.文中提出的第一个分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来论证的?(这个问题比较大,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学生质疑、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加以点拨、引导,以期学生能得到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