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恶意代码及其分析
恶意代码分析
恶意代码分析
2、应用安全更新 可能连接到组织网络的客户端计算机
数量很大,而且种类很多,仅这一点就可 以导致很难提供快速而可靠的安全更新管 理服务。Microsoft 和其他软件公司已经开 发了许多可用来帮助解决此问题的工具。
恶意代码分析
§3 深层恶意代码防护
许多组织在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后 仍然感染了病毒。与网络安全设计一 样,设计防病毒解决方案时采用深层 防护方法,了解防护模型的每个层以 及对应于每个层的特定威胁,以便在 实施自己的防病毒措施时使用此信息, 确保在设计时采用的安全措施将得到 可能的维护。
恶可以通过许多方法来损害目标,
恶意代码分析
3、启用基于主机的防火墙
基于主机的防火墙或个人防火墙是应 该启用的重要客户端防护层。Windows XP 包括名为“Internet 连接防火墙”(ICF) 的简 单个人防火墙。ICF 在被启用后将监视通 过它的通信的所有方面。ICF 还检查它处 理的每个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以 确保每个通信都是允许的通信。强烈建议 启用ICF。 恶意代码分析
恶意代码分析
3、检查常用的隐藏区域
某些恶意软件攻击已经使用了有效的 系统文件名,但将该文件置于其他文件夹 中,以免被 Windows 文件保护服务检测到。 例如,恶意软件曾使用一个名为 Svchost.exe 的文件,该文件通常安装在 %WINDIR%\System32 文件夹中并在该文 件夹中受到保护。直接在 %WINDIR% 文 件夹中创建同名文件的恶意软件示例已被 看到,因此必须检查完整路径和文件名。
4、安装防病毒软件 许多公司推出防病毒应用程序,其中
恶意代码的分析与防治的研究
目录1.恶意代码概述1.1恶意代码的概念 (2)1.2恶意代码的发展史 (2)1.3恶意代码的特征 (3)1.4恶意代码传播途径 (3)1.5感染恶意代码的症状 (4)2.典型恶意代码2.1传统计算机病毒 (8)2.2蠕虫 (8)2.3特洛伊木马 (8)2.4恶意脚本 (9)2.5流氓软件 (9)2.6逻辑炸弹 (10)2.7后门 (10)2.8僵尸网络 (11)2.9网络钓鱼 (12)3. 恶意代码分析方法3.1 静态分析方法 (13)3.2动态分析方法 (13)4.恶意代码防范4.1恶意代码的检测 (14)4.2恶意代码的防治手段4.2.1基于主机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15)4.2.1基于网络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 (15)1.恶意代码概述1.1恶意代码的概念定义一:恶意代码又称恶意软件。
这些软件也可称为广告软件(adware)、间谍软件(spyware)、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
是指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犯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
与病毒或蠕虫不同,这些软件很多不是小团体或者个人秘密地编写和散播,反而有很多知名企业和团体涉嫌此类软件。
有时也称作流氓软件。
定义二:恶意代码是指故意编制或设置的、对网络或系统会产生威胁或潜在威胁的计算机代码。
最常见的恶意代码有计算机病毒(简称病毒)、特洛伊木马(简称木马)、计算机蠕虫(简称蠕虫)、后门、逻辑炸弹等。
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恶意的目的(2)本身是计算机程序(3)通过执行发生作用有些恶作剧程序或者游戏程序不能看作是恶意代码。
对滤过性病毒的特征进行讨论的文献很多,尽管它们数量很多,但是机理比较近似,在防病毒程序的防护范围之内,更值得注意的是非滤过性病毒。
1.2恶意代码的发展史恶意代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破坏性、种类和感染性都得到增强。
随着计算机的网络化程度逐步提高,网络传播的恶意代码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恶意代码一般原理及分析简介.
2.1 病毒的传播方式
• 传播方式主要有:
• • • • 电子邮件 网络共享 P2P 共享 系统漏洞
2.1 病毒的传播方式
电子邮件
• • • • HTML正文可能被嵌入恶意脚本, 邮件附件携带病毒压缩文件 利用社会工程学进行伪装,增大病毒传播机会 快捷传播特性
• 例子,WORM_MYTOB等病毒
• 4.典型的病毒案例分析 • 5.防病毒现场演练
3.1 疑似病毒现象
• • • • • • 经常出现系统错误或系统崩溃 系统反应变慢,网络拥塞 陌生进程或服务 可疑的打开端口 可疑的自启动程序 病毒邮件
3.2 进行系统诊断
• 趋势科技提供SIC 工具
(system information collector)
1.2 当前病毒流行的趋势
范围:全球性, 如WORM_MOFEI.B等病毒
速度:越来接近零日攻击, 如worm_zotob.a等病毒 方式:蠕虫、木马、间谍软件联合, 如Lovgate等病毒
课程进度
• 1.病毒概述
1.1 当前面临的威胁 1.2 当前病毒流行的趋势
• 2.病毒感染过程和行为
2.1 病毒的传播方式 2.2 病毒自启动方式
3.3 病毒清除方法
• 恢复注册表的设定
根据病毒修改的具体情况,删除或还原相应的注册表项。
您可以从趋势科技网站的以下链接中查找病毒相关的信息: /vinfo/virusencyclo/default.asp
工具:注册表编辑器 regedit.exe
恶意代码一般原理及分析简介
目标
• 掌握反病毒知识 • 熟悉反病毒工具的使用 • 培养现场反病毒应急响应能力
课程进度
• 1.病毒概述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手段
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手段恶意代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用户或者系统造成危害的一种程序代码,常见的恶意代码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等。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本文将对网络安全中的恶意代码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手段。
一、恶意代码的分析恶意代码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隐蔽性和破坏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恶意代码及其分析方法。
1. 病毒病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传播的恶意代码。
它通常通过文件的共享或者下载、运行来感染目标计算机。
病毒可以对系统文件进行修改、删除或者破坏,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
分析病毒需要使用杀毒软件,对潜在的病毒样本进行扫描和分析,从而识别病毒的特征。
2. 蠕虫蠕虫是一种能够自动复制并在网络中传播的恶意代码。
蠕虫可以通过漏洞来感染系统,并在系统中运行。
它们常常通过邮件、用户点击等方式传播。
分析蠕虫需要借助网络监控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发现异常的数据包和行为。
3. 木马木马是一种通过伪装成合法程序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恶意代码。
它可以远程控制受感染的计算机,进行非法操作,如窃取个人信息、植入其他恶意程序等。
分析木马需要使用流量分析工具,监控计算机与外部的网络连接,识别异常连接和传输的数据包。
4. 间谍软件间谍软件是一种潜伏在计算机中的恶意程序,用于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将其发送给第三方。
间谍软件通常通过下载和安装一些看似正常的软件而进入系统。
分析间谍软件可以使用反间谍软件进行扫描和识别,同时注意检查系统中的异常行为和网络连接。
二、恶意代码的防范手段针对恶意代码的分析结果,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提高网络安全的水平。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防范手段。
1. 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是防范恶意代码的第一道防线。
及时更新病毒库和漏洞补丁,可以有效阻止恶意代码的感染。
同时,配置合适的防火墙策略,对网络连接和传输进行监控和过滤,保护系统安全。
《恶意代码分析》课件
简介
恶意代码是指具有破坏、非法获取信息等恶意目的的计算机程序。了解恶意 代码的定义、意义以及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恶意代码分析。
恶意代码分析流程
1
收集样本
获取恶意代码样本是分析的起点,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收集。
2
静态分析
通过分析文件结构、反汇编等方法获取恶意代码的详细信息。
3
动态分析
《恶意代码分析》PPT课件
# 恶意代码分析 PPT课件 ## 简介 - 什么是恶意代码 - 为什么要进行恶意代码分析 - 恶意代码分类介绍 ## 恶意代码分析流程 - 收集样本 - 静态分析 - 文件结构分析 - 反汇编分析 - 动态分析 - 虚拟化环境 - 行为分析 - 网络分析 ## 收集样本 - 手动收集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加强系统和应 用的安全性。
防火墙
配置强大的防火墙,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减 少恶意代码的传播。
安全教育
提高员工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培养正确的网络 安全防范习惯。
总结
恶意代码分析的重要性
了解恶意代码的分析方法,有 助于提前发现和防范潜在的安 全威胁。
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静态分析可快速检测已知恶意 代码,动态分析适用于未知恶 意代码。
动态分析方法
虚拟化环境
在虚拟机或沙箱中运行恶意代 码,观察其行为。
行为分析
通过监控恶意代码的进程和文 件系统活动,分析其具体行为。
网络分析
通过分析恶意代码的网络流量 和DNS查询,了解其通信行为 和可能的远程命令。
恶意代码防范
杀毒软件
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以提高 恶意代码的检测率。
安全加固
签名识别
通过对恶意代码的特 征进行匹配,使用已 知的病毒库进行签名 识别。
《恶意代码》课件
实际案例分析
WannaCry勒索软件
WannaCry勒索软件于2017年肆虐全球,通过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并勒索用户的数据。
NotPetya病毒攻击
NotPetya病毒于2017年造成了广泛的破坏,瘫痪了许多企业和机构的计算机系统。
Mirai僵尸网络攻击
Mirai僵尸网络攻击于2016年发生,通过攻击物联网设备形成大规模的攻击力。
恶意代码的传播途径
恶意代码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络下载、恶意 链接等多种途径传播。
恶意代码的种类
恶意代码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病毒、蠕虫、 木马、间谍软件等。
恶意代码的危害
恶意代码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系统崩溃、个人 隐私泄露等严重后果。
常见恶意代码
病毒
病毒是一种可以自我复制和传播的恶意代码,可以 通过感染文件、网络或外部存储设备传播。
蠕虫
蠕虫是一种能够自动复制和传播的恶意代码,可以 通过网络和系统漏洞进行传播。
木马
木马是一种表面上看起来无害的程序,但实际上会 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恶意操作。
间谍软件
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够搜集用户个人信息并发送给攻 击者的恶意代码。
恶意代码的防范措施
1 安装杀毒软件
及时安装并定期更新杀毒 软件是防范恶意代码的基 本措施。
总结
恶意代码的威胁
恶意代码对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必要性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用户和企业的安全意识,是防范恶意代码的重要手段。
恶意代码防范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的恶意代码防范措施,可以避免数据损失、系统崩溃和个人隐私泄露。
《恶意代码》PPT课件
在这个《恶意代码》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恶意代码的概念、种类、传播途 径和危害,以及常见恶意代码如病毒、蠕虫、木马和间谍软件的特点和危害。 我们还会讨论恶意代码的防范措施和一些实际案例分析。
如何识别和分析恶意代码中的漏洞(九)
恶意代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恶意实施破坏、偷窃信息或其他违法活动的程序。
具有破坏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使恶意代码构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而在恶意代码中,常常存在着各种漏洞,这为我们识别、分析和防范恶意代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漏洞的种类及危害在识别和分析恶意代码中的漏洞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漏洞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
漏洞大致可以分为软件漏洞和系统漏洞两类。
软件漏洞是指在软件设计、编写、测试等过程中,由于疏忽或者设计不当产生的安全漏洞。
而系统漏洞则是指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等底层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
无论是软件漏洞还是系统漏洞,它们都可能被恶意代码所利用。
恶意代码通过利用这些漏洞,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入侵、信息的窃取、网络的瘫痪等各种危害。
因此,识别和分析恶意代码中的漏洞,对于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如何识别恶意代码中的漏洞识别恶意代码中的漏洞是技术研究和安全专家们一直在进行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识别漏洞的方法:1. 安全工具辅助:利用安全工具对恶意代码进行扫描和分析,可以帮助发现其中的漏洞。
例如,漏洞扫描工具、恶意代码分析工具等都可以帮助安全专家进行识别工作。
2. 反汇编和调试:对恶意代码进行反汇编和调试,可以深入了解其具体的运行机制和可能存在的漏洞。
这需要一定的反汇编和调试技术,对代码运行过程进行跟踪和分析。
3. 行为分析:观察恶意代码的行为模式,发现其中的异常行为,可以判断其可能的漏洞点。
例如,恶意代码的网络通信行为、文件读写行为等都可能暴露出漏洞。
三、如何分析恶意代码中的漏洞当我们识别出恶意代码中的漏洞后,下一步就是进行漏洞分析。
漏洞分析是指对恶意代码中的漏洞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其原理与机理,并设计相应的缓解和修复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漏洞分析方法:1. 源代码分析:如果有恶意代码的源代码,可以进行源代码分析。
通过阅读代码,找到其中的逻辑漏洞、输入验证漏洞等,对漏洞成因进行深入理解。
2. 指令级分析:利用反汇编技术对恶意代码进行逐行分析,跟踪代码执行路径,定位漏洞发生的具体位置。
恶意代码分析中的数据流分析方法(九)
恶意代码分析中的数据流分析方法概述恶意代码(Malware)是指那些具有破坏性和非法目的的计算机程序,它们通常通过潜在的安全漏洞或欺骗手段进入计算机系统并进行恶意活动。
为了对恶意代码进行分析和防御,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各种方法和技术。
本文讨论的是恶意代码分析中的数据流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安全专家理解恶意代码的行为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检测和清除。
数据流分析方法数据流分析方法可以追踪程序执行时数据的传递和变化情况,通过对程序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安全专家可以了解恶意代码的执行过程,找出其中的恶意行为,进而提供相应的防御策略。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流分析方法。
1. 静态数据流分析静态数据流分析是指在不实际执行恶意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对程序的源代码或二进制代码进行分析来推断数据流。
常见的静态数据流分析方法包括符号执行、抽象解释和模型检查等。
符号执行通过符号变量替代实际变量,在不同输入情况下推导出程序的各种执行路径,从而分析数据流。
抽象解释是一种通过对程序语义的抽象和近似来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程序的抽象执行路径进行分析,来检测恶意代码的行为。
模型检查则是通过对程序的状态空间进行穷举检查,来找出恶意代码的存在。
2. 动态数据流分析动态数据流分析是指在实际执行恶意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对程序运行时的数据流进行捕获和分析来获取有关恶意行为的信息。
常见的动态数据流分析方法包括符号执行、动态污点分析和行为分析等。
符号执行在动态环境中通过替换输入变量为符号值,并跟踪数据的传递来分析数据流。
动态污点分析则是将特定的数据标记为污点,并跟踪这些污点数据的传递和变化情况,从而找出恶意代码对关键信息的利用情况。
行为分析是通过监视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如系统调用、文件读写操作等,来分析恶意代码的活动。
3. 混合数据流分析混合数据流分析是指将静态和动态数据流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恶意代码分析的方法。
由于静态数据流分析和动态数据流分析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网络安全课件-恶意代码及应对策略
在这个网络安全课件中,我们将深入讨论恶意代码的种类、危害以及如何应 对的策略,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您的组织。让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恶意代码?
1 恶意软件
2 病毒
恶意软件是一种被设计用来 窃取信息、破坏系统或者危 害用户安全的软件。
3 蠕虫
病毒是一种依附于其他程序 的恶意代码,它可以自我复 制,并在被启动时执行恶意 操作。
加强员工对钓鱼攻击、下载 附件和点击链接的警惕性。
强化安全措施
使用有效的防火墙、反病毒 软件和反垃圾邮件工具来阻 止恶意代码的传播。
定期更新软件和操作系统, 修补已知漏洞。
数据备份和恢复
定期备份数据,确保在恶意 代码感染或数据丢失时能够 恢复。
测试和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 性和可用性。
实时监测和响应
1 安全事件监测
恶意代码的危害
1
经济损失
2
恶意代码可以导致数据丢失、系统瘫
痪和服务中断,给组织和个人带来巨
大的经济损失。
3
数据泄露恶ຫໍສະໝຸດ 代码可以窃取个人、商业和政府 数据,造成隐私泄露和知识产权损失。
声誉损害
数据泄露、系统漏洞和被黑客攻击的 事件会对组织的声誉和可信度造成负 面影响。
恶意代码防御策略
网络安全教育
提供员工网络安全培训以增 强其识别和防范恶意代码的 能力。
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和日 志分析工具实时监测网 络活动以识别潜在的攻 击。
2 响应计划
制定灵活的安全响应计 划来快速应对和恢复恶 意代码感染事件。
3 取证和调查
在遭受恶意代码攻击后, 进行取证和调查以了解 攻击的来源和方式。
总结
了解不同类型的恶意代码和其危害,制定针对性的防御策略,强化安全意识 和措施,并保持实时监测和响应,是有效应对恶意代码的关键。
第九讲 恶意代码概述
•
•
24
3.4 日益减少的信息孤岛
• 空前的连通性:ATM/短信中心/网上银行/软交换/OA/高校/
军事设备/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公交系统/电力系统/三网融合 /……
• 坏事传千里:
光速是约每秒30万千米 中国互联网通讯国际带宽接近1000G 2011年12月,全国网民5.13亿,手机网民3.56亿,网站数 量230万个
21
3.1 恶意代码也是软件
• 与我们平时所使用的各种软件程序从本质上看并没有什么区
别 它也是人们通过一定的语言编写出来的 正常的程序或软件是用来帮助人们解决某些问题的,而病毒 程序是专门用来搞破坏的。
• •
如何区分:结构特征(静态) 行为特性(动态)
22
3.2 恶意的用户
• 2/8原则
• 小部分人挑战自己的智慧 • 大部分人获得财富(偷) • 技术: • 各种弱口令/配置 • 缓冲区溢出 • SQL注入
•
3
一、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
1. 机密性
是指保护数据不受非法截获和未经授权浏览。这一点 对于敏感数据的传输尤为重要,同时也是通信网络中 处理用户的私人信息所必须的。 通常所面临的问题:
窃听QQ、MSN聊天记录 窃听移动电话通话 窃取网银账号 偷看他人文档、照片等等
4
一、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
独立于主机程序
蠕虫 拒绝服务程序
rootkit
28
恶意代码的分类实例
类别 实例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 逻辑炸弹(Logic bomb) 后门(Backdoor)或陷门( Trapdoor) 点滴器(Dropper) 繁殖器(Generator) 恶作剧(Hoax) 病毒(Virus) 蠕虫(Worm)
信息安全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
信息安全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安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点。
恶意代码的出现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为了能有效地应对这些威胁,恶意代码的检测与分析成为了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信息安全恶意代码的检测与分析进行探讨,并介绍其中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一、恶意代码的定义与分类恶意代码是指那些用来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破坏、干扰或者偷窃信息的计算机程序。
恶意代码通常以伪装成合法程序或者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形式存在,它们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各种恶意活动,如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等。
根据其传播方式和攻击方式的不同,恶意代码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常见的恶意代码分类包括:病毒、蠕虫、木马、键盘记录器、僵尸网络等。
不同类型的恶意代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攻击方式,因此检测与分析方法也有所区别。
二、恶意代码检测技术恶意代码的检测是指通过对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进行扫描和分析,识别出其中存在的恶意代码。
为了提高恶意代码的检测效果,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技术:1. 签名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已知的恶意代码进行特征提取,生成相应的签名数据库,并与系统中的程序进行比对,从而识别出恶意代码。
然而,由于恶意代码的不断变异与生成,仅靠签名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需求。
2. 行为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程序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分析,根据其异常行为判断是否存在恶意代码。
行为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未知的恶意代码,但由于其依赖于特定的行为模式,也容易造成误报。
3. 启发式检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程序进行模拟执行和代码静态分析,发现其中的可疑行为或者特定的代码结构,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恶意代码。
启发式检测技术能够综合考虑程序的多个特征,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但也对计算资源有一定的要求。
4. 机器学习技术: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进行恶意代码的检测。
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构建恶意代码的特征向量,并利用大量的样本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对未知样本的检测。
信息安全恶意代码分析
信息安全恶意代码分析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恶意代码作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大威胁,给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那么,什么是恶意代码?它又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分析和防范呢?恶意代码,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恶意操作的程序或代码。
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比如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勒索软件等等。
这些恶意代码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如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有的是为了破坏计算机系统,使其无法正常运行;还有的是为了控制用户的计算机,将其纳入僵尸网络,用于发起大规模的网络攻击。
恶意代码的传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有通过网络下载、电子邮件附件、移动存储设备(如 U 盘)等。
一旦用户不小心运行了携带恶意代码的程序或者打开了含有恶意代码的文件,恶意代码就会迅速在计算机系统中扩散,并开始执行其恶意操作。
为了有效地应对恶意代码的威胁,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恶意代码分析主要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方法。
静态分析是在不运行恶意代码的情况下,对其代码进行分析。
这通常需要使用反汇编工具将恶意代码转换为汇编语言,然后对其进行研究。
通过静态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恶意代码的功能模块、代码结构、使用的加密算法等。
例如,我们可以查看恶意代码中是否存在网络通信模块,从而判断它是否会与外部服务器进行通信并上传用户数据。
然而,静态分析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恶意代码可能会采用一些反分析技术,如代码混淆、加密等,使得静态分析难以完全理解其真实意图。
这时,动态分析就派上了用场。
动态分析是在一个受控的环境中运行恶意代码,并观察其行为。
这个受控环境通常被称为沙箱,它可以限制恶意代码对真实系统的影响。
在动态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监测恶意代码的进程创建、文件操作、注册表修改、网络连接等行为。
通过这些监测,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恶意代码的目的和危害。
在进行恶意代码分析时,还需要借助一些专业的工具和技术。
恶意代码的特征
恶意代码的特征
②恶意代码编制方法及发布速度更快 恶意代码刚出现时发展较慢,但是随着网络飞速发
展,Internet 成为恶意代码发布并快速蔓延的平台。 特别是过去5 年,不断涌现的恶意代码,证实了这一 点。
12
恶意代码的特征
③主要由网络进行传播 从病毒到电子邮件蠕虫,再到利用系统漏洞主动
攻击的恶意代码:恶意代码的早期,大多数攻击行为 是由病毒和受感染的可执行文件引起的。然而,在过 去5 年,利用系统和网络的脆弱性进行传播和感染开 创了恶意代码的新纪元。
研究恶意代码的必要性
恶意代码攻击成为信息战、网络战最重要的入侵手段之 一。恶意代码问题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 都成为信息安全面临的首要问题。恶意代码的机理研究 成为解决恶意代码问题的必需途径,只有掌握当前恶意 代码的实现机理,加强对未来恶意代码趋势的研究,才 能在恶意代码问题上取得先决之机。
Adleman把病毒定义为一个具有相同性质的程序集合, 只要程序具有破坏、传染或模仿的特点,就可认为是计 算机病毒。
这种定义有将病毒内涵扩大化的倾向,将任何具有破坏 作用的程序都认为是病毒,掩盖了病毒潜伏、传染等其 它重要特征
15
恶意代码的相关定义
恶意代码类型
定义
特点
计算机病毒
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 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 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 或者程序代码。
潜伏 传染 破坏
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自我复制,消耗系统 计算机蠕虫
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程序
扫描 攻击 扩散
特洛伊木马
指一种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使远程 欺骗、隐蔽和
3
研究恶意代码的必要性
在Internet安全事件中,恶意代码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有 最大的比例。恶意代码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Virus)、 蠕虫(Worm)、木马程序(Trojan Horse)、后门程 序(Backdoor)、逻辑炸弹(Logic Bomb)等等。与 此同时,恶意代码成为信息战、网络战的重要手段。日 益严重的恶意代码问题,不仅使企业及用户蒙受了巨大 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第九章+系统安全-恶意代码
早期病毒:具有对宿主感染能力的恶意代码 现在:一切具有主观危害和极可能客观破坏效果的恶 意代码统称病毒,而恶意代码则是对病毒的学术表达。
恶意代码通常在人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把代码寄 宿到另一段程序中,从而达到破坏被感染计算机 的数据、运行具有入侵性或破坏性的程序、破坏 被感染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目的。
以太网嗅探器程序,用于获得网络上传输的用户名和 密码等信息。 特洛伊木马程序,例如inetd或者login,为攻击者提供 后门。 隐藏攻击者的目录和进程的程序,例如ps、netstat、 rshd和ls等。 日志清理工具.
15
Rootkit技术
Windows系统下的Rootkit关键技术 进程隐藏技术
能够绕过安全检查的任意机制,允许对未授权的功能访 问。 能够不变的植入各种不同平台,执行时有身份语义的软 件(如,脚本、宏或者其他可移动代码)
5
名称
利用(Exploits)
描述
针对某一漏洞或一组漏洞的代码。
下载者(downloader) 可以在遭受攻击的机器上安装其他条款的程序。通 常,下载者是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的
通常下载者是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的自动启动程序autorooter用于远程入侵到未被感染的机器中的恶意攻击工具病毒生成工具包一组用于自动生成新病毒的工具垃圾邮件程序用于发送大量不必要的电子邮件占用大量网络资源对网络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从而实现dos攻击键盘日志捕获被感染系统中的用户按键rootkit当攻击者进入计算机系统并获得低层通路后使用的工具僵尸zombiebot活跃在被感染的机器上并向其他机器发射攻击的程间谍软件spyware从一种计算机上收集信息并发送到其他系统的软件逻辑炸弹
互联网安全防护的恶意代码分析
互联网安全防护的恶意代码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恶意代码成为互联网安全威胁之一。
恶意代码是指那些存在恶意目的、能够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造成破坏的软件程序。
为了有效防范恶意代码的攻击,了解和分析恶意代码的特征和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互联网安全防护的恶意代码进行深入分析。
一、恶意代码的分类与特征1.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以用户为介质进行传播的恶意程序。
典型的病毒特征是通过感染文件来传播自身,并破坏被感染文件的正常功能,例如擦除数据、破坏系统等。
2. 蠕虫(Worm):与病毒不同,蠕虫不需要感染其他文件,而是利用漏洞直接在计算机网络中自我复制和传播。
蠕虫具有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可以对整个网络系统造成巨大威胁。
3. 木马(Trojan horse):木马程序通常伪装成正常的程序,隐藏在用户不容易发现的文件中。
一旦用户运行了木马程序,黑客便可以通过木马获取用户计算机的控制权,进而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者进行远程操作。
4. 勒索软件(Ransomware):勒索软件是一种目前广泛流行的恶意代码,它通过加密用户计算机中的重要文件,并勒索用户要求支付赎金来解密文件。
勒索软件通常通过网络钓鱼邮件、恶意广告等方式传播,对用户数据造成极大威胁。
二、恶意代码的传播途径和防护策略1. 电子邮件附件:恶意代码经常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来传播。
为了防范此类攻击,用户需要保持警惕,在打开邮件附件之前,首先要确认发件人身份和邮件内容的可信度。
此外,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及时进行病毒扫描也是防范恶意代码的有效措施。
2. 恶意网站链接:黑客通常会通过社交媒体、恶意广告等方式引诱用户点击恶意网站链接,进而使用户的计算机感染恶意代码。
为了防范此类攻击,用户需要加强对网站链接的辨识能力,选择访问有口碑和可信度的网站,尽量不点击可疑来源的链接。
3. 系统漏洞:恶意代码开发者通常会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进行攻击和感染。
第9章 其它恶意代码
− 恶意代码的主要部分隐藏在附件中。如“主页
(HomePage)”和“爱虫(ILoveYou)” 。
邮件本身:
− 恶意代码藏身于邮件体之中。如“欢乐时光
(HappyTime)”
嵌入方式:
− 恶意代码仅仅把电子邮件作为其传播手段。如
“美丽杀(Melissa)”
恶意代码与计算机病毒 -原理、技术和实践
3. 干扰正常使用:
− 频繁弹出广告窗口; − 引导用户使用某功能等。
4. 具有病毒和黑客特征:
− 窃取用户信息; − 耗费机器资源等
恶意代码与计算机病毒 -原理、技术和实践
发展过程
恶意网页代码时代(2001年~2002年) 插件时代(2003年~2005年) 软件捆绑时代(2005年至今) 流氓软件病毒化时代(2006年下半年至今)
恶意代码与计算机病毒 -原理、技术和实践
Webpage中的恶意代码
WebPage中的恶意代码主要是指某些网站使用的
恶意代码。 脚本病毒基本类型
− 基于JAVAScript的脚本病毒 − 基于VBScript的脚本病毒 − 基于PHP的脚本病毒 − 脚本语言和木马程序结合的病毒
恶意代码与计算机病毒 -原理、技术和实践
恶意代码与计算机病毒 -原理、技术和实践
−
传播,通过电子邮件
Set ola=CreateObject("Outlook.Application") On Error Resume Next For x=1 To 50 Set Mail=ola.CreateItem(0) Mail.to=ola.GetNameSpace("MAPI").AddressLis ts(1).AddressEntries(x) Mail.Subject="Betreff der E-Mail" Mail.Body="Text der E-Mail" Mail.Attachments.Add("C:\temp.vbs") Mail.Send Next ola.Quit
恶意代码分析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九)
恶意代码分析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引言:恶意代码是指那些利用软件程序的漏洞或者恶意行为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窃取用户私密信息或者散布病毒的恶意软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意代码的种类与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给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信息安全管理中,恶意代码分析被广泛应用,以提供对恶意代码的检测、分析和防护策略的制定。
本文将论述恶意代码分析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其重要性。
I. 确定恶意代码的威胁程度恶意代码的威胁程度可以通过恶意代码分析来确定。
恶意代码分析通过检测恶意代码的行为、功能和特征,从而得出其威胁程度。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恶意代码的传播途径、攻击目标和影响范围。
这些信息对信息安全管理者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评估当前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II. 收集恶意代码样本恶意代码分析需要大量的恶意代码样本来进行研究。
信息安全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恶意代码样本,例如病毒库、开放样本库、互联网威胁情报等。
收集到的样本可以用于分析恶意代码的行为模式、传播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漏洞,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和对策制定提供基础。
III. 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恶意代码行为分析是恶意代码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恶意代码的可执行文件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恶意代码的行为表现。
静态分析主要关注恶意代码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而动态分析则通过在受感染的环境中运行恶意代码,观察其行为变化,以获取其恶意行为的更加全面的信息。
IV. 恶意代码特征提取与识别恶意代码特征提取与识别是恶意代码分析的关键步骤,也是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恶意代码样本的特征提取和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建立特征数据库来辅助对未知恶意代码的检测和识别。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文件属性、代码结构、API调用等。
当新出现一种恶意代码时,可以通过比对特征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恶意代码的快速识别和防护。
结论:恶意代码分析在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是不可忽视的。
9恶意代码检测与防范
19
针对不同恶意代码的防治方法
1)反病毒措施
传统病毒不以文件独立存在,且传染性是其本质,主 要破坏本地文件系统,因此主要采用安装反病毒软件 防治,并打开文件系统实时保护功能
2)反蠕虫措施
对蠕虫来说,蠕虫的传播技术是其本质,因此对蠕虫 的预防主要是及时更新系统和给系统打补丁。 对以文件形式独立存在的蠕虫,可删除文件来清除 对与传统病毒结合的蠕虫病毒,要结合反病毒软件或 者蠕虫专杀工具
3
恶意代码的基本特征
都是人为编制的程序 对系统具有破坏性或威胁性 往往具有传染性、潜伏性、非授权执行性 根据种类不同还具有寄生性、欺骗性、针对性等
4
恶意代码的发展趋势
• 网络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载体 • 网络蠕虫成为最主要和破坏力最大的病毒类型 • 与黑客技术相结合,出现带有明显病毒特征的木
9
木马
木马是一种程序,它能提供一些有用的或者令人 感兴趣的功能,但是还具有用户不知道的其它功 能。 木马不具有传染性,不能自我复制,通常不被当 成病毒 典型木马如冰河、灰鸽子、Bo2K等
10
特洛伊木马的分类
–远程访问型 –密码发送型 –键盘记录型 –破坏型 –FTP型 –DoS攻击型 –代理型
木马
• 病毒代码库:含有各种计算机病毒的代码串 • 扫描程序:利用该代码库进行病毒扫描
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用检测方法
3) 软件模拟法(虚拟机技术) – 常用于检测多态型病毒 – 模拟CPU运行,在虚拟机下假执行病毒的变体引擎 解码程序,安全的将多态病毒解码,再加以扫描, 从而识别病毒。
4) 行为监测法(启发式扫描技术) – 利用病毒特有的行为特征来监测病毒 – 病毒行为特征如:截取中断、修改内存、对可执 行文件写入、写引导扇区或格式化磁盘等
恶意代码基础知识与分析方法
恶意代码的类型
恶意代码类型
计算机病毒(Virus)
定义特征
通过感染文件(可执行文件、数据文件、电子邮件等)或 磁盘引导扇区进行传播,一般需要宿主程序被执行或人 为交互才能运行 一般为不需要宿主的单独文件,通过网络传播,自动复 制,通常无需人为交互便可感染传播 从远程主机下载到本地执行的轻量级恶意代码,不需要 或仅需要极少的人为干预。代表性的开发工具有: JavaScript, VBScript, Java,以及ActiveX 绕过正常的安全控制机制,从而为攻击者提供访问途径 伪装成有用软件,隐藏其恶意目标,欺骗用户安装执行 使用一对多的命令与控制机制组成僵尸网络 通过替换或修改系统关键可执行文件(用户态),或者 通过控制操作系统内核(内核态),用以获取并保持最高 控制权(root access) 融合上述多种恶意代码技术,构成更具破坏性的恶意代 码形态
现在你作为一名安全事件处理者的任务如果你接受的话就是深入分析这个二进制文件并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它是如何工作的它的目的以及具有的能力最为重要的请展示你获取所有信息所采取的恶意代码分析技术
网络攻防技术与实践课程
课程9.恶意代码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
诸葛建伟 zhugejw@
2011年3月6日
1983
1986
SunOS 第一例蠕虫 Rootkit
1988
2002 1999
蠕虫年: Slammer 冲击波/Sobig
木马后门Setiri 分布式攻击工具 TFN
1998
Fred Cohen 定义计算机病毒
CIH病毒爆发
1995
第一例宏病毒 Concept
1983
Thompson的 Unix后门曝光
10.14腾讯竞争联合声明》 10.28弹窗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类隐藏性恶意代码形态,通过修改现有的操作系统软 件,使攻击者获得访问权并隐藏在计算机中。
Rootkit与特洛伊木马、后门
网络信息对抗
网络信息对抗
第六章:恶意代码及其分析
提纲
恶意代码基础知识 恶意代码分析技术
课题实践:恶意代码静态分析
作业:分析一个自制恶意代码样 本
恶意代码(Malware)
恶意代码定义 Malware is a set of instructions that run on your computer and make your system do something that an attacker wants it to do. 使计算机按照攻击者的意图运行以达到恶意目的的指令集合。 指令集合: 二进制执行文件, 脚本语言代码, 宏代码, 寄生在文 件、启动扇区的指令流 恶意代码目的: 技术炫耀/恶作剧, 远程控制, 窃取私密信息, 盗用资源, 拒绝服务/破坏, … 恶意代码类型 计算机病毒, 蠕虫, 恶意移动代码, 后门, 特洛伊木马, 僵尸程 序, Rootkit等… 计算机病毒是最早出现的恶意代码,媒体/工业界的概念混淆, 经常以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等价于恶意代码
Linux
LRK (Linux RootKit) URK (Universal RootKit):适用于多种Unix平台 Linux用户模式Rootkit的防御: 文件完整性检测 Tripwire, 专用检测工具chkrootkit
Win32
FakeGINA, AFX Rootkit(DLL注入、API Hooking)
2007-2008年:Storm worm
基于Overnet构建了Stromnet, 一个专属的P2P网络
恶意代码发展史上著名的案例
国内著名的恶意代码实例与事件
1986年,中国公安部成立计算机病毒研究小组 1989年,国内首例病毒攻击事件,Kill发布 90年代,反病毒业界逐步形成
木马
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起源-特洛伊 战争 木马: 特洛伊木马(Trojans)
定义: 看起来具有某个有用或善意目的,但实际 掩盖着一些隐藏恶意功能的程序。 错误观点: 提供对受害计算机远程控制的任何程 序,或受害计算机上的远程命令行解释器看做 木马,他们应被视为后门。 如果将后门工具伪装成良性程序,才具备真正 的木马功能。
后门
后门类型
本地权限提升、本地帐号 单个命令的远程执行 远程命令行解释器访问-NetCat 远程控制GUI-VNC, BO, 冰河, 灰鸽子 无端口后门: ICMP后门, 基于Sniffer非混杂模式的后 门,基于Sniffer混杂模式的后门
自启动后门
Windows:自启动文件/文件夹;注册表自启动项; 计划任务 Linux/Unix:inittab, rc.d/init.d, 用户启动脚本, cron计划任务
木马
木马的常见伪装机制
命名伪装 软件包装 木马化软件发行站点
Tcpdump/libpcap木马化事件
代码“Poisoning”
软件开发者/厂商有意给代码加入后门 “复活节彩蛋”: Excel 2000中隐藏的赛车游 戏
僵尸程序与僵尸网络
僵尸程序(Bot)
来自于robot,攻击者用于一对多控制目标主机的恶意代 码
HTTP僵尸网络
传统僵尸网络-基于IRC互联网实时聊天协议构建 著名案例: sdbot, agobot等
P2P僵尸网络
僵尸网络控制器-Web网站方式构建 僵尸程序中的命令与控制模块:通过HTTP协议向控制器 注册并获取控制命令 著名案例: bobax, rustock, 霸王弹窗
内核模式Rootkit
XueTr检测软件
恶意代码相关推荐书籍
基础
Ed. Skoudis, Lenny Zelter, Malware: Fighting Malicious Code(决战恶意代码)电子工业 出版社. 刘倍昌,走进计算机病毒,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进阶
Peter Szor, The Art of Computer Virus Research and Defense(计算机病毒防范艺术), 机 械工业出版社. 段钢(看雪学院), 加密与解密(第三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刘倍昌,计算机病毒揭秘与对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渗透攻击模块
传播引擎
FTP/TFTP/HTTP/SMB/直接传送/单包
目标选择算法+扫描引擎
扫描策略
有效负荷(攻击负荷)
Payload: 传播自身, 开放后门, DDoS攻击...
“红色代码”蠕虫
2001年7月19日,”红色代码”蠕虫爆发 在红色代码首次爆发的短短9小时内,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迅速感染了250,000台服务器(通过 IIS服务漏洞) 最初发现的红色代码蠕虫只是篡改英文站点主页, 显示“Welcome to ! Hacked by Chinese!” 随后的红色代码蠕虫便如同洪水般在互联网上泛滥, 并会在每月20日~28日对白宫的WWW站点的 IP地址发动DoS攻击,使白宫的WWW站点不得 不全部更改自己的IP地址。
内核模式Rootkit
内核模式Rootkit 恶意修改操作系统内核,从而达到更深的隐藏和更强的隐蔽性 Linux内核模式Rootkit Adore, Adore-ng, KIS (Kernel Intrusion System) 防御: SELinux, LIDS, … 检测: chkrootkit, KSTAT, ... Win32内核模式Rootkit NT Rootkit, Fu Rootkit 虚拟机模式Rootkit 黑客帝国《Matrix》 Linux: UML, KML Win32: VM Rootkit
恶意代码的发展史
1999-2000年:邮件病毒/蠕虫, Melissa, ILOVEYOU 2001年(蠕虫年):Code Red I/II, Nimda 2002年:反向连接木马Setiri, … 2003年-2004年:蠕虫大爆发
2003: Slammer/Blaster/Nachi/Sobig/… 2004: Mydoom/Witty/Sasser/Santy/…
僵尸网络(BotNet)
攻击者出于恶意目的,传播僵尸程序控制大量主机,并 通过一对多的命令与控制信道所组成的网络。 定义特性:一对多的命令与控制通道的使用。
僵尸网络危害-提供通用攻击平台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发送垃圾邮件 窃取敏感信息 点击欺诈…
僵尸网络类型
IRC僵尸网络
恶意代码的类型
恶意代码的命名规则与分类体系
恶意代码命名规则
[恶意代码类型.]恶意代码家族名称[.变种号]
恶意代码分类的混淆
反病毒工业界并没有形成规范的定义,概念混淆 各种恶意代码形态趋于融合
各种形态恶意代码在关键环节上具有其明确的定义 特性
传播、控制、隐藏、攻击 针对明确定义特性对恶意代码进行分类研究 僵尸程序、Rootkit、网页木马…
特性
感染性:最本质的特性 潜伏性 可触发性 破坏性 衍生性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机制
感染可执行文件
前缀感染 后缀感染 插入感染
感染引导扇区 感染数据文件-宏指令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机制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机制
计算机病毒VS. 蠕虫
病毒: 借助人类帮助从一台计算机传至另一台计 算机 蠕虫: 主动跨越网络传播
冠群金辰、瑞星、江民、金山
90年代末新世纪初,本土化恶意代码流行
1998-CIH病毒 1999-冰河 2003-灰鸽子 2004-证券大盗 2007-2008:熊猫烧香,机器狗、磁碟机…
计算机病毒
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的代码,通过将自身嵌 入其他程序进行感染,而感染过程通常需要人工干预才 能完成
恶意代码分析环境(病毒发烧友)
硬盘保护卡
快速恢复
基于虚拟化构建便携式分析环境
恶意代码自动分析环境(科学研究)
后门
War Games JoShua Falken教授留下的WOPR系统访问后门 "Reflections on Trusting Trust" (PDF). Ken Thompson, 1983 Turing Award Lecture, ACM. One Unix host with Ken’s backdoor in Bell Labs, they never found the attack Trust, but Test! Source code Auditing is not enough 后门的定义 后门是允许攻击者绕过系统常规安全控制机制的程序,按照攻 击者自己的意图提供通道。
恶意代码的发展史
1949年: Von Neumann提出计算机程序自我复制概念 1960年: 康维编写出“生命游戏”, 1961年AT&T实验室程序员编 写出“Darwin”游戏,通过复制自身来摆脱对方控制 1970s早期: 第一例病毒Creeper在APANET上传播 1983年: Fred Cohen给出计算机病毒定义 1983年: 最著名的Backdoor, Thompson Ken (October 1983). "Reflections on Trusting Trust" (PDF). 1983 Turing Award Lecture, ACM. 1986年: 第一例PC病毒Brain 1988年: 第一例蠕虫Morris Worm 1990年: SunOS rootkit 1995年: Concept宏病毒 1998年: CIH病毒-首例破坏计算机硬件的病毒 1998年: 最著名的后门软件-Back Orifice